为什么中国的医疗教育资源如此集中在一线大城市医疗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为什么必须控制大城市规模!
2014年开始,国务院就要求严控大城市人口规模,最近又出台了各个城市的功能定位,也都提到了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于是有人批评了,说城市本来就是人群居易货所形成的,规模才是城市的优势,如果限制城市的规模将会浪费人口优势。也不可能成功。但其实,这次国务院的决策才是真正的高瞻远瞩,只是动作稍慢。
现在中国的最大麻烦来自于房地产,而房地产的冰火两重天,也让整个的调控政策割裂,一线城市火爆异常,房价泡沫严重,而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价格不高,但库存严重根本卖不掉。所以我们看只要用杠杆救市,就会让一线城市再次沸腾,而如果一旦行政打压,库存问题又尾大不掉。可谓是两头堵。而这个巨大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民财富甚至人民幸福。要怎么解决?问题的跟还在于城市发展极度不均衡。
有人举例了,全世界范围看,中心城市人口多,房价贵,经济也发展的越好。这话是没错,但是问题是这种中心城市也要有多个,形成资源的有效分散,才能相互促进经济发展。而如果是一枝独秀,并不会对经济产生任何的促进作用,比如俄罗斯的莫斯科,一个超级大都市,只此一家。第二名的城市圣彼得堡都与之相去甚远。所以俄罗斯的经济好吗?而美国我们看到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西雅图、休斯敦包括硅谷这一片,都是美国的经济中心城市,面积分布也是相当广泛,日本也是,这么小的国土面积上也有东京圈、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如果按照相对面积算,我们国家这么大的国土面积,城市发展显然是不平衡,也不平均的。
(2015年中国大城市排名,我们看到即使是天津也跟上海快差一半了)
大城市病貌似带来了繁荣,但实际上由于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共和而不是联邦,所以自然而然的全国资源都会向大城市集中,这几年大城市发展很宽,优秀的人才、产业、经济资源都被大城市吸走了,这两年连年轻的劳动力也被大城市吸走,如今大量的人都在卖老家的房子,在大城市付首付,这样连资金和存款也被大城市吸收走了。这其实跟人的贫富分化是一样道理,好东西都被富人拿走了,穷人什么也捞不着,只能越来越穷,而富人富了不但不会帮助穷人,还会嫌弃你,想方设法阻断你跟资源之间的任何联系,并试图榨干你身上的每一滴汗水。现在大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而中小城市则什么产业也没有,什么福利也没有,有的地方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政府大楼,完全的产业空心化。这种城市的房子当然卖不掉,也没有任何发展经济的可能。
所以,严控大城市规模,不是要限制经济发展,而是要给其他地方机会,中国是一个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国家,不是只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这么几个超级大城市,从自私的观点来说,全国人民都有愿望建设自己的家园,更没有义务为这几个城市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资源。而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一线大城市如今建设已经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投资建设继续发展的边际效用已经不大了,反而倒是其他的中小城市大有可为,可能给点政策给点资源,就能取得巨大的效果。另外,解决中国经济火寒毒的方法,也必须限制一线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只有让产业回流,人才能够回流,中小城市去库存才有希望。当然产业回流的条件,就是政策也好资源也好,要向中小城市倾斜,必须限制特大城市的发展。
(三十年前的深圳)
举个例子,深圳。都知道是邓爷爷在那里画了一个圈,那里30年前就是个渔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国际化的大都市。所以没什么不可能,也没什么发展不起来,只要我们把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政策资源向某一个地方倾斜,很快这里的经济就会发展起来。等我们遍地都是大城市的时候,才能说中国是真富了。相反,如果我们不对特大城市限制,把行政资源都集中在特大城市,那么所有的资源都会流向这里,最后就成了这个样子。中小城市的人怪你偏心,过着蚁族一样的生活,到大城市打工,留下上亿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而大城市的人也不买账,让本地居民都变成了房奴,要不就被抢走了工作机会。只有少数靠着关系和权力的人发了大财。这样的大城市谁都不幸福,即使经济发展了又有什么用?
(这样心酸的经济发展,是你想要的吗?)
所以说这次国务院对于特大城市的严格限制,绝对是正确的。但势必会动了某些人的利益,阻力也是相当大的,所以才会有不断的反对之声。推进的进度也才会如此之慢。我们现在还要继续坚决一点,为了大家的幸福,为了中国经济在未来均衡发展,暂时的阵痛都是可以容忍的。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限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是一个既有效率又公平的决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资源过度集中是“城市病”症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资源过度集中是“城市病”症结
上传于||文档简介
&&资​源​过​度​集​中​是​“​城​市​病​”​症​结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摘要:医生是医疗资源的核心。我国目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医疗资源稀缺与分布不均,无法满足民众医疗需求的增长而造成的。具体的现状如何,我们来看一下以下几组数据就清楚了。 首先,中国缺乏的主要是优质的医生。
医生是医疗资源的核心。我国目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医疗资源稀缺与分布不均,无法满足民众医疗需求的增长而造成的。具体的现状如何,我们来看一下以下几组数据就清楚了。
首先,中国缺乏的主要是优质的医生。因为在中国医生群体中只有15%受过所谓的“精英教育”.据《2014中国卫生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数据显示,供职于医院的医生中,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医生为15.1%;本科占50.9%;大专占24%;中专占9.3%;高中及以下0.8%.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医生学历差距较大,层次不齐,医疗服务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医生的培养教育模式还需得到优化。
第二,中国医疗机构中,大主任只占中国医生的两成,这其中有一小部分被称为“专家”.《年鉴》显示,在医院供职的医生中,具有高级职称(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的占21.6%,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占29.3%,初级职称为48.9%.其实,给我们看病的大部分医生都是“小医生”,但是,人人都想去看专家,而专家只是医生中的一小部分。其实,目前的职称评审制度太过于注重科研,而轻视了临床能力。民众看病只认专家名号,也难以掌握医生的信息,这样就加剧了看病难的局面。
第三,医疗区域规划欠缺合理性,大城市三甲医院云集,而中小城市,乡镇,医疗资源不足。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有24709家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共有1079家。东部共有三甲医院854家,占了全国三甲医院的79%.以北京、广东和江苏为例,这三省/市的三甲医院数量分别为44家、83家和58家,三地的三甲医院占全国三甲医院的17%(要知道2012年,这三地的三甲医院占全国三甲医院的近1/3),东部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占了全国总数近5成(2012年的数据是近7成)。
第四,不仅大城市好医院扎堆,东部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占了全国总数的5成。中西部地区医生严重匮乏。一线城市和普通城市、城市和农村、东部和中西部的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东部,特别是北京、江苏和广东,“优质医疗资源”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三地;而占中国国土面积近80%、人口占近6成的中西部地区,医疗资源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看病无序并非是患者自发形成的,而是由医疗资源的分布决定的,医改政策的制定者应该从大局出发,对医疗资源做出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关键词:&&&
&&&&&|&&&&&
&&&&&|&&&&&
&&&&&|&&&&&
&&&&&|&&&&&
&&&&&|&&&&&
Copyright (C) 2007 Lndata All Rights Reserved.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地方服务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昊华大厦B座703(100101)电话:010-探究我国大城市病_资源集中致区域发展不平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探究我国大城市病_资源集中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上传于||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现​状​、​原​因​、​缓​解​对​策​研​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北京拥堵4原因&人车增长过快&医疗教育资源集中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中心城功能疏解应有时间表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昨天听取了副市长陈刚所作的《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同时听取了人大城建环保委对于议案办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报告提出交通拥堵“四大顽疾”,指出交通拥堵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发展问题,还与城市规模、功能结构、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息息相关。
昨天的常委会,首次通过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和千龙网全程网络直播,让普通市民和代表一起“把脉”交通。会议还在近10年来首次采用“全体会议”形式听取并审议交通议案办理情况,14位人大常委会委员依次发言。
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网络直播既有助于增加常委会会议的透明度,使市民了解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情况,也有助于市民更广泛地参与到交通问题的研究解决上来,更体现了人大依法汇集民意、有序融入决策的制度优势。
据了解,近年来常委会会议通常采用全体会议的形式听取报告,然后委员、代表再分小组审议。这样固然有利于充分发表审议意见,但同时列席的政府人员一般层级较低,委员、代表缺乏与市领导的直接交流与沟通,全体会议审议则有效避免了这一问题。
副市长陈刚在报告中坦承,人口规模、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
2012年本市常住人口达2069万,远远超出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控目标。据统计,2010年本市全日出行总量约为5838万人次,而综合预测到2020年出行总量将达到6800万-7600万人次。
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520万辆,按照现行政策,预计2015年将达到600万辆。同时小汽车使用未得到有效控制,出行比例从2003年的26.2%上升到了2012年的32.6%,年均行使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
单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导致城市功能过度聚集,经过60多年的发展,城市总规模已经增加了50倍,中心城过度聚集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2003年至2011年,中心城人口由870万增长到1230万,建设规模增加了30%,73%的就业、90%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内,约80%的机动车和70%的小客车出行集中在六环路以内。
职住不平衡、配套不健全等新城建设问题,导致交通“潮汐现象”严重。据统计,四环路内早高峰进城交通量是出城的2倍,其中轨道交通超过了4倍。
新增产业园区与周边居住区之间缺乏有效的就业和住房供给对接机制,难以实现小范围内就近平衡。街道社区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有效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求,跨地区中长距离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就学就医等交通出行比例居高不下。
城市道路网络尚不完善,南北向路网连接不畅,单位大院和大型居住区对道路系统造成割裂和阻断,城市路网系统先天不足,次干路和支路实施情况不好,道路微循环系统不畅。
轨道交通目前五环内路网密度为0.51公里/平方公里,与国外大城市中心轨道网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地面公交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4条80公里,准点率、舒适度都需要提高,各种交通衔接方式有待改进。自行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由2003年的34.7%下降到2012年的14%。
停车供需缺口大,目前本市停车位约276万个,居住区基本停车位缺口超过50%,非正规停车比例超过80%,占路停车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从“国际新城”到“北京副中心”,通州区的定位一天比一天“响亮”,但却尚未有效承载中心城功能。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郭普金建议,应尽快制定中心城功能疏解行动计划,明确疏解内容、方式和时间表。分步实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及商贸、物流产业的合理布局。全面提升新城发展质量,强化新城产业功能,提高新城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美化新城生态环境,增强吸引力,引导居民就地就业,防止新城建设发展再走中心城的老路。
目前,本市交通专项规划编制之后,多数在完善过程中,或编制后未报批,或从未组织过编制。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有关部门必须尽快梳理交通专项规划需求,完善交通专项规划体系。近期要针对轨道交通线网、城市交通枢纽、市域公交场站、公路客货运枢纽、驻车换乘停车设备等重大和突出问题,尽快制定和发展相关专项规划。依托年度实施计划,明确每年的工作任务和各部门职责,建立行政问责制度。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构建全方位停车管理体系,以静制动调控出行结构。
目前本市中心城区、老旧居住区停车问题比较突出。本市纳入规范管理的停车位仅276万个左右,约一半的机动车未纳入统一停车管理;停车秩序混乱,违法占路停车问题严重;停车市场不规范,停车设施经营主体混乱,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建议尽快构建科学的停车设施体系,基本停车位逐步满足一车一位;出行停车位实行差别化政策,在一些拥堵严重地区停建甚至减少停车位;大力推进五环外驻车换乘停车设施建设,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城。
尽快完成本市停车现状普查,研究将单位内部免费停车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科学预测本市机动车数量的极限值,控制机动车总量,将其列入立法计划。
市十四届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提出应尽快编制市郊轨道专项规划。从目前来看,北京的人口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提前做出预案。与东京轨道交通日承担出行量4000万人次相比,本市轨道交通承载力还严重不足。面临建设世界城市的任务,不能过多指望现有公路资源,必须抓紧时间建立连接市中心和郊区大运量的快速轨道,有效支撑中心城功能向新城转移。
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学兵介绍说,国外很多城中心有停车楼,他希望政府通过土地、税收政策,鼓励商家在城中心建设大型停车楼,来解决医院、学校、政府周边停车难的问题。同时,鼓励同一个社区、同一个单位的居民以拼车的方式进城上班,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路面上汽车数量的问题。他建议市政府应该抓紧出台搭顺风车的政策机制,给予一定补偿,以鼓励市民上下班的时候以搭车的方式来出行。(记者 邹乐)
(责编:高丽、乐意)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特别关注|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城市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