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初级耳科保健对预防听力残疾证有哪些好处?

耳科专家称 听力残疾者50%能预防-健康常识-就爱阅读网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耳科专家称 听力残疾者50%能预防
耳科专家称 听力残疾者50%能预防
  听觉是人与人沟通交流、融入社会生活的纽带,然而一些人却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聆听美好世界的机会。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有3.6亿人有听力残疾,占全球总人口的5.3%;其中,我国有听力残疾的人口达2780万,七岁以下聋儿有80多万。不同程度听力障碍者中,45~64岁为14%,65~75岁占30%,75岁以上者高于50%。  3月3日将迎来&国际爱耳日&,围绕&安全用耳,保护听力&这一主题,本期,小编带你走进苏大附二院耳鼻喉科。苏大附二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曹忠胜介绍,在临床工作中,老年性耳聋、原因不明性耳聋和中耳炎是导致听力残疾的前三位原因。&做好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听力残疾人中50%是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的。&  老年性耳聋留神预警信号  &哎哟,我耳朵里怎么总是响得厉害?&这段时间,夏老伯老觉得自己的耳朵不听使唤,听别人讲话老爱打岔,时常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家里人也总是抱怨他将电视机声音开得太大,吵人。可在他听来,挺正常的呀。到医院一就诊,这才引起了注意。小编从医院耳鼻喉科了解到,像夏老伯的这种情况,老年人反映最普遍。而出现耳鸣,通常正是听力下降的预警信号,是老年性听力障碍的早期表现或伴随症状。  据介绍,老年性耳聋是由于衰老而引起的听觉障碍,首先表现为高频听力逐渐下降,随后出现全频听力下降,病人爱打岔,严重者可造成交流障碍,并可诱发老年痴呆症。  支招预防  老年人预防耳聋的基础,是要保持精神生活稳定,性格乐观开朗,并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平时生活中戒烟、戒酒,降低噪音,而且必须从早期开始做起。&凡是超过90分贝的声强,就会损伤听力。所以,遇到如放鞭炮、尖叫等刺激性声音应该远避、掩耳,以免损伤耳膜和内耳细胞。&曹忠胜还提醒,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奎宁等耳毒性药物也要慎用,这些药物往往对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有损害。  在饮食方面,脂肪的摄入量也要限制。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会影响听觉的老年病。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耳蜗内锌的含量明显降低,这会影响耳蜗功能导致听力减退,因此必须补锌。含锌丰富的食物有鱼、牛肉、猪肝、鸡、鸡肝、鸡蛋、各种海产品;苹果、橘子、核桃、黄瓜、西红柿等。而采取外耳及鼓膜按摩法,对老年性耳聋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  治疗建议  选配助听器  曹忠胜提醒,如果药物和手术不能治愈病症,可以通过选配助听器来帮忙。否则时间长了,听觉功能退化,即使用上助听器,也可能起不到已经应有的作用。&助听器的使用有一定的适应时间,越晚选配,适应期就会越长。开始时可以在上午、下午或晚上各佩戴一个小时,佩戴时间由短到长。一开始先从小音量开始,  然后逐渐增大音量。佩戴后的几个星期里,先在安静的环境中慢慢适应,然后再过渡到嘈杂的环境中。感觉到不舒服了,就摘下来休息一会儿,如果仍不能缓解,可以找选配师对助听器做调整。&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耳蜗、BAHA植入手术等人工听觉技术已非常成熟。目前的数据显示,国外60%植入人工耳蜗的都是老年性耳聋患者,而在我国90%是小孩,老年人占比不到一成。&其实,对于成年后出现耳聋的人来说,对助听器使用无效者植入人工耳蜗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植入人工耳蜗恢复听力后,很快就能正常交流,不需要语言训练。随着大家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老人植入人工耳蜗。&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用户名:&&&&验证码:
密&&&&码:&&&&
你好&&,&&&&,&& |
3月3日“爱耳日”爱耳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15:39:16&&&来源:&&& 点击:
今年3月3日,是全球首次国际爱耳日,也是我国第15次全国爱耳日。当天,区残联邀请新会新希望眼科医院一起举办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不但开展...
今年3月3日,是全球首次&国际爱耳日&,也是我国第15次全国&爱耳日&。当天,区残联邀请新会新希望眼科医院一起举办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不但开展了一场关于护耳的知识讲座,提高群众的护耳意识,还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及特教育中心儿童免费验耳。
据了解,今年&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做好初级耳科保健对预防听力有哪些好处?对此,来自新希望眼科医院的医生表示,掌握基本的耳科保健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防止听力残疾进一步加重。
据区残联统计,目前,我区已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类别中听力残疾273名、言语残疾71名,其中0~6岁儿童10人,7~16岁14人。听力残疾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导致沟通交流障碍,还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等。&爱耳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历经15年,从不同程度上极大提高了社会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对促进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按照我区残疾人康复救助实施方案,每年区残疾都资助符合条件的低保听障人士(主要面向儿童或青少年)装配助听器,去年,我区有6位听障人士获得资助配戴上助听器。同时,我国还推出&七彩梦&项目专门用于资助0~6岁的听障儿童装配助听器。
护耳小知识:青少年长期戴耳朵会影响听力
走在大街小巷,特别是在公交车、地铁上,都不难见到戴着耳机的年轻人。对此,医生介绍,对于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避免噪音对耳朵的刺激。现在很多人随时都带着耳机,这个对听力的损害是很大的。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尤其地铁本身已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已对耳朵产生一定的压力,配戴耳机加大耳朵的压力。
医生建议,爱用耳机听音乐的人最好20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要休息一下,同时不要把耳塞音量调得过大,在嘈杂环境中就不要听耳机了,另外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很多人都有颈椎啊肩背的问题,这都会影响我们大脑和耳朵的供血,导致听力下降,所以要适当锻炼,尤其是针对颈椎和肩背的锻炼。还有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这对延缓衰老、避免听力快速下降也很重要。
耳朵里进异物该如何处理?
耳朵进异物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小孩子,夏天耳朵里面有虫子飞进去或爬进去也是非常常见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去掏,要及时到医院处理。(莫丽婵 李锦洪)
相关热词搜索:>>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预防听力残疾要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戴着耳机睡觉,用手机煲电话粥,经常出入KTV……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很时尚的事,孰不知由于用耳不当,越来越多的人不时感到耳内“嗡嗡”叫,有的人甚至一夜醒来听力全无。
  昨天是第15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1个国际“爱耳日”,活动主题是“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为了预防和降低儿童听力障碍的发病率,我们特意到浙江萧山医院耳鼻喉科,了解了爱耳护耳的一些基本知识。
  听力障碍越早发现越好
  新生儿耳聋发生率约在1‰-3‰,并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长,永久性听力损失患儿的比例持续增加。5岁之前听力障碍患儿的发病比率上升达到2.7‰,青春期的发病率可达到3.5‰,每个聋儿的花费是正常儿童的6倍。
  但由于新生儿不会说话,不能告诉家长他(她)听不到声音,因此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听力残疾。“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一些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避开他的视觉在他耳旁敲击物品产生声音,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浙江萧山医院耳鼻喉科夏力主任介绍说。
  具有健康听力的宝宝在1-3个月时,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如关门声、鞭炮、耳边拍手)等有反应;3-6个月时,听到声音会张望寻找声源;6-9个月时,会望向讲话时被提及的人或物体;9-12个月时,能听从动作指示作出反应;12-15个月时,能主动辨别声源的方向,至少能说出第一个单字;15-18个月时,对隔壁房间或距离较远的呼唤声有反应;18-24个月时,能运用两个字的词句,甚至会使用“你”、“我”等代名词。
  夏力主任说:“我们在门诊中经常碰到一些家长,到了孩子二三岁才发现听力有异常,但是此时往往已错过了早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即使有各种提高孩子听力的办法,仍然不能让宝宝很快地学会说话。因此,细心观察孩子的举动,尽早发现听觉障碍,早期进行干预治疗非常有必要。”
  50%听力残疾是可以预防的
  听力残疾人中50%可以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做好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对即将结婚或打算生育孩子的夫妇可开展耳聋基因筛查,特别是夫妻一方家庭中有先天性耳聋病史者更是有必要检查。”夏力主任提醒说。
  来自江西赣州的林女士已是一个3岁小孩的妈妈,她爱人的家属中有过先天性耳聋患者,因此非常重视耳聋的预防保健,参加了耳聋基因筛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努力做好初级耳科保健,现在孩子听力正常,说话流利,让她一直悬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浙江萧山医院耳鼻喉科段汉忠主治医师介绍说:“初级耳科保健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护耳意识、做好围产期保健、免疫规划、耳毒药物、噪音防控、常见耳病治疗、听力筛查、基因干预等。”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要应适当活动、保持愉快心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胎教时应选择韵律舒缓、节奏感不是太强的音乐,不可直接将耳机等设备放在腹部,以免造成胎儿听力损伤。平时要尽量远离放射性辐射,慎用或禁用耳毒性药物,遵照医嘱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尽量不去人流集中的地方,以免感染流感、风疹、麻疹、疱疹、腮腺炎等疾病,导致胎儿听力损伤。
  宝宝出生后1周内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注意避免噪音、耳毒性药物等耳聋性因素。如果初筛没通过,可在宝宝42天进行复筛;如果复筛依然没通过,应在3个月内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力学诊断、评估。确定小孩的听力不正常,要进一步查找原因,针对原因区别治疗。
  对于婴幼儿,确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且助听器佩戴无效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最佳年龄在一岁。
  此外,在给宝宝哺乳时应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避免婴儿来不及吞咽致奶水误入咽鼓管;用奶瓶喂奶时,奶瓶不宜举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在给孩子淋浴、洗头或带孩子游泳时,尽量不要让污水进入耳内;避免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滚入耳道,勿给宝宝掏耳等;感冒后及时治疗,按时接种传染病疫苗,避免麻疹、流脑、乙脑等传染病损伤听觉器官。
  段汉忠主治医师说:“由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听力残疾的发生类型也不相同,因
  听力损害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我国
  此,耳科预防保健是从孕前、孕期开始,到宝宝新生儿期、婴幼儿期甚至到成长后各个年龄段的一个贯穿终生的行为。”
  谨记六项爱耳护耳方法
  听力障碍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而且还严重影响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因此,夏力主任特别提醒广大市民谨记六项爱耳护耳方法:
  一、避免噪音。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听觉疲劳、听力减退、出现耳鸣,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长期在噪声强的环境中工作者,应佩戴防护耳罩。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
  二、勿掏耳朵。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通常是下巴一活动就连动外耳道,自然就会排到耳外。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很容易损外伤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还可能弄坏耳膜。如果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三、谨慎用药。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类药物,阿司匹林类等,对有家族性中毒史的和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禁用耳毒性药物。在必须应用耳毒性药物时也应慎重。此外,对于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定期检测血清抗生素水平及听力情况,出现耳鸣时患者应立即就医。
  四、正确擤鼻。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将鼻涕向外擤出,然后用相同方法再擤另一侧。
  五、耳部保健。尽量避免感冒,平时可多做耳部按摩,保持良好的情绪,戒烟忌酒,多食富含钙、磷的食品如豆制品、蛋类及蔬菜、水果等,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病。连续熬夜或长时间情绪低落、精神过度紧张,要调整和休息。
  六、及时就诊。孩子看电视时若声音较前要大得多,或者突然发生耳鸣、耳聋、耳痛、耳内流水等,应立刻去耳科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药物治疗效果差或老年性耳聋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尽早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通讯员 孔林  编辑:金振未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萧山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萧山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萧山网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104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浙)字第696号  爱耳护耳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预防招数老少有别
医生为市民检查耳朵。谭育邦& 摄广西南宁3月3日南宁讯(记者 谭育邦 通讯员 廖怡津)3月3日是第十五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爱耳护耳,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做起&。当天上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爱耳日&义诊宣传活动,该院科专家现场坐诊,为市民提供耳健康咨询,向市民宣传爱耳护耳和耳保健知识。活动现场,市民张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左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时甚至听不到一点声音。经检查,发现他的耳膜里粘附有一根头发,医生说,这是导致张大爷听力问题的罪魁。耳鼻喉科梁承志主治医师介绍,中,耳朵进异物也是比较常见的,一旦感觉到听力下降,要积极检查听力下降的原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听力完全丧失的老年人,应积极佩戴助听器。他建议,爱耳护耳,预防应该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比如生活中应避免处于噪声环境,戒烟禁酒,注意健康,平日加强体育锻炼,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平时也要多做耳朵保健按摩,发现耳病及时就医。此外,他提示,小儿听力筛查也同样重要,早期发现小儿耳疾病及听力损失,及时进行听觉言语干预及康复,可以有效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这九种饮食搭配,吓人
大红枣真的是“补血圣
世界十大最有名的芭比
全球不可思议的罕见怪
国内10大羊肉美食胜地
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小两口过日子必备的10
春季如何给皮肤做保湿
今日头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力残疾等级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