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卖残疾人外骨骼可穿戴人体外骨骼

idonews社区首页 &可穿戴机器人的未来 文章内容页
可穿戴机器人的未来
“人体外骨骼可穿戴机器人(Wearable Robotic
Exoskeleton)是一类通过精密机械装置协助人体完成动作的装置(同步、加强、模仿),它结合了外骨骼仿生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涉及生物运动学、机器人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跨科学知识。受制于高度符合人体动作准确度的实现难度、运动意图判断、能源供给、结构材料(轻型、坚固、有弹性)、控制策略等影响因素,人体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一种可穿戴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感知系统研究》。
最早的人体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1966年GE研制的Hardman助力机器人,21世纪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PRA)拨款推进军事助力机器人研发,第一代产品包括RTN(Raytheon)的XOS(授权自Sarcos)和LMT(Lockheed
Martin)的HULC(人类外骨骼负重系统,授权自Ekso)。年,全球数家大学开始研发下肢助残机器人外骨骼,这些系统初步将投入于康复使用,未来或逐步推广至日常使用,机器人外骨骼或将彻底改变下肢瘫痪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比较著名的医用外骨骼项目包括剥离自日本筑波大学的HAL、剥离自UC
Berkeley的Ekso、以色列创业项目Rewalk、新西兰创业项目Rex以及运动控制技术公司Parker
Hannifin(NYSE:PH)旗下的Indego.助力外骨骼下一步自然是延伸至工业应用,减少复杂工程的工伤事故,提升工作效率。
(i)医疗应用
今年初Wintergreen
Research发布康复中心机器人行业报告(包括康复机器人、主动型假肢、机器人外骨骼等),预测该市场将从目前$43m增长至2020年的$1.8b(下图),而ABI
Research报告预测2020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将达 $292m(仅供参考)。
下图显示,全美5.6m瘫痪病人按病因分类包括:中风引起(29%)、脊髓损伤引起(23%)、多发性硬化症引起(17%)、脑瘫引起(7%)、小儿麻痹症引起(5%)等。
-全美有1.2m脊髓损伤(SCI)引起的瘫痪病人(The Christopher and Dana Reeve
Foundation数据),273k为脊髓损伤引起的全瘫病人(15%为退伍军人,享受相关福利),每年新增病例12k(NSCICS/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数据,2013),非美国家全瘫患者数及每年新增病例与美国接近。美国脊髓损伤患者起因(下图)主要是交通事故(37%)和摔倒(29%),紧接着暴力事件(尤其枪支暴力)比重高达14%,远高于欧洲地区的MSD比重。大部分脊髓损伤早期患者会接受数月康复治疗,步态训练是下肢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主要方式,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韧性,改善运动能力和关节协调性,维持身体正常机能。全美每年脊髓损伤直接治疗成本$40b,间接护理成本达到$306b,欧洲市场支出与美国接近。
-全美有5m+人中风患者,每年发病人次780k(80%可以幸存),20-25%的中风患者无法独立行走(ReWalk
IPO资料),这部分患者便是机器人外骨骼可以提供康复治疗的潜在市场。尽管中风患者每年发病人次是脊髓损伤患者人次的65x,但致瘫比重(29%)仅比脊髓损伤致瘫(23%)高出600
Bps,这是因为中风患者存活寿命较短。
-全美有400k多发性硬化症患者(NMSS/国家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数据),53%的患者(212k)在Kurtzke扩展残疾状态量表(0-10分)得分6-7(ReWalk招股书数据),属于需要辅助行走但尚未依赖轮椅。
-全美有764k脑瘫患者(UCP/国际脑瘫组织),具体适应外骨骼康复人群需要进一步确认。
考虑到前期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截瘫患者是所有患者人群中医疗开支最高的群体之一,终身疾病开销大约在$1.5-4m(Ekso资料)。以脊髓损伤(SCI)患者为例,不考虑薪酬福利损失,脊髓损伤后第一年治疗费用高达$50k(ReWalk资料),之后每年康复中心理疗成本$4k、定期检查成本$3k,平均每人每年因并发症住院22天,平均住院成本$10k、并发症药物成本$4k(如痉挛),相当于后续每年平均$20k的护理成本(Ekso资料)。
目前对外销售的个人用机器人外骨骼平均售价~$100k,相当于脊髓损伤患者5年的定期护理成本(ReWalk招股书提及全美大约80%的脊髓损伤患者年龄适合购买个人用机器人),由于中风致瘫患者存活寿命相对较短,目前的个人用机器人外骨骼对该部分患者具有价格压力(这也是Ekso计划较晚进入个人用市场的原因);而在康复中心市场,在预算允许或者保险覆盖的前提下,机器人外骨骼未来在帮助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ii)军事应用
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35%的医疗后送是因为负重损伤所致,部分任务负重超过125磅/57公斤(包括武器、弹药、电子设备、防弹衣等),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大幅提高战士的承重能力。2009年Ekso发布的人类外骨骼负重系统(HULC/Human
Universal Load
Carrier)承重力达到200磅/90公斤,大幅提高单兵作战能力,该技术目前独家授权给LMT.另外,保护性机器人外骨骼可以有效抵御气体及生化武器的袭击。
(iii)工业应用
工业应用面向工程施工、紧急救助(疾病、事故、灾害、突发事件)、生产制造、搬运输送、危险工作(如核电站操作维护、航天空间站、深水作业)等。下图左显示了2011年普吉特海湾海军造船厂一次高难度测试,工人身着全身外骨骼机器人(HULC+Zero-G)托举电动砂轮机进行船体打磨(Overhead
Grinding),如果没有助力机器人,这极易造成工伤,海军部随后发布了测试结果:打磨时间仅为常规耗时的1/3、打磨质量改善、一名患有纤维肌痛的工人轻松完成任务。右图显示HAL被用于福岛核电站救助现场,外骨骼系统除了助力以外,还可以防辐射,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最小化灾害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Cyberdyne(TYO:7779)、Ekso Bionics(OTCBB:EKSO)、ReWalk Robotics (NASDAQ:
RWLK)和Rex Bionics
(LON:RXB)四家机器人外骨骼公司,这四家公司分别来自日本、美国、以色列和新西兰(被英国公司收购),均于2014年上市。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四家公司各具特色,
Cyberdyne人机反馈优势凸出,Ekso欧美市场布局广泛,ReWalk合规批准提供先发优势,Rex支持无支撑式独立行走(为四肢瘫痪患者提供解决方案)。重点分析智能化优势突出的Cyberdyne.
Cybernics是一门混合学科,覆盖控制论(人)、机电学(机)、信息学(信息)和医学(神经科学、运动学、再生医学)领域,筑波大学的Cybernics研究中心是日本顶尖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由日本筑波大学教授Yoshiyuke
Sankai于1991年创立,1995年,第一台HAL(Hybrid Assistive
Limb,混合助力机器人外骨骼)样机诞生。2004年,在日本内阁拨款资助下,Sankai教授创立了Cyberdyne公司,旗舰产品HAL于2005年首次亮相于爱知世博会,是目前日本最著名的机器人外骨骼。2008年HAL正式发布,2013年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安全认证的机器人外骨骼产品(ISO/DIS
各个市场进展(下表)。2013年HAL获得CE标识,随后德国法定工伤保险DGUV提出医保报销,HAL进入德国市场,目前正在着手准备瑞士、奥地利、西班牙市场的推广(Nomura预期2015年)。2013年,日本新泻市民医院启动一项HAL针对顽固性神经肌肉罕见病患者治疗的临床试验,计划今年7月结束,并于年底向日本医药局申请医院用医疗器械,Nomura预期2015年HAL有机会获得日本市场长期关爱中心(LTC)保险覆盖。另外,2014年初公司开始准备FDA申请资料,申请资料会用到日本和德国市场的临床试验数据,Nomura预期14H2递交材料,2015年有望获批及保险覆盖。
Cyberdyne于今年3月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2.2b.
HAL模仿人体工学设计,由两套Cybernics控制系统构成:生物意识控制系统(CVC)和自主控制系统(CAC)。这是HAL与其他机器人外骨骼相比的独特优势,通过固定在皮肤表面的传感器搜集肌电信息(Bioelectric
Signals),CVC可以判断行动意图,控制动力装置,而CAC则利用计算机存储动作模型,完成并记忆助力动作(站坐、行走、上下楼梯),不难想象,CAC的记忆控制或可永久保留著名运动员的动作模式。
利用相关医学原理阐述HAL的作用机制:正常肢体行动依靠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进行,大脑发布指令,运动神经(脊髓)传递指令至肌肉骨骼系统(比如关节),中风等脑部疾病以及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运动神经疾病会破坏正常神经通路,使患者肢体瘫痪。HAL的两套控制系统互相配合,为患者架构一个替代神经网络,相当于一个外接大脑/神经系统,促进生物反馈、刺激大脑学习、逐步修复通路,这和一般意义上的理疗有显著差别,理疗通过肢体移动恢复肌肉功能,而HAL为患者提供了完整生物反馈。
注意到目前竞争对手产品(包括ReWalk、Rex在内)主要针对脊髓损伤(22%截瘫患者)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17%截瘫患者),而HAL和Ekso的产品适用于截瘫第一大病因——中风患者(29%截瘫患者)。其中,HAL的通路修复原理天然适合于中风引起的瘫痪,而Ekso则是利用可变助力软件对中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除筑波大学,全球其他通过“意念”控制帮助瘫痪患者的项目包括美国的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杜克大学医院院的机器人假肢项目,可以通过连接大脑按瘫痪者“意念”来完成全身肢体动作。
除了医用产品,Cyberdyne还有其他外骨骼及非外骨骼机器人产品,但Sankai教授拒绝Cybernics技术用于军事领域。
Cyberdyne计划2014年底前测试发布以下产品:
-智能大楼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可以自行乘坐电梯并清洁所有楼道,这将节省楼道清洁费(包括人工费、照明费、空调费、工伤保险费等)。
-手关节/膝关节强化训练机器人外骨骼。关节强化机器人将用于疾病预防及家庭护理。
-生命体征传感器。手掌大小的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一系列病状预防中风,包括动脉硬化、心律失常、脱水等病状,数据可实时发送至医生处。
-腰背助力外骨骼。适用于康复中心护工及重体力工业。
在研其他外骨骼系列包括:全身助力外骨骼(工业用)、赈灾助力外骨骼(防辐射、冷却系统、生命体征传感系统),日本政府2011年承诺向后者研发提供$150m资金援助。
(ii)Ekso Bionics(前身为Berkeley Bionics)
2005年,UC Berkeley机器人和人体工程实验室三名学者创立了Berkeley
Bionics,同年发布ExoHiker系列,提高长途承重至150磅/70公斤,2007年承重升级至200磅/90公斤。2009年公司发布了液压传动的人类外骨骼负重系统(HULC/Human
Universal Load Carrier),承重力200磅/90公斤(包括武器、弹药、电子设备、防弹衣等),大幅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同年Berkeley
Bionics将HULC技术独家授权给LMT.
2012年底海豹六队在阿富汗东部解除一名美国医生人质时,一名特种兵遭遇枪杀,此事直接导致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USSOCOM)去年启动TALOS项目(战术突击轻型作战机器服,下图),HULC将是TALOS构成的一部分(下下图)。TALOS不仅防弹、助力、夜视、增强现实,还能监测生命体征、自动喷药,该项目由56家公司、18个政府机构、13个大学和10个国家实验室共同参与,计划于2018年产品上市,目前累计耗资已经超过$10m.
今年初,LMT和Ekso合作研发的军事工业用机器人外骨骼Mantis样机发货,助力造船工人搬运重物及进行高难度工作,减少工伤事故。
在HULC基础上,公司于2010年发布针对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患者的下肢步态修复外骨骼系统eLEGS(Exoskeleton Lower Extremity
Gait System),该系统利用专用拐杖进行行为控制(下图右),需要理疗医生监督。2011年公司改名为Ekso
Bionics,eLEGS改名Ekso,2012年初第一代Ekso获得FDA批准并取得CE标识,开始进入全美主要康复中心,为脊髓损伤(SCI)患者提供步态康复训练。13H2,
Ekso发布可变助力软件(Variable Assis Software),覆盖人群拓展至中风患者(详见“产品对比”)。2013年底,第二代机器人外骨骼Ekso
GT配合可变助力软件进入康复中心。
截至14Q1,Ekso机器人外骨骼已进入全球60家康复中心(50%北美、40%欧州12国、剩余10%南非、南美),共计出售或出租64台Ekso,累计帮助3000+患者进行治疗,注意到年初新聘的销售VP
Davis在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公司西门子任职23年。除康复用机器人外,公司正在研发个人用机器人,预期年上市。截至14Q1,Ekso月产量8台,最高产能可以达到125台。
(iii)ReWalk Robotics(前身为Argo Medical Technologies)
以色列公司Rewalk Robotics成立于2001年,总部后迁至美国麻省,创始人Amit
Goffer四肢瘫痪,致力于研发助残外骨骼机器人,公司的核心技术为独有的倾斜传感技术(2021年到期),通过检测重心的轻微变化,ReWalk带动患者行走。
历经10年研究,ReWalk于2011年在欧美市场发布了康复训练外骨骼(ReWalk
R/Rehabilitation),是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机器人外骨骼产品。个人用机器人外骨骼(ReWalk
P/Personal)定制系统先后于2012年底和2014年中获得CE标识和FDA批准,Rewalk
P成为FDA批准的第一个个人用外骨骼系统(FDA要求在有人监督情况下使用ReWalk),也是在欧洲市场最早获得保险覆盖的个人用机器人外骨骼产品。招股书提及至少2年内不会有竞争对手个人用产品获批,公司在全美个人用外骨骼市场有先发优势(14Q3开始销售)。
在研产品方面,招股书提到目前产品仅针对脊髓损伤患者,未来产品将进一步拓展到多发性硬化症(在研)、中风和脑瘫患者。另外,在研产品还包括一款ReWalk
Q/Quadriplegia,主要用于四肢瘫痪患者,这部分患者无法支撑拐杖,因此ReWalk Q将配备底轮拐杖(上图最右),公司预期近期完成ReWalk
Q的研发,之后开始临床试验和监管申请。
目前,ReWalk已进入全球24家康复中心(北美15、欧4国8中心、中东1),共售出60台康复机器人和18台个人用机器人。公司与日本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安川电机(市值$3.4b)签署战略合作,拓展亚洲市场,安川电机拥有一部分ReWalk股权,ReWalk未来也将帮助安川在欧美市场经销安川部分在研医疗机器人。
(iv)Rex Bionics (Rex: Robotic Exoskeleton) (略)
………………
产品性能(简略)
Rex机器的优劣势均很明显,Rex是唯一一家无需拐杖支持的自助式设备,适用于四肢瘫痪患者,即便是下肢瘫痪患者,也可以体会“解放双手”的方便,这可能也是创始人切身需求,但Rex在步态和可调节方面具有明显劣势,公司表明下一代产品会有所改善,HAL和Ekso在步态方面非常自然。另外,ReWalk在研产品ReWalk
Q将会针对四肢瘫痪人群,由底轮驱动拐杖前进并保持行走平衡,ReWalk创始人亦是四肢瘫痪患者,ReWalk
Q或成为额继Rex之后第二款针对四肢瘫痪患者的外骨骼产品。
生物意识控制技术目前仅有HAL一家实现,且有专利支持,该技术天然支持HAL用于中风患者,Ekso通过可变助力软件介入该患者市场,其他产品基本还是停留在运动神经疾病致瘫患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
电池使用寿命方面,作为唯一一个被FDA批准的个人用机器人外骨骼产品,ReWalk的电池寿命优势相当明显,间断使用下可持续一整天,连续使用持续3-4小时,Ekso的机器人电池可持续6小时,HAL和Rex的电池寿命低于2小时,HAL目前没有个人用产品。
相比而言,HAL比ReWalk/Ekso轻巧一倍,ReWalk和Ekso机器重23kg(电池~5kg),而HAL仅为12kg重(无线电池~2kg),尽管ReWalk和Ekso声称行走时机器人重量由地面承重,但一位使用HAL的日本老人受访时表示HAL太重,那么ReWalk/Ekso的重量可能对部分患者压力更大。外骨骼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
机械外骨骼 未来能帮助我们搬运更沉重物品
导读:众所周知,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简单的、用弹簧和棘轮机制操纵的靴子,是第一种不需要电源辅助(如电池)而使步行更节能的装智能纤
现实中有“钢铁侠”吗?当然有。有了机械外骨骼的帮助,普通人也能变得力大无穷、健步如飞。更重要的是▲
▼据网友爆料,,在杭州市区意外发现一疑似机器人快递员。该机器人快递员身穿机器人外骨骼设备,背负10几个今日杭州市区出现一疑似机器人快递员。从网友提供的照片看出,该机器人快递员身穿机器人外骨骼设备,背负10几个大大小小 的快递盒子,弯腰大步行走,似乎并没有感到吃力的样子。他的出现也引起了马路上过往车辆以及行人的注意,路人纷纷注视这一新鲜科技。在今天,有热心的网友爆料称道在杭州市区发现了一个”机器人“快递员,当然,该”机器人“并不是真正的全是机械打造骨骼结构是一个相对小众的机器人市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进来,最初的医疗和军事方面的应用已经拓展到日常穿上Ekso Bionics公司为建筑和产业工人设计的外骨骼,也许是我这辈子最接近拥有超能力的时刻。借助重力
2016年1月,美国网络电视台推出一部科幻新剧《Colony(殖民地)》讲述外星人入侵截瘫患者快速穿上形似简化版“钢铁侠”的腿部外骨骼机器人,机器人感知到患者的运动意图,然后帮助患者像普通人一样迈步行走……这将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松下推出机器人外骨骼装备,赋予你“超人之力”日前,杭州的科技爱好者在西溪湿地附近的办公区意外发现,一极客团队正在测试疑似“钢铁侠”的神秘装备,许多人停车驻足拍下了一些照片。网上临沂ID:wangshang0539China.k中国控联盟——集合科技力量与知识 松下展示多款机械外骨骼设计小伙造简易外骨骼堪比机器人干活不累!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发明!多年来,日本展示了各种类型的外骨骼协助机器人设计来帮助增强体力能力,但是一直处于试验阶段。然后最近的一则来自松下的视频展示了这些外骨骼协助机器人在实际工厂中的应用。近期传的沸沸扬扬的Atlas和AlphaGo等相关消息让我们看到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人工智能技术还尚这场世纪决战就像一颗闪光弹一样,照亮了平时不为人所知的人工智能领域。在上周二落下帷幕的世纪围棋人机大战中,李动力外骨骼,最初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机械及电子设备,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能力的可穿戴机器。它能够帮助人们跑得更快(一)医疗健康1.FDA批准第二款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Indego”上市 继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RealWal在不少科幻大片中,单兵外骨骼给人的印象就是“神奇”。通过穿上外骨骼可以轻松背动或抬起比自身体重重几倍、甚至几真实版钢铁侠 25岁亿万富翁自制机械外骨骼智能服装【修秀堂】/科学家创造出一种名为感觉运动提高套装(SEnS)的截瘫患者快速穿上形似简化版“钢铁侠”的腿部外骨骼机器人,机器人感知到患者的运动意图,然后帮助患者像普通人一样迈步行走……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宣布,我国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有望近期产品化。在该研究中心看到,最新版本的说到外骨骼,这个概念在美国科幻电影中出现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鉴于基础技术的限制,它从来就不是……说到外骨骼,这个概念在美国科幻电影中出现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鉴于基础技术的限制,它从来就不是一个实践性的概念鉴于基础技术的限制,这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还没有完全出现在大众的眼前Phoenix是一款重量极轻、模块化外骨骼。digest在一次越野骑行中,Sanchez 意外地失去了双腿,随后他被送到了位于加州伯克利市的SiutX 公司,一个半无人机、AR、VR……群众眼里的这些先锋技术,其实早在 2008 年以前就已经大规模地出现在游戏和电影等科幻人们骨折时通常都会在外部裹上石膏或用夹板进行固定,这些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但是却有缺点,比如不能洗澡,外观难看,患处痒又挠不了,并且有异味。动力外骨骼,最初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机械及电子设备,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能力的可穿戴机器。它能够帮助人们跑得更快  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中我国残疾人总数达8502万,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占比29%位居首位。全国开展肢体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info@zhongmizl.org众觅战略科技欢迎投稿!↓↓↓ 点击"阅读原文" 1松下要卖外骨骼了今天首先介绍的是几款极具未来感的设计。松下为了让普通工人能够轻松地负重 15 公斤的重物到在位于加州的列治文市,Ekso Bionics 的研究人员正在测试一款为建筑和工业领域的工人而设计制造的仿生科技够黑,前景更黑热门文章最新文章& &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全文:
& & 当乔伊&阿比卡(Joey Abia)用右臂将一支金属拐杖戳在地面上的时候,几个小发动机开始围绕着他的左腿运转,产生了将这条腿抬起来向前迈进的动力;而当他用左臂做同样的事情时,发动机再次开始旋转,让他的右腿迈出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发出的具有金属质感的嘎吱响声听起来就像是来自电影《机械战警》(RoboCop)的东西。
& & 阿比卡是来自于加利福尼亚州港口城市圣地亚哥的一名17岁的少年。基本上来说,他穿在身上的东西确实就是一个机器人。这身仿生学套装包含一副卷绕在他腿上的机械吊带,还包括能帮助他完成大部分行走动作的金属&肌肉&。这身套装是由他背上的一部电脑和他手中所持的一对拐杖控制的,后者看起来就像是未来派的滑雪杆。
&p &&p &机械腿由用户背上的电脑控制
& & 自从三年前发生的一场与运土设备有关的事故导致阿比卡的脊椎神经受损以来,他就一直都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走路了,而这身由一家名为Ekso Bionics的公司制作的套装则想要改变这种情况。&真是了不起&&我喜欢能重新站起来的感觉。&阿比卡说道,他在最近来到了这家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里奇蒙德的总部,穿上了这身套装。&甚至就连只能站直身体都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 除了Ekso Bionics以外,还有其他几家公司和研究实验室正致力于开发可穿戴机器人,目的是为残疾人提供帮助,或者是让人类的身体变成超人那样。在2010年,雷神公司发布了一身军用套装,其设计目的是降低超重对士兵身体造成的伤害。在以色列,一家名为Argo Meal Technologies的公司也已经生产了一种机器人套装,目的是帮助下肢瘫痪者能再次行走。
& & Ekso Bionics称,它是第一家推出独立机器人套装的公司,这身套装没有任何外设,比如说是供电。虽然用于残疾人的套装目前仅在康复中心使用,但该公司正计划有一天人们将可穿戴这种机器人套装在人行道、购物中心甚至是森林中行走。
& & Ekso由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的几名工程师创立于七年以前,其得名来自于英文单词&exoskeleton&(外骨骼)。这家公司最初的资金来源是美国军方,随后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军事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合作,联手开发一种名为Hulc的设备,其功能是允许士兵负载最重可达200磅(约合91千克)的装备穿越复杂地形。
& & Ekso从今年2月份开始销售外骨骼,这种产品被用于物理疗法,帮助人们摆脱轮椅和使用下半身,以防止长期不运动导致其肌肉坏死。在美国,大约有15家康复中心目前正在使用这种套装,每套的价格为14万美元,此外还有1万美元的年度服务合同。
& & Ekso的这种仿生学套装以铝和钛制作金属框架,这是一种使用电池来提供动力的机器人套装,其重量大约为50磅(约合23千克)。就目前而言,残疾人还不能独立使用这种套装。该套装的电池续航时间为三个小时,随后物理治疗专家就需要更换电池。此外,这种套装还能确保病人不会摔倒;Ekso称,已经有数百名患者利用这种套装行走,没人摔倒过。
&p &&p &Ekso Bionics机器人套装重约23千克
& & Ekso的这种套装的应用范畴已经不仅限于帮助人们再次行走,上个月发布的最新版本加入了不同难度级别的行走模式,以挑战那些在康复中心里身体恢复进展良好的患者。在第一个模式中,病人首先要学会如何利用套装行走。在这个模式中,物理治疗专家会设定病人行走的步长和步速,并按下一台电脑上的按钮来触发每一步。在第二个模式中,病人能利用拐杖上的按钮触发每一步。而在最高级的第三个模式中,一旦病人学会了如何穿着这身套装来保持身体平衡,那么就能仅通过移动身体重心的方式来触发套装走出每一步。
& & Ekso Bionics首席执行官艾瑟&本德尔(Eythor Bender)称,使用这种机器人套装能以惊人的速度学会行走。本德尔曾供职于Ossur,这是一家专门生产假肢的工作。&有些病人在过去很多年的时间里都无法行走,&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但在使用机器人套装以后)他们在两天内就能自己行走了。&
& & 前谷歌(微博)创新创新主管、目前担任智能恒温器生产商Nest科技副总裁的松冈容子(Yoky Matsuoka)表示,对于外骨骼来说,这种产品从科幻小说里走出来并转为商业化现实的时机已经成熟。她指出,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改进,塑胶和碳化纤维等材料已经变得越来越轻,而且耐用度也正在不断增强;而与此同时,机器人系统也已经变得更加容易控制。
& &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某些材料和技术的进步已经允许我们生产能真正做到人类安全和人类有友好的机器人。&松冈容子说道。但是,这种用于医疗用途的设备的成本则仍旧是个障碍,原因是像这样的特种设备的销售量较小,因此难以压低价格。但她指出,如果军方广泛使用这种设备,那么将会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Ekso的机器人套装可能必须要清除一些监管障碍。当前版本的Ekso套装不需要接受监管,但如果这家公司要推出家庭版个人使用的套装,那么就很可能不得不首先取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监管批准,Ekso的监管事务负责人约翰&塔格威尔(John Tugwell)说道。
& & Esko希望,这种套装能在未来几年时间里真正开始走入大众生活。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首席技术官的鲁斯&安格尔德(Russ Angold)预计,跟今天的一样,外骨骼的体积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同时其功能将日益强大,而价格上也将会让更多人能负担得起,从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 & &我们的终极梦想是,当我们在REI等体育用品商店中闲逛的时候,能在店里找到外骨骼。&安格尔德说道。&它们就像是明天的牛仔裤(那样随处可见)。&
本网站试开通微、小企业商家广告业务;维修点推荐项目。收费实惠有效果!欢迎在QQ或邮箱联系!
试试再找找您想看的资料
资料搜索:
查看相关资料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right & &广电电器(中国梧州) -all right reserved& 若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mail: & &
地址: 电话:(86)774-282667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负重外骨骼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