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液体外渗时间怎么计算?

巧算输液速度和时间的方法-医学之声
巧算输液速度和时间的方法
(申明:本平台概不接受民众寻医问药)因微信订阅系统只保存最近5天发布的内容,为了长久保存资料以便以后温习,请大家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PS: 想一次通过医药类(执业、助理、药师、护理)考试,加医学之声创办者小邓老师的微信号vom121 (非考生暂勿添加) 将根据......
新朋友可以点击标题下面“医学之声”四个字订阅我们每天推送的医学内容。 和20万会员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申明:本平台概不接受民众寻医问药)因微信订阅系统只保存最近5天发布的内容,为了长久保存资料以便以后温习,请大家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PS: 想一次通过医药类(执业、助理、药师、护理)考试,加医学之声创办者小邓老师的微信号vom121 (非考生暂勿添加) 将根据你实际情况,给你提供最佳复习方案和知名网校课程,购各大网校课程还可以享受优惠!!!我国临床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滴/ml3种型号,根据输液器滴系数可进行如下公式推理,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ml/h)=(滴/min)x60(min/h)/滴系数(滴/ml)。因此,当滴系数为10、15、20滴/ml时,分别代入上述公式即可得出:(1)滴系数为10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x6。(2)滴系数为15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x4。 (3)滴系数为20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x3。 每个输液器其滴系数是固定不变的,故在已知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和每分钟滴数两者之间的任意一个变量,利用上述3个公式,即可得出另一个变量。 1.已知输入液体的总量和预计输完所用的时间,求每分钟滴数。每分钟滴数=液体的总量(ml)×滴系数(滴/毫升)/输液所用时间(min)2.已知输入液体的总量和每分钟滴数,求输完液体所用的时间。输液所用时间(h)=液体的总量(ml)×滴系数(滴/毫升)/[每分钟滴数(滴/分)×60(min)]或者输液所用时间(min)=液体的总量(ml)×滴系数(滴/毫升)/每分钟滴数(滴/分)1.静脉输液滴注速度的计算方法:(1)已知每分钟滴数,计算每小时输入量。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60(min)/每毫升相当滴数(15滴)。例:每分钟滴数为54滴,计算每小时输入量。解:每小时输入量(ml)=54×60/15=216(ml)(2)已知输入总量与计划使用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每分钟滴数=输液总量×每毫升相当滴数(15滴)/输液时间。例:日输入总量2000ml,需10h输完,求每分钟滴数。解:每分钟滴数=2000×15/(10×60)=3(滴)
1.微信之窗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4.流速和输液所用时间的计算: 滴数(ml)= [液体总量(ml)X滴系数(/ml)]/输液所用时间 输液所用时间(min)=[液体总量*滴系数]/滴数
注:滴系数可有多种,最常见的是15滴/min 5.老人远动后最宜心率=170 — 年龄 6.预产期计算:末次月经第一天,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阴历日期加15天)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输液前和输液过程中,应该仔细观察液体——输液瓶中的絮状物从何而来?
&&&&据报道,我国每人每年平均输液8瓶,居世界首位。虽然,我不认为这有什么意义,但是,这也提示我们应该注意输液的安全性问题。每年,全国因为输液发生的不良反应非常多,还有死亡的报道。其实,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有很多,这里,我想探讨一下输液瓶中的絮状物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输液的经验,有没有对输液的液体进行观察。一般来说,输液的液体是清亮的,不应该有浑浊或者絮状物。但是,在个别时候,输液的液体中会看到絮状物。例如,半岛都市报报道(),日,6岁的女孩阳阳(化名)因发烧住进了山东青岛李沧区一家大型医院。1月29日,护士在为正在输液的阳阳换药时,突然发现注射液中出现了大量絮状物。此后几天,阳阳的母亲陈女士多次找到该院讨说法,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这样的事情,经常有报道。根据相关的规定,一旦医护人员发现液体中出现浑浊或者沉淀的现象,就会将液体丢弃。但是,护士如果出现疏忽或者过度疲劳,就可能将这样的液体输给患者,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那么,输液瓶里的絮状物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输液液体本身的质量问题。例如,人们输注的葡萄糖溶液,是由淀粉或纤维素等降解而来,由于工艺的问题,放置一段时间后,个别产品会出现絮状沉淀。其次,就是液体的包装出现了破损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污染,微生物进入液体生长,形成了絮状物。第三种,则是不同药物成分之间发生了反应,导致了沉淀产生,形成了絮状物。因此,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絮状物既可能在输液前就存在,也可能是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
&&&&那么,絮状物会不会对健康造成损伤呢?损伤又会是什么样的呢?首先,微生物污染的液体,由于存在着微生物成分和毒素,所以可以引发菌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或者热源反应等等。而有人认为,另外两种絮状物无菌就没有危险了。但这同样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絮状物含有大量固体颗粒(包括微粒),进入血液可能堵塞微小血管,引发局部微血栓,导致微循环障碍;同时,微粒等可以为补体等免疫分子活化提供固体表面,激发免疫系统活化,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类似感染性休克)或者输液反应;微粒还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局部的血管炎症;一些固体颗粒还可能激活凝血系统,引起DIC,等严重疾病。所以,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出现的絮状物,都是非常危险的。在输液时,要避免输入这些絮状物。
&&&&有人认为,输液时,医护人员都会仔细核对,因此,不必担心絮状物输液。但是,除了前面讲到的医护人员疲劳的问题,其实,由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药师资格考试和护士资格考试等标准对于免疫学的忽视,我们的医护人员,甚至药剂人员,都没有对输液絮状物有清醒的认识。例如,中国宁波网日讯()&前天,阿华在市第二医院挂点滴时遇到一件怪事,好好的药液进入滴管后却变得浑浊,等到发现时药液至少输了20分钟,这让他很担心。而他的主治医生也称,这事还是头一次遇到。 5日中午,阿华遭遇一场车祸,被送到市第二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没料到倒霉的事还在后面。 当天下午5点多,他动完手术后,被推到输液室打点滴。阿华的老板进来看望,突然指着滴管惊呼:&这是什么呀,快别输了!&阿华定睛一看,也惊呆了:原本清澈透明的药液,进入输液管后却变得浑浊不堪。他们马上叫来护士,护士也说不清为什么。该院药剂科的戴主任表示,两种药都是在盐水里稀释后注射给患者的。据她所知,它们之间没有配伍禁忌,药品的说明书上也没有相关的禁忌说明。她也没有接到过类似的报告。但是,其实这种现象早有报道,《护理研究》(2009年第23卷第1期)杂志一篇名为《奥硝唑注射液与阿洛西林钠存在配伍禁忌》的文章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医院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两种药液连续输液后,出现配伍反应,析出白色沉淀。&这提示我们,输液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出现絮状物要立即处理。
&&& 不仅如此,输液中出现絮状物,很难通过事前的检查被发现,而且事后也很难认定,但其发生非常普遍,特别是基层的输液机构。例如,《青年时报》报道(http://yuloo./news/30913.htm),42岁的戚女士在万事利医院输液时,发现输液瓶内有白色絮状物。杭州万事利医院的魏登科副院长说,&其实输液瓶中出现异物是很正常的,所以现在的输液器上有一个过滤球,它的作用就是过滤掉液体中的絮状、块状异物。&魏院长说,这些异物不可能输入到人体内(王月丹认为,这只能滤过比较大的颗粒,但是小颗粒仍然可能进入患者体内造成伤害)。医患双方共同带着剩余的两种药物和输液器,到江干区药检局和药检所进行检验。&后来,药检局的人说,只能检验所使用药物是否为头孢曲松钠和生理盐水,对絮状物国家无检验标准,无法鉴定。&魏院长说,江干区药监局也对患者所使用的同批号生理盐水和头孢曲松钠各抽样60瓶,送市药检所检验。记者在魏院长提供的检验结果上看到:本品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捕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
&&&& 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的标准是无法为输液絮状物造成伤害提供标准和进行鉴定的,所以,患者根本就无法因此获得补偿。更何况,即使获得了补偿,伤害已经造成了,又怎么能是金钱可以弥补的呢?
&&& 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在输液前,应该认真考虑其必要性。做到该输就输,不该输坚决不输。如果输液,应该尽量前往大型的有经验和抢救设备的医院,不要贪图便宜和省事,应该注意到基层医疗机构比较容易发生输液的意外,而且往往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当然,在输液过程中,必须对自己负责任,要不断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所以,输液时,应该请家人或者朋友陪伴为好。而且,输液机构其实已经收取了患者输液观察费的费用,就应该安排专门的护士进行看护和观察,以保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 总之,输液瓶中絮状物可能会危害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的安全,而且随时可能产生,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 最后,天冷要注意预防感冒。
&&&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 于学院路38号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输液时间计算公式_百度知道
输液时间计算公式
输液总量为500毫升,每分钟滴数为60滴,求输液时间?
我有更好的答案
百度知道提示您: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液体总量乘以点滴系数(一般是15滴)除以时间500乘以15 除以60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脉输液液体外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