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对血小板减少紫癜紫癜是否有所改善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我差点失去了宝宝--警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46楼最新复诊经历!472楼新上照片) - 丫丫网 0-1岁版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会导致您不能正常的浏览网页。[&&]
上海丫丫网
热门推荐:
共62页..18...&
#256&&|&& 13:46
来自: 卢湾 淮海中路街道)
shiai120 在第209楼写到祝福LZ的宝宝,我家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也是因为血小板的问题住院了,因为一出来就发现胸口上有很多小红点,血小板是8,后来到儿科医院检查血小板已经正常值了,不过医生也让我们住院,开了病危通知单,住了一个礼拜,不过我一直觉得是医生在忽悠我们!住院期间每天的值都是正常的,医生不让出院,说是要观察,在重症监护室住的,真是心疼宝宝呀,我一眼都没看到就送到儿科医院了!我们住院时是7,开始也是叫我们在重症监护室,好在后来有个床位空出来了,我们倒是用了药才上来的,用的是丙球,一种免疫类蛋白药类,这种药不能轻易用的,有风险的,可能会有排斥反应,用之前还要验血型称体重,不能过量的,我家宝宝一共用了八瓶,分两天用的,一次四瓶,很小的一个盐水瓶,一瓶好像是394块,这个是全自费的,医保和少儿基金都不给报的!
#257&&|&& 13:46
来自: 宝山 大场镇)
我曾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宝宝28天换尿布时发现两侧大腿很多小红点,按压不退色,赶紧去医院,医生也不清楚是什么,化验出来说是红细胞少,非常贫血,我惊呆了也很害怕,吃惊是因为大家都说宝宝养的好,奶量也很大,总以为宝宝身体很棒,谁知竟会非常贫血,真是莫大的玩笑,害怕是因为老公原先有个妹妹白血病去世了,非常担心宝宝会有这方面遗传,医生建议我们去儿童医院,说一定住院。马上和老公、老妈回家准备衣物,路上我都不忍看宝宝,宝宝很乖,一副天真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想到我可爱的宝宝有可能是最残忍的病时,我泪流满面,到了儿童医院,医生也说很严重,重新化验一次,这次红细胞没有那么低,医生说低是很正常的,是生理性贫血,很多小孩都有,这是紫癜,需要观察,让我们办住院手续,心理稍微放松了点,办好手续到了住院部,不让大人进,出来一个医生把宝宝抱进去先检查,十多分钟后出来问我们为什么来住院,不就是皮疹吗,我们纳闷了,不严重吗,医生很轻松的样子,说现在病房了很多传染性的病例,如果住院怕被传染,建议我们回家观察,我们又惊又喜,宁愿相信这只是皮疹,又赶紧退了押金回家了。回去第二天就减少了,第三天就很明显的好了。
真是虚惊一场!!!!!每次宝宝生病我都有一种活不下去,站在悬崖边上的感觉,当父母的真不容易,所以孝敬父母,人人有责。
#258&&|&& 13:47
来自: 闸北 宝山路街道)
我看了都紧张死了。想想当时真的好害怕啊。。真的是俩腿发软呢。还好现在宝贝没事了。\祝福宝贝早日康复。
#259&&|&& 13:48
来自: 闵行 莘庄镇)
贝贝小萱 在第3楼写到看的我都紧张死了!祝宝宝早日康复!谢谢楼主的详细说明,让别的妈妈可以参考!心都揪起来了,祝宝宝早日康复.
#260&&|&& 13:50
来自: 浦东 花木街道)
aimeemu 在第4楼写到看的我心的悬起来了& 这么小的宝宝心疼的呀 祝愿宝宝早日康复看着真心疼~~~~~都忍不住哭了,宝宝生病最作孽了
#261&&|&& 13:51
来自: 宝山 顾村镇)
为爱迈步 在第258楼写到我看了都紧张死了。想想当时真的好害怕啊。。真的是俩腿发软呢。还好现在宝贝没事了。\祝福宝贝早日康复。看的我鼻子都酸了好几次,宝宝现在没事就好。祝天下所有的宝宝都健康。
#262&&|&& 13:53
来自: 闵行 古美街道)
抱抱LZ,只要排除白血病就好的,以后要多注意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也是和LZ宝宝一样的,骨穿是要做的,是为了确诊排除白血病的,只是宝宝很可怜,朋友和她老公哭的一塌糊涂
LZ宝宝还小,以后要多注意,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是很重的,还好LZ警觉性高
希望可爱的小宝宝早日恢复,健康成长。。。
#263&&|&& 13:53
来自: 卢湾 淮海中路街道)
豆豆501 在第244楼写到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就的是这种病。宝宝很小的时候,打了很多激素。如果不打,宝宝有危险,但是打了,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容易得满月脸。不过,朋友的孩子到1岁多后,就放弃了打激素,现在的情况是有所好转,不过体质比较弱,不能碰,不能感冒发烧。家长要特别注意。衷心地祝福宝宝一切安康。家长们最好多看看专家,最后决定治疗方案。不知道楼主怀孕期间接触过化学物品吗,这些污染会导致胎儿的血液出现问题。我们现在在服用一种激素药物--强的松,现在是每天吃一片,很小的一片,我也知道激素对宝宝不好,但是他这个病必须用激素的,我怀孕身体很好的,就是偶尔感冒一下从来不用药连板蓝根我都不吃,都是吃力度伸,多吃点水果补充维C,宝宝是在长妇幼养的,从怀他三个月开始我就一直坚持在长妇幼的9楼跳孕妇操为顺产做准备的,结果小家伙调皮一直是臀位不肯转过来,我38+5剖的。宝宝出来时很健康,评分是10分。而且我一直在办公室工作也没什么机会接触化学物品。而且他的血液就是10月底才出问题的,10月9日打预防针时验了血常规的,一点问题也没有!
#264&&|&& 13:58
来自: 浦东 北蔡镇)
每每看到这样的贴子,心里总要难过一阵,希望楼主可爱的宝宝早日康复
#265&&|&& 13:58
来自: 卢湾 淮海中路街道)
vigi-vv 在第262楼写到抱抱LZ,只要排除白血病就好的,以后要多注意我一个朋友的女儿也是和LZ宝宝一样的,骨穿是要做的,是为了确诊排除白血病的,只是宝宝很可怜,朋友和她老公哭的一塌糊涂LZ宝宝还小,以后要多注意,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是很重的,还好LZ警觉性高希望可爱的小宝宝早日恢复,健康成长。。。血液化验时他白细胞都是好的,所以我倒是不太担心是白血病,不过还是要做骨穿才能排除的!
#266&&|&& 13:59
来自: 浦东 川沙新镇)
看得好心疼啊,祝福宝宝了,以后会健康的
#267&&|&& 14:03
来自: 闵行 古美街道)
四月的小牛妈妈 在第263楼写到豆豆501 在第244楼写到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就的是这种病。宝宝很小的时候,打了很多激素。如果不打,宝宝有危险,但是打了,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容易得满月脸。不过,朋友的孩子到1岁多后,就放弃了打激素,现在的情况是有所好转,不过体质比较弱,不能碰,不能感冒发烧。家长要特别注意。衷心地祝福宝宝一切安康。家长们最好多看看专家,最后决定治疗方案。不知道楼主怀孕期间接触过化学物品吗,这些污染会导致胎儿的血液出现问题。我们现在在服用一种激素药物--强的松,现在是每天吃一片,很小的一片,我也知道激素对宝宝不好,但是他这个病必须用激素的,我怀孕身体很好的,就是偶尔感冒一下从来不用药连板蓝根我都不吃,都是吃力度伸,多吃点水果补充维C,宝宝是在长妇幼养的,从怀他三个月开始我就一直坚持在长妇幼的9楼跳孕妇操为顺产做准备的,结果小家伙调皮一直是臀位不肯转过来,我38+5剖的。宝宝出来时很健康,评分是10分。而且我一直在办公室工作也没什么机会接触化学物品。而且他的血液就是10月底才出问题的,10月9日打预防针时验了血常规的,一点问题也没有!上次朋友的女儿生病也是在儿科医院,医生说这个算是一种基因的突变,原因也不好说,越来越差的环境。。。
#268&&|&& 14:30
来自: 奉贤 南桥镇)
祝福宝宝快点好起来。
#269&&|&& 14:30
来自: 浦东 洋泾街道)
四月的小牛妈妈 在第263楼写到豆豆501 在第244楼写到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就的是这种病。宝宝很小的时候,打了很多激素。如果不打,宝宝有危险,但是打了,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容易得满月脸。不过,朋友的孩子到1岁多后,就放弃了打激素,现在的情况是有所好转,不过体质比较弱,不能碰,不能感冒发烧。家长要特别注意。衷心地祝福宝宝一切安康。家长们最好多看看专家,最后决定治疗方案。不知道楼主怀孕期间接触过化学物品吗,这些污染会导致胎儿的血液出现问题。我们现在在服用一种激素药物--强的松,现在是每天吃一片,很小的一片,我也知道激素对宝宝不好,但是他这个病必须用激素的,我怀孕身体很好的,就是偶尔感冒一下从来不用药连板蓝根我都不吃,都是吃力度伸,多吃点水果补充维C,宝宝是在长妇幼养的,从怀他三个月开始我就一直坚持在长妇幼的9楼跳孕妇操为顺产做准备的,结果小家伙调皮一直是臀位不肯转过来,我38+5剖的。宝宝出来时很健康,评分是10分。而且我一直在办公室工作也没什么机会接触化学物品。而且他的血液就是10月底才出问题的,10月9日打预防针时验了血常规的,一点问题也没有!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就的是这种病。宝宝很小的时候,打了很多激素。如果不打,宝宝有危险,但是打了,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容易得满月脸。不过,朋友的孩子到1岁多后,就放弃了打激素,现在的情况是有所好转,不过体质比较弱,不能碰,不能感冒发烧。家长要特别注意。衷心地祝福宝宝一切安康。家长们最好多看看专家,最后决定治疗方案。不知道楼主怀孕期间接触过化学物品吗,这些污染会导致胎儿的血液出现问题。我们现在在服用一种激素药物--强的松,现在是每天吃一片,很小的一片,我也知道激素对宝宝不好,但是他这个病必须用激素的,我怀孕身体很好的,就是偶尔感冒一下从来不用药连板蓝根我都不吃,都是吃力度伸,多吃点水果补充维C,宝宝是在长妇幼养的,从怀他三个月开始我就一直坚持在长妇幼的9楼跳孕妇操为顺产做准备的,结果小家伙调皮一直是臀位不肯转过来,我38+5剖的。宝宝出来时很健康,评分是10分。而且我一直在办公室工作也没什么机会接触化学物品。而且他的血液就是10月底才出问题的,10月9日打预防针时验了血常规的,一点问题也没有! 我朋友的宝宝当时血小板很低,必须要打激素,好像才3吧。也是大概半岁左右发病,但是我朋友怀孕的时候办公室装修(现在也只能把这个当作原因了,大夫说环境污染会对此有影响)。吃了很久的激素,宝宝的脸发胖,我看到的是这样,但是会对宝宝的发育有影响,而且造成宝宝出现结石。后来朋友带了宝宝去北京的儿童医院看了,说实在的,匆匆看看,也没什么结果。大夫的意见,就是西医的普遍看法就是吃激素,宝宝在B超的哭闹中居然把其中一个结石给排泄出来。回到老家后,朋友决定观察着,不给宝宝继续服用激素。现在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未在服药。虽然血小板不在正常范围,但是没有小的时候那么低。所以,可能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身体有所改善。妹妹也不要太担心,你家宝宝的血小板看起来应该还不错。不过要注意居家环境的甲醛含量。我朋友后来新装修的房子,宝宝住进去就出现红点,搬出来就好些。总之,建议检察完了,多看几个专家,统一一下意见,再决定如何治疗。大夫的话有时候也不一定全对,病人必须学会决策才好。最后,再次衷心地祝福你家的宝宝顺利渡过这一段时间,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
#270&&|&& 14:35
来自: 闵行 梅陇镇)
回家把我女儿扒光光,好好看看,担心
共62页..18...&
您还没有登录丫丫网,请先或者。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_百度百科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慢性特发性多发病于2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绝大多数慢性ITP患者缺乏前驱症状或病因。本病起病隐袭、症状多变,有些病例除发现血小板减少外,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数病例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和瘀班。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ITP起病隐袭,多数患者病因不清少数与感染有关。感染发生时,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和C3b受体数量增多,亲和力增高,使裹有PAIgG的血小板更易被破坏。同时,细菌可直接损害巨核细胞,使血小板的产生减少。
1.免疫因素 ITP患者中,NK细胞的数目正常但其活性降低,它与ITP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一起,导致了B细胞分泌抗体,从而引起了血小板的破坏。
慢性ITP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若将慢性ITP患者的血浆输给正常人,可在1~3h内使受血者的血小板减少,如将正常人的血小板输给本病患者,结果在12~24h内遭到破坏(正常人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为8~10天)。期本病患者分娩的婴儿的血小板亦减少。多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抗体,称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ITP患者的相关抗体的类型有IgG、IgM、IgA,大多数为PAIgG。在ITP患者,PAIgG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及非免疫性患者。PAIgG增高的阳性率可高达80%~90%,甚至100%。PAIgG增高值与血小板数及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多数人报道ITP治疗后,原来减少的血小板数有所回升,而升高的PAIgG则降低或甚至降至正常,也有并不下降的。PAIgG增高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为非特异性的现象。绝大多数ITP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为IgG,其中单为PAIgG约占70%以上,另有PAIgG与IgA或IgM同时存在。ITP患者的PAIgG亚型中以PAIgG1为多见,约94%;有些病例为PAIgG1与 PAIgG3同时存在(49%),或PAIgG1或 PAIgG4同时存在(31%),有少数病例与PAIgG2同时存在(2%),而PAIgG3或PAIgG4单独存在者甚少见。30%~70%的ITP患者有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的增高。一般情况下,PAC3的增高与PAIgM的增高相关。还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与细胞免疫因素及血小板减少也有一定关系。
ITP患者的相关抗原有两类:①血小板膜分子(自身抗原)以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和Ⅲa为多见 ,GPⅠb较少见;②与血小板膜紧密粘附的循环分子(外来抗原)。
血小板破坏的机制是由于血小板抗体与其相关抗原结合后引起的。当血小板抗体以其Fab片段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后,抗体分子的Fc片段暴露,并与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被吞噬破坏。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如C3裂解产物C3b附着血小板表面,与巨噬细胞C3b受体结合也导致血小板吞噬。另外,血小板破坏还与巨噬细胞的活性水平有关,所以病毒感染时血小板更易破坏。
2.遗传因素ITP曾在单精合子的双胞胎和几个家族中发现,同时还发现在同一家族中有自身抗体产生的倾向。ITP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研究表明,ITP尤其好发于伴有HLA-DRw2抗原和HLA-DRB1*0410者,并且与治疗反应密切相关,HLA-DR4型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较好,而HLA-DRB1*0410型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不佳,HLA-DRB1*1501型患者对脾切除效果不佳。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ITP的发病与特异性主要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多态性有关。
3.肝和脾的作用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离开骨髓腔后1/3被滞留于脾。脾也是产生血小板抗体的器官,体外培养证实慢性ITP患者脾能产生血小板特异性IgG。患者脾脏组织中的IgG量比正常对照者多5~55倍,约有0.5%~3.5%的ITP脾脏的IgG可与自身血小板或同种血小板相结合。患者脾脏每日平均所产生的抗体良比每日血小板最大结合的需要量高许多倍。目前研究结果认为,抗血小板抗体的合成首先在脾脏,骨髓和其他淋巴组织也有产生;皮质激素能抑制骨髓产生IgG,但不能抑制脾细胞产生IgG。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也主要是在脾破坏,其次是肝,肝破坏受体作用较重的血小板,破坏也较急剧,正常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1天,患者发病期间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约仅1~3天),急性型更短。血小板更新率加速4~9倍。
4.其他因素
1)雌激素的作用:慢性型多见于女性,青春期及期前易发病,期有时复发,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及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对抗体结合血小板的清除能力所致;对小鼠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可明显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2)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可加重出血。
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清中存在着免疫性抗体,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血小板破坏增加,血小板减少。在部分患者,巨核细胞也可能受到抗体的影响而发生量和质的改变。大量研究结果已证实,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与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的Fc受体结合,后者在共剌激分子CD40与CD154的协同作用下活化,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进CD4+T细胞增殖,同时B细胞的Ig受体识别血小板抗原并合成大量的抗血小板抗体。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
慢性ITP以中青年女性为多见,男﹕女为1﹕3,一般起病缓慢或隐袭。急性型常见于儿童,男女比例相近,以秋冬季发病多见。约80%病人在起病前1~3周有特别是病毒感染史如:、、等。起病急骤,可有畏寒、发热。慢性型以中青年女性为多见,男﹕女为1﹕3,起病较隐袭、缓慢。
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持续发作是血小板减少,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缓解时间长短不一,可为一月、数月或熟年。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大小不等的瘀点、瘀班,分布不均,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先出现于四肢,尤以四肢远端多见。粘膜出血程度不一,以鼻及齿龈为多见,口腔粘膜出血、血疱次之,及胃肠道出血也可见到。女性患者常以为主要表现。本病在搔抓皮肤或外伤后,可发生皮肤瘀斑,但关节和视网膜出血少见。出血症状一般与血小板计数相关。当外周血小板计数〈20×10^9/L,可并发严重的出血症状。在老年患者(&60岁),当外周血小板计数相同条件下,其出血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年轻ITP患者。本病出血原因主要为血小板减少,此外,血小板功能障碍也可能起作用。
慢性型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迁延数年,很少自然缓解者,经治疗后能达长期缓解者仅10%~15%。
出血过多、病程持续过久者可有。本病一般脾不大,但反复发作者可有轻度脾肿大。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
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常在30~80×10^9/L,一般较急性型为高。由于血小板减少,故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束臂实验阳性。凝血酶原消耗不良,其余凝血象多正常。
2.血小板形态和功能
外周血小板形态可有改变,如体积增大、形态特殊、颗粒减少、染色过深等。周围血中巨大血小板为一些较幼稚的血小板。反映骨髓制造血小板情况,也易在脾内潴留。血小板对ADP、胶原、凝血酶或肾上腺素的聚集反应增强,能释放腺嘌呤核苷酸和血小板第4因子。故止血作用强,这可说明为何有的病人血小板计数虽低,而出血症状较轻。
有些病人血小板功能异常,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慢性或间歇发作者,ITP患者血液中球蛋白还有抑制正常富有血小板血浆对ADP及胶原聚集反应的作用,这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球蛋白还具有血小板抗体的特点。此外,血小板第3因子的活力也减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减低,血小板对ADP的聚集反应减弱,但对胶原的聚集反应正常。临床上有的病人血小板计数并不很低,但出血严重,可能是这个原因。
3.骨髓检查
骨髓巨核细胞数大多增加(尤以慢性型为甚)也可正常,但胞质中颗粒减少,噬酸性较强,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乏,胞质中出现空泡、变性。慢性型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胞体大小基本正常。少数病程较长的难治性ITP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可减少,其原因可能与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第4因子和β血小板球蛋白等因子对巨核细胞的抑制作用。
4.血小板抗体
慢性ITP病人血小板凝集素可能(+),但也可能假(+)。用抗球蛋白消耗试验或酶标法测定血小板表面免疫球蛋白,发现血小板表面免疫球蛋白(PAIgG)可达正常的100倍,缓解时降到正常。PAIg(包括PAIgG、PAIgM)、PAC3的测定已成为诊断ITP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由于ITP的血小板减少是由于患者的PAIgG和PAIgM的增高而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继而导致骨髓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血小板更新率加快,血小板生成增加并释放出年幼体大的血小板。
急性型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多,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为多见,可有空泡、变形、颗粒缺乏等改变。
血小板相关的免疫球蛋白(PAIgG)增高,缓解期可降至正常值。白细胞数正常或稍增高,噬酸粒细胞可增多。少数病人可因出血过多而致。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和鉴别诊断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
本病应根据出血症状、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体格检查脾不增大或轻度增大,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有成熟障碍,抗血小板抗体增高,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主要诊断标准。1986年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减少。
2)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并有成熟障碍。
具备下列5项中任何一项者: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脾切除治疗有效。③血小板相关IgG增多。④血小板相关C3增多。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对诊断是否必须有骨髓检查争议很大,美国血液学协会认为如果患者年龄小于60岁,临床表现典型就不必行骨髓检查,但对要行脾切除、或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行骨髓检查。许多儿科医生都主张患儿在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前必须进行骨髓检查以排除急性。另外,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如表现为倦怠、无力、持续性发热、骨关节疼痛,不能解释的大红细胞症或中性则必须行骨髓检查。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
诊断ITP必须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血小板减少可以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如系统性、、急性、、自身免疫性合并特发性(Evans综合征),故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象变化及抗血小板测定等加以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血小板减少一般有原发病或明显的致病因素,并有相应的临床和检验特点。
(一)生成障碍性血小板减少
无巨核细胞性,,药物引起的巨核细胞生成障碍,维生素B6或叶酸缺乏引起的恶性,后期。在这些患者,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减少,少数虽可增多,但血小板寿命正常。
(二)微血管病该病因使血小板破坏加快,导致血小板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小,海绵状,及人工心脏瓣膜综合症等。在这些疾病中,血小板减少常伴有红细胞破坏所致的。此外,尚有原发病或病因的表现。
使血小板在脾内阻留和破坏增多,引起血小板减少。除有及血小板减少外,尚有白细胞减少及,且有引起的原发病。
(四)Evans综合症是ITP伴有免疫性的一种综合症,可以是原发性或继发性,临床上除了有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出血症状外,尚有、贫血等征象,Coombs试验常(+),抗核因子阳性率也很高。
1.血栓性临床上有血小板减少,Coombs试验阴性的,有一过性多变的神经系统症状,而非血小板减少所解释。
2.溶血性尿毒性综合症本病除了Coombs试验阴性的和一过性多变的神经系统症状外,还有肾功能衰竭表现。[1]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
慢性ITP常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各种感染都可加重血小板的破坏,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进一步降低,出血症状加剧,因此慢性ITP患者应注意感染的预防。治疗应考虑病人的年龄、严重程度、预期的自然病程。血小板明显减少、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外伤,避免应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破坏,提高血小板数量。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原则
①血小板数&50×109/L ,或&30~50×109/L ,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紫癜,罕见发生重度出血,常规不需要治疗,不宜用糖皮质类固醇或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②血小板数20~30×109/L或&50×109/L,伴有明显的黏膜出血或潜在出血的危险因素(如,等)者,有治疗指征,可用糖皮质类固醇;③血小板数&20×109/L,有明显黏膜出血或有严重威胁生命的出血患者应该立即住院,行重危护理,应用大剂量静脉糖皮质类固醇治疗,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输注血小板;④经内科治疗4~6周,血小板数仍&30×109/L,有出血症状,可行脾切除治疗,亦根据血小板数作必要的术前准备;⑤经初步治疗(糖皮质类固醇)或脾切除后,血小板数&30×109/L,有活动性出血,最常推荐的治疗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糖皮质类固醇,副脾切除和其他适当的药物。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
ITP患者的治疗选择为:第一线治疗包括口服强的松,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及脾切除;第二线治疗为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达那唑及氨苯砜。处于调研性的治疗有蛋白A免疫吸附、α-干扰素、肝素、他莫西芬、环孢菌素及联合化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一般支持治疗
对急性出血严重,应注意休息,防止各种创伤及颅内出血。可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氨甲环酸、止血敏、立止血等。出血严重时可输新鲜血。采血后6小时内输入为宜,可保持80%~90%血小板活力,而采血后24小时者,其活力明显下降,一般不应采用。
(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理为:①可能减少血小板抗体生成,抑制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和(或)阻滞单核-巨噬细胞对结合抗体的血小板清除作用,减少血小板的过多破坏和在脾脏内的阻留,使血小板寿命延长;②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出血症状;③刺激骨髓造血。对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发作的出血症状均有一定疗效,近期有效率达70%~90%,但停药易复发。强的松常用剂量为每日1~2mg/Kg
30~60mg,分3次口服,肝功能较差或长期对强的松无效者可改用强的松龙。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多数患者用药后数天出血停止,约80%患者血小板数在2周内有所上升,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渐减量,小剂量(每日5~10mg)维持治疗约3~6个月。本病用激素治疗后长期缓解者约在10%~30%,大多数病例仍反复发作。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疗效与血小板抗体的浓度有一定关系;抗体浓度不甚高者疗效好,浓度较高或阴性者疗效较差。
(三)脾切除
脾切除可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消除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是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适应症:①糖皮质激素治疗3~6个月无效;②糖皮质激素治疗虽有效但发生对激素依赖性,即在停药或减量后复发或需较大剂量(10mg/d以上)维持者;③对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者,怀孕6个月以内有严重出血者;④51Cr标记血小板体表扫描脾区放射指数较高或脾与肝的比值增高者;⑤有颅内出血倾向者。目前国外有主张慢性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2~3周血小板数不能维持正常者宜选折性脾切除。约70%病例脾切除后1周内血小板恢复正常,必须维持2个月以上者方为有效,其中2/3可达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余病例无效。无效或复发的病例术后可再用激素治疗,部分病例仍可有效。影响脾切除疗效的因素有:术前患者血小板抗体浓度较高,留有副脾,或用51Cr标记血小板体表扫描破坏血小板主要部位不在脾脏者,老年患者。出血严重者手术死亡率高。年龄小于2岁切脾可影响免疫功能(易发生不易控制的感染)。不能耐受手术或期均不宜手术。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防止术中出血,手术前后仍可用激素治疗。~
(四)免疫抑制剂治疗
因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除了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反应外,还有抑制细胞生长和阻止细胞分裂的作用,所以目前一般不作首选治疗。治疗适应症: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明显;②脾切除后无效或复发;③对糖皮质激素禁忌,又不适宜切脾者;④初治后数月至数年后复发的病例。通常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1.长春新碱(VCR)
1.5~2mg/次,每周1~2次,静脉滴注维持6~8小时对难治型病例较好,疗效需4~6周。一般用药后1~2周血小板即回升,停药后约2~3周大多数病例又可复发;也有间歇性给药而可维持血小板不下降的报告。该药副作用为周围变。
2.环磷酰胺
口服量为每日50~200mg;或静脉注射,每隔3~4周一次,每次400~600mg,一般需3~6周才获效果,血小板回升后再维持4~6周。
3.硫唑嘌呤1.5~3.5mg/Kg·d,分3次口服。一般需治疗数月后才见疗效,该药较为安全,可以长期维持治疗,但完全缓解者不多见。临床上与强的松合用,疗效更佳。
最近有人报告用西艾克(硫酸长春新碱vindestine)治疗ITP,并认为疗效优于VCR。这些药物可能有效,但都有严重的副作用,应慎用。
(五)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IVIG) 主要用于对糖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化疗无反应或有禁忌的患者,血小板&20×10^9/L或有潜在出血危险的患者。作用机理:阻断Fc受体;IgG制剂中抗独特型抗体阻断自身抗体结合到循环的血小板;免疫调节作用。用量为静脉滴注0.2~0.4g/Kg·d,连续5天。75%患者有血小板数增加,半数患者达到正常水平。一般3~4周内血小板数回到治疗前水平。
(六)抗-(Rh)D免疫球蛋白
作用机理:①可逆性Fc受体阻断,抗体包被的红细胞与抗体包被的血小板与脾巨噬细胞竞争性结合,减少了抗体包被血小板的清除。②免疫调节作用。③抗体包被的红细胞对脾脏的直接作用,产生脾切除样作用。用药剂量为20~75μg/Kg·d,用药后一般10天内有血小板增加反应。可用于急慢性ITP患者的起始治疗(诱导治疗3次),也用于维持治疗(7~10次),可长期应用(一年)推迟或免除脾切除,争取得到自发缓解的机会。
(七)输新鲜血及小板悬液
主要用于抢救危重出血、外科手术或有严重并发症。血小输入后存活时间短,且反复输注不同抗原血小板,患者体内可产生相应的同种抗体,结果可血小板输注反应与输入血小板迅速破坏而无效。
(八)其他
①最近用达那唑(danazol)治疗难治性ITP获得某些成效。该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无男性化副作用的蛋白同化激素,其作用可能是对抑制性T细胞作用,使血小板抗体产生减少,提高血小板数量,剂量为每日200~400mg,可与皮质激素合用,1~6周出现疗效。;②血浆置换可清除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可在短期内迅速减少大量抗血小板抗体,提高血小板数量,适于新发作的急性型病人或严重出血病例,对慢性型可获暂时疗效。③氨肽素:成人口服量为1g每日3次,连续2个月。④脾区放射治疗。⑤氨苯砜(DPS)治疗老年ITP。其诱导缓解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影响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单独应用剂量为75mg/日。⑥小剂量肝素 已经证实肝素可中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巨核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巨核细胞的生长发育得以恢复。⑦抗CD40L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抑制IT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美国1997年已用于治疗SLE和ITP。⑧美罗华(抗CD20抗体)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干扰了免疫发病机制,使产生血小板抗体的B细胞明显减少。应用剂量375mg/m2静脉滴注,每周一次,共4周。用药后3周血小板开始上升。用于治疗难治性ITP有效率可达50%,作用持续&6个月。⑨联合治疗:仅适用于单用类固醇、IVIG、IV抗-D无效的难治性ITP患者,治疗措施为CHOP联合化疗、长春新碱+IVIG+甲基强的松龙,对于血小板数极低的高危严重出血患者可联合用IVIG和IV抗 –D。[2-3]
孙雨梅,张彦明,何广胜,陆沭华,韩雪花,崔红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 年21卷05期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pp648-65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