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柴胡桂枝汤的方法生桂支如何泡制

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增厚与狭窄、通气障碍,表现为突然的、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症状,常在夜间或/和清晨发作、加剧,这些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祖国医学对哮喘病名、症状、病因、病机和治疗方面有大量的描述,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阐明其病机“专主于痰”,提出了“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传统中医理论为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治疗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思路、经验及治疗方法。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从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病情程度、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目前,哮喘的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以糖皮质激素和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吸入控制症状和消除炎症;非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则以中医治疗为主,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能够从根本上根治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尚没有。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临床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采用俞募配穴埋线结合基础治疗法(治疗组)和基础治疗法(对照组)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对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所需疗程、依从性、复发率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以初步评断出治疗组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以及对肺功能指标影响。
方法:本研究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提出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分期标准和病情分度标准,选取07.4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针灸科病房和呼吸内科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分为埋线治疗组34人,中西药对照组30人。基础治疗:西药使用舒弗美(氨茶碱缓释片,广东迈特一兴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0.1,早晚各服用1次,共6个周。两组中病情属轻度者,不使用上述基础治疗,必要时允许病人使用β_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喷雾剂),严重病情时吸入糖皮质激素(必可酮)。中药治疗发作期寒哮证、热哮证、风哮证分别以射干麻黄汤、定喘汤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缓解期肺虚证、脾虚证和肾虚证分别以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和金匮肾气丸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治疗组方法: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选取①肺俞、中府,②脾俞、章门,③肾俞、京门,每次1组穴位,3组交替使用,1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法。治疗期间,两组均不使用除上述基础治疗之外的其它任何中西药物。3个疗程(6周)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用肺功能指标、症状和体征等进行疗效评定,运用EPI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所得结果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和组内前后比较。
结果:两组在疗效及肺功能指标上均有较好表现,疗效上,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期轻、中度和间歇状态、轻度、中度持续患者;在肺功能指标(FEV_1和PEF)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FEV_1p<0.05,PEF p<0.01);在复发率及患者依从性上,两组均有良好表现。
结论:俞募配穴埋线结合基础疗法能够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全面提升哮喘患者的临床控制率及有效率,且对于哮喘各病情分度患者(除急性发作期的重度、危重和治疗前属重度持续患者)均有不错疗效。且该疗法适用于各性别、各年龄层哮喘患者。总之,俞募配穴埋线结合基础疗法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既可靠又安全的方法,它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依从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R246.1【目录】:
中文摘要3-5
ABSTRACT5-10
第一章 文献研究12-20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12-16
1. 祖国医学对哮喘命名及症状的认识12
2. 祖国医学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12-13
3. 祖国医学对哮喘辨证的认识13-14
4. 祖国医学对哮喘治疗的认识14-16
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16-18
1. 现代医学对本病生理病理的认识16
2.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16-17
3. 临床表现和诊断17
4. 治疗方法17-18
三、针灸对本病的研究进展18-20
1. 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进展18-19
2. 针灸治疗本病的实验研究进展19-20
第二章 立题依据20-23
一、中西医治疗哮喘的现状20
二、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依据20-21
1. 埋线疗法的临床依据20
2. 埋线疗法的实验研究进展20-21
3. 穴位埋线治疗原理21
三、埋线疗法的选穴依据21-22
四、本研究的创新点22-23
第三章 临床研究23-35
一、研究资料23-25
1. 病历来源23
2. 诊断标准23-25
3. 纳入标准25
4. 排除标准25
5. 剔除标准25
二、实施方法25-27
1. 分组方法25-26
2. 治疗方法26-27
3. 疗效评价27
三. 疗效判定标准27-28
1. 近期疗效判断标准27
2. 远期疗效判断标准27
3. 在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对比27-28
4. 统计方法28
四、结果与分析28-31
1. 一般资料分析28-29
2. 主要疗效指标分析29-30
3. 次要指标分析30-31
五、讨论31-35
1. 基础治疗的作用31-32
2. 俞募配穴埋线法结合基础治疗法的组方特点32
3. 穴位埋线的原理作用32-33
4. 埋线法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33-34
5.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4
6. 今后研究思路34-35
参考文献36-3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永;;[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崔瑾,欧桂珍,杨涛,田维毅,路绍祖;[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6期
周友龙,张丽蓓,申霞;[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6期
蔡志红,常凤芹,董宇翔,刘放,潘志伟;[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6期
任晓艳;[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12期
陈福生,吴汉鑫,李铁峰;[J];广东医学;2002年S1期
钟小蓓,王光义,贺志光;[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李公星,刘国光;[J];河南中医;2005年02期
陈华琴;[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年02期
邢剑秋,韩燕;[J];江苏中医;200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化然,胡平溪;[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年01期
石曾淑,黄静,于青云;[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1期
吴建文,杨德林;[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1期
吴志光;[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2期
孟庆德,孟繁辉;[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5期
姚淮芳;[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许文;[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阳召军,雷希龄;[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陈俊德;[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王颖,杨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海燕;卢圣锋;唐勇;王家平;张承舜;余曙光;;[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许朝霞;王忆勤;李学良;洪毓键;;[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苗晓玲;杨思思;赵淑媛;;[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宋福学;;[A];二○○九年重庆市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何泽云;;[A];首届赣鄂湘中西医结合(生殖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任晓艳;孙文善;;[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杨永清;崔龙苹;马淑兰;陈汉平;王宇;金明明;;[A];第十一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参考文献汇编[C];2006年
杨永清;崔龙苹;马淑兰;陈汉平;王宇;金明明;;[A];第十一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参考文献汇编[C];2006年
王宇;马淑兰;崔建美;杨永清;金明明;;[A];第十一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参考文献汇编[C];2006年
李诺;;[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徐先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建保;[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范宏元;[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馨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姚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蔡锦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杞锦政;[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怡贞;[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江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海燕;[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立早;[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魏来;[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慧慧;[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富春;[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韩雨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马冬梅;[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遂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余海军;[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苏亚妹;[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荧,王钊,王振琴;[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方向明;[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王德玉;柴可群;;[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赵社正,陈安忠,黄少檀,程莉,邓锐林,叶友联;[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4年04期
胡国俊;[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6期
许得盛,沈自尹;[J];中国医药学报;1995年05期
崔瑾,欧桂珍,杨涛,田维毅,路绍祖;[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6期
周友龙,张丽蓓,申霞;[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6期
韩春雷,陈学荣,马俊江,林志彬;[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高巍,宋鸿儒,赵铁华,杨鹤松,邓淑华,石艳华;[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淑珍,余亮科;[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10期
王海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金爱国,曾宝珠,凡秀云;[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10期
刘爱华,姜勇;[J];中国微循环;2000年01期
谷春华,王卫平,刘囡洁;[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年06期
张保荣,苏东奎;[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年06期
辛献运,粘芙蓉;[J];中国中医急症;2000年04期
刘方洲,侯勇谋;[J];中医研究;2000年04期
江萍;[J];首都医药;2000年10期
邱仪华,施鸿瑞,姜龙祥,张洪熹,杭晶卿;[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军;姒惠;金桂玲;;[A];2003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韩晶;魏春华;;[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有奎;;[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李丽;;[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许萍;;[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耿秀娟;徐波;李双拾;郭春莲;;[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李彬;张贵生;赖雁平;葛庚芝;;[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任禄惠;倪莹莹;;[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毕秀芬;;[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黎明全;;[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邵其珍;[N];兰州日报;2005年
陈金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李山;[N];医药经济报;2007年
唐语;[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李典云;[N];大众卫生报;2004年
黄绍荣;[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李军祥;[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晓鱼;[N];医药经济报;2010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红生;[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宏;[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李春燕;[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韩军;[D];吉林大学;2009年
苏新明;[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孙培莉;[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孙庆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尹小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胡斯明;[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冯晓凯;[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彭丽萍;[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明;[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郭素娟;[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刘震天;[D];江西医学院;2004年
徐劲松;[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陈辉龙;[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陈靖;[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柴静;[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傅安安;[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任庆娜;[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王月明;[D];蚌埠医学院;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杨骏教授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经验举隅
[目的]总结杨骏教授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老师治疗颈椎病的相关病历,总结杨师对颈椎病的诊治思想和经验。[结果]杨师重视“从项论治”,善采用百会调神、通督统阳、特殊选穴、风池宜灸等针灸疗法,并配合桂枝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临床有着很好疗效。[结论]杨师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有着独特疗效,其诊治方法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Abstract:
Purpose]Summerzing the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of Professor Yang Ju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Methods]Through learning from teacher in clinic and analysing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medical records to summarize. [Result] Yang puts more attention to the though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ervical vertebr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herbs, there is a very good effect on 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Such as Baihui regulating spirit, Tong du tong yang, special acupoints selection, Fengchi should use moxibustion and combine with Guizhi Gegen Decoction. [Conclusion]The Yang's method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herbs has a unique curative effect, the way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worthy of our in-depth study and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23003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年,卷(期):
Keywords: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内外合治肩周炎300例
作者:徐海 郑群
【关键词】& 肩关节周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等,是指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强直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多发生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病因不明,可能与老年组织退变有关。现代医学研究,常因肱二头肌肌腱炎(长头或短头),岗上肌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等引起,也可因肩部或上肢其他部位损伤,使肩部长期固定所致。病理变化主要是关节囊的慢性炎症,使关节囊的皱襞相互粘连。笔者采用徐氏膏药外敷和内服汤药治疗此病症3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中,男110例,女190例,年龄40~83岁。全部患者均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敷综合治疗。
  1.2& 方法& 内服方:当归30g,丹参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8g,生地30g,香附15g。冷痛较剧者加制川草乌各9g,热痛者加忍冬藤60g,独活15g,桑枝60g,刺痛者加制乳香6g,没药6g,气虚者加黄芪20g,顽固难愈者加蜈蚣、地龙各9g,每日饭后半小时煎汤送服。1日2次,外用方由上方加入麝香、川芎、血竭、红花、威灵仙、千年健等组成,共研末,撒在徐氏膏药上,外敷于患者肩关节,加绷带固定。每7日换药1次。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劳动及工作;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体征消失,能坚持劳动及工作;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能间断参加劳动或工作;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影响劳动及工作。
  2.2&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1~3次,结果痊愈270例,显效23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9%。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干部,肩部疼痛6个月余期间经推拿、针灸和封闭疗法,效果不明显,疼痛夜不能寐,X线检查可见肩关节密度增高,采用上述方法治疗3次。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随防1年未复发。
  4&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年老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荣筋,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复感风寒湿邪,使气血凝滞不畅,筋脉为之拘挛而致。徐氏用药:当归、丹参、生地养血活血,散瘀止痛;桂枝上行肩臂,可舒筋脉之挛急,利关节之壅滞;配羌活、透骨草以通络祛风寒湿邪;香附为血中之气药,可行气活血,气行则血行。同时配以徐氏膏药外敷使其药效直达病所。内外合治,肩病可除。
  作者单位:224001 江苏盐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海& 涛)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枝茯苓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