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医误用吴茱萸治高血压汤至闭经案

吴茱萸汤_拼音_吴茱萸汤的组成、功效、方解、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_医学百科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wú zhū yú tāng2 概述吴茱萸汤同名约有四十五首,其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9g、9g、4枚、18g,具有温肝,降逆之功效。主治因胃中、上逆,或、寒上犯所致的虚寒证,是温胃、治疗虚寒呕吐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性、耳源性等属虚寒者。3 《伤寒论》方之吴茱萸汤该方剂对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妊娠呕吐、神经性头痛和耳源性眩晕的主要机理所在;其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可能来自于其抗及对胃肠的影响以及抗作用,但治疗该病时投入有效抗螺旋的可能疗效更好,抗生素十十十胃黏膜保护是现代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十分有效的方案。
3.1 方名吴茱萸汤3.2 别名、茱萸、三味参萸汤、参萸汤、、吴茱萸汤3.3 组成吴茱萸1升(洗),人参3两,生姜6两(切),大枣12枚(擘)。
吴茱萸9g、人参9g、大枣4枚、生姜18g3.4 功效主治《伤寒论》方之吴茱萸汤具有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因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或厥阴、少阴之阴寒上犯所致的虚寒呕吐证,虚寒呕吐证。症见胃中虚寒,,,,食谷欲呕,喜热,或,;或,干呕吐涎沫;或,,欲死。现用于、、神经性头痛、美尼尔氏等属肝寒者。3.5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7合,日3次。
3.6 方解本方治证虽有、厥阴、少阴之别,但其见症均有呕吐,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有关。所以无论是厥阴头痛,还是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均系中虚浊阴上逆所致。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味辛性热,归肝肾脾,既可温胃止呕,又可温肝降逆,更可以止吐利,一药而三病皆宜,故为。重用生姜,降逆止呕,以助吴茱萸之力,用为。病缘之于中虚,况,则不升,故佐以人参,以复中虚。大枣甘平,,调和诸药,既可助人参以补虚,又可配生姜以调和脾胃,用之为。4药,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降逆止呕之功,使去、平,而诸症自除。3.7 运用1.本方是暖肝温胃、治疗虚寒呕吐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畏寒喜热、不渴、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脉弦细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呕吐甚者,加、温胃止呕;寒甚者,加以增强温中之力。
3.使用:郁热,吞酸及之头痛等,忌用本方。
4.头痛:一人初患头痛,次日而呕,,如流,昏冒,时或上攻,气急息迫,不能语言,予吴茱萸汤,诸证顿除。
5.:一男性,壮年,每日只能勉强进食1-2两,不知饥饱,予不效,,脉弦迟,正常,白粘腻。当是挟浊。予吴茱萸汤加试治,重用吴茱萸15g。次日食欲大振。
6.呕吐:一男性,30岁,起病三年余,呈规律性呕吐涎沫,先后曾用多种治疗无效,经胃影诊断为瀑布状胃。方用吴茱萸24g,30g,生姜30g,5个,半夏12g。服一剂呕止,原方再服20余剂,观察二月余未见再发。
7.:姚某,男,43岁。呃逆每发于食后,吐物皆为积食痰涎,历两月余,苍黄,萎靡,,食不,脉来细迟,白润,舌质淡胖,治宜温中化饮,降逆止呕,用吴茱萸9g,党参15g,生姜15g,大枣5个,半夏6g,9g。服三剂渐平,再服四剂获愈。
8.眩晕:一女,67岁,患美尼尔氏两年,近加重,,旋转不定,如立舟中,耳如蝉鸣,呕吐清涎,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细。证属犯胃,浊阴上扰。治宜温肝暖胃,升清降浊。方用吴茱萸24g、人参9g、生姜30g、大枣3个。煎服一剂,呕吐,呻吟渐止,安然入睡,原方再进一剂后,能坐起进食。以上方加减,用吴茱萸9g、党参12g、半夏9g、12g、6g、砂仁6g、生姜12g、大枣3个,续服五剂,诸证悉除。观察12年,未见复发。
9.:一男,32岁,患反复发作二年,缠绵不愈。近来发作10余天,下痢稀薄,红白相兼,日行5-10余次不等,,喜温,食少,手足欠温,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病属,内蕴。治拟散寒,健脾,佐以。方用人参12g、吴茱萸9g、9g、24g、炭12g、苍、白术各15g、9g、大枣5个。服,2剂后痢止,5剂。改服以善后,随访3年未发。3.8 现代适应证
证: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中焦虚寒者,可用本方加减。3.8.1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病理上常分为浅表性胃炎、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3大类。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幽门螺旋杆菌释放酶尿素产生氨(NH3),分泌空泡A等物质引起损害,其细胞毒素蛋白能引起强烈炎症;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诱导反应,这些因素长期存在可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部分可引起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即发展为慢性多灶性萎缩性胃炎。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增加了胃黏膜对损害的易感性,饮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密切相关。性胃炎以富含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患者血中存在壁细胞和子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使分泌减少或丧失;由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丧失可引起不良而导致。另外幽门功能不全造成和液反流入胃对胃黏膜屏障可造成损伤;大量酗酒、服用、某些性食物均可反复损黏膜。这些因素可单独或互相协同而引起胃黏膜炎症。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临床上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无,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等症状,自身免疫性胃炎多伴有贫血。3.8.2 妊娠呕吐妊娠呕吐至今尚未明确,临床观察发现精神过度紧张、、忧虑及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孕妇易患此病,提示此病与精神及社会因素有关。临床多见于年轻孕妇,40日左右出现早孕反应,逐渐加重至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呕吐物有胆汁和样物,进一起水、盐紊乱等相关症状。3.8.3 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概念笼统,可能包括特发性头痛和所致头痛2种,神经衰弱已在上一节叙述。特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3种,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偏头痛可能与因素、与代谢紊乱、饮食与精神因素有关,学说认为乃先兆与颅内血管收缩有关,随后颅内血管扩张导致;神经血管则认为B血管变化及原发于的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能异常学说则认为是5-羟色胺能神经障碍所致。临床多以一侧颞部或眶后波动性头痛为特点,也可出现全头痛;丛集性头痛多为一侧眶周疼痛;的病因机制也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或收缩或缺血,细胞内、外钾转运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每日头痛、头周缩箍感、压迫感或沉重感。3.8.4 耳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病、、、、、等,其中美尼尔病可能是由于内耳的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内膨胀,压力升高耳末梢缺氧和所致。迷路炎大多是急慢性及中耳病变直接破坏迷路的骨壁引起的,少数是炎症行或淋巴扩张所致。内耳药物中毒最常见的是损害第八对颅神经所致。神经元大部分起源于。位置性眩晕是由于迷路内部枢变所致。晕动病多由乘车、乘船等引起,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是眩晕。3.9 药理作用3.9.1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君药吴茱萸通过抑制胃运动除胃痉挛而有利于缓解多种原因所致的胃痉挛性疼痛,也是其具有明显止吐作用的机理所在;吴茱萸能减少分泌和降低胃液酸度,同时吴茱萸中的喹诺酮还有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因而具有抗溃疡作用;临床应用吴茱萸加用生姜同服止吐作用增强,与大枣、人参组成吴茱萸汤其止吐作用更强;吴茱萸水煎剂对表现为作用,即低浓度时,高浓度时抑制自发性收缩活动,这种作用有利于调整异常的肠道运动。臣药生姜浸膏、姜辣酮及姜辣烯酮具有显著的止痛作用,能减轻前庭所致的眩晕和恶心症状;剂能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可显著抑制胃黏膜损伤和防治胃溃疡;弱化和显著抑制,降低其对及的功能;6-姜辣烯酮及6-姜辣醇对胃肠有松弛作用。人参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3.9.2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君药吴茱萸具有强心作用,能明显增加收缩指数,增加,增加;剂具有显著抗心肌缺血作用,可减少()及LDH的释放,明显增加血中NO含量和浓度,扩张冠状,缩肌的范围;吴茱萸通过多种、多种机制如钙兴奋β、影响合成等多种机制而具有显著的扩张周围血管、降作用,且有依赖性,降压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吴茱萸煎剂能抑制、血栓和蛋栓的形成,减栓长度和延长血小板聚集时间。臣药生姜所含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有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并可产生一过性降压、明显升压和持续性降压三相性作用;生姜还能抑制血小板内代谢,抑制TXB2及PGI2的合成,对、等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佐药人参对能抗、增加冠脉血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脉血流量而具有抗心肌缺氧作用,其所含人参皂苷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同时抑制中肌酸肌,使PGI2/TXA2的比值降低,对心肌缺血后再引起的心肌损伤加重有保护作用;人参皂苷Rg1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由于人参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活性,所以具有抑制的作用。人参的这些药理活性,常因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而呈双相作用。人参能扩张冠状动脉、脑动脉、、肺动脉,改善这些器官的血流量;人参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小剂量升压,大剂量降压;人参可使人的血压下降,又可使和病人的血压回升;对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均有防治作用,并能增强动物的心肌收缩力,增加。吴茱萸汤动物实明其能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及输出量,加快血流速度,改善流态离散聚集的,增加网交集数。该方剂的这些作用有可能对神经性头痛起到治疗作用。3.9.3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君药吴茱萸具有镇静、镇痛和升高的作用,其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胺及吴茱萸内酯;吴茱萸能显著增加量,对抗化伴局部脑血管痉挛所致的偏头痛,调节血及脑中的过度降低,提高痛阈;抑制脑内炎症性升高。臣药生姜油、姜辣醇、姜辣烯酮具有解热镇痛、镇静和抗作用。佐药人参能促进脑组织及RNA的合成,促进脑内Ach的合成和释放,提高脑内、的含量,促进细胞,增加脑重量和厚度,增加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的数目,提高海马区神经元功能,改善脑供血、供氧,使更合理地利用产能,从而具有增强和;通过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使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提高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工作效率,这些作用常因机体机能状态不同而呈双相作用;人参皂苷能显著增强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脑血流量,减少钙沉积,减轻;人参对--系统的增强作用必定促使的分泌增加,具有强大的抗炎、解热、促进,同时具有允许作用,从而可进一步其他发挥作用,而使机体各项机能恢复平衡;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轴,促进的分泌及性器官的发育;能增强功能,刺激释放。大枣具有镇静作用。3.9.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君药吴茱萸水煎剂及醇和醚提取物能杀灭猪、及,吴茱萸煎剂对、幽门螺旋杆菌、假单胞杆菌、金黄色、堇色毛癣菌、同性心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色小芽孢癣菌等多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也有抑制作用。生姜对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滴虫及堇色毛癣菌等多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3.9.5 抗炎、抗氧化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在本方的各味药研究中,有明显抗炎作用的药不多,但是君药吴茱萸水煎剂灌服小鼠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炎性肿胀,降低所致毛细血管通增高,说明该药在镇痛同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生姜有抗炎、消肿作用,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姜辣醇、姜辣烯酮等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等自由基,显著抑制H2O2所致,抑制肝组织MDA产生,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损伤作用。人参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具有抗作用,肾上腺皮质兴奋和增强必然导致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因而可以认为人参有间接抗炎作用,人参皂苷R0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分泌IL-1、IL-6的显著下降;人参还能抑制脑内活性,提高及活性,清除自由基;人参对免疫、、均有增强作用,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增强活性,促进T、的转化增殖;使、、INF-γ、IL-2水平升高。大枣可提高血中SOD、CAT活力,降低脑、肝、血浆中的LPO;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及溶血空斑,促进转化和增殖,提高分解,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分泌INF-α、IL-1、NO的功能。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人参调节的活性成分;人参不仅对正常动物,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3.10 各家论述1.《内台方议》: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甚也,烦躁欲死者,内争也;食谷欲吐者,胃寒不受食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之逆气为君;生姜能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
2.《》:方中吴茱萸辛热而味厚,《经》曰味为阴,味厚为,故走而温少阴、厥阴;佐以生姜,散其寒也;佐以人参、大枣,补中虚也。
3.《》:此少阴阳明药也。治阳明食谷欲呕者,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散寒;人参、大枣之甘以缓脾益气和中;若少阴证吐利厥逆,甚至于烦躁欲死、胃中上逆,将成危候,故用寒下逆,人参、姜、枣助阳补土,使阴寒不得上干,温经而兼温中也,吴茱萸为厥阴,故又治上逆,呕涎头痛。
3.11 附注茱萸汤(《金匮》卷中)、茱萸人参汤(《》卷十一)、三味参萸汤(《》卷四)、参萸汤(《医学入门》卷七)、四神煎()卷一)、吴茱萸汤(《方症会要》卷三)。3.12 歌诀吴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方良;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3.13 摘录《伤寒论》4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吴茱萸汤4.1 处方(去苗)、(去苗.叉)、干姜(炮)、(炙)、(去苗.微炒)、(去苗),各半两;熟三分,吴茱萸(汤洗七遍.微炒)二两。4.2 炮制上为粗散。4.3 功能主治《宋·》之吴茱萸汤治妇人本虚,宿挟风泠,胸膈满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身面虚浮,,或不止,羸困,及因而生产,脏气暴虚,邪冷内胜,宿疾转甚,并皆治之。4.4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细滤去渣,,空心,食前。4.5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吴茱萸汤5.1 处方吴茱萸6克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3克 干地黄9克5.2 制法上八味,哎咀。5.3 功能主治《》卷三方之吴茱萸汤具有养血之功效。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5.4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5.5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6 《宜明论方》卷一方之吴茱萸汤6.1 处方吴茱萸(汤淘,炒)(生姜制)官桂(去皮)干姜(炮)各60克 白术 陈皮(去白)蜀椒(去子)各15克6.2 制法上药为末。6.3 功能主治《宜明》卷一方之吴茱萸汤具有,消胀之功效。治生寒,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6.4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6.5 摘录《宜明论方》卷一7 《医宗金鉴》卷四十四方之吴茱萸汤7.1 处方当归
半夏(制)各6克 防风 细辛
各3克7.2 功能主治《》卷四十四方之吴茱萸汤剧,温经止痛之功效。治妇女,不虚,惟受为病者。7.3 用法用量水煎服。7.4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8 《外台》卷十九引许仁则方之吴茱萸汤8.1 组成吴茱萸2两,生姜5两,3两,桂心2两,大10个。8.2 主治《外台》卷十九引方之吴茱萸汤主治,但觉疼闷沉重,有时缓弱,乍冲心腹满闷,下,有时。8.3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次温服,服相去如人行7-8里久。1服觉诸状可,欲重合服亦佳。服汤后,将息经3-4日,即服等。8.4 制备方法上切。8.5 用药禁忌忌生葱。8.6 摘录《外台》卷十九引许仁则方9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方》之吴茱萸汤9.1 组成吴茱萸半升,1两,桂心1两,生姜1两,2两,2两。9.2 主治《》卷十六引《婴孺方》之吴茱萸汤主治,连年不止。9.3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1升半,先哺乳,后服3合。9.4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方》10 《圣惠》卷十二方之吴茱萸汤10.1 组成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大枣5个,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半两,人参半两(头),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炙令香熟)。10.2 主治《圣惠》卷十二方之吴茱萸汤主治伤寒吐利,手足逆冷,闷绝。10.3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10.4 制备方法上锉细。10.5 摘录《圣惠》卷十二11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方之吴茱萸汤11.1 组成吴茱萸(汤淘3遍,焙干炒)1两,当归(切,焙)1两,1两,甘草(炙)3分,干姜(炮裂)半两,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3分。11.2 主治《》卷二十三方之吴茱萸汤主治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11.3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酒半盏,大枣3个(劈破),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11.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11.5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12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方之吴茱萸汤12.1 组成吴茱萸1分(汤洗,焙干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人参3分,干半两,叶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炒)半两。12.2 主治《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方之吴茱萸汤主治伤寒后,吐利,,手足冷,饮食不消。12.3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12.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12.5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13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方之吴茱萸汤13.1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切)半开。13.2 主治《圣济总录》卷五十之吴茱萸汤主治,痛则如锥刺。13.3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7分,去滓温服,再服。13.4 制备方法上拌令匀。13.5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14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方之吴茱萸汤14.1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锉,炒)1两,当归(切,炒)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1两,熟干地黄(焙)1两,芎?1两,(去翅足,炒)1两,水蛭(同炒米熟,去米)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仁6个,(去皮尖双仁,)2两,芍药1两半。14.2 功效主治《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方之吴茱萸汤有通血止痛之功效。主治妇人,心腹(疒丂)痛欲死。14.3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有顷再服。14.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14.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15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方之吴茱萸汤15.1 组成吴茱萸(汤洗,炒干)1两,半两,半两,(去苗)半两,(去裙襕,)半两,(去芦头)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去芦头)半两,(锉)半两,干姜(炮)半两,(去瓤,麸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半两,半两,桔梗半两,(米泔浸一宿,去皮)1两,根1两,当归(切,焙)1两,芎?1两,(去根节,汤煮,掠去沫)1两,甘草(炙)1两半。15.2 主治《圣济总录》卷二十之吴茱萸汤主治伤寒阴毒。15.3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15.4 制备方法上锉,入净锅内,慢火炒令黄,再为粗末。15.5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16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之吴茱萸汤16.1 组成吴茱萸(汤漫,焙炒)1两1分,木香2两,厚朴(去粗皮,炙)2两,(连皮子,锉)5个,1两(别捣末,汤成下)。16.2 主治《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已发,兼宿冲心烦痛,,腹胀如鼓,渐至闷乱。16.3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取7分,去滓,纳牵牛子末1钱匕,搅令匀,空心服之。以便通利为度。16.4 制备方法上除牵牛子外,为粗末。16.5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17 《普济方》卷二○三引《经验良方》之吴茱萸汤17.1 组成吴茱萸4两,木瓜5两,苍术2两,盐1两。17.2 主治《》卷二○三引《》之吴茱萸汤主治有感冷,吐泻转筋。17.3 用法用量3钱。17.4 制备方法以酒、醋各2盏,同煮至干,为末。17.5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引《经验良方》18 《卫生宝鉴》卷十八方之吴茱萸汤18.1 组成黄耆1两,1两,甘草(炙)1两半,吴茱萸半两(汤泡)。18.2 主治《》卷十八方之吴茱萸汤主治,数落而不结实,或冷或热。18.3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食前温酒调下。18.4 制备方法上为末。18.5 用药禁忌忌生冷。18.6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19 《宣明论》卷一方之吴茱萸汤19.1 组成吴茱萸(汤淘)1两2钱,厚朴(生姜制)1两2钱,官桂(去皮)1两2钱,干姜(炮)1两2钱,白术半两,陈皮(去白)半两,蜀椒(出子)半两。19.2 主治《宣明论》卷一方之吴茱萸汤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腹胀,且常常如饱,不欲饮食,进之无味。19.3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19.4 制备方法上为末。19.5 摘录《宣明论》卷一20 《鸡峰》卷十四方之吴茱萸汤20.1 组成4两,吴茱萸3分,当归3分,3两。20.2 主治《鸡峰》卷十四方之吴茱萸汤主治积冷,下不断,变成赤黑汁,形如烂肠,疼痛,不能饮食。20.3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20.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未。20.5 摘录《鸡峰》卷十四21 《鸡峰》卷四方之吴茱萸汤21.1 组成青嫩1大握,2两,青橘皮1两,吴茱萸1两,1两。21.2 功效《鸡峰》卷四方之吴茱萸汤具有暖,壮筋力,调畅荣卫之功效。21.3 用法用量每次水5升,煮30余沸,去滓,先淋右肩至手指,无风处淋之,3-5日1次。再暖汤,方淋右膝踝至脚趾为佳。21.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作二次使。21.5 摘录《鸡峰》卷四22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方之吴茱萸汤22.1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分,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1分,当归(切,焙)3分,(去皮尖双仁,炒)半两。22.2 主治《圣济总录》卷一六四方之吴茱萸汤主治产后肺感寒,不已。22.3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22.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22.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23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方之吴茱萸汤23.1 组成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半两,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炒)1两,当归(切,焙)1两,芎?1两,芍药1两。23.2 主治《圣济总录》卷一五五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妊娠胃冷,心腹刺痛,呕哕。23.3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23.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23.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24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吴茱萸汤24.1 组成吴茱萸(汤浸一宿,焙干炒)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个,芎?2两,干姜(炮)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多)2两,甘草(炙,锉)1两。24.2 主治《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心背彻痛。24.3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24.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24.5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25 《医统》卷八十三引《集验方》之吴茱萸汤25.1 组成吴茱萸(汤泡)1钱,1钱,官桂5分,木香5分。25.2 主治《医统》卷八十三引《集》之吴茱萸汤主治妇人、着寒,不可忍。25.3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或食前滚汤1杯调冲,酒2杯调服;未痊再服。25.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25.5 摘录《医统》卷八十三引《集验方》26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吴茱萸汤26.1 组成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干姜(炮)1两。26.2 主治《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吴茱萸汤主治霍乱干呕不止。26.3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26.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26.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27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方之吴茱萸汤27.1 组成吴茱萸(汤浸3次,焙干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27.2 主治《圣济总录》卷八十一方之吴茱萸汤主治。27.3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半分(拍破),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日晚再服。27.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27.5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28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方之吴茱萸汤28.1 组成吴茱萸(淘,炒)半两,仁10个,甘草(炙)1分,干木瓜(去皮瓤并子,焙)3分。28.2 主治《圣济总录》卷三十八方之吴茱萸汤主治霍乱不得利,气急膨满,(疒丂)疼痛。28.3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100粒,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热服,如人行5里再服。28.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28.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29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方之吴茱萸汤29.1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炒)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赤芍药1两。29.2 主治《圣济总录》卷七十六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冷热赤白痢疾。29.3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29.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29.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30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之吴茱萸汤30.1 组成吴茱萸(汤洗7遍,焙炒)1两,半夏(汤洗7遍,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30.2 主治《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吞酸,不快。30.3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30.4 制备方法上,如麻豆大。30.5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31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方之吴茱萸汤31.1 组成吴茱萸(汤浸,焙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桂(去粗皮)2两,干姜(炮)2两,白术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半两。31.2 主治《圣济总录》卷五十七方之吴茱萸汤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腹胀。31.3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31.4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31.5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32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六方之吴茱萸汤32.1 组成1升,茱萸1升。32.2 主治《方》卷三方之吴茱萸汤主治,闷乱不知人,汤饮不下。32.3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稍稍服。32.4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六33 《千金》卷十六方之吴茱萸汤33.1 组成吴茱萸1升,半夏1升,1升,甘草1两,人参1两,桂心1两,大枣10个,生姜8两。33.2 主治《千金》卷十六方之吴茱萸汤主治久寒,逆满,。33.3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3升,煮取3升,分3次服。33.4 各家论述《》:方中取茱萸下逆气,人参补正气,大枣气,生姜去秽气,加半夏开痰气,小麦通肝气,桂心气,甘草气也。33.5 摘录《千金》卷十六34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方之吴茱萸汤34.1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人参半两,芎?半两,藿香叶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去壳)半两,甘草(炙)半两。34.2 主治《圣济总录》卷三十六方之吴茱萸汤主治,时作,肌瘦食减,肠泄腹痛。34.3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未发前温服。34.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34.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35 《普济方》卷三五五方之吴茱萸汤35.1 组成吴茱萸1两半(汤洗7次),桔梗半两,福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半两,半夏(泡7次)半两,防风半两,真细辛半两,半两,半两,桂心半两,当归(酒炒)半两。35.2 主治《普济方》卷三五五方之吴茱萸汤主治产后百症。35.3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3盏半,煎至7分,顿服。35.4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五36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方之吴茱萸汤36.1 组成吴茱萸汤(汤洗,焙)3两。36.2 主治《圣济总录》卷四十五方之吴茱萸汤主治虚冷,心腹疼痛。36.3 用法用量每服1分(不捣),以水2盏,入生姜1分(切)、5寸(切),同煎取8分,去滓,食前温服。36.4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37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吴茱萸汤37.1 方名吴茱萸汤37.2 组成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甘草(炙,锉)1分,半夏(汤洗7遍,焙)1分,干姜(炮)1分,芎?1分,细辛(去苗叶)1分,麻黄(去根节)1分,1分,藁本(去苗土)1分,桂(去粗皮)1分。37.3 主治《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先寒后热,头痛不可忍,热极即汗出烦渴。37.4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未发前温服。37.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37.6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38 《普济方》卷三四三引《便产须知》方之吴茱萸汤38.1 方名吴茱萸汤38.2 别名实胎散38.3 组成甘草(炙)、黄耆、人参、川芎、白术、(洗,蒸)、吴茱萸各。38.4 主治《普济方》卷三四三引《便产须知》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妊娠,数落而不结实。38.5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下。38.6 制备方法上为末。38.7 用药禁忌忌、桃、李、雀肉、醋物。38.8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三引《便产须知》39 《金鉴》卷四十四方之吴茱萸汤39.1 方名吴茱萸汤39.2 组成当归2钱,肉桂2钱,吴茱萸2钱,丹皮2钱,半夏(制)2钱,麦冬2钱,防风1钱,细辛1钱,藁本1钱,干姜1钱,茯苓1钱,木香1钱,炙甘草1钱。39.3 主治《金鉴》卷四十四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妇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经行腹痛。39.4 用法用量水煎服。39.5 摘录《金鉴》卷四十四40 《何氏济生论》卷三方之吴茱萸汤40.1 方名吴茱萸汤40.2 组成苍术1钱,麻黄5分,羌活5分,吴茱萸3分,藁本、柴胡、、黄耆2分,半夏、、1分,细辛、少许。40.3 主治《何氏济生论》卷三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厥阴头痛,,或吐痰沫,冷厥,其脉浮缓。40.4 用法用量水煎服。40.5 附注按:方中藁本、柴胡、升麻、半夏、川乌、细辛用量原缺。40.6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三41 《审视瑶函》卷三方之吴茱萸汤41.1 方名吴茱萸汤41.2 组成半夏(姜制)、吴茱萸、川芎、炙甘草、人参、白茯苓、、各等分。41.3 主治《》卷三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厥阴经头痛,厥,呕吐痰沫。41.4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2钟,煎至8分,。41.5 制备方法上锉1剂。41.6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42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吴茱萸汤42.1 方名吴茱萸汤42.2 组成麻黄5分(去节),羌活5分(去芦),吴茱萸4分,藁本3分,升麻3分,黄耆3分,1钱,当归(酒洗)1钱,(炒)1钱,川芎?1钱,蔓荆子3分,细辛3分,柴胡3分,黄连(炒)3分,半夏(泡)3分,红花3分,苍术(米泔浸一昼夜,晒干,炒)1钱。42.3 主治《》卷六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厥阴头痛,或痰涎厥冷,脉浮而缓。42.4 用法用量水2盏,煎8分服。42.5 制备方法上锉1剂。42.6 摘录《明医指掌》卷六43 《万氏女科》卷三方之吴茱萸汤43.1 方名吴茱萸汤43.2 组成吴茱萸(炒)1钱半,桔梗、干姜(炒)、炙草、半夏(制)、细辛、当归、白茯苓、桂心、陈皮。43.3 主治《》卷三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夹积冷,胸腹胀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或因血气暴虚,风冷乘之,以致内胜,宿疾益加。43.4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热服。43.5 附注桔梗以下各药用量原缺。43.6 摘录《万氏女科》卷三44 《千金》卷三方之吴茱萸汤44.1 方名吴茱萸汤44.2 组成吴茱萸2两,防风12铢,桔梗12铢,干姜12铢,甘草12铢,细辛12铢,当归12铢,干地黄18铢。44.3 主治《千金》卷三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肿,或寒,或下痢,气息绵惙欲绝,产后益剧。44.4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4升,煮取1升半,去滓服,日2次。44.5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先有寒,明非暴受之寒也,胸满痛而且呕吐食少,或,或下痢,一切都是,故用姜、萸、细辛以温其胃,当归、以滋其血,防风、桂心以拓其气。即产后亦剧,益不出此。44.6 摘录《千金》卷三45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之吴茱萸汤45.1 方名吴茱萸汤45.2 别名吴茱萸加减汤45.3 组成吴茱萸(汤浸,焙干炒)2两,(炮裂,去皮脐)3分,细辛(去苗叶)3分,高良姜(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45.4 主治《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之吴茱萸汤主治,囊寒。积逆。45.5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取1盏,去滓温服,日2次。45.6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45.7 附注吴茱萸加减汤(《宣明论》卷一)。45.8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之吴茱萸汤46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方之吴茱萸汤46.1 方名吴茱萸汤46.2 组成吴茱萸5合,桂1两。46.3 主治《肘后方》卷一方之吴茱萸汤主治。46.4 用法用量用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46.5 附注《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钱半匕,用酒1盏,煎至6分,去滓顿服。46.6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47 《普济方》卷二四四方之吴茱萸汤47.1 方名吴茱萸汤47.2 组成吴茱萸4升,(切)1升。47.3 主治《普济方》卷二四四方之吴茱萸汤主治脚气攻心欲死者。47.4 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煮取2升,去滓,分5服。47.5 加减腹满不快,加槟榔40个。47.6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四48 参考资料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技术文献出版社,.
[2]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9.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0. 相关文献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吴茱萸汤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三 9:11:43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茱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