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一处骨折和鼻骨头骨颅底三处颅底骨折的护理赔偿是一样的吗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年01期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MPR+SSD)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鼻骨骨折患者,运用MPR及SSD图像同屏观察诊断鼻骨骨折。结果 60例鼻骨骨折患者中,单侧鼻骨骨折36例,双侧鼻骨骨折24例;鼻中隔骨折15例,上颌骨额突骨折14例。结论 MSCT中运用MPR结合SSD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分类号】:R816.9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何嘉,李启权,陈棣华,曹宗伟;[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年06期
张璞,陈飞,李周儒,殷文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琳;万业达;李宝玖;何岸苇;付菲;刘晓冬;;[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年08期
邰迎吉;张炜;李峻;邹伟;马翔;;[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8期
陈琪宝;[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年10期
陈晓武;[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年02期
周作福,吴健,孙梓祥,王德跃,郑秋萍,林碧金;[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3年03期
林琳,边铁城,张玉庚,杨宝琦,尹建忠;[J];天津医药;2002年10期
马春忠;王维平;;[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年08期
刘建青;;[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年03期
曲永惠,王振,常鲜军,舫邹昕;[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年10期
毛云华,高晓凤,于淑欣;[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琳;[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惠芝,孙璐,闫罡,曾庆玉;[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2年03期
林琳,边铁城,张玉庚,杨宝琦,尹建忠;[J];天津医药;2002年10期
高宝义,许强;[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年03期
宋鲁新,任全敬;[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年04期
马文礼,许林,曾群力;[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云华;郑佳;刘敏辉;陈建新;何得莲;李恕清;;[J];当代医学;2010年01期
闫呈新;李长勤;岳云;李筱倩;;[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2期
王志勇;宋雪;于满;杨慧祥;马光;吴敬;徐辉;;[J];中国内镜杂志;2010年01期
傅熙博;迟达;赵丹;刘也夫;郝志强;马作红;艾福录;;[J];肿瘤防治研究;2010年02期
周智;周忠义;孙益芳;;[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07期
金艳;赵庆;王红梅;;[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8期
高涛;;[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9期
吴劲松;;[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04期
钱仲余;钱利明;袁文斌;张原原;张惠峰;;[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3期
童涛;郭建国;李耀威;;[J];现代医院;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禄明;郑雷;孙百胜;都基权;姜辉;杜海峰;傅振强;张鹏;;[A];2010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国际论坛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编委换届会论文集[C];2010年
古今;史河水;韩萍;吴爱兰;李欣;田志梁;李友林;;[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汪素涵;刘昌盛;查云飞;;[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胡涛;刘琼;黄穗乔;郑晓林;方学文;高云;;[A];2010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国际论坛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编委换届会论文集[C];2010年
陈龙兴;陶咏;郁春峰;程鸣;潘海宾;吴世明;;[A];2010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国际论坛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编委换届会论文集[C];2010年
王江涛;韩萍;陈艳;;[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林洪平;彭峰;刘永桥;姚海泉;;[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李天女;;[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林洪平;姚海泉;张涛;刘永桥;;[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张琳;汤光宇;陈云燕;刘勇;姚建华;;[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锦元;[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鞠志国;[D];浙江大学;2010年
李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文卫东;[D];兰州大学;2010年
孙小丽;[D];山东大学;2010年
吴越;[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刘鸿圣;[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吴啸波;[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杨弋;[D];吉林大学;2009年
李春志;[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文;[D];山东大学;2010年
武莹莹;[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罗城;[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卢生伟;[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李潇;[D];昆明医学院;2010年
宋金玉;[D];昆明医学院;2010年
阎岚;[D];昆明医学院;2010年
张峰峰;[D];山东大学;2010年
李剑;[D];山东大学;2010年
周宏;[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鼻中隔开放性整复术联合鼻骨骨折复位术治疗严重鼻外伤--《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鼻中隔开放性整复术联合鼻骨骨折复位术治疗严重鼻外伤
【摘要】:目的探讨鼻骨和鼻中隔多发性骨和软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中隔开放性整复术联合鼻骨骨折复位术。结果本组27例均一次性恢复了鼻外观和双鼻通气功能。结论该术式治疗严重鼻外伤,疗效确切,可避免严重鼻外伤因为受伤后早期处理不当所致鼻部畸形等弊端。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6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守琴,周兵,刘华超;[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明澄,杨剑平,郭清华,洪卫,赵志珍;[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王智,迟汝澄,陈文弦,刘文中;[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甄泽年,袁友文,赵敏,陈辉,张贤;[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5年03期
赵小红,陈晓瑞,张玲莉,苏立言;[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廖亦龙,秦启生,邱庆华;[J];法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曾宪锦,肖孟省,张志忠,许俊南,罗瑞莲;[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88年02期
陶泽璋,张剑宁,吴玉珍;[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年11期
熊丹宁;[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9期
褚汉启,王春芳,葛新,鲁济贵,高起学,崔永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张玉庚,林鹏,杨硕郎,杨宝琦,张玥;[J];天津医药;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俊慧;[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艳丽;[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咸龙,温湘玲;[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11期
林家峰;朱明;邵军;朱春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王珮华,吴晴伟,孙艺渊,石润杰,汤君彦;[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虹;[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吴健,周作福;[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年03期
俞其光,汤建国;[J];现代实用医学;2001年06期
李浩,徐艳红,李民;[J];疾病控制杂志;2001年03期
班春隆,韦明壮,罗修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欧阳山蓓,林亮,胡琳;[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2期
李永军,董玉兰;[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黄德亮,于国,杨伟炎,王嘉陵;[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年05期
覃冠锻,金淑华,李玲波,张锦龙;[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伍兵,刘卫平;[J];华西医学;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起学;甄宏韬;;[A];湖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陈甲信;秦岭;张丽香;卢晓宁;王铁建;韩敏;;[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李玉洁;张贵祥;赵京龙;周根泉;张悦萍;缪竞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陈彦球;李添应;林志斌;瞿申红;;[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孔维佳;;[A];湖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李玉洁;张贵祥;赵京龙;周根泉;张悦萍;缪竞陶;;[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唐林卡;吴数良;毛勇敏;指导;林熹;;[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周述华;张成永;李晓晓;;[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韩畅宇;马斌;张俊萍;殷延涛;;[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田小敏;;[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青菡;[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唐为民;[N];大众卫生报;2004年
陈员 李水根;[N];健康报;2004年
冯桂春;[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北京亚运村可思美医疗美容专家门诊主任医师
丁芷林;[N];保健时报;2005年
俊荣;[N];大众卫生报;2005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林夕夕;[N];健康时报;2005年
龚怡;[N];家庭医生报;2005年
根据耳鼻喉专家刘仲娟接听热线整理;[N];家庭医生报;2004年
王颍颖;[N];成都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归东梅;[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何艳姣;[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连新;[D];青岛大学;2005年
张丽;[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郑晓雨;[D];浙江大学;2007年
王英爽;[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健康鼻骨受力的生物力学建模和有限元分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健康鼻骨受力的生物力学建模和有限元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成年人健康鼻骨相关生物力学模型,对鼻骨结构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应力、应变等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揭示鼻骨的静力学应力分布特点。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影像数据;通过三维重建和图像处理获得鼻骨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鼻骨受力的生物力学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通过对6例鼻骨受力的情况的有限元分析,发现当外力作用于鼻骨下端时,作用力与矢状面所成角度越大则最大应变越大,同时最大主应力逐渐增大;当角度接近60°时,随着角度的增加,最大主应力反而减小。结论当作用力与矢状面的夹角接近60°时,弹性模量较大的鼻骨容易发生骨折;当在角度接近90°时,弹性模量较小的鼻骨才能发生骨折。应用医学图像重建和有限元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定量分析成人鼻骨结构的力学性质,为骨折患者矫形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R318.0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美超,钟世镇;[J];解剖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王华;徐洲;陈东;汪涛;石润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11期
薄斌,周树夏;[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张美超,夏虹,樊继宏;[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年05期
周振平,马洪顺,孟广伟,吴国视,范毓华,王盯,赵晓东;[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永明,李蔚,曹庆堂;[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王文兰;[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10期
胡辉莹;钟世镇;聂晨阳;;[J];广东医学;2007年09期
吕纯洁,董湘怀,潘卫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冯书珍,黄细富,伍志德,陈德福;[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6期
胡辉莹;何忠杰;吕丽萍;张美超;钟世镇;廖日东;;[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陈锡栋;杨婕;赵晓栋;范细秋;;[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11期
蔡劲,姜绪红,林国平,黎民宇;[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柳大烈;单磊;樊继宏;陈兵;;[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3期
姚玉婷;文辉才;付建华;;[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茆军兵;贾晓红;王人成;;[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蔡力;董心;贺家宁;袁毅;马洪顺;;[A];全国第九届生物力学和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唐震;[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黄进军;[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薄斌;[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张明;[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田磊;[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黄加张;[D];复旦大学;2005年
吴胜勇;[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张渊;[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华英汇;[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士慧;[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曹李华;[D];中南大学;2010年
梁林;[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朱海燕;[D];山东大学;2011年
汤敏生;[D];广州医学院;2010年
丁光兴;[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张之;[D];浙江大学;2004年
周冰;[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刘耀鹏;[D];中山大学;2004年
王江乔;[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家权,蒋和洋,曾衍钧,李秀云,齐莉;[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9年02期
刘一,徐莘香,郭学东;[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史文进,李慧增,杨军,孙远,邓红镭;[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薄斌,周树夏,曹建广,张少峰;[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张美超,黄文华,王柏川,朱青安,钟世镇;[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0期
张端强,钟萍萍,石勰,陈日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刘献祥,张文光,陈日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高小燕,李超宏,刘平先;[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薄斌,顾晓明,周树夏,曹建广,冉冬菊;[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王一霖,顾晓明,刘彦普,周树夏;[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鹏;贺威忠;林冬冬;葛家怡;王明时;;[J];天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张文;倪俊芳;蒋定华;顾军;张勇;刘鹏;;[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04期
胡勇;谢辉;杨述华;;[J];医用生物力学;2006年03期
宋卫东;雷万军;;[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08期
谷方;崔益群;王钰;单涛;沈若武;夏玉军;;[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张阔野;陈禹;牛松青;郝嘉南;;[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黄谦;;[J];华西医学;2009年08期
冀敏,姜春荣,滑炎卿;[J];洛阳医专学报;1994年01期
宋志坚,张闽光,吴国强,沈天真,左焕琛;[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8年02期
陈伟南,侯春林,苟三怀,陆平;[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佳灿;张春才;禹宝庆;陈学强;吴建国;丁祖泉;;[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苏佳灿;张春才;王家林;许硕贵;禹宝庆;纪方;陈学强;吴建国;丁祖泉;;[A];2008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薛文东;俞超;王东风;;[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李志成;姜志国;;[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杨汝;牛文鑫;丁祖泉;高建新;;[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尤锁柱;陈建桥;毛文玉;张国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郭洪刚;刘静;李峰坦;刘海峰;姚芳莲;姚康德;;[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郑忠;李超雄;李坚;陈国龄;陈日齐;;[A];中国骨伤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骨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孙秀珍;于申;刘迎曦;郑朝攀;张军;;[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胡发宗;陈建;;[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亚静;[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科主任 方驰华
孙健 鲁朝敏 胡琼珍整理;[N];健康报;2009年
;[N];人民日报;2003年
;[N];科技日报;2003年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放射科
张国来;[N];福建科技报;2008年
记者冯竞通讯员熊学莉廖雅琴;[N];科技日报;2002年
吴鹤年;[N];科技日报;2005年
姚春雨、钱勇;[N];解放军报;2002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世镇;[N];健康报;2008年
记者 刘正午 陈颖;[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家祥;[D];天津大学;2004年
胡辉莹;[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肖进;[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刘道明;[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袁泉;[D];山东大学;2008年
方驰华;[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钟金钢;[D];暨南大学;2006年
朱国昕;[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胡荣慧;[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陈浩;[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陆君;[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刘巧红;[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谢小棉;[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吴迪;[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武金燕;[D];复旦大学;2008年
姜安宝;[D];山东大学;2005年
许克滨;[D];福州大学;2005年
王哲;[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王鵾;[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蒋毅;[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颅底骨折上颌窦积脑脊液11例--《中国急救医学》1997年04期
颅底骨折上颌窦积脑脊液11例
【作者单位】:
【分类号】:R651.1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新生,高素荣;[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3期
王才源,彭宏泽,孙永才,黄术恩,周文卿,陈慈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3期
;[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黄惠芬,刘秀琴,赵葆洵,杨荫昌,郭玉璞;[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章蓓蓓,陆雪芬;[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3期
徐超,刘淑英,杨春莲,魏岗之;[J];北京医学;1981年06期
王禾全;张英华;;[J];锦州医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李俊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6期
李恒泽,海燕,粟秀初,楼玉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年01期
唐之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逢元;吴伯瑜;杨际慧;楼非鸿;;[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郑幼金;;[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何丽红;;[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廖金平;徐伯诚;蒋海根;罗志勇;;[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汪福华;;[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王家昱;;[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郑贤龙;;[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何华钰;;[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周国庆;胡勇;;[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董钟;解连尧;;[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魏开敏;[N];广东科技报;2000年
徐晓宁;[N];健康报;2000年
徐胜明;[N];中国教育报;2001年
;[N];健康报;2001年
熊建华;[N];江苏科技报;2001年
郝继亭;[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倪文;[N];医药经济报;2001年
陈杰;[N];医药经济报;2001年
施旸;[N];健康报;2003年
余虎;[N];重庆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柴春彦;[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梅建勋;[D];天津中医学院;2000年
江荣才;[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吴全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刘子志;[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高下;[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胡学芳;[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朱望东;[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马常升;[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顾菊林;[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小龙;[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张丹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闫志勇;[D];青岛大学;2001年
范立红;[D];浙江大学;2002年
黄国聪;[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吴德云;[D];青岛大学;2002年
田作军;[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王玉兰;[D];苏州大学;2002年
辛涛;[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申英姬;[D];延边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的早期修复
作者:梁旭东,陈绍喜,刘平恩,钟建东,岑卓英
【关键词】& 前颅底骨折;修复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的早期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25例的早期手术及结果。结果& 采用了折叠的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三明治法”早期修复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近期未发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结论& “三明治法”是早期修复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前颅底骨折;修复&&&   Reparation of traumatic comminuted fracture of anterior skull base at earlier period
  LIANG Xu-dong,CHEN Shao-xi,LIU Ping-en,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Lianjiang Peoples Hospital,Lianjiang 524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way and effect of reparation for traumatic comminuted fracture of anterior skull base at earlier period.Methods& The surgery and outcome of 2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raumatic comminuted fractures of anterior skull base were retrospective summarized.Results& “Sandwich”,folded pedicled flaps of percanial and aponeurotica gales,were utilized for traumatic fractures of anterior skull base without cerebrospinal fluid fistulous and meningitis.Conclusion& The surgery way of “sandwich” were suitable for traumatic comminuted fractures of anterior skull base at earlier period.
  【Key words】& traumatic fractures ofreparation&&&   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是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常伴有开放性颅脑损伤及经久不愈的脑脊液漏,部分合并有眼、鼻损伤。我科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25例,采用了“三明治法”修复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中男21例,女4例。平均38.5岁(18~48岁)。交通事故伤18例,坠落伤3例,打击伤2例,树枝嵌入损伤2例。伤后原发性昏迷15例,无昏迷10例。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等级评分(GCS)9~12分9例,6~8分13例,3~5分3例。头面部皮肤裂伤19例,挫伤4例。其中伤口位于额部13例,额面部6例,单纯眼眶区伤口2例。脑组织外溢16例。其他合并伤包括:眼球贯通伤1例,视神经离断伴眼球脱出1例,球后血肿伴视力丧失3例,上颌窦损伤4例。
  1.2& CT检查& 本组均行头颅CT检查,骨窗位显示额骨粉碎凹陷性骨折17例,其中单侧12例,双侧5例,额颞粉碎凹陷性骨折3例,合并筛窦骨折4例,蝶窦骨折4例,上颌窦骨折4例,颅内异物6例。额部硬脑膜外血肿7例,额叶脑挫裂伤17例,伴脑内血肿9例。颅内积气15例。
  1.3& 手术方法& 参考胡守兴等的文章设计切口和骨瓣[1]。(1)根据额部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15例原伤口较长者,则取原伤口并向两侧延长呈直线或马蹄形。4例原伤口较小及6例额部无明显伤口者,采取标准冠状皮瓣切口。双额冠状头皮切口:在发际内做冠状切口,向两侧延至耳屏上前方,再垂直向下至发际内,耳屏的前方。(2)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游离:皮瓣切口达帽状腱膜,额区向下游离达眶上缘;颞区切口达颞浅筋膜,锐性分离颞浅筋膜的浅层。再沿头皮切口切开骨膜,额区行骨膜下分离,将骨膜向下分离至眶上缘,用骨凿凿开眶上孔,游离眶上神经和动脉,分离骨膜至鼻根部,将眶骨膜与眶顶板,眶外、内侧壁,额骨上颚突,鼻骨分开。注意:分离眶骨膜与眶壁时勿损伤眶骨膜,防止球后脂肪外露。分离骨膜到双侧颞区时,保留骨膜与颞浅筋膜的连续,将瓣膜向下翻开。(3)沿颞上线切开颞肌边缘(其边缘保留0.5cm颞深筋膜,以便术后缝合固定颞肌)显露额骨颧突及颧骨额突,蝶骨大翼之颞面。(4)骨瓣成形:在粉碎骨折边缘钻一孔后,仔细清除每一块碎骨片,近矢状窦处更应小心,部分骨片嵌入脑内或矢状窦,必须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情况下予以拔除以免引起大出血,同时将伤口、创道内异物予以清除。作额、眉弓、眶顶板骨瓣。分离颅骨内板与硬膜取下骨瓣。按常规处理额窦。(5)清除血肿、异物:打开骨瓣后,将硬脑膜外血肿予以清除,注意探查半球表面硬脑膜的完整性,切开硬脑膜探查脑组织,清除坏死、失活的脑组织和脑内血肿,使颅内压降低。特别应注意额底部脑组织的探查,并将进入颅内的异物完全清除。(6)前颅窝底的探查:在颅内压降低后,顺硬脑膜外逐步分离前颅窝底硬脑膜,探查前颅窝底硬脑膜及眶板、筛板等颅底骨结构的损伤情况,包括颅底硬脑膜破裂的部位、大小,与周边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前颅窝底骨结构损伤的范围,是否与鼻腔、眼眶相通。(7)颅底重建:将碎骨片清除后,采用“三明治法”修复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在直视下用混合了庆大霉素的骨蜡或者明胶海绵填平颅底副鼻窦和鼻腔污染区。取小块游离的帽状腱膜、骨膜瓣修补颅底硬膜缺损,如嗅沟、蝶骨平台处硬膜缺损,缝合3~4针固定即可,如果术野过深缝合困难可用生物胶固定。再将双额帽状腱膜骨瓣整张反转平铺于颅底,两侧与颅底硬膜缝合,使其有一定的张力,其深度需超过颅底缺损区,且也与颅底硬膜缝合,如果术野过深缝合困难可用生物胶固定。再将帽状腱膜骨膜瓣反转缝合,两层帽状腱膜骨膜瓣垫以明胶海绵。额骨,特别是眉弓游离骨片应一期修复,多用粗丝线予以固定,清除局部坏死组织后,分别将皮下、皮肤2层间断缝合。
  2& 结果
  2.1& 损伤类型& 经手术探查证实,单侧眶板及筛板骨折合并额骨或额颞部骨折19例,双侧眶板及筛板骨折4例,单纯眶板骨折2例。硬脑膜损伤范围1.0cm×0.5cm 3例,1.0~3.0cm×0.6~2.0cm22例。
  2.2& 修补材料& 游离颞肌筋膜瓣5例,带蒂颞肌筋膜瓣8例,带蒂骨膜瓣7例,游离骨膜瓣3例,未用修补材料3例。
  2.3& 术后近期情况& 25例术后近期未发现脑脊液漏,1例合并上颌窦开放性骨折者,经开放引流,伤口渐愈合,未发生颅内感染。对14例患者进行4个月~8年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3& 讨论
  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是造成前颅窝底颅骨缺损及硬脑膜撕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受伤机制尚不明确。有文献报道系受伤瞬间眼眶内压突然增高,使眶周骨板破裂的结果[2]。其主要机制系暴力作用于额部或额颞部,致使额部及额颞部颅骨骨折,同时外力沿眶板及筛板传导,导致眶板筛板挤压变形破碎。该部位骨板薄弱且与硬脑膜关系密切。因此,在形成骨折后,多伴有前颅窝底硬脑膜撕裂伤,甚至硬脑膜缺损。同时前颅窝底与眼眶、鼻腔相邻,缺乏有效支撑。所以遭受暴力后很易使碎骨片游离重叠,有时可刺入脑内或眼眶,造成眼眶内神经、血管及眼外肌损失及额底部脑挫裂伤。由于常规头颅CT扫描,对前颅窝底骨折检出率不高,易误认为正常前颅窝底结构,因此,可考虑前颅窝底薄层CT扫描,同时包括副鼻窦、眼眶。本组6例头颅CT提示颅内异物,除1例为外来异物,其余均为前颅窝底眶板碎片刺入脑内所致。术前常难以明确诊断,术中须认真探查,以免遗留硬脑膜伤口,造成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隐患。
  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往往出血较多,甚至合并休克和误吸导致病人心肺功能障碍且对面容有显著的影响,合并脑脊液漏容易导致颅内感染,因此早期修复外伤性粉碎性前颅窝底骨折对于减少以上并发症有积极的效果。同时前颅底骨折手术治疗要注意:(1)要避免对面容的进一步损害,切口选择一般取发际内冠状切口,切口距眉间10~12cm,皮瓣下注水,保留骨膜,作带蒂骨膜瓣。若面部原发伤口较大,也可适当借用,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但是,颅底修补时只能取游离组织瓣。(2)骨瓣表面的骨膜与带蒂骨膜瓣一齐推开,注意保留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使辅入颅底的骨膜瓣相对完整且拥有良好血供。(3)取尽筛窦内的破损黏膜后,先向窦腔内填入庆大霉素和明胶海绵,再用整体大块的骨蜡将其封平,恢复前颅底的正常高度。
  手术切口的设计是关系到手术野暴露、修补颅底材料的留取等重要步骤之一,因为CT难以确定前颅窝底骨折的程度,特别是硬脑膜破损的部位及大小,因此,在设计皮肤切口时更应留有余地,如额部伤口较小,在不影响皮瓣血供的情况下,尽可能作冠状皮瓣切口,如额部伤口大且伤口呈多发情况下,则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将伤口延长或根据伤口形态设计皮瓣,以利术中操作。
  颅底修复材料根据文献报道,可采用:(1)自体筋膜包括颞肌筋膜或阔筋膜;(2)带蒂颅骨骨膜;(3)带蒂颞肌加颞筋膜;(4)游离组织瓣,包括游离皮瓣、游离皮肌瓣等;(5)人造硬脑膜。由于外伤性前颅窝底骨折多系急诊手术,术前对颅内情况无法正确评估,要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颅底修补的材料和方法,因此在游离皮瓣时,应将额骨骨膜尽可能留大一些,并保持其完整性,额骨骨膜蒂留于额底部,以利于覆盖前颅窝底,另一类常用修复材料为颞肌筋膜,术中可根据情况裁成带蒂瓣或游离瓣,供颅底硬脑膜缺损修补。如缺损大且局部修补材料无法利用时,可取阔筋膜做颅底修补材料。由于游离组织瓣设计复杂,要整形外科配合,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实施,仅用于颅底肿瘤手术后的颅底修补。
  颅底硬脑膜缺损的修补是颅底修复手术的关键点。我们采用“三明治法”修复外伤性粉碎性前颅底骨折。方法:在手术中探明前颅窝底硬脑膜缺损部位及大小范围后再确定修补方案及修补物的制备。如颅底硬脑膜缺损小于1.0cm×0.5cm,则可考虑直接缝合,即用无损伤缝线分段连续缝合,但需注意,如果局部张力大,不应勉强缝合,可用骨膜或颞肌筋膜修补缺损。本组3例采用此法修补。如果颅底硬脑膜缺损大,即缺损大于1.0cm×0.5cm直接缝合困难者,可用颞肌筋膜瓣、骨膜瓣进行修补,修补前必须将硬脑膜边缘游离,以利缝合。本组采用游离颞肌筋膜瓣修补5例,带蒂筋膜瓣或骨膜瓣修补7例,游离颞肌筋膜瓣或骨瓣膜加带蒂骨膜瓣加强修补10例。采用5-0无损伤缝线行分段连续缝合,部分近蝶鞍者因部位深,操作空间小,同时由于硬脑膜游离困难,这些部位可用生物胶将修补用的骨膜或筋膜粘合于局部。当确认修补完整无渗漏后,可将带蒂骨膜瓣平铺于颅底,覆盖骨折碎片去除后局部造成的缺损,并用生物胶将颅底硬膜与骨膜间加强固定,同时悬吊额部硬脑膜,将额部手术野与颅底手术野之间隔开,以利额部创面愈合,严密缝合帽状腱膜和皮肤。
  术中、术后抗感染治疗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此类伤者均系开放性颅脑损伤,部分病人伤口污染严重,所以术中抗感染尤为重要。首先取下碎骨片进行冲洗,将需要保留的骨片放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浸泡,以备术中修复使用。颅内创面的处理,尽可能清除坏死脑组织血肿,同时将异物一并清除。本组有2例术中发现遗留于脑内的树枝、树叶碎片,清除感染因素,并用大量生理盐水或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中止血彻底,尽量不使用明胶海绵等止血材料。皮下引流多在24h内拔除。本组1例面部伤口感染,经开放引流、定期换药冲洗后逐渐愈合。本组无颅内感染发生。前颅窝底骨性结构缺损的修复与否,是颅底手术争论的焦点之一。部分学者认为,应用颅底骨移植重建颅底来防止因前颅窝底颅骨缺损造成的脑膜脑膨出。另一部分学者认为重点修复颅底硬脑膜结构,而不重建颅底骨。根据文献报道,移植骨修复前颅窝底缺损主要解决前颅窝底骨结构的缺损。但前颅窝底与副鼻窦相邻,伤后使颅底骨结构与外界相通,甚至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当颅底硬脑膜修补后,用游离骨片修补前颅窝底骨缺损时常使移植骨暴露在外面形成死骨[3]。本组仅1例进行重建,为保持移植骨成活,并与鼻腔隔离而将移植骨置于颅底覆盖的带蒂骨膜瓣与颅底硬脑膜之间。所用材料为颅骨外板。术后移植骨存活良好。其余均仅行颅底硬脑膜修补手术。经随访观察未见有颅底硬脑膜膨出。
  【参考文献】
  1& 胡守兴,陈兵,阳楚雄,等.前额带蒂帽状腱膜及骨膜瓣在前额颅底外科中应用及评价.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21-224.
  2& 蒋健,王嵘,赵寅涛,等.外伤性前颅窝底骨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35-338.
  3& 宋冬雷,周良辅,李士其.前颅底缺损硬脑膜重建的长期临床随访(英文).中华医学杂志,(4):552-554.
  作者单位: 524400 广东廉江,廉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编辑:周& 蕊)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颅底骨折的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