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度调节控制器]0L(D)22.0,屈光度调节控制器-0.62什么

二十、屈光性眼科疾病与调节异常
二十、屈光性眼科疾病与调节异常
1.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近视眼(Myopia)是指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环,即不清晰的物像。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尚无定论,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主要是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大多数中老年人的中、低度近视眼与青少年时期眼球发育阶段视近过度相关,更有人忽视用眼卫生,阅读时不注意距离与姿势,不注意阅读时的照明和时间,光线不充分,照明不够亮或阅读写字连续几个小时不休息,造成与眼球发育阶段同期的这一年龄段用眼卫生不良、视近过度,在这种状态下,睫状肌长期持续收缩,先形成调节痉挛,视力疲劳,以后进一步发展成为近视眼。占第二位的是遗传因素。近视眼具有遗传倾向,据统计,如以父母无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基准的话,父母之一有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其的2.6倍,父母都有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其的3.8倍。而在高度近视眼中,遗传倾向更为明显。一般近视在18~20岁前停止发展,但进行性近视或某些高度近视20岁后仍有可能发展。在遗传性近视眼中,高度近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属多因子遗传病。某些疾病也可因改变晶体或角膜的屈光力而形成近视眼,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青光眼、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晶体核异常以及晶体移位等。此外,有的学者还认为近视的形成可能与机体缺乏铬、钙等微量元素有关。
2.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近视眼分类尚未有统一规定,现临床一般最常用的是按屈光度和屈光成分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
(1)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 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
(2)中度近视眼:-3.00 D(300度)&近视度&-6.00 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
(3)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 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 D(1 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
(1)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 mm,近视度增加-3.00 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
(2)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
(3)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
(1)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 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
(2)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 D(600度),也称为变性近视眼。
3.发现近视现象应该怎么办?
老年人一旦出现了近视状态,一定要引起重视。应首选戴镜加以矫正,但一定要注意验光的准确性和眼镜质量,我们建议初次配镜必须进行散瞳验光。配镜是否合适十分重要,眼镜光学中心与瞳距误差要求很高,不然会造成棱镜效应性视疲劳。有的近视患者可还有隐斜、锥形角膜及其他眼科疾病,这些都需在配镜时考虑,所以配镜前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眼科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配戴隐性镜还要注意镜片的消毒,防止角膜感染。
如工作及特殊需要不能戴镜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治疗近视的较成熟的方法主要为屈光性角膜手术。但我们认为,屈光性角膜手术毕竟是一种改变角膜原形态的手术,并且出现时间较短,需要不断发展、改进,如不是工作及特殊需要不能戴镜者,尽量不要急于考虑屈光性角膜手术。
4.高度近视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临床上把近视度数大于-6.00D(600度)的近视叫做高度近视眼。它的临床表现为:
(1)近视发展速度快。高度近视眼常在幼年就发展很快,在青少年期(15~20岁)又会出现一发展高峰;与单纯性近视眼不同,有的高度近视眼即使到了成年后,近视的发展还不停止,故也有人称其为进行性近视。
(2)眼球突出。高度近视眼眼球前后径明显增长,有的形成巩膜后葡萄肿,前房加深,睫状肌萎缩,部分人眼球明显突出。
(3)眼前黑影。高度近视眼会引起玻璃体变性、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等,玻璃体内有混浊及飘浮物,患者可见飞蚊症、火星点及闪光。
(4)眼底改变。视神经乳头旁可见弧形斑,网膜呈高度豹纹状,可见网膜萎缩斑(Fuchs斑),黄斑变性。
(5)视力下降。高度近视可引起白内障、黄斑出血,可使视力明显下降,最为严重的是引起视网膜脱离,严重的会导致失明及眼球萎缩。
5.高度近视眼应注意哪些?
45岁前应戴足度眼镜,使睫状肌得到锻炼。选择屈光手术要要慎重,-15.00 D以下以LASIK为宜;-15.00 D以上可考虑眼内镜片植入。避免剧烈、冲击性头部运动,防止视网膜脱离。少食辛辣,忌烟酒,慎用血管扩张剂,防止眼底黄斑部反复出血。慎重择业,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及用眼过多的工作。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6.近视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
(1)视力障碍:特点为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
(2)视疲劳。
(3)外隐斜或外斜视:集合功能减弱所致。
(4)眼球突出。
(5)玻璃体液化、混浊,玻璃体后脱离。
(6)眼底改变:较高度者可出现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或环行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改变(新生血管膜、出血、脱色素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的黑色Fuchs斑);巩膜后葡萄肿;周边部视网膜变性;观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等。
(7)屈光检查:呈近视屈光状态。
(8)A超测量:眼轴变长。
7.近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近视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非手术疗法包括:配戴框架眼镜、配戴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术治疗镜。手术疗法主要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8.框架眼镜的特点及配戴原则是什么?
框架眼镜即在眼前放置一片适度的凹透镜片,使平行光线在进入眼前先分散,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是矫正近视最传统、最安全的方法。
配镜的原则为选择能矫正至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同时应注意瞳距准确。
9.角膜接触镜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角膜接触镜所用屈光度比框架眼镜低,对物像的放大率影响较小,戴镜后不影响视野,不影响外观,舒适方便,尤其适用于高度近视、屈光参差及某些特殊职业的需要。
注意事项:个别人存在配戴不适,有角膜、结膜刺激征,过敏性结膜炎,眼干燥等。配戴时应注意清洁及卫生,避免划伤角膜造成感染?
10.角膜塑形术治疗镜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角膜塑形术治疗镜为应用非球面逆转技术而特殊设计的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通过压迫角膜中央视区,使角膜中央曲率变小,从而使角膜屈光力降低,起到矫正近视的作用,并可在摘镜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一作用。
由于这一技术在我国开展时间很短,无长期临床观察及研究的证据。经初步观察认为:它可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远视力,此疗效需终身配戴此镜维持,一旦停戴,迅即回退。此镜无防止近视再发展及阻止近视发展的作用。
11.角膜塑形术治疗镜的适应证是什么?
(1)近视屈光度≤-3.00 D。
(2)近视散光≤1.50 D,且为顺规性散光。
f3)角膜屈折力为43.0~45.0 D。
(4)矫正视力&0.8。
(5)年龄≥7岁的合作者。
(6)已配戴接触镜者,需停戴2个月以上。
(7)无眼部疾患并角膜正常。
12.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其手术原理是在板层角膜瓣下,应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中央视区进行切削,使角膜中央前表面变平、屈折力降低而矫正近视。此手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可预测性,通过此手术可起到摘掉眼镜的作用。
13.准分子激光技术的适应应证是什么?
年龄满18周岁以上;近2年屈光度稳定,其发展速度每年不大于0.50 D;矫正屈光度的范围;近视≤-15.00 D;散光≤6.00 D;双眼屈光度不等的屈光参差者;配戴角膜接触镜者:软镜应停戴1周以上,硬镜停戴3周以上;角膜厚度大于450 um;眼部检查无活动性眼科疾病者;患者本人有摘镜的需求。
14.准分子激光手术禁忌证是什么?
有以下几种情况不应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有眼部活动性炎性病变者,如急性角膜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虹膜睫状体炎等;患有圆锥角膜、青光眼、兔眼、眼干燥症、角膜内皮变性等眼科疾病者;曾经发生过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者;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者;高度近视且瞳孔过大者;常夜间行车的驾驶员;具有瘢痕体质、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影响角膜伤口愈合的疾病患者;有精神疾病且正在服药者。
15.老年人患了糖尿病为什么会出现一过性近视或老视症状减轻?
这是因为由于血糖增高,引起房水渗透压减低,使房水渗入晶体,晶体变凸,增加其屈光度,患者会突然发生近视,或原来的老视症状减轻。当血糖降低后晶体又恢复原状,因此患者又可恢复为原来的正视眼,或阅读时又再需要老花镜,这种短期内屈光度的迅速变化,是糖尿病引起的晶体屈光度改变的特征。
16.什么是远视眼?
远视眼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引起远视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1)轴性远视:是远视眼中最常见的,即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为短,也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则形成轴性远视眼。一般临床所见的远视,多在+6 D以内,但也可见有高度数远视眼,有的甚至会高达+24 D。
(2)曲率性远视:是由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多为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扁平晶状体、先天性平角膜等;也有由角膜外伤引起者。近年来,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普及。因近视手术过矫引起的远视逐渐增多,应引起重视,但PRK术后早期因角膜上皮尚未完全修复,常会表现为阶段性的远视现象,应事先给患者解释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3)屈光率性远视:由于房水、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这类原因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有的晶体脱位也可导致远视。此外,眼球壁及眼内肿瘤、网膜水肿、眼眶的炎性肿块,甚至网膜剥离都可引起病理性的明显远视。
17.远视眼常见症状有哪些?
(1)视力障碍:轻度远视可表现为潜伏性远视,无视力障碍,随着远视程度的增加,先表现为近视力下降,远视力仍可正常;较高度远视,则远视力、近视力均下降。视力的下降程度还与患者的年龄、所具有的调节能力有关。主要见下列症状:视疲劳是远视眼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如眼球、眼眶胀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尤以近距离工作时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2)内斜视:由于过度调节所伴随的过度集合所致;角膜弯曲度小,呈扁平状。
(3)眼底改变:较高度远视者可表现为视盘较小,色红,边界尚清,微隆起等;A、B型超声检查显示眼球小、眼轴短;常伴有慢性结膜炎、睑缘炎等;屈光检查呈远视屈光状态。
18.远视眼的分类有哪些?
按远视的性质分类:
(1)轴性远视:眼轴较正常眼短,是远视眼中最常见的一类。
(2)曲率性远视:任何屈光面的弯曲度变小所表现的远视,如扁平角膜。
(3)屈光指数性远视:由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降低造成。
(4)无晶状体性远视:术后无晶状体或晶状体全脱位均可表现出高度远视。
按远视的程度分类:
(1)轻度远视:+3.00 D以下。
(2)中度远视:+3.00~+6.00 D。
(3)高度远视:+6.00 D以上。
19.远视眼的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临床常采用眼镜矫正、手术矫正和药物治疗三种方法。眼镜矫正目前仍是远视治疗的基本方法。接触镜矫正相对近视者应用较少,常用于屈光参差较大的远视眼及无晶状体眼的矫正。手术治疗方法虽有多种,但有些手术效果有待长期观察。自准分子激光问世后,使远视的手术更为确切可靠。有关药物治疗远视眼形成的弱视,或两眼远视度差别较大的单眼弱视,近年已有较多的报道。
20.远视眼配镜的原则是什么?
如远视度数较小,远近视力都正常,既无视疲劳,也无内斜视时,则不需要眼镜矫正。因远视出现视力降低、视疲劳或内斜视及内斜视倾向时,都必须配戴眼镜矫正。当老年人隐性远视全部变成显性远视时,不论看远看近都必须戴眼镜矫正。
21.什么是散光?
散光主要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各经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形成前后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一种屈光状态。
22.哪些原因可经引起散光?
引起散光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
(1)曲率性散光:为角膜弯曲度发生异常变化引起。如角膜外伤性瘢痕、圆锥角膜、角膜变性等,可引起角膜表面不规则变形、弯曲不平,在视网膜上无法形成焦点,导致不规则散光。
(2)偏心性散光:以前多见于晶体移位,如先天性偏斜、晶体半脱位等。近年来,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增多,临床也可见因PRK、 LASIK手术光斑偏离光学中心引起的散光。
(3)屈光率性散光:为晶状体各部的屈光指数发生变化所致。散光度数一般比较小,如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发生水隙、羽毛状混浊,造成晶状体的屈光指数改变,从而形成散光。
23.散光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散光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生理范围内的散光通常对远、近视力影响不大。单纯性散光通常影响视力较轻,复性散光,尤其是较明显的混合散光视力明显减退。视疲劳是散光眼常出现的症状。散光眼无论看远或看近均朦胧不清,常借助调节功能缩短与注视物的距离,以达到自我矫正,因而常出现调节性视疲劳,远视散光更为明显。
24.散光可分为哪几类?
散光可根据屈光情况分为不规则散光和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是指各子午线的弯曲度不一致,用一般柱镜无法矫正,如角膜瘢痕、圆锥角膜等。规则散光是指弯曲度最大的子午线与弯曲度最小的子午线正好垂直,用柱镜矫正能获得较好的视力。其中规则散光又可分为:
(1)单纯近视散光:为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戊像,和它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
(2)单纯远视散光:为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聚焦成像。
(3)复性近视散光: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都是在视网膜前成像,但是它们屈光力不相等。
(4)复性远视散光: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都是在视网膜后成像,但是它们屈光力不相等。
(5)混合散光: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一条是在视网膜前成像,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聚焦成像。
25.散光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视力障碍:除轻微散光外,均有远、近视力障碍;视疲劳;代偿头位:头位倾斜及斜颈等。
(2)眯眼视物减少散光:看近看远均眯眼,以起到针孔及裂隙效果,减少散光;屈光检查:呈散光屈光状态。
26.散光的常规治疗有哪些?
(1)配戴柱镜片加以矫正:除轻微散光,不影响视力并无症状者不需配镜外,均应加以矫正。
(2)配戴角膜接触镜:需注意配戴的位置。
(3)轻度不规则散光:可试用角膜接触镜矫正。
(4)手术矫正:散光性角膜切开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可有效矫治散光。
27.什么是老视眼?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弹性逐渐下降,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变弱,从而引起调节功能减弱,年龄在40岁以上者,会逐渐变弱即称为一老视(Presbyopia)。
28.老视眼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视近困难:开始仅表现为将所视目标放远,以后逐渐加重,以致不能看清。
(2)视疲劳:相应的过度调节及集合所致。
(3)屈光检查:视近需加用凸透镜,呈现老视状态。
29.老视眼为什么会出现眼疲劳症状?
老视者初期常感觉将目标放得远些才能看清,在光线不足时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逐渐加重。为了看清近目标需要增加调节,常产生因睫状肌过度收缩和相应的过度集合所致的眼疲劳症状。
30.老视和远视的区别是什么?
&&&&老视&&&&远视
不同点&&&&和年龄相关的生理性调节力下降导致近距离工作困难,一般都在40岁左右出现远视力如常,近视力时显降低,需要视近矫正&&&&是一种屈光不正,由于眼球的屈光力过小,或眼轴过短所致,出生后往往就存在,需要远屈光矫正,高度远视有时还要视近矫正
共同点&&&&都需要正镜矫正
31.老视眼的常规治疗有哪些?
(1)配戴老花镜:用凸透镜补偿调节不足。
(2)配戴双光眼镜或多焦点镜片:可同时看近看远。
(3)单眼视角膜接触镜(Monovistoncontact Lens):形成交替视力。
(4)手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多焦点切削方式矫治老视;巩膜扩张术(Scleralexpension):巩膜扩张术的治疗理论认为,老花眼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体积增大,睫状肌与晶状体赤道部之间的距离缩小而导致调节力减低,故其手术设计是将巩膜扩张,以增大这一空间距离,同时增加睫状肌的张力,增加晶状体悬韧带的运动幅度,达到矫治老视的作用。
32.老视眼的配镜原则是什么?
配戴老视眼镜,原则上应当是以镜片弥补其调节不足的部分,为了工作起来不会过于紧张,还应保存1/3的调节力,才可使配镜后阅读舒适。为了配好近用眼镜,要了解患者的工作种类、习惯阅读距离,测定眼的屈光度和现有的调节力。此外,加配凸透镜片后,减少了调节。调节性集合减少,还应当缩小瞳孔距离以减轻视疲劳。
33.为什么老年人配戴老视眼镜后仍会出现视疲劳?
老年人配戴老视眼镜后,虽然可阅读,但易出现视疲劳,不能持久工作。除了屈光状态与调节储备未很好地解决外,其中另一非常重要的问题则为全矫正后,由于不用或少用调节,随之而来的调节性集合减弱,造成视疲劳。
34.老年人都会出现老视眼吗?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视。但是原有屈光状态将影响老视症状出现的迟早,未行矫正的远视者较早发生老视,近视者发生较晚。利用Hoffstetter公式可以推知老视出现的时间和矫正所需的附加度数,一般规律是正视眼在45岁左右约需+1.50 D,50岁左右约需+2.00 D,60岁以上约需+3.00 D。
35.老花眼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配镜前应先到医院检查?
晶体是屈光间质中调节看近看远的惟一“焦点调节器”,由于随年龄增加,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调节功能衰退,这种调节逐渐困难,最终表现为看远尚可、看近不清的老花眼。
对老花眼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惟一可行的是配戴近用眼镜。配镜是否合适十分重要,因为眼镜光学中心与瞳距误差要求很高,不然会造成棱镜效应视疲劳,老年人这种疲劳更为明显;再者老年人的屈光状态也在不断变化,有的还有隐斜、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都会对屈光产生影响,这些都需在配镜时考虑,所以要求需配镜的老人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36.什么是眼的调节?
眼的调节是指眼在看近物时,能自动发生晶状体屈折力的改变,使近物体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物像的作用。
正视眼不但能将远方投射来的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而且对于近距离物体所发出的分散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也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这是由于增加眼的屈光力的结果,且主要靠眼的调节作用来完成。
人到老年之后,其调节功能逐渐减退,近点远移,60岁时的调节力仅为1.0 D,主要原因是晶状体逐渐硬化促使调节功能减退,其次是睫状肌收缩力减弱的影响。
37.什么是调节异常?
调节作用是由睫状肌与晶状体共同来完成的,二者之一功能发生异常时,可引起调节作用失常,使调节力改变,称之为调节异常。调节异常包括:按其原因可分为调节痉挛、调节麻痹、调节衰弱、调节不全、调节迟钝及调节性视疲劳等。
38.什么是调节痉挛?
调节痉挛是由于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睫状肌张力异常增强而处于不断的调节状态之中,因过度调节使眼的远点移近,远视力下降,出现近视现象,称为假性近视。如患者原为远视眼其程度减低,原为正视眼者变为近视,原为近视眼者则程度增高,一般变化程度都不大。主要反映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不平衡现象。
39.调节痉挛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多数患者视力障碍不严重,远视力减退,在近距离工作时,需要将视标不断向眼前移近,但近视力不受影响。此外,还可能出现大视症现象,这是一种距离幻觉,当看近物时所需调节较小,调节时努力小,人就判断物位于较远处,远物在眼底所结成的像较大,故被认为它是一个较大的物体。如发生在一只眼则看到的物体较另一眼略大。
调节痉挛时可出现视疲劳症状,如眉弓部疼痛,头痛,看书不能持久,视力不易集中,注意力分散,眼球有压痛,瞳孔缩小,辐辏过度.内斜等。如继续近距离工作则症状加重。
40.调节痉挛是什么?
调节痉挛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调节痉挛是一种调节疲劳的反应,使疲劳的睫状肌再强迫它继续工作,呈持续性收缩后发生痉挛。引起功能性调节痉挛的原因系长期在照明不足的条件下近距离工作,使用目力时间过长,可由屈光或眼肌异常而发生,如早期近视或散光,屈光参差,辐辏不足或过分等均可引起。此外,全身疾病或健康不佳者易发生,如神经衰弱,容易兴奋或焦虑者,反应不稳定者以及牙鼻病、三叉神经痛患者均可引起调节痉挛。治疗原则包括:改善环境,劳逸结合,眼保健操,用解痉药,配镜矫正,作立体视,全身治疗。
41.哪些原因可引起器质性调节痉挛?
器质性调节痉挛多因使用强力缩瞳剂引起,如毒扁豆碱、毛果芸香碱、异氟磷及氟磷酸二丙酯等;也可由眼眶炎症、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眼部挫伤、脑干或动眼神经干的病灶刺激,如脑膜炎、流行性脑炎。此外,三叉神经痛时反射性引起,以及药物中毒如洋地黄等引起。
42.器质性调节痉挛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调节痉挛的治疗原则是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除去致病原因,局部应用阿托品散瞳,疗程为1个月,反复治疗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43.什么是调节麻痹?
调节麻痹系指睫状肌或支配该肌的动眼神经麻痹,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调节异常。一般情况下,副交感神经麻痹引起看近物发生障碍,交感神经麻痹引起看远物发生障碍。这种麻痹可使睫状肌作用消失,也可与麻痹性瞳孔扩大同时存在,形成眼内肌麻痹状态,甚至与眼外肌麻痹同时发生,即动眼神经麻痹症状。
44.哪些原因可引起调节麻痹?
(1)眼部外伤和疾病:如虹膜睫状体的撕裂伤后出现睫状肌组织内出血,眼部钝挫伤或虹膜睫状肌炎并导致睫状体萎缩者。
(2)中毒:凡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中毒的,如磷、砷、铅等,或由各种细菌毒素引起机体中毒的,如肉毒杆菌引起机体中毒者,均可发生调节麻痹。其中最常见的是在眼内滴入阿托品类药物或全身使用阿托品及其他药物引起中毒后出现调节麻痹。
(3)传染病:主要常见于白喉,可突然出现近视力下降,视物不清。其他传染病如梅毒、结核及各型脑炎等均可引起调节麻痹的发生。
(4)神经系统疾病: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变性以及脑血管病均有引起调节麻痹的可能。
45.调节麻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根据调节麻痹的程度可分为全麻痹和不全麻痹两种。其症状表现如下:
(1)调节近点向远方移位可达远点位置。正视眼者看不清近物而看远物清楚;远视眼者看近物和远物均不清楚;近视眼者对远、近视力影响不大。
(2)瞳孔散大,视物模糊,产生眩目现象,强光线下更加明显。
(3)小视症:这是一种视觉幻觉,在感觉上很近而又很小的东西被认为更小,事实上是视网膜上的物像小,如果一只眼发生则看到的物像较另一只眼略小。
(4)动眼神经麻痹出现时,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
46.发生调节麻痹应如何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以对因治疗为主,可局部使用缩瞳剂,促使睫状肌收缩,暂时配戴阅读眼镜,适当进行调节训练,采用中药及新针疗法,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l、维生素B12和三磷酸腺苷等药物。
47.什么是调节衰弱?
调节衰弱是指调节功能不能持久,容易产生视疲劳的一种调节功能异常。多为青、中年人,也可在老年人发生。主要是睫状肌肌力不足所致。
48.哪些疾病可引起调节衰弱?
本病多由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交感性眼炎、屈光不正、甲状腺功能亢进、全身衰弱等疾病引起。
49.调节衰弱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患者可出现调节力减退,近点逐渐远移,近视力下降,当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易发生视疲劳症状,如头痛、眼球胀痛、结膜充血等,适当休息后症状可消失。
50.为什么会发生调节性视疲劳?
首先要搞清楚调节与相对调节的概念,调节已讲过,而相对调节是指在固定的辐辏下所能运用的调节作用。调节超过辐辏程度的部分,称为剩余调节力。而调节低于辐辏程度的部分,称为消耗部分调节力。前者又称正相对调节,后者称负相对调节。如能保持多余的正相对调节,患者感到舒适而不疲劳,此保留1/3的调节不被使用,对维持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和良好视力是非常重要的。
当物体距离眼越近时,正相对调节越小,负相对调节越大。当物体移到调节近点处,正相对调节等于零。但当物体距离眼越远,正相对调节越大,负相对调节越小。当物体移到调节远点处,负相对调节等于零。
当正相对调节大于负相对调节时,即表示保留了剩余调节力,做近距离工作既舒适又持久。反之,如正相对调节小于负相对调节时,即表示调节力不足,做近距离工作既不适又易疲劳。
物体离眼越近,调节作用越强,消耗部分越大,剩余部分越小,此时睫状肌处于高度收缩状态,时间一久就会出现视疲劳症状。一般正相对调节和负相对调节的比大于2:1时,就不发生视疲劳现象。人到老年,调节近点逐渐远移,调节阈值逐渐减少,正相对调节也越来越少,出现老视现象。如在眼前加一合适的凸透镜,使调节范围向前移近,使正相对调节增大,而负相对调节减少,从而使眼视近物时不易疲劳。
51.调节性视疲劳应如何加以治疗?
全身可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E及ATP,适当使用镇静剂,局部滴用维生素B12或0.03%Adenosint,每日3次。必要时注射复方甘油磷酸钠,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缓解视疲劳症状。对于远视、老视或散光在进行验光后,配戴合适的眼镜,以消除调节紧张。
52.中医怎样认识老年人的阅读疲劳?
肝主筋,脾主肌肉,睫状肌及眼肌疲劳与肝、脾关系密切。“肝藏血”、“脾统血”、“目受血而能视”,若肝虚血少或脾虚气弱.水谷精微不得生化血液,则“久视伤血”的症状更易发生。而老年人肝肾素亏、体质虚弱的人脾气不足,均使精血不足目失所养,故老年人及体质虚弱的人易出现阅读疲劳。
53.老年人视疲劳中医怎样治疗和预防?
对于老年人的视疲劳,中医主张以补肝脾、益精血为法则。可用归脾汤加减。头痛、头晕者可加石决明、天麻、草决明、柴胡、白蒺藜、白芍等。恶心呕吐者可加陈皮、半夏。治疗期间配合做眼保健操效果更好,若屈光不正较重者仍需配镜为好。另外,对于老年人视疲劳一定要排除青光眼,要了解眼压、房角、眼底等情况,必要时可做青光眼激发实验。
54.什么是辐辏作用?
当双眼注视近物时,双侧眼球向内旋转,使双眼视轴正对所看物体,物体在视网膜上所结的像正位于双眼黄斑中心凹部位。在一定范围内,物体距离愈近,眼球内转的程度也愈大,这种现象称为辐辏作用。
55.引起辐辏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辐辏和调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不协调是引起辐辏异常的重要原因。如屈光不正患者,有时需要辐辏而不使用调节,或使用调节而不需要辐辏。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协调的,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又可产生不协调而发生异常。
56.什么是辐辏功能不足?
当两眼视线的平行运动正常,但双眼内直肌同时收缩的有关运动表现功能不足,造成双眼单视发生困难,称为辐辏功能不足。
正常情况下,辐辏近点为6~10cm,辐辏功能不足时近点后退变远,但有时虽然辐辏近点距离在正常范围内,不能持久使用者,也应列为辐辏功能不足。这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可以完全没有内、外隐斜的存在,但也可以合并任何一种隐斜,也就是说辐辏功能不足是一种动力学现象,它与静止的隐斜无关,常常与正位眼同时存在。此外,辐辏与分开两个功能也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辐辏功能不足时,分开功能可以正常;但最为常见的往往是一个功能异常,同时合并另一种功能的相反倾向,如辐辏不足时合并分开功能过强,辐辏过强时合并分开功能不足。
临床检查辐辏功能不足时在外观上有些并不明显,即双眼尚可以集合到较近距离,但患者已有主观感觉。如用同视机检查其辐辏范围很小,称为相对辐辏功能不足。这是在特定距离下的不足,辐辏点必须落在舒适区,而且正相对辐辏大于负相对辐辏。
另一种情况是辐辏近点后退大于11 cm,患者又非老视眼,或者非自主反射性辐辏不能坚持30°集合的,称为绝对辐辏功能不足。例如近距离工作者注视33 cm处时,又无任何隐斜,3 m角需9△辐辏,由于经常使用1/3辐辏,其总的辐辏力每眼不能少于27△。
57.哪些原因可引起辐辏功能不足?
(1)解剖因素:如眶距或瞳距较正常大。
(2)发育因素:后天获得性辐辏功能发育不足,其作用形成不良的结果,如在工作紧张或用眼持久后出现辐辏功能不足,但经过休息又可恢复。
(3)调节因素:在近视眼时因调节减退,而使辐辏失用;在双眼屈光参差、单眼无晶状体、一眼盲、调节不足或视力明显低下时,也影响调节功能至辐辏不足;高度远视及老视眼时因调节不佳,则辐辏功能减退。
(4)失用因素:看近物不清楚的人习惯于放弃辐辏,形成失用性辐辏不足,如日久天长再视近物时已不会辐辏运动,并出现一为二的现象。
(5)精神因素:有些患者是在精神过度紧张或急躁之下出现辐辏不足。
(6)麻痹因素:当眼外肌发生麻痹时,尤其是上、下斜肌麻痹时,出现双眼视困难,则表现出辐辏功能不足,实际上是整个融合力减退。另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也能发生辐辏不足。
(7)手术因素:当行眼肌手术时,如两眼内直肌后退太多,会继发外斜位而影响辐辏功能。此外,内直肌不全麻痹也影响辐辏功能。
(8)全身因素:因慢性疾病所致体质衰弱者,或发生中毒、代谢疾病、内分泌障碍、鼻窦疾病等均可引起辐辏功能不足。
58.辐辏功能不足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辐辏功能不足的主要症状为眼肌疲劳和视疲劳,尤其在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更为明显,表现为眼酸胀感、视物模糊、复视、头痛等。特别是在注视活动目标时会引起不适,并容易晕车晕船。其症状轻重不一、因人而异,有的患者辐辏功能不足较重但症状较轻;有的患者辐辏功能不足较轻但症状却较重;有的患者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精神不稳定或易受激惹者,症状较为明显。
59.辐辏功能不足应如何诊断?
检查患者侧向运动无障碍,但不能完成辐辏。当注视近目标时,一眼注视而另一眼不能坚持注视。双眼看远时可为正位,随距离移近,外斜倾向增加,或出现周期散开现象的次数增多,辐辏近点远移。用三棱镜测定其辐辏力低,但分开功能的三棱镜度正常。
60.辐辏功能不足应如何加以治疗?
(1)进行眼肌及功能训练,如用立体镜或三棱镜,让患者看远处,在双眼前各加2△基底向外训练一周,以后每周增加1△,然后移近视标再训练,继而远近交替训练,这对于失用性和调节性辐辏功能不足者均有一定效果。
(2)关于屈光不正的矫正,如为远视者应低度矫正,如为近视者应完全矫正以刺激调节,增加辐辏。
(3)对较难恢复者可用底向内的三棱镜以减少辐辏,使不足加重但不宜太强,如能在相对辐辏舒适区较为理想,可以用于老视兼不足的患者。
(4)对患者全身、精神、心理状态等加以调整,可以提高疗效。改善工作条件,注意劳逸结合有益恢复。
另外,手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或外隐斜合并辐辏不足如略作过度矫正,效果较好。
61.哪些原因可引起辐辏功能过强?
习惯性辐辏过强或辐辏痉挛多为神经因素所致的动力过强型,其双眼远距离注视为正位,侧向共同运动为正位,此类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1)调节因素: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例如未矫正的远视眼,会过度使用调节;初期矫正的近视眼;早期的老视眼;屈光间质混浊;在暗的光线下工作,点过散瞳剂为看清楚目标引起过度调节;久病体弱者强迫做近工作等均由于过度调节而引起辐辏过强。
(2)痉挛因素:常常是调节痉挛,瞳孔缩小,辐辏过强三者同时发生,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刺激时,如脑膜受刺激、迷路压力增高等。如为垂直麻痹者,当向上看时可引起紧张性辐辏痉挛;患牙齿或副鼻窦疾病者可引起反射性辐辏痉挛;在神经过敏及精神、情绪不稳定者,如神经官能症、癔症等更易发生辐辏痉挛;在分开功能不足时也可继发辐辏过强。
62.辐辏功能过强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有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的患者在阅读时或近距离工作才感到困难,并很快出现视物模糊,易疲劳及头痛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在身体疲劳虚弱时症状加重,不能坚持近距工作,可能出现复视。病情进一步发展双眼固视在辐辏位。由于调节过度,瞳孔缩小,还可出州间歇性水平眼球震颤。
63.辐辏功能过强怎么办?
首先应除去病因,针对牙病、副鼻窦疾病、神经官能症、癔症及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治疗。如由屈光不正引起应对远视、老视、近视等进行矫正,如为隐斜者也应矫正治疗。同时,注意减少近距离工作,或将目际移远,改变阅读习惯,增加照明,改进工作条件,注意劳逸结合,每工作或阅读lh后进行远眺20min,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此外.还可进行适当的双眼正位训练。
64.分开功能不足常与哪些疾病同时存在?
这种患者在临床上十分少见也不引起注意,它既可以作为眼球运动功能不足而单独存在,又可以与屈光参差、远视、调节不足、老视同时存在,也可因神经衰弱而引起。最常见于继发辐辏功能过强。
Made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屈光度正常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