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气道的方法可逆试验阴性肺泡弥散量降低是什么病?

肺部检查实验报告
肺部检查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肺部检查
肺部检查实验报告 被检查者:潘晓培
带教老师: 1、
视诊 ? 胸壁
无静脉显露 无皮下气肿 无压痛 肋间隙无回缩或膨胀 ? 胸廓形态: 前后径:左右径 =? 呼吸运动
稳定而有节律 为胸式呼吸 2、
触诊 ? 胸廓扩张度
两侧胸廓呈对称性扩张和收缩 ? 触觉语颤
肩胛间区及左右胸骨第1、2肋间隙部位最强, ? 胸部压痛 3、
叩诊 ? 肺部叩诊音 ? 肺下界 右锁骨中线肋间,腋中线肋间,肩胛下角线肋 间 ? 肺下界移动度cm 4、
听诊 ? 呼吸音 ? 干啰音 ? 湿啰音 ? 胸膜摩擦音篇二:诊断学实验报告电子稿版本(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前 言 物理诊断实验课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对基本技能的学习,全面掌握体格检查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临床见习是通过对临床典型疾病的了解及全面的体格检查,让学生掌握一套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疾病的方法,为将来做好临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实验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三年制)教学使用,中西医临床等专业可参考使用.
实验一 基本检查方法、一般检查 (计划学时 3) 【目的要求】 一、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检查方法; 二、熟练掌握一般状态、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重点掌握血压、体温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实习方法】 一、教师示教后,每两位学生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结束前教师小结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习器材: 手电筒、压舌板、体温表 、皮尺。 四、实习内容: (一 )生命体征: 1.体温: 口测法,测前注意消毒,将汞柱甩到 36 ℃以下,测时舌下放置 5分钟,然后读数,记录。 2.呼吸 :通过视诊观察胸、腹部的运动的频率和节律,要求观察一分钟。 3.脉搏 :一般常用桡动脉处通过触诊,记录一分钟频率和节律的结果。 4.血压 (略 ) (二)一般状态: 发育:通过身高、体重、年龄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判断为正常或不正常。 营养: 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情况综合判断为良好、中等或不良。
神志: 清晰、模糊、谵妄、昏睡、昏迷。 体位:自动、被动、强迫。 表情: 正常、淡漠、烦躁不安、痛苦、忧郁。 面容:急性面容、慢性面容、贫血面容、病危面容、二尖瓣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等。 步态:正常,异常步态(蹒跚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等) (三)皮肤: 色泽:发绀,苍白,潮红,黄疸,色素沉着。 弹性:正常,减弱。 检查方法: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位,用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皱折立即平复;弹性减弱时皱折平复缓慢,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的病人。 温度:正常,增高,冰冷。 湿度:正常、湿润、干燥。冷汗即手脚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称为冷汗:夜间睡后出汗称盗汗。皮疹:注意有无。如有则注意其类型包括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
出血:出血点 (淤点 ),紫癜,淤斑,血肿。 蜘蛛痣: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而得名。 检查方法:用火柴干或指尖压迫蜘蛛痣的中心 (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小血管网即褪色。
毛发分布:正常,增多,稀少。 水肿:轻度、中度、重度。 检查方法:以手指按压检查部位后,受压组织就会发生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而粘液性水肿及象皮肿虽有组织明显肿胀,但指压后,无组织凹陷可资鉴别。 瘢痕、溃疡 (四)淋巴结: 检查顺序及部位: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区,颏下区,颈部 (颈前、 后三角 ),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 检查内容: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红肿,压痛,移动度,有无瘢痕及瘘管等。 大。要使患者检查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松弛。检查颌下淋巴结时,要被检查者低头。在检查颈部淋巴结,让被检查者头稍低,使偏向检查侧。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让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右侧,右手触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检查腋窝淋巴结时,检查者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一般先检查左侧,检查者左手抓住病人左腕向外上屈肘外展抬高约 45°,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都,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内、前壁,再翻掌向外将病人外展之上臂下垂,触诊腋窝外侧壁。检查腋窝前壁时,应在胸大肌深面仔细触摸。检查腋窝后壁时,应在腋窝后壁肌群深面触摸 (见图 1)。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右手扶托被检查右前臂,以左手小指抵在肱骨内上髁上,其他三指 (食、中、无名指 )并拢在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间沟中纵行,横行滑动触摸,换手以同法检查左侧 (见图 2)。
图 1腋窝淋巴结检查 图 2滑车上淋巴结检查的部位 【重点】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检查方法;测血压、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 【难点】间接叩诊与深部滑行触诊法。 【主要设备仪器】血压计、体温表、体重称、软尺等。 实验二
头部及颈部检查 (计划学时 3) 【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头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实习方法】 一、教师示教后,每两位学生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结束前教师小结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 【实习内容】 一、头部及其器官的检查: 头颅: 头发: (量、色泽 )、形状 (正常、方颅 )、大小 (正常、小颅,巨颅 )、压痛、肿块、头皮。 眼:眼眉 (有无脱落 )、睫毛 (有否倒睫 )、眼睑 (下垂、水肿 )、眼球 (突出或凹陷、运动自如或受限 ),角膜 (透明、云翳,白斑 ),瞳孔 (形状、大小、对光反应包括直接和间接反应 ),调节反应。结合膜 (充血、出血,砂眼滤泡 )巩膜 (黄染 )。眼球运动检查:检查时医师置目标物 (棉签或手指 )于受检者眼前 30~40 cm处,嘱病人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 → 左上 → 左下,右 → 右上 → 右下 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受限。 翻转眼睑要领: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上睑中部的边缘,嘱病人向下看,此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然后食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即可将眼睑翻开。翻眼睑时,动作要轻巧、柔和,以免引起病人的痛苦和流泪。 鼻:外形 (正常、蛙鼻、鞍鼻 )、鼻翼煽动、鼻中隔偏曲,鼻衄、分泌物、及鼻旁窦压痛 (颌窦、额窦、筛窦 )。 鼻旁窦检查方法:检查上颌窦时,医师双手固定病人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询问病人两侧压痛有无区别。检查额窦时,一手扶持病人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别。检查筛窦时,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耳:耳廓外形,分泌物,乳突压痛,听力。 口腔:气味、流涎。 唇:色、溃疡、疱疹。 口腔粘膜:色: 溃疡,出血点,色素沉着,斑疹。 牙齿:数目、色泽、形状。缺齿、义齿、龋齿、齿龈 (出血、齿槽溢脓、色素沉着,铅线 )等。 舌:伸出位置 (正中,偏斜 )、震颤 (有或无 ),舌体 (正常、肿大 )、舌苔 (色、厚薄 )、舌乳头(萎缩或肿胀 )。 咽部及扁桃体:咽部有无充血,出血点,分泌物。扁桃体 (大小、颜色、分泌物 )见图 3。
I度扁桃体肿大 Ⅱ度扁桃体肿大Ⅲ度扁桃体肿大图 3扁桃体位置及其大小分度示意图 1.腭垂 2.扁桃体 3.咽腭弓 4.舌腭弓 腮腺:正常,肿大。
二、颈部检查:1.颈部的外形、颈部血管、颈部的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肝颈静脉反流征、颈部淋巴结;2.甲状腺及气管的检查。
1.血管: (1)颈静脉过度充盈:正常人坐位时颈静脉不明显,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下 2/3内。若取 30- 35°的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颈静脉怒张。表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上腔静脉综合征等。 (2)颈动脉搏动:正常人颈动脉搏动微弱或看不见。颈动脉搏动增强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等。 2.甲状腺: (1)检查方法: 视诊:有无肿大,肿大程度 (I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II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 Ⅲ 度,超过胸锁乳突肌者 )及对称性。检查时,请病人作吞咽动作,可见肿大的甲状腺随吞咽动作向上下移动,以此可与其他颈部肿块鉴别。
触诊:可用双手或单手,两种方法进行。 ① 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可位于病人背面,触诊时嘱病人配合吞咽动作,随吞咽而上下移动者即为甲状腺,检查左叶时,右手食指及中指触摸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左轻推甲状腺右叶,右手食、中,无名指触摸甲状腺的轮廓大小及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震颤。用同法检查右侧。双手检查法也可在病人前面进行,检查者以左手拇指置于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左轻推右叶,右手三指触摸甲状腺左叶。换手检查右叶。 ② 单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拇指置于环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将甲状腺轻推向左侧,食,中、无名指触摸甲状腺左叶的轮廓、大小及表面。也可用左手检查甲状腺右叶。 3.气管:正中、偏移。 检查方法:病人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医生将食指与无名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食指与无名指中间,若距离不等则示有气管移位。 临床意义:正常人气管位于正中,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时,可使气管移向对侧:肺不张时气管移向患侧。 【重点】头部器官及颈部检查。 【难点】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主要设备仪器】手电筒、压舌板、视力表、软尺等。 实验三 胸部、肺和胸膜检查 (计划学时 3) 【目的要求】 一、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二、掌握肺部视、触、叩、听诊等基本检查方法,并认识其正常状态。 三、掌握正常胸部检查顺序。 四、能正确分辨出清音、浊音、鼓音与实音。 五、能掌握肺部正常呼吸音的种类,分布及各自的特点。【实习方法】 一、教师纠正上次实验及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先进行示教,然后每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结束前教师根据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小结。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交带教老师批改。 【实习内容】(一 )胸部体表标志见图 4 - (1), 4 -(2), 4 - (3)
图4-(1)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正面观)图4-(2)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背面观)图4-(3)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侧面观) 确定腋前、中、后线时被检查者上臂应外展,使上臂与躯干成 90°角。 在胸部表面利用骨骼标志,分区及划线,便于胸部病变定位。常用的体表标志如下: 1.骨骼标志,锁骨,肋骨、胸骨,胸骨角 (路易氏角, Louis角 ),第七颈椎棘突,肩胛骨下角。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联接处向前突起所形成的角。此角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计算肋骨的标志。 第七颈椎棘突:为背部颈椎与胸椎交界的骨性标志,低头时更为明显的突出,用以计数胸椎的起点。 肩胛角:被检查者端坐,双手下垂时,肩胛角的位置相当于第七或第八肋骨的水平。 2.窝及区,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腋窝。肩胛间区、肩胛下区,肩胛上区。
胸骨上窝,胸骨上方的凹陷部,气管位于其后。 肩胛上区: 在背部肩胛冈以上区域。外上以斜方肌的上缘为界,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下区:在背部两肩胛下角连线与平第 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肩胛间区: 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区域。 3.标志线: 7条垂直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 锁骨中线:通过锁骨肩峰端与胸骨端二者中点的垂直线,正常男子此线常通过乳头。 腋前(中后)线:通过腋窝前皱辟,后皱辟所作的垂直线,为腋前,后线,腋前、后线间等距离的平行线叫腋中线。 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中央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通过脊椎棘突的垂直线。 肩胛下角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直线。 (二 )肺部检查: 1.视诊: 注意事项:病人可取坐位,病情严重者可取仰卧位:医生应从不同角度,按一定顺序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篇三:如何看肺功能结果报告单 如何看肺功能结果报告单? 常规通气功能:所有的指标都要在预计值的80%以上,一秒率要在70%以上(因为低于70%就是COPD)。简单来说,一秒率高于70%,FVC高于80%,通气功能正常;一秒率低于70%,一秒量高于80%,诊断阻塞性通气障碍;一秒率高于70%,FVC低于80%,诊断限制性通气障碍;一秒率低于70%,FVC低于80%,诊断混合性通气通气障碍。当然,这个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具体的分析还要看其他的多个指标综合判断。 生理学 正常情况下,脑干呼吸中枢的神经冲动决定了通气的容量和类型.该神经冲动受颈动脉(PaO2 )和中枢(PaCO2 ,[H+])化学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本体感受器和大脑皮质层传来的冲动影响.神经冲动从呼吸中枢发出,通过脊髓和外周神经到达肋间肌和膈肌.如果吸入气流可通过结构上正常,无阻塞的气道到达通畅,灌注适当的肺泡时,即产生正常气体交换.正常情况下,肺泡通气(VA)和灌流(Q)匹配良好,并且与代谢率呈比例,动脉血气张力维持在一个窄小的范围内。 静息肺的容量和气量 静息肺容量:反映了肺和胸壁的弹性.肺活量(VC)是指最大吸气后,能缓慢呼出的最大气量.因其操作简单,故肺活量是肺功能试验中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因为VC随肺限制性功能障碍加剧而下降(如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结合弥散功能可随访此类限制性功能障碍的病程以及对治疗的反应.VC也反映了呼吸肌力,经常用于监测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程。 用力呼气肺活量(FVC),与VC相似,是指尽力吸气后,尽力最快呼出的气体容量.FVC通常与呼气流速一起用简单的肺量计测定。气道阻塞病人VC明显大于FVC.在测定用力呼气肺活量时,终末小气道提早关闭(在达到真正残气量之前),远段气体陷闭,使得肺量计无法测出.肺总量(TLC)是指深吸气至最大限度时肺内的气体容量.功能残气量(FRC)是指当所有呼吸肌放松时,平静呼气后留在肺内的气量.生理情况下,它是最主要的肺容量,因为它接近正常潮气呼吸范围.胸壁向外的弹性回缩力增加肺容量,但肺的向内的弹性回缩力减少肺容量,两者互相平衡;正常情况下这些弹性回缩力在40%TLC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肺水肿,间质性肺纤维化和其他限制性通气障碍使肺硬性增加,从而降低了功能残气量.脊柱后侧凸使胸壁强直低顺应性限制了肺的膨胀,从而降低功能残气量和其他肺容量.深吸气量是TLC与FRC的差值. 功能残气量由两部分组成:残气量(RV)是指用力呼气肺内残留的气量;补呼气量(ERV),ERV=FRC-RV.正常情况下,RV约占TLC的25%。RV的改变与FRC改变相平行,除了两种情况:限制性肺胸壁障碍,此时RV降低少于FRC,TLC的降低;小气道病变,呼气时小气道提早关闭导致气体陷闭,从而使得RV升高,但FRC,FEV1 接近正常.COPD和哮喘病人,RV升高比TLC明显,导致VC某种程度上的降低。肥胖病人的异常处是由于FRC的明显下降,但RV相对不变,从而导致ERV的下降. 动态肺容量和流量 最大通气量(MVV)系鼓励病人尽最大努力,在最大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下呼吸12秒进行测定;呼出气体容量通常以L/min来表示.MVV总体上与FEV1 平 行,能用于测验内在一致性和评估病人的合作程度.MVV可从肺量图中,通过FEV1 (L)X40估计.当病人合作但MVV不呈比例下降时,要怀疑神经肌肉疲劳.除了重症神经肌肉疾病,大部分病人能产生相当好的单次呼吸动作(如FVC).因为MVV需较多做功,它能反映呼吸肌力减弱后降低的储备能力.MVV随呼吸肌力的逐渐减弱而进行性下降,伴随最大吸气压和呼气压的减弱,它可能是中重度神经肌肉疲劳病人中,唯一可表明肺功能不良的指标.MVV在术前准备中尤其重要,因为它不但反映了气道阻塞程度,同时又反映了病人的呼吸储备能力,肌力和呼吸动力. 弥散功能测定 一氧化碳的弥散量(DLCO)可通过单次呼吸(DLCOS)进行测定.病人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CO),屏气10秒钟后,然后呼气.对肺泡气(呼气末)样本进行CO分析,对这次呼吸时吸收的量进行计算,并用ml/min/mmHg表达.低CO弥散量很可能是反映疾病肺的不正常通气/血流(V/Q),而不在于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物理性增厚.但是,这项测定依赖于Hb对CO的亲和力,因此,试验期间肺内血容量和未被CO饱和的Hb数量均有影响.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如肺气肿和间质性炎症或纤维化)情况下,以及在严重贫血时,由于减少的Hb不足以去结合吸入的CO,CO弥散量非常低.如果病人的Hb已被CO结合(如试验前几小时,病人已吸过烟),DLCO可人为降低.在红细胞增多以及肺血流增加的情况下,DLCO可上升,这些可发生在心力衰竭的早期. 小气道功能测定 小气道功能可从流量-容积环FEF25%~75%和FVC后25%~50%的呼气流量中得到最佳测定.已设计出更复杂的小气道功能测定试验,如肺顺应性(动态顺应性)中频率依赖的改变,闭合气量和闭合容量.通常,这些试验对那些简单易行的检查补充甚少,在临床实验中作用很小. 肺功能检查几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有FEV1、MVV、FVC、FEV1/FVC 1、FEV1正常范围:男3.18±0.12L;女2.31±0.05L。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2、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正常范围:>0.80。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3、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正常范围:男:104+2.71L ,女:82.5+2.17L。 临床意义:本项检查实质是通气储备能力试验。用以衡量胸廓肺组织弹性、气道阻力、呼吸肌力量。医学上多用实测值与理论预计值的比例来表示其大小。正常大于80%,低于60%为异常-通气储备能力降低。 4、用力肺活量(FVC) 正常范围:男:3.179+0.117L ,女:2.314+0.048L。 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 5、残气量/肺总量比值 正常范围:男0.307;女0.29。 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在过闭合等。残气量及肺总量明显增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肺心病等。残气量/肺总量比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而增加,老年人可达0.50。 6、气体分布 正常范围:一次呼气(氮稀释)法 <0.015;重复呼吸(氮清洗)法 <0.025。临床意义:由于气体分布异常可在无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出现,故是较敏感的通气功能测量指标。 7、肺弥散功能测定 正常范围:25~37MLCO/毫米汞柱/分。 临床意义:弥散功能减退多见于肺间质疾病,如肺纤维化、矽肺、石棉肺、因呼吸膜增厚而造成,肺泡毛细血管阻滞、气体弥散受阻。此外,肺气肿、肺炎,血气胸等因弥散面积减少,弥散量也降低。 8、无效腔气量/潮气量比值 正常范围:0.3~0.4。 临床意义:比值增加:表示有效通气量下降。 9、通气贮量比 正常范围:>0.93。通气贮量比=(最大通气量-静息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临床意义:<0.86为通气贮备不足。常用于胸外手术前的肺功能评估及职业病患者的劳动力鉴定。 支气管舒张试验介绍: 支气管舒张实验是通过测定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FEV1的变化来判断气道阻塞的可逆性 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支气管哮喘 对于FEV1&70%预计值的患者 当临床上怀疑哮喘时 可进行舒张实验 该项试验适用于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舒张试验临床意义: 临床用途:用于检查肺功能气道阻塞的可逆性 协助诊断支气管哮喘 1.吸人支气管扩张剂20min后FEV1增加&15%以上 且绝对值超过200ml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表示气道反应性增高 有助于诊断哮喘 2.判断舒张试验阳性与否 要兼顾舒张前后指标变化的百分比和绝对值两个方面 因为变化的百分比受舒张前基础值的影响 如果舒张前基础值很低 舒张后微小的增加就会使得百分比变化很大;相反 舒张前基础值较大 舒张后则需相当大的增加 才会使百分比有明显的变化 3.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有助于哮喘的诊断 但结果阴性则不足以据此否定哮喘的诊断 尤其是晚期重症患者或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哮喘患者 部分患者舒张实验后 FEV1无明显变化 但症状改善 运动耐量提高 可能是由于RV减少 VC增加 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的变化原因 故舒张实验阴性不能排除支气管扩张药治疗的益处 4.约10%的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实验可为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BPT)介绍: 支气管激发试验即是采用不同的激发物去引发支气管不正常的收缩 通过刺激物的量化测量及与其相应的反应程度 还可判断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 吸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是临床及实验中采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包括各种吸入非特异性激发物 如组织胺 乙酰甲胆碱 乙酰胆碱 腺苷 白三烯 E4 高渗盐水 低渗盐水 冷空气吸入 以及尘螨 花粉 动物皮毛等特异性抗原刺激物. 支气管激发试验(BPT)临床意义: 临床用途:①用于气道反应性检查 确定或排除支气管哮喘 ②观察哮喘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③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 在试验过程中,当 FEV 1 、 PEF 较基础值下降≥ 20 %时,可判断为激发试验阳性,即气道反应性增高。无论激发试验结果阴性或阳性,均应排除影响气道反应性的因素。对于结果可疑者 ( 如 FEV 1 下降 15 %~ 20% ,无气促喘息发作 ) ,可预约 2 ~ 3 周后复查,必要时 2 月后复查。 肺功能与肺部手术 术后肺功能计算公式:术后FEV1预计值=术前FEV1 X (保留肺段数/18) 若术后FEV1 & 1.0(0.8)危险高度危险 FVC &50% &=1.5L FEV1 &2.0L or &50% &1.0L MVV &=50% PaCO2 &=45mmHg
Miller 标准 MVV&50%, FEV1&2L 全肺切除 MVV&40%, FEV1&1.0L 肺叶切除 MVV&40%, FEV1&0.6L 楔型切除,肺段切除 VC&=50%, MVV&=50%, FEV1&1.0L,or &50% 风险大 MVV&70%:无风险 MVV69~50%:慎重 MVV49~30%:避免手术 MVV&30%:禁忌手术篇四:肺功能实验指导 实验11 肺功能检测的基本方法(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肺活量的测定方法,熟悉时间肺活量,最大肺通气量的测定。 2.熟悉各种肺活量计的使用方法,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生理学分析。 实验原理 1.浮筒式肺活量计
可以测量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尽力吸足气后,再做竭尽全力的呼气,将呼出气吹入肺活量计的浮筒内,呼气末浮筒上升的刻度便是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潮气量三者之和,即肺活量。 2.EMOVC-101AⅡ型电子肺活量计
可测量肺活量(VC)、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或F.S.V.C)以及呼气时间(exhaling time)。当气流通过电子肺活量计的 传感器时就转变为电信号,经过微电脑的处理后,直接显示数字结果。 3.BF系列便携式肺量计
可测量肺活量、第一秒时间肺活量、最大随意通气量(MVV)以及潮气量(VT)。基本原理与EMOVC-101AⅡ型电子肺活量计相似。 仪器及设备 浮筒式肺活量计×2、EMOVC-101AⅡ型电子肺活量计×3、BF系列便携式肺量计、呼吸口嘴×15、鼻夹×5、75%乙醇棉球。 实验步骤 A.浮筒式肺活量计测定肺活量 1.清洗消毒呼吸口嘴备用,将浮筒内气体排出,使刻度回零。 2.尽力吸气后再尽全力将气呼入浮筒内,注意不要从呼吸口嘴或鼻孔漏气。呼气末浮筒的刻度便是肺活量值。 3.按压排气阀和浮筒将筒内气体排出使刻度回零,连测三次取最大值。 B. EMOVC-101AⅡ型电子肺活量计测定肺活量、第一秒时间肺活量以及呼气时间。 1.接通电源:按“power”键,液晶屏显示“P1”表明电源接通。 2.准备测试:按“test”键,液晶屏显示“0000”表示进入测试状态。 3.测试:受试者站立,先做几次深呼吸后作最大限度吸气,然后对准吹嘴尽力做最大呼气,要求动作连贯,不要做补吸气动作。 4.显示结果:按“display”键显示肺活量,再按“display”键显示第一秒时间肺活量,第三次按“display”键显示呼气时间(单位毫秒)。 5.再按“test”键进入下一次测试。 教学组织 教师先讲解仪器使用原理,然后示范仪器操作,一组学生跟教师同步操作, 结束后另一组操作教师指导。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1. 记录肺活量、第一秒时间肺活量、最大肺通气量的测定结果。 2. 分析与讨论指导思路 (1)将本人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分析,以及两种仪器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VC:成年男性约3500ml;女性约2500ml。 FEV1:第1、2、3秒的FEV1分别为VC的83%、96%、99%。 MVV:成年男性约100-180L/min,女性70-120 L/min VEmax:成年男性约100-120L/min,女性70-80 L/min VT:500ml (2)分析上述指标所反映的生理意义以及影响肺功能的生理因素及其它因素。 VC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最常用的肺通气指标。时间肺活量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的通气速度(肺组织的弹性)和呼吸道的通畅程度。最大通气量(MVV和VEmax)是单位时间内肺的全部通气能力得到发挥时的通气量, 反映单位时间内肺与外界的最大通气功能即通气储备能力。 VC有较大个体差异,与年龄、性别、体表面积、体位、呼吸肌力量强弱以及肺和胸廓的弹性等有关。体育锻炼可以使呼吸肌发达、胸围增大、肺和胸廓弹性增加从而使VC加大。运动锻炼既能使人的肺活量水平提高,也能延缓肺活量的衰减。VEmax和MVV与年龄、性别、运动项目、训练水平等有关。 付: 1.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潮气+补吸+补呼 2.时间肺活量TVC:一次尽力吸气后尽力以最快速度呼气,计算第1s、2s、3s末的呼出气量占VC的百分数。 3.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MVV:实验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做深而快的呼吸,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4.每分最大通气量VEmax:在递增负荷运动中,每分通气量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所能达到的最大通气量。 思考题 改善肺通气功能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有哪些?
参考文献 1邓树勋 王健 乔德才.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邓树勋 洪泰田 曹志发. 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姚泰.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相关热词搜索:
[肺部检查实验报告]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实验报告】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道高反应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