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衰 纯氧氧疗原则

慢性二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_百度知道
慢性二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
您好,肺气肿氧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活动强度扩大活动范围每天坚持15小时吸氧效果比间断吸氧为好为防止高浓度吸氧对通气的抑制作用应采用低流量吸氧。
化疗养生保健问答服务平台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
复习提要
PaO260 mmHg8.0 kPaPaCO250 mmHg (6.7 kPa)(respiratory failure)
(一)通气障碍
正常肺泡、肺泡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表面被复有一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并阻止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所引起的血管内液体渗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磷脂和蛋白的复合物。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减少或破坏增多都使肺泡的表面张力增加而降低肺顺应性,使肺泡不易扩张甚至萎陷,发生限制性通气不足。
2、阻塞性通气不足以上气道阻力产生于直径在2mmmm以下。影响气道阻力最主要的是气道内径。气道外的压迫和气道内的堵塞(粘液、渗出物、异物或肿瘤)以及气道本身痉挛、肿胀或纤维化等都可使气道内径狭窄或不规则而增加气流阻力,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气管异物、喉头水肿、声带麻痹、肿瘤等引起上呼吸道阻塞;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患引起下呼吸道阻塞。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是全肺通气不足。下呼吸道阻塞因病变部位和程度不均匀,其通气不足不是全肺性的,常同时存在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而伴有换气功能障碍。
(二)、换气功能障碍
1、弥散障碍(impaired diffusion)
&&& -1~4m0.750.2520%
-------1~4mCO2O220PaCO2
2、 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
-V / Q4L/ min5L/ minV/Q0.8
V/Q------V/Q& 0.8-3%V/Q15%
V/Q------V/Q30%60%~70%
&3、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 ---(shunt)2%~3%7%9%~10%10%~20%30%~50%PaO250 mmHg
&&& (V/Q)15~20PaO2 &500 mmHgV/Q& 500 mmHg
(一)血液气体的变化
①低氧血症 PaO280~100 mmHg (10.7~13.3 kPa)80 mmHg (10.7 kPa)PaO2V/QPaO2-alveolar-arterial oxygen gradient, A-aDO2,8~15mmHg (1~2kPa),20mmHg (2.7kPa)(PaO2)PaO2A-aDO2A-aDO2
2、高碳酸血症 CO2PaCO2CO2PaCO2PaCO2-PaCO2&&
(二)酸碱平衡紊乱
①呼吸性酸中毒
(三)呼吸系统变化
&------Cheyne-Stokes, CO2PCO2PaCO2
PaCO2PaCO2CO2PaCO260mmHg (8kPa)CO2
4.循环系统变化
5.中枢神经系统变化PaO260mmHg(8kPa)CO2PaCO280mmHg (10.7kPa)Pulmonary encephalopathyCO2pH
6.胃肠道改变
&&& IPaCO260mmHg24%~30%, 1~2L/min, PaCO250~60mmHg
&& (1)PaO2PaO2PaO250~55mmHg80~85%
&& (2)CO2PaCO260mmHgCO2
(一)概念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1992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ARDSARDS
(二)原因
1.直接原因
60%24~48 h 12~24 h ARDShigh risk factors
(三)发病机理
2.细胞因子释放
、IL-8等,细胞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作用于吞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进一步诱导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扩大了炎症反应。
3.粘附蛋白的作用
(四)肺的形态和机能变化
1.形态改变
2.机能改变
%~50%,即使吸入纯氧,低氧血症也难纠正;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增大氧弥散的距离,肺泡内表面形成的透明膜影响氧的弥散;肺间质和肺泡充血水肿、肺泡不张都使肺的顺应性降低以及小气道痉挛收缩或被渗出物所堵塞,发生阻塞性通气不足,引起进行性的低氧血症。存在大量肺内分流,&&&& ARDS的治疗20余年来没有大的进展。主要是进行呼气末正压呼吸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5~15cmH2O
1.肺泡通气不足患者,影响肺毛细血管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
& 是:
A.Haldane效应减弱
B.肺泡二氧化碳张力增高
C.碳酸酐酶促进HCO→CO+HO
D.氯离子转移过程减少、使碳酸氢根离子向血浆内扩散效应降低
E.氧合血红蛋白减少、使二氧化碳解离释放入肺泡减少
2.用力呼气时最大流速受下列何种因素限制:
A.气道内涡流&&&&&&&&&&&&&
B.呼吸肌收缩率&&&&&&& C.横膈作用
D.气道受压&&&&&&&&&&&&&&&
E.腹肌
3.阻塞性通气不足,主要是由于:
A.肺顺应性降低&&&&&&&&&&&&&&&&&&&&
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非弹性阻力增加&&&&&&&&&&&&&&&&&&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肺循环短路增加
4.限制性通气不足主要是由于:
A.中央气道阻塞& &&&&&&&&&&&&&&&&&&&B.外周气道阻塞
C.肺泡膜面积减小、膜厚度增加&&&&&&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5.下列哪项属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A.呼吸中枢受损&&&&&&&&&&&&&&&&&&&&
B.呼吸肌功能障碍
C.多发性肋骨骨折&&&&&&&&&&&&&&&&&&
D.肺淤血、肺弹性阻力增加
E.气道萎陷
6.肺淤血,水肿产生呼吸困难主要机制是:
A.肺血管感受器受刺激&&&&&&&&&&&&&&
B.中央气道阻塞
C.呼吸功能和耗能增加&&&&&&& &&&&&&&D.肺顺应性降低
E.缺氧兴奋呼吸中枢
7.肺在吸气时不易扩张是由于:
A.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B.弹性阻力降低 &&&&&
C.弹性阻力增大
D.粘性阻力降低&&&&&&&&&&&
E.肺顺应性增高
8.哪一种情况不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收缩乏力
C.气道口径变小
D.气胸
E.弹性阻力增加(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9.肺的弹性阻力增大时:
A.肺的顺应性增大&&&&&&&&&&&&&&&&&&&
B.肺的顺应性不变
C.肺的顺应性降低&&&&&&& &&&&&&&&&&&&D.肺的顺应性可增大、可变小
E.以上均不对
10.重度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冲动主要来自:
A.肺牵张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
D.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E.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11.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的中心环节是:
A.肺顺应性下降&&&&&&&&&&&&&&&&&&&&
B.支气管粘膜水肿
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
D.小气道阻塞
E.肺组织弹性下降
12.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最主要机制:
A.血液粘滞性增高&&&&&&&&&&&&&&&&&&
B.缺氧所至血量增多
C.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D.外周血管扩张使血液回流增加
E.肺小动脉壁增厚
13.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
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肺泡血流不足
C.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
D.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E.肺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14.换气功能障碍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弥散面积减少&&&&&&&&&&&&&&&&&&&&
B.弥散距离增加
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5.肺分流一般不易引起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这是由于:
A.气道阻力降低
B.CO弥散量大于氧气弥散量
C.分流血液中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排出
D.通气增加
E.碳酸酐酶活性增加
16.某患者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60mmHg(8.0KPa)经吸纯氧15分钟后,此项指标变化不大,可靠虑为以下那种改变:
A.弥散功能障碍&&&&&&&&&&&
B.功能分流增加&&&&&&& C.解剖分流增加
D.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E. 下呼吸道阻塞
17.死腔样通气是指:
A.肺泡通气分布严重不均
B.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
C.各部分肺泡的V/Q比率自上而下递减
D.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低于0.01
E.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18.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变化,下述哪项正确:
A.阻塞性通气障碍比值升高&&&&&&&&&&
B.限制性通气障碍比值升高
C.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 比值升高&&&& D.死腔通气时, 比值降低
E.死腔通气时,比值增高
19.下列哪一种病变的V/Q比例不小于0.8:
A.法乐氏四联症&&&&&&&&&&&&&&&&&&&&
B.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
C.肺水肿&&&&&&&&&&&&&&&&&&&&&&&&&&
D.肺气肿
E.肺动脉栓塞
20.弥散障碍与下列哪项无关:
A.氧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小于0.75秒&& B.严重贫血
C.肺泡壁透明膜形成&&&&&&&&&&&&&&&&&
D.肺叶切除
E.间质性肺水肿
21.Ⅱ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
A.肺泡回缩力降低&&&&&&&&&&&&&&&&&&
B.肺顺应性增高
C.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
D.肺泡表面张力增强
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
22.影响气道阻力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气道内径&&&&&&&&&&&&&&
B.气道长度和形态&&&&&
C.气体密度和粘度
D.气流速度&&&&&&&&&&&&&&&
E.气流形式
23.下列对于ARDS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常发生在休克初期复苏后
B.早期表现为突发性进行性呼吸困难
C.血液气体分析有进行性PaO下降
D.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肺循环分流增加
E.及时持续高浓度给氧可获得良好疗效
24.呼吸衰竭通常是指:
A.内呼吸功能障碍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PaO降低或伴有PaCO升高
C.血液携带、运输氧障碍
D.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
E.呼吸系统病变造成机体缺氧
25.扩张肺血管的血管活性物质是:
A.白三烯&&&&&&&&&&&&&&&&&
B.血管紧张素Ⅱ&&&&&&&
C.TXA
D.缓激肽&&&&&&&&&&&&&&&&&
E.去甲肾上腺素
26.收缩肺血管的血管活性物质是:
A.PGI2&&& B.PGE&& C.白三烯&& D.肠血管活性肽(VTP)&& E.缓激肽
27.肺能生成却不能或极少消除灭活的物质是:
A.白三烯&&&& B.PGE&&&& C.TXA&&& D.PGI&& E.去甲肾上腺素
28.吸入气中直径小于1um颗粒的物质其要是通过:
A.气道纤毛运动,把颗粒运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或吞咽排出
B.颗粒的布氏运动
C.分泌型IgA局部免疫机制
D.补体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作用
E.肺巨噬细胞吞噬、分解
29.上呼吸道具有特异性防御功能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
A.分泌型IgA&&&&&& B.IgA&&&&&& C.IgG&&&&& D.IgM&&&&&& E.IgE
30.肺能生成也能消除的血管活性物质是:
A.白三烯&&&& B.PGA&&&& C.组胺&&&& D.P物质&&&& E.肠血管活性肽
31.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是:
A.上呼吸道急性感染&&&&&&&&&&&&&&&&
B.炎症使中央气道狭窄、阻塞
C.过量麻醉药、镇静药应用&&&&&&&&&&
D.肺栓塞
E.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3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哪种细胞产生:
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 &&&& 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C.肺内巨噬细胞&&&&&&&&&&&&&&& &&&&&&&&
D.单核细胞
E.肺内淋巴细胞
33.PaCO升高常合并低氧血症,这是由于:
A.肺分流产生低氧血症&&&&&&&&&&&&&&
B.死腔样通气形成
C.生理性分流量增加&&&&&&&&&&&&&&&&
D.弥散障碍
E.肺泡通气不足
34.在正常肺泡通气条件下肺弥散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征是:
A.PaO增加&&&&&&&&&&&&&&
B.PaO降低&&&&&&&&&&
C.PaCO增高
D.PaCO降低&&&&&&&&&&&&&
E.PaO正常
35.V/Q比值大于0.8可见于: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死腔样通气&&&&&&&&
C.呼吸膜面积减少
D.阻塞性通气障碍&&&&&&&&&
E.功能分流增加
36.急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中二氧化碳增多主要表现为:
A.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加&&&&&&&&&&&&&&
B.碳酸增加
C.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增加&&&&&&&&&&&&
D.血浆重碳酸盐增加
E.红细胞内重碳酸盐增加
37.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
A.PaO升高比PaCO降低明显
B.PaO降低比PaCO升高明显
C.PaO降低和PaCO升高呈一定比例加重
D.单纯PaO升高
E.单纯PaCO降低
38.一个肺叶发生肺不张的病人和一个肺叶切除的病人所发生的变化是:
A.肺不张病人 PaO↓&
&&&&&&& 肺切除病人 PaO↓
B.肺不张病人&&&&&&&&&&&
    肺切除病人&&&&&&&&&&&
VQ<0.8
C.肺不张病人& PaO↓&&& V/Q>0.8
    肺切除病人& PaO正常 V/Q>0.8
D.肺不张病人& PaO↓&&& V/Q<0.8
    肺切除病人& PaO正常 V/Q正常
E.肺不张病人 PaO正常 V/Q正常
    肺切除病人 PaO↓&&& V/Q>0.8
39.将PaCO2>6.7KPa(>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之一是根据下列哪
&& 项确定的:
A.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B.PaCO和肺泡通气量之间关系
C.氧解离曲线特性&&&&&&&&&&&&&&&&&&
D.临床经验与统计学方法
E.血液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特性
40.Ⅱ型呼吸衰竭可出现:
A.PaO↓&&&&&&& &&&& B.PaCO↑&&&&&&&& C.PaO↓,PaCO↑
D.PaO↑,PaCO↑&
E.PaO↓,PaCO↓
41.一大叶性肺炎并有肺实变的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时,下述哪项变化是错误
&& 的:
A.肺泡膜面积减少&&&&&&&&&&&&& && B.肺泡膜厚度增加
C.肺内出现静脉血掺杂&&&&&&&&& && D.V/Q比值升高
E.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42.引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最关键因素是:
A.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
B.呼吸中枢抑制
C.左心衰竭而右心功能尚好&&&&&&&&&&
D.夜间肺淤血急剧加重
E.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功能下降
43.二氧化碳潴留对可引起的变化是:
A.皮肤血管收缩&&&&&
&&&&&&B.脑血管收缩&&&&&&&&
C.眼结膜血管收缩
D.肺小动脉收缩&&&&&&&&&&&
E.广泛外周血管收缩
44.呼吸衰竭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最重要机制是:
A.缺氧直接损伤肾脏功能&&&&&&&&&&&&
B.反射性肾血管收缩
C.并发心功能不全&&&&&&&&&&&&&&&&&&
D.并发DIC
E.并发休克
45.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的机制主要是:
A.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静脉回流量增加
B.慢性缺氧血量增多
C.血液粘滞性增高
D.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
46.对于高碳酸血症的呼吸衰竭病人给氧的原则是:
A.吸入纯氧&&&&&&&&&&&&&&&&&&&&&&&&
B.不给氧
C.常压、低浓度、持续给氧&&&&&&&&&&
D.高压、高浓度、间断给氧
E.高压、高浓度、持续给氧
47.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非常严重时)产生血气变化的特征是:
A.PaCO升高&&&&&&&&&&&&&&&&&&&&&&
B.PaCO降低
C.PaO降低&&&&&&&&&&&&&&&&&&&&&&&
D.PaO2升高
E. PaCO不变
48.肺泡通气不足时血气变化特征是:
A.PaO下降&&&&&&&&&&&&&&&&&&&&&&&
B.PaCO升高
C.PaCO正常&&&&&&&&&&&&&&&&&&&&&&
D.PaCO下降
E. PaO2升高
49.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所致呼吸衰竭产生严重低氧血症的最重要的机制是:
A.通气不足&&&&&&&&&&&&&&&&&&&&&&&&
B.弥散障碍
C.解剖分流增加&&&&&&&&&&&&&&&&&&&&
D.通气与灌流失调
E.肺顺应性下降
50.肺性脑病的发病环节是:
A.二氧化碳潴留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B.脑脊液及细胞内pH值降低
C.血清氯浓度降低&&&&&&&&&&&&&&&&&&
D.脑疝形成
E.二氧化碳扩张脑血管
51.呼吸衰竭产生胃溃疡、胃出血的基本机制是:
A.胃粘膜屏障作用降低
B.缺氧增强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活性
C.胃酸分泌增多
D.二氧化碳潴留可使胃壁血管收缩
E.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性降低
[B型题]
A.死腔样通气&&   &&&&&
 &&&&&&&&
B.限制性通气障碍
C.阻塞性通气障碍&&&&&&&&&&&&&&&&&&&
D.解剖分流
E.弥散障碍
& 52.气胸时可发生:
& 53.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时可出现:
& 54.肺血管栓塞时可出现:
A.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C.氯化物中毒  &&&  E.贫血
B.肺组织广泛纤维化     D.肺循环栓塞
& 55.阻塞性通气障碍见于:
& 56.换气功能障碍见于:
& 57.限制性通气障碍见于:
A.呼吸中枢抑制 &&&&&&&&&&&&&
 &&& B.肺顺应性降低
C.胸廓顺应性增加&&&&&&&&&&&&&&&&&&&
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E.肺广泛纤维化病变
& 58.PaO下降,PaCO升高,二者不呈一定比例关系见于:
& 59.PaO下降,PaCO升高,二者呈一定比例关系见于:
& 60.PaO下降,PaCO变动不大见于:
& 61.PaO下降,PaCO也明显下降见于:
A.呼吸衰竭出现严重酸中毒时  &&&& B.支气管哮喘时
C.呼衰、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时 &&&&&
D.大叶性肺炎时
E.一氧化碳中毒时
& 62.库斯毛氏呼吸(深大呼吸)见于:
& 63.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
& 64.限制性通气障碍见于:
[名词解释]
65.死腔样通气
66.肺顺应性降低
67.阻塞性通气障碍
68.限制性通气障碍
69.V/Q比例失调
70.功能性分流
71.弥散障碍
72.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73.呼吸衰竭
74.外呼吸
75.Ⅱ型呼吸衰竭
76.肺水肿
77.潮式呼吸
78.肺性脑病
[问答题]
79.什么情况下会引起肺顺应性降低?对呼吸有什么影响?
80.单纯弥散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及特点是什么?叙述其机理。
81.肺泡通气不足和弥散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原因及机制是什么?两者引&
&起的血气变化主要异同点是什么?为什么?
82.举例说明哪些情况可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哪些情况可引起阻塞性通气
&& 障碍?
83.引起气体弥散障碍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84.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为何可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85.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它与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关系如
&& 何?
86.呼吸衰竭患者常见哪些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其产生机制如何?
87.什么是肺性脑病,其发病机制是什么?
88.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治疗ARD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填空题]
89.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常见于以下情况___①____、___
&&& ②___
90.肺的病变引起的弥散障碍是通过以下环节发生的
  ___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
91.一般来说,根据血液气体变化特点,将呼吸衰竭分为_①_型和_②
_型,根据发病机制,将呼吸衰竭分为_③__型和_④__型,根
据发病部位,将呼吸衰竭分为_⑤__型和_⑥__型,根据病程,
将呼吸衰竭分为_⑦__型和_⑧__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Ⅰ型呼衰的氧疗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