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州 哪 里 代 开 假 病 历

关于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按投票排序
八卦时间到!宋太宗是个下毒高手,他在当皇帝之前就潜心研究,收集了上千种医药单方。他毒死南唐后主李煜等人用的毒药,叫做“牵机药”,服用之后全身抽搐,蜷曲成一个大虾一样死去。这种药后来人研究过,是马钱子,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可以破坏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很强且难解。一百多年后宋徽宗当上皇帝,骑马巡视皇宫,就在一个没名字的仓库里发现了大量毒药,宋徽宗当场表示“如果大臣果然有不赦之罪,应该明正典刑,哪儿能这么干呢?!”然后下令销毁了。《水浒传》、《新龙门客栈》里都描写过杀客人的黑店,这真不是艺术夸张,宋朝有不少旅店真杀人吃肉。《夷坚志》里写过好几家杀人的邸店,“伺客熟睡,则从高以矛揕其腹,死则推陷穴中,吞略衣装,续刳肉为脯,售于墟落”,“待客熟睡,以巾缚客口,倒曳至窖中,生埋之”……是不是有一种看《新龙门客栈》的即视感?宋朝假冒伪劣也成风。北宋时开封的新郑门、西水门和万胜门,水产事业非常发达,每天数千担鱼运来。《清波杂志》记载,淮南的虾米用席裹入京,保鲜水平不够,到京都已枯黑无味。小贩用粪便浸一宿,早晨用水洗去,就红润如新,再卖给顾客。宋朝有首流行歌曲:“浙右华亭,物价廉平,一道会买个三升……这一瓶约迭三斤。君还不信,把秤来称,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华亭就是现在的上海,这首曲子唱的就是上海的酒一贯纸币能买三斤,其实光瓶子就重一斤,掺的水又有一斤。宋朝商业服务业发达,有专门为人上门承办酒席、宴请的机构,号称“四司六局”,分工特别细。帐设司掌管各种陈设,茶酒司掌管茶汤、热酒,安排座次,迎送等,厨司掌管烹饪,台盘司掌管杯盏碗碟的传送之类。果子局、蜜煎局和菜蔬局负责三种食品的供送,油烛局、香药局和排办局负责灯烛、香料以及事后打扫。现在的海底捞送餐,服务也比不上那时。如今的广东广西南部,宋朝时称桂州,属于不很开化的地方。那里的人有个风俗,产妇如果生了男孩,全体亲友都会赶来……吃胎盘。史书中记载要“净濯细切,五味煎调之。召至亲者合宴,置酒而啖。”要是没给哪位亲友吃,一般都会引起家庭纠纷的。 宋朝士大夫流行蓄养姬妾,有一类姬妾是租的,跟现在的包养情人差不多,要签合同的——谁谁谁,跟谁谁谁几年,为此谁谁谁要付谁谁谁的家人多少多少钱。合同期满,就要把人退回去。宋朝也有普通话,洛阳、开封的地方方言就是那时的普通话。这两个地方还有微妙的区别,开封虽然是首都,但上层人士普遍认为洛阳口音才是最正统最有文化的。就跟北京话和普通话不完全相同一样,宋朝时候的开封话也是。开封有个军嫂,丈夫去戍边,他找个秀才给丈夫写家信。他们的儿子叫窟赖儿,她交待秀才:“你就写: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仡憎儿,每日根特特地笑,勃腾腾地跳。天色汪囊,不要吃温吞蠖託底物事”。秀才提笔楞半天,一声长叹:“大嫂,这钱还您吧,这信我实在不会写。”宋朝的“全国假日办”归祠部管,每年假期共100天,其中包括旬休36天。那时候没有“周”的概念,官方规定每10天休息一天,称为“旬休”。其它什么清明节、中元节、天圣节啥的都有假期,不同职业给定的假期还不一样。不过什么事都是越发展越松弛,到南宋时,有官员做过统计,发现全国官员一个月里有大半个月都在休假。讲宋朝的电视剧里,地痞无赖头上都爱戴朵花。其实这不是地痞无赖的专利,宋朝时候男男女女都戴花,男的戴的尤其积极。每次皇帝举办宴会,都会给宠爱的大臣亲自戴花,其它大臣花发下去自己戴。皇帝自己也戴花,宋徽宗每次出游都“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前后后的从驾臣僚侍卫也一律戴花。上海人骂人称“赤佬”,不知道是不是从宋朝传下来的,北宋时骂大兵就说“赤佬”,因为北宋军服是红色的。来欣赏下宋朝人写的外语诗:“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这是刁约出使契丹时写的,移离毕是官名,相当于宋朝仅次于宰相的执政,贺跋支,如执衣防閣。匹裂是“小木罂,以色绫木为之,如黄漆”,貔狸“如鼠而大,穴居,食果谷,嗜肉,狄人为珍膳”。余靖使辽时也写了一首:“夜宴设逻臣拜洗,两朝厥荷情感勤。微臣雅鲁祝若统,圣寿铁摆俱可忒。”为了避免大家看不懂,他自己还做了注释:设逻,“厚盛也”;拜洗,即“受赐”;厥荷,即“通好”;感勤,即“厚重”;雅鲁,即“拜舞”;若统,即“福佑”;铁摆,即“嵩高”;可忒,即“无极”。宋真宗年间,有个叫萧立之的人高中进士。本来是大喜的事,结果被人爆料——这是个在逃犯。一查,这个人原名萧琉,太宗年间因为聚众赌博被抓,按照太宗诏令,聚赌者应该抓到就杀,但此人被杖刑后放了。这样的人最好是隐姓埋名过此生,却换了个名字来参加高考,关键是还考上了,真是戏剧的人生。身份暴露后,该人被夺去功名,罚款四十斤铜。宋朝时,相扑是一项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运动,无论高级场合如朝廷朝会,还是低级场合如勾栏瓦肆,都经常有相扑比赛,且永远观者如堵,连皇帝都跑去瓦肆看相扑。这其中尤其受欢迎的是女子相扑,一般设在正式比赛之前,属热场表演。参赛选手当然也如男子一般衣着清凉。正人君子都不太看得下去,总有批判的,不过他批他的,我看我的,终宋一朝,女子相扑都很红火。在宋朝的广南,和尚是个有前途的职业,他们不仅可以做生意,还可以娶老婆。当地从事金融业的大都是和尚,且因此致富,富了自然也就有妹子,连富家女都愿意嫁给和尚好有钱人终成眷属。有外来人看到这样的景象曾经写过一首诗:行尽人间四百州,只应此地最风流,夜来花烛开新燕,迎得王郎不裹头。在整个大宋,和尚都是一门生意。当和尚要先申请度牒,这个度牒是收费的,且随着局势发展价格不一,在黑市上就更随行就市,所以度牒慢慢就成了一种硬通货,有时候皇帝给公主亲王什么的发钱都用度牒代替。光靠度牒毕竟太少,后来国家又炒出一种紫袈裟,作为国家认证的高僧标志,这个紫袈裟也成了硬通货。像宋神宗时对外用兵,就发度牒和紫衣给边关将士,作为奖励,将士们也觉得这个比发钱合算。椅子这种东西是唐朝末年才出现的,所以你要是看到写唐以前的电视剧里人物坐椅子那都是耍流氓。宋朝时椅子已经比较普及了,但宋朝初年人们还不是太接受新观念,大家闺秀是不坐椅子的,坐了会受人嘲笑。 《太平寰宇记》里记载过贵州地区在宋朝时的一个可怕习俗:一家人生下的第一个儿子要吃掉,当地人认为这样以后能多生儿子…… 大词人柳永的哥哥柳三复,在历史上唯一留下的名声是拍马屁。他中进士后,几年选不上官。当时丁谓正如日中天,他想走这条门路,苦于无人引荐。他听说丁谓喜欢踢球,就天天守在丁谓家球场的墙外。终于有一天,丁谓踢的球飞出了墙外,柳三复赶紧拾了球,抱着进去还丁谓,见丁谓后,把手中的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肩、背、头顶球,球一直未落地。靠这个打动了丁谓,之后走上政坛。宋代为什么读书人地位高?因为一旦登第做官,就真的会又有钱又有名走上人生巅峰。宋代官员的收入是历代最高的,比汉代增加近十倍,比清代高出二到六倍。 宋词真的是用来唱的,只不过北宋灭亡后,君臣南渡,好多曲子都遗失了,慢慢词才发展成一种纯文学内容。很多早期词人都通音律,像宋太宗,就曾亲制大小曲及因旧制创新声者三百九十首。宋仁宗也写过多首曲子赐教坊演唱。在他们的带动下,文人们都以给曲子填词为荣。 宋朝士大夫出入歌楼妓馆,是风流的表现,很多名人都在历史上留下过艳名。比如范仲淹,从鄱阳离任后,曾写过一首诗赠给自己当年在鄱阳的相好,并给她寄胭脂传情。诗云:“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何以慰相思,赠汝好颜色。”不过从莫君陈的《月河所闻集》里我们可以知道范仲淹的口味比较独特——他赠胭脂的这位相好,已经六十多岁了。 宋朝是第一个区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城镇户口被称为“坊郭户”。而且各地区户籍拥有的特权也有区别,为了防止人占首都户籍参加科举录取比例高的便宜,特地规定拥有东京户口7年以上的,才可以被划到东京片区参加考试。不过地域黑勿喷,“好户口”也不是只有特权,根据宋朝的花样收税法,他们交的税也是最多的。 上学时都背过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里边描述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优美风光,跟真的似的。其实范仲淹写得这么生动,他自己并没见过岳阳楼。《岳阳楼记》是他应知岳州的老朋友滕子京的请求而作的,而当时他自己正知邓州,离着上千里远,朝廷又不允许官员擅离职守。虽没办法亲眼目睹,但人家光凭想象也蒙了咱们这么多年。经济繁华时,时尚就很发达……到吃饱撑的程度。仁宗时流行过戴又高又长的白角冠,最长的到三尺有余,头发上插的梳子也超过一尺长,“两翼抱面,下垂及肩”。由于太长太大,登车时得侧着身子才能进得去门。 仁宗年间兴起的另外一个怪时尚是剃眉——把眉毛剃光,然后用墨画两道假眉。不太好想象那是什么样。 仁宗庆历年间,政府收入的很大一项来源是——酒税,占到了总税收的2/5。这怎么理解呢?你就想想现在烟草专卖制的状况就可以理解了,宋朝时酒是实行专卖制的。宋朝也有文工团。在宋代,百戏杂技都是被编入军队的,称为殿前司左军、殿前司右军,而且每月发工资,专门负责御宴朝会上的表演。不过赶上大宴,这个文工团常常会人手不足,也会从民间雇用艺人来充数。现在人称呼别人喜欢加上官名,比如x总、x董事长,这要是搁在宋朝能累死,比如您叫一下下面这位: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院修撰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司马光。宋仁宗之所以被称为仁宗,原因之一就是心眼太好。他对人确实仁慈,有过几个著名的故事。一是有一天他半夜里饿了,想吃烧羊肉,但怕他这么一索要,从此宫中就会成为定例,每天多宰杀,于是忍饥直到天明;还有一次他从外面回来,一进宫就要水喝,说渴得要命。嫔妃问他路上为什么不喝,他说他回头看了几次,没看到随行人员带烧水镣子,怕自己一问,会有人受罚,就忍渴没说。益州知州张方平有特别的藏书方法。他借别人书看,几天后归还,全书一字一句,都印在了脑海里,堪称古代kindle。他有这独门秘诀的原因是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书,但又渴学,所以练成了这个本事。北宋时候在京公务员一般都是租房住,这一方面是因为开封房价太贵,另一方面是公务员流动大,今天在京明天没准就外派了。不过租房价也不便宜,宰相向敏中花5000贯钱买下薛安上的大宅子再租给薛家住,一天的租价就是两贯钱。如果是租一套普通住宅,每天租金500文钱也就是半贯。这价钱有多贵呢?如果是在地方州县,租一间房,一天的租金才几文钱而已。到宋徽宗朝,通货膨胀,房租又涨了一倍。 不过如果不用天天打卡,到开封郊外买块地盖个房住挺不错。仁宗年间,京西汜水县上好的地,一亩才300多个钱。那时在开封吃顿早饭都要二十几钱,省一个月早饭,就能置块地盖别墅了。不过当然,盖房还是要掏工费材料费的。那时候政府也搞公租房,有个店宅务,专门负责公租房业务,一年就能租出去两万多间,平均每间月租价4贯多,比公务员们租的民房便宜,不过估计质量差些。另外这个公租房也会随着通货膨胀上涨,到神宗时每间房就5贯多了。民族英雄岳飞也当过房东,他在盖了38间房出租,每天能收租金一贯四百三十文。宋朝时达官贵人流行喝福建建州所产的茶,蔡襄当福建路转运使时,给仁宗进贡建茶的小茶饼,一个饼才半两重,价值18贯钱,能买套房子了。到宋徽宗时候,这茶更贵,一饼茶能卖到40贯钱。到南宋,更炒到天价,每年的第一纲茶,跟腰带扣那么大的一小饼,才能泡几杯而已,卖到400贯。 开封城内的大相国寺,是北宋时的大托拉斯。据说北宋立国不久,宋太祖到大相国寺视察,在佛像前问陪同的住持赞宁应否跪拜,赞宁答:“现在佛不拜过去佛”,太祖会心一笑,即为定制。之后相国寺便被定为皇家寺,皇帝在上元节来寺游赏成为惯例,宋太宗还亲赐御笔金字匾额。大相国寺有庞大的寺产,神宗时仅本部就有六十四院,还在寺庙周边与京城内外经营着大量邸店、商肆、当铺与庄园,“每一交易,动即千万”,课租所得,由官府与寺方分成。 相国寺曾有个叫惠明的僧人,善于烹调猪肉,人们都把他住的僧院叫做“烧猪院”。 文豪杨亿也常带朋友去那里吃,有一次对他说:“这烧猪院不太雅观,不如改为烧朱院吧。”于是,烧朱院就叫出了名。 相国寺还出过娶妻的和尚。有一位法号澄晖的和尚,娶了一个艳娼,每次酒醉,就情不自禁地念叨:“如来快活风流,光前绝后!”有一个无赖少年求看看这位“梵嫂”的芳容,澄晖没同意。隔日,澄晖所居僧院的牌额蒙上了新纸,上面写着“敕赐双飞之寺”,估计是那少年干的。宋朝时候,女人都是当东西用的。韩琦在定州养门客,看其单身,买了个女人送他;欧阳修给已故宰相王旦写墓志铭,王旦的儿子为了答谢,除了支付润笔钱,还买了两个侍女送他。宗室赵仲騑买了一个女子为妾,不久因为醉酒,把人家脸烧坏了,竟然投诉到开封府要求退货,然后开封府是以“用坏了,不值钱,不能再卖”这种理由拒绝的,最后在皇帝干涉下把钱还了女子,遣其回家。在开封吃饭时叫歌女唱个曲儿,只花几文钱就行。要是叫妓女陪宴就贵了,一场多名妓女陪酒的宴会,要二三十贯钱,也就是两三万文。睡一晚妓女呢?分什么等级,曾有个名妓王美娘,号称花魁,陪睡一夜10两银子。 劳动人民这样改变历史:宋朝建国时袭唐制,开封是按里坊管理的,相当于全城分成很多个小区,每个小区都有围墙,一到晚上就关门上锁,百姓无故不能上街行动。但开封城区窄,人口发展快,经济又发达,很快地方就不够了,沿街住户都私搭乱建,还在坊墙上开窗开门,城坊形同虚设,夜间也热闹不休。官方几次试图治理,太宗、真宗时两次恢复宵禁,都没有成功,到仁宗年间,就彻底成了不夜城,里坊制就这样退出了历史。宋朝时也有风投。《苏魏公文集》记载宋太宗时候,开封有个正店老板看好一位酒博士,贷款给他100贯钱,让他去开一间脚店。这位博士果然不负他所望,一年时间就连本带利还清了。苏轼的第一个妻子王弗颇具人生智慧,她曾教育苏轼:“速成的交情靠不住”。王安石酷爱记日记,一共记了七十巨册。他曾在日记中这样评价自己曾经的上司,仁、英、神宗三代顾命之臣韩琦:“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说得我还真想看看。写小黄文是很多文人的爱好,欧阳修写过一首《醉蓬莱》: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强整罗衫,偷回波眼,佯行佯坐。更问假如,事还成后,乱了云鬓,被娘猜破。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啰。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柳永官场不得意,情场却是香饽饽。他写过一首词,从中可见他的受欢迎程度: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多情,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宋朝有厚嫁的风气,嫁女儿的花费要远远超过娶媳妇的花费,因此娶老婆也是致富之道。进士黄左之娶了富豪王生的女儿,得到的嫁妆总值五百万贯,一夜之间进小康。辽朝出土的一个墓志铭里记载过一件好人好事:一个叫梁援的,跟哥哥一同去考进士,看他哥哥学艺不精,就把自己的卷子署上哥哥的名字,助哥哥中甲。这种冒名顶替在宋朝是严格禁止的,而在辽朝却作为一种美谈写进墓志铭里。了解一条司马光的社会观点有助于理解他对王安石的反对:他提倡妇女出门遮蔽面容,“妇女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如盖头、面帽之类”!盖头即唐代的帷帽,《清波别志》有解释:“妇女步通衢,以方幅紫罗障蔽半身,俗谓之盖头”。司马光还在《家范》里赞美过大家闺秀盖着脸出入公开场合。司马光还和王安石有过一次名垂千古的刑案之争,史称“登州阿云案”。神宗熙宁年间,登州十几岁的女孩阿云不满未婚夫貌丑,持刀砍杀他,但没有砍死,只断了其一指,事后阿云向官府自首。这个案子王安石认为属谋杀未遂,不应判死刑;司马光则认为这是挑战伦常,不杀阿云就会破坏社会秩序,因此主张杀。在神宗主持下,阿云被判了37年徒刑。而神宗死后,司马光回来主政,上台后立即翻案,将阿云以大逆罪处死。辽国女人流行“佛妆”。宋使至辽,见燕地“胡妇以黄物涂面妆,谓之物妆”,物妆就是“佛妆”,特点是“面涂深黄,红眉黑吻,谓之佛妆”。《鸡肋编》里有化妆法:冬天以黄瓜(不是现代吃的黄瓜)涂脸,不洗,到春天再洗掉,“久不为风日所侵,故洁白如玉也”。看来起到的是面膜的作用。苏轼受处理的“乌台诗案”里,受处罚最严重的不是苏轼,而是他的好朋友,驸马王诜,原因是神宗替妹报仇。神宗的亲妹妹宝安公主嫁给王诜,但王诜却先后娶了好几个小妾,对宝安公主实施冷暴力,导致公主忧伤成疾,唯一的儿子也在三岁时夭折,宝安公主不到30岁就死了。神宗跟这个妹妹关系特别好,为此哭得5日无法视朝,之后不仅贬了王诜,杖责了小妾,还把小妾们都发配给了士卒。这个理由,神宗写进了贬王诜的手谕里。《宋朝短信》正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连载相关答案:
包子馒头都叫馒头。宋人王栐的《燕翼贻谋录》说:“今俗,屑面发酵,或有馅,或无馅,都谓之馒头。”宋朝卖雪糕已经比较常见了,桥门市井月时物。杨万里吃过一种名为冰酪的甜品,有诗曰:“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米盘底碎,雪到口边消。” 感觉像冰淇淋
太学和国子学加餐的“太学馒头”非常好吃,宋神宗尝过后称“朕以此养士,可无愧也。”《上庠录》中云:“两学公厨例于三八课试日设别馔,春秋炊饼,夏冷淘,冬馒头。而馒头尤有名,士人得之,往往转送亲识。”到南宋时市面上也开始出售“太学馒头”,岳飞的孙子岳珂尝过后激动得写了首诗:几年太学饱诸儒,薄伎扰传笋旋厨。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抓壶。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才合慰馋奴。 耐得翁《都城纪胜》云:“大酒店,娼妓只伴坐而已,欲买欢,则多住其居。”除了这种正规的酒楼茶坊外,还有一些挂名的茶坊,人称花茶坊。楼阁里专藏卖春的妓女,直到民国时还把狎妓称为吃花茶。宋朝对女子梳的髻高度有要求,仁宗年间有旨:“妇人所服冠,高无得过四寸,广无得逾一尺,梳长不得逾四寸,仍无得以角为之。”宋人爱簪花,处决囚犯时有时会给囚犯簪花,赦免囚犯时狱卒要簪花。《梦梁录》记载:“罪人皆绯缝黄布衫,狱吏皆簪花鲜洁,闻鼓声,疏枷放去。”宋人流行养一种黄白相间的宠物猫,名为狮子猫,《梦华录》记载其不能捕鼠,只为美观,还说在开封有专门的猫粮店,卖小鱼干的。梅尧臣家的猫咪名叫五白,五白死后梅尧臣非常伤心,写了首《祭猫诗》深切悼念,并为五百举办了水葬,祭与饭与鱼。喵喵喵。黄庭坚有《乞猫诗》和《谢周文只送猫儿》两诗,从行文措辞来看目测也是个猫奴,毕竟“买鱼穿柳聘衔蝉”嘛。宋朝迎猫如纳妾,是要裹盐和穿鱼的;如果是邻居朋友家的猫生了小猫你要过来,你要给猫主人盐,如果是从流浪猫或者卖猫人那里要过来,要给猫妈妈鱼。开宝六年,有落榜士子徐士廉击鼓状告当科主考官李昉取士不当,太祖怒而自任考官,于讲武殿出题重试考生,此为殿试之源,后成定式。池阳程氏(程颐之后)的女眷不缠足、不贯耳,道学家并非都是那般不堪。《京兆府小学规》是现存最早小学校规,十五岁以下犯规的体罚,十五岁以上的罚款充公。想到再补……
宋朝有一群赤胆忠心、上阵杀敌、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太监太监窦神宝:太平兴国年间攻打北汉,破获三十六座军寨;击破岌伽罗腻等十四族叛乱,平定边疆;永熙年间攻破依附契丹的牛家族二十八部;攻破党项李继迁军寨,后又在灵武击破李继迁;太监王继恩:太祖年间以内侍行首身份攻破江南采石;永熙年间,和翟守素、田仁朗、郭延濬,四人分守河朔诸路;以剑南两川招安使身份,讨伐李顺、王小波起义,破获十万余众。太监李神福:以右领军卫将军身份与宋太宗一起征伐太原,做官做到了宣政使。太监刘承规:平定泉州士民叛乱;与张绍勍等人屯驻定州大营,防备契丹军;真宗年间,修筑玉清昭应宫,因功劳也做了宣政使;掌管内藏期间,制定了权衡法。死后追赠为侍中。太监阎承翰:以川峡招安都监协助剿灭李顺起义;修筑从嘉山到定州又到蒲阴东的百里运河。太监秦翰:与李继隆一同平定赵宝忠叛乱;在河朔地区击溃进犯莫州的契丹军,斩获数万;以川峡招安巡检使平定川蜀王均之乱;在镇、定、高阳关前阵钤辖,歼灭契丹两万人,俘虏铁林大将等十五人;安抚边戎少数民族,使三千余帐归附;击破康奴族叛乱;任命为邢洺路钤辖,和主力军队在德清军相会,互成掎角之势;以驾前西面排阵钤辖身份,环城挖掘沟渠抵御契丹,七十多日不脱甲,和契丹达成议和。太监张继能:以高阳、镇、定路先锋都监身份,和崔彦进一同,在长口、唐兴口击破契丹;以监军身份协助李继隆平定赵宝忠叛乱;率军协助郑文宝在威州、清远筑城;以灵环庆、清远军后阵都监身份,击破党项;以副使身份,随同曹利用平定两广卢成均之乱。太监杨守珍:神射手,曾从家堂上一箭射穿堂下路过的孩童的发髻;以镇、定、高阳关行营同押先锋事身份,安抚边疆;以驻泊都监、安抚都监身份,跟随曹明克降服水州蛮。太监韩守英:跟随王继恩平定李顺、王小波起义,为先锋官,击破剑门;以代路兵马钤辖身份,和张志言在朔州小胜契丹军,破获数百;太监张唯吉:出使党项李元昊处,预言了李元昊叛乱;以澶州修河都钤辖身份治理商水涝灾;太监卢守勤:以陕西钤辖身份,参与三川口会战。太监李宪:与王韶一同,开边河湟,收复踏白城,大破贼军;监管财政,省去冗费十分之六;五路伐夏熙、秦军统领,攻破在高川石陕大破西夏军,一直打到葫芦河,但最终这次五路伐夏以失败告终;兰州之战击败西夏,解围兰州。另外欢迎大家关注家师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林屋读书(linwudushu),文史作家林屋公子创办。我们的宗旨是大众、新锐、趣味,热点知识化,知识娱乐化。
看到“冷”字我就笑了,话说咱中华人民饮食文化丰富无比,提到哪朝哪代不得有吃的,这一提到吃的,恍然想起咱大宋原来是有冷饮的!(其实我国冷饮历史悠久,诗经里面便提到过奴隶冬日凿冰以供贵族夏日享用。只不过到了宋朝初年冷饮大量进入市场,相对更加平民化。)
街边冷饮摊譬如北宋东京汴梁,一到农历六月份,街道两旁皆有冷饮摊,冷饮摊上撑着青布大伞,伞底下摆着红木桌椅,等着顾客买冷饮吃。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凉水荔枝膏”名目。《梦粱录》记载,南宋首都杭州也有卖冷饮的。 制冰有冷饮就需要冷藏制冷,手段大致有二1.冰窖:冬天取了冰放在很深的地窖里,红楼梦里也提到过这方面。而且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用最原始的方法制冰了。《豳风·七月》即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意思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ps:非土豪不能用)2.把硝石溶解在水里,过程吸热使之结冰,根据此原理制作冷饮。皇帝吃冷饮吃到到拉肚子《宋史》第三百八十五卷记载,宋孝宗:“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幸即平复。”《本草纲目》也记载,宋徽宗因食冰多而致脾病,国医久治无效,召杨介诊之。传说中的雪糕人们把果汁‘牛奶、药茶、冰块等混合调制成冰冻的饮品,名叫“冰酪”,如北宋汴京的“砂糖冰雪冷元子”,南宋临安的“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南宋的西湖老人在《西湖老人繁盛录》“诸般水名”中记载有一种解暑的冷食品叫“乳糖真雪”。从字面推测“乳糖真雪”就是冰激凌。诗人杨万里《咏酥》诗,“”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虽然说的是酥,但是古代的冰淇淋一般做成半流质装盘子里的,个人觉得也有奶油冰淇淋的嫌疑。假使有人穿越到宋朝,还是有冰棍吃的(当然价格不菲···,)。有商业头脑的人可以考虑做冰棍生意,成为土豪。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有诗为云:粤犬吠雪非差事,粤人语冰夏虫似。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甘霜甜雪如压蔗,年年窨子南山下。去年藏冰减工夫,山鬼失守嬉西湖。北风一夜动地恶,尽吹北冰作南雹。飞来岭外荔枝梢,绛衣朱裳红锦包。三危露珠冻寒泚,火伞烧林不成水。北人藏冰天夺之,却与南人销暑气。——《荔枝歌》从诗中可以推测出,卖冷饮的收入相当丰厚。以此为业,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且冷饮作为畅销品,受到群众热烈欢迎,若是冰雪事业开展得当,发家致富指日可待。(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提到宋代画家张择端之画作——清明上河图里面也有卖冷饮的摊子,但未曾找到切实的细节图,如有路过者知其详情者,恳请告知)
想到哪写到哪,随时更新。宋朝有中国历史上唯一封王的宦官,童贯。( 谢 提醒,童贯并不是唯一封王的,另外还有北魏的宗爱和唐朝的李辅国)据说童公公相较于其他公公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他有胡子,创造了中华医学史上的奇迹。(补充一下,据宋史记载,童贯“颐下生须十数”,虽然胡子不多,但是聊以自慰吧。)宋真宗在历代皇帝中存在感比较低,但是有首诗可谓妇孺皆知。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励学篇》 宋真宗宋代的教育真正是从娃娃抓起,神童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我的老乡晏殊14岁(虚岁)中进士,不过这也不算什么,与他同期的福建福清人蔡伯俙4岁(虚岁)为进士,秒杀一众神童。只不过长大后品行不良,历史上没啥名声。(补充:蔡伯俙考的是童子科,不同于普通的进士科,被宋真宗赐进士出身))说到进士,在宋代以前,就算考试成绩好,未来也不一定前途光明。宋太宗刻意提拔进士,于是未来将近一千年的时光中,中进士成为读书人的梦想 。据某些野史记载宋高宗赵构与女人在做羞羞事情的时候,金人追杀至,吓得阳痿,丧失了生育能力。根据宋朝法律,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李清照改嫁后就因为告改嫁的丈夫有幸监狱9日游(不是3年因为有人营救)。李清照与秦桧的老婆王氏是表姐妹。宋徽宗时期“六贼”之一梁师成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许多书中都有记载,是不是真的很难说。不过梁师成相当照顾苏轼家族的人,苏轼的诗文也因梁师成得以流传(苏轼死后被编入元祐党籍,诗文不得流传)。另外,童贯也声称是韩琦的私生子。(囧)宋朝人民夜生活丰富,是第一个不执行宵禁(晚上不许乱出门)的朝代。南宋有二位奇葩皇帝,一个精神病,宋光宗(疯的很大原因在于他的老婆李凤娘);一个低能儿,宋度宗(可能比晋惠帝智商还要低)。宋恭帝最后被强逼到西藏做和尚,成为一代高僧。明初流传宋恭帝是元顺帝的生父,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伪造的,但也算是帮老赵家报仇了。
我们经常听的“反清复明”,在元末存在“反元复宋”,元末刘福通称韩林儿为宋徽宗八世孙,建国号大宋,很长时间内朱重八名义上也是给他打工。
宋仁宗是皇帝中脾气最好的一个(没有之一),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相关的记载不绝于史书。自从范仲淹死后得到谥号“文正”,之后宋朝官员以谥号“文正”为人臣的最高荣誉。每次看到宋代官制总是一个头两个大。元丰改制以前,一般官吏多有三个头衔,即官、职和差遣。例如真宗朝寇准曾为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判吏部东铨。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判吏部东铨是差遣,才是实际职责。号称“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沈括曾经参与针对苏轼的挖坑行动(乌台诗案),差点让苏大学士扑街(沈括属于新党)。之后又因为在永乐城战役中惨败,负领导责任,被贬官,政治生涯完结。不过对于后人来说,这次贬官实在是贬的好,之后创作出了《梦溪笔谈》。还是关于沈括的轶闻。沈括的第二任老婆张氏是个母老虎,经常一言不合就殴打沈括,甚至有时将胡子连肉一起扯下来,还驱逐了原配之子(这还是封建男权社会?)。更为奇葩的是,张氏死后,沈括居然郁郁寡欢,一度想跳江自杀。这种重度受虐患者估计是没得治了...在宋代有着非常严重的地域歧视,北方人歧视南方人,尤其歧视福建人。寇准就极力反对南人做状元,也曾经打压晏殊,理由是““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到神宗朝,司马光直接说“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以此为据反对王安石当政。(今日地域黑的前辈)宋仁宗去世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就连讣告送到辽国时,竟“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史载其“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宋仁宗因为无子,将侄子赵宗实(后来的宋英宗)接到宫中抚养,曹皇后也将自己的外甥女高滔滔(后来的高皇后)接到宫中。两者年龄相仿,宫中上下都习惯将宗实称为官家儿,而把滔滔称为皇后女。之后,仁宗与曹皇后作主将高滔滔嫁给赵宗实为妻,宫中称此事为“天子娶儿媳,皇后嫁闺女”,一时传为佳话。元朝西藏藏传僧人杨琏真迦盗掘南宋六陵,见宋理宗尸身保存完好,将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结果流出水银,又以理宗头盖骨奉给帝师八思巴为饮器,是为骷髅碗。明太祖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理宗的头颅,重新安置。(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缠足兴起于北宋,最终成为迫害女性的封建象征之一。宋哲宗之孟皇后一生极具传奇色彩,3次被立、2次被废、2次垂帘听政。其生涯的波动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着亲密的联系,靖康之耻后,孟皇后竭力保障南宋的半壁江山安稳过度。《宋史》奸臣称号获得者之一章惇曾经以“端王(宋徽宗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宋史》作者叹息的写到“使二人(章惇,赵良嗣)之计行,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宋史.本纪二十二》)《宋史》奸臣这一荣誉称号获得者的另外一人贾似道被誉为“蟋蟀宰相”,被认为是南宋灭亡的推手之一。然而,贾似道是名将孟珙推荐的接班人,另外忽必烈对贾似道也赞赏有加。之所以名声这么臭,一部分是私德不好,一部分是王朝覆灭原因的替罪羊。(个人意见,请轻喷)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北宋,这个想必诸位都清楚。最初的交子只在四川地区商人间流行。之后被规定为政府官方货币,在宋代一朝中,纸币通货膨胀的情况经常出现。北宋尹洙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宋朝重文轻武之风可见一斑。金兵攻下汴梁之后,掳走徽钦二帝,同时立太宰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不过张邦昌是个怂人,登上帝位完全是被逼无奈。金兵退兵后,张邦昌将帝位还给赵构。他最终的结局是被下诏赐死,而其实赵构并不想杀他。宋朝以周世宗留下孤儿寡母而开国,也因孤儿寡母(宋恭帝,谢道清)而亡国,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宋光宗被逼退位之后,与他一同失势的李凤娘一反常态,对光宗不再像以前一样咄咄相逼,反而有同病相怜之心。她惟恐触动光宗脆弱的神经,常以杯中之物(是杯中之物,不是怀中之物,有些淫荡的人啊)来宽解光宗心中的郁结,还反复叮嘱内侍、宫女,不要在光宗面前提起“太上皇”和“内禅”等敏感字眼。摆脱了权力的魔咒,爱情才姗姗回归。(01.10凌晨更新)宋代每当储君继位,京城的老百姓纷纷摩拳擦掌,比过年还要高兴(刚刚死去的老皇帝表示很伤心)。原因并不是帝都的市民政治觉悟高,坚决拥护新领导,而是一旦储君登基,市民可以去进去他的潜邸,看见啥都可以免费拿走,谓之“扫阁”。在宋代如果你儿子有幸成为了皇帝大人的乘龙快婿,那恭喜你,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少了个儿子,多了一个兄弟。因为迎娶了公主,驸马大人的辈分往上升了一级,跟自己的老爹成为了名义的兄弟,目的是为了公主不必执儿媳之礼。这种不近伦理的规矩到宋神宗时期才废除。南宋最后一任太皇太后谢道清是现实版的“灰姑娘”。(谢@,比喻成丑小鸭更为合适)谢道清生下来时就皮肤黝黑,一只眼睛有毛病,活脱脱一副女屌丝像。之后,谢道清出了麻疹,过一段时间,皮肤蜕落,莹白如玉;医生又治好她的眼病,瞬间化身十分女神。从宋高宗到宋孝宗再到宋光宗,南宋连续三位皇帝禅位,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
泻药~咱家就说一个其他人没说过的吧。大宋药丸之内参随便卖宋代的重要大臣往往也是著名文人,所以死后往往会将其生前发表的文章结集出版,以为纪念。什么欧阳文忠公文集啦~什么范文正公文集啦~以及生前的写过的其他的书信集啦~总之就是死后还能卖一道钱的各种文章结个集子卖个钱,也很正常嘛,斯文人做斯文事嘛~问题是,这些大臣往往曾经边事,掌握军务,或历任宰辅,入决兵机,他们的文章里有很多是给中央政府的情况汇报、处理意见、作战情报、战略策划等机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在架阁库中属于机密中的机密,是被最严密的保护起来的文件档案。结果人一死,这些东西就果断结集出卖。。。。。。枢密院曾一度汇报过,这些玩意满街都是,各国使臣都可以随便买,保密就是筛子啊~!别说,枢密院警惕性虽然高,他们自己的情况好得了多少?把绝密级的文件当街当废纸卖的事情,他们自己干得少过咩?!更有甚者,连内参都拿出来卖钱的~!例如,大宋庆历年间,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搞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杜衍的女婿苏舜钦被提拔起来管监进奏院。这进奏院是个要害环节,又叫奏邸,管什么呢?“受诏敕及诸司符牒,辨其州、府、军、监以颁下之,并受天下章奏、案牍、状牒以奏御,分授诸司。”上传下达都经过他,对照一下本朝,这厮管的是多机要的部门。据史料记载,这厮好喝酒,能以汉书下酒,于是在进奏院祠神日,卖废纸换钱,然后开席饮酒召妓。结果事为御史中丞王拱辰(派下属周询、刘元瑜)所发,参与人基本上都滚蛋了。有个参加酒会的,叫王益柔,自吹自擂什么“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即评论里的某位同志所叙之诗),结果一样是“并以谤讪周、孔坐之”。这次事件沉重的打击了改革派的二线梯队,史料记载:同时斥逐者,多知名士。世以为过薄,而(王)拱辰等方自喜曰:“吾一举网尽矣!”好好的一个改革,因为卖内参东窗事发,结果二线梯队几乎全部完蛋,改革派的梯队建设受到沉重打击,范仲淹、杜衍、富弼等老同志眼睛都怕是哭瞎了。多年以后,位极人臣的欧阳修同志为苏舜钦写墓志铭,还专门提到这一码事,言中痛心疾首的说“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咱家看啊,这大宋啊,真TM药丸~!大宋药丸之“妄议中央”这个,咳咳,先看史料:“近撰造事端,妄作朝报,累有约束,当定罪责。。。。。。严切差人缉捉,并进奏官密切觉查”这是宋徽宗大观四年时的一道诏书。这诏书里透漏出三个信息:1、妄作朝报,说明这不是官方的通讯邸报的内容,什么什么日报,什么什么八道之类。2、累有约束,说明这种东西出现很长时间了,也曾管理过多次,但似乎没有什么卵用。3、当定罪责等等,说明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了,以前的措施要进行加强。这些“撰造事端,妄作朝报”的载体,即所谓小报,即非官方的报纸。这些报纸在当时的社会上非常流行,造成了什么效果呢?“方陛下颁诏旨,布命令,雷厉风行之时,不无小人(言寿)张说炫惑众听,无所不至。如前日所谓旧臣之召用者,浮言胥动,莫知从来”具体举一个例子。南宋时,朝廷诸臣大致分为主战派和投降派(主守派是墙头草,支持者也少),其中投降派的主要领导人是秦桧,而主战派的领导人是张浚。在绍兴十一年,投降派取得高宗的支持,发动了大清洗,主战派的主要军事负责人岳飞死于狱中,另一军事负责人韩世忠被检举之后罢黜。此外,还清洗了摧锋军等地方军,迫害了韩京等主战的地方军负责人,同时在政坛上横扫了主战派的众多政界高层人物,对南宋的国防力量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风水轮流转,秦桧死后,长期被压制的主战派势力又活跃起来,他们借用民间小报,伪造新闻,“妄议”中央(的人事和外交政策),甚至还到处造势,声称遭遇多年政治迫害但一直坚持斗争的张浚同志将复出执政。由于张浚同志对敌斗争立场坚定,在中央和地方都有相当的威望,这种假新闻给当时的社会舆论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时之间,朝野评论蜂起,要高宗对全体人民明确表明对金的态度。虽然之后高宗费了很大力气,才摆平了朝野舆论,又对军民表面安抚了一番,总算勉强过关,但造成的影响是无论如何无法挽回了。大家来说说,这妄议中央,影响多大?!不禁止行么?可是,连这个都禁不住,咱家看啊,这大宋真是药丸~
找一个很冷门但又能反映出宋朝特色的。宋真宗的皇后(献明肃皇后)刘娥,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虽一生传奇,功勋赫赫,但的确在历史上过于低调了。刘娥从一个家道中落,以击鼗(即拨浪鼓)为生,且已经嫁人(还是做妾)的普通下层妇女,传奇地进入当时还不是太子的真宗赵恒的王府中(他的丈夫为把她送入王府,谎称是她的表哥,当然这一点有争议)。后被太宗知道后赶出王府,刘娥在宫外与赵恒偷偷摸摸私会,这样一直过了15年。太宗死后,赵恒即位(即为真宗),刘娥被接回宫中,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四品美人,此时她已经36岁了,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晋封为二品修仪,又封为一品德妃。更牛逼的是刘娥让她的前夫(谎称表哥)龚美改名刘美,继承父亲的香火。刘美此后做官一直忠心耿耿,不阿附权贵,也不培植私人势力,深得真宗信任。其实,真宗应该知道刘美其实是刘娥的前夫,可他却对刘美十分信任,必须为刘美的眼光和真宗的宽容点赞。真宗的郭皇后死后,真宗想立刘娥为后,可惜刘娥出身低微,没有为真宗生有儿女,群臣一致反对,真宗很不高兴,索性一直让后位空缺。刘娥虽然长年受宠,却无法怀孕。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仁宗赵祯)。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会认刘娥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刘娥怀孕,册封刘娥为修仪,与刘娥交好的杨才人则晋封婕妤。皇子虽然是刘娥的儿子,刘娥却没有亲自抚养,而是交给杨婕妤抚养。杨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刘娥小16岁,与刘娥情同姐妹。真宗爱的既是刘娥,对杨氏也有好感,因此刘娥每每晋封,也少不了杨氏一份。时刘娥四十多岁,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多岁的杨氏充沸,便让杨氏代行哺育之职。然而,刘娥并未杀害仁宗真正的生母李氏,而是封李氏为崇阳县君。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认命薄无福,终其一生,都并未与儿子相认。这就是著名“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来源。刘娥既已“生子”,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为后。然而不少高级官员都知道刘娥“生子”的真相,真宗无奈,几次欲“立之”,刘娥都不得不“固辞”。于是,真宗先晋封刘娥为德妃,并给百官加官进爵,册后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就这样,44岁的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身为皇后的刘娥,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当时的宰相寇准(大名鼎鼎)和李迪反对刘娥干预朝政,而刘娥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以钱惟演(著名词人,刘美后来的大舅子)和丁谓(《包青天》中的著名奸相,钱惟演的亲家)为首。个中孰是孰非,后人只知表面,总之后来寇准落败,从宰相贬为知州远离朝廷。刘娥能斗垮如此牛逼的寇准,政治头脑绝对让人生畏。之后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祯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群臣不安起来,刘娥虽非太子生母,却对他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离间。真宗赵恒病逝时,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仁宗赵桢这时只有11岁,实际上就是将军国大事交由刘娥处理。然而丁谓想独揽大权,欺上瞒下,以为刘娥是女子无见识,刘娥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培植他,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不法举动,此时更是怒不可竭,决心除掉他。仁宗即位的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遭罢相贬谪。丁谓被贬后,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贤臣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而仁宗生母李氏,刘娥也升封她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间,便寻访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后,刘娥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杀手。刘娥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宫中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觉得自己身为太后侍女,怎么能被比下去呢?报与刘娥,刘娥不为所动,“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明道二年(1033)三月,刘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然而却无法挽留刘娥的命,三月甲午,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65岁。第二日,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仁宗正自伤感,群臣却纷纷上议,说刘娥并非他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说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仁宗震惊,派人召来李用和,让他亲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叹道:“人言岂可尽信。”来到刘娥牌位前拜谢自责:“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而上谥号之时,刘娥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生母李宸妃谥为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刘氏一族最后也都得善终。题主你说牛逼不牛逼。
说几个王安石的八卦吧,王荆公才情不俗,唐宋八大家有名,不过卫生习惯不好,被苏洵攻击过,说他不洗脸不换衣,“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但他自己毫无意识。有这么一次,王老师上朝也不打理胡子,里面虱子爬出来遛弯,神宗都看不下去了,连瞄了他好几次,王老师浑然不觉,退朝了才问同僚,“皇上今儿怎么老看我啊?”,同僚跟他如此这般的一说,王老师愤而捉出虱子就要捏死,同僚连呼使不得,说这虱子游过宰相须,又经圣上览,实非凡俗,可杀不得,还是放生为好,王老师听完大笑,笑完接着脏,绝不悔改,就是这样的男子。还有一次,王荆公在做群牧判官时和吴冲卿,韩持国两人关系很好,不过人家是有基本的卫生观念的,相处久了实在看不下去,就约他一起泡澡,刚才不是说王老师脏衣服不洗嘛?于是这俩好基友就合伙轮流帮他换干净衣服,可我们介甫同志毫无意识,出来看见新衣服就穿,也不问哪来的,浪费了好基友的一片殷♂勤,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我严重怀疑王老师不是脏只是懒,又有一次,有人传说王安石好吃獐脯,王夫人就奇了怪了,心说跟着糟老头子半辈子也没听说他还有什么嗜好啊?就找来佣人问怎么看出来老王好吃这口的,佣人很天真地说您看每次开饭,老爷就吃这一道菜,从来不换,不是爱吃这口吗?王夫人毕竟是了解老王的,听佣人这么一说,就问你把獐脯放哪了?答曰,靠他最近的一盘,夫人说明儿你换个菜还放那,再看看。结果老王獐脯一筷子没动,面前的菜吃完走人,大家看完都表示对王老师有了全新的认识。p.s. 详见《雪涛谐史》《石林燕语》《曲洧旧闻》
不泻药,但还是来了。我貌似在别的回答里说过【历史问题不能当段子看,不要为了粉或黑去看,要好好梳理发展过程,切忌叶公好龙和六经注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被邀请到这个问题来。也罢,就讲点冷知识黄段子吧。老司机要开车了,诸位抓紧了!讲到宋代的黄段子,很多人都喜欢提小周后,但是小周后的所谓记载在宋代并不明确,相关记载主要来自于元明两代人。杜撰成分很大,没啥意思,要聊咱就聊聊宋人自己的记载:在《靖康稗史·青宫译语》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初二日早行,途次,朱妃便旋,国禄逼之,又乘间欲登朱后车,王弟鞭之。过胙城,先行之宗室,后行之四、五、六、七起车辆俱出我前,以河北有警,未渡,挤于途。午即屯宿,守帅供酒食,二王令成棣译询宫中事:道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退位后,出宫女六千人,宜其亡国。少帝贤,务读书,不迩声色。受禅半载,无以备执事,乃立一妃、十夫人,廑三人得幸,自余俭德不可举数。郓王性懦体弱,先故不肯北行。康王目光如炬,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自是,二王致敬朱后有加礼。宋徽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已可谓是骇人听闻,不过我第一次看这段的时候重点放在了后面对赵构的描述:【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这九个字分开来我都认识,合起来还构成某种因果关系让当时纯洁的我完全无法理解。【好色】还能致死???后来我有幸看了篇关于赵构私生活的记载,三观再度被刷新了:在《历代名臣奏议》卷195邓肃的奏议里却透露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信息,建炎元年,赵构刚刚登基为帝,国事尚未来得及措置,南宋小朝廷的处境艰窘,还没能得到广泛承认。赵构却已下旨,命令“买拆洗女童不计数”,而且必须是“姝丽”,“日差人吏遍走京城,凡见女童举封其臂”,“搜求之甚,过于攘夺。愁怨之声,比屋相闻”。当时(指赵构刚即位的头一年),遭金兵围困半年,解围仅一个月,战争使这座城遭受了巨大的浩劫,大量市民病饿而死、营养极度缺乏、失明,市面上公开贩售人肉,有些还没完全死透的人,“俄顷已被剔剥,杂诸牛卖之”。在的妻妾中,他的皇后吴氏的年龄尚可考。《宋史·后妃传》中明载吴氏,“后以乙未岁生”,⑥出生年份在公元1115年,吴氏本人是东京人,而身为康王的赵构在靖康元年十一月离开东京出使金营,其后再也没有回来过,颠沛于兵间,数月之内登基,不再是康王。则吴氏被选入宫的日期应在赵构离开东京之前,即公元1126年(含之前),她当时的年龄是11岁(含更小),《宋史·后妃传》里说她“年十四,高宗为康王,被选入宫”,则是明显的曲笔,盖因宋朝在司马光后女子的婚龄在最低十四岁。即使按传统的记岁方法算,吴氏当时也是女童,年龄偏小,达不到婚龄。这段文字的信息量很大:第一,赵构好女色,以至于即位之初就大肆搜罗美女;第二,赵构似乎有很强烈的处女情结和女童癖,11岁的妹子都下得去手;第三,赵构的口味很重,能“日死人”。各位自行脑补一下:如花似玉的萝莉被送入宫中比如图中这样的,然后被皇帝给“搞死了”,这画面太过重口不敢看啊。这么想来,赵构不务正业,后来因为金军的惊吓而阳痿简直tm是现世报啊!!!!不过虽然赵构建炎三年鸟就没毛用了,但是鸟可一点没少用!!!下面是前宋史会长王曾瑜先生的著作《宋高宗》的段落(事先声明一下,这本书是正儿八经的历史研究著作,不是小黄书):——扬州之变后赵构第二次“重组后宫”:宋高宗有扬州之变的前戒, 不得不为逃跑早作准备。。。。尽管“庶事草创”,这位好色的寡人在扬州逃难后, 又聚合宫女数百人, 至此不得不忍痛命大部分人随隆祜皇太后西行, 其中包括潘贤妃、淑国夫人王氏、康国夫人萧氏、和国夫人王氏、嘉国夫人朱氏、成国夫人吴氏、润国夫人张氏、惠国夫人孙氏、直笔张氏、典宇孙氏、直笔刘氏、尚服朱氏、张才人等妃嫔。——航海漂泊回到陆地后,至海陵王南侵赵构退位前的后宫情况:在经历维扬逃难和航海漂泊两次宫女的散失后, 宋高宗终于重新搜罗了大批民女。两个刘氏女子最受宠爱, 分别封贵妃和婉仪。刘贵妃原为赵氏宗室之妻, 宋高宗“见图悦之,命召入, 遂有宠”。据说她“ 姿质艳美”,“绝色倾国”, 甚至使好色的金海陵王也为之垂涎三尺。他后来准备攻宋,“ 命县君高师姑儿贮衾褥之新洁者, 俟得刘贵妃用之”。张氏(后升婉容和贵妃) 、冯美人、韩才人、吴才人等, 也都受“宠幸”, 吴才人名玉奴, 是吴后的“近属”。刘贵妃“ 恃宠骄侈, 尝因盛夏以水晶饰脚踏”, 刘婉仪也“ 颇恃恩招权, 尝遣人讽广州蕃商献明珠、香药, 许以官爵”。但如前所述, 宋高宗虽是个风流帝主, 却并不多情, 冯美人、韩才人、吴才人“ 后皆废”。宋高宗吸取其父滥授宫女位号, 致使好色之名远播四方的教训, 他对宫女位号的授予十分靳吝。尽管当时的财力远不如宋徽宗时, 但估计其宫女仍约有一千人左右。后来对金战争迫在眉睫, 宋高宗忍痛“出宫人三百十九人”, 又“ 放仙韶院女乐二百余人出宫”, 其数目超过除宋徽宗以外的宋朝各代。带御器械刘炎说了句实话:“主上不消放出宫女, 岂不漏泄禁中事”。他担心宫闱丑闻外传, 有损于官家的“ 圣德”。——赵构退位为太上皇至去世前的后宫情况:尽管年事已高, 宋高宗对女色的嗜欲不减盛年, 德寿宫仍不断搜罗民间美女。在新宫女中, 最受太上皇宠爱者“有李、王二才人, 俱明艳”。此外又有信安郡夫人赵氏、咸宁郡夫人蔺氏、平乐郡夫人王氏、咸宁郡夫人郭氏、新兴郡夫人陈氏、富平郡夫人孙氏、缙云郡夫人蔡氏、南平郡夫人张氏、齐安郡夫人张氏、安定郡夫人李氏等十多人,“ 并无品秩”。后宋高宗死, 德寿宫放部分宫女四十九人, 包括红霞帔宣马二娘等九人, 紫霞帔宣刘安喜等二十人, 听宣刘宝奴等二十人。 如前所述, 宋高宗为避免好色之名, 对宫女位号的授予十分靳吝。最宠幸的李、王二才人, 也只是嫔的位号中很低的一等, 其他“无品秩”者更不待论。最后给大家补充一个背景知识,宋高宗赵构即位初和他签署绍兴和议直至退位时的两张疆域图:来跟我念:赵构你个死变态色情狂窝囊废卖国贼!!!!
写点跟靖康之变有关的,不知道算不算有趣,也不知道算不算冷。学生运动。金人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是在宣和七年的冬天(公元1125)围困开封,才43岁正当年富力强的风流皇帝徽宗在腊月二十三匆匆决定自我下岗退位,把烂摊子留给了儿子赵桓,钦宗。钦宗即位第四天,太学生陈东就率数百同学伏阙上书,要求学生严惩“六贼”,钦宗也确实对他们的请愿做了回应。后在抵抗金兵过程中,钦宗罢免了两位抵抗的主将,即名将李纲与种师道,遣使向金人谢罪,并交割三镇。这下可把学生惹着了,二月五日,陈东率千余诸生伏阙上书,并惹来上万的军民一块参与,他们要求罢黜李邦彦(另一外坏事的将领),复用李纲和种师道,反对割地求和。。。诸位,你们想起五四运动了吗?看多像啊,一千年多年过去了啊,每当事情不可收拾,学生还是冲在最前头,反正不管是搅局还是助力吧,学生们总是一股不能被忽视的力量。后来这些学生被秋后算账了,陈东是在1127年建炎南渡前被高宗赵构下令处死的,高宗为处死他不惜违抗了赵匡胤“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者”的祖训。在南北宋之间,其实有一个伪王朝。靖康二年(公元1127)二月,在金人斧钺胁迫下,宋朝百官集议另立天子,大家推举在靖康元年做过宰相的张邦昌。三月七日,金人为张邦昌行册命礼,他本打算自杀,但有人说他在被推举是不死,现在死会连累一城百姓,他才作罢苟活。他的傀儡政权国号“大楚”,与金以黄河为界。他做伪皇帝时,不立年号,不坐正殿,不受群臣朝贺,不用天子礼仪。四月一日金军带着徽钦二帝及无数俘虏北归之后,张邦昌就派人寻访康王赵构,九日,他迎来原来哲宗皇帝的废后孟氏入宫,尊为元祐皇后,自己退位,称太宰,也就说,“大楚”傀儡政权仅存三十二日。后来张邦昌被高宗赵构贬官赐死。开封城破时也出现了滑稽的场景。时值隆冬,在开封勤王的军民有二十万,但都御寒衣薄,在城头瑟瑟发抖,钦宗视察后竟仍不舍得动用国库布帛……他竟还相信术士郭京的胡说八道,这术士说能用撒豆成兵的“六甲法”生擒敌帅,总共只须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就能完成,而且“非朝廷危急,绝不出兵”,后城破在即,这货命守城军民退下城头,驱七千七百七十七名“神兵”出宣化门迎敌……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兵是一触即溃啊。郭京这货借口下城作法逃之夭夭,金兵却乘虚攻入了开封城。著名的“泥马渡康王”(这个应该不算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郭德纲单口相声《济公传》中泥马渡康王的桥段,当中他说赵构是从金人那里逃出然后被一匹尼玛,不对,是泥马载着过了河。其实真实情况是,建炎三年二月(公元1129),高宗在扬州不思进取寻欢作乐时,完颜宗翰派兵奔袭扬州。可能这个时候他正做着羞羞的事情(排名最高的答案中有这件事),突闻战报,吓得不举了,从此不能生育……他带领少数随从策马出城,渡江而去,传说中的泥马渡康王是从这来的。皇上如此,更何况平民,可以想见宋人对金人的恐惧程度。金人不敢渡江。高宗从扬州一路南逃,最后跑到了海上(尼玛……),在今天温州之外的海上漂了四个月,这期间,韩世忠在镇江附近的江面上跟金兵展开了激烈的水战,其妻梁氏(民间演义中称她为梁红玉,很著名的啊,在就不久前一部电视剧精忠岳飞中,好像是张馨予演的这位……)亲自击鼓助战。诶我找到图了这图是百度出来的,大家凑合看。后来,韩世忠将金军水师逼入建康附近的黄天荡,以八千围十万,相持达四十余日,但最终没有获得胜利,但金军从此不敢渡江。这期间,岳元帅也在陆上打败了金兀术的部队,收复了建康。这图是百度出来的,大家凑合看。后来,韩世忠将金军水师逼入建康附近的黄天荡,以八千围十万,相持达四十余日,但最终没有获得胜利,但金军从此不敢渡江。这期间,岳元帅也在陆上打败了金兀术的部队,收复了建康。先这么多吧……第一次写这么长的答案……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滕代远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