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阿胶怎么吃炒阿胶入药怎么做?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秦明春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中药阿胶的开发研究进展
&秦明春,王若光阿胶(Colla Corii Asini)是一味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由于其独特广泛的药理功能和良好的临床疗效,日趋受到了一些科研单位和医药工作者重视和青睐,依借着现代先进的医药知识和仪器设备,阿胶的开发研究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着重综述了近现代对阿胶开发研究的一些新进展。1.阿胶制作提取工艺的研究阿胶的传统生产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提取工艺对成品阿胶质量的优劣至观重要,但是直到70年代开始,才有几次重大的工艺改革,由早期的木柴直火提取,到煤炭直火提取,再到后来的蒸球加压提取,每一次改革,都是对于阿胶质量的一次提高,提取胶液质量的好坏,提取过程中胶朊蛋白质的水解程度都直接影响着阿胶制剂的应用、临床疗效和一些药效功能。早期的木柴直火提取和煤炭直火提取都是采用敞口锅直接煎煮提取,操作简单,但不好掌握阿胶蛋白质水解的程度,有提取物比较粗燥,杂质多,不易储存等诸多缺点,后来的蒸球加压技术改善了提取装置,采用密封加压装置,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的工艺改革,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阿胶提取物的纯度及性能,使得凝胶浓度大大降低,而凝胶浓度正反应了阿胶蛋白质水解程度的高低,也就是阿胶的质量。然而这种装置为了祛除异味增加服用的可口度,而采用不间断的换气,使得球内压力忽高忽低,操作者难以掌握胶朊蛋白质的水解程度,造成指标不稳,波幅性大,而且挥发性碱性物质得不到充分的挥发。焦中枢等[1]在总结了历次对提取工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多能提取罐有效的提取了驴皮中阿胶的有效成分,经测试或观察,其质量性状提高明显,挥发性碱性物质含量降低26. 06mg/ 100g。实验证明该方法先进、可行。现在在各个企业药厂都采用工艺化一线的流水线,使阿胶得到大批量的生产。2.阿胶炮制的研究阿胶炮制经过提取之后,其性腻味腥,不易粉碎应用,故要求炮制应用,炮制是保证其质优效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历代文献记载都非常重视阿胶的炮制方法,古代记载就有30种之多[2],随着先进科技设备的介入,阿胶的炮制工艺及方法制备上都得到了革新。2.1炮制工艺的进展阿胶的传统炮制方法一般是用辅料炒制成阿胶珠。《中国药典》[3]就载有武火炒阿胶珠,其实目前各地的炮制规范都以此为主,但是在炮制工艺上也有一定的革新。如张氏、李氏[4.5]等报道用电烘箱炮制阿胶的新方法。朱氏[6]采用恒温及真空干燥设备以真空干燥法炮制阿胶。这些新方法,效果优于传统的方法。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2.2辅料的选择在辅料的选择上,我国清代以前就达9种[7]之多,包括目前最常用的海蛤粉和蒲黄粉等,随着近年来有关学者和一线中药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地拓展了炮制辅料的使用范围,大大丰富了阿胶的炮制内容[8],如沈氏等[9]提出按粳米粉30%、糯米粉30%、面粉40%的比例配成辅料,阿胶和辅料再按1:1的比例炒制效果较好。杜氏[10]尝试每100kg阿胶用甘草粉30kg作辅料,亦取得较好的炮制效果。宋氏[11]用滑石粉和牡蛎粉炒阿胶,借两粉的药效来增强阿胶珠治疗各种血虚型出血证的疗效。但孟氏[12]则认为不宜用滑石粉代替蛤粉炒制阿胶,因滑石属清利而非补益之品,与阿胶的药性不和,对体质虚寒的患者不宜。2.3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传统辅料炒制阿胶用武火,而沈氏[13]不赞同《中国药典》所载用武火炒制阿胶,强调火候应掌握调节成中火。王氏 [14]认为蛤粉炒阿胶要求将蛤粉置锅内加热至灵活滑利状态时方可投入阿胶丁,这种灵活滑利状态的温度在120~250℃之间,不容易掌握,于是他提出了用白色有光纸测试蛤粉的温度。方法是先武火加热蛤粉至灵活状态后即改用中火使温度持续,此时将约二指宽的白色有光纸(纸质25g)的1/3 埋入蛤粉内1min 取出,纸呈焦黄色时即为最佳温度。曹氏[15]报道控制火候的经验有3 种:一是埋入白光纸法,此法与文献[16]介绍的基本一致;二是手感法,即先武火加热蛤粉至灵活滑利状态时,将手放至锅内离粉面约5~10cm 处,手感热而不烫时为合适温度;三是投入火柴法,在蛤粉加热至灵活滑利状态时,埋入2~4 根火柴头,若在30秒钟内火柴不自燃即可投入阿胶拌炒。孟氏[17]也没有提到具体的温度,只说用文火把蛤粉炒至无水蒸气散发时即可放入阿胶丁,再加大火力。邓氏等[18]经过反复实践,得出蛤粉炒阿胶所得阿胶珠达到酥脆、无溏心、无焦斑的最佳状态为锅底温度160~170℃,拌炒时间5~6min;蒲黄炒阿胶的温度是140~150℃,拌炒时间7~8min。王氏、沈氏[19.20]认为辅料的温度在180℃时较好,190℃容易炒焦或“烫死”,而170℃则胶丁不会全部发泡鼓起或有溏心,炒的时间过久则又炒僵。沈氏等[21]报道用米面粉作辅料时,其温度应控制在80~90℃。现代设备炮制上,李氏等[22]报道的方法是将阿胶块置于已预热到110℃的烘箱内(不用任何辅料),再升温到140~150℃,烘制时间为1h。张氏等[23]报道用正交法探讨蒲黄烘制阿胶温度为160℃,时间为20min,炮制所得到的阿胶珠在外观、烊化速率、总氮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炒制品。朱氏[24]所报道的使用真空干燥法炮制阿胶亦不失为妙法,即将阿胶丁放置到真空器中,待真空度达到0.06mPa 时,打开夹层蒸气阀,加热,使蒸气压保持在0.1mPa,干燥,见胶珠鼓起成球状后打开真空阀即可。还有报道用恒温和微波加热干燥法,虽然在微波干燥前恒温凉干阿胶需要6~7d,温度控制不能超过35℃,否则阿胶软化、变形、粘连,但用该方法炮制阿胶的效率高,而且大大节约时间和空间。3.阿胶鉴定方法的研究阿胶“以乌驴皮得阿井之水煎成为佳”[25]因此正品阿胶应为驴皮胶,而以其他动物皮熬制的胶均视为伪品[3]。如牛皮熬制的黄明胶,还有猪皮胶等。各种杂皮胶的制作工艺与阿胶相似,故其外观性状相似,又其成分主要都是蛋白质,鉴别就显得困难。历史记载中称:“黑如莹漆、色如琥珀”,“遇夏而不软为真阿胶也”。这只是在颜色和性状上的粗略鉴别,缺乏客观依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研究工作者用新技术被用来鉴定阿胶,取得一些效果。陈振江[26]等应用等点聚焦电泳(IFE)技术对阿胶及其伪品进行鉴别分析,得到了清晰的电泳谱带,能够有效地鉴别阿胶的真伪。李峰等[27]采用两种常用的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厂家生产的阿胶及两种伪品杂皮胶进行了鉴别研究,发现阿胶与杂皮胶的电泳图谱不仅谱带数目不同,而且各谱带的Rf值及着色程度均有明显的差异,以SDS-PAGE法为理想。杨少萍等[28]采用水试法,正品阿胶加沸水适量, 放置2 min , 无任何异味,较易溶化, 胶汁澄清, 无任何肉眼可见的颗粒状异物。而伪品阿胶则有较大的异味或臭味, 胶汁浑浊, 有肉眼可见的大量颗粒状异物。但这种方法也只是一种粗略的鉴别。许长华[29]等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2D-IR)对几种阿胶进行了真伪鉴别。实验结果表明,伪品阿胶和黄明胶与标本东阿阿胶的谱图较为相似,尤其是黄明胶与阿胶极其相似,仅仅在1648 cm-1 的酰胺I带的吸收峰和东阿阿胶有9个波数的区别;不同批次和厂家的正品阿胶的红外光谱图更为相似,难以区分开,借助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获取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信息,提高了谱图的分辨率,几种真品阿胶得到了直观有效的鉴别。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阿胶指纹图谱,对驴皮胶以及掺入马皮的驴皮胶进行鉴别。因为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采用蛋白质化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对阿胶进行鉴别,既是现代研究阿胶的一个方向,也是一个可突破的热门。4.阿胶药理成分的研究4.1阿胶的化学成分组成化学成分研究表明[30-33],阿胶主要主要由骨胶原(Collagen)组成,其水解可得明胶、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阿胶的蛋白类含量约为60%~80%左右,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其含量分别为赖氨酸2.63%,组氨酸0.59%, 精氨酸4.42%, 苏氨酸3.21%, 丝氨酸1.86%, 谷氨酸0.59%, 脯氨酸6.52%,甘氨酸13.36%, 丙氨酸0.12%, 缬氨酸0.84% , 蛋氨酸0.20%, 亮氨酸1.92%,异亮氨酸0.91%, 酪氨酸0.29%,苯丙氨酸1.59%等。还含有K,Na,Ca, Mg,Fe,Cu,Al,Mn,Zn,Cr,Pt,Pb,Mo,Sr等27种微量元素,9种是人体必需的。其中Fe、Mg、Zn、Sr含量较高。4.2 阿胶药理药效学的研究山东东阿阿胶集团与科研单位合作,用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基因工程学等多种科学手段,在阿胶的药理药效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34]。一是用现代药效试验的方式完成了阿胶部分药效学的再评价,试验表明:东阿阿胶对缺血性动物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机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尤为突出的是,探明了阿胶的作用于造血链刺激白细胞生长因子生成的机理,为开发专门用于升高白细胞作用的现代阿胶新品种开启了技术之门[35],二是通过免疫学实验,发现阿胶对病人淋巴细胞促进作用显著,能消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增加坏死因子的数量,有显著的免疫作用和抗癌作用。4.3阿胶新剂型的开发研究阿胶作为传统中药实际也是生物制品。同时也作为保健药品,在医药界及市场上受到广泛的开发和关注,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和改善药物的适口度,相继开发研究了许多阿胶的新剂型。从传统的阿胶珠到现在的各种剂型,都有很大的进步和完善,丰富了阿胶的应用和市场。在新剂型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个研制出了第一个中药泡腾颗粒剂——阿胶泡腾颗粒剂;山东东阿阿胶的阿胶块及复方阿胶浆,还有采用超微粉碎技术生产的阿胶软胶囊。同时,老字号东阿镇福胶集团以阿胶为原料先后研制开发了膏剂、冲剂、口服液、胶囊剂等50多个品种。除此之外,还有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红100TM阿胶颗粒,河南四方药业生产的阿胶补血膏、阿胶冲剂等。而以阿胶为主要成分的其他保健药品或制剂,更是良多,如阿胶钙铁颗粒,阿胶钙软胶囊(香港东方威生物国际有限公司),阿胶补血浆,阿胶珍珠养颜膏(新疆中药名组研究所)等等。随着阿胶更多功用的发现和证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更多人们的关注,(东阿阿胶集团斥巨资进行的阿胶二次开发的进展。相信阿胶在剂型会有更大的突破。参考文献[1] 焦中枢,王京娥,李家庭.阿胶制作工艺的研究.中成药.):329-331[2] 潘登善.阿胶的研究与应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2005 年版1 部).化学工业出版社, [4] 张振凌,张本山,王磊,等.蒲黄炒阿胶珠炮制新工艺的研究.河南中医药学刊,):10&[5] 李题宝,金凤兰,王亚林,等.阿胶炮制方法的改进.辽宁药物与临床,):38[6] 朱建军.炮制阿胶的新方法.时珍国医药,):518[7] 刘向红.孔祥山.阿胶古今炒法炮制初探.山东中医志.):458[8] 张兆旺,孙秀梅.中药炮制现代研究.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9] 沈瑞龙.阿胶炮制探讨.中国中药杂志,):731[10]杜世明.阿胶三种炮制方法介绍.基层中药杂志,):41[11]宋志刚.药房应配备多辅料炮制阿胶珠.时珍国医国药,):273[12]孟令荣,耿宪堂.不宜用滑石粉代蛤粉炒阿胶.菏泽医专学报,):12[13]沈国林.用蛤粉烫炒阿胶的经验总结.中国药房,):46[14]王天义.海蛤粉炒阿胶的温度控制.基层中药杂志,):56[15]曹新民.用辅料蛤粉炮制阿胶珠火候控制方法之我见.基层中药杂志,:12[16]王陈江.阿胶珠炮制的操作要领.时珍国医国药,):439[17]孟少成.阿胶炮制方法及质量标准探讨.时珍国医国药,):1045[18]邓水蓉,袁 勇,吴细妹,等.阿胶炮制工艺探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增刊):27[19]王陈江.阿胶珠炮制的操作要领.时珍国医国药,):439&[20]沈瑞龙.阿胶珠炮制探讨.中国中药杂志,):731[21]沈宇伦,沈宇明,沈映珠.阿胶珠炒(烫)辅料和加工方法的改进.云南中医药杂志,):28[22]李题宝,金凤兰,王亚林,等.阿胶炮制方法的改进.辽宁药物与临床,):38[23]张振凌,张本山,王 磊,等.蒲黄炒阿胶珠炮制新工艺的研究.河南中医药学刊,):10[24]朱建军.炮制阿胶的新方法.时珍国医国药,):518[25]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4 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6]陈振江,张桂枝,刘静芬,等.阿胶及其伪品的IFE研究.中成药.):31-33[27]李峰,张振秋,韩家珩,等.阿胶的凝胶电泳鉴别.时珍国医国药.):346-347[28]杨少萍,于桂华.动物阿胶的鉴别[J].山东中医杂志,):493[29]许长华,周群,孙素琴,等.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与阿胶真伪鉴别.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21-224[30]陈定一,王静竹,刘文林.阿胶及其炮制品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833-835[31]徐康森,张林可.阿胶的真伪鉴别和内在质量的研究:纯驴、猪、黄牛和水牛皮胶的氨基酸成分的对比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 ):152-153[32]霍光华.阿胶氨基酸矿物成分分析与评价[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2-24[33]刘颖,周庆华.中药阿胶有效成分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46-47[34] 郑筱祥,杨勇,叶剑锋,等.东阿阿胶的生白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国现代应用学杂志.)102-105][35]Yan-YiW, Xiao-Xiang Z. A flow cytometry-based assay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cytotoxicity in in vitro[ J ]. Immunol Methods, : 179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00:41
秦明春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秦明春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秦明春大夫提问
秦明春的咨询范围:
不孕不育,盆腔炎性疾病、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月经病等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养生保健、健康咨询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毕业论文-阿胶药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炒过 阿胶可以和中药一起煎吗_百度知道
炒过 阿胶可以和中药一起煎吗
提问者采纳
果药是热的。如果药是温热的不能溶化阿胶。烊服,就可以另外用开水溶化后喝就行,把阿胶放进去溶化就可以一起服了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阿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阿胶是驴皮做的,能补血。是不是动物皮都可以补血呢? | 健康朝九晚五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785742人加入此小组
还是驴皮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 加入我的果篮
临床医学本科
出门右转问中医
技术图书译者,音乐人
引用 Kenhau 的回应:出门右转问中医+1不过LZ的思维方式我觉得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因为LZ悟出了“驴皮和其他动物皮其实没什么不同”这个道理,算是有一些对民间传说进行质疑的精神,我表示很欣慰。
医学硕士生
按方舟子的说法,阿胶补血是骗人的。阿胶的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但蛋白在人体都是消化成氨基酸吸收的。除了种类之外没什么差别。我的想法是,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所以评价其质量的时候如果依据是胶原蛋白的性质或质量或比例,那么就是不靠谱的;虽不能排除阿胶里有其它有用的成分,但这样的话此成分含量很少,功效又这么明显,怕是早就提取开发成药物了。而效和量的比例如此之高,不太符合补品的特点。如果要证明其有用,还是做对照试验吧。
技术图书译者,音乐人
引用 小园听风 的回应:按方舟子的说法,阿胶补血是骗人的。阿胶的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但蛋白在人体都是消化成氨基酸吸收的。除了种类之外没什么差别。我的想法是,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所以评价其质量的时候如果依据是胶原蛋白......云无心和方舟子的看法差不多=w=
古时候的阿胶是梅花鹿的鹿皮熬制的,鹿皮和鹿茸都是鹿身上出来的,鹿茸大补,鹿皮也不会太差。现在的阿胶用驴皮来熬,大概是因为在某些地方的方言里“鹿”和“驴”字的发音相同,可是想要获得鹿皮的药效是不可能的了。只能说,阿胶这种传统中药消失了
引用 的话:按方舟子的说法,阿胶补血是骗人的。阿胶的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但蛋白在人体都是消化成氨基酸吸收的。除了种类之外没什么差别。 我的想法是,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所以评价其质量的时候如果依据是胶原蛋白的...方舟子说的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现在的阿胶是驴皮熬的,不能补血,这点他没错。可是阿胶补血不是现代人发明的说法而是老中医流传下来的说法,在古代(也就是新中国建国以前),阿胶是鹿皮熬的,补血效果很好啊,如果说老中医骗人那当然不对
猪皮能美容
引用 的话:古时候的阿胶是梅花鹿的鹿皮熬制的,鹿皮和鹿茸都是鹿身上出来的,鹿茸大补,鹿皮也不会太差。现在的阿胶用驴皮来熬,大概是因为在某些地方的方言里“鹿”和“驴”字的发音相同,可是想要获得鹿皮的药效是不可能的了...都是鹿身上出来的,效果就都差不多?这种推理太离谱了,除非鹿身上所有部位的成分都差不多,鹿又不是蚯蚓,可能吗?虽然“鹿”和“驴”发音相近,但古代医书不是有声教材,是写成字记录下来的,俩字相差太远,俩动物外形、功能又差很多,难道医生们都是赵高,有“指鹿为驴”的权势? 方舟子说的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现在的阿胶是驴皮熬的,不能补血,这点他没错。可是阿胶补血不是现代人发明的说法而是老中医流传下来的说法,在古代(也就是新中国建国以前),阿胶是鹿皮熬的,补血效果很好啊,如果说老中医骗人那当然不对查资料,见记载:《本草纲目》云:“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挲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明明是驴牛猪马骆驼皮做的,何来 “新中国建国以前,阿胶是鹿皮熬的”之说?请给出49年以前阿胶是鹿皮熬制的来源。
引用 的话:都是鹿身上出来的,效果就都差不多?这种推理太离谱了,除非鹿身上所有部位的成分都差不多,鹿又不是蚯蚓,可能吗? 虽然“鹿”和“驴”发音相近,但古代医书不是有声教材,是写成字记录下来的,俩字相差太远,俩动...你以为用驴皮来熬阿胶是医生们干的事吗?你以为书上写了鹿皮就不会变成驴皮,那么用猪皮来熬阿胶的难道是因为猪字和鹿字或驴字长得很像吗?至于鹿皮和鹿茸的成份问题,你自己去做化验,列出它们的成份对照表来最好,反正别人说的你都不信
引用 的话:《本草纲目》云:“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挲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凡造诸胶,这个胶就是阿胶吗?中医里没有其它胶了吗?我小时候还用牛皮胶来粘桌子,那也是阿胶吗?
引用 的话:凡造诸胶,这个胶就是阿胶吗?中医里没有其它胶了吗?我小时候还用牛皮胶来粘桌子,那也是阿胶吗?你这不是狡辩么,《本草纲目》里还讲粘桌子的牛皮胶?太没意思了吧。
下面这篇文章是本草纲目中关于阿胶的全面解释。其中明确说明了1、不一定非用驴皮。古方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说明各皮通用。2、说明不用其他旧皮革,牛皮的原因是:制作不甚精,其气浊臭,不堪入药。不是药效的问题,而是不好入口的问题。3、通篇没写补血,说的是补阴,可以用于一些失血症状(如产后)还可以通肠润肺。4、后面有说明是驴主风,所以用来发散。这就有点扯了。姑且不论那些补阴补阳到底是怎么回事,至少能不能用别的皮这一条还是解释通了的。至于鹿皮啥的,这里只是说熬制阿胶的时候要放一片鹿角,并没有说鹿角和鹿皮是一路货,而且自古用的也不是鹿皮。 阿胶(《本经》上品)【释名】傅致胶(《本经》)。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时珍曰︰阿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也。有官舍禁之。郦道元《水经注》云︰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集解】《别录》曰︰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煮牛皮作之。弘景曰︰今东都亦能作之。用皮有老少,胶有清浊。熬时须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胶有三种︰清而薄者画家用;清而浓者名覆盆胶,入药用;浊而黑者不入药,但可胶物尔。颂曰︰今郓州亦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者为真。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货者多伪。其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可通用。但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只可胶物,故不堪入药也。陈藏器言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此阿胶所以胜诸胶也。时珍曰︰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熬煮,时时搅之,恒添水。至烂,滤汁再熬成胶,倾盆内待凝,近盆底者名坌胶,煎胶水以咸苦者为妙。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真者不【修治】弘景曰︰凡用皆火炙之。曰︰凡用,先以猪脂浸一夜,取出,柳木火上炙燥研用。时珍曰︰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酥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微温。张元素曰︰性平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得火良。薯蓣为之使。畏大黄。【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音藓)。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本经》)。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别录》)。坚筋骨,益气止痢(《药性》。颂曰︰止泄痢,得黄连、蜡尤佳)。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汽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时珍)。【发明】藏器曰︰诸胶皆主风、止泄、补虚,而驴皮主风为最。宗奭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用乌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如乌蛇、乌鸦、乌鸡之类皆然。时珍曰︰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按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成无己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其性和平,为肺经要药。小儿惊风后瞳仁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又痢疾多因伤暑伏热而成,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数说足以发明阿胶之蕴矣。【附方】旧五,新十四。瘫缓偏风︰治瘫缓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者。驴皮胶微炙熟。先煮葱豉粥一升,别贮。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入胶,更煮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及暖,吃葱豉粥。如此三四剂即止。若冷吃粥,令人呕逆。(《广济方》)肺风喘促︰涎潮眼窜。用透明阿胶切炒,以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之。(《直指》)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温服。胞转淋︰阿胶三两,水二升,煮七合,温服。(《千金方》)赤白痢疾︰黄连阿胶丸︰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口渴,小便不利。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为末,捣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下,日三。(《和剂局方》)吐血不止︰《千金翼》︰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经验》︰治大人、小儿吐血。用阿胶(肺损呕血并开胃︰用阿胶(炒)三钱,木香一钱,糯米一合半,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服一盏,入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分,温服。急以帛系两乳。(《圣惠》)月水不调︰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即安。一方入辰砂末半钱。月水不止︰阿胶炒焦为末,酒服二钱。(《秘韫》)妊娠尿血︰阿胶炒黄为末,食前粥饮下二钱。(《圣惠》)妊娠血痢︰阿胶二两,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杨氏产乳》)妊娠下血不止︰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一服即愈。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汁,入清酒三升,绞汁分三服。(《梅师方》)妊娠胎动︰《删繁》︰用阿胶(炙研)二两,香豉一升,葱一升,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入胶化服。《产宝》胶艾汤︰用阿胶(炒)二两,熟艾叶二两,葱白一升。水四升,煮一升半,分温两服。产后虚︰阿胶(炒)、枳壳(炒)各一两,滑石二钱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和剂局方》)久嗽经年︰阿胶(炒)、人参各二两,为末。每用三钱,豉汤一盏,葱白少许,煎服,日三次。(《圣济总录》)
引用 的话:你这不是狡辩么,《本草纲目》里还讲粘桌子的牛皮胶?太没意思了吧。讲了,不仅讲了还说了可以作画使用。最清的胶画家用,中等的可以入药,黑浊粗制的胶只能粘物,不堪入药,上文有说。
引用 的话:凡造诸胶,这个胶就是阿胶吗?中医里没有其它胶了吗?我小时候还用牛皮胶来粘桌子,那也是阿胶吗?是的,也是阿胶的一种。只不过品质低劣不堪入药。 如果指的是最高档的,东阿井水配驴皮才是阿胶的话,那么他们不是,如果指的是古方中的阿胶的话,详参上面我贴出的全文,里面说的很明白,最早是牛皮。本草中也写明,各种皮都可以,只不过有些 质量不好,出来的胶浊且臭,所以只能粘物不堪入药。
引用 的话:讲了,不仅讲了还说了可以作画使用。最清的胶画家用,中等的可以入药,黑浊粗制的胶只能粘物,不堪入药,上文有说。呵呵。
黏着语系的表示乃们吃草民族的补药咋基本全是蛋白质类的下脚料捏。。。
你们不明白
古人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认为驴子的性格最为倔强,其皮所熬出来的胶质便具有倔强的固摄能力,用它来摄血效果非凡,后来讲其功效衍生,变成所谓的“补血” 了。从根上找,古人用药,是用的药性和药气,不是什么化学成分、有效元素之类的。所以,首先明确一点,中药要考虑他的性、味、归经、那才算用的地道,合理、科学,最终结果就是——有效! 反之,用现代的眼光或者不是很明白的中医理论指导用药,那就脱离了古人用药的灵魂,结果只有一个——无效,更严重的是——副作用大。
中医的理念和西药的理念你们一定要区分开来,这是不能混谈的!
引用 的话:方舟子说的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现在的阿胶是驴皮熬的,不能补血,这点他没错。可是阿胶补血不是现代人发明的说法而是老中医流传下来的说法,在古代(也就是新中国建国以前),阿胶是鹿皮熬的,补血效果很好啊,...简直胡说八道
现在一般药店里卖的都是熬过的吧,加了黑芝麻核桃之类的东西,还有大枣啦糖啦等等。这货看着都补啊,高糖高油脂高热量,给减肥减的眼睛都快放光的人来一口那必觉得一股暖意遍布全身啊。
中医的肝不是肝脏,肾不是肾脏,血是不是也不是血液?
引用 的话:你们不明白 古人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认为驴子的性格最为倔强,其皮所熬出来的胶质便具有倔强的固摄能力,用它来摄血效果非凡,后来讲其功效衍生,变成所谓的“补血” 了。从根上找,古人用药,是用的药性和...那同样是驴身上的东西,其他部分有没有固摄能力呢?真心求问,为什么驴胶这么有名,而驴肉什么的只能配火烧呢?为什么取类比象只取驴子性格倔强,不取驴子脸长呢?难道这也有选择性吗?
引用 的话:是鹿身上出来的,效果就都差不多?这种推理太离谱了,除非鹿身上所有部位的成分都差不多,鹿又不是蚯蚓,可能吗?虽然“鹿”和“驴”发音相近,但古代医书不是有声教材,是写成字记录下来的,俩字相差太远,俩动物...地龙躺枪,不过话说啊,传统中医里的阿胶不仅仅只有驴皮,还有各种中药,驴皮只是药引子来自
为什么为什么。。。?做等答案。。。来自
引用 的话:都是鹿身上出来的,效果就都差不多?这种推理太离谱了,除非鹿身上所有部位的成分都差不多,鹿又不是蚯蚓,可能吗?虽然“鹿”和“驴”发音相近,但古代医书不是有声教材,是写成字记录下来的,俩字相差太远,俩动物...本草纲目………旧皮、鞋、履…做胶………我是看到了拿皮鞋做明胶的起源么?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阿胶怎么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