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是不是脑科?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俊平大夫本人发表
颈椎髓上皮瘤,发现病情出现症状半月后在上海新华医院骨二...
状态:就诊前
使用电话咨询服务
提交时间:
预约时间:
150元/次(最长15分钟)
订单状态:已结束
病情信息:发现病情出现症状半月后在上海新华医院骨二科手术等结果十四天今天出院诊断髓上皮瘤四期求助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颈椎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真的要手术治疗吗.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病情描述:手麻木,腿僵硬.腿上皮肤敏感度不好。主要是腿僵硬.3年
疾病名称:颈椎压迫神经&&
希望得到的帮助:老人综合性基础病多家属担心手术风险,现传送核磁片子您看,需要怎么治疗,希望您给点...
病情描述:主任:81岁老人颈椎病伴神经源性膀胱,现膀胱造瘘3年基本稳定,本人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多年,体重190斤,身体发笨,基本自理,几乎不运动,能走动20-30米,需要家人辅助。2013年3月.2014年...
疾病名称:肺癌脑膜转移控制后,新发排尿困难&&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教大夫:
1、基于上述检查结果,可能引发此种程度尿潴留的原因是什么?(同时也有比...
病情描述:2015年3月发生脑膜转移,6月底服用9291至今9个月,此前控制良好,无新发病征。约20日前,发现患者排尿困难(无痛感),尿潴留,后逐渐加重(排尿后导尿,仍可导出约500cc尿液)。于航天中心医院...
张俊平大夫的信息
恶性脑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等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
张俊平,女,肿瘤学博士,神经肿瘤化疗博士后,哈佛大学神经肿瘤化疗访问学者。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 神经肿瘤...
张俊平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肿瘤综合科可通话专家
上海胸科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
武汉协和医院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郑大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胸科医院当季多发症状
当前位置: &
皮肤性病科
精神心理科
体检保健科
整形美容科
关注疾病排行
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
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
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
外伤后血液和组织蛋白破坏分解后的有毒中间代谢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的外伤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由其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此为广泛...
先天性肿瘤可分颅咽管瘤、上皮样瘤和生殖细胞瘤,其中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依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特征,曾有...
脑膜瘤(Meningiomas)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5.31%,仅次于胶质瘤。成年较多,老年与儿童较少,婴幼儿更少。女...
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从而继发颅压增高、脑室...
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此组肿瘤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这样的情况,是否确定为骨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案是什么?推荐下南京哪个医院比较好??
磁共振应影像结果。1.L5-S1椎间盘膨隆,腰椎轻度退变。2.L5椎体异常信号影,考虑脂肪浸润?血管瘤?3.骶2椎体层面椎管内囊肿可能。4.S1椎体层面占位,性质待定,建议增强扫描cT:右侧骶1孔内软组织密度影,内见点状高密度钙化,CT值40HU,轴位最大层面约28/26MM,骶骼关节间隙无狭窄,内见低密度气体影,周围软组织无肿胀。CT印象:右侧骶1椎孔占位,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双侧骶骼关节骨变软。像这样的情况,是否确定为骨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案是什么?推荐下南京哪个医院比较好??谢谢
09-08-20 &
不敢确定!  可能是百份之70!骨肿瘤[1]是指发生于骨骼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网状细胞肉瘤等。骨肿瘤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贫血、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局部疼痛和压痛为最常见,可与肿块同时出现或先出现,开始疼痛轻微,呈间歇性钝痛,继而变为持续性剧痛。浅表部位可触及骨膨胀变形及软组织肿块,皮肤呈暗红色,紧张发亮,皮温增高,短期内形成较大肿块,功能障碍,骨骼畸形及病理性骨折等。  现代医学对骨肿瘤发生的病因尚未明确,大致可概括为机体与周围环境多种因素的作用,如素质学说,基因(遗传)学说,化学、物理、病毒、外伤学说等。  骨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情况  骨肿瘤的病因至今未明,以往认为损伤特别是慢性轻微损伤、慢性感染均可引起骨肿瘤。近年通过实验研究如Fujinaga曾用Harvey和Moloney的肉瘤病毒制成大量鼠骨肉瘤模型,Finkel曾用不同类型的同位素和病毒制成骨肉瘤动物模型,亦有人用放射性物质如镭、锶等制成骨肉瘤动物模型。这些致病因素已被许多学者确认。骨肿瘤发病年龄男性为15~24岁,女性为5~14岁,可能与不同性别骨的生长与内分泌发育的早晚和时间长短有关。[编辑本段]骨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过去,对骨肿瘤的命名、分类及组织发生等方面的看法比较混乱。国际卫生组织(WHO)决定单纯依据组织学的标准,即依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类型及其产生的细胞间物质的类型进行分类。凡不符合规范类型者,均属于未分化型的范畴。分类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预测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所以,上述的分类虽然并非完全合理,却不失为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一种。现介绍如下:   原发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组织学分类   一、成骨性肿瘤   (一)良性   1.骨瘤(Osteoma)   2.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Osteoid Osteoma and Osteoblastoma)   (二)恶性   1.成骨肉瘤(Osteosarcoma)   2.皮质旁成骨肉瘤(Juxtacortical osteosarcoma)   二、成软骨性肿瘤   (一)良性   1.软骨瘤(Chondroma)   2.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3.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   4.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   (二)恶性   1.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2.近皮质软骨肉瘤(Juxtacortical Chondrosarcoma)   3.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imal Chondrosarcoma)   三、骨巨细胞瘤(Ciant Cell Tumor of bone)   四、骨髓肿瘤   1.尤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   2.骨网织细胞肉瘤(Reticulosarcoma of bone)   3.骨淋巴肉瘤(Limphosarcoma of bone)   4.骨髓瘤(Myeloma)   五、脉管肿瘤   (一)良性   1.血管瘤(Hemangioma)   2.淋巴管瘤(Limphoangioma)   3.血管球瘤(Glomangioma)   (二)中间型或未定型   1.血管内皮瘤(Hemangioendothelioma)   2.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   (三)恶性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六、其它结缔组织肿瘤   (一)良性   1.成纤维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   2.脂肪瘤(Lipoma)   (二)恶性   1.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2.脂肪肉瘤(Liposarcoma)   3.恶性间叶瘤(Malignant mesenchymoma)   4.未分化肉瘤(Undifferentiated sarcoma)   七、其它肿瘤   (一)脊索瘤(Chordoma)   (二)长管骨“牙釉质瘤”(Adamantinoma of lone bone)   (三)神经鞘瘤(Nearilemnoma)   (四)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   八、未分化类肿瘤   九、瘤样病变   1.孤立性骨囊肿(Solitary bone cyst)   2.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3.近关节性囊肿(Juxta articular bone cyst)   4.干骺端纤维缺损(Metaphyseal fibrous defect)   5.嗜伊红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oma)   6.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   7.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8.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性“棕色瘤”(“Brown tumor”)[编辑本段]骨肿瘤的诊断  多数骨肿瘤的诊断较为复杂,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不同骨肿瘤可有相近似的表现,良性骨肿瘤可发生恶变;有些骨肿瘤组织学检查显示分化良性,但临床上表现为高度恶性,常常早期出现肺转移。还有一些病变的临床,X线或病理表现与骨肿瘤相似。一般来说,骨肿瘤的诊断必需强调临床,X线表现及病理三结合,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几个问题:①骨肿瘤与非骨肿瘤病性变;②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③原发性骨肿瘤与转移性骨肿瘤。   一、临床表现   (一)疼痛 是骨肿瘤的一个主要症状,休息后不能缓解,由于外界刺激减少而夜间疼痛加重,尤其是恶性骨肿瘤夜间痛,静止痛更明显,是与创伤及炎症疾病造成的疼痛的主要区别。   (二)肿块 往往表现在肢体或躯干的异常隆起,需注意肿块部位、大小、局部温度、质地、边界、有无压痛、表面性质、活动度及其生长速度。   (三)年龄分布 骨肿瘤的年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人群中因恶性肿瘤死亡者有两个年龄的高峰。一个为15至20岁,另一个为30至75岁,第一个高峰大多为原发性恶性肿瘤,如6个月婴儿恶性骨肿瘤几乎全为神经母细胞瘤。尤文氏瘤(Ewing's sarcoma)多发生在儿童,成骨肉瘤多发生在青少年,淋巴瘤及其它小圆细胞瘤、骨巨细胞瘤等多发生在20~40岁,多发性骨髓瘤及转移性肿瘤大多为50岁以上的患者。   (四)部位特征 某些骨肿瘤有比较特定的好发部位。   一般来说,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疼痛轻微或不痛,除位置表浅者外,早期不易察觉,当肿瘤长大或压迫周围组织时,疼痛加重或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始被发现。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发展迅速,骨皮质破坏后,可蔓延至周围软组织。患部常呈梭形肿胀,肿块边界不清,质地较硬,局部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早期出现疼痛并呈进行性加重。后期出现贫血及恶液质,并可发生多处转移病灶,其中以肺部转移最多见。   二、放射线检查   X线检查对明确骨肿瘤性质、种类、范围及决定治疗方针都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是骨肿瘤重要的检查方法。   然而X线片仅是骨肿瘤的投影,骨肿瘤的X线表现不恒定,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良性骨肿瘤形态规则,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界限清楚,以硬化边为界,骨皮质因膨胀而变薄,但仍保持完整,无骨膜反应,恶性肿瘤的影像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溶骨现象较明显,骨质破坏,变薄,断裂,缺失,原发性恶性肿瘤常出现骨膜反应,其形状可呈阳光放射状,葱皮样及Codman三角。   X线片可为医生提供有关肿瘤发病过程四个信息:   (一)骨肿瘤的位置 如肿瘤可位于骨骺,也可位于干骨骺端,可位于长骨,也可位于扁平骨;青少年骨骺发生的肿瘤应首先考虑软骨母细胞瘤,而成年人上述骨骺部的肿瘤应考虑为骨巨细胞瘤。   (二)肿瘤对宿主骨的影响 肿瘤与宿主骨间边界有无浸润性是确定病变性质的首要因素,边界清楚者表明肿瘤生长缓慢且浸润性弱。反之,边界模糊者则表明肿瘤浸润性强。   (三)宿主对肿瘤的反应 宿主总是力图消灭肿瘤,将其包裹,形成纤维组织包膜,生长快速的肿瘤可浸润和破坏这种反应性骨包膜,而仅在肿瘤的一端或两端能见到这种包膜的残余,通常表现为Codman三角。   (四)肿瘤组织的密度 骨组织显像中如有任何密度变化,均可怀疑该组织有病变,有些肿瘤为溶骨性病变,如骨巨细胞瘤,而有些为成骨性病变,成骨不规则或为雪花状,如骨肉瘤、软骨肉瘤。   发生在骨盆、脊柱等部位的肿瘤,普通X光片不能很好地显示时,CT扫描、B超、MRI、ECT等新型显像技术可以帮助判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骨扫描可以在普通X光尚未有阳性改变时即显示出原发、继发性骨肿瘤的存在。对可疑者应选择性地作99锝等的骨扫描。   三、组织学检查   骨肿瘤最终诊断的完成有赖于组织学检查,通常经常活检术获取组织标本。活检术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施行,要保证得到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切口设计应照顾到后续手术,最低限度地减少肿瘤细胞的扩散及对邻近正常组织的污染,决不可认为活检术为小手术而轻率从之,取材应避开坏死区,多取几个部位。肿瘤的外围部分多为反应区,有时不足以作出肯定的诊断,但是,病理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如疲劳骨折、骨化肌炎容易误诊为骨肉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的棕色瘤易误诊为巨细胞瘤;软骨来源的肿瘤难以区分良恶性等。   某些肿瘤的诊断中,化验检查有一定的帮助,如成骨肉瘤患者硷性磷酸酶可以增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有盆血、尿本周氏蛋白阳性,棕色瘤患者有血钙、血磷异常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对尤文氏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疗效较为显著。化疗作为辅助性治疗。化疗与手术、放疗并用效果好些。  中医认为骨肿瘤属于“骨痨”、“肾虚劳损”的范畴,内因多为禀赋不足,肾精亏损,劳倦内伤,骨髓空虚。 因肾主骨,骨生髓,故肾虚骨病。外因多为寒湿、热毒之邪乘机入侵,气血凝滞,伤筋蚀骨,经络受阻,蓄结成毒瘤。本病好发于四肢,伴有局部疼痛如刺,久之功能障碍,骨生阴毒。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恶性骨肿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从体内其它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或直接侵犯骨骼。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区别   良性骨肿瘤 恶性骨肿瘤(原发性)   症 状   先有肿块 先有疼痛   生长缓慢 生长迅速   疼痛轻或无 疼痛重,夜间重   无全身症状 发热、贫血,晚期有恶液质   界限清楚 不清楚,周围组织有浸润粘连   局部体征 表面无改变 皮肤发热、静脉扩张   无压痛、轻压痛 压痛明显   无转移、少复发 可转移,复发率高   X线表现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界限清楚 界限不清楚   骨皮质完全或变薄 早期有破坏   无骨膜反应 骨膜反应明显   细胞形态 分化成熟,近乎正常排列 异形明显,大小不等,   可紊乱 排列紊乱,核大深染,有核分裂   化 检 多无异常 贫血、血沉增快,碱性磷酸酶可增高   愈 后 愈后好 死亡率高[编辑本段]如何治疗:  一、良性肿瘤   多以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为主,如能彻底去除,一般不复发,予后良好。   二、恶性肿瘤   治疗上尚存在不少困难,尽管近年来采用所谓的综合方法,疗效有所提高,但仍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在“挽救生命,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的原则下,人们在积极地寻求更有效的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截肢、关节离断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化疗方法的进步,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作瘤段切除(Enbolc resetion)或全股骨切除,用人工假体置换。据称,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效果仍很差。对于恶性程度偏低的肿瘤,如纤维肉瘤,采取保留肢体的“局部广泛切除加功能重建”辅以化疗等措施,是一种可取的方法。至用于尸体关节作为置换材料问题,部分作者认为“愈合满意”,但有些病例出现较大的排异反应,尚须研究克服。   化学治疗分全身化疗、局部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及大剂量氨甲喋呤,但药物的作用选择性不强,肿瘤细胞在分裂周期中不同步,都影响化疗的效果。用单克隆抗体携带药物,选择性攻击瘤细胞(即“导弹方法”),只是一种设想,距实际应用尚有距离。   局部化疗包括动脉内持续化疗及区域灌注,其中以区域灌注效果较好,五年生存率得到提高,但达不到完全“化学截除”的作用。今后需要继续研究以期改善灌注方法,如合理的联合用药、选择灌注液的最适宜温度、灌注后根治性手术的时机等,均需深入探讨,使其日臻完善。   免疫疗法:目前仍停留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阶段,因肿瘤抗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免疫疗法。干扰素也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但其来源有限,还不能广为应用。   放疗方法对骨肿瘤的治疗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目前也有一些改进(如快中子、射频等的作用)。   骨癌治疗常用中药:   1.骨癌原发癌灶抑制、症状控制药物:复方斑蝥胶囊 西黄丸 消癌平片   2.骨癌扩散转移治疗药物:鸦胆子油口服液 参丹散结胶囊 珍香胶囊   3.骨癌放化疗辅助药:微达康颗粒 贞芪扶正颗粒 贞芪扶正胶囊 参芪十一味颗粒   4.骨癌癌性疼痛控制药:蟾乌巴布膏   骨肿瘤的氩氦刀微创治疗  氩氦超冷刀适用于早期、中期和晚期各期实体肿瘤的治疗,尤其是那些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或因年龄大身体虚弱等各种原因不愿手术肿瘤患者的首选;是不愿承受放化疗副作用或放化疗及介入治疗等治疗效果不好肿瘤患者的首选;也是复发、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首选。为了更好的使用该项技术解除患者痛苦,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本中心集中了胸外科、肝病研究中心、肝胆外科、肿瘤科、脑外科、泌尿外科、 CT 、 B 超、介入等科室强大的专家团队力量,采用氩氦超冷刀单独或联合基因治疗、介入、化疗、放疗、中药等综合性的最优化肿瘤治疗方案,成功治愈或有效延长了几百例不能手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mm以上探针内自带温度传感器,可监测冷冻区域中心的温度。1.47mm探针内不带温度传感器,如需监测温度,可单独插入温度探针监测组织内的温度。监测到的温度变化、冷冻时间可在液晶显示屏显示为温度时间曲线,以便操作者及时了解冷冻过程。  选用氩氦刀冷冻治疗的适应证:  ·不能或不愿手术患者的首选,不愿放化疗的患者或放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的首选,复发、转移等中晚期患者的首选。   ·美国国际肿瘤权威阿尔克尼总医院教授坦言:超低温疗法如此有效,不出几年将开始成为治疗癌症的第一选择。美国迪尼克斯医院凯教授说:“这种疗法对人体不象其他疗法那样具有创伤性,病人住院时间短,而且能确切的把癌细胞杀死,是肿瘤患者的理想选择。”  ·自1999年中国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准氩氦超冷刀进入中国,中国著名的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郝锡山院士及国内其他专家已先后应用此技术进行了20000多例中晚期肝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脑肿瘤、前列腺癌、肾肿瘤等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0年,鉴于氩氦超冷刀治疗肿瘤的良好疗效及优越的安全性,美国将实体肿瘤氩氦超冷刀治疗纳入全民医保计划,欧洲医学保险公司均为氩氦超冷刀治疗提供保险。现美国已有360多家医院装备了氩氦超冷刀。  ·自2002年7月,美国35个州的医师联合会已将氩氦超冷刀指定为治疗前列腺癌(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排第一位)的首选方法。2003年世界肿瘤靶向大会建议中晚期肺癌和肝癌首选氩氦超冷刀。  氩氦刀治疗有哪些优、缺点?   答:氩氦刀属微创伤治疗,出血也少。5厘米病灶一般要冷冻7厘米直径,基本上可以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但较大且不规则的病灶,“冷切”效果不如手术彻底。因此,能手术的还是做手术。若不具备手术切徐条件者,氩氦刀则有独到之处。首先,它疗效确切,所冻之处肿瘤无不死亡。第二,它属于物理性治疗,没有任何副作用。再就是它治疗期限短,一般一次治疗即可结束,观察2-3天即可出院,因而非治疗性开支少。[编辑本段]骨肿瘤的饮食忌宜  【宜】?  (1)宜多吃具有抗骨肿瘤作用的食物:山羊血、鲎、蟹、羊脑、海参、牡蛎、鳖、龟、沙虫、鹿血、大叶菜、麦片、小苋菜、油菜籽、沙枣、香芋、栗、野葡萄。?  (2)宜吃具有止痛消肿作用的食物:芦笋、藕、慈姑、山楂、獭肉、鹭肉、蟹、鲎、海龟、海蛇。?  (3)宜吃预防放疗、化疗副作用的食物:蜂乳、核桃、猕猴桃、银耳、香姑、大头菜、花粉。?  【忌】?  (1)忌烟、酒。?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肥腻食物。?  (4)忌发物[编辑本段]预后  肿瘤的部位距躯干越近的,病死率越高。至于肿瘤的类型和血管丰富的程度与预后的关系很难判断。病人对所患肿瘤的免疫反应也值得注意。有文献报道,晚期肿瘤作截肢手术的病人,有的可长期存活,经放射治疗后局部不复发,肺部转移也奇迹般地消散。这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提示治疗后死亡的肿瘤细胞产生了免疫作用。   影响预后的因素关键在于就诊早,手术前后的化疗和放疗。此外,还有瘤细胞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手术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增加的变化以及是否累及局部淋巴结等。[编辑本段]验方偏方  验方:①党参9g,黄芪9g,归尾9g,赤芍9g,白术9g,川断12.5g,寄生31g,王不留行9g,牡蛎31g,夏枯草12.5g,陈皮6g,木香5g,海藻、海带各12.5g(包煎)。同时,加服二黄丸(五厘装),每周吞服1粒。  疗效: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报告1例溶骨性肉瘤治愈。  ②内服方:玄胡、乳香、没药、丹参、红花、刘寄奴、牛膝、续断、益母草各9g,苏木、血竭各6g,土鳖3g,水煎服。外敷药:当归12.5g,赤芍、儿茶、雄黄、刘寄奴、血竭各9g,乳香、没药各6g,西红花2g,冰片3g,麝香0.15g。研末调敷患处,3天一换,取下稍加新药重新再敷。  疗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报告1例骨巨细胞瘤治愈。  偏方:薏苡仁30克,绿心豆30克,赤小豆30克,煮熟如粥,吃豆喝汤。[编辑本段]骨癌手术后护理  骨肿瘤主要是由血路转移,软组织肿瘤则除血路外,也通过淋巴道转移。部分分化高的软组织肉瘤,以局部复发为主,较少远处转移。   骨肿瘤要注意局部有无复发,肝脏及淋巴结有无肿大,并定期作胸部透视。1年以内最好每隔2—3月摄胸片1次。  骨癌温馨提示骨转移患者不宜继续放化疗,因为免疫功能底下,抵抗力降低。以免疫治疗为主。不能过度运用麻醉药止疼。会抑制胃肠蠕动。使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恶心,呕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如果是良性瘤,肿瘤较小又没有什么症状,可以不治疗;2、也可以手术治疗,良性瘤术后不会复发;3、是否会留下后遗症,需要和手术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做详细的沟通和咨询,才能了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人物姓名:孟德斯鸠 思想家 社会学家 法国杰出的思想家、社会学家,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理论的奠基者,也是地理政治学派的开山祖。 一生成就 1721年,盂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发表了《波斯人信札》。这本书的出版,受到普遍的欢迎和重视,虽是匿名发表,却使孟德斯鸠声名大振。《波斯人信札》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孟德斯鸠把在巴黎所见所闻的不合理现象加以记录,经十年积累整理而成。孟德斯鸠借两个在法国游历的波斯贵族青年在旅途中给友人或家人写信,对法国人熟视无睹的许多荒诞现象进行针砭。书中以此借题发挥,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信实际上是文学化的政论,对法国封建朝廷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种种弊端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书中论述了法国是一个极不合理、极不平等的社会,孟德斯鸠义正辞严地指出,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而只是给人民造成灾难,那么人民就没有理由再服从他的统治。而应当恢复自己的天赋自由。这部书里,孟德斯鸠还对宗教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批判。书中表现了教会人士的虚伪、宗教生活的黑暗,以及教会对维系封建专制的巨大功用。孟德斯鸠认为修道士是懒汉和寄生虫,修道院和教堂积聚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波斯人信札》一书在18世纪启蒙运动中,可谓是先声夺人。它在许多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上,向传统的封建观念宣战,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火种。 1746年,孟德斯鸠被选为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论法的精神》一书。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和赞许,两年中印行了22版。 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学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理论给法国大革命带来了直接的思想影响,而且超越国界,对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确立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孟德斯鸠继承洛克的分权思想,明确地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这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和政体构成,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权力应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这就是所谓的“三权分立”,是要使各种权力相互牵制,彼此均衡。君主掌握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法院专管司法权。孟德斯鸠还认为,只有划分权力的国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不划分权力,国家就不会有温和的政体,而必然会倾向于专制。他的分权学说针对专制制度,但以英国的君主立宪为楷模,所以比较温和,妥协色彩很浓。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主张言论自由、出版和信仰自由,消除财产的极端不平等,保证公民得到生活资料。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总之,他把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没有法治,国家就会腐化堕落,法治是国家的灵魂,法治可以保证政治自由。另外,他还提出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反对肉刑、逼供等一些进步观点。 孟德斯鸠一系列政治学说和法律观点,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作为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孟德斯鸠非常强调法的作用。在他看来,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他说:“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也就是说,各国的法律不过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应用。他认为,各国的法律和各国的地理条件、天气、土地面积、居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人口、贸易乃至风俗习惯都有关系,而政体原则对法律的影响最大。所有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是资产阶级法学的“百科全书”,《论法的精神》被伏尔泰推崇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对后来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都有巨大的影响。孟德斯鸠的社会政治理论尤其是关于分权和法制的学说,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相当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论法的精神》在1913年就被严复译成中文,以《法意》的书名出版。 孟德斯鸠仍不愧为18世纪法国的杰出思想家之一,在宗教愚昧和专制黑暗中发出了最初的呐喊,他的思想学说是法国大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思想中的一份宝贵财产。 生活速写 日,孟德斯鸠生于法国名城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孟德斯鸠家族,是当地有名望的“穿袍贵族”,即取得了贵族称号的资产阶级。祖父曾任波尔多郡议会长(法院院长),后来这个职务又由孟德斯鸠的伯父继任。父亲拒绝教士之职,到匈牙利军队中服役。孟德斯鸠的母亲也出身于贵族,在孟德斯鸠7岁时去世。 1700年,孟德斯鸠在巴黎附近的一所教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学习拉丁文,了解和熟悉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鸠在这里整整学习了五年,熟悉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这对他后来创立关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主张,无疑有重大影响。孟德斯鸠最崇敬的是那些古希腊罗马的英雄,视他们为自由战士。 1706年,孟德斯鸠回到波尔多。踌躇满志的孟德斯鸠潜心苦读,一心要成为法学权威,以承袭孟德斯鸠家族担任的郡议会议长职位。1708年,十九岁的孟德斯鸠获得法学学士的学位,并担任了议会律师。第二年,孟德斯鸠前往巴黎,希望获得更大发展。在巴黎生活了四年后,因父亲病故,返回波尔多。1714年,25岁的孟德斯鸠成为了波尔多法院的法官(即波尔多郡议会的议员)——这是当时法国法律要求的担任公职的最低年龄限制。 1714年,孟德斯鸠任波尔多法院顾问。孟德斯鸠的妻子是一个虔诚的加尔文教教徒。加尔文教是新兴资产阶级所信奉的一个基督教宗派,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孟德斯鸠的伯父因病去世,承袭了波尔多郡议会议长一职。依照伯父的遗嘱,孟德斯鸠获得了“孟德斯鸠男爵”的封号。 传世佳句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拥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和确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名人年谱 公元日,生于法国名城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 公元1708年,19岁的孟德斯鸠获得法学学士的学位,并担任了议会律师。 公元1714年,孟德斯鸠任波尔多法院顾问。 公元1721年,盂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发表了《波斯人信札》。 公元1730年,孟德斯鸠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公元1746年,孟德斯鸠被选为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公元日,孟德斯鸠去世,享年66岁。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肿瘤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