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事吩咐我做事情没有恒心和毅力,他的级别还没我高 就是比我早来单位几年

猜中开头猜不到结局,聊聊我同学们选择外企、央企或私企的十年后……
猜中开头猜不到结局,聊聊我同学们选择外企、央企或私企的十年后……
编者按:猜中开头猜不到结局,选择外企、央企或私企的十年之后,LZ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啊,各位佳友切不可随意跟风。重大的工作选择,一定要认清自己需要的生活是什么。
楼主:八卦阿八卦
原来开了个帖子讲过公司普通员工嫁给富二代的故事,结果故事写完了,又想写写我身边同学们的故事。十多年之后,当年的选择是否正确,已经可以看出端倪。生活的发展总是和我们想的不一样,有些人的现状也挺叫人惋惜。
不讲道理,就讲故事。
先从外企讲起。
现在看来,外企是最毁人的,当年我身边有三个很熟悉的女孩进了外企,还都是知名500强,无一不被毁掉,当然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但是外企毁人的规律很明显,就是刻意制造并利用人性中一个很可怕的弱点——优越感。
先讲A吧,A是我的发小。
我爸爸和她爸爸是同事,我俩住同一个机关宿舍楼,小学一块玩,中学同班,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回家到了家门口,还要推着自行车聊到天黑才各自回家。她比我漂亮,比我学习好,但并不影响我俩的友谊,因为我俩性格非常互补,她心直口快,仗义热情,我胆小内向一点。我俩喜欢的男生也不同,她喜欢阳光帅气的,我喜欢成熟霸道的。
我俩还都是乐观的文艺女青年,没事就去买打口磁带,找翻译小说,聊个梦想什么的。好在我们的梦想差不多,都希望事业生活皆成功,每天衣着光鲜地坐着飞机全球出差,家里还有深情的老公,可爱的孩子。
大学我俩的专业也沾边,但是她的大学比我好,毕业的时候,她如愿进了当时大家最追捧的外企,我只是进了体制内一个很稳定的单位,做起了跟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
我毕业的时候,很多央企都到我们学校招聘,只要大学成绩不差,基本都可以进去,所以谁也不羡慕体制内的工作,但是大家都羡慕进知名外企的。
我尤其羡慕A,她离我们的梦想那么近。
刚刚有同学提到岗位,我要说的这三个姑娘都是在核心部门作技术的,都是服务业的知名外企。估计熟悉行业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哪个行业。
我只认识一个姑娘在外企做后勤,不是一流大学毕业,反而是现在最幸福的一个,没有被外企的奇葩文化毁掉。
外企前台转核心,基本上不可能,起码500强不太可能,听都没听说过,完全是两条线,管理思路都不一样的。而且外企核心部门的入职条件,根本不是后勤部门能相比的。
但是外企之间互相跳槽确实很容易,估计是都被同一套企业文化洗过脑,比较好用吧。
入职一个月的时候,A去香港培训,住某知名的全球连锁五星酒店,她说酒店的洗发水真好用啊,香味真舒服。
废话,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欧舒丹,跟小酒店那些用洗涤灵勾兑的能比么。
差不多同一时候,我在北京郊区的集团基地开会,其实装修档次就是招待所,蚊子咬了我一身包。
她打电话说,我们培训都用英文的,我真得练练听力了,六级根本不够用;我说,我们开会怎么那么无聊,领导讲话都跟新闻联播似的,听得我昏昏欲睡(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太幼稚了)。
她回来给我看照片,同事几乎全都是帅哥美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一群人夜游维多利亚港,笑得很灿烂。
我开会回来也有照片,没好意思给他看,是好几十人的合影,领导坐前排,我在后排就是个小蚂蚁。
她说我找到偶像了,我们大老板(她们都管权限比较大的主管叫老板),香港人,四十岁的女人跟二十岁出头似的,特别帅,培训间歇就和我们聊天,喜欢养狗,喜欢看美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能回家做一手好菜。
她一说,我就想起了我办公室的大姐们,虽然上班的时候客客气气的,但实在跟她们没有话题可聊。
刚工作的时候,我跟A还保持着每个礼拜见面或者通电话的习惯,但是慢慢就不行了,她太忙了。
她那个行业以“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而闻名。其实现实比传闻还要夸张。
比如说“通宵加班”,毕业不久的A已经赶上好几次了。但是她说,没有通宵过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那个行业的外企呆过。而且每次通宵之后,一起作战的同事之间都会产生战友般的感觉,很幸福。
还说有一次凌晨从国贸打车回家,跟司机说“刚下班”,想起圈子里流传的“凌晨下班的,不是小姐就是他们那圈子人”的笑话,赶紧跟司机解释,我是做XX行业的。
我这边呢,工作上手以后,感觉挺轻松,虽然偶尔也要加班,但是领导从不为难我,有时候,要做的东西太多了,跟领导说一下,领导就会帮我协调时间,反正从来没9点以后下班。
当然我的收入也比不上她。十几年前,她们那个行业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能拿到大几K,绝对是高收入了。
联系减少了,再见面的时候,就感觉她的变化很大。
她穿的衣服越来越精致,会化淡妆了,买了人生第一个名牌皮包,开始在国贸一个很贵的发廊做头发,已经能熟练驾驭高跟鞋了,拿出名片,很精致,还有让人羡慕的头衔(现在跟外企打交道多了,对他们这些头衔已经看透了,当时还是很羡慕,因为我连名片都没有)。
五星酒店的见闻,她已经懒得说了,她们那个行业的规矩是,出去做项目,有五星不住四星,何况,按她的话说,再好的酒店也没心情欣赏,时间都在加班了。
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因为A不装X,不做作。她说工作上的事情,我听到的是她的自豪和新鲜,我也跟自己长了见识似的。
但也有一些东西是我理解不了的,比如她说,她的另一个偶像做事非常认真,有一次,报告已经装订好了,发现一个完全没影响的小瑕疵(甚至连瑕疵都算不上),其实大老板和客户根本不会在意,但她也带领全组的人,熬了一整个通宵逐一改正。
我说这是为啥,她说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心,每一份工作都是自己的作品,不为客户,不为工资,不为领导,只为自己的心,也要做到完美。
这个我实在很费解,我的领导总是说,不要把时间花在没意义的事情上,不是埋头干活就可以的,一定要想想别人需要什么结果,用结果说话,而不是埋头傻干。
随着A融入外企的环境,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少了。她出差太多,回来也更喜欢和同事一起玩。
我们聊天的时候,开始有冷场了,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A已经懒得单方面分享了,A需要对她的付出,对她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感同身受的朋友。
她的一些观点,我也接受不了。比如她说外企来中国,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传播民主,因为外企的工作氛围非常民主公平,上下级可以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每一个人,不管什么级别,都是平等的。我说这么说有点过了吧,她说你没在外企呆过,你不懂。
有一段时间,我们接触很少,我也换工作了,跳到私企做了一些跟我的专业相关的工作,一下子变得特别忙。
我记不得是多久以后,我们难得见面吃饭,饭后,她居然要求AA制。我特别诧异,我们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是零花钱买了零食也要互相请客的。她没钱,我给她钱花都乐意的。我死活没要她的钱,她说你可真是搞不明白啊。
那时候,我觉得我会失去这个朋友了。
没想到,几年以后,我们又亲密起来。
那是她当了Manager之后我们见面,她依然衣着光鲜,面容却常疲惫的样子。
她说,我终于明白了一些事情。外企根本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个样子。
比如我们组里有“VIP”,因为能带来客户,根本不用怎么干活就有好待遇的,只有老板和项目经理知道。
还说,和另一个行业高层人物打交道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这行太可怜了,好几个孩子通宵弄的东西,其实真的没人看那么重的。我们弄一个项目辛辛苦苦的,拿的钱是别的行业的零头。
她说我永远爬不上去了,因为我看我们现在的boss们都是什么人就知道了。他们想的就是节省成本,多弄项目,该用Senior干的活,派Junior去,大家累死干不完也不管。跟客户面前也像孙子一样。当初我入行的时候,总说职业独立性,职业尊严,其实跟国内同行没区别,就是用高工资好环境哄着小孩干活罢了。
然后她就说到同事咳嗽很久不去看病,最后居然是肺癌,才三十多岁。
她说,我要学会给自减压,该偷懒就偷懒,今年的目标是把偷懒学会。
当时,我问了一下她的收入,居然跟我差不多,我非常惊讶,原来是所得税太高了,三分之一都交税了。我到私企以后,涨得挺快,但没想到能追上她。
这回她没跟我AA,我说我请你吧,你这么辛苦,她说好吧,早知道吃更贵的。我当时觉得,我的A又回来了,后来发现,远不是那么简单。
A说自己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准备换工作。
但是后来她找了无数工作,都不满意。A嘴上说只要不是那么累,能养养身体就可以了。但是真到具体的工作摆在面前,她就不满意了。
清闲的工作,她嫌待遇不好,说收入一下子下降一大块,接受不了。
民营公司拉她入伙,有股份,收入可能更高,但需要拼博,也有风险,A觉得一样的累,还不如在外企,何况外企只是单纯的身体累,她说她可不想操与人打交道的心,太累了。
甚至有个工作,待遇很好,也不是很累,只是工作环境差一些,只是普通的商务楼,A也接受不了,说每天穿过去的衣服去上班,都不搭。
每次她和我商量,我都能感觉到,她是希望我劝她留在外企的。
现在想想,她舍不下的东西真的很虚幻。
我前面写了五星酒店,其实我还应该写写她们那些必须穿礼服参加的年会,写写国贸一大堆高档餐厅拿着她们的胸卡就可以打折,写写我爸单位的人听说A在X公司,也会恭维她爸爸几句。
就是这些东西,把A给网住了。
其实外企四年是个砍,跳出去了,也许另有一番天地。
这时候,就08年经济危机了。
刚刚想到一点,A舍不下的,除了外企的光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上面有人说的,没有“勾心斗角”的工作环境。
外企怎么可能没有勾心斗角,每个企业都需要“善于勾心斗角”的人,再大的企业都一样,要不然怎么拿单子?谁来协调各种人事和利益?自己做公司以后,跟外企打交道多了,发现越是高层的,越狡猾,跟下面做技术的,根本是两类人。
但是基层岗位,做技术的岗位,那大多数人只要干好活就可以了。
可是在服务业,工作质量很难量化,那么就只有让员工自觉自愿地燃烧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
大外企在这方面不愧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熏陶出来了,他们首先招一些名牌大学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特点就是学习好。
学习好的人有个毛病,就是把自我价值和自己的努力成果挂钩,自己干出来的活太恶心,自己都受不了。而干活干得比别人好,就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经过洗脑,这中责任感被强化了,就成了“为了自己的心”“为了自我价值”而工作,根本不需要监督的。
同时,外企还提供最好的工作环境,和最大限度的光环与虚荣,让员工觉得,我就是这么优秀,我不屑于偷奸耍滑,我不屑于勾心斗角,我不屑于算计,我不屑于像外面那些没素质的人一样,因为我努力工作,所以我有资格享受这一切。不断强化这些好学生因为工作努力而产生的优秀感,最终成了优越感。
写到这里想起来了,A到现在也总是说“中国人就是”如何如何。
这下好了,员工都不算计公司了,心眼都不留地拼命干。
可是外企算计员工么?当然了!算计得更彻底。
08年的时候,外企的残酷性就体现出来了,裁人那是毫不手软,尤其中层,工资高,不可替代性低。很多公司划了线,没达到某一标准的,比如没考过某一职称的,一律解除合同,当然,赔偿是很规矩的,按照入职年限发。
A庆幸自己不属于要裁掉的范围的,说有些同事拿了解职赔偿,就高兴得去旅游了。
我这时候才看出她从心底不想走。
很多人说,我有外企的朋友,她们没有优越感啊,其实优越感不见得表现得那么明显的。
比如A,她和我发外企的牢骚,说羡慕我不用通宵干活,可是说了半天,让她过我这样没有光环,每天跟各种人打交道看人脸色的生活,她已经接受不了了,虽然她嘴上不说。
后来,A跳到了同行业的另一家外企,继续干。
又过了大概一两年,有一天,我给她打电话,她说她已经辞职了,在家休息,我很惊讶。她辞职居然没有告诉我。
出来见面才知道,她在出差的时候晕倒了,意识到身体出问题,才终于下决心离开行业,在家养身体。
那时候我也从公司辞职,准备创业,我俩就经常一起逛街,吃饭,发生了好几件狗血的事情。
有一次,一个餐馆新开业搞推广,第一桌客人打一折,第二桌客人打两折,以此类推。
我两个无业游民抢到第一桌,一百多块钱的火锅,花了17块多,结果A和服务员要发票。
服务员当然不给,A和服务员吵架,说人家逃税,收钱就应该开发票,被我拉走了。
路上我跟她说,咱们喝了两瓶饮料,就要几块钱成本了,还有那些肉,蘑菇,人家已经赔本了,你还要发票啊?她才反应过来:“你从这个角度想问题啊,也有道理。”
另外一次,我没在旁边,就是上个帖子说过的为20块钱吵架的事情,她觉得小贩坑了她20块钱,差点跟人家拼命。
还有一次是为了买房,那时候房价正好从08年低谷猛涨,她过去和男朋友看房总是挑剔,一直拖着没买。
我也陪她看了好多,总没有满意的,她看房的标准太高了。有一次总算有了她满意的房子,价格也能接受,结果签合同的时候遇到其它买家加价,但是房主对她印象很好,说只要你加到和对方价格一样,我就卖给你。我说市场就这样,你俩有钱就加点吧,结果她赌气不买,说不能惯着这种不讲信用的人。
最后房子涨得厉害,她忽然放弃买房了,跟我说,我现在买也买不到好的小区,我就不买了。因为我现在已经住不了你家那种老房子了(我和老公当时买的是城里90年代的旧小区)。我还不明白,问她为什么呀,还以为她身体有什么原因,她说,不为什么,我现在接受不了环境不好的地方,说得我忽然有点尴尬。我才知道,在她心目中,就算离开外企,我们也不在一个层次上,只是平常人家没明说罢了。
说到这里,其实也差不多了,除了环境不好的房子,A还有很多接受不了的东西,其实这些莫名其妙的高人一等的规则,都是外企加给她的。这就叫身段拿起来了,你还放得下吗?
A的现状我不说了,她是我朋友,避免人肉。物质上肯定是正常人生活没问题,但看到她跟我说得抑郁症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外企害的。
—————————–
不知道楼主界定失败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
我觉得如果人生很难用成功与否衡量,如果能达到物质与精神都和谐的状态,就是最好的人生了。
如果一个人带有很强的优越感,就很难去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我一直觉得,情商就是理解别人的能力。年纪越大,就越需要情商,家庭和工作都需要。
优越感强的人,人生的路会越走越窄,尤其是,当优越感来自一个辉煌的公司招牌,或者来自“一是一,二是二”道德观,岁数大了以后,会活得很拧巴。
—————————–
楼主不必在这里秀自己的优越感了。对普通打工族来说,当前社会的确是体制内的人待遇更好,也更有优越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当年大锅饭时代有几个人看得起私人打工的?改革开放初期外企和下海变成了令一众国企机关单位羡慕的对象,时至今日国企机关又重新变成人人追捧的温床,但是历史的规律不会停止,所以这种体制内的优越必将再一次被打破。
—————————–
不好意思,我早就跳出体制内的单位了,先是投奔私企,然后和老公创业。
现在客户有国企,有私企,合作方有一些外企。
我也同意你说的,体制内现在的优越感,有一天也会被打破。
据说撸主是做私企老板的,那么撸主撸撸什么样的企业比较好呗。外企肯定坑人了,国企不免钩心斗角,撸主的私企如何呀?是不是让员工住5星就是用优越感坑员工,让员工住招待所就是刻薄坑员工啊?撸主的私企还特体贴特人性关怀员工无微不至以免撸主自身之讥吧?
—————————–
好问题。让员工住五星主观上当然不算故意坑害,但如果员工本人因为住五星而看不起住如家的人,并认为让员工住如家的都是垃圾企业没前途,那员工就是客观上被坑了,也怪不得外企。
另外,我和老公对外企的管理学都很佩服,所以从一开始就比较注意办公环境这些。五星酒店我们确实烧不起,但是管理层出差每天1000食宿的标准,在行业里也不算低了。
—————————–
小A是四大的?一年估计要赚楼主好几倍的工资呢。人家做10年攒了楼主做30年的工资的话也够本了。
—————————–
你真高估外企的收入了,当年最辉煌的时候也就比同样岗位的民企高50%到一倍左右,毕竟他们税高,从来不避税,到手的真没多少。
现在起码我现在的行业,外企待遇已经跟民企差不多了。A那个行业我不了解,但听说也挺艰难的。而且从这个月出台的政策看,外企艰难的时候还在后面呢。
有些问题,国家终于意识到了。
—————————–
哪有这么离谱,LZ自己没呆过外企就靠YY吧。毕业后进四大的年轻人那么多,有几个人是一直干下去不跳槽的。都很精的,得到一定锻炼,注会考过了,就好跳了,往外企国企私企跳的都有,收入会更好,工作强度会减少。
我老公应该跟LZ是同龄人,不过读了硕士,这么多年也一直在外企,也没抑郁症了,几乎不加班,上下班规律,也算混了管理层,收入也还满意。反观我这个所谓的体制内,当医生,书读得比他更多,工作辛苦得多,收……
—————————–
不要太敏感了,我说的是小A的行业,跟你老公不沾边好么。
因为她的行业太典型了,算是纯做技术的服务业。很多外企在中国运营的并不是核心技术部门,所以外企的烙印还没那么明显。
至于从外企往外跳就会收入提高,工作强度下降,我只能说,对于大部分外企中层来说,不太可能。外企的收入已经不低了,在工作强度降低的情况下,不降低收入就不错了,明显提高,基本不太可能。除非作技术的,跳出来承担更大的责任,那有可能收入提高,比如a出来和人合伙创业,但肯定不会更轻松。
在你想象中那些养人又轻松的国企,说实话,已经不是凭着外企镀金的经历就能进去得了。
对了,想起一个从外企跳到国企收入提高的例子。
某咨询公司中层,跳到某体制内企业负责全集团的erp实施技术把关,据我了解,他的收入是提高了不少,但是他说比在外企累多了啊,而且压力巨大,每天光阅读邮件,就要四个小时,还不算回邮件的时间,工作时间每天十几个小时绝对有了,而且全年无休啊。
—————————–
你说你那朋友的收入并不是很高,现在又说已经很高了,不是自相矛盾么。同样的职位外企当然收入高,问题是跳槽总归往高了跳,人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你的学历有了,大型外企工作的经历有了,该考的证书有了,即使再去国企私企,也会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啊。至于放不下五星级,高档写字楼,觉得老外都没有勾心斗角,是你那同学太单纯了,关外企什么,这个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你真是太单纯了。
我说她收入不是很高,是和我想象中相比,当时她好像是税后二十万出头的样子,就一个她们行业的Manager(大约项目经理吧,做项目带队的)来说,比国内同行要高不少了。当时国内她的同行,同一级别,到手的十来万就不错了。不过她要是跳到国内同行那里,肯定级别会更高一些,收入还真未见得提高多少,她的国内同行本来就打价格战的。除非带有创业性质,但也更累。
我当时误打误撞进了新媒体相关的行业,也能拿到这个数了,可我一直以为,她比我收入要高很多的,因为她的消费一直比我高。其实外企从那时候开始,就已经没那么高薪了。
至于你说的什么学历、证书、外企工作经验,发展空间……看得出来,医生确实还是工作环境比较单纯,对30多岁的职场江湖不太了解。
现在医生太辛苦了,但确实是最了不起的职业,非常敬佩坚守在一线的医生美女。
—————————–
你跟我讨论的不是一回事。我的闺蜜朋友里,当年进四大的比例超级高,所以对她们的收入比较有了解。到了28,9岁这个年龄,早就没人留在四大了,去国企外企私企的都有。我同意外企近几年的收入水平不比国企啥的高很多了,但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比如当年我闺蜜刚毕业时拿八万应届进四大,几年后考好注会跳出来,职位是最junior的,为了男朋友去了个消费低很多的二线城市,去了个比较规范的国企,职位就有……
—————————–
四大的事情,你就别露怯了,这里行业内的人很多。
2014年,四大应届起薪也不过6000+,你说几年前,那绝不可能8万。
第二,四大只要不辞退,每年都会长级别,你说那种干了好几年还Junior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前几年都是每年固定增长30%-50%薪酬的,所以几年以后,年薪肯定20万。只有Manager是个小平台,有人提得快,有人提的慢,但只要在行业里都会上去的。SM,就是比较厉害一点的人了,大多数人坚持不到那个级别的。
第三,去规范国企,职位提升,薪酬提升。别开玩笑了,你闺密有特殊关系去的不说了(当然即使这样可能性也太低了,既然你说是规范的国企),一般四大去国企业就是财务对口部门吧,国企财务,让四大一个不熟悉业务的人当主管????千古未闻阿,你知道国企财务是什么样的部门么?
至于国企财务的年薪,真不是很高,我知道的,局级的,小几十万罢了,还是效益好的单位。一般下面记账的小主管,真不可能比过四大。
好了,不再回你的帖子了,你也别误导别人了。
—————————–
不好意思,我觉得楼主了解的也不是很全面,周围跳槽去国企做主管的长辈同事还真的不少!不要以为国企财务有多高端,国企财务主管从下面会计做上来的,现在,我是说现在,很少了,会计讲究职责分离,会计核算也就核算那几个科目,一个岗位轮三年,要轮到多少年才能明白公司全局情况,事务所不是会计,能在短时间内让你有机会去看全盘账务,先从账面了解这个企业或者这个行业基本处理的规则,慢慢建立对这个企业和行业生产运……
—————————–
外企跳到国企直接当主管的,不是没有,但不太可能是财务部门。不是因为国企财务高端,财务本身没什么高端的,你为事务所看看报表,做做工作底稿,就真能通盘了解人家的业务?
你那些前辈也好,同事也好,就算到国企当了财务主管,也是到国企干了几年以后,熟悉业务以后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至于你说“国企缺主管”,到XX公司去挖人的事儿,我只能呵呵了。
“国企缺主管”这种事情,真不太可能发生,不信贴子里国企的同学出来说说吧。一个位主管置缺人了,同一系统下面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还用到外面挖人?除了纯技术性的,本系统的人确实做不了的,比如我说的那个ERP实施总监,但那也是个国企内部的乙方单位。财务,真不可能阿。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四大的,去了国企,还真干不了财务主管的活,你信么?
不说别的,资金管理,预算,甚至供应商的结算等等,这些都是四大看账本根本接触不到的东西。你知道集团什么时候资金紧张?你知道贷款怎么管理?你知道怎么跟银行搞好关系?
接着说创业的事情吧,主角是B。
B是我大学同学,学生会风云人物,女强人型。B倒是不在意物质上的虚荣,很能吃苦,但是外企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她身上烙上了烙印。
B也是一毕业就进外企做技术,到30多岁出来创业。她的行业和我公司的行业有点沾边,算是一个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可以共享客户。
创业之后,我们联系比较多,本来是想分享资源,结果却意外见证了她失败创业的过程,我也总结了点教训。
第一个问题是她太不喜欢琢磨人了。外企做技术的人,大多没什么城府,状态比较自我。当朋友不错,创业就危险了。
创业以后第一次跟她见面,她意气风发,认为自己的团队技术非常牛,在行业很有名气,市场正好处于起步期,好多烂公司接单子都接不过来,凭着名气,已经有朋友给她投钱,再加上原先的外企里还有自己的死党照应,创业万无一失。
我本来还想给她介绍几个我的可以挖掘的客户,她问都没问我的情况,自顾自地说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我当时就觉得她还不像个做生意的。
因为不耐烦观察琢磨人,她对公司的管理基本照搬外企的规则。
核心团队,都比照外企更高一个级别发工资,并许以股份。后勤方面就订了一些绩效规则,比如给前台打分,按分数发工资。
我劝她,最好别搞那么死板,小公司,有时候得哄着点,就那么几个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她不信,她认为,前台这种职位,随便招一个,按照规则管理就好了。
结果前台频繁辞职不说,有一次招标,前台不知是故意捣乱还是无意疏忽,差点出大错。
—————————–
30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从国企热到外企热在到国企热,楼主难道没发现国企已经不是原来那些国企了么
别拿几个例子当定理来误导人了
什么企业也都是红火一阵就完,都是给别人打工还分三六九等,你可真逗。
自己有本事最好。
—————————–
别说打工了,就是创业也好,从政也好,人本来就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只是选择不同,享受莫名优越感的人,不见得都会摔到地下。但是摔了,就更痛苦一点。
所以我才认为,刻意让员工“不接地气”的外企毁人。比如必须“穿晚礼服”开年会,只有当了老板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恶意。
当然,现在不接地气的国企员工,搞不好也有一天会吃苦头。
怪不得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光一个“知己”二字,几个人能做到?
A做不到知己,B做到了,但是又不能“知彼”,江湖真是险恶啊。
—————————–
当然,创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卡在销售上了,而归根结底,还是不会识人。
她那个外企里的死党,并没有像她以为的那样给她介绍客户。其实我早想到了,烂公司能接到单子,自有“理由”。在江湖上混,千万别随便说别人是“烂公司”。
而她觉得人家会把单子介绍给她的唯一理由,就是我们“关系”好,我的团队技术好。
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其实还是有办法补救,就是找那个死党,或者相关人,死缠烂打,许以利益。
都这时候了,就别抱着道德优越感了,你带着兄弟们出来,你这时候有责任当牛做马陪笑脸弄单子。
可她明白真相以后,对她的死党产生了极大的不满,赌气不来往。去找别的老同事,她又拉不下脸,过去她并不把销售放在眼里。
好在,那时候行业好,就算没有外企推荐,还有其它渠道,B也拿了一些单子,但都不太肥,属于拼价格那种。
这时候,她带出来的人马也出问题了,没有外企的光环,人的心态也变了。
所以千万别以为外企那些五星酒店之类的,只是人文关怀,其实所有的企业文化都是麻醉剂,一边累死累活地干,干完了给你点常人享受不到的物质和尊重,就没时间琢磨别的了,以干活为荣的文化就是这么来的。
外企项目主管,相对还是比较好当的,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
大家本来是抱着出来发展更好的心态,想着公司做大,也当个元老,搞个管理啥的,结果还是每天在外面干活,都是小单子,外企的光环也没有了。虽然工资多了,人心却浮躁了。但是直到兄弟们叛变,她才反应过来。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聪明的B居然被骗子骗了。
其实骗子最先盯上我们公司的,是我一个朋友介绍认识的,说此人正好在我们待挖掘的目标客户(某赫赫有名的央企系统)有大资源。
这是我做公司以后,遇到的第一个骗子。
我和老公见到骗子了,还请他吃了顿饭。不过我们挺警觉。我上个贴子写过,我家长辈有个朋友,就是给人牵线搭桥介绍生意的,所以我对这个圈子有点了解,基本都是骗子。
骗子指定了一个海鲜餐厅,我一听就觉得是骗子的可能性更大了。那个餐厅吃下来,起码几千块,可我连你的身份都不知道。我委婉地跟我那傻朋友说,我老公吃海鲜过敏,咱们金湖茶餐厅吧。我心想,爱来不来吧。
结果那骗子带了个不年轻的女人就来了,开了个沃尔沃。
吃饭的过程就不细说了,两个细节一下就暴露他是骗子了。
一个是,问他要名片,他从兜里拿出一张纸,纸上有字,他故作没注意的样子,在背面写了电话和邮箱。我拿过来悄悄翻过来,正面写的是:XX(那个央企赫赫有名的掌门人)的侄女,x月x日从美国回京,航班号:XXX,请于首都机场X号贵宾厅接机。
我当时就想乐,这也太弱智了,这不就写给我看的么。
然后就是谈项目,什么这个央企在我们这个行业有多少亿的预算,大领导准备把项目交给他运作,但是他没有公司,准备找一个信得过的公司拿项目,可惜我们现在认识他已经有点晚,他已经谈过几个公司,不过既然已经认识了,就是朋友,以后多联系。然后他还神神秘秘地转发给我一条短信,我一看,是项目启动的立项报告,什么项目的重要性啊,目标啊,项目计划啊,预算啊,他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给别人看。
我本来想逗逗他,被我老公打断了,他说我们公司太小,估计承担不了这么大的项目,如果他现在的公司合作不顺利,再找我们。那个骗子后来还真找了我们一次,暗示我们有机会上,我们没搭理他。
这个骗子被我俩回味了好久,我们还说,怎么会有人上当呢,这太明显了。
后来有一段时间,B就有点神神秘秘的,跟我说正在弄一个正经项目,具体是什么又不说。我当时想,可能是我的竞争对手帮她呢,毕竟我们两个行业太近了,她跟别人走的近,我也能理解,毕竟我们小公司,也帮不上她太多,她当然要保护合作者。
直到几个月以后,才听圈子里其他人说有高人帮她整某个央企的项目,但没整下来,花了不少钱。我就想到那个骗子,后来一问,果然是那个名字,但她仍然不认为那个人是骗子,说是方案没做好,再具体她就不说了。
为了保护B的自尊,我没揭穿。
当时我不理解B被骗,现在我理解了。越是她那种要强的性格,才越容易被骗。
楼主自己创业自己开公司需要和银行搞好关系,这是普遍民营企业财务的重点工作,但是,所以很多民营上市的,会涉及很多借款,但大型国企央企,省级公司有集团总部拨付资金,市级公司由省级公司拨付资金,国企财务经理很少有烦什么资金的,楼主你说什么资金管理流程,采购循环,销售循环,唉,去做审计,你以为单看帐,现在审计都是要先做内控了解的,就是要把你各个业务流程弄清楚明白,看看你哪个流程环节点容易存在舞弊……
—————————–
现在四大人,质量堪忧啊,我就问你一句话,你认为大多数国企没有贷款是么?
你到底看没过几家国企的资产负债表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还什么拨付资金,四大不会真成了这种情况了吧,太可怕了,你以为统计局呢。
—————————–
这是个比较哲学的问题,我也理不出头绪。而我妈妈呢,她非常操心,基本就是她在操心这个家。但是我最近也无法很好的面对我妈妈,因为我似乎感觉到她有点出轨了。但我却不能做任何事情,因为我知道,我妈妈这样也无可奈何,我爸实在是太差劲了。我有时候想想这些事情,真的觉得特别的憋闷。昨天晚上我拿着一盘滚烫的热水洗脸的时候,居然有一种想把它淋在在我表妹脸上的冲动。这种冲动在我高考时也有过,那时候我复习……
—————————–
这位姑娘,不知道你的年纪,我能理解你,坦率地说,我的原生家庭也有挺大的问题,我也困惑过,愤怒过,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我爸没你爸爸那么暴力,但是心理上也有些问题,情感能力就像三四岁的小孩一样,也是经常拿我撒气,揍我倒不多,冷暴力比较多,厌恶我的状态比较多,很看重自己的面子,为了自己的面子,无论我多么痛苦,甚至健康出问题,他也无所谓。
我妈就像被洗脑一样,围着他团团转,从小到大,伤害我的事情太多了。我从三四岁就有一个感觉,觉得天下父母生小孩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弱小的人去欺负。
我也曾经遗憾,自己永远享受不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了,这本该是每个小孩都拥有的,我也恨过他们。
看你的文笔,我就感觉到你是非常聪明敏锐的姑娘,心地也很好,所以对自己的嫉妒和愤怒无法接受。其实你的愤怒很正常。甚至嫉妒表妹的心情也很正常,只要你可以不做伤害他们的事情,就是好姑娘。至于自己的负面情绪,要学会接纳。情绪没有善恶,对错之分。接纳了,坏的情绪就会过去,就像流水一样。你要相信,每个人在你的处境,可能都会有同样的情绪。
当然这个过程挺痛苦,尤其是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人生有那么大的缺憾。但是只要面对了,其实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人是很顽强的动物。
既然父母依赖不上,就依赖自己吧。当你完全凭自己的努力从低谷走出来的时候,你就不会再羡慕那个白富美的表妹。其实她早晚也会有需要她独自解决的问题,我没见过一个人的人生是不需要解决“问题”的。再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看看沿途的风景而已,你看过她不曾看到过的风景,这也是只属于你的财富。
当我独立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再看我爸爸妈妈,就没那么恨了,觉得他们就是两个小孩而已(心理上),我们就是一段错位的小孩拉扯孩子的故事。面对两个那么愚昧弱小无知的小孩,我也可以像对待弱者一样,哄他们一下而不会再让他们影响我的心情了。相信你有一天也会从“抽离开”的角度,理解你的妈妈。你父母的生活本身就是悲剧,他们无能为力。
最后推荐你关注一下“武志红”的博客,他对中国原生家庭的各种问题,分析得很深刻,也有一些实用的方法。当年,他的很多文章帮了我,让我学会接纳自己,学会摆脱父母的阴影。实在痛苦的话,其实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聊一聊。
好多朋友提到现在体制内的优越感。
我承认,体制内某些人有很强的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大多数是“我占了便宜你们没占到”,或者“我在体制内,我是当官的,你们这些P民”。反正只是很粗俗的优越感。而且这种人在基层或者地方上比较多,反而并不在最耀眼的央企单位,或者国企核心部门。这样的人,估计连外企都考不进去,实在不上档次,反正也谈不上毁不毁,所以我懒得去说。我相信,他们也有吃苦头的一天,但真谈不上被哪个企业毁掉。
不过大多数我接触到的国企的朋友,口吻都和帖子里回帖的某些国企同学差不多,谈到体制内的工作,有牢骚,有庆幸,有对体制外的畅想,也有权衡之后的淡然。
这些人真正工作起来什么样呢?从我接触的经验来看,都是比较有专业水准的,很多朋友工作的敬业程度,并不比外企差。但是和外企相比,多了一些对工作的抽离,和对现实的理性认识。
就是这一点点的抽离和理性,使人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达成一种平衡。这是我当了老板以后,才深切意识到的,因为当一个员工对于工作“百分之百努力”“百分之百热爱”的时候,往往已经是这个人失衡的先兆了。有个例子,我在上一个帖子写过,叫做小“D”的员工。
作为小公司,我反而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员工,因为副作用太大,人付出越多,希望获得的就越多。我现在的高层,都跟了我们很多年,都是创业的元老,我最希望的状态,就是员工基于理性选择之后,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努力工作,少许抽离,可以有对老板不伤大雅的牢骚,总的来说认可公司的环境。因为这样才能长久合作。
某些行业的外企正式仗着自己的强大,让技术岗位上一些容易被洗脑的员工处于“失衡的状态”,我觉得很缺德。而最后承担损失的,只有员工本人而已。某些人说外企高层是“整合资源”的,可据我所知IBM的Band9都谈不上整合资源吧,只是高级点的干活的而已。大外企“整合资源”的工作,到底有多少交给中国人呢?
至于国企员工,我个人认为,规范的国企,尤其国企里的技术部门,业务部门,完全没什么可为人家担心的。除了莫名优越的某些傻瓜,大多数人的状态,比较平衡,包括作技术的,做管理的。有了平衡的心态,其实转型也好,改革也好,都不用怕啊。这社会永远需要有人做技术,有人做管理。
这帖子被推荐了,我本来就不想更了,或者以后慢一点更吧,等不那么热的时候,不想这些真实的例子在网上传播太广。
—————————–
你好,我看了这个贴子,又去翻了你之前的贴子,看到小D那一段,感觉跟自己好像,我指的是在公司相处中。我自己是本科毕业,第一份工作做了5年,一直做的还不错,各种公司奖项都拿了。现在因为换城市,换了工作,总感觉工作这么多年,越来越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不知道聊什么话题,总是很容易冷场。我又是做技术的,现在在新单位快2个月了,还是没怎么融入进去,总是埋头干活,不知道姐姐有啥建议改变这种状况?如果看书的话……
—————————–
你何必把同事看那么重呢?难道你也和小D一样自卑?没必要啊。同事大多是应酬罢了。
建议你下班报个班,认识点工作之外的朋友,同事么,顺其自然吧。让我一个老板教你融入同事,我会觉得,你老板给你发工资可不是让你琢磨这个事儿的啊,哈哈。
再说B的第二个问题吧,太把“技术”当回事儿了。
估计说这个,骂我的人更多,但无所谓了,看到帖子里,有小朋友问到创业的问题,那就写写吧。
一般来说,创业的时候,千万别把重心放在技术上,除非你是不可替代的技术,或者目标客户对技术的敏感性非常高。
B的技术,确实曾经在国内风光一时,当年她出去讲课,一天就是万把块的酬劳。所以B出来之后,仍然津津乐道自己的技术,尤其爱说一句话:“全国能把XX产品弄懂的人,不到五个。”XX产品,就是A公司原先那个外企的一种产品,当时确实是市场上最好的产品了,A主要就是实施这个产品的。
有一次,我发现一个线索,某制造业客户对B的产品有兴趣,但是预算有限,如果用B的产品,光购买产品的费用,就超支了,何况还要实施,但如果用国产替代产品,就还算一个比较肥的单子。客户也比较倾向于用国产产品。(B口中的那几家烂公司,一般是国产和进口产品都做。)
我建议B用国产产品做,但是她回答我一句话:“内个东西我没法做!”想了一下,当年B在外企的时候,一定很瞧不上那些拙劣模仿的国产产品甚至做国产产品的同行,所以我也没再劝她。
但是这些年之后,我发现,目前他们行业的国产产品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B那家外企的产品,也不得不大幅降价。
—————————–
楼主姐姐,万分感谢你的帖子!!不管快慢都会跟下去,因为就是从事A做的行业,尤其是你一说今年5月政策变动,我立即就知道是哪个行业哪几家企业了!
很多过来质疑的真是可以省省了,欣赏你回复的心态,看得出你的性格层级还是蛮高的~
目前就在想我是跳去更光鲜亮丽的国企还是留在现在的公司继续成长,看完帖子,第一种是彻底否了。其实终极目标还是创业,只是时候需要自己把握。
真的给你32个赞!万万不要……
—————————–
为什么因为我的帖子否定了国企?很不解,能具体说说么。
其实要创业的话,在创业之前,对社会了解越深,越有好处。起码我本人不觉得你去国企对创业有坏处,应该是有好处吧?
—————————–
部分同意LZ,但其实真的不应该用“外企”就涵盖整个圈子,中国教育体系下的毕业生本来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LZ这种文章上了头条,会太容易误导很多立场不坚定的后辈。
而你所说的现象,让我想起了我读过的一本书,梁晓声写的中国各个阶级分析(书面不大记得了,汗),里面有一种叫做买办阶级,大致说的就是外企最早进入中国时,做代理的那一群中国人。里面形象之鲜活,值得一读。
回到此贴,还是想提一些……
—————————–
高人,“好学生”之说太赞了。
大部分赞同。
—————————–
一个20年外企经验的师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楼主讲的故事很有意思,个个也很有代表性。目前A和B都遭遇了一些困境,但是这些困境是由于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外企造成的,非常值得商榷,所以得出外企毁人的结论太过草率。如果这样的话,我可以举出一箩筐外企造就的成功人士(单纯指经济上的成功)来反驳。个人认为从这个角度界定某类型的企业优劣真的很无聊。
本身外企就有很多种类型,高科技型,服务型,传统制造业……
—————————–
你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两个主要论点。
第一,外企更合法阳光,不行贿。
第二,外企效率高,能创新,国企效率低下,民企抄袭劣质竞争,外企的衰败是中国经济的损失。
好吧,咱们说道说道。
第一条,不行贿论,我只能说,你真是“图样图森破”,或者你所在的外企不具代表性?关键字,“IBM行贿”自行百度之。另外,给你普及个常识,美国企业不敢行贿,不是怕证监会,是怕一个叫做《反海外腐败法》的法律。你在外企多年,不应该不知道啊,这也是我为什么给你举一个美国企业行贿的例子,让你看清残酷的现实。世界上的企业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利益而生存的,“不做恶”那些,糊弄糊弄投资者罢了。
这还是媒体公开的,没公开曝光的有多少呢?我只知道,当年做媒体的时候,跟某CFAInstitute白人闲聊,把美国基金公司海外行贿躲避监管的方法聊了个够。他本来是像我宣传CFACode(职业道德规则)的,结果让我眼界大开,发现在行贿方法上面,中国人还不是最有想象力的,哈哈哈。
第二条,我给你讲个故事,当年我老公在外企的时候,跟你想法一样,但是后来他不这么看了。
对不起有点激动,我还真是看不得别人把中国企业全盘否定,只为了追捧一样追逐利益的外国企业。
下楼带孩子散步去了,回来接着写,这个故事必须要写。
这段回复真的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说句实在话,我很难受一个中国人说出这样的话。她的话有一部分是事实,但只是很片面的事实。
“今后10年,如果如今的政策延续,可能私企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上升。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但是以我个人有限的见识,很难找到国内企业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真正去自主创新,都是像楼主说的那样,仿制、盗版国外的新技术,然后利用低成本竞争。即使国内现在人人想去的阿里巴巴,当年也是靠模仿Paypal的平台奠定的基础。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所有的项目都能找到国外原型。我个人有限的见识中见到的科技型公司新技术公司,也都以寻求上项目拿政府补贴为目的。”
我不想反驳她,讲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大家当故事看吧。
话说,若干年前,我老公在某大型外企做大概相当于SM级别的技术主管,手下有一个大型制造业集团的项目。结果在这个集团一个中部地区的重点生产单位,遇到点小问题。
那个单位已经自己上马了一个独立小系统,其功能跟老公公司产品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小模块正好重合,只能二选其一。老公手下的项目经理调查发现,这个系统由某大学背景的小私企开发,已经试运行了但还没有签合同,原来这家私企在推广产品的时候,已经听到总部要统一上系统的风声,也怕自己的项目被取代,就在当地领导的支持下,匆忙上马试运行,想先下手为强,但是合同,客户没敢签,毕竟最后只能有一个系统。
对于老公公司来说,某个单位少上一个模块不是大事,但是总部那么多单位,一家出现问题,就怕开了不好的先例,所以一定要把对方挤掉。
老公的人到现场以后,发现对方的系统非常好,很适合中国的情况,专业性无可挑剔,在节省资源,利用基础设施方面,也没得说,是个用心磨出来的东西。相比之下,老公的系统就有大而不当之嫌,尤其在中国的硬件情况下,会有一些问题。
对方也发现了老公他们的问题,找相关领导做了很多工作。总之开会之前,感觉这一仗很难打了,我老公决定亲自过去,他是著名的“能忽悠”。结果是,在会上就客户就拍板了,用老公他们的产品。在这个决策之中,有对于总部的服从,但更多的,老公感觉,是客户完全被他的外企范折服了,针对对方尖锐的技术问题,老公用兜圈子的办法,让客户相信,国际大公司是靠铺的。
会上,对方一个男性的技术主管非常厉害,句句切中要害,但是没办法,客户对于技术其实没那么懂,而对方的另一个人,吓得根本不敢发言。
之后老公才知道,为了这个项目,对方公司倾尽全部资源,全部团队日夜不休地安装调试系统,而对方那个厉害的人,就是他们负责技术的老板。散会以后,老公看到对方大男人十分愤怒委屈但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心里很不舒服。
后来这个公司就销声匿迹了。老公每当想起来,就觉得很内个,后来他们的系统在这个模块上确实遇到一些事先预见到的问题,虽然不是大问题。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民企的活力和创造性,其实不亚于外企,中国人本来就是做技术的好手。但是中国民企,从来没有享受过外企的待遇,几年前外企所得税的优惠我就不说了。崇洋迷外的文化也是外企在竞争中无形的筹码。
其实企业就像进化史上的生物,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所有的企业文化都是为这个服务的),当环境侧重关系的时候,企业就会以拉关系为重点,当大环境无法保护技术创新的时候,企业就只好抄袭或者打价格战。外企放到中国也一样会去适应中国的环境,所以为什么要有一部“反海外腐败法”?
而中国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到底如何呢?顺丰之类的就不说了,光是一个“海底捞”就值得致敬,让服务员有尊严地服务,快乐地服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共赢。这种企业文化还是根植在“精英教育”下势利的中国文化之中。这是照搬谁的了?
至于IT界,我不想讨论,这位也不是业内人士,瞎浪费功夫,反正我真的鄙视这样站在外企的栅栏内,一叶障目自轻自贱的中国人。
忘了说了,老公一直记得那个民企技术股东的名字。前两年,他忽然想起来,就百度了一下,发现这哥们现在在南京一家技术公司任高管,这家公司看网站介绍已经拿到风投了。老公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虽然他可能已经不记得我老公了。
楼主姐姐,不知道能看到我不?我记得你上次的那个帖子,当时我还问你对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看法呢,因为当时这个问题困扰自己。结果今天你发帖,发现我现在的状态也变了,今年研究生毕业进了移动,公司不是省级应该就是一级市公司。本来以为以后可以省省心了,但是我真是too simple,进公司要求我们先干半年营业厅,半年后还要竞聘,这竞聘啊,看来又是拼爹走关系了,没有关系的看不到未来的路啊,不知道该怎么生存?而且现在算……
—————————–
上次的问题我没有看到啊,其实任何关于个人大事的建议,都要非常了解你的情况才行。其实情况也许没有那么糟糕,没有关系也不至于绝望阿。我们在社会里虽然弱小,但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调整心态是第一位的,这样患得患失,竞聘成功,你还是会有很多担心,将来风吹躁动都担心,哪儿受得了。
具体操作上,多了解竞聘的信息吧,看看往年怎么弄的,需要如何操作。
—————————–
在为国内企业做开发上,优势还真是国内公司的,只是吧,时间不长,信任度不够,就如你在某楼说的,有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我以为国内公司创业,最关键的不是已经拥有,而如如何生存,生存中求发展。其实如工业巨头博世也是艰难生存很多年才逐步发展逐步取得成绩的,个人对企业的看法是,首先是个商业体,然后才是技术体,所以手段必须是商业的,而方向一定要是技术的,这样才能互相支持,两相辉映。
—————————–
握手!!!
商业实现生存,管理实现利润,技术实现发展。
说好了不评论又跑出来,我真是一把年纪还打自己的脸啊!
—————————–
就事论事,楼主举的那个例子不怎么说明问题。做系统不是一锤子买卖,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实施测试,上线,后面还有至少几年的维护升级。以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的现状,稍微谨慎一点儿的用户都不会选那家私企。另外,技术和创新完全是两个概念,我没说中国人技术不行。具体来说,这个环境根本就不鼓励和保护创新,经济成功掩饰一切污点,比如永远在抄袭……
—————————–
好吧,我特别喜欢和你争论,因为你的观点非常极端,而且有代表性。比如,
“很难找到国内企业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真正去自主创新,都是像楼主说的那样,仿制、盗版国外的新技术,然后利用低成本竞争。即使国内现在人人想去的阿里巴巴,当年也是靠模仿Paypal的平台奠定的基础。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所有的项目都能找到国外原型。我个人有限的见识中见到的科技型公司新技术公司,也都以寻求上项目拿政府补贴为目的。所以,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只能说,走着瞧。另外,从平均的做事效率,国企跟外企比,我只能呵呵了。”
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B被拙劣的骗子骗了。外企某些人的思维方式太极端了,黑就一定是黑到底的。有问题,就一定是不可救药的。看了一些文章说中国企业缺乏创新,就自行脑补,发展出上述极端的言论,事实如何呢?
就说互联网吧,先说QQ,当年叫OICQ,你说它借鉴了ICQ,我同意,名字都类似。但当年还有好几个类似产品比它起步更早,用户更多,却败给它了,比如有一个叫PICQ的,还有一个叫做什么Q的。为什么,因为比起纯粹抄袭ICQ的同行,OICQ有独特的创新,比如简单的界面,比如“查找在线网友”功能,是ICQ没有的,ICQ主要靠聊天室认识网友。
当时上网的人还不多,素质普遍比较高,大家聊天欲望强烈,找人聊天不容易,同时隐私担忧比较少,查找功能非常受欢迎。看帖子的老网友,估计没有几个人没用过这个功能的。OICQ的创新更符合中国的情况,所以它成功了,它那些只知道模仿和复制的对手失败了。
你说阿里巴巴模仿Paypal,我笑了。这俩有可比性么?你是想用支付宝比Paypal?还是想用淘宝阿里巴巴比ebay?
在这里,我又想告诉你,概念的借鉴不等于抄袭,马云在上述每一个战场上都有很多成功的本地化创新,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淘宝帝国。比如淘宝免费开店,实名认证。比如支付宝的收货再确认付款功能。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那些宣扬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抄袭的,往往是外行媒体找噱头炒作,内行听了都笑掉大牙。开心网标志性的转贴模式和游戏,并不是媒体炒作的那家海外“原型”的重点功能。微博和推,区别也大了去了。至于微信,创新性更明显。咱就不细说了。
借鉴概念是很正常的,毕竟美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更成熟,不太可能一个好的概念完全没人想到过,留给比美国晚起步好几十年的中国人,把“借鉴”发挥为“抄袭”,太幼稚了。只有业内人士才知道,再好的概念,也需要本土化的创新,更重要的是,需要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推广模式。这里面,每一环节都是创新。
你又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的现状,稍微谨慎一点儿的用户都不会选那家私企。另外,技术和创新完全是两个概念,我没说中国人技术不行。”
我又笑了,你知道国外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么?据我了解,比中国企业也差不多,你这个三年的数据问题太大了。何况,即使用了系统以后公司出问题,只要行业还在,售后维护升级的需求肯定是有人做的。不可能出现企业存在需求,没人满足的情况。
最重要的,选择中国工业系统,代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有些软件甚至可以开源。不用担心后门、各种暗箱和间谍活动。别告诉我这种事儿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大上系统里不存在哦,小心我又用案例打你的脸。
—————————–
看了这段觉得lz有点装b装过头了,难道你家是归国华侨?或者不食人间烟火?看你写的你也应该四十多了吧?我估计和你差不多年龄,或者比你小一点,咱们这岁数的人,都是从市井经历过来的,要说你上学工作之后脱离底层了我相信,但是不至于小时候都没经历过吧?我也是从小北京长大的,北京以前什么样,怎么一步一步改变的,我都清楚得很,在北京活了三四十年的人,还需要因为认识这么个人才能了解世间百态和“大开眼界”?
—————————–
所以说人都容易成为井底之蛙呢。
我在机关宿舍楼长大,家长也是一板一眼的人,毕业工作也是从稳定的单位换到面对某个圈子的媒体,生活圈子确实不大。说到北京以前,印象中也就是学校放假的时候,我爸妈骑个自行车上班,锅里留着饭,我和小伙伴挂着钥匙在楼下玩,大人放心着呢。要是我进了外企,说句实在话,说不定我也一样轴,因为眼界就这么小,身边的人都是这么生活,以孩子学习优秀为荣,攀比个待遇啥的,不知道还有别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我说的大开眼界,当然不是说环境破败,而是说人家的活法让我大开眼界。他看人眼光的毒辣,还有不知道真假像小说的江湖经历,对我触动很大。
接着说B的第二个问题吧,太把“技术”当回事儿了。
看到某几个ID试图激怒我,感觉很好笑。“技术”和创业的问题,看来还是要说完,否则很容易被这些ID断章取义。
站在老板的角度,我也会鼓励技术主管培养某种程度的“技术优越感”。所以我们尽量不让他们操心无关的事情,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因为技术优越感本身是非常可爱的。有了技术优越感就有不服输的劲头,高难度项目来的时候,不用动员,技术人员也会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
带一个有点狂的技术大牛出去做售前,可以让客户看到,我们的人对于技术的执着和热爱,哪怕大牛滔滔不绝的技术词语,客户根本听不懂,也有助于建立信任。
但是,这种信任有一个大前提,就是除技术大牛之外,对方公司还要有不那么“执着于技术”的高级销售、主管或者老板。
我前面说了,除非所在的行业对技术特别敏感,那老板是技术狂人也无所谓,因为这种情况下,客户会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销售做的粗糙点,也不影响。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客户眼里,备选公司都差不多,哪家公司好交流,就容易倾向于谁。
刚开始和客户建立信任的时候,做技术的人不服输的劲头,反而成了劣势。这跟“一根筋”眼中的拉关系搞潜规则,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两个销售找你推销保险,一个说:“我们公司的产品线非常好,最适合中国国情,您了解一下吧。”一个说:“现在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确实有相似的地方,您选择我们,就是给我个机会,我给您推荐最合适的。”你愿意和哪个聊天?
B从心里无法接受客户被“烂公司”忽悠,把自己的公司和烂公司相比较,也无法理解客户对技术的“不那么感兴趣”,另外对原先外企的某产品也总是有点无法割舍的感情。所以不管她掩饰得多好,她这些心理活动和情绪波动都成了销售的障碍。
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就是牢骚越来越多,越来越偏激,客户那边的朋友,一个也没处下。
自己的力量不够,有时候就要借助合作伙伴。在B创业的年代,她的外企背景还是挺有号召力。也有销售出身的合作伙伴主动找她寻求合作,但是这种合作总是持续时间不长,反而手下大将被挖走了两个。
B现状不想说了,也不重要。虽然b对某产品热爱依旧,但是国产产品真的已经做得越来越好了。而且,最可怕的是,现在看一看,B的技术,还真比不上她的同行甚至跳到民企的手下了。毕竟她一直是做实施,优势就是实施经验和对客户行业的理解。而她的手下跳出去以后,甚至要担任类似于架构师的工作,除了模仿外企产品,还要考虑新产品的研发,考虑平台稳定性,从核心上开始搞。这么看看,B的技术优越感,其实还真是被外企害的。人家做好的产品,你精通怎么用而已,你还能比做产品的更厉害?
想回答一个敏感问题,这个帖子也差不多了。
比如这段话“(LZ)其实是要告诉大家在中国会做事是不行的会来事的才是关键,学问会不会到是其次,问题是关系有没有做到位~”
但实际上,即使是在那些所谓“最发达”的国家里,真正掌握经济和政治资源的人,也都是“会来事儿,会拉关系”的。
这大概是人类社会规律决定的,简单的利益分配可以靠规则,更复杂深刻的利益分配,就只能靠“潜规则”和利益的制衡。比如总统接受了财团的赞助,不可能不维护财团的利益,但同时也要维护其它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比如社会大众的利益。那么到底如维护,维护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手段,都是无法写在法律里的。所以总统一定是一个善于搞平衡搞关系的人。这样的人,必定是“一根筋”眼中的滑头。
做企业也一样,跟据英文版的维基百科上的信息,比尔盖茨的妈妈跟ibm 的关系,才是微软成功的第一个关键,他妈妈游说当时的 ibm主席,让年轻的微软获得了开发pc操作系统的机会。据说这还是纽约时报披露出来的。pc操作系统对微软意味着什么,不用说了吧。但是光有关系,肯定是不够的,ibm 不会把系统交给一个不靠普的公司。
但是反过来说同样也是成立的,那就是,当年靠普的公司肯定不止一家,但是微软只有一个。
苹果的崛起,也同样离不开一名慧眼识珠的销售天才兼投资人。
能看原版英文书的同学甚至可以搜索一下美国畅销书里,专门教人搞Networking的书有多少,里面说的东西与我说的有没有区别。
不过,光有关系,起码在我们这一行,是远远不够的。
我前面说了,骨干人员的技术优越感,是科技公司成功的一个关键。
而好多有“关系”,做销售出身的老板,做技术公司也失败了,就在于,他们不敢培养技术主管的优越感。
他们怕技术主管膨胀了,就不好控制。这些人往往喜欢用两个技术主管相互制约阿,强化公司的行政管理氛围阿(比如提拔围着老板转的行政人员做高管),随意变动项目(啃过硬骨头的技术大拿就调开,让弱一点心腹吃现成)之类的办法“控制”技术主管。
事情做不好,别人不会老给你机会的。这样的公司,倒下的也见了不少,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本来不想回贴了,看到有些很好玩的回复,某些ID越是气急败坏,我越觉得这个帖子发对了。
就再贡献一个故事吧,不是有人说,我没跟外企打过交道么,好吧,说个我本人的故事满足你们。
当年从体制内的单位跳出来以后,我差点进了一个全球有名的外企,D打头的跨国传媒集团,旗下有个非常有名的报纸是W打头的,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我虽然不是学外语的,但是在学校爱看点原版电影原版专业书什么的,英语也能唬唬人。然后呢,我就从某招聘网站上看到这个集团招聘翻译。
然后我就在线发简历,在线试译,然后现场笔试,反正好几关都过了。
然后就是面试这一关了。不止一轮,有中国人,有老外,有英语有中文,反正都特别Nice那种。
我现在只记得有一个白人,称赞了我的翻译,然后笑咪咪的问我想去D集团做什么,无论我说什么,他都用两个蓝眼睛瞪着我的眼睛,那么认真地听,频频点头,发出赞扬的声音。还问我喜欢哪个乐队,我说我喜欢英国的XXX,他就和我高兴的聊那个乐队,面试仿佛变成了乐迷聚会,那个High。
High完了,工资都谈好了,刚开始面试的女性中国主管又来了,脸色有点凝重。
她说她要说一下工作安排,我们这个部门的翻译,是分三班倒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早上七点到下午三点,下午三点到晚上十一点,晚上十一点到早上六点(也不排除我记得有小误差)。每个人都要轮班的。上班时间,就是不断翻译财经讯息之类的给D公司的华语用户。
我一听就懵了。夜班我听说过,这半夜翻译算哪般啊!
现在我只记得,面试结束后,有一个中国女性主管(是不是最后面试的那个我都忘了),用委婉的方式劝我留下,还说,她干的时间长了,发现半夜那一班反而比较“思路清晰”,因为都是美国的新闻,不用换脑子。
另一个中国女性主管,最后我临走的时候,轻轻拍了拍我,说夜班的事情不是小事,一定要跟家里人商量好。
那个白人再也没露面。
当年我还懵懵懂懂,跟老公一说,他大骂,人渣!为了省点美国的人工成本,这么用中国人,你知道夜班多毁身体么?还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人根本受不了的,又不是医生这种职业,美国找不到几个白天能翻译的人么?天天让人半夜干活,垃圾公司,把中国人当廉价劳动力,咱不去,给一百万咱也不去。
我现在想起当年那个鬼子,只想说,恶心,还他妈“你喜欢什么乐队?”心里想的还不是“我得Nice一点,人性化一点,这样才能忽悠一个SB来干这个短命的夜班活。”真要是人性化到关心中国员工兴趣爱好的程度,也拜托您关心一下员工的身体吧。
想起那个自己干夜班,还劝同胞上夜班的中国女人,就是一句话,洋奴才,卖了自己还想卖别人。
而那个跟我说“好好考虑,和家人商量”的同胞,我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温暖。
当然,后来,D公司终于把夜班组搬到美国去了,而我认识的一个D公司的翻译,那个欢呼雀跃啊。
题外话,当年,我爸爸妈妈倒是没有坚决反对。似乎还有点被D公司折服的样子。呵呵。可见天下父母,是什么样子都有的。
当然,愿意干夜班是翻译的自我选择,我无权批评。哪怕我觉得,为了什么事业,也不值得牺牲身体。
但是谁要是跟我说D公司人性化,公平正义啥的,我吐他一脸唾沫。
发表评论:
馆藏&7235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事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