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朋友从小有自闭症现在二十九岁了!由于当年他妈妈母亲过于强势势的原因!铸就了他性格内向不自信!请问我

  题记:人终有一老,或老而猥琐,或老而庸常,或老而优雅,我们总有选择。&br&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是一个伊朗女孩的成长自传,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 Marjane Satrapi的同名漫画。她的画风简洁粗犷,故事却丰满细腻,哪怕在描述最恐怖的政治迫害时,也穿插着或童趣搞笑、或飞扬叛逆的生活细节。&br&在对女性格外严苛的伊朗,Marjane还能成长为这么一个自由大胆的女插画师,多亏她那宽容开明的豪门家庭。&br&她结婚时,她的父亲对她未来的丈夫提了三个要求:&br&“第一,你肯定知道,在这个国家,女人的‘离婚权’是得不到保障的。只有在双方签结婚证明时丈夫允许她选择,她才能获得这个权利。我女儿必须享有这个权利。&br&第二,我妻子和我是让女儿完全自由成长的。如果她一辈子待在伊朗,她会失去生机。因此,我要求你们俩拿到文凭后到欧洲去深造。你们可以得到我的经济资助。&br&第三,只有觉得真正幸福才生活在一起。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苟且地活着。”&br&而她最特别的一个亲人,是她的奶奶,一个真正的老淑女。&br&&br&Marjane画笔下的奶奶和自己&br&在整部电影里,奶奶的台词并不多,却堪称句句经典。如果人生需要几个锦囊的话,我愿意把老太太的几句话放进锦囊里,伴我同行。&br&老太太的第一个忠告是:“一生当中,你会碰到许多混蛋,他们伤害你,是因为他们愚蠢,你不必因此回应他们的恶意,世上最糟的就是自卑和报复心理。永远要维持自尊与诚实。”这是在十几岁的小Marjane第一次出国前,奶奶特意陪她入睡时传授的智慧。&br&&im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1392& src=&/455f7b064fe07ae509f3d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455f7b064fe07ae509f3db_r.jpg&&&br&这句话让Marjane终身受益。Marjane从小见到过许多政治谎言与杀戮,包括她最亲爱的叔叔也曾遭遇严刑拷打并被杀害,她童年时的玩伴因为参加战争而失去双腿,她认识的一个少女因为参与革命,被判绞刑。&br&即便目睹这些,Marjane并没有因此而变得黑暗与扭曲,她仍然能够识别生活的美好之处,并热爱生活,这与奶奶超脱的“个人主义”不无关系。奶奶的意思是,混蛋总会有,在某些阶段和时刻,个人的力量也许微小,不足以与混蛋抗衡,但个人可以游离于混蛋之外,不被恶人影响,不让他们剥夺我们内心最可贵的诚实,也绝不让他们将自卑与粗鄙植入我们的心灵——如果你被他们影响,无论如何,你都上了他们的当,因为你被他们控制,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在一些特殊的情况或政治的影响下,很多人一辈子都沦为创伤和仇恨的工具,从未真正地活过。&br&Marjane的父母应该也深受老太太的影响,他们也如此教育女儿:“生命只有一次,你有责任把它过得丰富精彩。”&br&&br&老太太的第二个忠告是:“你当然有选择,每个人都有,所有的人永远都有选择权。”&br&Marjane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回国,在街上碰到了追捕异见人士的宪兵,由于她化着很浓的妆,是厌恶“西化”的宪兵们最不喜欢的一类人,很可能就会被逮捕。她想到的唯一的脱身办法就是假扮弱女子,于是谎称有个男人开口辱骂她。那个无辜的男人被逮走了,Marjane觉得好玩,回家后说给奶奶听。奶奶盯着她说:“你很卑鄙,我为你感到羞耻。”Marjane争辩道:“你明明知道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奶奶说:“所有人永远都有选择权。”&br&&im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1392& src=&/fee4abcbe9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fee4abcbe95_r.jpg&&&br&她要Marjane明白:你选择了什么,就是什么,别找借口。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有选择权而做出伤害他人的卑鄙之事,就是否认自己生而为人的自由意志,是不可原谅的下作之举。&br&&br&第三个忠告稍微长了一点,但很幽默、精彩:“哈,这就是你认为可怕的事?我还以为谁死掉了呢。你知道我有心脏病,还这么吓我。你流这么多眼泪只因为你要离婚?听好!我在55年前就离婚了,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人离婚,但我总认为独居比和混蛋住好。没有‘可是’,第一次婚姻是为第二次婚姻做的准备,你下次会更满意。你伤心是因为你选错了对象,要接受自己犯下的错总是很难的。”&br&Marjane看似受西方文化熏陶,青春期就热爱摇滚乐,却会被自己离婚的念头吓得手足无措,特别是听到女朋友说,离婚的伊朗女人都很惨,她哭得无法自已。殊不知,她的祖母先于她半个世纪就大无畏地做过这件“可怕”的事,而且一辈子都活得洒脱自在,蔑视世人愚蠢的规矩和偏见。&br&&im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1392& src=&/a08deca67d83f991d6155a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a08deca67d83f991d6155a3_r.jpg&&&br&第四个不算忠告,只算是作为闺密附赠的贴士。“奶奶,你怎么让胸部保持圆挺的?”“每天用冰水和热水各敷十分钟。”&br&Marjane后来在法国定居,奶奶已去世多年。在Marjane的回忆里,奶奶“每天早晨都会摘茉莉花放在胸罩里,让它闻起来香香的。而当她解开内衣时,花瓣从胸口飘落,那真是神奇的时刻”。&br&这位戴着黑纱、只能把眼睛露给外界的老女人,却是个真正的淑女。我认为“淑女”即指“美好的女人”,绝不是某些男人期望的柔弱形象与言行保守,而是像这位老太太一样,有智慧、有勇气、有自由意志、有生活情趣,这些,才可算得上淑女的核心标准。&br&&im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1392& src=&/a6fded09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a6fded09d_r.jpg&&&br&人终有一老,或老而猥琐,或老而优雅,我们总有选择。&br&
题记:人终有一老,或老而猥琐,或老而庸常,或老而优雅,我们总有选择。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是一个伊朗女孩的成长自传,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 Marjane Satrapi的同名漫画。她的画风简洁粗犷,故事却丰满细腻,哪怕在描述最恐怖的政治迫害时,也穿插着或童趣…
首先说明转自微博&br&&br&&p&半夜在书房赶稿。老婆又来了。&/p&&p&鉴于前几次深夜卧谈,我的智商被屡次吊打,于是我开门见山:&夫妻一场,这些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您有事直说。&&/p&&p&老婆微笑:&没事就不能给你按按肩?&&/p&&p&她开始给我按肩。&/p&&p&&我的手艺,跟水疗会所的小妹比,哪个好?&&/p&&p&(这个坑太简单,我会跳?)&/p&&p&&不知道,我没按过肩。&&/p&&p&&不按肩,那按哪里?&&/p&&p&&我是说我没去过那种地方。&&/p&&p&&那你打火机上的怎么印着什么什么休闲会所?& 她迅速把桌上的打火机捏在手里问我。&/p&&p&这个问题,我防不胜防。&/p&&p&我估计她早就看到了打火机,但她不直接问,而是从按肩开始切入话题。&/p&&p&温水煮青蛙,察言观色。&/p&&p&女人,可怕。&/p&&p&&打火机应该是李建军的,上次跟他吃饭顺手拿他的。没想到他是这种经常去会所的人。&&/p&&p&我也算是老江湖,凡是说不清的问题,我都把脏水泼在李建军身上。&/p&&p&老婆:&你跟李建军也算朋友吧?&&/p&&p&&当然。&&/p&&p&&李建军知道你这么坑他吗?&老婆伸出右手,亮出打火机,&这就是个普通火机,上面根本没写什么休闲会所。怎么变成李建军从会所拿的了?&&/p&&p&原来是诈我。&/p&&p&她根本就没看到那个打火机。&/p&&p&&这个…&我一时反应不过来。&/p&&p&&你长进了,撒谎不眨眼。&&/p&&p&&我也就随口说了一种可能性。&&/p&&p&&那你也不能坑人家李建军。他真的经常去那种会所?我告诉他老婆去。&&/p&&p&&没有,开玩笑的,他从来不去。&&/p&&p&&那就好,如果你身边有去这种地方的朋友,建议不要来往。&&/p&&p&我松了一口气:&当然。我就说嘛,咱们家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打火机。&&/p&&p&&是吗?那,这个打火机又是哪里来的呢?& 她伸出左手,亮出一个打火机,上面赫然写着 XX 休闲会所。&&/p&&p&我彻底懵逼。&/p&&p&我先把朋友当挡箭牌,随后发现虚惊一场,接着又把朋友洗白。&/p&&p&当我以为危机已经结束,没想到才刚开始。&/p&&p&这局牌还没打,我已经扔掉了王炸。&/p&&p&有些坑,越填越深。那我只能不填。&/p&&p&还剩最后一招:死不承认。&/p&&p&&我不知道。&&/p&&p&&不知道?&老婆这句话带着杀气。&/p&&p&&你相信我会去那种地方吗?我花 35 块钱在咖啡店坐 1 个小时都觉得贵,又怎么舍得花几千块去做那 5 分钟的事?& 我自黑。&/p&&p&&过分了啊,夸自己也得有个限度,你哪有 5 分钟啊?&她补刀。&/p&&p&我点烟。沉默。&/p&&p&&你无权保持沉默。&&/p&&p&这时电话响了,是李建军。&/p&&p&&外放。&老婆说。&/p&&p&电话接通,李建军在电话里说:&我有个打火机不见了,上面写着 XX 休闲会所的,是不是在你那?&&/p&&p&我:&是是是。在我这里!&&/p&&p&李建军:&太好了,我还以为丢在我家里,如果被我老婆发现就惨了。&&/p&&p&我得意的看着老婆,我的眼神在说:看到了吧,这个打火机真的是李建军的!&/p&&p&李建军又说了一句:&咱们下次再去,千万别再拿店里的打火机。&&/p&&p&啪,电话挂了。&/p&&p&我知道,我也快挂了。&/p&&p&来源:&a href=&/?target=http%3A///p/763008& class=&internal&&/p/763008&/a&6475&/p&
首先说明转自微博半夜在书房赶稿。老婆又来了。鉴于前几次深夜卧谈,我的智商被屡次吊打,于是我开门见山:"夫妻一场,这些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您有事直说。"老婆微笑:"没事就不能给你按按肩?"她开始给我按肩。"我的手艺,跟水疗会所的小妹比,哪个…
这世界上真正‘无价’的东西实在不多,人命并不是其中之一。人命是有价格的,而且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当然,人命关天,不论如何我们应该平等的珍视每一个生命。&br&&br&先从死亡补偿金说起。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补偿金计算公式为事故责任人所在地的人均收入*20年,而60岁以上的,每大一岁减少一年。也就是说,如果在北京出了交通事故,人命的价格是4*20 大约80万人民币。&br&&br&一条人命就值80万?如此看来,法律制定者在冷血界跟经济学家们可以算得上是一时瑜亮。但是我们经济学领域并不认可这样简单粗暴的计算方式。&br&&br&人命的价格在经济学里叫做‘生命统计学价值’,计算这个数值的方法有三种:&br&&br&第一种是享乐主义模型,也叫补偿模型。这个模型由Rosen在1974年提出,它的逻辑是,劳动者的工资与其工作风险正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劳动强度差不多,那么越危险的工作,工资就越高。多出来的这部分工资,就是你承担风险的价格。比如,搬运工没有什么风险,伐木工有一定危险,那通过两者的工资差异就可以推算出一个价格。这个模型是现在使用最普遍的计算方法。按照这样计算,一个美国人的生命大约在900万美元左右,其他国家的数据如下图。(日本1991年经济还算比较好的时候,所以可能价格高一点,现在应该有所回落?)另外,在2012年以后,美国规定生命价格每年递增1.07%。所以ISIS绑架日本肉票勒索两亿美金,实在是没有搞清楚市场行情。&br&&br&&img src=&/dcd69a4feffbd506e80ccb1e9e774da2_b.jpg& data-rawwidth=&793&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3& data-original=&/dcd69a4feffbd506e80ccb1e9e774da2_r.jpg&&&br&第二种方法是支付意愿法。简单说,就是研究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如果能够减少你百分之一的死亡率,你愿意付多少钱?这个方法算出来的数字普遍比第一种要高,不过人们在回答问卷时对假想风险的评定往往与面临真实死亡风险时的反映有所不同,所以可能不如第一种客观。&br&&br&第三种方法是人力资本价值法。也就是开头提到的按工资来计算人命价值。这个方法的最大缺陷是低估了人的生命价值,因为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工作和赚工资。比如一个乞丐一生没有收入,他的生命是不是就没有价值呢?显然不是。&br&&br&为生命定价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政策研究。比如,美国官方各个部门对生命的定价都不一样,美国环保部的定价是910万,食品药品监督局是790万,交通部是940万。以这个定价为标准,很多政策就很容易决定。比如修缮高速公路可以减少10个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需要花1亿美元,交通部一算,十个人值9400万美元,就不会去修这条路。&br&&br&问题中的法国巴黎人和叙利亚人,生命价格必然是不一样的。考虑到美国和中国的人命价格差距已经相差约50倍,那么法国首都和叙利亚前线的人命价格恐怕相差会更多。&br&&br&你看,人的生命在经济学家眼里比法律工作者那里更贵。而比起政客来,大家都显得情深意重。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烟草对身体有害,吸烟致男性平均减寿7.13年,女性平均减寿4.5年。有人说,不禁烟是因为国家需要收税,可是事实上,政府在烟草上的税收,是少于因为吸烟造成的医疗开销和生产率损失的。那么,既然对健康不利同时又消耗医疗资源,为什么政府不干脆禁烟呢?&br&&br&政府并不傻,只是算计的更深。因为吸烟者减少的寿命年份,是无法工作而且需要养老金开支的老年,而他们早死几年,政府就能省下一笔养老金了。这样讲有点残酷,但是恐怕没有哪一国政府,真的希望在不推迟退休年龄的条件下,国民变的长寿。&br&&br&&br&-------------------------------------------------------------------------------------------------------&br&&br&我被上一个答案中大家真挚诚恳的评论感动了,知乎真是个有品位又爱说真话的社区啊。另外,我应该和大家是同龄人,千万别再叫我老师,特别是别再叫我小温老师,听起来像隔壁发廊的托尼老师的助手。&br&&br&&br&References:&br&&br&1. Viscusi K, Aldy J (2003)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A Critical Review of Market Estimates Throughout the World.' &i&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i&27 (3), 5–76.&br&&br&2. Fourcade M (2009) 'The Political Valuation of Life. A Comment on W. Kip Viscusi’s “The Devaluation&br&of Life”.' &i&Regulation & Governance&/i& 3, 291–297&br&&br&3. 秦雪征,刘阳阳,李力行,生命的价值及其地区差异:基于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估计[J];&i&中国工业经济&/i&;2010年10期.
这世界上真正‘无价’的东西实在不多,人命并不是其中之一。人命是有价格的,而且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当然,人命关天,不论如何我们应该平等的珍视每一个生命。先从死亡补偿金说起。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补偿金计算公式为事故责任人所在地的人均收入*20年,…
&p&小宝对付不了黄蓉,即使假设他有这个本事,先得对付两个人,黄药师和郭靖。很遗憾,这两人中任何一个他都没办法。韦小宝很容易为人物的人格魅力折服,对他而言,郭靖相当于一个武功更高、原则性更强,思想羁绊更少,精神更坚韧的陈近南,黄药师则相当于把九难和何铁手糅在一起,从各个境界再拔高数倍的角色。在鹿鼎记中他对这类人就差不多毫无办法,更不用说超级强化版。理想主义者本身已很稀缺,要是再有了通天的本领,结果会有多可怕可想而知。&/p&&br&&p&鹿鼎记之所以不像武侠小说,因为相对贴近现实,角色是人不是神。韦小宝对付鹿鼎中偏现实的人已经很没有说服力,让他去对付射雕中的一票神仙只能是小鬼见阎罗。思想上,黄药师继承屈原,郭靖继承岳飞——至少金庸在朝此方向努力,那么你指望韦小宝——或者任何一个普通人——让一个和屈原岳飞共同生活的女人对他有好感?这种图腾级的英雄才子对女人的杀伤力强到发指,华莱士一声FREEDOM王妃就心甘情愿地给他当第五纵队,李清照改嫁之后怎么活都没劲,宗楚客的孙女上园子游玩,看到墙上一醉汉题诗,不由分说地把那堵墙买下来,然后满世界找那醉汉嫁,这些都是超强杀伤力的证据。&/p&&br&&p&黄蓉为什么看不上欧阳克?根本原因在于她那无所不能的老爹,就像你天天看人喝茅台,天天闻,轮到你该喝酒的时候别人给你一杯二锅头,心理落差太大完全受不了。她之所以有古灵精怪的性子,多半也是因为好容易出得岛来,领教一下世上的男人,跟自己老爹一对比,发现净是猥琐恶俗男,对这个世界失望透顶造成的。其实欧阳克风流俊雅文武双全还不错,坏就坏在他要追的女孩在黄药师身边过了十几年,那些还不错就成了远不够水准,自然毫无竞争力。郭靖不一样。黄药师懂的郭靖一概不懂,但黄药师崇敬而没去做的那些思想与行为,譬如忠孝节义为国为民一诺千金坚韧刚毅视黄金如粪土什么在郭靖身上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就仿佛一个英雄把一个女人从才子的光环下拯救出来一样,于是黄蓉死心塌地,靖哥哥万岁,靖哥哥我倒贴,靖哥哥全听你的,靖哥哥别不要我……。在射雕里有这种境界的除了郭靖,恐怕只有不拘小节上了岁数的洪七公了。而事实上除了自己老爹黄蓉也最喜欢这俩人。&/p&&br&&p&这样的黄蓉韦小宝拿得下吗?黄蓉只要看他第一眼,立刻会把他归类到猥琐男里。这也不怪小宝,他好歹是个人,射雕里的英雄们基本上不算是人。看看韦小宝的老婆们,也确实都是俗人,全无思想,不过漂亮而已。七个老婆中,双儿曾柔小郡主走的是两小无猜路线,苏荃方怡李阿珂走的是天不长眼老娘认命路线,公主则是一个M要找S,但全天下敢动她的男人一共就俩,康熙不可能,只有韦小宝了。所以,她们实际上都没有选择权力。&/p&&br&&p&金庸书里智商和黄蓉相当的女性基本都是政治人物,只有她一个理想主义者。小宝有搞定傻女人和政治女性的本钱,但对理想主义者而言没什么吸引力。像黄蓉这样的女人,倘若真放到鹿鼎记中,只怕最后会落个青灯古佛的结局。俗人眼中最美好的事物她生下来就都有了,黄药师又让她的择偶标准提升了N个档次,而郭靖这种男人又怎么可能在鹿鼎记里遇得到?&/p&
小宝对付不了黄蓉,即使假设他有这个本事,先得对付两个人,黄药师和郭靖。很遗憾,这两人中任何一个他都没办法。韦小宝很容易为人物的人格魅力折服,对他而言,郭靖相当于一个武功更高、原则性更强,思想羁绊更少,精神更坚韧的陈近南,黄药师则相当于把九…
&p&大多数声称自己不喜欢聪明女人的男人,可能是没有机会和真正聪明且独立的优秀女性近距离接触。&/p&&br&&p&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把女人的角色定位成两类:一类是供男人发泄取乐的玩物;一类是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这两个形象都不需要女人太聪明,前者是个会说话的芭比娃娃,后者主要的职能是毫无怨言的遵循老祖宗教诲的传统美德,保持家族稳定的延续。&/p&&br&&p&这种对女人的物化和功能化,骨子里透着男性的深深自卑,他们自己在社会上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最大的理想不过是成为一个地位显赫的官员,在朝廷上向整个社会里唯一一个真正的男性(可能只是男权的象征物)下跪。他们从灵魂深处恐惧平等的关系,因为他们不了解什么是平等,他们熟悉的是暴力和服从,于是他们把同样的模式带到家庭里。&/p&&br&&p&小时候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古汉语里没有等同于英文LOVE的词呢?后来想明白了,因为在上述两种病态的两性关系里是很难诞生爱的(在青楼除外,所以古代知识分子唯一的恋爱对象是青楼名女)一个36G的嫩模可能是很多男青年的意淫对象,但假如真的给男青年们一个嫩模女朋友,他们会发现两个人的生活没有任何交集,嫩模每天最大的兴趣是研究护肤品整容和怎么钓凯子,以及没事就习惯性的对着手机来200多个自拍,在里面选几张PS发朋友圈,她们经常炫耀自己认识各种名流,偶尔拽英文,却连SEX和SEXY都傻傻分不清楚——包包牌子倒是认得很全。各位男青年,你们会从心底爱上这样的姑娘吗?还是仅仅爱上她而已。同样,尽管很多男人说找老婆一定要找个老实听话的,不能找太聪明的,那也不是因为爱,而是易于把控,方便他们建立权威感。当他们在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发现自己处处不如人的时候,毕竟还有一个叫家的港湾,有一个傻傻的老婆用崇拜的目光等待着他回家。&/p&&br&&p&常听闺蜜吐槽,说自己男友就像孩子一样,在外人面前还挺正常的,两人独处的时候自尊心特强特敏感,经常为一件小事非要争个输赢。她最后就像哄孩子一样,有时明明知道男友没理,还是让着他。&/p&&br&&p&不知道这位大男孩会不会有一天懂得,一个人真正的自信来源应该是内心的强大。自己的“胜利”有多少是源自女人的宽容。对于女人来说,那些真正聪明的男人往往懂得收敛锋芒和让步,处处试图建立所谓的男性权威是多么幼稚的行为。&/p&&br&&p&笨女人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当男人厌倦家里的性生活出去偷腥的时候,不容易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会有无数声音告诉她:“当女人不能太聪明,对男人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约十年前有一首流行歌《香水有毒》,描写了一个笨女人在发现自己男人出轨后的心理活动,歌词的最终结论是男人没有错,是自己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听完我差点没连吐三口老血,这不是贱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重新找来听听,里面的歌词如果翻译成英文能恶心死美国人,就是这样一首充满SM情结的歌居然红遍大江南北,抚慰了无数老少爷们的沧桑心灵,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还真是奇葩得不要不要的……&/p&&br&&p&TBBT里有一句台词:Smart is the
new sexy。个人觉得,聪明不但是一种性吸引力,还可以让一个人的性吸引力的有效期变长,有利于建立健康长期的两性关系,这种关系建立的前提是两个相对成熟的人格、相同的兴趣爱好、有效的交流、冲突解决机制、相互的包容理解、共同成长等,聪明对这些都有加分。以及,我觉得爱的前提是平等,奴隶和奴隶主之间是不会有爱的,监狱看守和犯人之间也不会有爱。那些大男子主义情结严重的男同学,可以试着把你骄傲的头放低一些,更平等的看待你的女朋友,你也许会发现不但她变得可爱了,你也变得更成熟了。&/p&&br&&p&最后是结论,我认为聪明的男人会喜欢聪明的女人,如果你喜欢笨女人,很可能因为你还不够聪明:)&/p&
大多数声称自己不喜欢聪明女人的男人,可能是没有机会和真正聪明且独立的优秀女性近距离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把女人的角色定位成两类:一类是供男人发泄取乐的玩物;一类是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这两个形象都不需要女人太聪明,前者是个会…
一个关键问题,敢问姑娘罩杯多少?&br&&br&答主目前F杯,每天出门不穿低胸也会被一半左右路人侧目,男女老幼都有。如果每次被盯都要紧张,我应该早得了抑郁症。如果每次被盯都要怒目反击,我应该早成了面目可憎的人。&br&&br&姑娘还在上学,年龄应该不大,我中学发育时被人看也会紧张,时间长渐渐习惯了。有时和朋友逛街,朋友说刚才那人好猥琐一直在看你的胸,我说:有吗?我都没注意到。&br&&br&换个角度看,有人盯着我的胸,首先我没错,我天生这样,没必要为了别人的看法改变。其次,看的人也不见得有错,他们可能只是看到件稀罕东西。据我观察,天生F杯(不包括隆胸)在中国女性中的比例应该不超过1%,就像身高2米在中国男性中的比率不超过1%,后者上街一样会被人盯,而且关注度更高。&br&&br&所以我一开始问罩杯,假如你是位胸中有丘壑的才女,那么被人盯就是你一生的宿命呀~~你应该认清这个事实。就像对于天选之人拯救人类是他的宿命一样。蜘蛛侠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想逃是没有用的。&br&&br&当然还有一种更残酷的可能,因为太残酷不得不用比喻:可能他只是努力在一片广袤的平原里寻找传说中的山丘……&br&&br&刚进入青春期的男生看女人主要是看脸,成熟一点才懂得看胸臀腰腿等,你的男同学大概刚好进入这个阶段。这个世界上最饥渴同时也最不懂得求偶技巧的就是刚成熟的年轻单身雄性,原谅他的幼稚吧,也许只是你不经意的一个举动让他回忆起小时候妈妈的怀抱,以至于三秒钟没缓过神来;也有可能他是陷入了沉思,思考你们刚探讨的学术问题,眼神其实聚焦在远方,只是看起来是盯着你的胸。总之如果这件事只发生一次,大可不必在意。如果真的发生多次让你非常反感,你也可以选择回避或者和其他同学讨论问题呀,不是有十几个同学吗?&br&&br&相信我姑娘,那些直勾勾盯着你看三秒的男人,99.9%也就只是看看而已。真正有胆量来撩你的男人,多数都只偷瞄一眼,确定猎物的价值后,用糖衣包裹好自己的猥琐,以得体的方式接近你,这才是更需要警惕的雄性动物~&br&&br&&br&&br&……好吧,500赞放照。&br&&br&&br&到了,好吧,放张今天拍的。&br&&br&&im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src=&/58493f5fbc9afc9e7d04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58493f5fbc9afc9e7d048_r.jpg&&
一个关键问题,敢问姑娘罩杯多少?答主目前F杯,每天出门不穿低胸也会被一半左右路人侧目,男女老幼都有。如果每次被盯都要紧张,我应该早得了抑郁症。如果每次被盯都要怒目反击,我应该早成了面目可憎的人。姑娘还在上学,年龄应该不大,我中学发育时被人…
曾经有一个美丽曼妙的女孩子,摸了一下我的手,我顿时就羞涩了,觉得自己赚大了,好难为情,哪里还有心情去觉得她占我便宜呢!&br&&br&曾经有一个牙齿镶着韭菜的大妹,摸了一下我的手,我顿时愤怒了,觉得自己亏大了,好难过,居然趁我不小心占我便宜!!!&br&&br&即使你们可以把答案写出花儿来,也不能否认的是,题主你不是那种摸人一下,别人觉得是自己赚了的人,我相信,看到这里,会有很多人,立刻想着反驳我。&br&&br&但是,我们去想想,要是你喜欢的人,你爱慕的人,你敬仰的人,他摸了一下你的手,你会觉得这是被占便宜吗?如果你非要说这是开玩笑,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有多少真话,可都是用开玩笑的方式来说的。&br&&br&对于我们这种级别的帅哥美女来说,我们从来不会觉得我们去摸对方,是在占便宜,在我们世界里面,摸对方一下,对方应该会开心的要死,他的觉得这是他的荣幸,他觉得这是他赚了,没有办法,这就是对自己魅力的自信。&br&&br&如果对方说:你占我便宜。我只会含情默默的看着她,轻轻敲一下她的小鼻子说:小调皮。&br&&br&但是如果你不是一个对自己魅力自信的人,或者是盲目自信的人,那不好意思,你怎么说,怎么做,都没有用,因为你是真的在占别人便宜。&br&&br&完毕,我去捡我的脸了&br&&br&&a href=&/liyue/& class=&internal&&我是广告,我是广告,我是广告 ,不喜欢不要点开&/a&
曾经有一个美丽曼妙的女孩子,摸了一下我的手,我顿时就羞涩了,觉得自己赚大了,好难为情,哪里还有心情去觉得她占我便宜呢!曾经有一个牙齿镶着韭菜的大妹,摸了一下我的手,我顿时愤怒了,觉得自己亏大了,好难过,居然趁我不小心占我便宜!!!即使你们…
&p&题主你好,看了你的情况,发现你的问题主要是:在某些社交场合,你会有优异的表现;但当遇到陌生的情境或者不熟的朋友时,会特别拘谨。这样不平衡的状态让你感到痛苦,你将原因归结为把社交当作一种证明自己的能力的方式。当在陌生的场景中这种能力达不到自己预期时,你会为这样的无能为力感到深深的苦恼。现在的你,希望能够拥有一种正常的社交心态,接受真正的自己,不为自己不平衡的社交表现感到痛苦,对吗?&/p&&br&&p&其实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心理学中有&b&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b&之分。拥有掌握目标的人,在乎的是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能够提高,他们更专注于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因此也不会为自己在陌生领域的表现而难过。他们能够一直坚持,在挫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拥有表现目标的个体,会将自己的能力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他们在乎的是别人是否认可自己的能力,自己是否能超过别人。如果自己在陌生的领域表现得不够如意,他们会陷入惊恐,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变得没有价值。&/p&&br&&p&在以综合能力为目标,强调对个体关心,尊重的学习氛围里,个体基本上会发展出掌握目标(比如英国的一些教育模式)。但是在中国这样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下,个体讲究的是如何超过别人,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一骑绝尘,把别人甩在身后。在这种情景下,个体更多地表现出表现目标。而刚刚经过高考的你,这样的思维模式也很明显。前边的表述也一直是”别人不行,但我可以”的心态。当出现”我不能”的场合,自我评价就会降低,灰心丧气。&/p&&br&&p&给你一些小建议吧:(1)&b&把表现和自己的能力分割开来&/b&。叙事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b&外化&/b&。&b&外化就是把人和问题分割开来,留给人一段空间来审视问题和自己的关系,从而创造新的可能性。&/b&举例来说,当你描述问题的时候,可以换一个表达,不再说“在某些社交场合,我感到没有自信,很痛苦”,而是说“在某些社交场合中,我对自己拘谨的表现不大满意,比较苦恼”;或者给社交场合的恐惧取个名字,如“社交小恶魔”,并把它&b&拟人化&/b&,用“小恶魔这个家伙”来描述问题。这样一来,&b&你会慢慢地学会把问题和人分割开来,当你出现问题时,也不会感到整个人都被否定掉,产生恐慌情绪&/b&。&/p&&br&&p&(2)&b&调整自我概念,尊重自己的感受&/b&。人的价值判断一般有两部分,一个是外在的社会规范,一个是内心最本真的想法。在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只有遵循了社会规范(考好成绩,听老师的话),才能得到认可和尊重(得到老师的喜爱,同学的羡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为了得到关注和奖励,努力达到他人的期望(成为社交大神,在各个场合如鱼得水),以别人的期望建构自我概念(我是社交大神),忽略并压抑自己最真实的体验(我也是人,也会怯场,也会没有自信)。因此,当你感受到和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验(在陌生的场合怯场)时,就产生了很强的焦虑感。在这样的情景下,你需要更多地接纳和尊重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体验为主”我在一些社交场合很有天分,但是也会在陌生的场合也会有些怯场“,而不是以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我是社交大神,在任何场合都如鱼得水“。&b&在你慢慢从自我概念中剔除掉别人不真实的赞美和期待,尊重并喜爱真实的自己,那焦虑感也会不断降低,因为你在任何场合都是真实的自己,没有与自我概念不协调的经验。&/b&&/p&&br&&p&(3)&b&正确认识社交表现的后果,降低社交压力&/b&。题主一直在说,每次面对陌生的社交场合,想到自己可能不大好的表现,就会很痛苦。这个痛苦,其实很大程度也是来源于题主对”社交大神跌落神坛“后他人的表现反应过度吧。可能会担心别人看到平庸的自己,然后失望,嘲笑。但实际上,结果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题主一方面要正确面对社交的表现,比如好好考虑,”如果我……(表现),那可能会出现……(结果)“;另一方面,可以在现实中找来一帮好友,然后在他们面前做出不大良好的社交表现,然后看看结果是不是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多经历几次“失败“的社交经历,或许你就能明白社交大神犯错也没那么可怕,说不定“男神”变“逗比”后还能拉近和别人的距离呢。&/p&&br&&p&大学还很长,希望你能好好运用这些时光,学&b&会把问题和人分割开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把人整个否定掉;自己构建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尊重自己的感受,把不实际的期望从自我概念中剔除,活出真实的自我。&/b&&/p&&br&&br&&b&拓展阅读:&/b&&b&&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25岁,焦虑+恐惧+强迫+社交障碍,如何才能有所改变? - 覃宇辉的回答&/a&&/b&&br&&b&&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在回避冲突,害怕跟恋人为小事吵架、怄气? - 覃宇辉的回答&/a&&/b&&br&&b&欢迎关注我的专栏:&/b&&b&&a href=&/qinyuhuipsychology& class=&internal&&心视界 - 知乎专栏&/a&&/b&
题主你好,看了你的情况,发现你的问题主要是:在某些社交场合,你会有优异的表现;但当遇到陌生的情境或者不熟的朋友时,会特别拘谨。这样不平衡的状态让你感到痛苦,你将原因归结为把社交当作一种证明自己的能力的方式。当在陌生的场景中这种能力达不到自…
我极不同意 &a data-title=&@安然若枫&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ebdab9360& data-hash=&bebdab9360& data-tip=&p$b$bebdab9360&&@安然若枫&/a& 的回答。&br&&br&首先,他分析说:“&b&奥斯卡本身就是一个以美国文化视角为核心、以西方价值观为标准的奖项。&/b&”这话对不对呢?你不能说它错误,但角度是不恰当的,实际等于没说:所有美国的影视奖项都是以美国文化视角为核心,以西方价值为标志的奖项。你能设想一个美国的电影奖是以韩国/印度/中国文化视角为核心,以东方价值观为标准的奖项么?欧洲三大电影节是不是也是以欧洲文化视角为核心,以西方价值观为标准的奖项?不要什么都套到殖民后殖民那套理论上去吧。&br&&br&实际情况是:&b&奥斯卡是一个美国电影的行业奖项!它是以褒奖美国电影产业为目的产生的(后来可以认为拓展到整个英语电影产业),并不以世界电影作为其考量范围。&br&&br&&/b&从美国影艺学院成员,也就是所谓奥斯卡评委的组成就能看出这点。五六千名成员中,虽然有一些外国电影人(比如张艺谋巩俐),但绝大多数是美国电影从业人员,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服化道、特效等等工会人员。其奖项设置也是如此,最佳外语片只是奥斯卡奖中一个不太重要的小奖。&b&几乎所有奥斯卡奖项都要求参选影片在美国商业院线公映一周以上,这就很明确地与一些电影节奖项区别开来。&br&&br&&/b&所以答主安然若枫后面的分析就完全不成立了——&b&张艺谋的《活着》送去奥斯卡参选了么?&/b&虽然影片在纽约电影节和美国有限上映过,但有没有美国的发行公司把它推选到奥斯卡,并做宣传公关了么?奥斯卡有自己的流程、规则、渠道,你都没有进入赛道,取得参赛资格,却大谈赛制不公平所以拿不了冠军,岂不荒唐?(注,关于外语片评选规则,请参照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8a0c6fdfbe7& data-hash=&8a0c6fdfbe7& data-tip=&p$b$8a0c6fdfbe7&&@舌在足矣&/a& 的答案,和我的回答放在一起就比较完善了)&br&&br&答主谈什么“&u&美国人接受他们更为了解的欧洲文化要比其他“遥远而神秘的”大洲文化容易得多。&/u&”还有“&u&具体到电影中,最直接的就是来自亚洲的故事美国人从最开始就听不懂——或者说虽然看懂了,但是无法引起共鸣;即使故事能看懂,而具体表达方式,比如:镜头语言的选择、隐喻的手法又和美国的评委不在一个频率。&/u&”我认为,&b&这些分析判断都是相当主观的臆断和似是而非的&/b&。是小看甚至无视美国这样一个电影大国中电影人的专业素质——尽管确实有不少美国电影人可能对亚洲电影没有兴趣或无法共鸣,但总体上,我认为他们绝对可以跨越文化障碍,看懂、欣赏亚洲优秀电影的电影语言、文化内涵。就像中国很多观众和电影人可以完全无障碍地看懂、欣赏欧洲电影、美国电影一样。&br&&br&&img data-rawheight=&733& data-rawwidth=&520& src=&/4cdcbeb65bd1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4cdcbeb65bd16_r.jpg&&《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首先就是它进入了奥斯卡的比赛赛道,遵从游戏规则来玩,并且有索尼经典在推——看看最近些年韦恩斯坦公司在奥斯卡战役上的成就,就知道这是一个复杂但专业的行业游戏。《英雄》之所以能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重要的就是它在北美进行了大范围公映,而且发行公司环球和华纳肯为其做宣传公关——《英雄》有北美版海报,你能找到《活着》的北美版海报么?&br&&br&也完全不赞同答主的这段分析:“&u&张艺谋前期的片子都是有坚实的现实性的,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他的人物都是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最真实的中国人的形象。而《卧虎藏龙》则是一部全然抽离于中国的具体时代,以西方认同的价值观(人心)为基础,包裹以所谓的(西方世界所希望看到的)东方元素做出的东西。本质上跟美国人最喜欢的所谓“中餐”李鸿章杂碎一个味道。&/u&”《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真的是“有坚实的现实性“,”最真实的中国人形象”么?要知道,莫言、苏童的小说原作,都不能说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莫言更以东方魔幻现实主义著称。这些深受西方现代派影响的作家,更像是在讲述新的寓言故事,是把中国历史、传说等进行了现代性的重写。它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端化的情境和极端化的角色。&b&张艺谋的这几部电影,更像是文化的传奇。它与谢晋的《牧马人》、《天云山传奇》等电影的现实性是完全不同的。&/b&这也是第五代导演的特点。&br&&br&至于说《卧虎藏龙》,我不明白一部历史感(包括地域特色)如此清晰的电影,为何会被描述成“全然抽离于中国的具体时代”的:贝勒爷、九门提督、新疆;市井、官府、江湖……影片确实有中西融合的风格,但把它形容为“李鸿章杂碎”式的不中不洋,我只能惋惜答主不能欣赏一部佳作了。&br&&br&最后回到正题上来,张艺谋的电影显然不能参选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因为这个奖基本是为英语片特别是美国电影设置的;至于最佳外语片呢,在张艺谋全盛时期,他的电影并没有能进入奥斯卡奖的评奖轨道,没有在北美得到发行公司的推广宣传,后来也很少有机会作为大陆的最佳外语片参赛影片推出。要说文化方面的因素,只能说他早年那种浓姿重彩式的文化传奇风格放到现在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上也已经不太符合潮流。看看最近些年的获奖影片:《一次别离》、《入殓师》、《爱》、《修女艾达》、《绝美之城》等等,更多着眼于具有全球性的文化问题,从个体出发对历史进行重构和反思,情感的深度体验与个性表达等等。张艺谋导演的《千里走单骑》和《归来》都更接近这些影片,但水准和深度上较之确实颇有不及。&br&&br&最后,还看到有答案说“一部活着,已经超过奥斯卡水平太多太多了”,我实在不知道《活着》怎么就比《彗星美人》《阿拉伯的劳伦斯》《教父》《公寓》《乱世佳人》超过太多太多了?(别误会,我同意《活着》完全可以达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水准)
我极不同意
的回答。首先,他分析说:“奥斯卡本身就是一个以美国文化视角为核心、以西方价值观为标准的奖项。”这话对不对呢?你不能说它错误,但角度是不恰当的,实际等于没说:所有美国的影视奖项都是以美国文化视角为核心,以西方价值为标志…
看了很多回答,没看到真正切中重点的回答,除了 &a data-hash=&3ed84ac7f79e4f& href=&///people/3ed84ac7f79e4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3ed84ac7f79e4f&&@吴晓辉&/a&之外。&br&&br&合适与否,取决于家长的态度。&br&&br&模仿最近很欣赏的一个知乎大牛的思路来分析这个问题吧。&br&&br&首先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选择蒙特梭利教学法?”&br&&br&很明显,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需要先厘清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优势与劣势究竟为何,而厘清这个,光靠案例的罗列是不足的,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探讨究竟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什么?&br&&br&在此之前,先做出一个澄清。&b&孙瑞雪所提出的“爱和自由”概念,不完全是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只是借鉴了蒙特梭利博士一部分思想,由孙瑞雪自身自己总结而成。&/b&其本质区别在于孙瑞雪对于自由的定义,以及对于敏感期概念的运用,与蒙特梭利是完全不同的。因此&b&&u&不要拿孙瑞雪所提出的概念与著作来与在下讨论,在下不认这一套。这就像是你拿《机动战士高达》中的伪科学去与一个量子物理学博士争论一样可笑。&/u&&/b&&br&&br&&b&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什么?&/b&首先必须从其起源简单说起,这也是 &a data-hash=&05cb7f4a0ddb161f779757& href=&///people/05cb7f4a0ddb161f77975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05cb7f4a0ddb161f779757&&@负二&/a&
所提出的补充资料,但这位兄台的资料不够完全。 &br&&br&&b&因为在这段文字之下,隐藏了蒙特梭利教学法所创造的两大奇迹。&/b&&br&&br&&br&第一个奇迹,在担任罗马国立心理矫正学校校长期间,蒙台梭利针对智障和低能儿童的问题,将当时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应用到这些儿童的教育中去,并研制了一系列教育工具。三联周刊所忽略的,是&b&“在两年的时间内,这些智障和低能儿不仅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所举行的公共考试。”&/b&这相当于智障儿童考试把正常儿童给比下去了一样的奇迹,使得蒙特梭利对传统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如果这些特殊儿童可以做到,那为什么智力健全的正常儿童无法做到呢?(通过考试)”,这一奇迹,使得蒙特梭利辞去罗马国立心理矫正学校校长职务,重新回到罗马大学重修教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br&&br&第二个奇迹,是在1907年所成立的“儿童之家”(CASA dei Bambini),“1907年,在罗马优良建筑公会的资助下,蒙台梭利在罗马的贫民区设立了专门面向贫苦但智力正常儿童的“儿童之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教具和教学法,完善为如今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同样的,这段话也没有把后面的内容补充完成,“&b&……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每个孩子声称自己&u&‘没有人教,便会读会写’&/u&&/b&&b&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b&”&br&&br&先撇开教学法内容和核心不谈,从以上两个补充的案例,我们可以提炼出&b&蒙特梭利教学法&/b&,至少是具有如下效果的:&br&1、智力的大幅提高。&br&2、行为转变,这种转变甚至是颠覆性的。&br&3、无人教授孩子便自行掌握了读写技巧,或者至少说孩子是没感觉到有人“教”他们读写。&br&&br&那么用最为肤浅的,最为简单的方法来定义的话,蒙特梭利教学法就是:“&b&通过一系列特别设计的活动与环境,提高儿童智力、转变儿童行为、并让儿童自行掌握读写技巧的教学方法。&/b&”&br&&br&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蒙特梭利教学法简直牛逼哄哄高大上,俨然是人类救星的感觉呢?&br&&br&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中国的蒙特梭利教学法,完全沦为了各大小幼儿园及幼教机构提高收费的圈钱手段,而读了这些蒙氏班的孩子,家长并没有感觉到孩子有明显的变化,于是家长骂老师坑爹,骂院长圈钱,于是变成了对蒙特梭利教学法不断抹黑的恶性循环。&br&&br&原因在哪?Why?在下便从两个奇迹案例所产生的效果来论述。&br&&br&&u&&b&1、智力的大幅提高。&/b&&/u&&br&&br&蒙特梭利教学法之所以有对智力提高的效果,究其根本,在于蒙特梭利博士以一个医生的观点,用如同解剖学的方式,分解了&b&“智力是怎么形成的?”&/b&这么一回事。&br&&br&继续Why-What,&b&为什么我们要发展智力?&/b&因为智力的提高可以帮助我们&b&解决问题&/b&,如解决一道数学题、或者泡一个你一直很想泡的妞、或者完成一个策划。蒙特梭利博士曾给智力下过此定义:“快速反应、快速联想、快速积累判断的能力,这些是智力最显著的表现。”( &To be rapid in reacting to stimulus, in the association of ideas, in the capacity of formulating a judgment- this is the most obvious manifestation of intelligence.&,&i&21st century of Montessori Learning,Shannon M. Helfrich&/i&)&br&这种“快速学习”的能力,显然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会运用到的能力,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智力的要求也会越高。&br&&br&那么怎么去发展智力呢?蒙特梭利博士认为,要提升这种能力,显然需要去提升孩子“快速学习”的能力。虽然孩子一出生之时,感官便已经发育成熟并能开始发挥功能(能听能看能尝能闻能摸)。然而对于大脑来说,这个器官显然还有待锻炼与成熟——&b&大脑需要训练,来对这些感官所接受的信息产生反应,甚至是快速产生反应!&/b&而这种反应是必须基于能够&b&区辨感官所带来的纷杂的感官信息&/b&的基础上建构而来&b&。&/b&&br&&br&&br&因此,蒙特梭利博士总结道:“&b&区辨的能力&/b&是智力最典型的特征,而“去区辨”就是“去分类与整理”。因此,&b&秩序才是形成快速反应的真正因素。&/b&”(“To be able to distinguish is the characteristic sign of intelligence: to distinguish is to arrange. Order is, in short, the true key to rapidity of reaction.”&i&21st century of Montessori Learning,Shannon M. Helfrich&/i&)&br&&br&因此,才有了蒙特梭利学校里,教师必须符合逻辑、严密组织的去演示一个教具。无论所演示的教具是来自于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或是文化任何一个领域里。因为这种&b&按照一定程序进行一项工作的秩序感&/b&,会为6岁之前的孩子提供最基础也最简单易行的“&b&智力训练&/b&”。&br&&br&为了使她的学生习得这样的演示方法以保证能起到这种效果,蒙特梭利教师的培训时间极长,以蒙特梭利博士在1929年亲自创立的机构AMI(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为例,一个老师必须经过6个月的教具操作技巧与理论知识培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论文撰写与理论答辩,3个月的实地观察与实习,并最终通过由AMI统一安排的考试后,才能获得资格认证。&b&而这只不过是跨进了这道门而已&/b&。然而国外内的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获利,将这些培训内容进行了删减,形成了一个个“蒙特梭利教师速成班”,试问一个就连蒙特梭利自身都需要花近9个月的时间来传授的方法,12天的速成班能够速成到什么水平呢?&br&&br&于是乎,学了个一知半解的老师,用了缺斤短两的教学法,使得效果大打折扣,家长骂老师坑爹,骂院长圈钱,而老师和园长则推说洋人学说,水土不服。&b&最终倒霉了的,不过是长眠于地下的蒙特梭利博士而已。&/b&&br&&br&&u&&b&2、行为的颠覆性转变&/b&&/u&&br&儿童之家孩子行为的颠覆性转变,则需要援引蒙特梭利博士对于“吸收性心智”这一概念的定义。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孩子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中,会&b&不加区辨的全盘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感官信息,并储存于无意识的大脑中。&/b&就像是海绵一样,放一块海绵到水里,无论这水是干净的或是脏的,海绵都会不加区辨的加以吸收。这种心智能力在3岁之前尤为明显,随后会在3-6岁期间渐渐消退。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出生的美国孩子,可能一句英语也不会说的原因。中国古代也有一个故事可作为此一观点的佐证,即“&b&孟母三迁&/b&”。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环境对6岁前儿童的&b&绝对影响力&/b&。&br&&br&对此,蒙特梭利所做的,也仅仅是一个基于前一个点上所延伸出来的方法而已。即&b&告诉孩子们正确的做法,&/b&又或者换句话说“&b&演示给孩子们如何变得优雅与礼貌的方法,并让他们去做。&/b&”此处需要补充一些蒙特梭利本身的背景知识,蒙特梭利的家庭背景是相对比较富裕且家教严格的,父亲是退伍军官,在烟草部门任会计;而母亲则是贵族子女,并且&b&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读写。&/b&此处加黑是因为在18XX年的意大利,读写不是一个普遍的技能,文盲率奇高无比,而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之低下,使得掌握读写技能的女性比例更是偏低。因此,蒙特梭利自小便是知书达理,家教极好。这种优雅的风姿也被她融入到了蒙特梭利教学法之中,使得儿童之家的孩子也有机会“吸收”到蒙特梭利的优雅与礼仪。&br&&br&不仅如此,由于1点的缘由,使得蒙特梭利教学法更多的,是让儿童通过教师的演示,自己掌握操作的方法,从而在发展智力的同时,也带上了一个额外buff——“成就感与自信心”,这也使得在儿童之家的孩子,比起传统幼儿教育机构,更加显得自信且优雅的原因。&br&&br&因此,第一批儿童之家的孩子,被称为“奇迹般的儿童”。你从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出贫民窟出身的烙印,这就造就了行为改变的奇迹。&br&&br&而这种行为转变的奇迹,为何在国内大部分蒙特梭利学校没有出现,与第一点后面所论述的内容,是有很大关系的。&br&&br&说的更TMD直白一点,&b&国内幼儿园教师队伍大部分是由大专、甚至是中专的学历构成的,其中包括了不少的高考失意者、厌恶学习者的&/b&,而这样子的团队,你能指望有多少素质呢?也许这样子的说法显得过于offensive,然而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br&&br&&u&&b&3、无人教授孩子便自行掌握了读写技巧,或者至少说孩子是没感觉到有人“教”他们读写。&/b&&/u&&br&这是蒙特梭利教学法最为令世俗惊奇的成就,也是另全世界为之狂热的奇迹之一,但也是中国父母亲最为怀疑的内容。因为他们那些送到了蒙特梭利学校的孩子,&b&没有呈现出那种自行掌握了读写技巧的奇迹。&/b&&br&&br&&br&对此,我们先抛开学校的优劣不提,而来谈一谈蒙特梭利博士究竟是如何让第一批奇迹般的儿童“&b&无人教授便会读会写&/b&”。在蒙特梭利的语言教育,最早必然是以意大利语为母语,以意大利文为文字的。意大利文属于表音文字,与英语有异曲同工之处。其特点在于一个人只要掌握了一个单词各个部分音素的读法,即使不认得这个单词,那也能读出这个单词的声音。换言之,表音文字是一种&b&记录声音的文字&/b&。只要你掌握了&b&不同声音如何用相应的文字符号进行表达&/b&,那么理论上讲,&b&你只要会说,那就会写&/b&。而蒙特梭利博士的天才之处,就是通过设计好的教具,让孩子实现了“&b&会说就会写&/b&”这一能力,虽然有些特殊的词汇发音现象可能仍需花一些时间去掌握(例子:photo和food前面皆发&f&音),但孩子确实能掌握到初步的书写能力。&br&&br&而蒙特梭利教学法之所以流行全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行无阻,也是因为&b&全世界范围内尚在使用的文字,几乎全都是表音文字&/b&。无论是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顶着汉字的外皮干着英语字母表的勾当……五十音图活脱脱就是个表音文字)、韩国、俄罗斯、德国……无一例外。&br&&br&然而来到中国后,蒙特梭利教学法就吃了个大瘪了。&br&&br&&b&因为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在使用的表意文字。&/b&&br&&br&&br&如果告诉你m、a、p三个字母的读音(注意,不是字母的名字),当你下次看到map时,你势必能够读出这个单词。(这也是英语学习方法中的phonics方法)&br&&br&然而对于汉字,&b&你能告诉我,“小”这个字,哪一个笔画告诉你这个字读“xiao”这个音么?&/b&&br&&br&中国汉字的巨大字汇量,使得蒙特梭利所创造与设计的方法瞬间失去了效用。因为对于汉字的学习,很明显仍然需要走一个循序渐进积累的老路子。而哪怕是在AMI,汉字的蒙特梭利教学也是一个仍在开发中的项目(台湾在这一片上相对领先。),而接受了“速成班”被阉割版本的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学校老师们,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根本无法运用蒙特梭利方法与原则来设计、制作中文的教具与课程。&b&于是你会发现,大部分蒙氏班的孩子在国内仍然用着最传统的方式在学习文字,而在这一点上,被教育部屡屡禁止的学前班,效果往往比蒙氏班更好。&/b&前提是,&b&如果你不惜牺牲掉孩子对书写的乐趣,也要通过大量的机械性重复书写练习让孩子学会读写技能的情况下。&/b&(更多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兴趣会被彻底破坏。)即便是真的接受过正统培训的蒙特梭利教师与学校,他们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容易让中国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什么都没学到。”&br&&br&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蒙特梭利教学法是否适合中国家长?这有两个前提需要澄清。&br&&br&1、如果是速成型的蒙特梭利学校,那么你去这种蒙氏班和去传统幼儿园&b&是没有区别的&/b&。在&b&成本增加是可耻的&/b&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与其让学校睁这种黑心钱,还不如送传统去,省下下的钱带孩子周末多出去玩玩反而还比较实际。&br&&br&2、如果是正儿八经接受过系统培训的蒙特梭利学校,那就取决于家长的价值倾向了。&br&&br&如果家长的着眼点是在于培养孩子综合性的能力,并在&b&性格、问题解决与应用&/b&这部分上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蒙特梭利学校就是你的不二选择。&br&&br&如果家长的着眼点,更看重的是&b&能否与国内传统的小学课程对接的话&/b&,那蒙特梭利学校就不是你的最优项目。&b&前提是你认为国内传统小学课程真的值得你去牺牲掉儿童仅有一次的童年。&/b&&br&&br&我常与我的家长们说,不要让那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蒙蔽了你们的眼睛。不过真正能理解的家长,又有多少呢?&br&&br&借我的老师所说过的一句话,来回答你的问题吧。&br&&b&“蒙特梭利教学法适合所有的孩子,但不见得适合所有的家长与教师。”&/b&&br&&br&&br&这个老师是AMI的高级培训师与国际考官,是个德裔美国人,站在比较媚俗的角度说的话,哪怕教育制度先进如美国,都引得这位老师如此总结,那么问题的根结,就不是中国与否的问题,而是家长自己的诉求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吧。&br&&br&那么,你想要什么?
看了很多回答,没看到真正切中重点的回答,除了 之外。合适与否,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模仿最近很欣赏的一个知乎大牛的思路来分析这个问题吧。首先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选择蒙特梭利教学法?”很明显,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需要先厘清蒙特梭…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339 人关注
137 个回答
961 人关注
100 个回答
5736 人关注
324 个回答
7920 人关注
1007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岁自闭症儿童殒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