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不稳定自身怎么样稳定胰岛素

&&&&&&&&&&&& & 正文
胰岛素不足导致骨质疏松 老年人如何防骨松
人到了年纪,身体机能退化,吸收能力也不好了,骨质疏松症状就会出来。所谓骨质疏松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其结果是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严重者出现合并症,甚至死亡等。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应该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的3个原因介绍1、胰岛素不足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减退,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使得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受抑制。从而造成负氮平衡。而蛋白质是构成骨架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减少可导致骨基质减少,使钙、磷不能在骨筋中沉积,而造成骨质疏松。另外,胰岛素又是软骨和骨生长的调节因子,对软骨和骨的形成有直接刺激效应,能激发糖蛋白及胶原蛋白的合成,还参与骨矿化效应,对钙吸收和骨矿化可能起间接的作用。因为肾合成维生素D3代谢物是需要胰岛素的,故认为糖尿病骨质减少和缺乏胰岛素及维生素D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2、钙摄入量偏低由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在加上不注意补钙,每日钙的摄人量偏低,致使血钙水平低,易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可动员钙进入血循环,又加重了骨质疏松。3、钙随葡萄糖流失大量的葡萄糖会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一起排出。然而在排糖的同时,钙也会从尿中排出,其排出量比普通人更多,因此,糖尿病人比普通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老年骨质疏松补钙前先补肾钙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无机元素之一,约占人体重的2%。钙对维持人体的骨骼、血液、循环、呼吸、神经、消化、内分泌、肌肉、泌尿、免疫等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当人体缺钙时,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亢进,在机体表现为骨钙吸收入血,结果为骨钙减少,骨质疏松、骨质丢失,软组织和动脉血管钙含量增高,细胞膜内钙离子浓度下降,最终导致多种疾病现象,如各种感染、糖尿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结石、痴呆等。目前,缺钙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国人普遍缺钙,尤其老年人群更为明显。虽然市面上各种补钙制剂层出不穷,但效果不甚理想。人的任何生理过程都是在脏腑协调下完成的,钙的摄取、吸收、利用也不例外,补钙剂只有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中医学认为,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足对其他四脏有重要作用,“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肾又主骨生髓、主藏精、主水,肾气足则齿更发长,筋骨坚,身体盛壮,耳聪目明,发乌齿固,肾精不足,骨和骨髓营养不足则出现骨骼病变;肾气虚时,五脏六腑受影响,气血津液生成不足,骨病尤其是骨质疏松即可发生。中医学认为,肾气的生长盛衰是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年高之人,肾气必虚。现代研究也证实,肾虚、衰老、缺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临床老人补钙,首先在于补肾。老年人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1、适当补充钙剂适当补充钙剂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很好办法。一般晚饭后是补充钙剂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补充钙剂,吸收率高,利用率好。但是补充钙剂一定不能过量。成人每日补钙800毫克即可。2、户外运动户外运动不仅能通过全身运动,促进骨密度增强,还可以因为太阳光的照射,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每日晒太阳20分钟左右,对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户外,特别是阳光下的户外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好办法。3、中医艾灸近来有关研究表明,艾灸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等相关穴位,可以防治肝气不足、肝肾阴虚、肾阳虚,充实肾精肾气,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4、平衡饮食,拒绝不良生活习惯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和矿物质的食物果蔬,如牛奶、蛋类、波菜、洋葱、鱼虾、坚果、五谷杂粮等,少吃高磷食物。另外,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大量喝酒,常喝碳酸饮料都可以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
(责任编辑:詹远 )
文章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尤其多发于绝经后妇女以及老年男性。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
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衰老问题之一,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超过50%。美国某媒体,刊出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骨质疏松症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莱克博……
临床上骨质疏松症是低骨量或者是骨组织微结构退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常常伴有骨脆性增加,往往会出现骨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诱发……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的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和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
赵亮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关节与骨病外科
擅长:  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关节炎、骨肿瘤和关节损伤等疾患的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翻修、单...
刘文刚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骨伤一科
擅长: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膝髋关节疾病,各种骨折创伤。
林宏生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骨科
擅长:擅长脊柱外科,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驼背畸形、脊...
沈慧勇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骨外科
擅长:脊柱肿瘤:原发性肿瘤(血管瘤、嗜酸性肉芽肿等),继发性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脊柱转...
4月27日16-17点 中医专家在线为您答疑解惑
擅 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杂病及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脑梗……老年人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_老年人心理-牛bb文章网
老年人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老年人心理
所属栏目: &
  一,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学家的大量观察的研究已经证实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对健康长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生理学家观察也表明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对人的衰老起着延缓作用。中国长寿学研究者胡夫兰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早亡的就是不健康的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了。情绪一般可分为2大类,1类是不愉快的情绪如愤怒、焦虑、恐惧、沮丧、悲伤、不满、烦恼、嫉妒等,这类属于负情绪或称为消极情绪,可刺激人体的器官,肌肉或内分泌腺,这类不愉快的情绪对健康和长寿非常不利。另1类是愉快的情绪如快乐、舒畅、开朗、恬静、和悦、好感、豪爽等。这类属于正情绪或积极情绪,给人体以适度的良性心理按摩,这类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健康和长寿。不愉快的情绪可引起人体许多生理变化,主要有:  (一)情绪波动可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红细胞增加、血粘度变浓。有的老年人在盛怒下要发生脑血管破裂,或致命性的心肌梗死。值得注意的是情绪波动导致的疾病,大多不是由于情绪的一次大波动而引起,通常都是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情绪波动如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烦恼、忧虑、失望、不安、渴望等日积月累造成的结果。  (二)发怒时可使胃出口处的肌肉骤然紧缩,消化道痉挛。有的胃肌紧缩时会感到腹部有一块"石头",甚至误认为是阑尾炎或胆囊炎。情绪过度激动还可能引起结肠痉挛和结肠过敏。有人称为"情绪结肠症"。  (三)不良情绪也可对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削弱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容易引起癌症或其他疾病。焦虑及紧张还可使癌症扩散。  学会控制情绪对于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心理学家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和忧郁诀别:悲痛时设法恢复平静情绪,可到公园散心、听音乐、看电影或投身于工作之中,以冲淡不快情绪和悲伤心情。  其次,清除情绪垃圾:把不快情绪向可信的亲友诉说,也可以自己向自己倾诉,不要让不愉快的情绪淤积在心理,要学会清除情绪的垃圾,减少心头压抑。  另外,万事当前,"静"为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分析,保持冷静,决不要怒气冲天,大怒、大悲。  二、把快乐掌控在自己手中  老年人要培养"六乐"精神:即"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与众同乐"、"劳动中乐"。总之,要培养和寻找"愉快"的精神。前苏联著名医学博士茨曼诺夫斯基在通乐观的品质:善良、爽朗、幽默感、气量大、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老年人要保持思想开阔、情绪稳定、乐观温存、无忧无虑,这些就具备了通向长寿的条件。  但是,快乐的心情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而是需要自己去培养和寻找的。愉快的心情特别是乐观情绪被誉为长寿的精神营养,因为人体中最有助于健康长寿的因子就是乐观情绪,它胜过一切灵丹妙药。据调查,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百岁寿星有865人,为全国之冠,他们长寿秘决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大量调查也已证明长寿者多豁达乐观,胸襟开阔。乐观情绪可促使人体分泌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能调节血液量,兴奋神经细胞,使胃有规律的蠕动,促进唾液和胰岛素的分泌。并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延年益寿。乐观愉快的情绪能够协调大脑皮层、神经、体液、内分泌及心血管功能,保持整个身心的稳定平和。  三、勇当"银发顽童"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见到不少充满活力的"老顽童",他们虽已进入老年,银须白发,却童心未泯。他们诙谐幽默,乐观自在、嘻戏玩耍和青年及幼儿打闹逗趣,广交朋友,悠哉乐哉,参予各项社会活动,保持青春活力,真是令年轻人都羡慕不已。欢乐的"老顽童"遍布国内外,他们是老年人中的皎皎者,享受着黄金般的年华。 但是,同样在我们生活中有的老年人看上去精神萎靡,老态龙钟,与"老顽童"形成1个鲜明的对照。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这类人心理上自认衰老了,影响了自己的精神状态。所以老年人对自身的问题,对老年要树立1个新的观念:即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但人可以延缓自己衰老的速度,可以健康愉快地渡过晚年。老年期确是人生的最后一站,在这一站到来之际,老年人应该继续迎接新的生活挑战,而不是用等待的态度对待这最后一站。  把思想从沉默等待、孤独乏味中解放出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的兴趣,积极地去寻找快乐的幸福,勇敢地到社会中去,到朋友中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生活,使自己青春永葆。  四、放弃孤独这一专利  人们总认为老年人的生活是孤独的,年轻人这么认为,有的老年人也这么认为,这样孤独便成了老年生活的专利。当然如果退休的老人不参加任何工作,加上性格比较内向,把自己与外界人为地分开,孤独自然会不招而至。另1种情况是:有的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后,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不再和老人们一起住。老人空守家中,难免会感到孤独。有的老年人因老伴辞世,更感到忧郁苦闷,精神孤独。这在老人的世界不是罕见的事,因此老年人要设法跳出孤独圈,不再把孤独当成自己的专利。  跳出孤独圈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年人要积极的适应新的变化,自信有能力建立新的生活。要多与外界接触、联系、参加适合老年人的聚会,到公园里打拳、下棋、交同龄的退休朋友,多与人交流,自我丰富日常生活,这样就会慢慢跳出孤独的圈子,不再是孤独的专利所有者。  五、自修快乐宝典  古人说"忧则伤身,乐则长寿",可见老年人应该常使自己保持愉快,经验就是要自得其乐,知足常乐。  老年人要客观地对待和了解事物发展规律。特别在社会体制改变,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老年人的经济及社会地位发生的变化,使一些老人产生心理不平衡,滋生苦恼,不安和抑郁情绪,从而影响健康。所以老年人不能将期望超过现实,而要面对现实、迎接现实、研究现实、采取主动的行动去适应新的变化。  1、知足常乐:老年人在人生长河中已走过很长的一条人生道路,故考虑问题时要豁达,不能要求太高,因为超越客观的种种目的,以及与各方面相攀比的计较心态,或者明知达不到的愿望而硬要满足,这些都将使自己失望,苦恼以及失去生活信心。  2、自得其乐:自己去寻找乐趣,追求自我快乐是1种十分有益健康的自我保健方法。可以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如艺术欣赏、听音乐、跳舞、书法、旅游、写作。参加各种业余活动不仅可以消除孤独感,而且可以提高情趣、活跃思想、养性颐情、锻炼身体、增长知识,使自己浸入乐而忘忧之中。  六、笑,让时光倒流  笑是1种人类生存的能力,1个人的发笑能力和医生检查的所有其他项目同样能正确显示出他的健康状况。笑已成为衡量身体健康的另1种有效的指示器。长寿学家胡夫兰说:"在所有使身体和精神激动的因素中笑是最健康的,它有利于消化、循环和新陈代谢,因而激活了所有器官的生命力。"我国有句谚语"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莎士比亚说得好"如果你在一天之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白活了。"怎样从笑中获长寿呢?  首先,要有寻找笑的主观意愿。  其次,老年人每天要记住去寻找笑的机会。每天笑12~15分钟。如阅读有趣味的书、漫画、看喜剧演员演的电影等。  另外,在困难及紧要时刻去追求笑:当生活中发生意外不幸事件或处在病魔缠身的恶劣心情和悲痛中时,依然笑容灿烂,一旦你运用了笑,那么不管你将遭遇到何种痛苦的处境,你都能够经受得住并生存下去。  七、摆脱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1种消极心理。对于老年人来讲容易出现依赖心理的原因是由于衰老,机体的功能减退,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应激反应所造成。一旦生活上、家庭上遇到困难,对未来失去信心,便会感到生活乏味,缺乏安全感。本来把生活、养老、健康的希望寄托给家庭、社会和医疗,但一旦失去各方面的支持,精神便受到打击,会变得情绪消沉,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有的由于这种依赖心理的破坏而发生忧郁症等精神症精神障碍。  依赖心理是1种消极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健康是不利的。有的老年人虽然年老多病需要别人照顾,但却有自强、自信、自立的思想,有依靠自己力量的信心。在生活中依靠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关心,但自身却不断坚强的生活着。老年人克服健康带来的困难,克服年老带来的不便,而仍然发出光和热,这种心理往往充满乐观,所以可以长寿。  八、要有海纳百川之胸怀  由于长期的社会变迁,生活磨练,复杂的家庭关系,不好的健康状况等,可以导致老年人的一些性格变化。特别是在缺乏关心,得不到尊重、失去劳动的能力,或无事可做,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时,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情,导致性格变异。  所以老年人本身要加强性格修养,要培养心胸宽阔的境地,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要有涵养,尽量体谅别人,不要苛求别人,尊重别人而不斤斤斤计较,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宽量大,使自己始终处于良好的心理环境之中。为自己的心理把脉  --给自己的心理开个良方  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老年朋友在学习了老年心理学,了解老年心理的知识和特点的前提下,一旦心理活动出现衰退、偏差、障碍,便可以及时地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纠正,指导自己过好晚年生活,并增强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有利于增进生活情趣,有利于防止心身疾病,有利于延年益寿,防止和延缓衰老。  第一章角色转变的心理困惑  --谈老年人退休综合症  为什么一向不计名利、不计得失,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一旦离退休在家,就变得牢骚满腹、斤斤计较,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为什么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豪杰,赋闲在家之后,身体偶有不适,便疑心自己患了什么可怕的疾病,甚至不信医生的诊断,整天无病呻吟,惶惶不可终日起来?心理学家从老年人的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的角度对上述种种表现进行了解答。  第一节解读角色转变的心理困惑  --了解老年离退休综合症  刘老个头不高,但身体健康,耳聪目明,精神矍铄,领导着1个近千人的大厂子,一点也不比战场上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上上下下没有1个人不服他,不敬他。  两年前,厂领导换届,刘老的厂长职务被年轻人取而代之,但厂方考虑到刘老的年纪和工作经验,又反聘他为厂里的技术顾问,但也只是1个虚衔。可刘老当领导当惯了,总是爱管事,爱操心,看什么不顺眼就像多说几句,别人考虑到面子问题,当面不说什么,照样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刘老只能是干着急生气,回到家也总是闷闷不乐。更使刘老不能接受的是,很多人看见自己连招呼都不打,都还在背后说长道短。刘老实在是不能忍受,一赌气提前一年退休了。  人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事实也并非如此。就拿刘老来说吧,就这么一年多的光景,就完全变了个人,变得连他老伴都有点让人无法相信--目光呆滞,脸色灰暗,腰也不直了,背也驼了,过去的精神透视一点也没有了,天天呆在家里是足不出户,特别是最近,刘老的举止越来越奇怪,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动不动就大发脾气。都来干脆1个人跑到阁楼上住了。一天夜里,老伴半夜醒来发现阁楼上的灯还亮着,好像还听见老头子在和谁说话,老伴觉得很奇怪,半夜三更的谁会跑到阁楼上与他说话?于是上去一看,发现老头子把孙女的几个布娃娃一会摆弄正这样,一会又摆弄成那样,嘴里都还在念念有词,好像在指挥工人们生产一样。就这样闹了大半夜,白天就萎靡不振了.  心理专家诊断结果:刘老得的是退休综合症。  ★什么是退休综合症  从心理学上分析,刘老是事业上的强者,同时缺乏退休的心理准备,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没有妥善的计划和安排,已经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热衷的事业,精神上就会失去寄托,从而不可避免的生出许多的烦恼和不适,刘老患的是"退休综合症"。  所谓"退休综合症是指1种老年期典型的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疾病,是指离休、退休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多种心理障碍和身心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具体来说,就是指退休者告别工作岗位退回到家庭这样1个小环境后的一段时间了,因工作习惯、生活规律、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社会地位、工资福利、权力范围等一系列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的较为强烈的不适之感而出现的身心症状。  这种身心症状主要表现为:孤独、空虚和严重失落感,体力和精力减退明显,自卑心理严重,甚至产生"日落西山,面临末日"的心理变化。情绪忧郁,焦虑紧张,心神不定,喜怒多变,情绪不稳,难以自制自控。有的人愁眉苦脸,整天怨天尤人,悲观厌世,以外界事物缺乏兴趣。更有甚者,惶惶然坐立不安,恍惚失态。对事物毫无情趣和活力,懒散乏力,不爱活动,反应慢,严重时到麻木迟钝状态。看到老朋友、老同学、亲朋好友或病或死,相继离去,大有"兔死狐悲"之感。心理上老化现象加快,自感脑力和体力不支,悲观失望。促发多种身心疾病。由于身心功能障碍和免疫代谢能力下降,不少人退休前身体状况较好,一退休后很快重病缠身,甚至短期内死于癌症或心脑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但不是每个老人在退休后都会患退休综合症,只要合理科学的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坦然面对这1步能改变的现实,退休综合症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治愈的。  ★老年退休综合症的心理原因  关于什么是老年人退休综合症,老年朋友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听听心理专家是如何分析老年人退休综合症发生发的心理原因的:  一,失落感。老年期亦被老年人称作丧失期,因为老年人认为自己在退休后,丧失了工作,丧失了权力和地位,丧失了金钱,丧失了人际关系,丧失了健康的身体等等。说话不管用了,求人办事也难了,无奈地发出老而无用的感慨称,有些老年人甚至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要知道这是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现实境遇密不可分的,而且这种极度的失落感会使老人们感到年老就意味着丧失。  二,孤独感。工作退下来了,社会的角色转变了,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了,经济收入下降了,家庭的主导地位被替换了,若再加上身体衰弱多病,行动多有不便,更少参加社会交流。遇上同年龄的至亲好友陆续去世,特别是丧偶的老人,活动范围变得狭窄起来,生活的天地在缩小,再加上老来少朋寡友、孑然一身,更是凄凉至极。老年人最怕孤独,这种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遗弃感,从而开对自身价值及自己生命的存在表示怀疑,甚至是绝望。 三、空虚感。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不会有空虚感,有事业,有追求,有精神寄托也不会有空虚感。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多了,如果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感到百无聊赖,时辰难熬。空虚感是1种消极情绪,它会加速老年人的衰老感,如果维持的时间过长,则会引起老年人失眠、心神不宁、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对人生感到悲观失望,有时甚至会想得到自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四,焦虑感。心理学家解释,所谓焦虑感是指个体在面临现实存在的或预计会出现的对自身会产生某种威胁的客观事物时所引起的1种心理体验。老年期是角色转变最频繁的时期,有些老年人或因不适应新角色或因没有及时退出旧角色而引起角色冲突,手足无措,产生焦虑感;有些老年人或因退休后收入减少,经济窘迫或因担心自尊心受到损害而产生焦虑感。从积极方面看,焦虑感起到增强老年人改变现状紧迫性的作用;在更多的情况下,焦虑对老年人来说并非是积极和有益的,它往往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引发老年人退休综合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五,怀旧感。心理学家解释,所谓怀旧感是指个体面对老年期的处境而产生的对年轻时代的故人、故物怀念留念的1种心理体验。大多数老年人都有这种心理状态。有些老人将其作为同衰老抗衡的心理自慰方法,的确回忆一些过去美好时光,在头脑中情景再现,并使自己再次置身其中,也会使自己忘却现实的烦恼,使自己身心愉悦;有些老人喜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就不容易从现实困惑中解脱出来;还有些老人过分怀旧,尤其是个别丧偶老人,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极度思念之中,难免心绪忧伤,悲观失望。这种怀旧心理无疑会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与退休综合症的密切相关的因素  调查研究发现,退休综合症一般是发生在老年人退休后的上半年,更确切地说,是从其退休后的第六天开始。大多数老人在过了一年之后,就会慢慢地适应退休生活,心平气和地度过人生的又1个春天。心理专家研究发现,有没有做好退休心理准备、性格特点、职业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大小、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都与老年人的退休综合症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有无思想准备。据调查有50%以上的老年人,退休时无思想准备,缺乏退回家庭和处理个人生活的能力,大部分空闲时间不知如何安排。因为突然从原来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生活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又缺乏退回家庭和处理个人生活的能力,昨天都还在精神百倍、紧张地按部就班去工作,今天一退休就变得无所事事,生活失去规律性和紧张感,便产生失落、孤独、空虚、自卑等心理变化。还有老人体力下降,若家庭照顾不周和慢性疾病缠身,行动不便,更会加重其心理障碍。相反对退休有充分思想准备或是迫不及待等待退休的老人,往往能够坦然地接受并享受退休生活。    其次,个性特点。老年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与退休综合症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平素工作繁忙、事业心强、好胜而善于争辩、严谨和固执的人易患离退休综合症,因为他们过去每天都紧张忙碌,突然变得无所事事,这种心理适应比较困难,我们上面提到的刘老就属于这种情况。相反,那些平时工作比较清闲、个性比较散漫的人反而不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反应,因为他们离退休前后的生活节奏变化不大。  第三,个人兴趣爱好。那些退休前就有广泛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在工作重担卸下之后,他们可以充分享受业余爱好所带来的生活乐趣,有滋有味,不亦乐乎,自然不易出现心理异常,也就不会发生退休综合症。而那些退休前除工作之外无特殊爱好的人则很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因为这些人退休后失去了精神寄托,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阴暗抑郁。比如我们案例中的刘老。  第四,人际关系。老年人如果人际交往广泛,喜欢与人沟通,又善于结交新朋友,心境就会变得比较开阔,心情也会很好,消极情绪就不易出现。反之,如果人际交往不良,p ? 或者没有朋友的老年人则容易引发离退休综合症,因为这些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苦闷,烦恼无处倾诉,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  第五,职业性质。离退休前如果是拥有实权的领导干部易患离退休综合症,因为这些人要经历从前呼后拥到形只单影、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巨大的心理落差,的确难以适应。其次,离退休前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也易患此症,他们如果想再就业往往不如那些有技术的人容易。  第六、性别因素。通常男性比女性更难适应离退休的各种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退休后,活动范围由"外"转向"内",这种转换比女性明显,心理平衡因而也较难维持。通常男性比女性更难适应离退休的各种变化,较容易引发退休综合症。  第七,文化程度。对于那些退休前在专业领域堪称一枝独秀,备受推崇的知识型老人,退休后空屋茶凉,无人以对,似乎一夜之间昔日铸就的辉煌就如长江之水一去不返,心理落差如此之大,怎能不顿生失落沮丧之感?而对于那些平时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大的成就的普通老人,退休生活要轻松得多,因为他们没有成就的负载,内衣身份架子,能够很快的适应退休后的生活,绝不会把赋闲当成1种折磨。因此知识型老人要比一般的普通老人更容易患退休综合症。 第八,年龄大小。一般来说,年龄小的人要比年龄大的人更容易适应退休后的生活,较少引发退休综合症。因为年纪小的人,身体素质较好,有着充沛的精力去应对繁琐的家事和寻找第二份职业,会很快产生新的精神寄托。而老龄退休者则因体力和精力的不支,更多的会倍感晚景凄凉,很容易引发退休综合症。  当然引发老年人退休综合症的原因还有很多方面,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结合实例再作阐述。  ★老年人退休后有哪些心理需求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提到过,人的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一般来说,退休就意味着人的身体在慢慢地衰老,对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在减少,性欲也有所减弱,但在社会性需要或者是说心理需要方面却相对增强.主要体现有:  一,老有所归。作为1个社会性的存在,人都有归属的雪要,这是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证实的。老年人退休后,由社会角色转为家庭角色,这种落差不可避免的要引起老年人的失落感,因此,他们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会很强烈,他们希望回归到1个充满理解和爱的家,使他们失落无助的新得到安慰、体恤和支持。另外,老年人落叶归根的心理也很强烈,很多年轻时在他乡奋斗的老人,退休后都想回归故里,安享晚年。  二,老有所养。时间不经意间偷走了老年人的年华,偷走了老年人的体力和精力,加重了老年人人对晚景的顾虑,特别是退休后没有退休金或是没有保障的老年人,他们都希望子女能够尽孝心行赡养之责,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三,老有所学。许多老年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退休后,他们积极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学电脑,学英语,继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从知识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四,老有所为。恨多的老人,在退休后依旧精力旺盛,有着为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强烈愿望,在社区里、在街道旁,我们都可以看到老年人矫健的身姿,他们能从所选择的第二职业中,发现自身价值,从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以满足自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为祖国的下一代能够更强壮,奉献自己的最后一分力量的愿望和心理需求。  五,老有所乐。孤独和寂寞是大多数老人退休后具有的心境,也是老年人罪害怕面对的,因此他们就有消除孤独,追求快乐的需求,比如重新拿起自己的画笔,用心去描绘自己的已经走过的路,正在走的路和将要走的路并从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背上自己的行囊,去美丽的西湖,去神秘的丽江,去布达拉,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六,老有所爱。追求爱情,享受性爱是老年人的需求和权利,应该得到社会和家人的谅解和支持。特别是丧偶或是独身老人,在踏入自己人生的第二春的时候,给自己的晚年找个贴心的老伴是晚年幸福的需要,使晚年健康的雪要,更是心理的需要。老年人不要为世俗的东西所羁绊,大胆地追求自己的黄昏恋,让自己的黄昏再次绽放光彩。  七,老有所敬。老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为家庭为子女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享受后辈和社会尊敬和关爱的需求。  ★老年人离退休后的7大心理误区  虽然很多老人都能够坦然地面对退休生活,并很快地适应,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社会学家调查显示: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的老年人约有85%,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因为退休前后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还因为老年人退休后存在很多的心理误区,心理专家总结出以下7种:  误区一,人老了,就没用喽  换位思考: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春来自有春区时。面对自己也是一样,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你可以这样想,长江后浪推前浪,你退下来了,不就给年轻人机会了吗?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有为的年轻一代。你还可以这样想:退休了,社会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自己即可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好好地享受一下自己的退休生活,不必再为工作的事烦心,不再为肩上的重任而感到压抑的不能呼吸,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的干自己一直想干但因为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事情。所以,你应该对自己说,不错,我是老了,但我的心不老,我依旧能够老有所为。不必叹老,更不必讳老。  误区二,一生毫无建树,白在世上走一遭啊!  换位思考:和那些成功人士相比,你也许显得碌碌无为,但是你在你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在学校时是个好学生,在单位是个好员工,在家庭生活中亦是好儿女,好父母,也有着很好的人缘,安安分分,勤勤恳恳,虽然一辈子平平淡淡,但平平淡淡才是真啊!所以说你拥有的才是真正的生活!  误区三,人走茶凉人心不可信  换位思考:以前门庭若市不是因为我的权力,而是因为我的职位性质,大家找我是因为工作上需要我的帮忙,我接待他们是我的责任,现在我退休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已不再需要超负荷的工作了,大家也就不会来给我添麻烦了。人走茶凉是规律,门庭冷若是必然嘛!  误区四:退休了,别无它长,人生真的是很无聊啊!换位思考:一辈子只从事一项工作,工作的性质也不要求我有其他什么特长,而且平时工作繁忙,也没有时间去学与自己的工作联系不大的东西,更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退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不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弄点新鲜玩意吗?无聊的时候,联系联系因为工作忙好久不联系的老朋友,叙叙旧,聊聊天,回忆一下过去,畅想一下未来,或者是出去旅游,游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即放松了身心,又增长乐见闻,何乐而不为?因此,退休时我人生的又一起点!  误区五:我是不是有病啊?这要是真的得了什么病,医药费找谁承担啊?  换位思考:首先要弄清自己到底是不是有病,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医生经过科学的诊断说你没病,你就没病,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将来的事谁也不能预料,所以担心也没有用。怕生病,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要知道预防比治疗更重。千万不要怀疑自己有病,要知道"身体本无病,一疑百病生"。  误区六:年轻时的理想没有实现,现在老了,退休了,心有余而力不足,遗憾啊!  换位思考:年轻时自己很有理想抱负,给自己制定了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地努力拼搏,虽然没有实现,但在我追求我的理想的过程中,我也有不少意外的收获,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事实也证明,我年轻时制定的目标太高了。现在退休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我的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将要来临之际,我应给自己重新制定1个新的切合实际,能够实现的目标。  误区七:工作没有了,活着也没有意义了  换位思考:不用问,有这种想法的您,年轻时一定是个工作狂,全部精力只用在工作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您一定很少有时间陪陪您的老伴和子女,也很少去会朋友,忽略了很多在您的生命中应该很重视野和重要的东西,那么现在退休了,不用工作了,何不好好享受一下与老伴子女在一起的幸福美好时光,不仅能享受到天伦之乐,说不定还能找到当年恋爱时的感觉呢。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血压不稳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