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五种临床上常见的厌氧菌的名称及所致神经疾病临床征候学。

厌氧菌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56.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写出五种临床上常见的厌氧菌的名称及所致疾病。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写出五种临床上常见的厌氧菌的名称及所致疾病。
1破伤风梭菌:破伤风;2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3肉毒梭菌:食物中毒;4脆弱类杆菌:肠道,生殖道,颅内等感染;5难辨梭菌:伪膜性肠炎等。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病情分析: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指导意见:1.支持疗法 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窝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必要时少量输血.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引起炎症扩散,若有腹胀应行胃肠减压.   2.药物治疗 近年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厌氧菌培养技术的进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配合,临床得以合理使用药物,兼顾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控制,使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显著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中西医结合试题——病原微生物试卷答案
《病原生物学》课程摸拟考试试卷(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40,每题1分)
二、填空(总10分,每空0.5分)
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外膜&&& 。
2.评价细菌毒力强弱程度的指标有&&
半数感染量& 和&
半数致死量&&& 。
3.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可分为 化脓性炎症 和
毒素性疾病&&&&&&&&&&
4.体积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支原体&
,其基本结构中缺少&
细胞壁&&& 。
5.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
衣壳&&&&&&&
6.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包膜上镶嵌有 血凝素&&
和& 神经氨酸酶 二种糖蛋白刺突。
7.HIV的全称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它引起的疾病中文全称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8.多细胞真菌在结构上包括&
孢子&&&&&&&&
9.寄生虫对人体危害包括
直接危害&&&
间接危害&&&&&
10.可引起自体外感染的医学蠕虫有
猪带绦虫&&& 。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细菌的L型(概念、意义)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受到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影响而直接破坏或合成障碍,失去细胞壁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中仍可存活,称为L-型细菌。(2分)某些L型细菌仍有致病性。(1分)
2.终宿主(概念、举例)
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2分)。例如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门静脉系统中,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1分)
3.消毒(概念、举例)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能杀死非病原微生物。(2分)如饮水煮沸法、2%的碘酒消毒注射皮肤局部。(1分)
4.结核菌素试验(概念、意义)
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2分)。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1分)
5.垂直感染(概念、举例)
许多病毒通过生殖细胞、胎盘、分娩产道等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方式。(2分)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1分)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 比较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每1项区别1分)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细菌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出
&从活菌分泌出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化学成分及稳定性
&脂多糖,160℃,2-4小时才被破坏
&蛋白质,60-80℃,30min被破坏
&较弱,各种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强,各种细菌外毒素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的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弱,甲醛液处理不能脱毒形成素类毒素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2.何谓正常菌群?有何生理作用?
答: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2分)
(1)生物拮抗作用: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内部的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①生物屏障作用②化学屏障作用③营养竞争作用。(1分)
(2)营养作用(0.5分)(参与机体代谢,产生维生素等供人吸收;)
(3)免疫作用(0.5分)(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刺激免疫系统应答;)
(4)抗衰老作用(0.5分)(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
(5)抗肿瘤作用(0.5分)(①产生自身抑癌产物;②激活巨噬细胞等发挥免疫功能抑制肿瘤。)
3.何谓性传播疾病?可由哪些病原生物引起?请举例说明。
答:所谓性传播疾病指主要是通过人类自身的性行为方式传播引起的疾病。(1分)
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有:①细菌,如淋病奈瑟菌引起淋病;②病毒,如HIV引起AIDS;③支原体,如解脲脲原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④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性病淋巴肉芽肿;⑤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回答4类以上得4分)
4.简述AIDS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HIV感染的主要特点?
答:AIDS的传染源为HIV无症状携带者和AIDS患者;(1分)
传播途径主要性接触途径、血液途径和母婴垂直途径;(1.5分)
HIV感染的主要特点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1分)从而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1分)末经治疗的经典HIV感染通常经过原发感染期、临床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AIDS期。(0.5分)
5.简述血吸虫的致病性及肉芽肿形成的机理
答:血吸虫生活史中的在人体的各个阶段均有致病性,其中
(1)尾蚴:尾蚴性皮炎。(0.5分)
(2)童虫:童虫移行至肺,引起肺炎。(0.5分)
(3)成虫:成虫寄生于门脉及肠系膜静脉引起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0.5分)
(4)虫卵:引起肝及结肠壁等肉芽肿和纤维化(0.5分),引起血吸虫病。主要致病阶段是虫卵(0.5分)
肉芽肿形成的机理:卵内毛蚴分泌可溶性卵抗原(SEA)
刺激T淋巴细胞,使其致敏。(0.5分)当致敏的T细胞再次受到SEA刺激后,产生各种淋巴因子(1分)并吸引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酸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聚集到虫卵周围而形成虫卵肉芽肿(IV型变态反应)。(1分)
五、综合分析题(10分)
1.56岁,女性。因乏力10d,尿赤3d人院。10d前出现乏力、四肢酸软、胃纳减退伴恶心,无呕吐和发热,3d前尿液加深如浓茶样。体格检查:精神委靡,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心、肺(一),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实验室检查:GPT727
u,STB 47.7μmol/L,HBsAg(+),HBeAg(+),抗-HBc(+),抗-HBcIgM(+),HBV
DNA2.37&105copies/ml。
(1)试述HBV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HBV有哪些抗原抗体系统,各有哪些特点?
(3)请分析该病人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
答:(1) HBV的传染源和传播途:
①传染源: HBV主要传染源是患者以及无症状携带者。(0.5分)
②传播途径如下:输血和血制品、注射等途径传播径(0.5分);母婴垂直传播(0.5分);性接触途径。(0.5分)
(2)HBV有哪些抗原抗体系统,各有哪些特点?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包括有:HBsAg与抗-HBs、HBcAg与抗-HBc、HBeAg与抗-HBe(1分)
HBsAg:存在于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的外衣壳中,见于急性、慢性或携带者,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HBsAg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s。(1分)
抗-HBs:为特异性中和抗体,见于恢复期、既往感染者或接种疫苗后,表示对HBV有免疫力(1分)
HBcAg:存在于Dane颗粒的内衣壳中,只存在于肝细胞核内,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1分)
抗HBc:无中和作用,高效价抗HBc-IgM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增殖,血液具有传染性。(1分)
HBeAg:存在于血中可溶性抗原,其消长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是病毒复制和血清有传染性的标志,HBeAg刺激机体产生抗-HBe。(1分)
抗-HBe:对HBV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预后好的征象。(1分)
(3)请分析该病人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
该病人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抗-HBc(+),抗-HBcIgM(+),为“大三阳”,急性乙型肝炎(0.5分),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传染性强。(0.5分)
《病原生物学》课程摸拟考试试卷(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40分,每题1分)
&&&&&&&&&&&&
二、填空(总10分,每空0.5分)
1.细菌的毒力包括&
侵袭力&&&&
二个方面。
2.在感染性疾病中,根据感染发生的场所不同可将感染分为
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
3.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的疾病包括 化脓性炎症& 、&
毒素性疾病&& 二类。
4.抗“O”试验的原理是 毒素中和试验& ,可用于
链球菌近期感染或风湿热活动期& 的辅助诊断。
5.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变异与流感流行密切相关,其抗原变异为&
抗原漂移&&&&
、 抗原转换&& 二种类型。
6.HDV为& 缺陷&&
病毒,必须在 辅助病毒HBV&& 的辅助下才能复制。
7.人被狗等动物咬伤后的处理措施包括
伤口处理&&&&&&&&&&
被动免疫和疫苗接种&&&&
8.多细胞真菌在结构上包括&&
菌丝&&&&&&&&
孢子&&&&&&&&
9.中间宿主是寄生虫& 幼虫阶段&
无性生殖阶段&&&&&&&
寄生的宿主。
10.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阶段为 尾蚴& ,感染方式为&
经皮肤粘膜感染&& 。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感染(概念,类型)
病原生物体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化过程,称感染(2分)。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二种。(1分)
2、干扰现象(概念,发生原因)
是指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2分)。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干扰素;也可能是病毒的吸附受到干扰或改变了宿主细胞的代谢途径。(1分)
3、脓毒血症(概念,举例)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2分)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可引起肝脓肿、肺脓肿等。(1分)
4、带虫免疫(概念、举例)
大部分寄生虫感染人体后,宿主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再感染,但并不能消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宿主保持低度感染,当药物消除寄生虫后,获得的免疫逐渐消失。(2分)如疟原虫感染后的免疫。(1分)
5、无菌操作(概念、举例)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称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2分)如外科手术,细菌接种等。(1分)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 简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每项1分)
答:G+菌和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
&项目 坚韧度&
肽聚糖层厚度和含量&&&&&
磷壁酸 外膜层&&&
G+菌 较坚韧& 较厚(可达50层) 50~80%&
无& 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
G-菌 较疏松& 较薄(仅1~2层) 10%左右&
有& 对上述药物不敏感
&&&&&&&&&&&&&&&&&&&&&&&&&&&&&&&&&&&&&&&&&&&&&&&&&&&&&
2、 临床上滥用抗生素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答:临床上滥用抗生素会引起以下不良后果:
(1)超敏反应:包括Ⅰ型、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不同的药物可引起不同的超敏反应,不同的药物可引起同一类型的超敏反应;同一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1.5
(2)菌群失调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正常菌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发生大幅度的变化,而导致菌群失调,严重的菌群失调可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即菌群失调症。(1.5
(3)耐药性变异:滥用抗生素可导致细菌发生耐药性变异。(1分)
(4)滥用抗生素可能对机体产生毒副反应。(1分)
3、简述AIDS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答:AIDS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如下:
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0.5分)
传播途径:性接触途径、血源性途径、母婴垂直感染。(1.5分)
致病机制:HIV侵入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1分)从而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1分)引起严重的机会感染和罕见的肿瘤。(1分)
4、简述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二对半)的医学意义?
答: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二对半)即:
(1)HBsAg:存在于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的外衣壳中,是感染的主要标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s。(1分)
(2)抗—HBs:主要的保护性抗体,出现恢复期或既往感染者或接种疫苗后,表示对HBV有免疫力(1分)
(3)抗HBc:无保护作用,抗HBc-IgM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增殖,血液具有传染性。(1分)
(4)HBeAg:是病毒复制和血清有传染性的标志,HBeAg刺激机体产生抗-HBe。(1分)
(5)抗—HBe :对HBV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预后好的征象。(1分)
5、简述疟疾发作及周期性发作的原因。
答: 疟疾的发作是指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1分)所引起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及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称疟疾发作(1分)。
周期性发作的原因是红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液,(1分)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1分),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1
五、综合分析题(10分)
某女青年,21岁,因咳嗽、乏力、盗汗和消瘦2个月就诊。病人1个月前开始有干咳,痰少,无胸痛,有明显乏力、夜间盗汗和自觉午后低热。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x线透视在肺尖部有小块阴影,边缘模糊,x线摄片怀疑为肺结核。实验室检查:血沉55
mm/h,3次查痰结核分枝杆菌,结果报告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经休息和用链霉素、异烟肼治疗后开始好转。试问:
(1)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2)如何预防和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应用。
(1)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为菌体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多糖。(0.5分)
传播途径与所致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等多途径感染机体(0.5
分),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的结核病。(0.5 分)其中以肺结核最多见。(0.5
分)当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外播散时,可致肺外结核病。(0.5 分)
免疫性: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0.5 分)所以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0.5
分),而且这种免疫力的维持依赖于体内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这种免疫称为有菌免疫或感染免疫。(0.5 分)
(2)如何预防和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预防:接种BCG,接种对象为新生儿或OT试验阴性者。(0.5 分)较大儿童应先做OT试验,阴性者接种。(0.5分)
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0.5分);首选药为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0.5分)
(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应用。
原理: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1
方法和结果判断:取5u的OT或PPD注入前臂掌侧皮内,48~72h检查局部有无红肿、硬结。(0.5分)阳性反应:红肿、硬结直径大于5
m m,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0.5分)阴性反应:红肿、硬结直径小于5 m
m,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0.5分)强阳性反应: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 m m
,可能有活动性肺结核,应进一步检查。(0.5分)
应用:选择BCG的接种对象及预防接种效果的测定;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进行结核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测定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1
《病原生物学》课程摸拟考试试卷(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40分,每题1分)&&&&&&&&&&&&
二、填空(总10分,每空0.5分)
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有&
外膜&&&&&&&&
2.抗胞外菌的非特异免疫主要依靠
中性粒细胞&&&&&&&&&&
,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 体液免疫&& 。
3.卫生细菌学以&
大肠菌群数&&& 和
细菌总数& 作为饮用水、食品等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4.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为&
菌体成分&&&&
,抗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为&
有菌免疫&&&&&
5.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其感染方式有 性接触感染和
先天性感染&& 。
6.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蛋白质&&&&&
7.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其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传播媒介是&&&
8.在全世界范围内感染最广的一类真菌为&&
,其仅侵犯皮肤角质化组织引起&&&
9.感染阶段为丝状蚴的寄生虫是&&
钩虫&&&&&&&&
10.以蚊为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是&&
疟原虫&&&&&&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质粒(概念、举例)
位于细菌细胞质中,是细菌核质DNA以外的遗传物质。其本质是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分子(2分)。它具有复制、转移等功能,控制细菌某些生物学特性如耐药性、性菌毛的发育,但并非细菌生存所必需。(1分)
2.肥达反应(概念、意义)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与病人的血清作定量凝聚试验,测定病人血清中抗体的相对含量(2分)。根据抗体的含量和消长情况,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1分)
3.伴随免疫(概念、举例)
有些寄生虫的成虫寄生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不能清除体内原有的成虫,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抵抗力,当虫体清除后,此免疫力逐渐消失(2.5分)。如血吸虫。(0.5分)
4.干扰素(概念、功能)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等刺激体细胞、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活性及多种功能的蛋白质,是后天获得的非特性免疫成分。(2分)其功能是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1分)
5.条件致病菌(概念、举例)
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之间、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始终处于动态的生态平衡中,当宿主抵抗力下降、菌群失调或定居部位改变,正常菌群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2分)。如口腔中寄居的白色念珠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粘膜念珠菌病。(1分)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至少回答五种)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①毒素和侵袭性酶类(0.5分):许多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毒素,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二种。能增强病原菌的侵袭力。如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等。(0.5分)
②热原质(0.5分):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0.5分)
③抗菌素(0.5分):某些放线菌、真菌、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种能选择抑制或杀死其他种生物细胞的抗生物质,如真菌产生的青霉素、放线菌产生的链霉素等。(0.5分)
④维生素(0.5分):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的需要外,还分泌到菌体外。如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可合成维生素B6、B12、K2等,分泌至肠腔供人体利用。(0.5分)
⑤色素(0.5分):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各种色素。分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二类。如绿脓杆菌产生的水溶性绿色色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金黄色的脂溶性色素。(0.5分)
⑥细菌素(0.5分):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类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抗菌作用范围窄,公对产生细菌素菌株的近缘菌有作用,其作用有型特异性,故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0.5分)
2.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病灶不易扩散、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分明,脓汁粘稠。(1分)由于血浆凝固酶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发生凝固。(1分)
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的特点是经伤口感染,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炎症病灶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性,有明显扩散现象。(1分)是由于透明质酸酶分解结缔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菌在组织间扩散;(1分)链激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变纤维蛋白酶,使血块溶解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扩散;链道酶能分解脓汁中具有高度粘性的DNA,使脓汁稀薄,有利于细菌扩散。(1分)
3.简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和感染特点?
答:感染条件:是寄生于皮肤和粘膜上的正常菌群,(0.5分)当其寄居部位改变,(0.5分)宿主免疫力下降(0.5分)或菌群失调(0.5分)等情况下,若局部组织还有坏死,局部血供障碍等厌氧微环境,(0.5分)则易引起内源性感染。
感染特征:
1)内源性感染,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多呈慢性过程;(0.5分)
2)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0.5分)
3)分泌物或脓液粘稠,乳白色、粉白色或棕黑色,有恶臭;(0.5分)
4)使用氨在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无效;(0.5分)
5)脓液、血液等标本用普通培养法无厌氧菌生长。(0.5分)
4.请简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
答:传染源为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0.5分);传染途径主要为血源性途径、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途径(1.5分)。
&& 防治原则如下:
(1)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供血员的筛选,以减少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同时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用过的食具、药杯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1分)
(2)保护易感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注射乙肝HbsAg的血源性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进行人工主动免疫。(1分)紧急情况下,注射含高效价抗-HBsAg的HBIg进行人工被动免疫。(1分)
5. 简述血吸虫的致病性及肉芽肿形成的机理。
答:血吸虫生活史中的在人体的各个阶段均有致病性,其中
(1)尾蚴:尾蚴性皮炎。(0.5分)
(2)童虫:童虫移行至肺,引起肺炎。(0.5分)
(3)成虫:寄生于门脉及肠系膜静脉引起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0.5分)
(4)虫卵:引起肝及结肠壁等肉芽肿和纤维化(0.5分),引起血吸虫病。主要致病阶段是虫卵(0.5分)
肉芽肿形成的机理:卵内毛蚴分泌可溶性卵抗原(SEA)
刺激T淋巴细胞,使其致敏。(1分)当致敏的T细胞再次受到SEA刺激后,产生各种淋巴因子(0.5分)并吸引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酸性粒细胞及纤维细胞等聚集到虫卵周围而形成虫卵肉芽肿(IV型变态反应)。(1分)
五、综合分析题(10分)
39岁男病人,因全身皮疹、瘙痒1个月,伴高热而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在两手指、足趾端出现诱因不明的红色斑疹、瘙痒,渐蔓延至四肢、躯干及面部。曾按“皮肤过敏”治疗10
d无效。体格检查:体温39.3℃,急性病容,一般情况尚佳,无消瘦。两颈侧、腋下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2cm,无明显触痛,部分固定。左口角群集性水疱,基底红。面部、躯干及四肢密集或散在水肿性红斑丘疹。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8.9&109/L,分类正常。血培养(一)。RPR(一),ASO正常,Ig及C3均正常。B超及CT均提示肝、脾肿大。入院诊断:多形红斑。予以磷霉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治疗,病情逐渐有所好转。于入院1周后患者诉口腔内灼痛不适,检查见上腭及两侧布满散在性绿豆大小白色假膜斑,不易擦去。真菌镜检及培养为白假丝酵母菌。ELISA
HⅣ-Ab(+),蛋白质印迹试验(+),配偶HIV-Ab(一)。追问病史,口腔白假丝酵母菌病已反复发作1年余,2年前因急性胃出血在当地医院输过血。
(1)HIV有哪些主要生物学性状?
(2)HIV如何进入人体?
(3)试述机会致病菌感染的免疫学基础。
答:(1)HIV有哪些主要生物学性状?
HIV为球形颗粒,核心为两条单股正链RNA;(1
分)核心外层为病毒核衣壳;最外层为脂蛋白,包膜上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的糖蛋白,易发生抗原性漂移。(1
分)gp120构成包膜表面的刺突,能与巨噬细胞或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1
分)在辅助受体(CCR5或CXCR4)的协同作用下,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使病毒进入细胞内。gp41与细胞膜融合有关。(1
(2)HIV如何进入人体?
1)性传播:即通过同性和异性间的性行为。(1分)
2)血液传播:输血、输血制品、针刺、注射、静脉毒瘾患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等途经。(1分)
3)母婴垂直传播: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感染。(1分)
(3)试述机会致病菌感染的免疫学基础。
HIV侵入人体后,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1分)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CD4分子是gp120的受体,HIV感染后可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1分)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一些对免疫正常的机体无明显致病作用的致病因子如原虫、真菌、细菌、病毒等常可造成AIDS患者致死性感染。(1分)
《病原生物学》课程摸拟考试试卷(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40分,每题1分)
二、填空(总10分,每空0.5分)
1.细菌的毒力由&
毒素&&&&&&&&
二部分组成。
2.细菌的耐药性可分为& 固有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性&&& 。
3.人类大叶性肺炎的病原菌是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的病原菌。
4.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
古典生物型& 和&
埃托生物型&& 二个生物型。
5.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白喉外毒素&
,是白喉棒状杆菌通过&
溶源性转换&&&&&&
方式获得的。
6.HIV的传染源为& 病人和携带者& ,
其感染的细胞为&&
CD4+T细胞&& 。
7.多细胞真菌在结构上包括&&&
菌丝&&&&&&&
孢子&&&&&&&&
8.在全世界范围内感染最广的一类真菌为&
皮肤癣菌&&&&
,其仅侵犯&
皮肤表面角质化组织&& ,引起各类癣症。
9.宿主对寄生虫的获得性免疫根据其特点不同分为
消除性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10.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阶段为&
尾蚴&& ,感染方式为&
皮肤粘膜感染&& 。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溶源性转换(概念、举例)
答:是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而成为溶原状态时,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到敏感细菌的染色体DNA上,而使细菌DNA发生结构改变而导致的变异。(2分)如β-棒状杆菌呼菌体使白喉棒状杆菌发生的溶原性转换。(1分)
2.中间宿主(概念、举例)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2分)。例如血吸虫幼虫寄生于钉螺体内,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1分)
3.结核菌素试验(概念、意义)
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2分)。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1分)
4.灭菌(概念、举例)
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2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用于手术器械的灭菌。(1分)
5.菌血症(概念、举例)
指病原菌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经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繁殖致病,引起轻微症状。(2分)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1分)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何谓L型细菌?有何特性?医学意义如何?
答:(1)L型细菌是指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抑制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细胞壁缺损的菌株。(2分)
(2)其特性有形态多形性、染色革兰阴性、培养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菌落油煎蛋样。(1.5分)
(3)医学意义:仍有一定致病性,常发生在使用作用细胞壁的抗菌素治疗过程中,临床上遇有症状明显而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此菌感染。(1.5分)
2.简述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和防治原则。
答: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为伤口的厌氧微环境。(1分)即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1分)
防治原则:
(1)一般性预防:清创扩创,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1分)
(2)特异性预防:对3-6个月的儿童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预防接种(1分);对可疑外伤病人,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紧急预防(0.5分);对已发病者,特异性治疗包括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及抗生素两方面。(0.5分)
3.简述HBV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答: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如下:
(1)急性乙型肝炎:HBsAg+、HBeAg+、抗HBc-IgM+(1分)
(2)慢性乙型肝炎:HBsAg+、HBeAg+、抗HBc-IgG+(1分)
(3)乙型肝炎恢复期:抗HBe+、抗HBs+、抗HBc-IgG+(1分)
(4)感染过HBV或接种过疫苗:抗HBs+(1分)
(5)HBV无症状携带者:HBsAg+(1分)
4.沙门菌感染分别可引起哪些疾病?说明标本采集与细菌学检查的关系。
答:(1)沙门菌感染分别可引起的疾病有: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等感染后可引起肠热症、鼠伤寒沙门菌(1分)、猪霍乱沙门菌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肠炎(食物中毒)(1分)、猪霍乱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等感染可引起败血症。(1分)
(2)标本采集与细菌学检查的关系为:肠热症因病程不同采取不同标本,通常病程第1周取外周血,(0.5分)第1-3周取骨髓,(0.5分)第2-3周取粪便或尿液。(0.5分)急性肠炎取患者吐泻物和可疑食物。败血症取血液(0.5分)。
5.简述疟疾发作及周期性发作的原因。
答: 疟疾的发作是指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1分)所引起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及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称疟疾发作(1分)。
周期性发作的原因是红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液,(1分)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1分),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1
五、综合分析题(10分)
10月28日,20岁男青年来院就诊。3
d前突然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全身酸痛,今起有鼻塞、流涕、咽痛伴有干咳。体格检查:精神欠佳,体温39.5℃,扁桃体充血,稍肿大,心率每分钟90次,两肺呼吸音较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3&109/L,中性粒细胞0.61,淋巴细胞0.39。
(1)简述流感病毒的结构。
(2)使用流感疫苗预防,为何流感仍然难以控制?
答:(1)流感病毒的结构包括核心和包膜二部分。(0.5分)
核心:病毒核酸为分节段的单链负股RNA,(1分)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分8个节段,(0.5分)丙型分7个节段。(0.5分)RNA节段、核蛋白和RNA聚合酶共同形成核糖核蛋白,即核衣壳。(0.5分)
包膜:流感病毒包膜有两层结构,内层为病毒基因编码的基质蛋白M1,(0.5分)包膜外层为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0.5分)M2
为嵌于包膜中的膜蛋白。(0.5分)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包膜上面镶嵌有两种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0.5分)它们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抗原性极易变异(0.5分)。
(2)使用流感疫苗预防,流感仍然难以控制的原因是流感病毒HA和NA的变异性。(0.5分)
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
①抗原漂移:基因突变,其变异幅度小,属量变,由点突变所造成,并与人群选择力有关,每2-5年出现一个新的变异株(1分);引起A型和B型流感周期性的局部中、小型流行(1分)。
②抗原转换:为基因重配,变异幅度大,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1分)。由于人群完全失去免疫力,每次新亚型出现都造成世界性的爆发流行(1分)。
《病原生物学》课程摸拟考试试卷(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40分,每题1分)&&&&&&&&&&&&
二、填空(总10分,每空0.5分)
1.细菌命名采用拉丁双命名法,每个菌名由&
属名&& 和&
种名& 二部分组成。
2.细菌的致病因素包括毒力、&&
侵入数量&& 和&
侵入途径&& 。
3.在感染性疾病中,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可将感染分为
外源性感染&&&
和& 内源感染&& 。
4.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的疾病有&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5.肥达反应依据的原理是& 凝集反应,可用于&
的辅助诊断。
6.衣体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呈现两种不同的形态结构,即
原体&&&&&&
始体&&&&&&&
7.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其防治原则人工主动免疫为&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人工被动免疫为& 注射丙种球蛋白& 。
8.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包括& 白色念珠菌& 和
新生隐球菌&&& 。
9.感染阶段为丝状蚴的寄生虫是&&
丝虫&&&&&&&&
10.人可成为&
猪带绦虫&&&
疟原虫&&&&
中间宿主。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正常菌群(概念、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为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通称为正常菌群。(2分)有生物拮抗作用、免疫作用、营养作用等。(1分)
2.抗“O”试验(原理、意义)
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SLO,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ASO,在加入SLO
乳胶试剂,因病人血清中ASO与乳胶试剂产生凝集反应,其原理为中和试验。(2分)可作为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指标。(1分)
3.包涵体(概念、意义)
病毒感染细胞后,在光镜下可见细胞浆或细胞核内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斑块状结构,称为包涵体。(2分)可作为病毒性疾病辅助诊断的依据。(1分)
4.内毒素血症(概念、举例)
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2分)如小儿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1分)
5.感染阶段(概念,举例)
寄生虫生活史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阶段。(2分)如蛔虫的感染性虫卵为蛔虫的感染阶段(1分)。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有几种?其变异的机制如何?
答: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细菌染色体、质粒DNA、噬菌体和转座子四种。(1 分)
其变异的机制包括
(1)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从而导致其表型改变,又称点突变。(1 分)
(2)DNA的损伤修复:细菌DNA受到损伤后会依靠其修复系统对其进行修复,但损伤修复本身也会出现错误,而造成细菌变异。(1
(3)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外源性基因由供体菌转入到受体菌,并在受体菌中复制与表达,或与受体菌DNA重组,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遗传特性。(1
分)包括转化、接合、转导、溶源性转换等。(1分)
2.简述HBV的致病机理以及机体免疫性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答:HBV的致病机理为免疫病理损伤(1分)。主要通过以下机制:
(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损伤:引起肝脏损伤,细胞免疫应答的强弱程度决定肝细胞的损伤程度,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0.5分)
(2)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脏和肝外损伤(0.5分)
(3)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直接或间接损伤肝细胞;(0.5分)
(4)病毒变异:逃逸免疫或出现重症肝炎。(0.5分)
机体免疫性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
(1)免疫功能正常--隐性感染或急性乙肝,病毒被清除。(0.5分)
(2)免疫功能低下--慢性乙肝。(0.5分)
(3)免疫功能过强--暴发性肝炎。(0.5分)
(4)免疫功能耐受--HBV无症状携带。(0.5分)
3.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各有何主要特点?(至少说出5种)
答:(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某些菌株:产生肠毒素,急性胃肠炎,呕吐为主,病程1-2天内恢复。(1分)
(2)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细菌侵袭和内毒素,急性肠炎,感染老人、婴儿和体弱者,2-3天自愈。(1分)
(3)变形杆菌:能产生肠毒素,可使蛋白质中的组氨酸脱羧而形成组胺,从而引起胃肠炎或过敏性反应。一般于1~2日内即顺利恢复。(1分)
(4)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存在于海产品中,急性胃肠炎,病程自限。(1分)
(5)空肠弯曲菌: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集体性食物中毒;(1分)
(6)某些A型产气荚膜芽胞梭菌:污染食物,产生不耐热的肠毒素,引起腹泻。
(7)肉毒梭菌:产生不耐热但耐酸和蛋白酶的肉毒毒素,临床表现与其他食物中毒不同,胃肠道症状少见,出现肌肉麻痹症状。
4.简述AIDS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致病机理。
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0.5分)
传播途径:性接触途径、血源性途径、母婴垂直感染。(1.5分)
致病机制:HIV侵入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1分)从而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1分)引起严重的机会感染和罕见的肿瘤。(1分)
5.简述血吸虫的致病性及肉芽肿形成的机理
答:血吸虫生活史中的在人体的各个阶段均有致病性,其中
(1)尾蚴:尾蚴性皮炎。(0.5分)
(2)童虫:童虫移行至肺,引起肺炎。(0.5分)
(3)成虫:寄生于门脉及肠系膜静脉引起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0.5分)
(4)虫卵:引起肝及结肠壁等肉芽肿和纤维化(0.5分),引起血吸虫病。主要致病阶段是虫卵(0.5分)
肉芽肿形成的机理:卵内毛蚴分泌可溶性卵抗原(SEA)
刺激T淋巴细胞,使其致敏。(0.5分)当致敏的T细胞再次受到SEA刺激后,产生各种淋巴因子(1分)并吸引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酸性粒细胞及纤维细胞等聚集到虫卵周围而形成虫卵肉芽肿(IV型变态反应)。(1分)
五、综合分析题(10分)
1.54岁,男性,农民。田里劳动时被竹签刺入左手掌,当时未作特殊处理,伤口表面慢慢结痂,但稍有肿胀。3
d后自觉乏力,张口进食有些阻力,头颈活动稍受限制,当地医院以落枕处理,给予针灸治疗。此后出现全身肌肉间歇性抽动,不久发展至不能张口,头颈向后强直,四肢强直性抽搐,立即送医院诊治,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检,诊断为破伤风。
(1)竹签刺人皮肤,怎么会引起破伤风?
(2)根据哪些临床表现确诊为破伤风?试述其致病机制。
(3)如何治疗和预防破伤风?
答:(1)竹签刺人皮肤,之所以会引起破伤风主要原因是竹签有泥土污染并伴有破伤风梭菌芽胞的存在(0.5分);刺入皮肤容易形成厌氧微环境的伤口而满足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0.5分)。
(2)根据患者全身肌肉间歇性抽动,不久发展至不能张口,头颈向后强直,四肢强直性抽搐等破伤风特有的临床症状可诊断为破伤风。(1分)
致病机制:其主要致病物质为破伤风痉挛毒素,(1分)对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有高度亲和力,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干扰了抑制性神经元的协调作用,使肌群活动的兴奋和抑制失调,而出现了破伤风特有的临床症状。(2分)
(3)如何治疗和预防破伤风?
治疗破伤风患者:早期足量使用TAT,(1分)在注射前先做皮肤试验,(0.5分)无超敏反应可直接注射,过敏者则采用特异性脱敏疗法;同时抗菌治疗。(0.5分)
一般性预防:清创扩创,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1分)
特异性预防:对3-6个月的儿童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预防接种(1分);对可疑外伤病人,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紧急预防(1分);
《病原生物学》课程摸拟考试试卷(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40分,每题1分)
&&&&&&&&&&&&
二.填空(总10分,每空0.5分)
1.细菌的毒力由&&
毒素&&&&&&&&
二部分组成。
2.细菌获得性耐药产生的分子机制有&&
基因突变& 和&&
基因转移& 。
3.志贺菌与沙门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无&
细菌性痢疾&&&&
的病原体。
4.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其感染方式有& 性接触途径和&
先天性感染 。
5.早期诊断HAV感染检测病人血清中的& 抗HAV-IgM&
,特异性预防
注射HAV的减毒活疫苗&&&&
6.病毒的传播方式分为&
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7.多细胞真菌在结构上包括&&
菌丝&&&&&&&&
孢子&&&&&&&&&
8.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包括&
白色念珠菌&&
新生隐球菌&&&&
9.终宿主是寄生虫& 成虫阶段或&
有性繁殖阶段& 寄生的宿主。
10.日本血吸虫对人体致病最严重的阶段是&
虫卵&& ,其主要沉积的部位是&
结肠和肝脏&&&&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微生物(概念,种类)
答: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2分)包括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三大类。(1分)
2.菌群失调症(概念,主要原因)
答:人体、菌群、外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处于相对动态平衡之中,如果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变化超出了正常范围,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大幅度的改变,生态系统中出现了不平衡状态,称菌群失调。(2分)可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某些病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伪膜性肠炎。(1分)
3.医院感染(概念,特点)
答:又称医院内感染,系指包括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2分)感染对象为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感染发生的地点必须在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时间界限指患者在医院期间和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等特点。(1分)
4.寄生虫(概念,举例)
答:指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包括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2分)如蛔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1分)
5.乙肝三系(概念、应用)
答:指HBV的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即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
抗HBc。(2分)HBV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判断传染性、判断预后、筛选献血员、检测疫苗接种效果、流行病学调查。(至少回答2方面应用1分)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至少回答五种)
答: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①毒素和侵袭性酶类(0.5分):许多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毒素,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二种。能增强病原菌的侵袭力。如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等。(0.5分)
②热原质(0.5分):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0.5分)
③抗菌素(0.5分):某些放线菌、真菌、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种能选择抑制或杀死其他种生物细胞的抗生物质,如真菌产生的青霉素、放线菌产生的链霉素等。(0.5分)
④维生素(0.5分):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的需要外,还分泌到菌体外。如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可合成维生素B6、B12、K2等,分泌至肠腔供人体利用。(0.5分)
⑤色素(0.5分):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各种色素。分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二类。如绿脓杆菌产生的水溶性绿色色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金黄色的脂溶性色素。(0.5分)
⑥细菌素(0.5分):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类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抗菌作用范围窄,公对产生细菌素菌株的近缘菌有作用,其作用有型特异性,故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0.5分)
2、何谓性传播疾病?可由哪些病原体引起?请举例说明。
答:所谓性传播疾病指主要是通过人类自身的性行为方式传播引起的疾病。(1分)
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有:①细菌,如淋病奈瑟菌引起淋病;②病毒,如HIV引起AIDS,HPV引起尖锐湿疣;③支原体,如解脲脲原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④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性病淋巴肉芽肿;⑤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每一类1分:名称和举例各0.5分)
3、简述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与流感流行的关系?
答: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可区分为若干亚型。HA和NA易发生变异,HA更易变异。(1分)其抗原性变异与流感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具体如下:
①抗原漂移:基因突变,其变异幅度小,属量变,由点突变所造成,并与人群选择力有关,每2-5年出现一个新的变异株(1分);引起A型和B型流感周期性的局部中、小型流行(1分)。
②抗原转换:为基因重配,变异幅度大,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1分)。由于人群完全失去免疫力,每次新亚型出现都造成世界性的爆发流行(1分)
4、简述AIDS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致病机理
答:AIDS的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0.5分)
AIDS的传播途径:性接触途径、血源性途径、母婴垂直感染。(1.5分)
致病机制:HIV侵入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1分)从而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1分)引起严重的机会感染和罕见的肿瘤。(1分)
5、简述疟疾发作及周期性发作的原因。
答: 疟疾的发作是指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1分)所引起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及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称疟疾发作(1分)。
周期性发作的原因是红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液,(1分)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1分),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1
五、综合分析题(10分)
36岁,男性,农民。持续发热已10
d,伴有全身不适和食欲减退,明显乏力及轻度腹泻,于7月25日来院急诊。体格检查:体温40℃,神志恍惚,表情淡漠,听力减退,有时胡言乱语。巩膜黄染,肝、脾均肿大,质软。皮肤有出血点。肾叩诊无疼痛。血白细胞数3.6&109/L,中性粒细胞0.62。尿蛋白少许。GPT
120 u。肥达反应:伤寒O-Ab l&#,H -Ab 1&#,甲型副伤寒H-Ab 1∶80,乙型副伤寒H-Ab
l∶40。HBsAg阴性,抗一HBc阴性,抗甲型肝炎抗体IgM阴性。
(1)请回答肥达反应的原理,并分析该病人肥达反应的临床意义;
(2)试述标本采集与细菌学检查的关系。
(3)沙门菌可引起哪些疾病?
答:(1)肥达反应的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与病人的血清作定量凝聚试验,测定病人血清中抗体的相对含量(2分)。
该病人肥达反应的结果是伤寒O-Ab l&#,H -Ab 1&#,甲型副伤寒H-Ab 1∶80,乙型副伤寒H-Ab
l∶40。而伤寒O-Ab ≥l∶80,H -Ab≥ 1&#,副伤寒H-Ab≥ 1∶80就有诊断价值,(1
分)故此病人感染伤寒的可能性很大。(1 分)
(2)标本采集与细菌学检查的关系为:肠热症因病程不同采取不同标本,(0.5分)通常病程第1周取外周血,(0.5分)第1-3周取骨髓,(0.5分)第2-3周取粪便或尿液。(0.5分)急性肠炎取患者吐泻物和可疑食物。(0.5分)败血症取血液(0.5分)。
(3)沙门菌可引起以下疾病: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等感染后可引起肠热症、鼠伤寒沙门菌(1分)、猪霍乱沙门菌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肠炎(食物中毒)(1分)、猪霍乱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等感染可引起败血症。(1分)
湖州师范学院《病原生物学》课程摸拟考试试卷(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30分,每题1分)
1.C& 2.A& 3.E 4.C
5.A& 6.B 7.A&
8.D& 9.C& 10.E&
11.D& 12.A&
13.B& 14.C 15.A& 16.C
17.A& 18.E& 19.D
20.E& 21. A&
22.D& 23.D&
24.B& 25.A& 26.D
27.C& 28.D&
29.E& 30.C
二.填空(总10分,每空0.5分)
1.&&&&&&&&
细菌学、病毒学
2.&&&&&&&&
活细胞,非细胞型微生物。
3.&&&&&&&&
毒素和侵袭力
4.&&&&&&&&
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ATP,cAMP。
窄而深的伤口、局部组织供血不足。
水或食物,和霍乱肠毒素。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活.
机械性传播& 生物性传播
阿米巴痢疾& 各种肠外阿米巴病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
3.无菌操作: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医疗中的手术、介入治疗等。
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夜现周期性: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液中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为夜多昼少。它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在外周血液,这种现象称夜现周期性。
四.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试述钩虫在人体内发育与致病的关系。
答:钩虫主要经皮肤感染人体,感染期是丝状蚴。感染期蚴钻入宿主皮肤后,即进入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然后沿着湿润的肺泡壁向上移行至咽,再随吞咽至食管,经胃而达小肠,发育为成虫。成虫借口囊内钩齿(或板齿)咬附在肠粘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
钩虫幼虫和成虫都可对人体造成损害。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由幼虫引起皮肤(或粘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和成虫在肠道寄生期。危害最严重的是钩虫在肠道寄生期间,造成患者慢性失血。
& (1)幼虫致病
钩蚴性皮炎:感染期幼虫侵入皮肤后,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或足背部及其他部位暴露的皮肤处可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奇痒无比,搔破后常有继发感染,形成脓疮,俗称“粪毒”或“地痒疹”。
呼吸道症状:急性钩蚴感染,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可引起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血痰及哮喘。
& (2)成虫致病: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引起小肠损害及失血。
贫血:钩虫寄生引起患者慢性失血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虫体自身的吸血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钩虫吸血时,同时不断分泌抗凝素,致使自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血液,其渗血量与虫吸血量大致相当;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此外,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再加上铁和蛋白质供应不足和消化不良,从而导致贫血。
& 小肠损害:钩虫病可引起腹泻、异嗜症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2.& 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细菌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出
&从活菌分泌出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160℃,2-4小时才被破坏
&60-80℃,0.5小时被破坏
&较弱,各种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强,各种细菌外毒素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的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3.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1)致病物质:脂磷壁酸、M蛋白、侵袭性酶(链道酶、链激酶)、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
(2)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如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几急性肾小球肾炎)
4.& 简述病毒的致病机理.
(1)细胞病变效应,抑制宿主细胞生物合成。
(2)影响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
(3)新抗原决定基的形成,细胞融合。
(4)包涵体的形成,免疫病理性损伤。
5. 试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 .
(1)原理: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2)结果分析:阳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5毫米。表明机体已感染结合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合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和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
强阳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15毫米。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应进一步查病灶。
阴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小于5毫米。表明受试者可能未感染过结合分枝杆菌。但应考虑以下几种情况:受试者处于原发感染早期,T淋巴细胞尚未致敏;患严重结合病或其他传染病的患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均可暂时出现阴性反应。
(3)实际应用: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或补种卡介苗;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合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作为婴幼儿(尚未接种过卡介苗)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五.综合分析题(15分)
答:(1)咬伤后是否发病,与受伤的部位、伤势程度及病畜唾液中的病毒量有关。(1
分)潜伏期3~8周。咬伤的部位距头部愈近、伤口愈深、伤者的年龄愈小,则潜伏期越短。(1
分)伤者甲之所以发病死亡原因是被咬伤的部位在右侧颈部,离头部近,同时各处伤口均较大且较多出血,而且年龄小。(1
分)病毒在侵入局部肌细胞中增殖后,由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索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增殖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然后又经传出神经扩散到唾液腺和其他组织。其他伤者被咬伤部位与头部较远,伤口浅,经过伤口处理和预防接种,基本能防止发病。(1
(2)人一旦被动物咬伤后,应采取下列防治措施:
a、动物圈养观察:咬人的犬、猫类动物圈养观察7~10天。(1 分)
b、伤口处理:立即清洗创口,可用20%肥皂水、0.1%新洁尔灭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70%酒精及碘酒消毒。(1 分)
C、注射免疫血清:在伤口周围及底部浸润注射高效价动物抗狂犬病毒血清或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HRIg);同时在臂三角肌内注射动物抗狂犬病毒血清或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HRIg)。(2分)
d、疫苗接种:狂犬病潜伏期长,人被咬伤后应尽早注射狂犬病灭活疫苗,使机体在发病前产生中和抗体。我国目前用人二倍体细胞和地鼠肾原代细胞制备的灭活疫苗,于第1、3、7、14、28天各肌内注射1次,免疫效果好,不良反应小。(2分)
本案防疫站的处理欠妥:伤口消毒处理欠妥;特异性预防应加强联合免疫,即在病人的伤口清创消毒处理后,在伤口周围秘底部用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作浸润性注射或肌注;同时接种疫苗的程序欠妥。(3
(3)这起狂犬咬人事件,应吸取以下教训:
捕杀无主犬,加强家犬及军用犬管理,要给家犬及军用犬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对来自流行区的动物进行检疫。(2分)
湖州师范学院《病原生物学》课程摸拟考试卷(8)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30分,每题1分)
1.C 2.C 3.D 4.B& 5.E&
6.D& 7.B& 8.E&
9.B 10.E 11.D& 12.A&
13.B& 14.C 15.A& 16.C
17.A& 18.E& 19.D
20.E& 21.A& 22.B 23.C
24.E& 25.C&
26.D& 27.C&
28.A& 29.D 30.D
二.填空(总10分,每空0.5分)
1.&&&&&&&&
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2.&&&&&&&&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3.&&&&&&&&
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4.&&&&&&&&
荚膜、菌毛等粘附因子,侵袭性酶。
ATP,cAMP。
窄而深的伤口、局部组织供血不足。
结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
卡氏肺孢子虫&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疟疾& 弓形虫病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虫媒病:由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虫媒病
2.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
3.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s):
有些细菌可在人体皮肤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寄生、增殖,通常不致病,但当条件改变时或因宿主免疫功能下降就可能致病
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顿挫感染: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因细胞缺乏病毒所需的酶和能量,可以表达病毒的某些成分,但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或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四.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 简述血吸虫的致病性及肉芽肿形成的机理
答:血吸虫生活史中的在人体的各个阶段均有致病性,其中
(1)尾蚴:尾蚴性皮炎。(0.5分)
(2)童虫:童虫移行至肺,引起肺炎。(0.5分)
(3)成虫:成虫寄生于门脉及肠系膜静脉引起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0.5分)
(4)虫卵:引起肝及结肠壁等肉芽肿和纤维化(0.5分),引起血吸虫病。(0.5分)主要致病阶段是虫卵(0.5分)
肉芽肿形成的机理:卵内毛蚴分泌可溶性卵抗原(SEA)
刺激T淋巴细胞,使其致敏。(1分)当致敏的T细胞再次受到SEA刺激后,产生各种淋巴因子(1分)并吸引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酸性粒细胞及纤维细胞等聚集到虫卵周围而形成虫卵肉芽肿(IV型变态反应)。(1分)
2.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1)热原质:由革兰阳性菌产生的,进入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菌体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加热180℃4小时,250℃或650℃1分钟才使热原质失去作用。除去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蒸馏法。生物制品或注射制品必须使用无热原质水制备。
(2)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是类肢A,当菌体死亡后才释放出来。可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特异性强的特点。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毒性作用不一。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
(4)酶: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类物质。如透明质酸酶,是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能分解透明质酸,促进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5)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细菌的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能溶于水、弥漫至培养基或周围组织,如绿脓色素;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仅保持在菌落内使菌落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色素。
(6)抗生素:有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细菌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多由防线菌和真菌产生。
(7)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物质。其抗菌范围窄,在细菌分型及流行病调查上具有一定意义。
3.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
&容易局限化,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脓汁黄而粘稠,具有迁徒性
&血浆凝固酶:
1.& 容易在菌体周围形成纤维蛋白,具抗吞噬作用
2.& 容易形成菌栓,不扩散,阻塞血管,形成纤维壁
3.& 如病灶受外界压力或过早停药,造成菌栓迁徒
&容易扩散,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色,边缘不清
&1.& 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促进细菌扩散
2.& 链激酶:溶解血块、阻止血浆凝固,促细菌扩散
3.& 链道酶:溶解脓汁中DNA,降低其粘稠度,促细菌扩散
4.试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 .
(1)机械性或病理性损伤。由于手术、拔牙、肠穿孔等屏障功能手损,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组织。(2)菌群失调。(3)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下降。(4)局部厌氧环境的形成。
5.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增殖方式的不同点主要是:病毒必需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不能自主复制。
病毒在敏感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复制。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的代谢系统会按照病毒核酸的指令,以病毒核酸为摸板进行核酸的复制,并转录病毒mRNA,翻译成病毒蛋白质。性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分别构成子代病毒的核心和衣壳,在装配成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复制具有周期性,即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生成释放,称为一个病毒复制周期。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释放。
五.综合分析题(15分)
答:(1)试述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HB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等。(1分)
损伤程度与免疫应答的强弱有关。其免疫病理损害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细胞免疫引起的病理损伤:感染HBV的肝细胞膜上出现了HBV抗原,除能诱发机体产生抗体外,还能使机体产生致敏T淋巴细胞。致敏T细胞通过特异性CTL的直接杀伤作用和CD4+TH1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既可清除HBV病毒,又可损伤肝细胞。细胞免疫应答的强度与临床过程的轻重与转归有密切的关系。(2分)
2)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损伤:乙型肝炎除了有肝细胞损伤外,还可有肝外组织器官的损伤。可能是由于HBsAg、HBeAg与其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血管基底膜或关节滑膜囊上,通过Ⅲ型超敏反应机制引起肝外组织损伤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免疫复合物大量沉积于肝内,引起急性肝坏死。(2分)
3)自身免疫引起的病理损害:HBV感染后,可引起肝细胞表面自身抗原改变,暴露出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SP),LSP作为自身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通过激活补体、TC的杀伤作用及CD4+TH1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等破坏感染的靶细胞,引起慢性肝炎。(2分)
(2)HBV有哪些抗原抗体系统,各有哪些特点?
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和Dane颗粒中,
HbsAg为糖基化的病毒蛋白,具有抗原性,可剌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血清中HBsAg出现是HBV感染的指标;而出现抗-HBs则是乙肝恢复的标志。(2分)
核心抗原(HBcAg):为内衣壳成份,只存在于Dane颗粒中。HBcAg存在于感染者的肝细胞内,因其外有HBsAg覆盖,故血清中很难检测。HBcAg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HBc无中和作用,高效价抗HBc-IgM提示HBV在肝细胞内复制增强。(2分)
e抗原(HBeAg):为可溶性蛋白,可游离于血清中。由于HBeAg的出现较HBsAg短暂,而且HBeAg的消长与Dane颗粒出现的时间及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故HBeAg是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及血液具有传染性的一个指标。HBeA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e,抗-HBe对HBV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般认为抗-HBe的出现表示传染性降低,预后良好。(2分)
(3)请分析该病人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
该病人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抗-HBc(+),抗-HBcIgM(+),为“大三阳”,急性乙型肝炎(1分),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传染性强。(1分)
湖州师范学院《病原生物学》摸拟考试试卷(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35分,每题1分)
二、填空(总10分,每空0.5分)
1、病毒的主要成分有& 核酸&
和& 蛋白质&&
二部分构成。
2、衣原体有独特发育周期,在其繁殖发育的周期内有&&
原体& 和&&
始体& 两种形态。
3、HIV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性接触途径& ,感染的主要细胞是
CD4+T细胞&& 。
4、大肠埃希菌可引起的疾病包括& 肠道感染 和&
肠外感染& 两种。
5、葡萄球菌引起人类多种疾患,可分为 化脓性感染 和 中毒性疾病 两大类型。
6、参与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除核质外,还有 质粒DNA&&
和& 转位因子& 。
7、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史分为&
完全变态&&&&&
和 不完全变态 两大类型。
8、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有掠夺营养、&
机械损伤&& 、&
毒性作用和超敏反应& 。
9、感染阶段均为丝状蚴的寄生虫是 钩虫&&
、& 丝虫&& 。
10、以蚊为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有&&
三、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细菌的L型(概念、意义)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受到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影响而直接破坏或合成障碍,失去细胞壁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中仍可存活,称为L-型细菌。(1.5分)某些L型细菌仍有致病性。(0.5分)
2、终宿主(概念、举例)
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1.5分)。例如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门静脉系统中,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0.5分)
3、灭菌(概念、举例)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1.5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焚烧。(0.5分)
4、菌血症(概念、举例)
病原菌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经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繁殖致病,引起轻微症状。(1.5分)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0.5分)
5、垂直感染(概念、举例)
许多病毒通过生殖细胞、胎盘、分娩产道等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方式。(1.5分)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0.5分)
四、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 比较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每要点1分)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细菌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出
&从活菌分泌出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160℃,2-4小时才被破坏
&60-80℃,30min被破坏
&较弱,各种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强,各种细菌外毒素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的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弱,甲醛液处理不能脱毒形成素类毒素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2、何谓正常菌群?有何生理作用?
答: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1分)
(1)生物拮抗作用(antagonism):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内部的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①生物屏障作用②化学屏障作用③营养竞争作用。(1分)
(2)营养作用:参与机体代谢,产生维生素等供人吸收;(1分)
(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刺激免疫系统应答;(1分)
(4)抗衰老作用: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1分)
(5)抗肿瘤作用:①产生自身抑癌产物;②激活巨噬细胞等发挥免疫功能抑制肿瘤。(1分)
3、何谓性传播疾病?可由哪些病原微生物引起?请举例说明。
答:所谓性传播疾病指主要是通过人类自身的性行为方式传播引起的疾病。(1分)
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有:①细菌,如淋病奈瑟菌引起淋病;②病毒,如HIV引起AIDS;③支原体,如解脲脲原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④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性病淋巴肉芽肿;⑤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每一类1分)
4、& 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病灶不易扩散、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分明,脓汁粘稠。(1分)由于血浆凝固酶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发生凝固。(1分)
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的特点是经伤口感染,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炎症病灶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性,有明显扩散现象。(2分)是由于透明质酸酶分解结缔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菌在组织间扩散;链激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变纤维蛋白酶,使血块溶解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扩散;链道酶能分解脓汁中具有高度粘性的DNA,使脓汁稀薄,有利于细菌扩散。(2分)
5、简述血吸虫的致病性及肉芽肿形成的机理
答:血吸虫生活史中的在人体的各个阶段均有致病性,其中
(1)尾蚴:尾蚴性皮炎。(0.5分)
(2)童虫:童虫移行至肺,引起肺炎。(0.5分)
(3)成虫:成虫寄生于门脉及肠系膜静脉引起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0.5分)
(4)虫卵:引起肝及结肠壁等肉芽肿和纤维化(0.5分),引起血吸虫病。(0.5分)主要致病阶段是虫卵(0.5分)
肉芽肿形成的机理:卵内毛蚴分泌可溶性卵抗原(SEA)
刺激T淋巴细胞,使其致敏。(1分)当致敏的T细胞再次受到SEA刺激后,产生各种淋巴因子(1分)并吸引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酸性粒细胞及纤维细胞等聚集到虫卵周围而形成虫卵肉芽肿(IV型变态反应)。(1分)
五、综合分析题(15分)
1.56岁,女性。因乏力10 d,尿赤3 d人院。10 d前出现乏力、四肢酸软、胃纳减退伴恶心,无呕吐和发热,3
d前尿液加深如浓茶样。体格检查:精神委靡,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心、肺(一),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实验室检查:GPT 727
u,STB 47.7μmol/L,HBsAg(+),HBeAg(+),抗-HBc(+),抗-HBcIgM(+),HBV DNA
2.37&105copies/ml。问题:
(1)试述HBV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HBV有哪些抗原抗体系统,各有哪些特点?
(3)请分析该病人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
答:(1)传染源和传播途:
①传染源: HBV主要传染源是患者以及无症状携带者。(1分)
②传播途径如下:
1)输血和血制品、注射等途径传播径:HBV大量存在于血中,人对其极敏感,极微量的污染血进入人体即可导致感染。(1分)
2)垂直传播:由母亲传给子代,多发生于胎儿期和围生期。可以通过胎盘和产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哺乳传播。(1分)
3)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唾液等。(1分)
(2)HBV有哪些抗原抗体系统,各有哪些特点?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包括有:HBsAg与抗-HBs、HBcAg与抗HBc、HBeAg与抗-HBe(3分)
①&&&&&&
存在于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的外衣壳中,见于急性、慢性或携带者,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HBsAg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s。(1分)
②&&&&&&
抗-HBs:为特异性中和抗体,见于恢复期、既往感染者或接种疫苗后,表示对HBV有免疫力(1分)
③&&&&&&
HBcAg: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为内衣壳成份,只存在于肝细胞核内,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1分)
④&&&&&&
抗HBc: 抗HBc无中和作用,高效价抗HBc-IgM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增殖,血液具有传染性。(1分)
⑤&&&&&&
HBeAg:为可溶性抗原,存在于血中,其消长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故HBeAg是病毒复制和血清有传染性的标志,HBeAg刺激机体产生抗-HBe。(1分)
⑥&&&&&&
抗-HBe:抗-HBe对HBV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预后好的征象。(1分)
(3)请分析该病人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
该病人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抗-HBc(+),抗-HBcIgM(+),为“大三阳”,急性乙型肝炎(1分),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传染性强。(1分)
湖州师范学院《病原生物学》课程摸拟考试试卷(1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总35分,每题1分)
&&&&&&&&&&
二、填空(总10分,每空0.5分)
1、细菌的毒力包括&&
侵袭力& 和& 毒素 二个方面。
2、抗链“O”试验的原理是& 半定量中和实验&
,可辅助诊断&&
风湿热&&&&&&&&&
3、SARS的中文全称是&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其病原体是&&
SARS病毒&&& 。
4、皮肤癣症的病原体是 皮肤癣真菌 ,培养此病原体常用的培养基是& 沙保培养基 。
5、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的疾病包括&&&
侵袭性疾病 、& 毒素性疾病& 二类。
6、疱疹病毒的感染类型主要有&&&
增殖性感染&&
、&&& 潜伏感染 。
7、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使用抗生素& 、&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
8、中间宿主是&
幼虫阶段&& 或&
无性繁殖阶段&& 寄生的宿主。
9、可引起自体外感染的医学蠕虫有&
猪带绦虫&&& 。
10、人可成为& 猪带绦虫&
疟原虫&&& 中间宿主。
三、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败血症(概念,举例)
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1.5分)、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包括外毒素或内毒素等毒力因子所引起的全身性严重中毒的症状。(0.5分)
2、干扰现象(概念)
是指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1分),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1分)。
3、感染(概念,类型)
&病原生物体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化过程,称感染(1.5分)。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二种。(0.5分)
4、伴随免疫(概念、举例)
有些寄生虫的成虫寄生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不能清除体内原有的成虫,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抵抗力,当虫体清除后,此免疫力逐渐消失。(1.5分)如血吸虫。(0.5分)
5、无菌操作(概念、举例)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称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1.5分)如外科手术,细菌接种等。(0.5分)
四、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 简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
&项目 坚韧度& 肽聚糖层厚度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层
G+菌 较坚韧& 较厚(可达50层) 50~80%&
无& 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
G-菌 较疏松& 较薄(仅1~2层) 10%左右&
有& 对上述药物不
&&&&&&&&&&&&&&&&&&&&&&&&&&&&&&&&&&&&&&&&&&&&&&&&&&&&&&
&&&&&&&&&&&&&&&&&&&&&&&&&&&&&&&&&&&&&&&&&&&&&&&&&&&&&&&&&&&&&&&&&
2、 临床上滥用抗生素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1)超敏反应:包括Ⅰ型、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不同的药物可引起不同的超敏反应,不同的药物可引起同一类型种超敏反应;同一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2
(2)菌群失调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正常菌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发生大幅度的变化,而导致菌群失调,严重的菌群失调可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即菌群失调症。(2
(3)耐药性变异:滥用抗生素可导致细菌发生耐药性变异。(1分)
(4)滥用抗生素可能对机体产生毒副反应。(1分)
3、简述AIDs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1分)
传播途径:
(1)主要是通过同性和异性间的性行为。(1分)
(2)输血、输血制品、针刺、注射、静脉毒瘾患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等途经。(1分)
(3)母婴垂直感染: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感染。(1分)
致病机制:HIV感染的细胞主要是CD4T细胞,使T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丧失,不能诱发体液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致死性条件致病菌感染或引发肿瘤。(2分)
4、简述乙肝三对抗原抗体系统的医学意义?(每点1分)
答:(1)HBsAg:感染的主要标志
(2)抗—HBs:主要的保护性抗体,进入恢复期标志
(3)HBcAg: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
(4)抗HBc: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增殖
(5)HBeAg: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6)抗—HBe :传染性低、预后好的征象。
5、简述疟疾发作及周期性发作的原因。
答: 疟疾的发作是指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1分)所引起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及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称疟疾发作(2分)。
周期性发作的原因是红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液,(1分)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1分),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1
五、综合分析题(15分)
某女青年,21岁,因咳嗽、乏力、盗汗和消瘦2个月就诊。病人1个月前开始有干咳,痰少,无胸痛,有明显乏力、夜间盗汗和自觉午后低热。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x线透视在肺尖部有小块阴影,边缘模糊,x线摄片怀疑为肺结核。实验室检查:血沉55
mm/h,3次查痰结核分枝杆菌,结果报告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经休息和用链霉素、异烟肼治疗后开始好转。试问:
(1)哪些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助结核病的诊断?
(2)如何预防和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应用。
答:(1)哪些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助结核病的诊断?
①&&&&
直接涂片检查
A: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选择不同标本,若标本菌含量少,可先集菌以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B:标本可直接涂片,经抗酸染色后镜检,标本中检到抗酸杆菌,可初步诊断。(2分)
②&&&&
分离培养:将集菌后的标本接种于罗氏固体培养基上,37℃培养,每周观察一次,需3~4周才形成肉眼可见菌落。根据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菌落特点和抗酸染色特性作出判断。(2
③&&&&
细菌核酸检测:PCR检测DNA可用于结核病的早期和快速诊断。(1分)
(2)如何预防和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预防:接种BCG,接种对象为新生儿或OT试验阴性者。较大儿童应先做OT试验,阴性者接种,接种后8~12周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明接种成功,机体获得免疫力;阴性者需再次接种。(2分)
治疗:应注意以下原则: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彻底治疗;首选药为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2分)
(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应用。
原理: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机体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2 分)
方法和结果判断:取5u的OT或PPD注入前臂掌侧皮内,48~72h检查局部有无红肿、硬结。阳性反应:红肿、硬结直径大于5 m
m,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阴性反应:红肿、硬结直径小于5 m m,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强阳性反应: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 m m
,可能有活动性肺结核,应进一步检查。(2 分)
应用:选择BCG的接种对象及预防接种效果的测定;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进行结核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测定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