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引起的下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中,能明确病毒病原的占比怎么样

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537000
摘要:观察巨细胞病毒导致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价值。对某医院收治的73例巨细胞病毒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多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中等发热伴喘息,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免疫球蛋白
&&&&&&&& 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由人巨细胞病毒所引起,多数感染为隐性感染,少数有临床症状,感染后可长期带毒,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胎儿、新生儿、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可发生危及生命的病变,也是导致先天性缺陷的主要原因。CMV属DNA病毒大类中的疱疹病毒科,种类很多,人类感染只由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通过母婴传播、水平传播途径侵入人体,在人体细胞内增殖,同时造成组织病变。CMV借其包膜蛋白与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病毒DNA被转运至细胞核内,在其中完成复制过程,产生子代病毒。CMV感染后,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成为CMV感染和其它疱疹病毒感染的特征。
&&&&&&&& 一、资料与方法
&&&&&&&& 对某医院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3例巨细胞病毒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均符合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6个月者51例,占69.9%,6个月~1岁者11例,1~2岁者9例,&2岁者2例。临床症状以咳嗽为主,伴有重度发热,听诊以湿性舭橄粑鳌4臃⒉∈奔浞治觯憾痉⒉∪耸疃啵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共发生65例,占89.0%,其余月份共发生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3),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7.5&1.9)个月,对照组中男24例,女9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7.4&1.8)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监护人在治疗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此次统计表示同意支持。本次调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备案。
&&&&&&&& 二、方法
&&&&&&&& 对照组:在给予氧疗、祛痰、止咳平喘等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采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5mg/kg&12h)进行抗病毒治疗,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0.75g/kg&d,在治疗初期连用3d,抗病毒治疗疗程同样为7d。
&&&&&&&& 三、疗效评价标准
&&&&&&&& ①痊愈:发热、咳嗽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无湿粑尴簦X线片阴影消失;②好转:发热、咳嗽症状消失,肺部听诊湿艏跋舴段飨运跣。X线片阴影存在,但范围较局限;③无效:积极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者。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四、统计学方法
  采集到的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结果
  经过1周连续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7%,二者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六、讨论
  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广为流行,在成人多以肿瘤、艾滋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多见,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其成为了巨细胞病毒最常见的易感人群[4]。
  从本次调查对象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多以中等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听诊湿舭橄簦X线出现片状阴影。发病时间以春冬季节为主,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为主要发病者。治疗上,本次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抗病毒联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 七、结语
&&&&&&&&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一种由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 ovirus,HCM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双链线状DNA病毒,具有潜伏-活化的特征,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潜伏的CMV就被激活,容易发生病变。CMV广泛存在于尿液、唾液、阴道分泌物、精液以及母乳,新生儿的排泄物中也存在CMV。在我国普遍存在CMV感染,其先天性感染率高达3.7%。研究表明,北京地区早孕妇女检测CMV-IgG阳性占90.75%,这提示着该地区孕女感染CMV几率较高。由于CMV感染的育龄妇女体内存在循环抗体,能部分保护孕期母婴垂直传播,也能够降低宫内胎儿CMV受感染的几率,最终减轻对胎儿损伤。本研究新生儿尿CMV-DNA 阳性率为52.63%,这可能与新生儿母亲乳汁CMV-DNA活性有关。新生儿围生期感染巨细胞病毒主要通过分娩时的产道感染或经宫颈逆行感染及产后喂乳感染等,出生时多无感染症状,2~4个月后发病,多为亚临床型,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统症状为主,如刺激样咳嗽(呈百日咳样)、气促、发绀、间质性肺炎表现,黄疸、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的病死高达30%,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为主要的直接死因
参考文献:
[1]Enders G,Daiminger A,Bder U,et al.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248 pregnancies with primary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relation to gestational age[J]. J Clin Virol,4-246.
[2]ZHANG Chuanbao,LAI Huiying,XU Hongtao.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determining cytomegalovirus viral DNA load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
[3]琚端,张颖.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产前诊断及预防研究进展[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63-71.
  [4]尹延娥,严超英,孙智勇. 40例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5-186.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下呼吸道感染
【导读】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在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下呼吸道是什么。下呼吸道是指在声门以下,包括气管和支气管。下呼吸道不仅是空气通过的管道,而且具有防御、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疾病,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约占70%,其中又以绿脓杆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占20%,其中以金黄色葡萄菌为常见,还有真菌与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
作为呼吸道感染之一的下呼吸道感染,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于疾病,只有了解了病因,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治疗方式。那么,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哪些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侵入患者下呼吸道:口腔和咽部的微生物侵入;含细菌的气溶胶吸入;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源性播散。一、下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与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机体抵抗力底下时或老幼体弱.呼吸道有慢性炎症者更易发病。二、免疫功能异常。小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另外,早产儿体内免疫球蛋白低,故易反复感染&。营养不良。最常见的是饮食上百般迁就孩子,孩子养成挑食的毛病,故易导致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使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以煤为燃料的家庭,复感儿发病率要比使用清洁燃料的高出19倍。此外,室内通风不良等也会降低小儿抵抗力。
人们可能听到的最多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对于下呼吸道感染却不是很熟悉,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是不是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是一样的呢?如果孩子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话,家长们又该如何发现呢?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指的是喉以下的部位,包括气管、支气管、肺,常见的疾病有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具体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咳嗽、多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打喷嚏、流鼻涕、咽痛,少数有乏力、低热、喘、出气困难、X光胸透检查表现为纹理粗以及肺内有斑片状的阴影等。一旦孩子出现这些症状,爸妈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了。
当发现孩子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时候,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及时的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正确而有效的治疗。对于下呼吸道感染吃什么药好呢?妈网百科为你解答。1、轻症病人口服板蓝根冲剂、复方感冒灵及对症治疗为主。2、有中度发热的病人可肌肉注射病毒唑或双黄连注射液。3、合并细菌感染者口服复方新诺明或肌注青霉素治疗。4、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快速产生细胞抗病毒作用,使临床情况好转。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新一代含氟喹诺酮类衍生物的产生,使其药理活性明显拓宽,对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此类抗生素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mIC)低等特点,临床已用于治疗院内呼吸道感染及重症监护室中的感染。尽管目前公认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对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菌有效,但不作为首选,仅用于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以及对多种药物过敏的呼吸道感染病人,其主要原因是喹诺酮对肺炎链球菌&mIC较高。在欧洲与北美主要用于治疗轻症的社区性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孩子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时候,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给孩子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不过治疗虽重要。如果能够能够防患于未然,将是最好的结果。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护措施有哪些呢?预防措施:1、平时注防寒保暖,遇有气候变化,随时更换衣着,体虚易感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之类药物,预防发生外感。2、戒除吸烟,避免吸入粉尘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气体。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进食或喂食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求患者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交食物呛吸入肺。护理措施:1、多翻身拍背,帮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宝宝咳嗽多时,睡觉时会很难受,爸妈记得多给宝宝翻身拍背,帮助宝宝把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2、多吃水果、汤汁,少吃鸡蛋。食物要清淡,要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蛋白质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3、鼻塞使用细棉棒、吸鼻器。宝宝鼻塞、鼻堵时可用沾有温水的棉棒湿润鼻痂,一点一点地将鼻痂取出,爸妈注意千万不可以用力过猛哦。选择细小的棉棒,它比传统的棉棒更好用。吸鼻器在这时也能派上用场。4、自备温湿度计,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到3次。自备一个温湿度计,大超市里就有卖的哦。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到3次,控制室内的温湿度,温度约在18℃~22℃,湿度约在60%左右。 ...
选择食物分类
五谷杂粮补品干果豆/乳/奶制品零食/小吃饮品/饮料调味品水产品/海鲜水果肉禽蛋/野味蔬菜/食用菌食物加工篇草药
选择适用人群
客户端下载氨苄西林治疗呼吸道感染好吗
氨苄西林治疗呼吸道感染好吗
呼吸道感染在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通常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多样,比较难明确,这给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治疗呼吸道感染常用的方法还是药物治疗方法,氨苄西林是一种抗感染的药物,那么,氨苄西林治疗呼吸道感染好吗?
氨苄西林治疗呼吸道感染效果不错,氨苄西林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因此呼吸道感染是可以服用氨苄西林的。
氨苄西林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尚好,吸收后分布良好,胆汁及尿中药物浓度较高,在有炎症的脑脊液、胸腹水、关节腔积液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均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口服后24小时尿中的排出量占给药量的20%~60%,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丙磺舒经肝脏代谢,主要以单巯基尿苷酸化合物的形式排入尿中,作为代谢物仍保持其羧基的功能,85%~95%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丙磺舒可与氨苄西林竞争肾排泄。
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易被认识,但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却很难明确。通过常规方法大约只能明确46%为获得性肺炎病因,对于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只有40%能明确病毒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和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毒。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氨苄西林虽然治疗呼吸道感染效果理想,但是在使用期间应警惕氨苄西林的副作用,皮疹是常见的反应,呈或斑丘疹;亦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过敏性休克偶见。胃肠道反应如舌炎、、恶心、呕吐、肠炎、及轻度腹痛等也较多见。
粒细胞和偶见于应用的病人。相关性少见,少数病人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其它疾病用药指导
阅读了氨苄西林治疗呼吸道感染好吗
的用户还看了:
热门关注药品
用药注意事项
我的健康中心
药师为您! 一对一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