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最新药物?

华夏肿瘤康复会-癌症治疗,肿瘤治疗,癌症康复,癌症药物、食疗、放疗、化疗,生物免疫、基因、靶向治疗,新特药
贫困白血病儿童支助站生物抗癌转化医学基地热心公益协合国际免疫养生研究院中国抗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华夏肿瘤康复会团队
会员专项活动
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呼吸系统常见的肿瘤有很多类型,最常见的有:肺癌、鼻咽癌、纵膈肿瘤及喉癌等。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并影响生殖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胰岛、胸腺等。内分泌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有甲状腺癌、肾上腺皮质瘤、垂体瘤等。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个癌症治疗及康复等方面的交流平台,助大家在抗癌的路上更加坚定信念,以科学的方法、乐观的态度共同与病魔抗争。【详情】
华夏肿瘤康复会是专业的肿瘤康复服务机构,您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或疑问,都可以向我们咨询,我们将为您排忧解难!【详情】
友情链接&&&请联系QQ:
请扫描微信平台
400-700-2099
全国咨询电话
华夏肿瘤康复会【图】美国最新的发明 -- 治癌抗癌药 Allesgen - 美丽说
由于对方网站接口出现临时故障,部分爱美丽无法去淘宝购买,我们正在火速抢修中!您若无法正常前往,
请清除浏览器缓存再试,
美丽说买手团队精心挑选,为您诚意推荐够流行、宜穿搭、质量好的时尚商品。
这个宝贝没有更多图片了
也许你还喜欢
&治癌好药,推荐给有需要的人&
所在杂志|
总销量18848件
总销量639件
14859个分享
周一至周日:08:00-24:00
一键关注新浪微博
美丽说微信服务号
美丽说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客服邮箱:&&客服电话:&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 &&中国医师协会细胞治疗研究基金会主办||
癌症是目前来说危机人类最严重且最广泛的恶性疾病,因为癌症的治疗非常的复杂和困难,所以人们对癌症有着强烈的恐慌心...
肿瘤病人更加要补充抗癌食物。不仅防癌要吃抗癌食物,就算是在和癌魔作斗争的人们也要大量的补充抗癌食物,使得自己更...
哪些癌症患者适合采用生物细胞治疗?生物免疫疗法已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中了,很多患者采用生物免疫疗法也得到了很不...
生物治疗是癌症患者的生存希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不注重生活习惯生活质量的人们,身体...
选择地区:
快速查找:
癌细胞通常都会用伪装的手法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但有科学家研究出,现在可以剥去癌细胞的伪装......
自杀基因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基因治疗一直是医学家研究的对象之一,通过基因来治疗癌症是最安全......
卫生技术评估专项基金
中国医师协会卫生技术评估(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研究)专项基金成立于2009年3月,由中国医师协会与国内领先的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共同组建。面向全从事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研究的机构和个人,均可以申请评估,培训以及研发资金。咨询请发送邮件至
淋巴癌是一种非常棘手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对于淋巴癌患者来说,生物疗法结合化疗可以有......
共收录全国498家癌症医院
按地区找医院
子宫内膜癌术前化疗好吗?
您好,建议患者可以先手术后化疗,手术可以清...
问答团队专家本人在线答疑
提问标题:
病症描述:
提问越详细,回答越精准!
更多在线专家为您提供全方位的解答!
防癌要趁早 九种
癌症,现在是越来越猖獗,或许是...
癌症患者先要确诊
癌症患者先要确诊才能进行手术。...
怎样坦然面对患癌
作为癌症患者的亲属,一旦得知自...
生物治疗肿瘤有哪
生物治疗肿瘤有哪些方面要引起注...
生物抗癌疾病中心
小编提示:想了解更多关于癌症肿瘤的内容,点击进入【】频道。中国抗癌药打破垄断 中国最新抗癌药 中国最好的抗癌药物
核心提示:中国抗癌药打破国外垄断 救命费每月便宜20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每天都要接待成百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癌症患者的中国抗癌药打破国外垄断 救命费每月便宜20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每天都要接待成百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癌症患者的福音!中国原创抗癌药打破国外垄断!治疗费用每月便宜20万】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但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采访时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包括微芯公司在内,全球仅3家企业在生产同类药物,其中两家在美国,每月治疗费用分别为28万元人民币和14万元人民币。而相比之下,西达本胺每月费用为2万多元人民币。面对癌症,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是什么样的技术让早癌治疗不需开刀,微创手术五天可出院?两周可工作?中国原创抗癌药打破国外垄断!治疗费用每月便宜20万?我们接着往下看↓↓↓  早癌治疗不需开刀 微创手术五天可出院两周可工作  这是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拍摄到的画面,这家医院每天都要接待成百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一大早,各科室门前就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  肿瘤医院的手术室里,每天都有各种癌症手术,这一天,腔镜科主任王贵齐总共有4台手术,第一台是对早期胃贲门癌手术。患者刘智东已经躺在了手术台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腔镜科主任王贵齐:我们今天,我们不需要切食管,不需要切胃,在保全器官的情况下,只是把病变的粘膜和粘膜下癌细胞给它做切除。  49岁的刘智东是不久前来到医院做胃镜检查的。检查结果显示,刘智东得了早期贲门癌。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给刘智东和家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刘智东知道检查结果之后,更加忐忑不安,在他看来,胃部手术是要开腹的。但是当刘智东住院后,王贵齐主任告诉他,他的早期贲门癌切除术并不需要开腹,只需要做微创手术就可以了。6月2日,刘智东被推上了手术台,下午3点半,刘智东被实施麻醉,腔镜科主任王贵齐通过内窥镜,对刘智东胃贲门的地方仔细查看。20分之后,手术开始了。  王贵齐:以前我们刚开始在做这个手术的时候,那时候镜子也是没有像现在这样操作性这么强,弯转旋转都非常差,经常是看得见摸不着。看得见想去切它,刀怎么也够不见。现在基本上是你指哪打哪,这个镜子的操作性非常强。  内窥镜下,癌变的地方清晰可见,找到癌变区域后,王贵齐主任转换探头在准备切除的区域做出标记点,为了更清晰显示被切除病灶区域,在胃粘膜下方下注入了蓝色液体,转换成电子切刀后,正式开始切除癌变组织。  电子切刀在切除的同时,又能够止血,整个手术过程中,出血量非常少。40分钟之后,王贵齐主任顺利地将刘智东体内出现的癌变组织切除。  王贵齐:我们这个内镜下根治手术,跟传统的外科手术效果是一样的,但肯定是大家也都看见了,这么短的时间,创伤也很小,而且成本也很低。术后病人三天就可以去进食,五天就可以出院。两周左右就可以工作,而且他没有任何器官的损害,同时给病人有一个非常好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用很小的成本,很小的创伤。对病人和家属的负担和影响最低。  在手术室里,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目睹了手术的全过程,原来需要5、6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外科大手术,现在不用开刀,只需40多分钟就解决了问题。  王贵齐:在保全器官的基础上,把这个病变一次完整地根治性切除,那么既治疗了疾病,同时也对器官有最大功能的保全,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变革。  手术后的第二天上午,记者在病房里见到了刘智东,此时的他,躺在病床上,精神状态良好。  通过内窥镜完成早期癌变组织的切除术,刘智东并不是第一例。事实上,这样的微创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已经是早期癌症手术的常态。包括腔镜科主任王贵齐在内的很多医生,每天都要完成数十台这样的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比开胸手术便宜5万元 术后效果还一样 专家提示:“早诊早治” 才是抵御癌症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王贵齐:您现在已经治完以后6个月了,各种指标都正常,无论是咱们的内镜的检查,血液的检查,包括其他检查都没事,现在最重要的是在改变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基础上,咱们定期观察。  这位前来复查的患者叫邹成全,今年65岁。去年在接受国家组织的“早诊早治”癌症筛查时检查出早期食管癌,2014年10月邹大爷接受了微创手术治疗,现如今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各项指标正常,伤口创面恢复得很好。  王贵齐:你看咱们手术把这块都切掉了。这块是您这次复查的情况,看见没都已经变成瘢痕了,原来糜烂都消失了,干干净净。咱们除了食管,还要关注其他对您个人来说比较高发的肿瘤部位,这样咱们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且治疗以后,你看你没花多少钱,身体跟原来一样,不影响你的健康,也不影响您生活。  邹大爷跟其他患者一样,查出食管癌后思想负担很重,整天寝食难安。然而微创手术过程时间之短,身体恢复之快,是邹大爷始料未及的。  手术前邹大爷最担心的便是昂贵的手术费用,他了解到一个食管癌的外科手术下来要7、8万元,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微创手术费只花了2万多元,加上医保报销,真正自己花的钱屈指可数,现代的医疗手段让邹大爷即减少了痛苦又少花钱,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王贵齐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微创手术只是针对于早期癌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由于癌细胞扩散面积大,侵入细胞组织比较深,就不能采用微创手术治疗。  王贵齐:如果我们早期去做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用微创的方法,病人一是愈后很好,基本这一辈子可能会免以肿瘤的困扰,另外他的生活质量跟他手术前没有任何的差别。  最大限度地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是医学创新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女性患者乳腺癌的发病率很高,很多患者检查出来后已经是中晚期,只能将长有癌细胞的乳房全部切除。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王靖:你看像这个全切的病人,本身一个外形上不好看,她有时候这边乳腺偏大的话,他会造成脊柱的侧弯,影响一些功能,包括病人看自己本人对自己的身体,可能有时候也会比较接受不了,可能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  那么,乳腺癌的患者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王靖决定,对一位患乳腺癌的患者进行保乳治疗。  王靖:现在像这种保乳的病人,发现比较早的病人,我们就取前梢淋巴结,取一个活检以后,如果没有转移,我们就不清扫了,这样的病人肢体功能就保留下来了。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尽管内窥镜手术和保乳手术已经取得非常好的疗效,但是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内窥镜手术还是保乳手术,必须是早期的癌症患者。“早诊早治”才是抵御癌症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王靖:早期的,一期的病人生存率在90%以上,基本大部分以上是不影响生命的。但是我不是刚才说了么,因为早发现了以后,保持这个外形对你的心理打击是小的,你晚发现了全切了,对你的心理障碍当然不是一个治疗的问题了,她后续还有一个心理的问题。  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正式支持在部分癌症高发的农村地区开展针对我国农村高发的食管癌、胃癌、鼻咽癌早诊早治工作,2009年,我国在全国31个省份的农村妇女中开展乳腺癌和宫颈癌的两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2012年,中央政府在全国各城市开展重点癌症的高危人群评估、癌症筛查和卫生经济学评估,一系列早诊早治工程的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筛查出了一大批早期的癌症患者,为这些癌症患者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早诊早治项目办公室主任代敏:我想最理想的状态还是由政府来指导,由医保来支撑的这样的一个全民的防癌体检机制的建立。就是以医保为支撑的全民覆盖的这样一个癌症早诊早治和筛查的一个体系,如果是那天的话,我想中国老百姓就会比较受益。  除此之外,多学科会诊也成为现代医学创新中另一亮点。会诊大会都会定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召开,这样的会议聚集多家医院的内科、外科病理科、介入科、放疗科、影像诊断科等多名顶尖级专家,他们会对病情复杂的患者进行会诊。6月4日,这次会诊正在针对一位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讨论,目的是确定该患者的最佳的手术时机和方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蔡建强:现在经过多科协作之后,这种肿瘤的效果都非常好。就说一个结肠癌肝转移,过去我们没有经过这样的团队,他三年的生存率只有百分之十几,现在经过我们多学科团队这样一个努力之后,他现在的三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50%。  中国原创抗癌药引全球关注 打破国外垄断 价格便宜20万!  日,一则新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抗癌新药西达本胺获准全球上市。这不仅意味着我国有了自己原创的抗癌新药,同时,对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来说,这就是一个救命的药。  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研发单位是深圳一家名为微芯生物公司的企业,总裁鲁先平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与肿瘤生物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药理系博士后。  2001年,从美国回来的鲁先平和另外5名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在深圳创立了微芯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目标就是找到一种抗癌的药物。鲁先平和他的团队经过十年研发,数十万次的实验,终于研制出这种专门抑制肿瘤细胞扩散转移的原创化学新药—西达本胺,这个药物最大的功能是,用来对抗极易复发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  微芯生物公司总裁鲁先平:这个代价是十年左右的研发时间,那么将近10亿美元以上的研发成本。  T细胞淋巴瘤是恶性程度非常的高的肿瘤,这种病在我国的初发和复发患者每年约为5万人,五年存活率仅为25%。那么抑制肿瘤细胞扩散转移的西达本胺与其他的抗癌药品有哪些不同呢?西达本胺的抗癌原理又是什么呢?鲁先平告诉记者,数十万次的实验中,他们发现了一种高分子物质——酶,几乎所有细胞活动都需要酶的参与。西达本胺通过精确控制与肿瘤细胞活动密切相关的4种酶,就可以激活人体内抗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控制肿瘤复发和转移。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在我国成功上市,打破了抗癌药物被外国药企一统天下的格局。中国成功自主研发抗癌药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代周刊、福布斯等杂志用大量篇幅进行报道,引起了轰动。西达本胺也成为我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原创新药,14年前,中国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制药企业,达7000多家。中国药企的制剂生产能力全球第一,原料药生产能力全球第二,但是盈利水平非常低。究其原因,就在于更多的是模仿,缺乏创新。  采访时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包括微芯公司在内,全球仅3家企业在生产同类药物,其中两家在美国,每月治疗费用分别为28万元人民币和14万元人民币。而相比之下,西达本胺每月费用为2万多元人民币。如今由微芯公司研制的另一种专门针对乳腺癌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三期,一旦审核通过,那么这款抑制乳腺癌耐药性和转移复发的新药将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续写他原创新药的传奇。  就在鲁先平为新药上市做准备的同时,另一家抗癌药物生产企业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也在为他第二代治疗肺癌药物进行临床观察,处理完手头工作,他便赶到浙江省肿瘤医院了解情况。  躺在病床上的这位患者是在2012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当时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头部,病情较为严重,生命危在旦夕。她所患的肺癌被称为“静悄悄的杀手”,早期、中期发病很难发现,一旦发现便已到晚期,所有的医疗手段均无明显效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化疗药出现。“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化疗药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良性细胞也被大量杀死,副作用极大。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所以理想的治疗药物,当然能够把肿瘤细胞分开,我只能杀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没影响,这个就是所谓我们要新开发的一代药物,就是靶向治疗。  与鲁先平一样,丁列明也是在美国攻读完博士学位后,拉着几个海归踏上了回国研发原创新药的征程。在美国读书期间,丁列明同样发现我国针对恶性肿瘤自主研发的新药寥寥无几,绝大部分是仿制药,抗癌药物基本被国外垄断,药价十分昂贵。  丁列明:要解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问题,光靠仿制这条路也是不够了,必须有自主研发的药,来打破他们垄断,把价格降下来,用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产品,让更多的百姓,让我们的病人用得起,用得上。  2011年丁列明和他的团队用10年时间,研发成功世界第三个、中国第一例治疗肺癌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从而结束了我国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丁列明:我们不可能老是依赖进口,所以我们这个产业永远都会在别人的后面。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近6万名晚期肺癌病人服用凯美纳,其中6000多名晚期肺癌病人服用凯美纳,疾病控制率79%,治疗有效率34%,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进口药。截至2014年底,凯美纳累计实现销售超15亿元,税收超4亿。  丁列明:无论从市场的角度,无论从我们研发的能力的角度,那么应该说中国已经越来越被国际的同行们所认可,那么应该我们也看到我们中国的自主研发的新药的能力也在加强,项目越来越多。  半小时观察:据卫计委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确诊8550人,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平均10秒钟就有一人确诊,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攻克癌症是世界性的的难题,全球的科学家们正在为攻克癌症不断地做出努力。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控目标,实现并不遥远。癌症防治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整个防控工作的指导,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研究制定年癌症防治中长期防治规划,对于那些符合成本效益的早期癌症筛查、干预和适宜技术,我们在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要加大整个推广力度,使更多的百姓能够从中受益。一年花费90万元天价抗癌药的前世今生  日,生物制药巨头艾伯维(Abbvie)宣布以210亿美元整体收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物技术公司Pharmacyclics。  名不见经传的一家小公司何以让巨头不惜痛下血本?  原因正是其研发的一款“钱”途无量的抗癌产品Imbruvia(依鲁替尼),该药是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历史上经突破性药物通道批准的第二例新药,被专家誉为迄今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一种罕见淋巴瘤)最重要的突破,国外患者每年治疗需花费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0万元,目前尚未在中国境内上市。  三家药企厮杀争夺潜力药  事实上,对于Pharmacyclics,世界制药巨头都虎视眈眈。  日,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曾报道称,医药巨头强生公司欲以超过170亿美元价格收购Pharmacyclics。  这笔收购,当时被业界认为会是顺理成章。  早在2011年,强生旗下子公司杨森制药(Janssen)通过先期支付1.5亿美元,获得了与Pharmacyclics公司合作开发的权利,一旦新药临床试验成功并且获批上市,双方将共同分享销售所得。  很快,该合作也结出硕果:在美国,Imbruvica已获FDA批准用于4种类型的血液癌症;而在欧洲,Imbruvica已获批用于3种血液癌症。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强生拥有Imbruvica在美国以外市场的销售权。  作为抗肿瘤适应症获批的4个药物之一,Imbruvica(依鲁替尼)在2013年一上市,就获得5亿美元销售额。据著名财经网站BidnessEtc分析,该药物在2015年销售额将超过10亿美元,2018年则能达到40亿美元。  据彭博社报道,强生和诺华都曾对Pharmacyclics虎视眈眈,表现出很强的兴趣,然而,最终却是艾伯维赢得了这场竞购争夺战。  艾伯维在声明中表示,该笔交易将由58%的现金和42%的艾伯维普通股组成。现金部分,艾伯维将支付每股261.25美元,比Pharmacyclics公司在纳斯达克股市周三收盘价溢价13%。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强生制药首席执行官 Alex Gorsky首度回应公司放弃竞价的背后原因:“只有一个产品就卖到200亿美元,是不是生物科技的泡沫实难判断。”  而艾伯维首席执行官Richard Gonzalez对此则十分兴奋,“依鲁替尼,不仅补充了艾伯维的肿瘤药品,还对一系列恶性血液病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据了解,艾伯维赖以生存的旗舰产品是重磅关节炎药物Humira(修美乐),该药是全球最畅销药品,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65%,但其美国专利将于2016年下半年到期,欧洲是2018年到期。而在丙肝领域,艾伯维丙肝鸡尾酒药物Viekira Pak相对吉列德(Gilead)的索菲布韦目前还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据研究机构IMS报告,2014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高达1000亿美元;而到2018年,预计将增长50%,达1500亿美元。艾伯维生产线急需开辟新的增长点,在血液肿瘤领域潜力突出的依鲁替尼,成了此时不二选择。  两种被低估的血液病  依鲁替尼主要适应症有两个,一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后简称慢淋),另一个是套细胞淋巴瘤(MCL,Mantle Cell Lymphoma),都是临床上十分难对付的罕见血液恶性肿瘤。此外,还有两个适应症分别是伴有17p-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华视巨球蛋白血症。  人们对淋巴瘤并不陌生,微博大V李开复罹患淋巴瘤引发巨大关注,高人气插画师熊顿患淋巴瘤期间创作的《滚蛋吧肿瘤君》也感动了很多人……  “淋巴瘤是所有癌种中最复杂的。”不少血液病专家说。淋巴瘤是一类我国常见恶性血液肿瘤的总称,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有80多种亚型,每种亚型都堪称单独的一种病。  套细胞淋巴瘤就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常见于中老年,是一种罕见但进展迅速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NHL)。  1992年,WHO首次将套细胞淋巴瘤作为一种独特类型提出,2001年将其划分为一种独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人们知道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单独亚型的时间很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邱录贵教授说。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套细胞淋巴瘤在中国发病率低,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被漏诊了。  漏诊的原因在于,国内对于淋巴瘤的病理检查技术相对国外比较落后,再加上这种病的形态学特异性不强,形态很像惰性淋巴瘤、小B细胞淋巴瘤,特征又很容易跟慢淋相混淆,而最终能够确诊的方法——细胞遗传学检测在国内很多单位都不能开展。  据统计,在中国,其患者人数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6%,相对比较少见,但这种病兼具惰性淋巴瘤难治愈性和侵袭性淋巴瘤侵袭性特征,确诊时通常已扩散到骨髓和胃肠道等器官。套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其它B细胞淋巴瘤亚型差,长期生存率很低。  邱录贵教授介绍,很多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查出此病时已是晚期,表现为白血病,死亡率很高。  目前,国内的治疗方法是根据年龄和体能状态来划分。邱教授告诉记者,免疫化疗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后面再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巩固治疗,是目前年龄小于65岁、体能状态良好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法, “年轻人目前用免疫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五年生存率已从既往20%提高到60%~70%。65岁以上、体能状态较差的老年人如不能耐受这种化疗,效果就差,一旦复发,非常麻烦。”中国人自己的抗癌药研发历程表  凯美纳(埃克替尼),一个由一群怀揣着“做中国人自己的抗癌药”梦想的海归博士所研发的创新抗癌药,历经十年成功上市,在收获荣誉的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业绩。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份新药研发历程表:  2002年8月,丁列明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国创业;  2003年1月,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正式成立,开始凯美纳的研发;  2006年6月,凯美纳获得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2009年2月,三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和进口同类药——易瑞沙的头对头双盲比试;  2011年6月,凯美纳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评价它堪比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  2012年,凯美纳被录入《2012年药物研发年度报告》的全球新药研发目录,成为该报告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国际机构认可的中国创制新药;  日,凯美纳三期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着名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上发表,成为第一个在该杂志上发表临床研究的中国创制新药。  十年磨一剑,凯美纳开启了我国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的新篇章。  中国抗癌药研发的新纪元  “国外有一个说法是‘双十’,意思是新药研发需要十年的时间和十亿美元的投入。”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对记者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新药研发所需的时间可能更长,投入也更大。一般做成一个新药可能需要成百甚至上千次的实验,风险极高,即便上了临床,成功率也就20%。正是这种高风险,使得国内药企只做仿制药,自主研发的新药寥寥无几,能够与国外竞争的尖端新药更是屈指可数。  肺癌被列为10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死于肺癌的病人约有30万人,其中80%都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由于其症状隐蔽等特点,许多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到晚期。未进行有效治疗的肺癌晚期病人,从发现病症到死亡平均只有3个月。  靶向抗癌药,顾名思义,就是它能够像精确的制导导弹一样,准确找到癌细胞,将之消灭而不误伤健康细胞。此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医药公司能够研制成功这种抗癌药,国内肺癌晚期患者能够使用的只有英国的吉非替尼(易瑞沙)和美国的厄洛替尼(特罗凯)两种抗癌药,但是每片药五六百元的价格,一个月光是药费就要1.6万到2万元,令很多患者望而止步。  为了能让更多的中国老百姓吃得起抗癌药,丁列明和他的创业伙伴开始了新药凯美纳的研发。从化学文库的设计、筛选、药理研究和毒性评估等,前后花了4年时间,于2005年10月份完成相关的临床前研究。2006年开始临床研究,从Ⅰ期、Ⅱ期到Ⅲ期临床试验,又经历了4年多。在Ⅲ期临床试验中,他们选择了国际品牌专利药——易瑞沙为阳性对照,进行头对头的随机双盲试验。双盲比对研究表明,凯美纳的疗效优于进口药易瑞沙,安全性更好,给药剂量和方案更适合中国人。丁列明和他的团队成功了。  回看这十年,从化合物的合成、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到产业化,从资金到人员,从行政审批到市场开拓,丁列明和他的创业伙伴始终坚定信心,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这其中,有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全国各大医院上千名专家医师的关心鼓励,还有贝达200位市场销售精英和优秀管理团队的努力和坚持,是他们共同把凯美纳推向了市场化链条的另一端,促使贝达坚定地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丁列明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赶上了中国创新创业的好时机,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如果当初我们不选择回国,充其量只能在美国完成阶段性研究,最后把项目转让给某一跨国公司。但是在中国,我们完成了研究的全过程,把实验的成果转化为惠及病人的产品,打破了进口药的垄断,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都十分显着。”凯美纳的诞生不仅结束了我国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还为贝达带来了跨越式发展:上市仅仅7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亿元,一举开创国内新药销售史上的新纪录。2012年,凯美纳年销售总额达到3.6亿元,月平均销售比上一年递增168%;2013年的销售额预计可以突破5亿元。  开启战略合作新阶段  继2011年凯美纳成功上市后,不论市场还是政府,都对贝达药业的新药研发能力予以了高度认可,并对贝达此后更多新产品的研发也寄予了厚望。  丁列明表示,贝达还会继续从事创新药的研发,一是因为目前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靶分子类药物的治疗研究相较以前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从经济和社会价值来说,创新药市场很大;二是经过十多年的积累,贝达在创新药研发方面从前期化合物合成,到筛选、药理,再到后期的临床研究,都有了较好基础。下一步,贝达将会开发第二代靶向抗癌药,主要是解决耐药性问题。就是说,患者在使用了第一代药并产生耐药性后,利用第二代药改变或抑制耐药性,使患者能够继续有效使用。目前,贝达药业在研项目包括9个国家一类新药、11个国家三类新药,主要集中在肿瘤和糖尿病领域。  更令业界兴奋的是,今年9月26日,贝达药业同世界500强美国安进共同筹建的合资公司——贝达安进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将负责安进公司治疗结肠癌新药——帕妥木单抗在中国的临床研究和市场化。丁列明在成立仪式上说,贝达安进公司的成立是贝达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创新之举,标志贝达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自主研发虽然很重要,但一个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过程非常漫长。企业要更好发展,光靠自主研发还不够。”丁列明告诉记者,贝达现在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战略合作,即项目的整合和开发,引进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比较成熟的产品,帕妥木单抗就是其中一个。将来,贝达还会选择一些领域对口、能实现双赢的品种进行合作,对国内有好的创新药品的企业,贝达也会考虑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大企业发展规模。目前,贝达药业从研发、生产到市场销售都有一套完备的体系,  其中肿瘤药销售团队在国内医药市场已占据优势地位。在产品的整合方面,贝达会优先选择抗肿瘤药领域的优质品种。  做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  凯美纳成功上市后不久,贝达药业就联合中国药促会推出了凯美纳后续免费用药计划。尽管凯美纳比进口药便宜30%—40%,市场售价为每片440元左右,一个月大概要花费1.1万元,相比进口药,已省下了元。但经过前期治疗后,肺肿瘤病人几乎已经倾其积蓄,靶向药虽然能够精准有效地杀死癌细胞,不会破坏正常细胞组织,但由于其用药的连续性特点,即在用药有效果的病人失效之前每天都要使用,所以,这笔巨大的开支,还是会让很多患者不敢轻易尝试。  “对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企业来说,我们应该做对病人有帮助的药,也就是能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丁列明说。正是基于这个考虑,丁列明和他的团队以及一些专家、相关政府部门,就是否要启动凯美纳后续免费用药项目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论证。2011年7月,该计划正式启动,即连续服用凯美纳超过6个月且仍有疗效的病人,经申请可获得后续免费用药。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用药病人的困难。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国累计已有超过6000名病人获得后续免费药物。  随着使用凯美纳的患者增多,申请免费用药的病人也越来越多,雪球越滚越大。“现在,我们每个月卖出去的药和送出去的药,在数量上基本一致了,这也意味着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丁列明非常期望凯美纳能尽早进入医保、新农合,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让更多的老百姓用上这样的好药。目前,浙江省和青岛等地已将凯美纳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今后这些地区的肺癌患者,只要自付1万多元,就可以终身享用凯美纳,患者的经济压力将大大得到缓解。”丁列明说。  “Better Medicine,Better Life”、“做好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这始终是贝达创新创业的理念。丁列明说,他们研发新药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让中国的老百姓和病人吃得起抗癌药。“医药产业关乎民生和战略需求,我们要想办法研发民族的自主产品,满足自己老百姓吃药的需求,解决中国人的健康问题。”  贝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也践行了这一理念。从当初毅然回国研制创新药,到抵挡住高额资金收购的诱惑坚持自主开发,再到凯美纳成功问世惠及广大患者,都是贝达社会责任感的映照。丁列明说,只有研制出来的药能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产品才更有市场需求,企业也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海外归国创业人士,他很自豪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祖国的建设和民生上,“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丁列明这样说。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政策,创业的外部环境相对宽松。但创业仍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丁列明说,好的心态最重要,团队的合作也非常关键,只有互相配合、各取所长,才能把事业做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治疗癌症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