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死亡之翼的脊背左右抽痛象数疗法

[转载]神奇的八卦象数疗法&中
第二章&八卦象数疗法的临床资料
八卦象数疗法已经过十年探索,仅对1991年至1993年间1860名患者的临床观察其有效率为90.8%.
临床治愈率在71%。其中女性1059名,男性801名;年龄最大75岁,年令最小8岁;治疗各种疾病70余种。以下仅选取典型病例101例(在101例用象数疗法治疗过程中,配合某些针刺等疗法的有18例),并有方义解释。后面还录有101例的患者自述。供读者参考
一、典型病例101例
& 【病例1】相&&,女,40岁,木家营小学教师。
& 十余年来先后患有宫颈糜烂,附件炎、胃炎、鼻炎、低血&
压、贫血、痔疮、心烦、失眠、厌食、两目干涩及飞蚊症等多种&
疾病;长年与病相搏,以药为伍。身高1.56米,体重仅有76斤,瘦若皮包。尽管四方求医,然每况愈下,终日酸楚倦怠,苦不堪言。其神疲脉弱,舌淡苔燥,语声低缓,身体赢弱;乃系慢性消耗。脏腑虚损,阴阳俱虚;治以扶正祛邪,逐一调治。
象数配方以640·380和260·4380为基础方,再据病情加减或前后调理为用,每次择其一组默念。开始默念,当日即有舒适感,信心倍增。随着每日坚持默念,身体渐趋好转。约坚持默念半年之时,先天得补,后天生化有源,脏腑阴阳渐趋平衡,与初已判若两人。现默念配方已有两年余,诸症悉退,不药而愈。不仅无恙,且精气十足,身轻如燕,还可以习练之术为人疗疾(见患者自述1)。
【方义】& (1) 640·380
配方中6为坎卦,主肾,属水;4为震卦.主肝,属阴木,故640可滋补肝肾。3为离卦,属火,8为坤卦,主脾,属土,故380为火生土,有温补脾阳之力。
配方中2为兑卦,主肺,属金,按藏象理论肺主气,6为坎卦,主肾,属水,故260可偏补肾气。4为震卦,主肝,属阴木;3为离卦主心、目、属火;8为坤卦,主脾,属土,故4380可温补脾阳,濡养眼目,滋阴除烦。
& 【病例2】&
张&&,62岁.本学院家属。
年开始患有肝炎。遂之体质渐衰,虽经治疗,不见转机,反诸症蜂起,相继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头痛耳鸣、胃炎、关节炎等多种顽疾,日处病魔肆虐中,骨瘦如柴。此系久病年老,先天亏耗,后天失养,清阳不升,浊气不降,阴虚阳亢、经脉失养。治以滋水涵木,补肝益肾,健脾和胃,逐一调合。
&&象数配方为650·30·820,以此为基础方。在调治过程中,随病情多次加减或前后调理为用:其默念象数配方当日即效;随着默念,身体日渐转佳。当坚持默念,近一年之时,不仅顽疾渐消,机体发生明显变化,其体重增加20多斤,手足均有潮汗,一除十余年来无汗之象,脚汗甚臭,随其排邪。原干瘪之乳房渐见丰满,如同壮年,原七至八日大便一次,亦复正常。原皮肤干燥,足跟干裂,现皮肤柔嫩有泽。默念象数疗疾,已成她的常用之技。迄今默念象数已二年,已扫昔日病态,复如常人(见患者自述2)。
&【方义】& 650·30·820
配方中,6为坎卦,主肾,属水;5为巽卦,主胆.属阳木,巽卦又为风、为进退、具疏通脉络利排汗之功,故650补肝肾,振奋气机;3为离卦主心、目,可益心养目;8为坤卦,主脾,属土;2为兑卦,主肺,属金,又肺主气,故820可健脾益气。650·30·820可谓五脏之气,升降出入渐趋平衡而获效。
& 【病例3】&
张&&,女,29岁,针织厂工人。双膝关节痛三年余,多方求治效微。双膝如似灌铅,沉痛不适,每逢阴雨天或劳累之时,酸痛尤甚,夏不能着单,还带护膝。畏寒喜暖,痛处不移,体瘦,舌淡红.手足欠温。脉沉。脉证合参,乃寒邪乘其膝部,阻滞经络,气血不畅,筋脉失养,症系寒痹。治以温通督脉,局部通络。
象数配方为0,约默念四分钟左右,其觉双膝冒冷气,即用手捂,用腿交替盖压,无济于事,寒气排出有增无减。如此排泄寒气约一周,膝部转温告愈。再遇阴雨天气及劳累,亦无不适之感。追访一年,疗效巩固(见患者自述3)。&&
& 【方义】&
配方中1为乾卦,乾卦为阳之本,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为此乾1主督脉;1之前后各加两个0,为偶数,偏阴,取意为缓其1温阳之峻。7为艮卦,艮卦为覆碗之象,膝部应艮象,取7温通局部络脉;艮又主胃,属阳土,稍偏温,其前后各加两个0,为偶数,其意同00100。加之患者体瘦,瘦人易多火,为此偶数0防其温燥之火上炎。另于象数前后均加0.往往通络较速,但病愈即止,一般不易常念。
& 【病例4】张&&,女,21岁,松山区邮局职工。
患有痔疮二年余,每当劳累,遇寒,便干之时即发,常伴有烦躁不安,多次治疗其效不著。此系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所致。治以温通督脉,健脾升提,佐以滋阴除烦润肠。
象数配方为0。嘱其随时默念。通过默念象数配方不知不觉渐趋好转而愈.追访二年,未再复发(见患者自述4)。
&& 【方义】 0
配方中00100意同例3。其8为坤卦,主脾,8后加两个0偏滋阴,除烦润肠。另1又主大肠通督脉,合为升提健脾,温通督脉,化局部之瘀滞之效。
【病例5】汪&&,女。22岁.沈阳8185部队文艺兵。在一次演出时,不慎将右腕扭伤。活动受限,疼痛不适。借探亲回家之时求诊于余,嘱默念象数配方70,其默念约五分钟,疼痛顿失而告愈。另还兼有经血不止半个月,量多有块,乏力,腹胀恶寒。由于演出不计寒热,寒邪乘其胞宫,气机不振,运化无力.失于统摄,而过期不止,治以温补脾肾,调畅气机。
象数配方为3820·60。默念当日下午即有效,念三日基本止血,又念三日即告愈(见患者自述5)。
&& 【方义】 3820·60
配方中3为离卦,属火,主心,心又主血脉;8为坤卦,主腹,主任脉(因坤卦为阴之本);2为兑卦,主肺,主气。故3820可健脾统血,温通冲任。6为坎卦,主肾,列于3820之后,即借脾阳之力以振肾阳,冲任得调,血脉得固而愈。腕痛取7为艮卦,艮为手,疏通局部。&&
【病例6】& 陈&&,女,26岁,本院学生。
因家母去逝悲痛欲绝,终日哭泣,突有一日喉部发出有节律之声,张口其声自出,闭口其声即失,同室亲友均可所闻,急诊于当地医院,然诸位大夫从未见过此疾,实无良策,故来诊。其面露郁色,舌尖红,咽干,脉弦细。乃系肝气淤滞,肺气损伤,气机失司,其淤滞之气从喉中发出,如同呃逆。肾为声音之根;肺为声音之门,为此治以疏肝理气,补肾纳气。
象数配方为60·40。刚默念约二分钟,其声渐弱,节律不显,又过二十分钟左右,喉部之声消失,嘱其回去继续默念,以固疗效。第二日追访已愈,十几日后再访,疗效巩固(见患者自述6)。
【方义】& 60·40
6为坎卦,主肾纳气;4为震卦.主肝,主疏泄,合为疏肝理气,补肾纳气而获愈。
【病例7】李&&,女,52岁,本院工人。
由于多年来不分风寒,长年操劳而致疾,左肩痛八年之久,不能上举、外展、后伸。每遇劳累受寒之时更趋加重。同时伴有胃痛隐隐二十余年,每当胃病折磨之时,纳呆神疲,恶心恶寒,甚是难忍。其形瘦,脉沉缓,苔白稍腻,面黄少泽。治以温经通络逐痹,和胃降逆,
象数配方为650·000。念之半日,肩痛即缓,胃脘痛亦渐趋缓解。待至傍晚.上述之恙即已告愈。余思其患病多年,已伤正气,气机运化均已涩滞不畅,嘱其经常默念以固疗效。适过半年之余追访,其曰:“待病情缓解后,忘记象数配方,故未能坚持默念,但所患之疾已大有好转,只遇劳累遇寒之时仍有不适”(见患者自述7)。
&&& 【方义】
650·000& &
配方中6为坎卦,主肾、为通;5为巽卦,主胆木,为风,为进退.疏风通络,喜振阳气。故650振奋肾阳,疏风散寒通络之效,再加第二元的三个0,可强化前者效力,为此肩痛得除。又,脏腑之阴阳源于肾,肾阳振奋,脾胃渐温,气机得调而收和胃降逆之功。
【病例8】潇&,女,26岁,哈达商场人秘科职工。
约四年来,左侧半身渐感不适,似有从里向外透风之感,上下肢尤甚,酸麻寒凉之症日渐加深,即是卧于热炕盖被,亦无济于事,夏季酷暑亦难幸免。加之浑身乏力,动之易汗。多方求治皆为乏效,苦楚无比。脉沉缓,舌淡,乃系寒邪乘虚于左,阻滞经脉,气血不调,筋脉肌肉不得濡养所致。治以温补肾阳,散寒行气,通络和血。
象数配方为650·380。经默念几日渐感舒适,为此坚持默念,其效日渐显著。约过半年之余,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在北方寒冷之季,忘却昔日之苦,只穿毛衣过冬。又因兼有眼目干涩之象而稍加调理原方为650·4380,念之一切舒适,此后以此方为主经常默念,一为疗疾,二为健身。又有一次突然头晕,昏昏欲倒,面色淡白,脉细弱,嘱念象数配方640·3820。十几分钟后其症顿失(见患者自述8)。
&& 【方义】&
(1)& 650·380
配方中650方义同前。3为离卦,主心,主血脉,属火;8为坤卦,属脾,380有温脾调血之效;650又振奋肾阳,共和为温肾健脾通调经络,祛邪于外而获效。其目干涩之兼疾改方为650·4380而得除。方中4为震卦,主肝,补肝血,43可濡养眼目,干涩即消。&&
(2)& 640·3820
其为气血双亏而眩晕。640补肝血滋肾阴,3820可健脾益气,气血得补。其晕自除。
【病例9】于&,男.50岁,本学院工人。
有一次不慎将腰部扭伤,不能自由活动,步履艰难,疼痛不止。急去某医院检查治疗,不效而来诊,先给予耳压治疗,收效不著,遂之嘱其默念象数6000,念几分钟后即感轻松,又继续默念,不足半日即愈(见患者自述9)。
&&& 【方义】
6为坎卦,主肾,主腰,其肾经之脉贯脊至腰。为此6000可温通局部气血之淤滞。6后加三个0,其意强化6之功能,以速通局部之络脉而获速效。
【病例10】闫&&.女,70岁.郊区木家营镇社员。
患冠心病三十余年,随年岁渐增,病势逐年加重,近几年常因晕厥住院。
此病多由年迈或过食肥甘或情志所伤,心络气血淤滞不畅所致。传统医学的“厥心痛”、“胸痹”等,类同此疾。
来诊后,经余耳压、针刺等治疗半年余,其晕厥之象基本控制,但心前区仍有不适感,后来即用象数疗法予以调理。经默念几日,全身气血似有畅通之感,十分舒适。精力日渐充沛。约默念半年后,基本治愈。现已坚持默念二年有余,自感全身轻松,心情舒畅。以象数疗法疗疾,已成为她的惯用疗法。她常默念的象数为640·30·80(见患者自述10)。
【方义】640·30·80
640补益肝肾,30通心络,80可健脾,温通心阳。此患肝肾阴亏,3与8分开施用,减弱助阳之力。而助疏通之功。
【病例11】贾&&,女.33岁,郊区外贸职工。
于1992年6月份,流产引起腰腿痛及浮肿,频频用药,病势不减,治疗二十余日,不效而来诊。观其面、睑均浮肿。苔稍腻,舌色稍暗,脉濡缓,小便量少。乃系失血气亏,肾气亏损,损及冲任,脾阳受困,浊阴不降,气机失司所致。治以温补脾肾,调畅气血。
象数配方为650·000·3820。约念十几分钟后即感眼睑松弛。待念至40分钟左右,即排小便。此后每隔三、四十分钟即排小便,连排多次。第二日早晨,浮肿全消,腰腿痛等诸疾随之而愈。嘱午时多念,以助脾阳之力(见患者自述11)
650·000·3820&&
650振奋肾阳,000可强化肾阳,三个0为奇数,为阳,可助肾阳消浊阴;3820温补脾阳,升清降浊,共合而奏速效。
有一次贾&&与余上街,感到畏寒身冷胃气上逆(适值深秋)。余嘱其默念40·80,遂之胃渐舒,只是依然身冷,又改40·880,默念十几分钟,其冷顿失。40舒肝气,80温脾,但不及880。其虚寒之象不十分明显者,不易常念880,以防上炎助火。
【病例12】呼&&&,女.39岁,师专蒙文系讲师。
于1991阵除夕晚,突患全身风疹,瘙痒难忍,心烦难眠。服药几日不效来诊。其风疹遍布全身,成片成块,烦躁不安,舌尖红,苔薄,乃系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所致。治以疏风清热,止痒除湿。
象数配方为0002,只默念几分钟,即感轻松,约过十余分钟,刺痒顿消,当日即愈(见患者自述12)。
【方义】& 0002
2为兑卦,主肺,肺主皮毛,故2可解表邪;000可强化2之解表除湿止痒之功,位于2前偏凉,可助清热。若用两个0,是偶数,不易除湿邪。
【病例13】
&汪&&,女,25岁,赤峰电厂工人。
于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早晨起床后,发现右侧乳房红肿疼痛,全身发烧,乳房已有鸡蛋大之肿块,浑身不适。急来诊,查其为急性乳腺炎(乳痈)。治以清热消肿,疏通乳络化瘀散结。
象数配方为640·20。念约十几分钟无不适感,嘱其回家默念。待回家默念时诸症反而加甚,但时隔不长,渐感舒适。约过一个小时肿块已消,前后默念约三个小时,诸恙悉退而愈(见患者身述13)。
【方义】& 640·20
&乳房为足阳明经所过,乳头属足厥阴肝经。6为坎卦,主肾,主水,可清热:4为震卦,主肝,疏泄肝经淤滞,为循经所取。2为兑卦,主肺,主气,是艮卦胃土之子,故取20可泻胃经之邪,又可疏导全身,佐以活血散结。
【病例14】凌&&,5l岁,赤峰地质三队家属。
后背沉重酸痛二十余年,似有石盘压于后背。每遇劳累及天气有变之时,其症加甚。&&
背脊为督脉经所过,膀胱经循布于脊背两侧。多年来由于寒湿之邪阻于经络,病邪久恋不解。使其督脉阳气不振.痹阻膀胱经脉,肌肉筋脉失于濡养,邪结瘀滞,不通则痛,其沉重酸麻之感遂之逐年加重。治以补益肾气,温通督脉,疏导膀胱之经。
象数配方为640·720。默念二、三天之后。顿感轻松。约默念一周后,双下肢布满红疹,此为病邪外泄之象,嘱其勿刺激局部。又默念几日,红疹渐枯而消。后背沉重酸痛感亦顿失。迄今已过二年未复发。另外其原来晕车,后来每遇乘车之时默念象数,竟安然无恙。至今已默念象数二年余.精力充沛。不易疲倦(见患者自述14)。
【方义】640·720
6为坎卦,主肾,6可补益肾气;又,脏腑经络之阴阳源于肾,故肾气得补,督脉阳气振奋,可统督一身阳经;坎卦亦主膀胱,为此膀胱之气渐疏;4为肝,有疏泄之力,佐以膀胱经疏导经气,通则不痛;7为艮卦,为山,背为艮象而取7,以通调局部;2为兑卦,主肺,主气,可佐以疏泄7之气机。又,720为艮土生兑金,即为子泻母之瘀邪。
【病例15】& 拉&&,男,38岁,师专讲师。
从八零年以来腰痛常发,逐年加重,甚或坐立不安,眠差纳呆,烦躁易怒。十一年来多处求医,不得疗效,深感治愈无望,为此吸烟喝酒,任其所欲,如此经年困扰,苦不堪言。
l991年5月份,陪爱人找余求诊而试治,其正当左腿静脉曲张胀痛不适,余嘱其默念10·820,默念几分钟,胀痛缓解而为之一振,决心治疗腰部痼疾。查其面、舌黯苍,脉沉细,畏寒腰冷。系属阴寒之邪深伏腰腑,痹阻脉络,旷日已久,肌肉筋脉不得温养,隐痛逐年加剧。“虚则补之”,“寒则温之”,补肾振阳,以治其本。
象数配方为650·3810。开始默念几日腰痛反甚,又过几日开始缓解。渐有精力,能吃能睡。待默念二个月之时,饮食睡眠渐减,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坚持半年余,终以得愈,追访一年,疗效已固(见患者自述15)。
【方义】& 650·3810
腰脊为督脉所循,诸阳之会,其两侧为膀胱经所布,为寒水之经;其肾经又贯脊之腰,腰为肾府。6为坎卦,主肾,肾与膀胱互为表里;5为巽卦,属阳木,650合为相得益彰·6得阳振,5缓其燥,且善驱阴寒之邪。3为离卦,属火;8为坤土;1为乾卦,为阳之本,主督脉,3810可温补脾阳,振奋督脉。650·3810,此方温阳之力较强;正合阴寒深伏,虚寒之疾。
【病例16】鲍&&,男,73岁.效区外贸工人。
一次劳动时不慎将右髋部扭伤,疼痛难忍,由别人搀扶来诊。观其右下肢拖腿跛行,步履艰难,十分痛苦。查其血压正常,无上炎之象。嘱其默念。念十余分钟后疼痛开始缓解,头、胃、心无不适感。嘱其回去默念。回去后竟于不知不觉中,疼痛即除而愈(见患者自述16)。
1为乾卦,主督脉,1前后加三个0可不燥不腻,偏于温通(血遇寒则凝),其力较宏。0001000,振奋督脉,通导诸经。7艮卦,为山,髋部为艮象取之7,以疏通局部脉络。合奏而获速效。&
【病例17】靳&&,女,41岁,松山区邮局职工。
1975年开始患有乳腺增生,其硬块有鸡蛋大小。十余年来多方求治。均为罔效。心理负担逐日加深,唯恐患有不治之症。自八八年来此求诊。开始以埋针等疗法予以治疗,疗效尚可。但硬块难以散解。后来停用针疗,以象数疗法治之。经默念一段时间,精力渐增,感觉舒适。又坚持默念一个多月,硬块基本消失。至此以后常以默念象数疗疾健身。迄今坚持默念已三年,精力充沛,体力倍增,已除昔日思病多愁之态。她的亲人也由怀疑乃至笃信,亦常以象数疗疾。其常默念的象数配方为640·000·720(见患者自述17)。
640·000·720
此患为阳盛之体。6为滋阴,防上炎,除心烦。乳头为肝经所循,取4,一为消散瘀结,二为宣导气机。000可配合前后象数疏散瘀滞。乳房属胃经,7为艮土胃,循经取之;艮象又为岩石,为坚硬,取之7又为象取数,可直捣病所。2为兑卦,为折毁,可折毁硬块;亦泻其艮土7.利宣泄。共合为滋阴除烦,软坚散结,宣导乳络之功。
【病例18】王&,男,25岁,赤峰第三地质队职工。
日来诊。自诉口腔左侧有一肿物,不敢吞咽,同侧头、耳、牙均痛。查其口腔左侧有一大枣般大小之肿物,质软色红;舌质红,苔黄厚,唇干面赤,脉弦数,痛苦病容。系属胆经之火乘其胃土;急以清泄胆胃热邪。
象数配方为050·070,约默念十分钟左右即感轻松,疼痛大为缓解,回去又默念三十分钟左右,肿物消失(见患者自述18)。
5为巽卦,主胆;7为艮卦,主胃,象数前后加0为不燥不腻,050·070清泄两经之火。
【病例19】林&&,女,57岁,市乡镇企业工人。
近一年余患有一眼疾,即皱眉眯跟方可舒适。伴有腰酸,易怒心烦等,治疗亦无良策。体瘦,少苔,脉细。系肝肾不足,气血不充,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所养,视物怯光而致。治以补肝肾,濡养眼目。
象数配方为650,默念约十余分钟,双目即有清凉感,约过半小时,即可舒展眉目视物,无不适感。后又继续默念以固疗效。约逾半年追访,其效已固(见患者自述19)。
&& 【方义】 650
6为坎卦,主肾;5为阳木,振阳滋肝,650即可补肝肾,益气血,眼目得养,眼疾则瘥。
【病例20】王&&,男,54岁,第三地质队职工。
日,被车撞伤左胸部,疼痛难忍,转侧不能,喘气亦痛。急去医院检查为骨膜创伤,服药不效而来诊。嘱其默念5000·80,以疏通局部瘀滞,通络止痛。默念半小时左右其痛即除,嘱其继续默念以促愈合,固疗效(见患者自述20)。
&& 【方义】
5000·80&&&
5为巽卦.为风,为胸胁,主出入(喘气象),5可疏导局部除瘀生新,三个0可强化5之功效;8为坤土,主脾,可温通局部,以利化瘀益气血,促愈合。
【病例21】杜&&,男,48岁,乌丹西门外村社员。
1992年2月来诊。左侧坐骨神经痛两个多月,甚时昼夜作痛不休,生活难以自理。尽管治疗,且日渐加剧,无奈于二百里外乘车来诊。其手扶拐棍,跛行步履,痛苦态貌。急则治其标,当即象数配方为720,直至局部通络止痛。配合针疗,默念约十余分钟渐有缓解,面有喜色。然第二次再诊时诉说回去以后有两天两夜疼痛不休,当询问其所念象数配方时,知其误念所为。重调象数配方为720·60,以其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约念半小时左右,其痛大减。二月适值春月木,脾脏最弱,故嘱其午时多念,以利火生土祛阴寒。念时患肢冒凉气。如此加减治疗十余次,即可于农田劳动(见患者自述21)。
【方义】& 720·60
7为艮卦,为山,臀为艮象,取之通络止痛,又艮卦主胃.振阳土祛阴寒。2为兑卦,主气,佐以艮土7疏解局部。6为坎卦。主肾,可助肾气疗痹阻。患肢冒凉气为排寒邪之象。
【病例22】刘&,男,17岁,郊区蒙中学生。
头痛不休月余。头部终日沉闷昏蒙,心绪烦燥,兼有耳似堵塞,咽似物卡,酸痛不适.眠食俱减,体力日衰。无奈停学治疗月余,症情未缓而来诊。苔腻稍黄,脉濡,痛苦病容。此系痰浊上逆,阻遗清阳所致。洽以健脾化痰.升清降浊,佐以调节他脏助运五行,通调气机。
象数配方为80·20·650·30。开始只念820即收效。待浊气稍降之后,即改为基础方80.20·650·30。默念后十分舒适,且头、耳、咽等部位似有东西向下流动,遂之不适之感得以消失,甚感清爽。如此治疗几次,即收全功(见患者自述22)。
&&& 【方义】
80·20·650·30
先念820为“急则治其标”,后改80·20·650·30为“缓则治其本”。方中8为健脾化痰;2主气,疏导气机。650补益肝肾,偏振肾气;3为主血脉,通脉道,共奏健脾化痰,升清降浊之功。为此五行之气运化有序,生而有制,制而有生,气机得调,故而获愈。
&& 【病例23
】苏&&,女,36岁,喀喇沁旗计办职工。
l993年5月份在本地医院输液后突然两手腕、左踝均肿痛,于本地大小医院治疗,其症无减,日趋加剧,乃至生活难以自理,心急如焚。无奈相隔几百里外赶来求诊。查其腕、踝均高肿疼痛,拘挛不休,痛苦病貌,系属输液所致,急以利水解毒,消肿通络之法。嘱念160,配以针刺,当即收效。第二次改念16000,念后更为显效,局部轻松,疼痛大减。后日念16000时,每到四至五点,即全身出汗,且有气行感,十分舒适。后又改方为720·650·80与720·650·30。经调治六、七次,即临床治愈。其仍念象数不辍,精力日增,正常上班(见患者自述23)。
【方义】& (1)& 16000
开始念160为振督脉、益肾气,以利疏导经气,利水消肿而解毒。16000更强化这种功能。念此数后,每日寅时全身出汗,为毒邪已从皮肤排泄之象。因肺主皮毛,故寅时汗出。寅时为肺经流注之时。
(2)& 720·650·80
7为艮卦,为手,为左足,可直至局部疏导之。2主肺,司气机,佐以艮土7疏导气血。650益肝肾,振肾阳,祛阴邪。80可温脾,振奋脾阳以燥湿。后80改为30为利血脉,助运五行,康复机体,以固疗效。
【病例24】何&,女,25岁.汽车配件公司修配厂工人。
产后乳汁不下,中药、偏方频频用之半个多月,仍不见效,家人急得团团转,后其婆母找余用象数治之。询问症情方知证系肝郁气滞,生化遇阻所为。治以健脾益气,以舒肝解郁,通络行滞。配以象数方为38000·40,念之当日下午即便有奶。又念三日奶水即足。后因腰痛坐卧不宁,又略加调整为·3,当日局部即感轻松,默念四、五日腰痛即除(见患者自述24)。
【方义】& 3
38000健脾益气,生化气血。大抵产后大补气血为主,疏泄有度,防其伤正。40可疏肝气。后因腰痛改方为3以健脾补气,舒肝益肾而收全功。
【病例25】孙&&,女,47岁,郊区二小教师。
于九三年二月体检之时,发现右肾患有结石,内有l&1cm大的结石一枚。由于身体素虚,不宜激光粉碎而来诊。体质赢弱,脉虚,易汗,气短,为气血双亏之体。治以消石利水,兼固脾肾之法。设象数配方为720·40·60。经默念无不适感。嘱其随时默念。当默念一周有余,又逢体检,仍是同一大夫B超复查两次,结石已消。腰部酸痛之感随之默念象数渐退(见患者自述25)。
【方义】& 720·40·60
7为艮卦,为石,取意为振石而设;2为兑金,艮土7生兑金2,为子泻母,意为疏松结石。4为震木克艮土7,为击石而设。7又振阳明胃,脾胃相表里,故脾气可振。6可益肾利水。共合为消石利水,佐固脾肾而获效。
【病例26】曹&&,女,34岁,元宝山区城建局职工。
患有头痛七,八年,日以头重沉胀,昏浊不清,颈背酸沉,倦怠乏力等不适之感羁留不去,治愈之念已渝淡漠;经人介绍寄一线之望.于百里之外驱车而至。查其面黄,舌稍胖黯,脉虚,不渴,咽部似有痰堵之感。治以化痰泻浊,通络清头,以除痰浊阻遏清阳之证。
象数配方以60·40·30·720为基础方,先后调为650·820;60·40·720;60·40·30·720;720·60·40·
30。并配以针刺,共治二十一次,终以攻克顽疾。遂之精力倍增。在每次配合针挑之时嘱其默念象数,刺痛明显减缓,甚或无有痛感,其甚为怪疑。此为余于挑治之时,用以止痛的常用之法,其机理有待继续探讨(见患者自述26)。
【方义】& 60·40·30·720
初用650·820为补肾健脾,扶正祛邪。60·40·720之中,7为艮土胃,为背,善除阴湿之邪;2为兑金。祛痰;脾胃互为表里,脾为“生痰之源”,7可振奋脾阳而除痰浊。4疏导气机。60固本扶正。又因眼干改为60·40·30·720。上述诸方多以扶正祛邪为本,以扶正为先;久病多有伤正,终以720·60·40·30,以祛邪之中寓以扶正。
【病例27】曹&,女,18岁,喀喇沁旗某校学生。
患有头痛多年,经人介绍,于九三年六月从百里之外驱车来诊。查其体质尚可,询问病史,知其用脑多思,气血暗耗,髓海失养所致。治以补益肝肾,疏解头部气机。开始嘱其默念650,默念一会头似有紧胀感;改念60·50,不足三分钟,即感头清眼亮,再念二十余分钟头痛即止,并连连道其头部特另『J清凉,十分舒适。后追访,疗效已固。
【方义】& 60·50
初令其念650,头似紧胀感,其因为补之有余;而改60·50,则补疏适宜;加之患者年少,少有七情之扰,象数易配,经络易通而获速效。
【病例28】王&,女,54岁,宁城县头道营社员。
九三年三月末来赤峰市儿媳家伺候月子,适逢余为其儿媳以象数疗疾,疗效快,方法简单,亦求为其治疗咳喘病。其患有气管炎十余年,当时正值咳嗽气喘,余见其虚实相杂之象,即配方为20·60,嘱其默念。念之几分钟即显疗效。又念30分钟,诸症平熄。直至回家之时,亦未复发。嘱其回去常常默念,以疗疾健身(见患者自述28)。
【方义】& 20·60
久病喘咳,其本在肾。6补肾纳气,2为主气,佐振肾阳以升清降浊。2又为脾土之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其症虚实祖杂,取20以泻脾之痰浊,又可清肺化痰,共奏补肾纳气,理肺化痰之效。
【病例29】刘&,男,60岁,木家营镇衣家营村社员。
1992年10月,因一次恼怒而患有尿频,尿急,小便涩痛,连及小腹烧痛难忍。半年多来,四方求医。却查无结果,治无疗效,病魔缠身,苦不堪言。经亲友介绍来诊。查其舌质暗红,脉沉弦,面黯黄,体瘦。乃系恼怒伤肝,气郁化火,湿热郁手下焦,阻滞膀胱之气所致。证属淋症,属现代医学泌尿系感染范畴。治以疏肝解郁,通调下焦,清热利湿。
象数配方为600·50。以此为基础方加减调治并配以&
刺、耳压等。治疗十余次即告愈(见患者自述29)。
【方义】& 600·50
6为主肾,肾与膀胱互为表里,有助膀胱气化;又,6后加两个0,为偶数,偏凉,利于清热。5可疏肝气;调畅气机以利湿。共合为疏解气机补阴济阳,利膀胱气化,而收通调水道,小便自利之效。
【病例30】刘&&,女,50岁,木家营镇木家营村社员。
右肘部疼痛一年之久,痛甚时难端一碗水。吃药、打针、封闭,收效不著。每遇寒冷阴雨天气痛势加剧。查其肘部不红不肿,痛处不移,舌湿润,苔白、脉虚。此属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气血受阻所致,证系痛痹。治以温经通络,疏筋止痛。开始嘱念20·60,当即收效。第二次改20·640更收显效。第三次仍守原方,即收全效(见患者自述30)。
&& 【方义】&
2为兑卦,为右肩臂,可疏解局部气血,驱邪散寒。6通肾,益阴济阳。4主肝,以柔肝疏筋。640驱邪扶正,柔而不燥。
【病例31】毛&&,女,20岁,桥西中学学生。
为升学考试用脑太过,致使呕吐、头晕头痛。但看过几家医生,均又不收即刻之效。故而来诊以求速效。由于用脑有过,气血暗耗,加之紧而不弛,气机阻遏,脾运失司而致呕吐纳废,头晕头痛。
象数配方为820·650。默念一会即感轻松许多。第二日即持默念坚持学习,渐之诸症悉减。以后每遇考试、紧张、心烦或学习倦怠之时默念象数,均渐以平熄。尤其每当默念之时似有一种清爽之气,由心底升起弥散全身,十分舒畅(见患者自述31)。
【方义】& 820·650
820健脾益气,升清降浊。脾气有升,胃气得降。650,益肝肾,髓海得养,除烦宁神。
【病例32】边&,女,22岁,元宝山中学学生。
于l992年紧张的备考中患有偏头痛,时轻时重,甚或梳头之时亦痛不可忍。多方治疗已有半年之余,未见显效而来诊。查其舌质暗红,脉细弦,加之心烦易怒、体瘦等,实属用脑过度,气血耗伤,虚火上扰少阳,阻滞不通所致。治以滋水涵木,健脾生化。然为其初试几方均不适宜。足以窥其少阳经脉阻塞较著。令其默念00,以振经气。念之舒适,又逐一调治默念三次,经气渐通,并配以挑治。共治九次而愈,并嘱其常持默念,以固疗效,健身开智。其常默念之基础方为820·60·530(见患者自述32)。
【方义】& 820·60·530
00振经气。患者有阴亏之象,故而取偶数O。820健脾益气,生化气血,以固后天之本。60滋水涵木,以平少阳虚火。530疏少阳瘀滞。530貌似助火,但其位于最后,其力已弱,加之前有金来克木,6来制火,已除助火之虞。
【病例33】王&,女,64岁,皮革厂家属。
有一次感冒四、五日,浑身作痛,咳嗽,咽痛,昼轻夜重,天天服药,不见好转而来求诊。查其精神欠佳,面赤,苔黄,咽红,脉浮数。此系风热之邪袭于肺卫,肺气不宣而致感冒。治以疏风散热,宣肃肺气。
象数配方为20·50。默念一会即感轻松,继续默念,当日即愈。
又有一次,食用水果引起腰痛,并发尿频尿急、尿痛等症来诊求治。查其手足不温,四肢清冷,舌质淡,脉象沉细等。由于年老体衰,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脾虚运化无力,为此稍食生冷,即使肾阳之气不能施化,膀胱失约而致小便不利,腰痛等症。治以温肾益阳之法。象数配方为200·50。念之5,6分钟症情大减,接着断续持念,遂之而愈(见患者自述33)
【方义】& (1) 20·50
2主肺,宣肃肺气。5为巽卦,主风,疏风热。宣肺疏风,风热即除。
(2)& 200·50
2为兑金生坎水6,振肾阳。方中虽没有6,但母气强,子气壮,故只取200以振母气。又,肝肾同源,5为阳木,善助阳气,取其温阳之力以温肾。200·50互配,可起温补肾气,利膀胱而获效。其为阴虚之体,故2后取两个0防其伤阴。&&&
【病例34】张&&,女,42岁,汽车配件公司工人。
素往体弱,不慎感寒,咳嗽不已,服药三日不效来诊,当时余正为别的患者诊治,只观其面,呈现表寒之象,嘱其默念20。默念约十余分钟,咳声渐减渐息(见患者自述34)。
& &&【方义】
2主肺,宣肺肃降,又主治肺疾,其力较宏。
【病例35】王&&,男,37岁,郊区鸭子河村社员。
左侧腰腹酸痛半年余,时作时止。一次剧痛不止,经医院检查发现为肾结石。于左侧肾内有一绿豆大小之结石。经人介绍,由其家属用车推来求诊。来诊时疼痛正作,弯腰按腹,呻呤不止。嘱其默念象数6000,试图直至病所。经默念片刻,腹痛渐止,但胃腹胀满,左腰酸木之感依然不消。待再诊时仍痛苦不已,又配一象数仍不效。于是沉思良久,猛有所悟:脾胃虚寒为病之所要。故改方为,以温脾健运振奋肾阳为主。经默念稍许,随之排气,诸症渐缓。来时用车推来,走时骑车而归。待调治第三次时,结石呈粉碎状物排出。后又巩固治疗三次,以其善后(见患者自述35)。
根据经验.开始配方为6000,当时尽管减缓腹部酸痛·但胃腹胀满,腰部酸木之感仍然不消。6000虽能直至病区,但温阳之力仍不足,无力驱除脾肾寒邪,为此欲速不达。后配方为即刻收效。其3820温脾益气之力较著,脾气健,运化正常;650温肾散寒,肾施气化。故五行生化有序,病邪自出,可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病例36】付&&,男,33岁,翁旗四道杖房乡农民。
患有膀胱结石年余,结石直径为0.8cm~1cm。多次服用中西药不效。某医院建议激光碎石治疗。为此备钱备物准备住院之时,经人介绍而来诊。自诉腰及小腹时有作痛,时缓时剧;排尿,时有中断;苔薄黄,脉滑。治以益肾气,利尿排石之法。经埋针、压耳穴治疗两次,未见其效。第三次配象数为60·2000,令其随时默念。第二天早晨排尿之时,竟排出两枚黄豆大小之结石,遂之诸症悉退。又嘱其回去后常持默念,以其善后(见患者自述36)。&
&& 【方义】 60·2000
60振肾气,可使清阳之气得以施化;2000主肃降,通调水遭,其2后三个0,效力更著,故达利水排石之效。
【病例37】王&,男,28岁,红山区服装厂工人。
有一次电焊之时,不甚将双目灼伤,目赤流泪,刺痛难忍。急用药物、偏方,也无减缓,彻夜难眠。第二日急来求诊。待余观后随即嘱其默念03,其效不著;又改003约过五、六分钟有所缓解;又过二十分钟左右,其症若失。持念半日眼虽复常,却引起胃脘不适;此为003偏凉之性伤其脾胃虚寒之故。为此弃之此方,改用它方调理脾胃。&&
【方义】& 003
3为离卦,为目。003偏凉,上述眼疾属火,正合水克火之意,又因脾胃虚寒,故003引起胃脘不适。
后不有很多病例就不一一记录
&&&&&&&经& 络&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来源于我国古代对人体解剖的观察研究和针灸及其他各科的长期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归纳而逐步成】为系统的理论。长期以来,它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尤其是针灸科)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特别是现代针刺麻醉的成功,进一步证明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是应该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的宝贵遗产。但是,经络学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不够精确和许多没有阐明的问题,有待于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整理提高。
&第一节 经络的含义及其生理病理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其干线叫经,分支叫络。经络有规律性的循行路线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遍布全身,将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胳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个部分。经脉是经络中的主干,多循行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径路;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循行部位较浅,大多没有一定的循行径路。经脉分正经、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条,左右对称。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各自分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奇经有八条。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通常把十二经脉加上督、任两脉,合称十四经脉。络脉之中,较大的称别络(别络有十五条,是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联系通道),由别络分出之细小分支称孙络,孙络浮行在浅表的称浮络。经与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的生理作用是“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它内属脏腑,外络肢节。通里达表,运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发挥濡养:温煦等作用,以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脏腑之间,脏腑与人体其它各部分之间也是通过经络的联系。保持着功能上互相协调,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经络本身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表现为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作用,如针刺治疗时的“得气”,就是经气的一种表现,总之,经络将人体各部分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理上有联系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以及反应和传导等作用。
经络在病理上的作用。主要是与疾病的发生和传变有关。经络失去正常的机能,即经气不利,就容易遭受外邪的侵袭而发病。既病之后,病邪可通过经络由表入里,传入内脏。&内经)说:“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这就具体地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的传入途径。例如,风邪侵袭面表,表现出恶风、发热、鼻塞、流涕、全身酸痛,头痛等症状,若内传可出现咳嗽、咯痰、胸闷胸痛等肺的证候(肺合皮毛);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有时还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大肠的证候。内脏病变通过经络径路亦可反映到体表一定部位,如肝病常见胁痛,肾病常见腰痛,肺病常见肩背痛-,胃火见牙龈肿痛,肝火见目赤等;又可通过经络影响有关的脏腑,如肝病引起肝胃不和,心移热于小肠,肾虚水泛而凌心射肺等。但是,这种传变只能是相对的,是否传变,还要看病邪的性质、强弱,
人体正气的盛衰,以及治疗的得当与否等因素而定。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络分经脉和络脉两部分,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它有正经十二条(十二经脉)和奇经八条(奇经八脉)。分别简述如下: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于四肢、头面、躯干部,在体内每一条经脉又各与肺、心包络、心、大肠、三焦、小肠、脾、肝、肾、胃、胆、膀胱等某一个脏腑有特定的“属”、“络”联系。(经脉与同名脏腑的联系称“属”,与相为表里的脏腑的联系称“络”)。
(一)&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上肢是指屈侧)的称“阴经”,分布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阴经中循行在四肢内侧前缘的称“太阴经”,在中间的称“厥阴经”,在后缘的称“少阴经”。总称“手三阴’,或“足三阴”。阳经中循行在四肢外侧前缘的称“阳明经”,。在电间的称“少阳经”,在后缘(在下肢为后侧)的称“太阳经”,总称“手三阳”或“足三阳”。
说明:※在小腿部和足部,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位置前后互换,肝经在前,脾经在中间。在内踝上8寸处交叉后,才是脾经在前,肝经在中间。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胸,交手三阴。
(二)& 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与主要证候
1、手太阴肺经(图1)
循行路线:起于中焦,向下网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穿过膈肌,入属肺,再从气管到喉,沿锁骨到腋窝上面(中府穴),沿着上肢屈侧前缘,经过寸口、大鱼际肌,到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绕到背侧,副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要证候:咳嗽、气逆、喘息、喉痛、胸闷胀满;感冒恶寒、出汗,肩背痛;小便频数,上肢屈侧前缘疼痛、厥冷,或掌心发热等。&&&
主治:喉、胸、肺等部位的病证,热病,自汗。盗汗,消渴.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2、手阳明大肠经(图2)
循行路线: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食指桡侧缘向上,走在上肢伸侧前缘,顺次经过肩峰、大椎(第七颈椎棘突),进入锁骨上窝。向下络肺,入属大肠。分支:从锁骨上窝(缺盆穴)上行,经颈部到面颊,进入下齿龈,再回绕出来经过口角和上唇。到对侧鼻翼旁边(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要证候:下牙痛,咽喉肿痛,鼻出血,口千,颈、肩和上肢伸侧前缘疼痛,食指运动障碍等。
主治:耳、鼻、喉、头、颈等部位的病证,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3.足阳明胃经(图3)
循行路线:起于鼻部,经过眼内角到眼眶下(承泣穴),进入上齿,绕过口角与对侧经脉交会于颏唇沟(承浆穴),然后往后沿着下颌角,经过耳前,循着前发际到前额部。直行脉:从锁骨上窝下行,经乳头,沿腹中线旁二寸到腹股沟、(气冲穴)。有四分支:一支从面颊部分出,沿着喉咙进入锁骨上窝,穿过膈肌,属胃络脾;一支起于胃口,循腹里,与缺盆部直行脉会合于气冲穴,斜行至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足背两筋间(解溪穴),到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穴);一支从膝下三寸(足三里)分出,下行到第三趾外端;一支从足背(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拇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主要证候:高热汗出,鼻衄,口唇发疹,咽喉肿痛;精神失常,惊悸,狂噪;浮肿,脘腹胀满,肠鸣,易饥;头痛,鼻腔发炎,面肌瘫痪。颈部肿大,乳房胀痛、腹股沟、小腿前面、足背第三足趾疼痛或运动障碍等。
主治:头、面、眼、喉、鼻、齿等部位的病证,精神病,胃肠疾病,高热,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4.足太阴脾经(图4)
循行路线:起于足大拇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背内侧,经内踝前面,沿胫骨后缘上行,经膝股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穿过膈肌,行于胸部前外侧,再内斜至咽喉,连系舌根,分布于舌下。另一支络向外斜分布于胸胁(大包穴)。分支: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主要证候:食欲不振,倦怠无力,脘腹胀满,大便溏泻.嗳气,呕吐,矢气,黄疸,舌根疼痛,舌运行障碍;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主治:胃肠道疾患.月经病,各种出血,贫血,失眠,水肿,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5.手少阴心经(图5)
循行路线:起于心中,属“心系”。分为三支;一支从心系&
下穿膈肌,络小肠;一支从心系沿食管上行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联系之脉);一支从心系上行肺部,穿过腋窝前壁(极泉穴),沿上肢屈侧后缘经第4~5掌骨间,到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主要证候:心前区疼痛,咽喉痛,咽干口渴,上肢屈侧缘疼痛或厥冷,掌心发热等。
主治:心和胸部疾病,精神病,大脑发育不全,以及所过部位的病证。
6.手太阳小肠经(图6)
循行路线: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上肢伸侧面的尺侧上行,循肩关节后下方,绕行肩胛部,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再折而向前,进入锁骨上窝,络心,沿食管通过膈肌,经过胃,属小肠。有二分支;一分支从锁骨上窝经颈侧部和面颊部到外眼角,再转入耳中(听宫穴)。另一分支从颊部分出,斜向眼眶下缘到达鼻根部的内眼角(晴明穴),到眼内角,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主要证候:耳鸣、耳聋,目翳,咽喉疼痛,下颌及颈部肿痛,头不能转动,上肢伸侧后缘疼痛等。
主治:眼、耳、喉、头、颈等部位病证,精神神经疾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7.足太阳膀胱经(图7)
循行路线:起于眼内角(睛明穴),向上到额,分布于头顶及耳上部,并穿入颅内,络脑,回出来下行项后,分成二支:一支沿背中线旁一寸多,下行到腰部,络肾,属膀胱,再从腰向下,贯穿骶部,经股部后面的腘窝;另一支沿背中线旁三寸,由项到臀下行,经髋关节后方(环跳穴)及股后外侧下到胭窝,与前一支会合,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方,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到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另分支:从头顶分出到耳上方,交于足少阴肾经。
主要证候:小便短少或遗尿,头、颈、背、腰、臀部疼痛及运动障碍,眼球胀痛,流泪,鼻衄,耳鸣,癫痫,精神错乱,中风失语,半身不遂,痔疮,以及胭窝,腓肠肌,足及足小趾等处疼痛或运动障碍等。
主治:头项、眼、背、腰、臀等部位的病证,膀胱的疾病,与本经背俞穴相关的脏腑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8.足少阴肾经(图8)
循行路线:起于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经内踝下方进入足跟,再向上循下肢内侧后缘上行,入腹贯穿脊柱,在腰部属肾并下络膀胱,再向上通过肝和膈肌,进入肺中(俞府穴),沿着喉咙,到舌根的两侧。分支:从肺分出,联络心,散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主要证候:水肿、小便短少或尿闭,气短喘促,坐卧不安,心悸、口舌干燥,咽喉肿痛。胸痛,黄疸,慢性腹泻,食欲不振,腰脊疼痛,下肢无力,足心发热等。
主治:肾及生殖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精神病,喉、胸、腰部病证,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9.手厥阴心包经(图9)&
&&循行路线:起于胸中,属心包,向下穿过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分支:从胸中开始,在乳头外侧的夫池穴,穿出胸腔,上抵腋窝,沿上肢屈侧中线下行,进入手掌心,直到中指末端(中冲穴)。另一支从掌心(劳官穴)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缘到指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主要证候:心悸、心烦、胸闷、胸痛或心前区痛,精神失常,上肢屈侧疼痛,掌心发热等。
主治:心、胸、胃等部位病证,精神病,大脑发育不全,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0.手少阳三焦经(图10)
循行路线:起于无名指端(关冲穴),经无名指尺侧缘及第4~5掌骨间,沿上肢伸侧面的正中,上行至肩关节后面,折而向前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前胸正中,络心包,再穿过膈肌,遍属上、中、下三焦。有二分支:一支从前胸正中向上穿出锁骨上窝,上走项部,沿耳后上行至耳上方,再弯下走向面颊部,到眼眶下方(颧髎穴)。另一支从耳后进入耳中,穿出耳前,到眼外角(瞳子髎),交于足少阳胆经。
主要证候: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眼外角、颊部、耳后、侧头痛,肩、肱、前臂伸侧疼痛,无名指运动障碍等。
主治:颞、耳、胸、胁等处疾病,发热病,便秘,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1.足少阳胆经(图11)
循行路线:起于眼外角(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然后由颈部侧面,经肩部,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从锁骨上窝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面,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有三分支;一支
从耳(风池穴)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外角;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于目眶下,下经颊车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着胁肋内到耻骨上缘阴毛边际处(气冲穴),横入髋关节(环跳穴);一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沿第1~2跖骨间到大拇趾爪甲后(大敦穴),交于足厥阴肝经,
&主要证候:往来寒热,口苦,胁痛,偏头痛,外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股、膝、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
主治: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的病证,肝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2.足厥阴肝经(图12)
循行路线:起于足拇趾背面趾甲后(大敦穴),沿足背第1~2跖骨间,经内踝前一寸外,沿小腿内前侧上行,在小腿中部(内踝上八寸)交叉到足太阴脾经后方,再沿股内侧上行,回绕外生殖器,经小腹及腹侧,再走到胃旁(期门穴),属肝络胆,从肝往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再沿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再向上经过前额到达头顶。
有二分支:一分支从“目系”分出,循面颊的里面下行,环绕嘴唇;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主要证候:肋胀痛,恶心,呕吐,腹泻,疝气,遗尿或小便不通,腰痛,妇女小腹胀痛等
主治:肝、胆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综上所述,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和衔接顺序如下: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三)十二经脉在人体各部分布的规律
&1.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均到达头面部.故有“头为诸阳之会”之说。其中手、足阳明经分布在面部及前头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侧头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颊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前额、头顶及枕项部。此外,手少阴心经连于“目系”。足厥阴肝经上至头顶。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及足阳明经均分布在前面(胸腹部)。足少阳足厥阴经分布于侧面(胁肋部),足太阳经分布于背面(腰背部),手三阳经分布于肩背部。
3.四肢:在上肢,手三阴经分布于屈侧,太阴经在前,少阴经在后,厥阴经在中。手三阳经分布于伸侧,阳明经在前,太阳经在后,少阳经在中。
在下肢,足三阴经分布于内侧,三阴经的前后分布与上肢基本相同,只是在小腿下段厥阴经与太阴经位置互换。足阳明经分布于前侧,足少阳经分布于外侧,足太阳经分布于后侧。
概括起来,大致是手三阴经联系上肢和胸部,手三阳经联系上肢和头部,足三阴经联系下肢和腹部,足三阳经联系足部和头部、腰背、或胁肋部。这些关系常可以为针刺治疗,或针刺麻醉选穴时提供线索,如胸部疾病或胸部手术,就可考虑选用手三阴经的穴位。至于耳部,则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络于耳”、因此,耳针可以广泛应用于治疗全身疾病和针刺麻醉。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规律
十二经脉分属脏腑,阴经属脏(络腑)为里,阳经属腑(络脏)为表。十二经脉中的每一条“阴经”都和它分布位置相对的一条“阳经”构成表里关系.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和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和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和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和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和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和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它们通过络脉和经别相互衔接沟通,因此表里两经在生理和病理方面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根据这个规律,在针灸治疗时,可选取某一经脉的穴位来治疗和它相表里的脏腑或经脉的疾病。如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可以治疗大肠或手阳明大肠经的疾病。&&&
(五)十二经脉的同气相通规律
十二经脉中,每一条手经都和它同名的足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称为“同气相通”。如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都存在着“同气相通”的联系。根据这个规律,在针灸治疗时,某一脏腑或经脉的疾病。可以选用与其同名的另一经脉上的穴位来治疗,如大肠或手阳明大肠经的疾病可以选取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来进行治疗。&&&
二、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组成和作用
奇经八脉是由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组成,因它们不与脏腑直接相连属,故称“奇经”。其作用有三:(1)调节统率十二经脉的气血,如任脉总督一身的阴经,督脉总督一身的阳经。十二经脉中气血旺盛,可以注蓄于奇经;十二经脉中的气血,也可由奇经补充供应。所以有人把十二经脉比作江河,把奇经比作湖泊。(2)奇经八脉交叉贯串于十二经脉之间,进一步密切了经络之间的联系。(3)在生理病理方面,奇经与某些奇恒之府的关系较为密切,如子宫、脑髓等内脏主要由奇经直接联系。&&&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基本功能及主要证候&&&
1.&& 督脉(图13)
循行路线: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向后沿骶、腰背、项的正中线上行,至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由项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正中线、到上唇内唇系带处,并有支脉络肾,贯心。
基本功能:(1)为“阳脉之海”。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2)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主要证候:角弓反张,脊背强痛,背脊高突,龟背,精神失常,妇女不孕。小儿惊厥等。
主治:中枢神经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发热病,头、项、腰背及运动系统疾病。
任脉(图14)&&
循行路线: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向前进入阴毛部,沿着腹、胸、颈部的正中线上行,到颏下分为二支,经面部到眼眶下部。
基本功能:为“阴脉之海”。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使左右两侧的经脉通过任脉而互相联系,因此任脉对阴经有调节作用,任脉能调节月经,孕育胎儿,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主要证候:月经不调、经闭、白带、流产、不孕、以及气、遗尿、少腹肿块等。
主治: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本经所过位的病证。
3.冲脉(图15)
循行路线: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在腹股沟(气冲穴)处与足少阴肾经相合上行,抵胸后散布于胸中,再向到喉,环绕嘴唇,在少腹有一分支,上行于脊柱内。
基本功能:为“阴脉之海”。冲脉能调节十二经的气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月经,因此,有“冲为血海之说。
主要证候:妇女生殖系统的疾患(崩漏、流产、经闭、月经不调、乳少、小腹痛),吐血及气逆上冲等。
任脉、督脉和冲脉,均起于胞中,故有冲脉、任脉、督脉“一源而三歧”的说法,这三条经脉主要调节人体的生殖功能,因此,“调理冲任”是治疗月经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温养任督”是治疗生殖功能减退的主要方法之一。
4.带脉(图16)
循行路线:起于胁肋部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穴,沿髂骨上缘到少腹部,绕身一周。
基本功能:约束任、督、冲三条经脉。
主要证候:白带、子宫下垂、腹部胀满、腰软无力等。
5.阴跷脉(图17)、阳跷脉(图18)
循行路线:阴跷脉起于足舟骨后方(照海穴),上行到内踝上部,沿大腿内侧后缘,至前阴部,上沿腹胸部进入锁骨上窝,上行喉结旁人迎穴之前,到达眼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申脉穴),沿外踝上行,经腓骨后缘,沿大腿外侧,胁肋后方,从腋缝上肩,经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眦(晴明穴),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与足少阳胆经会合于项后(风池穴)。
基本功能:阴阳跷脉主要生理功能是控制眼睛的开合和筋肉屈伸运动。
主要证候:眼睑开合异常,目开无力,或目闭不紧。以及癫痫、脏躁等疾病中所出现的抽搐、XX。《难经》有“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之说。
6.阴维脉(图19)、阳维脉(图20)
循行路线: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脾经相合同行,到胁部,沿着胸部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天突穴、廉泉穴);阳维脉起于外踝下(金门穴),向上出外踝,沿足少阳胆经上行,经过髋关节部,循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到前额,再到项后,和督脉会合(风府穴、哑门穴)。
基本功能:阴维脉维系各条阴经,阳维脉维系各条阳经。
主要证候:阴维脉的病变主要为心痛、胁痛、腰痛等证;阳维脉的病变主要为寒热长期不退。
手 掌 点 穴 按 摩 法
手掌点穴按摩法,是对手掌上的相关穴位进行点压或按摩。从而达到治病健身目的的一种疗法。这种疗法,是运用中华民族的易医原理,根据手掌中八卦穴位来取穴点按.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外部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大道至简,安全有效.与象数疗法同道同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与象数疗法可以相结合,也可以独立运用,是自然疗法长青树上的一枝富有生命力的花朵。
一、手掌的八卦方位
<img STYLE="HeiGHT: 501 MArGin: 0px 10px 0px 0 WiDTH: 385px" ALT="易医文化 手 掌 点 穴 按 摩 法 - 益仁康中医研究院 - 特色疼痛专科康复医师的博客"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img.ph.126.net/XT5FLkTzrNuOGeNWYf5f7w==/7024746.jpg" WIDTH="287" HEIGHT="312"
TITLE="[转载]神奇的八卦象数疗法&中" />
1、手掌八卦方位的简要说明手掌八卦方位,与后天八卦的方位一致。即左东右西、上南下北,具体地说就是:
离:为上、为南、为头、为心、为目等:
坎:为下、为北为会阴,为肾、为耳等:
震:为左、为东、为左肋、为左手臂、为肝、为足等:
兑:为右、为西、为右肋、为右手臂、为口、为肺等;
艮:为左下、为东北、为左腿、左足、为胃、为手等:&&&
巽:为左上、为东南、为左肩、左肩臂、为胆、为股等;
坤:为右上、为西南、为右肩、右肩臂、为脾、为腹等;
乾:为右下、为西北、为右腿、右足、为大肠、为首等。
特别提示:不论男女。不论左右手。不论手掌或手背.均以大姆指一侧的方向为左、为东,以小指一侧的方向为右、为西。
2、手掌八卦穴位与治疗疾病例举
乾穴:可治疗头部之疾,右腿、右足、大肠之患。骨病、急性暴病、便秘壅结、气管之疾。胸部疾病、气亏、低血压、嗜睡症、倦怠乏力、眼疾、脊椎疾病、发育不良等。
坤穴:可治疗腹部、脾胃之疾,右肩、右肩臂、便秘、血管硬化、浮肿、肌肤糜烂、肿瘤、晕症、劳累、肝阳上亢(如高血压)、皮肤病、失眠多梦、妇科病、血液病、耳鸣、头鸣等。
震穴:可加速代谢、吐故纳新、故可加速创伤后的行气活血、排泄异物,促进创伤后愈合。可治疗左肋、左手臂、肝、足之患,可治疗耳聋、羊痫风(癫痫)、惊吓、妇科病、运动障碍等。
巽穴:可治疗左肩、左肩臂、胆股之疾、四肢疾病、大小肠之患、血管之疾、气亏、伤风感冒、抽筋、肺及气管之患.可治胀气、风湿、皮肤病、萎缩性疾病、眼疾、咳嗽、气喘、无汗等。
坎穴:可治会阴部疾病、肾及膀胱之患,可治耳病、血液病、中毒、大便不通、小便异常、腰背之患、津亏口渴、妇科病、骨病、牙齿之患。可治失眠盗汗、头部之疾以及血滞血亏、热性病等。
离穴:可治头部之疾、心、目之疾、眼病、血脉、火伤、烫伤、乳房之疾。可治充血、发烧、贫血、心烦不眠、红肿、神志之患以及囊肿、多汗、口干等。
艮穴:可治胃病、手部之患.可治左腿足之病、头晕、牙齿不固、骨发育不良、多种痘疹、各种关节之患.可治头部之患、结石之患。可治中气虚、子宫脱垂、脱肛、肿瘤、鼻病、麻木之症以及背部之患等。
兑穴:可治右肋、右手臂、肺口之疾,可治口、鼻、目、耳之患(兑为诸孔窍),可治气管之患、皮肤病、高血压、肿瘤、结石之患.可治蛀牙、咳嗽、痰喘、肛门、会阴部之患,可治气亏、外伤、头部受伤等。
以上各穴位,可根据不同疾病,将各穴位相互配合施用,亦可单独施用。总之,要辩证施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
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简易而方便,可就地取材。&&
1、可直接用大拇指点按:
2、可用一圆头的木棒或钢笔、圆珠笔的笔杆的圆头以及其它类似的工具进行点按。&
手掌点穴按摩工具要注意讲究卫生。
三、手掌点穴按摩的补泻方法
(1)一按一点,其手法要较为轻揉。
(2)顺时针方向边点、边按、边转。其力较轻揉。
(1)点按时其力较重、较快:
(2)逆时针方向点按旋转.其力较重。
3、平补平泻
以不轻不重之力点按,即一按、一起或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旋按。
四、“晕针”现象的出现及处理
由于点按过猛,而产生剧痛时.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或面色苍白、汗出等类似“晕针”现象。遇到此种现象,即刻停止点按,令患者放松休息或喝些开水。稍待片刻即可缓解。若反应较为强烈则令其卧床,并用手指轻揉患者手心。或边点边念80·70·40或650·430即可。亦可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施以不同象数配方。
五、点按穴位时对左右手的不同选择
手掌点按穴位时,一般情况下男取左手,女取右手;或男以取左手为主,配以右手:女以取右手为主。配以左手。另,不论男女亦可右侧之患取右手。左侧之患取左手.或交叉取手点按施治。
六、手掌点按穴位治疗疾病的原理
&1、手掌点按穴位时,通过补或泻,或平补平泻的手法。疾病得以缓解或治愈。其原理为通过相关穴位的点按可通经络、活气血、调和阴阳、消瘀散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与象数疗法的原理相通。
每个卦穴不仅对应了相关的方位、部位、脏腑器官.还对应了相关的经络与相关的疾病;故点按手掌穴位.可调节不同的部位.不同的脏腑器官、经络及千变万化的疾病。总之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2、点按相关的手掌穴位.除了调节相关的局部外,同时调节周身,易学认为宇宙同一切事物均为八卦的组合模式,所以当某一脏器发生疾病时,局部的“八卦场”已紊乱,同时影响周身“八卦场”。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故点按相关的穴位,除了调节局部.同时可调节周身。这是同步共振、同气相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八卦场”效应。
七、辩症施治
(请参阅《中国象数八卦疗法讲义》中的有关部分)
手掌点穴按摩的配方与八卦象数疗法的“取数”配方原理相同。其区别为象数疗法为按五种配方原则取数,配方持以默念.而手掌如下:
1、按八卦之象取穴点按
按八卦之象取穴点按。如腰扭伤可取坎穴。腰扭伤多为急性扭伤,可取泻法。如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赤峰松山区一农民周某不慎跌入一深坑而伤腰。即用车送来求治。待他放松片刻后。我即为其点按坎穴、震穴、艮穴。术后即可正常站立、行走。如此点按三日即愈。其方义为:坎为腰、震为肝,有疏泻功能。可通瘀活血,艮穴为止痛、扶助正气。又如便秘可取坤穴、乾穴、坎穴。一般取平补平泻法。如邻居王氏老太太多年便秘,约六、七日通一次大便。为其点按上述穴位。当日通便。通便后令其默念80·16000。通便良好。其方义为:坤为腹、脾,加强脾胃运化:又坤为浊物、为软:乾为大肠。强化大肠功能。尤其扶助机体元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坎穴为肾。扶助肾气又通利。故而有效。
2、按脏象理论取穴点按&
按脏象理论取穴点按。如阴虚火旺所致头晕头痛,可取坎穴、兑穴,据“虚则补之”之理。补其不足之阴。如赤峰郊区一小学教师高&&.经常头晕、失眠、乏力.血压低。经查实属肝肾阴亏、虚火上挠神明之故.为其点按坎穴、兑穴.取平补平泻法。待二次复诊即告日:点按当夜睡眠大改善。如此点按五次基本告愈。并说血压亦正常,浑身轻松。为巩固疗效.嘱其持念60·20。不料,约过二个月后该患者疾病又复发,因期末考试紧张所致。于是又如上法点按.加一艮穴.即缓解。令其默念象数60·20·70。其方义:坎为肾、为水。可滋补肾阴:兑为泽、为缺.故可补阴、降虚火;艮为山、为固、为扶正、为安稳.故滋阴潜阳而得效。
3、按君臣佐使取穴点按
君臣佐使的配伍为中医配方的法度,同样可用于点按穴位配方。如赤峰地质队家属一小孩田&轻度脱肛。大便不畅。胃纳不佳,面黄、体弱,即以补法为其点按离穴、艮穴。术后,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即要吃东西。家长十分惊喜。后,隔日点按(小孩、老人、孕妇、体弱者,其点按手法宜轻不宜重)六次即愈。其方义:离为火、为上、为扶助胃气(火生土)。又为下病取上(提气)为臣:艮为山、为固、为中气、为君。
在取君臣佐使配方时。并非君臣佐使面面俱到,而是根据病情灵活取穴。所以有的配方中君臣佐使全到位.而有的配方中可能只有君、臣、佐或只有君、臣。或只有一君等。总之。完全根据辩证所需而定。要灵活运用。
4、按经络循行取穴点按
点按穴位同样可按经络循行取穴配方点按。十二经脉均属于十二脏腑,故取相关的经脉时则取相关的穴位即可。如肺经可取兑穴,脾经可取坤穴。大肠经取乾穴(另督脉取乾穴、任脉取坤穴)心经、小肠经取离穴。肝经取震穴,胆经取巽穴.胃经取艮穴.肾经取坎穴。膀胱经取坎穴。三焦经、心包经取离穴(关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均有相关的穴位在十二经与十四经中相交会、相联络.故调节了十二经脉,即可疏通相关的奇经八咏及十五络脉。不必另归类于八卦)。
&赤峰松山区木兰街一理发师夏&&.左手大拇指内侧(左侧)红肿疼痛.打针服药已多日。其效不佳而来求治。观其部位正属肺经循行的末端,即为其点按同侧手掌兑穴.用泻法快速点按:由于兑穴疼痛,她当时尖叫一声,但随即日:“奇怪.有这么快吗?”我说:“是不是轻了?”她说:“几乎不痛了,真神”。但观其手,肿势并未消退,只见颜色淡了一些。嘱其常揉同侧食指(食指左侧为大肠经循行部位与兑穴肺经互为表里)。第三日特意来告,一次即愈。
5、按五行生克规律取穴点按
由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能使宇宙保持相对平衡。所以点按手掌穴位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按五行生克规律取穴点按.是手掌点穴按摩的重要方法。如胆结石、肾结石均需克去多余之石,即损有余。可取震、巽、艮穴等点按。反之。如气血亏损者,则需补其不足。如赤峰教育学院一蒙族学生斯&&,右乳部增生,其肿块犹如鸡蛋大小,平时常感到局部不适。每遇经期或情绪不佳时尤甚。为其点按坤、兑、震等穴位.隔日一次。四次即消大半。又点三次即愈。后巩固治疗二次。其方义为:坤为柔软、为浊:兑为坤之子,为破损,取之可软化肿块、排浊、破损肿物,又可补气。取震为木。木克土,克肿物、消瘀结。合而取效。其中坤、兑穴取平补平泻,震穴取泻法。总之,只有通过五行生克规律。方可达到补不足,损有余。
上述取穴点按的五种方法。可据病情酌情选用。
九、注意事项
1、心血管患者(如心疾、高血压、脑血栓、脑溢血等)。其手法需轻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
2、孕妇、妇女经期,手法不宜过重。多用揉按。如赤峰教育学院一职工李&&,一日由于经血不调为其点按后,其坐在诊桌旁又有意无意地自我点按,结果当日夜间即经血过多。大伤气血。
3、小孩、老人、体虚者,手法要轻揉。一般相隔1-3日点按一次。而体质较壮、或实证多,可每日点按一次。
4、每当点按相关穴位出现异常疼痛时(如胃痛点按艮穴往往异常疼痛)。故首次点按时,手法宜轻。不宜重。
5、一般情况下.若以点按为主时.在点按过程中不宜同时默念象数配方.待点按后可据病情配以象数配方,令其默念。若以象数疗法为主,则待默念象数配方后.再行点按。如果点按穴位与默念象数同时进行.则不易分辩何种方法有效。也不易分辨何种方法引起的不适。
人体全息图谱
人体背面解剖图
人体左面解剖图
人体右面解剖图
胎儿脐血取样
胎儿脐血取样2
胎儿脐血取样3
胎儿脐血取样4
泌尿生殖系统概观
肾的位置和毗邻后
肾的位置和毗邻前
肾及输尿管的位置
心脏解剖图
心脏搭桥手术
心脏搭桥手术2
心脏搭桥手术3
心脏搭桥手术4
心脏搭桥手术5
腹后壁腹膜的密布
腹部脏器(前面观)
前臂及手部肌肉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卦象数疗法李山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