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艾滋病感染者自述男的与她过一次我会被柒吗

东莞社工:男同生存现状 几乎每个都有多名性伴侣-性伴侣 性行为 社工 男同性恋 艾滋病患者-社会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东莞社工:男同生存现状 几乎每个都有多名性伴侣
原标题: 东莞社工男同生存现状 几乎每个都有多名性伴侣  近年来,男同感染艾滋病例已呈现出了高速增长,在莞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男同感染者已从5年前的5 .71%上升到37 .08%,增长5 .5倍。  男男同性恋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昨日,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上,东莞市疾控中心艾防专家就表示,一个男同通常有10个以上性伴,性关系混乱以及特殊性交方式,是该群体艾滋高感染率的关键。近年来,男同感染艾滋病例已呈现出了高速增长,在莞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男同感染者已从5年前的5 .71%上升到37 .08%,增长5 .5倍。  隐匿在人们视线之外的男同群体,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曾在东莞市疾控中心从事艾滋病关怀服务的社工罗美丽,通过调查问卷、电话、网络等方式,筛选出了38位男同艾滋病人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27位男同问卷调查,对干预个案进行了跟踪分析。她发现,男同人群中,几乎每个男同都有多个性伴,其中不少人迫于现实的压力,与异性成婚,维持不冷不热的关系;确认感染后,面临被男友抛弃,甚至会做出自我放弃以及报复他人的行为。而在被迫告知家人感染事实后,甚至有人会被赶出家门,再也没有回过家。  65名男同感染者21人已婚  与家人维持不冷不热关系  罗美丽今年28岁,浙江人,2010年3月,她放弃了大学校长助理的美好前景,只身来到东莞,成为一名专业社工,被派驻到东莞市疾控中心,从事服务艾滋病关怀咨询工作。2013年,因工作中优异的表现,罗美丽被评为了“中国最美社工”,今年她又被评为广东优秀社工、东莞最美社工。  在市疾控中心工作3年,罗美丽接触的艾滋病感染者不下50 0位,“其间,男同群体因其特异性也引起了我的注意,所以一直密切跟踪留意男同确诊艾滋病后的生存状态。”  罗美丽长期跟踪调查的65名男同感染者中,年龄在20- 50岁之间,其中20-30岁21人,30-40岁37人,40-50岁7人,男同艾滋病患者的年龄分布集中在青壮年。  这些男同文化程度不低,初中21人,高中或中专大专35人,大学本科9人。虽是男同,但他们有不少人已经结婚,或者曾经结过婚。调查显示,21人已婚,3人离异,14人与同性同居,27人单身。罗美丽分析,男同未感染时,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常常会催促他们尽快找女朋友结婚生孩子,有人为了应付家人,就不得不找个女孩子结婚生育,维持不冷不热的关系。  发现丈夫喜欢男人  她让丈夫承诺不出轨  艾滋病感染者确诊后,都面临着需让自己的性伴进行艾滋检测这事,感染者一方面需要时间来接受自己感染这一事实,另一方面内心进行激烈地斗争,考虑是否告诉自己的性伴以及让性伴做检测。  在38名访谈的男同患者中,已婚者有15人,多在30岁以上,且有孩子。其中9人的妻子知道丈夫感染艾滋;15个男同艾滋病患者仍维持着婚姻关系,7人仍与固定同性男友保持性伴关系。两个妻子知道丈夫男同身份后,强制要求对方不准在外与同性发生性关系。有6人的父母知道儿子是男同,有4人在父母认可的情况下与男友同居。  陈先生就是其中一人,他在2012年3月被确诊感染。一次女儿在他的旧手机上,发现了他与另一个男人的暧昧图片和文字,妻子这才知道丈夫原来喜欢男人。“并且丈夫之前还带那个男人回家吃饭,后来还照顾那男人的小孩一年。”陈妻发现自己被谎言骗得体无完肤,但最终仍然选择接受,并让丈夫作出承诺,以后不得联系男同,好好守护这个家。  罗美丽说,在随后的跟踪中,陈先生表示自己喜欢同性没有办法改变,但是为了家庭,他没有再出轨。  另一名感染者叶先生是2012年7月确诊,已婚,有一固定性伴,曾与除固定性伴之外的人发生关系感染艾滋。其妻检测未感染并表示愿与其共同面对,但叶先生则坦言,如果社会能承认男同婚姻,他实际上更想跟男友在一起。  感染后男友离去  他想要报复对方  在男同艾滋病患者中,有很大比例的男同是未婚的,相对已婚男同,他们的压力更大。罗美丽说,在男同圈中,性关系较为混乱,几乎每个男同都有多个性伴,“该群体本身的流动性以及社会文化的排斥性导致男同较少会找到相匹配的另一半,所以男同确诊感染后较难得到另一半的支持,没有他人的支持,感染后常无法释怀。”  男同阿超,是2012年5月确诊感染。阿超长得眉清目秀,身边很多比他差的都傍到了大款,阿超也想找个人依靠。有个已婚男人走进了他的生活,阿超很小心,每次坚持要戴安全套,就是这个较为敏感的做法让对方起疑了,两人最终不欢而散。而这之后,阿超觉得自己成了行尸走肉。  还有艾滋病男同在未确诊感染之前对自己男同的身份并不自我认同,确诊感染之后,知道自己感染的原因就是同性之间的性行为,加剧了他们对自己男同这个身份的厌恶感,进而产生对生活、对社会的不信任和消极情绪。男同小敏在2012年6月确认感染后,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对自己的身份怨恨。他认为,“自己有一个肮脏的充满病毒的身体,落了这么一个生不如死,见不得光的下场,以后只想做一个孤独的人了。”  而男同艾滋病患因为多个性伴的关系,自己感染,可能固定性伴并未感染,所以当固定性伴检测未感染时,男同艾滋病患要面临被男友抛弃的情况,一些男同难以承受,会做出自我放弃以及报复他人的行为。男同阿健是2012年11月确诊感染,男友检测后未感染,随后便离开了。阿健很难受,有轻度自杀想法,在得知男友更换了联系方式后,阿健因爱生恨,想要跟男友同归于尽。在罗美丽介入后,他才放弃。  告知父母后被赶走  再也没有回过家  罗美丽认为,男同艾滋病患者告知家人自己感染会有三种可能:一是家人逼婚,二是内心脆弱需要家人支持分担感染后带来的影响,三是担心与家人相处会感染对方,内心无法释怀。  而宣告“出柜”后,这些男同艾滋病患者很可能会面临:家人无法接受男同和感染的事实,将其赶出家门,家人的不认可、打骂,甚至断绝关系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情绪;而另一个可能是家人接受事实,但是对于共同生活仍有些芥蒂,比如吃饭家人要求用公筷,对于男同带男朋友回家觉得不自在,亲戚担心小孩和男同艾滋病患者走得太近会变成男同等。  艾滋病患者在确诊后会对周边人的行为过分关注,更可能到了敏感的地步,男同艾滋病患者因为男同身份被更多人排斥,其更为敏锐地感受到家人的眼光,小动作,这一切让他较难与家人相处。  受访者阿华,20 12年3月确诊感染,他担心家人被传染,提出搬出家单独居住。他是东莞人,且为家中长子,对于他的做法,家人很奇怪,逼问其原因,阿华只能坦白自己感染艾滋,并坦白自己是男同。父亲将他骂出家门,从此阿华再没回过家。2013年12月开始,阿华的母亲偷偷去看望儿子和他男友,但每次父亲发现后都是一顿骂,阿华很苦恼,但至少不会感染家人,这也让他放心。  告诉所有朋友后自杀  妖魔化标签难以承受  罗美丽接触的男同艾滋病患者,起初确诊感染后都表示出对自己男同身份的自责与后悔,随之采取一切方式来封闭自己。内敛型的男同感染者会默默承受自己内心的煎熬,放弃原先的朋友圈、兴趣爱好,甚至放弃工作,关闭手机,断绝联系。外显型的男同感染者会通过众所周知的方式来放弃自己,比如群发短信告诉所有认识自己的人,自己是感染者,是男同,然后选择自杀,逃避事实。  因此,罗美丽也认为,如果有相同病患的人支持,对他们而言是最有帮助的,能让他们很快调整好状态,适应感染后的生活。  罗美丽还发现,相对于其他类别的艾滋病患者,比如女性艾滋感染者等,男同感染者因其感染途径的特殊性以及自身男同的身份,让他们的处境显得更加艰难。  而且,男同的性方式让患者更容易感染上性病,而现有的医疗卫生系统相互推诿的情况,以及个别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让男同患者承担更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除此之外,男同这个作为现行社会尚未认可的群体,妖魔化的标签,和艾滋病被视为“脏病”、“不道德”,这样的大环境让男同感染者更难承受。  声音  男同的性方式让患者更容易感染上性病,而现有的医疗卫生系统相互推诿的情况,以及个别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让男同患者承担更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罗美丽谈男同艾滋感染者干预防治难点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东莞社工:男同生存现状 几乎每个都有多名性伴侣
日 07:57 来源:南方网
原标题: 东莞社工男同生存现状 几乎每个都有多名性伴侣  近年来,男同感染艾滋病例已呈现出了高速增长,在莞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男同感染者已从5年前的5 .71%上升到37 .08%,增长5 .5倍。  男男同性恋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昨日,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上,东莞市疾控中心艾防专家就表示,一个男同通常有10个以上性伴,性关系混乱以及特殊性交方式,是该群体艾滋高感染率的关键。近年来,男同感染艾滋病例已呈现出了高速增长,在莞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男同感染者已从5年前的5 .71%上升到37 .08%,增长5 .5倍。  隐匿在人们视线之外的男同群体,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曾在东莞市疾控中心从事艾滋病关怀服务的社工罗美丽,通过调查问卷、电话、网络等方式,筛选出了38位男同艾滋病人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27位男同问卷调查,对干预个案进行了跟踪分析。她发现,男同人群中,几乎每个男同都有多个性伴,其中不少人迫于现实的压力,与异性成婚,维持不冷不热的关系;确认感染后,面临被男友抛弃,甚至会做出自我放弃以及报复他人的行为。而在被迫告知家人感染事实后,甚至有人会被赶出家门,再也没有回过家。  65名男同感染者21人已婚  与家人维持不冷不热关系  罗美丽今年28岁,浙江人,2010年3月,她放弃了大学校长助理的美好前景,只身来到东莞,成为一名专业社工,被派驻到东莞市疾控中心,从事服务艾滋病关怀咨询工作。2013年,因工作中优异的表现,罗美丽被评为了“中国最美社工”,今年她又被评为广东优秀社工、东莞最美社工。  在市疾控中心工作3年,罗美丽接触的艾滋病感染者不下50 0位,“其间,男同群体因其特异性也引起了我的注意,所以一直密切跟踪留意男同确诊艾滋病后的生存状态。”  罗美丽长期跟踪调查的65名男同感染者中,年龄在20- 50岁之间,其中20-30岁21人,30-40岁37人,40-50岁7人,男同艾滋病患者的年龄分布集中在青壮年。  这些男同文化程度不低,初中21人,高中或中专大专35人,大学本科9人。虽是男同,但他们有不少人已经结婚,或者曾经结过婚。调查显示,21人已婚,3人离异,14人与同性同居,27人单身。罗美丽分析,男同未感染时,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常常会催促他们尽快找女朋友结婚生孩子,有人为了应付家人,就不得不找个女孩子结婚生育,维持不冷不热的关系。  发现丈夫喜欢男人  她让丈夫承诺不出轨  艾滋病感染者确诊后,都面临着需让自己的性伴进行艾滋检测这事,感染者一方面需要时间来接受自己感染这一事实,另一方面内心进行激烈地斗争,考虑是否告诉自己的性伴以及让性伴做检测。  在38名访谈的男同患者中,已婚者有15人,多在30岁以上,且有孩子。其中9人的妻子知道丈夫感染艾滋;15个男同艾滋病患者仍维持着婚姻关系,7人仍与固定同性男友保持性伴关系。两个妻子知道丈夫男同身份后,强制要求对方不准在外与同性发生性关系。有6人的父母知道儿子是男同,有4人在父母认可的情况下与男友同居。  陈先生就是其中一人,他在2012年3月被确诊感染。一次女儿在他的旧手机上,发现了他与另一个男人的暧昧图片和文字,妻子这才知道丈夫原来喜欢男人。“并且丈夫之前还带那个男人回家吃饭,后来还照顾那男人的小孩一年。”陈妻发现自己被谎言骗得体无完肤,但最终仍然选择接受,并让丈夫作出承诺,以后不得联系男同,好好守护这个家。  罗美丽说,在随后的跟踪中,陈先生表示自己喜欢同性没有办法改变,但是为了家庭,他没有再出轨。  另一名感染者叶先生是2012年7月确诊,已婚,有一固定性伴,曾与除固定性伴之外的人发生关系感染艾滋。其妻检测未感染并表示愿与其共同面对,但叶先生则坦言,如果社会能承认男同婚姻,他实际上更想跟男友在一起。  感染后男友离去  他想要报复对方  在男同艾滋病患者中,有很大比例的男同是未婚的,相对已婚男同,他们的压力更大。罗美丽说,在男同圈中,性关系较为混乱,几乎每个男同都有多个性伴,“该群体本身的流动性以及社会文化的排斥性导致男同较少会找到相匹配的另一半,所以男同确诊感染后较难得到另一半的支持,没有他人的支持,感染后常无法释怀。”  男同阿超,是2012年5月确诊感染。阿超长得眉清目秀,身边很多比他差的都傍到了大款,阿超也想找个人依靠。有个已婚男人走进了他的生活,阿超很小心,每次坚持要戴安全套,就是这个较为敏感的做法让对方起疑了,两人最终不欢而散。而这之后,阿超觉得自己成了行尸走肉。  还有艾滋病男同在未确诊感染之前对自己男同的身份并不自我认同,确诊感染之后,知道自己感染的原因就是同性之间的性行为,加剧了他们对自己男同这个身份的厌恶感,进而产生对生活、对社会的不信任和消极情绪。男同小敏在2012年6月确认感染后,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对自己的身份怨恨。他认为,“自己有一个肮脏的充满病毒的身体,落了这么一个生不如死,见不得光的下场,以后只想做一个孤独的人了。”  而男同艾滋病患因为多个性伴的关系,自己感染,可能固定性伴并未感染,所以当固定性伴检测未感染时,男同艾滋病患要面临被男友抛弃的情况,一些男同难以承受,会做出自我放弃以及报复他人的行为。男同阿健是2012年11月确诊感染,男友检测后未感染,随后便离开了。阿健很难受,有轻度自杀想法,在得知男友更换了联系方式后,阿健因爱生恨,想要跟男友同归于尽。在罗美丽介入后,他才放弃。  告知父母后被赶走  再也没有回过家  罗美丽认为,男同艾滋病患者告知家人自己感染会有三种可能:一是家人逼婚,二是内心脆弱需要家人支持分担感染后带来的影响,三是担心与家人相处会感染对方,内心无法释怀。  而宣告“出柜”后,这些男同艾滋病患者很可能会面临:家人无法接受男同和感染的事实,将其赶出家门,家人的不认可、打骂,甚至断绝关系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情绪;而另一个可能是家人接受事实,但是对于共同生活仍有些芥蒂,比如吃饭家人要求用公筷,对于男同带男朋友回家觉得不自在,亲戚担心小孩和男同艾滋病患者走得太近会变成男同等。  艾滋病患者在确诊后会对周边人的行为过分关注,更可能到了敏感的地步,男同艾滋病患者因为男同身份被更多人排斥,其更为敏锐地感受到家人的眼光,小动作,这一切让他较难与家人相处。  受访者阿华,20 12年3月确诊感染,他担心家人被传染,提出搬出家单独居住。他是东莞人,且为家中长子,对于他的做法,家人很奇怪,逼问其原因,阿华只能坦白自己感染艾滋,并坦白自己是男同。父亲将他骂出家门,从此阿华再没回过家。2013年12月开始,阿华的母亲偷偷去看望儿子和他男友,但每次父亲发现后都是一顿骂,阿华很苦恼,但至少不会感染家人,这也让他放心。  告诉所有朋友后自杀  妖魔化标签难以承受  罗美丽接触的男同艾滋病患者,起初确诊感染后都表示出对自己男同身份的自责与后悔,随之采取一切方式来封闭自己。内敛型的男同感染者会默默承受自己内心的煎熬,放弃原先的朋友圈、兴趣爱好,甚至放弃工作,关闭手机,断绝联系。外显型的男同感染者会通过众所周知的方式来放弃自己,比如群发短信告诉所有认识自己的人,自己是感染者,是男同,然后选择自杀,逃避事实。  因此,罗美丽也认为,如果有相同病患的人支持,对他们而言是最有帮助的,能让他们很快调整好状态,适应感染后的生活。  罗美丽还发现,相对于其他类别的艾滋病患者,比如女性艾滋感染者等,男同感染者因其感染途径的特殊性以及自身男同的身份,让他们的处境显得更加艰难。  而且,男同的性方式让患者更容易感染上性病,而现有的医疗卫生系统相互推诿的情况,以及个别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让男同患者承担更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除此之外,男同这个作为现行社会尚未认可的群体,妖魔化的标签,和艾滋病被视为“脏病”、“不道德”,这样的大环境让男同感染者更难承受。  声音  男同的性方式让患者更容易感染上性病,而现有的医疗卫生系统相互推诿的情况,以及个别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让男同患者承担更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罗美丽谈男同艾滋感染者干预防治难点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08:49&&
?& 08:47&&
?& 08:45&&
?& 08:44&&
?& 08:39&&
?& 09:37&&
 当前位置:&&&&&&&&&
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年增35% 8成是“男同”
  腾讯网-新京报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年轻的大中学生,不再是艾滋病防控人群中可“忽略”的群体。近日,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的调研报告,折射出专家的担心。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转播。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报告现存活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152例。
  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多所学校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90%大学生普遍知道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防护和预防艾滋病。
  “男同”的艾滋病风险
  “大中学生感染者中,男同占据82%。”吴尊友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目前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在性别上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1:1;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转播。
  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李维(化名)只是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学生感染者中的一员。
  尘埃落定在七个月前。
  4月份,正值论文答辩的关键时刻,李维收到了市疾控中心的确诊报告。HIV阳性,红色印章刺眼夺目。之前的侥幸证明是自我安慰的逃避。
  一月份时,李维在一朋友建议下做了HIV检查初筛,“就是觉得去抽个血吧。”20分钟后,初筛结果下来。两道杠闪在眼前,脑子一片空白。“我也不怨他,要怪只能怪自己吧。”如今李维已接受感染的事实。
  李维口中的“他”是在去年12月份旅行时认识的。2014年12月,成绩优秀的李维通过几轮面试,顺利保送到北京某高校读研。一身轻松,李维独自前往南方,提前兑现计划已久的毕业旅行。
  在事先定好的青年旅馆,李维和一个男游客入住同一房间。男生二十三、四岁样子,自称从事销售工作,常来南方出差。两位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天南海北闲聊,“最后聊到男女关系和性,好奇之下,李维与对方发生了关系。”
  “小旅馆里非常简陋,没有准备安全套,也没有想过要采取安全措施。”再次联系时,李维已收到初筛报告。
  李维再打电话过去,对方已不再接听。出于好奇,李维在网上检索对方号码。自动弹出的网页显示,对方是专门服务男性的性工作者。
  飞来横祸,李维愤怒异常,但也无可奈何,“我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报警。”李维只是给对方发了一条短信:你把我彻底毁了,但希望你好自为之,不要再去害人。
  事实上,如李维一样的男性同性艾滋病传播比例正在逐年上升。一组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当中,2008年至2010年,男性同性传播所占据比例分别为59%至67%;2014年至2015年1月到10月均为82%。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报告现存活15-24岁青年血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152例,占全国感染的1.6%。
  “混乱社交圈”向校园渗透
  据权威机构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的感染,都是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型之中发生的。吴尊友介绍,很多学生被社会人士所利用,通过这一途径,社会上的艾滋病开始向高校渗透。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
  与李维相比,张明(化名)看到两道杠的检测结果时出奇平静。
  10月4日还是5日,张明已经记不清初筛的具体时间。防艾志愿者张海龙所在的NGO每天有一辆车停在马甸桥附近,为市民提供咨询和检测艾滋病、免费发放安全套等活动。每隔三个月,张明会前往检测车检测一次。
  唾液检测,20分钟就能出结果。“检测显示两道杠,疑似感染。”张海龙见到过很多感染者无法接受事实而崩溃,准备了一大堆话安慰张明。
  “嗨,没事儿!”四个小时后,张明晃晃悠悠地回来了,称早料到了。张海龙惊讶于张明的“无所谓。”
  “后悔有啥用,都是自己作的。”一个月后,张明笑嘻嘻地谈论自己的遭遇。
  大二时,张明开始和一男性住在一起,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同志”。
  “虽然我不排斥男性,但要不用‘那种东西’,我不会跟他发生关系。”张明所指的“那种东西”是新型毒品。
  第一次接触新型毒品也是在大二。张明前往一男性朋友家中,对方拿出一种新型毒品。好奇的张明接过来闻了一下,“一下子就蒙了。”
  “等我知道它的危害时,已经晚了。”回忆起第一次吸食新型毒品的好奇时,张明又恢复了理智。
  大学生默默(化名)“中枪”则源于他们混乱的“社交圈”。
  早在初中时,1994年生人的默默已听说“同志群体”,但不以为意。高中时有了喜欢的男孩子,默默“彻底理解了,并进入这个圈子”。
  直至大学默默开始频繁地更换男朋友。通常情况下,在交友网站,默默和对方先视频聊天,合眼缘后约见面、约饭,最快和对方认识三天发生性关系。“基本上一个月会和两三位发生关系。”
  在更换男朋友时,默默偶尔会在圈内社交群里听人谈论“艾滋病”。知道同性性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每次发生关系前,默默都要求对方采取安全措施。一年前,身体无虞,默默开始疏忽大意,不再采取保护措施。
  无法监控的感染者再传播
  在去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期间,北京佑安医院与北京市卫计委等单位在三里屯组织的免费快速检测筛查活动中发现,接受检查的几百名大学生中,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0%。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一无所知,仍在无防护措施下与人发生关系;还有人在明知染艾情况下,继续与多人保持性关系。
  经历生病的动荡后,张明心态呈现出明显“裂变”。
  张明租住的房子在北四环外,但他已很久没有回去了,而是辗转住在几位男性朋友家,“这家几天,那家几天。”张明没有停止和人发生关系,“我不会告诉别人我有艾滋病。”
  感染后,张明自觉最亏欠父母,但不会告诉家人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我爸妈的孩子原先啥样就是啥样,只会变好,不会变坏。”此前的张明努力上进听话,是老师和家长常夸赞的乖孩子。如今,他只希望在死之前给还在上小学的弟弟留些积蓄,算是对父母尽孝。
  北京市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介绍,从中心近几年接待检测的人群中可以发现,14-2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比越来越高,十 四五岁的少年前来检测已不算稀奇。在去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期间,北京佑安医院与北京市卫计委等单位在三里屯组织的免费快速检测筛查活动中发现,接受检查的几 百名大学生中,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0%。
  张彤表示,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平均一年检测量在10000人次左右,其中不少人每隔三个月或者半年前来检测。“前来检测的人群中,主要是男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多性伴者、公用注射器吸毒者等高危人群,其中男男同性恋者占据多数。”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告诉新京报记者,截至今年10月,学生艾滋病感染者报告数量预计超过百人省份的有15个,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为5个。“相比其他人群,青年学生感染人数上升最快,各省份相加,每年新感染艾滋病青年学生有几千人。”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延伸阅读
 010-6030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陕西近四成艾滋病感染者为男男同性性接触
志愿者为市民胸前佩戴“红丝带”标志。记者 李念 摄  ■以男性为主  ■20~49岁青壮年占85%  ■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人数上升速度较快  本报讯 (记者 梁璠) 昨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记者从陕西省卫生厅获悉,截至10月31日,我省今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3人,其中以本省籍、青壮年、男性为主,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的人数上升速度较快。  新报告感染者和患者  近九成是本省籍人口  据了解,我省于1992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至日,累计监测各类人群共880万余人,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09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849例,死亡380例。  其中,今年1月1日到10月31日,我省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计653人(按现住址统计),其中艾滋病病人197人,死亡74人。男性556人,女性97人。其中本省籍569人(占87.1%),外省籍流动人口84人(占12.9%)。
  仍呈低流行态势  但感染者绝对数在增长  我省艾滋病疫情总体上仍呈低流行态势,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绝对数呈增长趋势。  年10年间,我省共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07例,年5年间累计报告340例,2007年至2010年4年间累计报告998例,今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报告653例。  近四成感染者  为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  主要传播途径也在发生变化,经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比例显著下降,经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尤其是经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的人数上升速度较快。  数据显示:经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比例由2006年的42.98%下降到2010年的14.1%,今年1月至10月的6.6%。经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的比例由2006年的4.3%上升到2010年的34.7%,今年1月至10月的39.2%。  以青壮年感染为主  20~49岁占85%以上   以青壮年感染为主,20~49岁的感染者及病人占到了85%以上。此外,职业分布广泛,涉及在校学生、干部职员、商业服务等各行业,以农民及农民工、城镇待业和家政人员为主。  免费检测治疗  给予生活救济  记者了解到,我省在积极进行综合干预行为的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在全省设置了235个艾滋病毒检测实验室,对自愿要求进行咨询检测的人实行免费,目前已对679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了免费抗病毒治疗和中医治疗,并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治范围,并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  相关新闻  莘莘学子向“艾”说“不”  本报讯 (记者任娜 师婕 实习生罗利刚) 昨日是第24个国际艾滋病日,为让广大大学生更好地了解防艾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当日,红丝带志愿者协会西安分会数百名志愿者走进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等七八所高校举办“青春红丝带”系列宣传活动。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走进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离老远就看到宣传点竖立着醒目的“因为‘艾’所以爱”、“他们渴望阳光”、“让我们给他们一双翅膀”等充满新意和诗意宣传展板和贴图。很多大学生纷纷拿起笔,在“‘零’艾滋”的长条横幅上签上自己的姓名,来表达中国大学生对抗艾事业的必胜信心和对感染者的关怀之意。短短十几分钟,“用爱温暖每一个心灵”、“向不安全性行为说‘NO’”等醒目的字眼就占满了横幅,还有许多志愿者准备晚上点燃蜡烛来为艾滋病感染者祈福。
推荐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liyuliu]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大秦微博:广播 11963 条 听众 562372 人
网友最关注
点击排行评论排行
健康美食教育
最新精华贴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感染者平均寿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