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年中国流行病什么感染后无药可救歌词

2002年全国STD流行病学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年04期
2002年全国STD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目的 掌握全国性传播疾病 (STD)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点 ,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STD疫情软件汇总分析全国STD疫情报告系统上报的年度报表。结果  2 0 0 2年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累计报告 7种STD(艾滋病除外 ) 74 4 84 8例 ,较 2 0 0 1年下降 6
17% ,报告发病率为 5 8 15 / 10万。尖锐湿疣、淋病、梅毒分别下降 13 6 0 %、11 87%、3 78% ,非淋菌性尿道 (宫颈 )炎 (NGU)、生殖器疱疹分别增长 3 0 4 %、1 15 %。结论  2 0 0 2年全国STD报告病例数较 2 0 0 1年下降 ,是诸多因素造成的结果。NGU的报告病例数继续超过淋病居首位 ,STD流行谱在发生改变 ,提示防制措施和资源分配应作相应调整。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59【正文快照】:
为掌握全国性传播疾病 (STD)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点 ,为政府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 2 0 0 2年全国STD疫情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将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年度报表输入全国STD疫情管理系统软件中进行汇总分析。2 结果2
1 流行趋势  2 0 0 2年 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庆联;[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陶爽飞;孙明霞;;[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于忠贤;张秋放;;[J];地方病通报;2006年03期
张春强;稽永红;赵敏;吐尔逊·阿衣;刘洋玲;;[J];地方病通报;2006年04期
何煜,付正英,张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8期
黄志明;邓宝清;姚晓芳;梁瑞;张荣;李海;邱勇龙;;[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2期
张琳;章琪;邹毓文;沈士伟;;[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年01期
刘星宇;张远宽;潘德观;;[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年04期
黄兆胜;;[J];华夏医学;2008年06期
吴国琼;欧观超;;[J];华夏医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贤彬;杨明芳;邝富国;;[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岗;[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张铁军;[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念华;[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陈明惠;[D];四川大学;2005年
苗德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姚燕;[D];吉林大学;2007年
贾琳;[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刘轶群;[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郭春兰;[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刘蓉华;[D];大理学院;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龚向东,叶顺章,张国成,张君炎,梁国钧,俞进,陈祥生,朱成斌;[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1年03期
邵长庚,梁国钧,龚向东,陈祥生;[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年04期
张君炎;[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年05期
叶顺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延庆;刘姝颖;张丽萍;崔俊;;[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郑优荣,马琳雅,梁华钦,张红霞,何珠,李仲平;[J];中国输血杂志;2003年03期
裴建芸;高峰;田珊瑛;;[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杨瑛;王益平;郭志武;;[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陈春春;;[J];重庆医学;2007年09期
丁宁;[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S1期
张春强;稽永红;赵敏;吐尔逊·阿衣;刘洋玲;;[J];地方病通报;2006年04期
孙文利,胡兴斌,张献清,穆士杰,吴原茹;[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赵莉群;陈中伟;张伟;王希良;于三科;;[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05期
肖海涛;陈发春;童绪玉;;[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贤彬;杨明芳;邝富国;;[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彭传轮;邝富国;徐世明;郭小嘉;杨明芳;;[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余伍忠;仇东辉;刘丽;张宇红;陈虎山;何江;桂俊豪;;[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吴李梅;许亚平;严丽英;沈云良;严军华;杨雪观;;[A];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网络建设培训班艾滋病防治论文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张华荣;杨冬林;;[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占利;[D];四川大学;2006年
陈昊阳;[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徐俊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陈岚;[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汪海波;[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裘凌燕;[D];浙江大学;2010年
李元霄;[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吴磊;[D];复旦大学;2010年
白双勇;[D];昆明医学院;2004年
文华;[D];四川大学;2004年
陈明惠;[D];四川大学;2005年
李巧丽;[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江玲慧;[D];昆明医学院;2006年
杨岚;[D];中南大学;2007年
魏斌;[D];石河子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旭霞,李慧娟,闫志勇,丁守怡,钱冬萌,王斌;[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周晓彬;纪新强;徐莉;;[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李文;丁显平;张青;徐研;万里科;李小春;徐香兰;达果;;[J];中国输血杂志;2007年02期
叶燕萍,胡琳,游蔓球;[J];中国医药学报;2001年05期
夏雨,王惠珍;[J];重庆医学;2001年02期
吴军;[J];重庆医学;2003年09期
杨祖菁,蔡月娥,王磊,姜国珠;[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4期
宋晓翠;[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S1期
李瑶,陈菊祥,裘敏燕,应康,陈沁,符薇,王品,沈娴,谢毅,毛裕民;[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9期
王胜春,刘玉峰,苏明权,王强;[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24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坎坎;居军;;[J];安徽医学;2010年06期
吉彤珍;;[J];北京医学;2011年09期
张燕飞;;[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杨伊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李艳;[J];重庆医学;2005年11期
唐宗顺;邹鹏;何中臣;唐贵忠;;[J];重庆医学;2012年03期
周虹;章益芹;汪习成;;[J];传染病信息;2008年03期
王远清;游明芝;;[J];当代医学;2011年11期
张丽江;王新迪;任晖琴;;[J];地方病通报;2007年03期
杨爱学;孙赞军;;[J];地方病通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福山;邢益华;;[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叶光荣;张伟;黄显翔;;[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年
严延生;颜苹苹;陈舸;管纪惠;;[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李领娥;胡素叶;;[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秀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林坚;[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林娜;[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黄海龙;[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李强;[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彭锐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陈昭;[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端荣;[D];暨南大学;2011年
阳晓丽;[D];中南大学;2011年
石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林文生;[D];广州医学院;2011年
廉冠臣;[D];吉林大学;2011年
毕四岭;[D];山东大学;2006年
曾莉;[D];山东大学;2006年
姚燕;[D];吉林大学;2007年
陈媛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海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邵长庚,梁国钧,宋薇;[J];疾病监测;1996年05期
梁国钧,宋薇,邵长庚;[J];疾病监测;1998年07期
张君炎;[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年02期
钱汉竹,廖明敏,赵鹏飞;[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03期
李秀芳,张北川,胡铁中,刘殿昌,周晓彬;[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赖永珲,洪福昌,罗斌,曾序春,黎佩琳,陈青山;[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2年01期
李季,汤少开,许斌,邓建华,曹文苓,王艳芳,张锡宝;[J];现代预防医学;2004年06期
张少卓,涛波,刘忠武,马文涛,青禾;[J];内蒙古预防医学;2000年01期
梁东;杨瑞锋;梁冰;;[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年03期
贺爱军;周林峰;陈孝桂;;[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20期
王宝栋;[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8年02期
陈立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8期
林其汉;;[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9期
慕万志;;[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年08期
徐宜厚;[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雪珍;;[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陈芸;;[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陈春莺;林美玉;;[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刘元林;杨闰平;李晓鹏;徐文;;[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郑和义;李军;王宝玺;刘平;邵燕玲;王晓峰;刘秀荣;王林娜;;[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路白杨;王琳琳;袁世盛;霍莹;;[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沈丽珍;;[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刘勇;曹小蓉;胡文君;平萍;黄龙英;王益鑫;黄翼然;李铮;;[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薛秀娟;郑和平;李国明;;[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赵忠;杜再娥;;[A];第一届宁夏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建豪;[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年
姜国华;[N];中国纺织报;2008年
新华;[N];安徽经济报;2000年
中国流行色协会
齐文;[N];国际商报;2004年
苏服协;[N];中国纺织报;2006年
本报记者 
韩竞 胡占莉;[N];中国纺织报;2007年
黎晓艳;[N];黄石日报;2007年
邓靖?李丽;[N];消费日报;2007年
蒋敏杰;[N];中国黄金报;2007年
;[N];中国纺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秀君;[D];山东大学;2007年
范炤;[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许奕华;[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汪海波;[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刘爱英;[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王俊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陈祥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王千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武阳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孟灿;[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娜;[D];苏州大学;2004年
姚燕;[D];吉林大学;2007年
宋丰举;[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马蕾;[D];吉林大学;2005年
李春梅;[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朱璐;[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李紫璇;[D];吉林大学;2007年
高文娟;[D];武汉大学;2005年
杨静;[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徐刚;[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来源,分析、总结疫情发现与报告、标本采集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患者是由于暴露于病死禽及其所污染的环境而感染;临床医护人员标本采集意识较低、居民对禽流感防治知识及其危害认识不足。结论本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为“禽—人”传播,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存在“人传人”现象;建议加大对临床医护人员和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禽流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对人禽流感的敏感性和标本采集意识,提高普通居民参与禽流感防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25.1【正文快照】:
日卫生部公布湖南省湘潭县贺某某(He-JY)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推断其姐(He-Y)有可能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标志着我国大陆首起人禽流感疫情得到最终确认。现将本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流行病学资料来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进平;胡世雄;刘富强;张红;李俊华;高立冬;刘孙杰;肖善良;陈媛;曾泉;;[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振旭;;[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胡晓红;彭惠民;刘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单松华,刘乐庭,陈家华,吴仲梁;[J];中国病毒学;2005年03期
俞乃胜;;[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年02期
,朱莲娜;[J];广西医学;2003年08期
王勇;何益新;李群;吴家兵;韩从明;李贤相;赵武;熊传龙;王平;;[J];疾病监测;2006年03期
邓婷;吴铁钢;;[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1期
彭进平;胡世雄;刘富强;张红;李俊华;高立冬;刘孙杰;肖善良;陈媛;曾泉;;[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刘运芝;龙智钢;张红;戴德芳;王媛;陈长;黄一伟;黄铭华;夏伟;;[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6期
杨超美;毛素玲;袁珩;祝小平;刘红露;唐雪锋;杨维中;向妮娟;吕敏;谌明全;罗再平;廖安波;雷凤英;魏良君;曾永琦;蒋书宣;周良莹;周品山;;[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倩,傅平,赵珊,邹树煌;[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雷晓梅;杨玉凤;;[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2期
赵爱珠;韩冬萍;樊苏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19期
王建湘,曾传生,向吉富;[J];临床荟萃;2003年18期
于雪静;闫静;王皓;宋山英;;[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03期
郭汝宁;李剑森;郑慧贞;孙立梅;;[J];华南预防医学;2009年06期
曹洪,修新红,万爱华,李勇智,黄俊芬;[J];齐鲁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成诗明;杜昕;徐敏;;[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4期
刘振武;王晓萍;钱冰;周传华;;[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张松梅;许桂锋;方正杰;刘美珍;;[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欣欣;林忠东;;[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张劲松;李双杰;于四景;刘朝宙;;[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林忠东;苏欣欣;吴臻斐;邓小龙;叶秀云;李光乾;;[A];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姜法春;董礼艳;郝毕;潘蓓;;[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鹏;[D];四川大学;2006年
隋吉林;[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李宛卫;[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感染埃博拉(Ebola)病毒会怎么样?
按投票排序
我尽量把答案写的不那么恶心。在进行病原实验的时候,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叫做生物安全等级(Biosafety Level),一共4级,数越大越危险,防护也越严格。艾滋病毒(HIV)是2级;SARS呢?一般3级。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就是4级,全世界也找不到几个能做这种实验的地方。4级长期以来被各种能引起出血热的病毒霸占,比如埃博拉病毒,马堡病毒,拉萨热病毒什么的。感染这类病毒不会让你变成僵尸。一般出血热发病的大致框架是这样的:首先是发烧,各种疼痛,这时特征症状不明显,可能误诊为流感;几天之后人体组织被破坏,可能出现内出血,皮下红斑,便血,蛋白尿等症状;死因最可能是多器官衰竭,到那个时候,很多器官都被化成水了。不是有人说“都要把肠子吐出来了”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真可能把自己肠子的一部分吐出来,而且还带血。我就不上图了。来源:,这个颜色渲染的有些花哨了……这就是埃博拉病毒,直径大约80纳米,属于丝状病毒科,该科目前一共三个属,大部分是生物安全4级的(埃博拉和马堡)。病毒扭曲成这个样子的原因不明,有可能是提纯过程导致的。有五个常见的种: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最臭名昭著的是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最高致死率可达90%,并且无药可救。一般病人感染数天后出现发热症状,两周左右就会死亡。最令人发指的是这类病毒的传播方式:可以血液传播,也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与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体液直接接触),也能通过接触被体液污染的环境传播(比如飞沫)。极端情况下,围着尸体转一圈都可能被传染。埃博拉病毒的致病原理是这样:进入人体后,会攻击巨噬细胞和肝细胞,然后大量利用这些细胞生成两种埃博拉糖蛋白,sGP和GP。这些糖蛋白是如此之多,使得巨噬细胞和肝细胞几乎丧失功能。GP能形成三聚体,粘着在血管内表面;sGP形成二聚体,攻击中性粒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在这种攻击下基本就残了。目前为止病毒还只是想绕过免疫系统,并不想杀死宿主。只可惜,内皮细胞逐渐病理性脱落,粘着的GP三聚体影响了整联蛋白的修复效果,血管就爆掉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各种内出血,器官衰竭,血液到处流,也会在不应该的地方凝固……简而言之,血液逆流,肠穿肚烂,不知金庸先生是否了解这奇毒竟真实存在?不过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杀死宿主过快了,所以每次爆发都是清空几个村子,然后神秘消失在丛林中。我个人认为最危险的却是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对猴子非常致命,也感染人类,但是致病性非常低,至今没有人死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最早发现于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弗吉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在美国,意大利等地都有发现。但是在2012年,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和华中农大联合发表论文,认为在中国的蝙蝠血清内检测出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抗体,这说明这种病毒可能传播到中国有一段时间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是双刃剑:曾有研究利用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中幸存下来的猴子做研究来研制其他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但是失败了;另一方面,如果现有的Ebola在感染过程中出现了变异,介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和扎伊尔埃博拉病毒之间,有了4周,8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致死的情况,那说不定人类真的就被这小玩意儿一波带走了。参考:
上个月写了一篇有关埃博拉的科普文,结合大前天一些新的研究,做了修订,供大家参考。撰稿 邓璟埃博拉病毒就像个魔鬼,不,它就是魔鬼——像绞肉机一样绞碎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器官,让感染者不断口吐坏死的组织,最后五脏俱烂、七窍流血而亡。梳理了英美媒体、美国疾控中心等提供的权威资料,尽力用最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提供一个科学解答。让我们开始吧:
1.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答: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扎伊尔(现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发现;同年,南苏丹地区也发现它的足迹。通俗地说,它是5种病毒的统称,其中4种已证实可传染给人类(名字分别是“扎伊尔”、“苏丹”、“塔伊森林”和“本迪布焦”),另一种叫“雷斯顿”——尚未发现能传染给人类。尽管科学界目前仍未充分证实埃博拉病毒的来源,但普遍认为,它最早来自果蝠,可以传染给其他动物,进而传染给人类。据统计,1976年全球只有20例确诊的埃博拉患者(另有说法是近600人感染,400多人死亡,当时还有种病毒叫马尔堡病毒,起初有混淆)。年,全球共有2357例患者,其中1548人死亡。也就是说,目前这场由西非国家开始的埃博拉疫情,感染者和死亡者都已经超过了此前37年来的总和。尽管如此,部分专家认为,不要夸大埃博拉疫情,因为在非洲地区,艾滋病等带来的死亡要远高于埃博拉。(修订:
埃博拉病毒属于线状病毒,这类病毒大多会造成出血热。而且,它们的存在比人们的想象要普遍得多。目前,科学家怀疑蝙蝠正是此次埃博拉疫情暴发的源头。类似的情况曾经出现过:1976年,在已知的首次埃博拉疫情暴发中,苏丹6位工作在有蝙蝠的厂房的工人,最先受到感染。
路透社日说,蝙蝠能携带超过100种病毒,其中不仅有埃博拉,还包括狂犬病、SARS等。携带病毒的同时,蝙蝠自身不会得病。这可能得益于蝙蝠自身的免疫系统。
当埃博拉感染人体后,它会攻击人类的免疫系统,导致其超载,大量出血死亡;而蝙蝠的免疫系统在病毒侵入前,就已经启动,并允许其超载。科学家认为,如果能了解蝙蝠的免疫系统如何运作,或许能帮助其他生物抗击埃博拉。
关于蝙蝠免疫系统的研究,激发了科学家的兴趣。尽管该研究仍处于基本实验阶段,但未来的某一天,或许能成为治疗埃博拉等众多病毒的突破口。
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西蒙说,即使没有现在的数据,他曾预测过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埃博拉暴发风险会很高。因为这三个国家的人口,大部分生活在蝙蝠寄居的地区。“病毒没有来找人类,相反是人类入侵了病毒的领地。”英国《自然》杂志得出这样的结论。)
2.埃博拉病毒如何传播?
答:目前的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靠感染者的体液和血液传播。这包括感染者的唾液、呕吐物、血液、排泄物、眼泪、汗水和母乳等(有些专家对部分体液是否会传播有不同意见,下文会说到);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主流科学界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在潜伏期不会传染,但也有少数科学家对此提出质疑。如果感染者身处晚期,那么,他们一丁点体液都携带着大量病毒。过往研究表明,如果医护人员不慎接触到埃博拉患者的血液,只要自己身上没有伤口,这些血液也未触碰到自己的嘴巴、鼻子和眼睛等,用肥皂和清水把血液冲洗干净即能防止感染。跟中国人谈虎色变的SARS(非典)不同,埃博拉病毒目前尚不能通过空气传播。不过,有医学专家认为,从今年的现实来看,埃博拉是高传染性病毒,传染性要强过SARS、腮腺炎、麻疹等传染性疾病。(修订:日,美国科学家在华盛顿召开国家医学院研讨会。与会专家都相信,已掌握埃博拉病毒的关键信息,但如何防治埃博拉,一些重要问题仍没有答案。
此前,病毒学家认为埃博拉病毒是通过体液传播。出现症状的患者,他的体液经由他人的眼睛、鼻子或嘴里的黏膜进入血液系统。但得克萨斯大学研究员托马斯说,病毒穿透完好皮肤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托马斯还认为,漂白剂或洗手液可能会让病毒更容易侵入人体。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未表现出症状的患者是否会传播埃博拉病毒?数月来,各国政府一直说这种情况不会出现。但犹他大学儿科传染病负责人安德鲁·帕维亚博士说,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帕维亚说,没有专家清楚多大的病毒量可以导致人传人。
对于隔离一个潜在病例,21天到底够不够?埃博拉对环境有多大影响?类似问题也未能获得解答。美国国土安全研究中心专家保罗还担心,如果埃博拉病毒能在下水道里存活,老鼠或许也能感染,加速疫情蔓延。)
3.感染埃博拉后有哪些症状?答: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是5至7天,最短2天,最长可达21天。初期症状是发烧头痛、关节和肌肉酸痛、咽喉疼痛和肌肉无力。这跟患流感的症状很相似,因此,最开始一般很难诊断某人是否感染了埃博拉,目前医护人员只能通过询问患者是否到过西非“疫区”等,进而做进一步检查。因此,如果你到过西非地区或者接触过来自“疫区”的人,又出现了上述症状,请不要对医生隐瞒,否则可能导致更大灾难发生。埃博拉患者有了以上症状后,下一步是腹泻、呕吐、胃痛,肾脏和肝脏的功能将变得紊乱,然后患者的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七窍流血而死。
4.看起来很健康的人会传染埃博拉吗?
答:会!埃博拉病毒在潜伏期时,患者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症状,却携带病毒到达其他地区(世界卫生组织现有研究表明病毒在潜伏期、未出现症状前没有传染性,但有些科学家已经不赞成)。而这也是病毒目前可能从西非重灾区向全球其他国家蔓延的最大风险。此外,之前有案例表明,埃博拉感染者治愈后,他们精液里面的埃博拉病毒仍能存活三个月时间。所以,如果你近期要跟来自西非“疫区”的非洲男子发生两性关系,最好再仔细想想,至少戴上避孕套!
5.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有多高?
答:不是100%,但你可以理解为基本上会死亡。此前的统计,最高死亡率是90%。但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绝大多数死亡病例均在非洲,官方数字只是那些经过医学确诊的,还有大量死亡者最后未经确诊就烧掉、埋掉了。假如感染者都能得到欧美比较先进的医学治疗,死亡率可能会大大降低。不过,很抱歉,现在医学界对埃博拉病毒所知甚少。
6.共用健身器材会感染埃博拉病毒吗?
答:目前的研究表明,应该不会。这里牵扯到的问题主要是,汗水会不会传染病毒?世卫组织说不会,但有些专家并不认同。另外,埃博拉患者在感染病毒初期才会去健身,中后期他们就肌肉无力了,而早期体液携带的病毒数量不那么多——如果我们认为汗水也携带病毒的话,感染几率很小。
7.共用马桶会感染埃博拉病毒吗?
答:会!研究表明,尿液和粪便都含有埃博拉病毒。不过,理论上,只有那些晚期的埃博拉患者用过的马桶,且上面有他们的排泄物这类体液,而且你刚好就接触到病毒,并通过黏膜等进入你的体内,才会感染。考虑到晚期患者一般在家或者在医院上洗手间,所以在公厕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几率微乎其微,目前可以忽略不计。同样的道理,患者坐过的的士、用过的门把手等,理论上都可能传染埃博拉病毒,但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8.火车站、学校等公共场所如何防范埃博拉?
答:英国卫生部门给出的防范应对措施,大概是这样的:任何可能被埃博拉患者体液接触到的区域,比如门把手、电话等,都应该用一次性清洁消毒毛巾把这些部位出现的可疑液体擦净、风干。注意,清洁工需要穿长裤长靴、戴一次性的长手套操作。如果身上有伤口,务必不要让这些伤口裸露。至于正常情况下人来人往的走廊等区域,无须消毒清洁。
9.怎样才能杀死埃博拉病毒?
答:在自然环境下,紫外灯、干燥、高温、消毒液(肥皂水或酒精)都可轻易杀死埃博拉病毒。病毒离开动物体内、在阴冷潮湿环境下的存活期,只有短短几天。
10.埃博拉来袭,食物还安全吗?
答:如果食物煮过的话,安全。埃博拉病毒会在食物蒸煮过程中死亡。未加工的生肉有一定风险。过去,非洲地区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有些是当地人狩猎、屠宰加工丛林动物所导致的。
11.埃博拉病毒会不会变异为空气传播?
答:目前各方的研究都表明,病毒还不会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如果是为了防范埃博拉病毒的空气传播而戴口罩,目前看没必要。有极小一部分的医学专家称,埃博拉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未来可能(或现在已经)通过空气传播。不过,这种说法未得到主流科学界和世卫组织等权威机构的认同。还有科学家认为,埃博拉病毒现在靠体液和血液传播,已经“很舒服”,它没必要变异成可空气传播的病毒,也可以说,它永远不会通过空气传播。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全球不联手对抗这场延续了半年多的埃博拉疫情,疫情接下来仍得不到控制,病毒发生变异,变得更易传播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2.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埃博拉患者入境?
答:目前来看,很难,也不现实。机场所有扫描仪、体温探测仪,都无法直接扫描出某个人是否感染了埃博拉,发烧能检测出,但导致发烧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如果让所有发烧乘客都进一步做埃博拉病毒检测,机场就会瘫痪掉。而且,仅凭航班起飞国,很难判定乘客是否来自西非“疫区”(可能是转乘航班),且在潜伏期可能是无明显的发病征兆。对医疗界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患者不主动申报旅行经历和接触史,医生很难第一时间判断他们可能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而且,医护人员平日里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做好足够的防护埃博拉措施——比如把自己从头到脚封得严严实实、戴上可阻止病毒的口罩等。这是全球正在面临的难题,美国此次中招的一个原因也在于此。
13.那能不能大规模隔离疑似埃博拉患者?
答:这将导致机场、港口等入境处变为人满为患的隔离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非患者,而真正的携带病毒者却可能被错放入境。不过,如果有疫情大规模爆发的迹象,不排除一些国家可能采取更严格的旅行禁令、入境监管甚至隔离区这样的政策。尽管如此,成本仍然很高,效果值得商榷。多国政府都认为,让来自西非“疫区”的入境者主动申报,对他们做比较详尽的检测和监测,是当前较为有效的一个防范措施,但这个度不好拿捏。美国疾控中心的主管就认为,像旅行禁令是无效的——将导致原先愿意主动申报、与“疫区”有关联的旅客,变成趋向选择隐瞒身份,从而让及早防控埃博拉变得更加困难。
14.有哪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埃博拉病例?
答:截至日,西非的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是三大疫情重灾区,确诊病例均超过或者接近千人,民主刚果共和国、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也出现了病例,美国有3例(其中一例为输入性,已死亡);西班牙有一例半输入性病例(感染者是一位护士,据称接触过一名来自西非“疫区”、已死亡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世卫组织估计,到今年11月,会有20000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美国疾控中心估算了最糟糕的局面:到2015年1月,全球将有140万人感染病毒。疫情的源头——西非太过贫穷落后,医卫条件落后,被认为是疫情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比如,在利比里亚,装尸袋已经严重不够用了,很多死于埃博拉的人,因无法“善终”正在成为传播源。
15.全球应对埃博拉疫情是否有漏洞?
答:是的。美媒援引医学专家的话指出,如果全球能更早关注此次埃博拉疫情(最早是今年3月14日出现在几内亚),目前不至于如此被动。而造成迟缓应对的一个原因,据称是受经济危机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的财政预算不足。世卫组织辩解说,它只是技术机构,提供分析和数据,并非“第一响应者”。对此,知名学术杂志《自然》就发表社论质疑:如果世卫组织都不能及早拉响疫情警报,这事还有谁会做呢?
16. 埃博拉有没有疫苗和特效药?
答:没有!尽管离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已经快40年了,目前,全世界仍无针对它的疫苗和特效药。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出钱研究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研究,主要目的都不是为了帮助西非对抗埃博拉病毒,而是研究如何应对恐怖的生化武器。一些全球知名的顶尖制药厂商,在商业利益的指挥棒下,因埃博拉疫情多发生在贫困的非洲地区,而不愿研制“无利可图”的抗埃博拉药物。也就是说,全球现在研究埃博拉病毒药物等的努力,微乎其微,几乎没有进展。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有一些人认为,此次美国至少两位医护人员“中招”,最近这几天正全速研究如何防范和治疗埃博拉,这给全球抗埃博拉战役的胜利带来了曙光。
17.为什么还不发布旅行禁令?
答:旅行禁令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延缓埃博拉病毒在全球传播,也会极大损伤相关地区的经济,还会给国际社会对西非“疫区”的各种援助设置障碍。美国疾控中心说,一旦发布旅行禁令,会导致一些旅客瞒报自己去过的地方、接触过哪些人,从而加大疫情传播的风险。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应该齐心协力把目光聚焦在西非“疫区”,迅速行动起来给予援助,而不是讨论何时发布旅行禁令。在全球化的今天,以为有旅行禁令就能完全把病毒阻挡在国门之外的想法,多少有些不现实。
18.中国何地最可能先出现埃博拉病例?
答:目前,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国际航班频繁,极有可能出现输入性病例,继而导致人传人,出现本土感染者。广州目前在举行广交会,正严防出现来自西非“疫区”的输入性埃博拉病例。广州的“非洲村”,即非洲人聚集的登峰路、童心路一带;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附近的非洲商人聚集区,都因为非洲人、往返非洲经商的中国人比较多,属于相对危险地区。希望我们吸取了2003年SARS带来的教训,做好了应对埃博拉的准备。
19.西非“疫区”的医疗人员怎么样?
答:在抗战埃博拉的一线,超过230位医护人员献出了宝贵生命——世卫组织统计的这个数据,让人感伤。与之对应的数字是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时,11位医护人员死亡。今年这场疫情,让医疗界付出了惨重代价,向白衣天使致敬。另据报道,由于西非部分地区民众受教育程度太低,他们不相信有什么埃博拉病毒,对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围攻、殴打……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的30位医生护士,从9月中旬至今一直奋战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塞拉利昂。我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并祝福他们早日平安归来。人类对很多疾病的认识还太过粗浅。有人认为,大流感、SARS和埃博拉等传染病,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狂妄和贪婪的报复。
愿2014这场埃博拉疫情早日消除,人类能从惨重代价中真正吸取教训。参考资料:英国《卫报》、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控中心(CDC)、美国数码媒体VOX、美国东北大学MOBS实验室、凤凰博客“心路独舞”、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看历史》杂志等。The End
引用纪实小说中的一段情节,描写的埃博拉马尔堡病毒感染后的症状。《高危地带》作者美国 理查德·普莱斯顿
莫奈又回到蔗糖厂的抽水机房去上班。他每天走过那片烧黑的甘蔗地,无疑会
赞叹地遥望厄尔贡山的景色。当山被乌云埋住的时候,他也许依然能感觉到它的拉
力,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星球发出的地心引力一样。与此同时,有一种东西正在莫奈
的身体内复制繁衍,它占据了莫奈的身体作为寄生体,已经开始在里面肆虐了。
  一般情况下,在接触病毒之后的第七天,病人会开始头痛。新年访问卡塔姆洞
穴之后的第七天,即1980年1 月8 日,莫奈开始感到眼球后面一阵阵疼痛。他决定
不去上班,在家里休息一天。头痛变得厉害起来。
  他的眼球痛,然后太阳穴也开始痛,好像疼痛就在他的脑袋里面盘旋。他吃了
阿司匹林也不管用,接着又得了严重的背痛。他的女管家詹妮还在度圣诞假期,所
以他临时雇了一个女人来帮忙。这位临时的女管家试图去照料他,可是却不知道该
做什么。然后,到了头痛的第三天,他开始恶心、发烧,并且呕吐起来。他吐得越
来越厉害,最后变成了干呕。与此同时,他也莫名其妙地变得被动起来。他的脸部
失去了所有生动的迹象,固定成了一个毫无表情的面具,眼球麻痹呆滞,定定地瞪
视着。他的眼皮有点下坠,这让他看起来表情很奇特,好像同时又在瞪眼又在打瞌
睡。他的两只眼球似乎已经冻结在眼眶里了,并且变成了鲜艳的红色。他脸上的皮
肤发黄,还长了一些很明显的星状斑点。他看起来就像个活僵尸。
  他的模样把临时女管家吓坏了。她不明白这个男人怎么变成了这样。
  他的个性也改变了。他变得阴沉、愤怒,并且好像所有的记忆都消失了。
  他不是神志昏迷,也没有精神错乱。他可以回答问题,但是他好像并不清楚自
己身在何处。
  莫奈好几天没去上班,他的同事们开始担心起来。他们最后终于来到他住的小
平房,想看看他到底怎么了。那只黑白相间的乌鸦就站在房顶上,看着他们走了进
去。他们看了看莫奈,觉得他必须得去医院了。他病得很厉害,似乎也不能开车,
所以其中一位工友就驾车把他送到了科索木市的一家私立医院里,这个市位于维多
利亚湖边。医院的大夫们给莫奈做了检查,却无法解释他的病情,不知道他的眼睛、
面部以及思维方面发生了什么事。想到他也许是感染了某种病菌,他们于是给他注
射了些抗生素,但是这些抗生素对他的病根本不起作用。
  医生们认为他应该去内罗毕医院,那是非洲东部最好的一家私立医院。电话一
直都很难打通,似乎也不值得去特意告诉某个医生,说这个人要来了。他还可以走
路,好像也能单独旅行。他身上带了钱,他也明白他必须得去内罗毕。他们把他放
进一辆出租车里,开到了机场,然后他就招上了肯尼亚航空公司的航班。
  这种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即可传遍地球上的任何一个
城市。地球上所有的城市都是被飞行航线连接起来的。这就是一个网络。一旦病毒
击中了这个网,它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发射到任何地力——巴黎、东京、纽约、洛杉
矶,只要是有航班的地方。现在,莫奈和他体内携带的生物体已经进入到这个网络
  这架飞机是带螺旋桨的福克友谊机,一种可以坐三十五人的小型通勤机。飞机
发动起来,飞上了维多利亚湖的上空,下面的湖水碧蓝,波光闪闪,点缀着一些渔
民们划的独木舟。飞机转弯倾斜着向东飞去,飞升在一片铺满茶园和小块农田的绿
色丘陵上空。非洲大陆的通勤航班上一般莉挤满了人,这次的航班恐怕也是满满的。
飞机飞过了一些森林地带,飞过了一簇簇的圆形茅草屋和一些有铁皮屋顶的村庄。
土地突然开始减少,变成了一些梯田和山涧,颜色也由绿色变成了褐色。飞机正在
穿过东部的瑞夫特峡谷。乘客们都望着窗外这块人类祖先曾经繁衍过的地方。他们
看见了一些类似茅屋的小黑点,聚集在一圈圈的荆棘丛中,茅屋四周发散着一些牛
踩出的小道。螺旋桨轰鸣着,飞机正经过一个云街,一行行全是蓬松胀大的瑞夫特
云,机身开始震动摇摆起来。莫奈开始晕机了。
  在这些通勤飞机上,座位都是窄窄地挤在一起,机舱里不论发生任何情况你都
会注意到。机舱封闭得很好,空气在里面循环。如果空气中有什么异味,你肯定能
察觉到。你不可能不注意到一个正在生病的男人。他躬着背蜷缩在自己的座位上。
他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是你一下子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一直拿着个晕机袋捂在嘴巴上。他咳得很厉害,并且还从胃里呕出了些东西
吐在袋子里。袋子鼓了起来。也许他还抬头扫视了一下周围,这时你看见他的嘴唇
上沾了些黏糊糊的红东西,里面还搀杂着些黑星子,好像他刚嚼过咖啡末似的。他
的眼睛是红宝石的颜色,他的脸淤肿青紫,没有任何表情。几天前那些呈星状的小
红斑点,现在都已经扩大了,并目.合并成了大片鼓凸的紫色阴影。他的整个脑袋
都在青肿淤血。他脸上的肌肉在下垂,脸部的连接组织在融解,脸皮像是挂在下面
的骨头上,好像脸本身正在和颅骨逐渐脱离。他张大嘴巴在袋子里呕吐着,吐得没
  他的胃早就应该吐空了,可是还是停不住,还在不断地向外呕出一些液体。这
只晕机袋已经快要溢出来了,里面满满地装着一种被叫做“黄热病呕‘生物”的东
西,也叫黑色呕吐物。这些黑色呕吐物并不是全黑,而是一种带有红黑两种斑点的
液体,一种黏稠的、混合着焦油状颗粒和新鲜动脉血液的东西。这属于大出血,散
发着屠宰场的气息。这种黑色呕吐物里载满了病毒。它高度传染,极其危险致命,
是一种让军方生化防疫专家们望而却步的液体。呕吐物的气味弥漫在整个客舱里。
晕机袋已经被他吐出来的东西装满了,所以莫奈合上袋口,在上面卷了卷。袋子鼓
鼓的正在被浸软,好像随时都有破漏的危险,莫奈把它递给了一个乘务员。
  当一种危险病毒在寄生体上繁衍生殖时,它可以用病毒颗粒渗透到人体的各个
部分,从脑子到皮肤。军方专家们会说,那种病毒正在进行“极度扩张”。这可不
是什么一般的感冒。等到极度扩张达到顶峰的时候,一眼药管剂量的感染者的血液
里,就可能携带上亿的病毒颗粒。在这个过程中,感染者的身体正被部分地变成病
毒颗粒。换句话说,这个寄生体已经被此种病毒占领,它正在企图把寄生体变成它
“本身”。这个转变没有完全成功,最后的结果是,大量融解了的肉被混合在病毒
里,像是发生了一起生物事故。极度扩张已经在莫奈体内发生了,它的表现就是黑
色呕吐物。
  他似乎在僵硬地支撑着自己,好像只要他一动,身体里就会有什么东西破裂。
他的血液正在凝结——他的血管里涌动着血块,并且这些血块正在到处淤积。他的
肝、肾、肺、手、脚,还有脑袋里都在淤积着血块。
  实际上,他全身都得了中风。血块在他肠内的肌肉里越积越多,切断了动脉对
肠子的供血。这些肠内肌肉开始坏死,肠子也开始松弛下垂。因为脑部淤积的血块
也截断了血液的供应,所以他不再像原来那样能感觉到疼痛了。他的人性也因为脑
部的损害而在丧失。这被称作人格解体,即生命迹象和个性特征逐渐消失。他现在
正在变成一个机械运动的物体,一具行尸走肉。他脑子里有些小点渐渐液化。意识
里的高级功能首先消失,只留下了脑干里的深层部分还在正常运行,这一部分是原
始的动物脑,就像老鼠和蜥蜴的大脑一样。你可以说莫奈这个“人”已经死了,但
是他的“身体”还在继续活着。
  使劲的呕吐好像还使他鼻子里的血管破裂——他在流鼻血。血从他的两个鼻孔
里流了出来,是黏稠发亮的动脉血,不断滴落在他的牙齿和下巴上。他的鼻血流淌
不止,因为血液中起凝固作用的血小板已经被用光了。一位乘务员给了他些纸巾,
他拿来堵住了鼻孔,但是血还是无法凝固,那些纸巾很快就被浸透了。
  当飞机上坐在你旁边的人生病时,你肯定不想去问一些让人家难堪的问题。你
可能会对自己说,他会好起来的。也许他是不太习惯坐飞机旅行。这个可怜的人,
他是在晕机,再说确实有人会在飞机上流鼻血,这里面的空气是那么的干燥稀薄…
…你可能还会小声问他,是否有什么事情需要你帮忙。他没有回答,或者他只是咕
哝了几个你听不懂的字眼,所以你就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只觉得这趟航班好像漫
长得没有尽头。飞机上的乘务员们也许曾经向他提供帮助。但是感染了这种病毒的
受害者在行为上也发生了改变,致使他们没有能力去对别人的好意做出反应。他们
变得非常敌意,而且根本不愿意被人碰触。他们也不愿意说话。他们回答问题时,
都是用哼哼或者单音节的字。他们好像是找不到要表达的单词。他们可以告诉你他
叫什么名字.但是却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也无法解释他们的身体状况。
  这架友谊机嗡嗡地穿过云层,顺着瑞夫特峡谷飞去,莫奈深深地陷在座位里,
好像是睡着了……也许一些乘客会猜测他已经死了。不,不,他没有死。他还在动。
他的红眼睛张开了,眼珠还转动了一下,看了看周围。
  这时已经是半下午了,夕阳落在了瑞夫特峡谷西面的山岭间,金光四射,好像
是太阳撞击在赤道上坠毁了。友谊机缓缓地转了个弯,向着峡谷东面的悬崖飞去。
地面逐渐升高,颜色也由棕变绿。尼贡丘陵出现在飞机的右翼下,飞机现在开始下
降,经过了自然保护区,能看见地面上的斑马和长颈鹿。几分钟之后,飞机降落在
了肯尼亚特国际机场。莫奈动了动身子。他依然还能走路。他站起身来,鼻子里还
在滴滴答答地流着血。他跌跌撞撞地走过通道,来到了外面的机场地面上。他的衬
衫血污不堪。他没有带行李。他惟一的行李就是他的内脏,并且上面携满了扩张后
的病毒。莫奈已经被转变成了一个人体炸弹。他慢慢地向检票口走去,然后穿过大
厅,来到外面停出租车的弯道上。几个出租车司机马上就围住了他——“要出租车
吗? ”“要出租车吗? ”
  “内罗毕……医院。”他艰难地咕噜了一句。
  其中的一个人把他扶进了车里。内罗毕的出租车司机很喜欢和乘客聊天,这一
位也许还问过他是否病了。答案当然很明显。莫奈这时觉得胃里好受些了。里面沉
重麻木,又有些鼓胀,好像他刚吃过一顿饭似的,而不再是原来那种空空地像被火
烧着的疼痛感觉了。
  出租车上了尤哈鲁高速公路,向内罗毕的方向开去。它穿过了大片点缀着蜜刺
槐的草地,又经过了一些沿途的厂房,然后进入了内罗毕市区熙熙攘攘的街道。路
上的人群摩肩接踵,女人们走在破败不堪的土路上,男人们在闲逛,小孩子们在骑
自行车,一个男人正在路边修鞋,还有一辆拖拉机拉了满满一车斗的木炭。出租车
左转上了尼贡路,穿过了城市公园,爬上一个坡,经过了许多成排的蓝加利树,然
后拐上一条窄窄的小路‘越过门岗之后,就来到了内罗毕医院的大院内。它停在了
花摊附近的出租车位上。玻璃大门上贴着“门诊部”的标记。莫奈给了司机一些钱,
然后下了车,打开玻璃门走了进去。他走到接待窗口那里,向人家表示他病得很厉
害。这时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
  眼前的这个男人在流血,他们当然会马上收治的。不过他得等着叫医生过来,
但是不用担心,医生会立即给他做检查。于是他便坐在接待室等着。
  这是个很小的房间,放着一排排的软垫长椅。清澈、强烈而古老的东非阳光从
一长列窗子里倾泻进来,照着桌上一堆落满灰尘的杂志,并在地面上投射出一些长
方形的亮块。地面是灰色的石子地,中间有个排水口。房间里隐隐地有些烧木头的
烟味和人体的汗味,挤满了目光迟钝的人们,非洲黑人和欧洲白人肩并肩地坐在一
起。门诊部里总有些受伤的人,在等待医生给他们缝合伤口。人们耐心地等待着,
有的拿毛巾捂着头皮,有的用纱布裹着手指,你能看见布上渗出的血点。莫奈此时
就坐在门诊部的长椅上,除了他的红眼睛和青肿无表情的面部外,他看起来和其他
人没有多少不同。墙上有一个告示提醒众人注意扒手,另外几条写的是:请保持安
  莫奈保持安静,耐心地等待着。突然,他的身体进入了最后的阶段——人体病
毒炸弹爆炸了。军事生化专家们有专门的术语描绘这种事件。他们说受害者是“轰
然崩溃并流血而死”。或者更礼貌些,他们说受害者“倒下了”。
  莫奈开始觉得晕眩并且极其虚弱,他的脊骨软了下来,变得非常无力,整个人
都失去了平衡的能力。房间似乎在不断地旋转着。他进入了休克状态。他身体前倾,
脑袋抵在膝盖上,胃里一下子涌出了数量惊人的血,咕噜咕噜地吐在了地上。他失
去了知觉,向前扑倒在地上。这时惟一的声音是他喉咙里的哽咽声,是他在无意识
的状态下呕吐血块和黑色物质时所发出来的声音。然后又有一声响,像是床单被撕
裂的声音,这是他的肠子在张开,并从肛门里向外喷血时发出的声音。血里还混合
着肠子的内壁物质。他的内脏已经脱落了。这些肠子的内壁脱落下来,混合着大量
的血液,被一起排泄了出来。莫奈此时已经轰然崩溃并流血而死了。
  接待室里的其他病人全都站了起来,迅速从这个倒在地上的男人身边闪开,并
大声喊叫着医生。一摊摊的血从他身边流了出来,迅速在扩大。这种危险病毒在毁
灭了它的寄生体之后,正从各个孔穴里钻出来,“企图”去寻找新的寄生体。
  护士和救援人员推着担架床飞快跑过来,他们把莫奈抬上担架床,推到内罗毕
医院的加护病房里。医院广播里回荡着急召医生的声音:“加护病房内的一个病人
正在出血”。一位名叫闪·穆索克的年轻医生迅速赶到了现场。穆索克医生被公认
为是这家医院最年轻而出色的医生之一,他是一个幽默风趣而精力充沛的人,工作
勤奋,临危不乱。他看到莫奈躺在担架床上,弄不清这个病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明显的症状只是他正大量出血。已经没有时间来诊断病因了。他呼吸困难——
渐渐地呼吸停止了。原因是他吸入了污血,气管被堵住,于是停止了呼吸。
  穆索克医生感受到了病人的脉搏,微弱而缓慢。一名护士跑进来,取来了喉镜。
这根管子用来疏通病人的气管。穆索克医生剪开莫奈的衬衫,以便观察胸部的起伏,
他站在担架一端,俯身看莫奈的脸,来回注视着他的眼睛。
  莫奈凝视着穆索克医生,但是眼球没有任何移动,瞳孔也放大了。他神志不清,
这是脑损伤的明显表现。他的鼻子在出血,嘴巴也在出血。穆索克医生将病人的头
部倾斜,连通气管,以便插入喉镜。他没有戴橡皮手套。他的手指移动在病人的舌
头附近,清除嘴里的残渣、黏液和污血。渐渐地,穆索克医生的双手变得油腻,并
粘附有黑色凝块。病人身上满是呕吐物和血液的气味,不过这对穆索克医生来说并
非新鲜事,他正聚精会神地工作。他俯下身来,近得离莫奈的脸只有几英寸远,然
后注视莫奈的嘴内,检查喉镜的位置。他使喉镜在莫奈的舌头上滑动,把舌头推向
一边,使其不再挡路,这样他可以看见穿过会厌的气管,那个通向肺部的黑洞。
  他将喉镜伸进洞里,注视着仪器。莫奈突然痉挛了,身体翻来覆去。
  莫奈开始呕吐。
  黑色的呕吐物沿着喉镜从莫奈的嘴里涌出来。黑红色的液体喷涌到空气中,洒
向穆索克医生,粘上他的眼睛,溅到他的白灰罩面和胸前。他的工作服上满是一串
串夹杂着黑色斑点的红色黏液。一些黏液甚至进入了他的嘴里。
  穆索克医生放好病人的头,然后用手指清除病人嘴里的污血。污血沾满了他的
双手、手腕和前臂。到处都是血——担架各处,穆索克医生身上,甚至满地上都是。
加护病房里的护士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在较远的地方踌躇,束手无策。穆
索克医生窥视着气管,把喉镜放得更深些。他看到气管里面满是污血。
  空气终于通入了病人的肺里,病人又开始呼吸了。
  因失血过多,病人处于休克中。他流了太多血,开始出现脱水的症状。污血从
身体的几乎每一个窍孔中涌出。已经没有足够的血液来维持循环了,因此心跳非常
缓慢,血压降到零。病人急需输血。
  有个护士拿来一袋全血。穆索克医生把血袋钩在床架上,将针头扎进病人的手
臂中。病人的血管似乎出了毛病,他的血液在针头附近喷涌而出。穆索克医生又试
了一次,将针头刺入病人手臂的另一个部位上,并探查血管的位置,但还是失败了,
更多的血流出来了。在扎针的每一个部位,血管就像煮熟的通心粉一样破裂开来,
不断渗漏血液,而且血液从刺破的小孔中涌出,沿病人的手臂向下流,却不能凝结。
穆索克医生放弃了给病人输血的努力,因为他担心病人会因手臂上的小孔流血过多
  血液从病人的内脏向外流个不停,现在它们的颜色像沥青一样黑了。
  莫奈越发深度昏迷了,他再也没有恢复清醒。凌晨时分,他死在了加护病房里。
这段时间穆索克医生一直呆在他的病床边。
  他们无从知晓是什么东西夺去了他的生命。这是死因不明的病例。他们解剖了
他的尸体,发现他的肾脏已经被损坏,而且肝脏已经死亡。在他去世的几天前,肝
脏的功能就已终止了。它呈现黄色,其中一些部分已经液化了——看起来就像存放
了三天后的死尸的肝脏。仿佛莫奈在死之前就已经变成了干尸一样。肠子脱皮,也
就是肠道内层的脱落,这也是在存放几天后的尸体上才常常出现的一种效应。到底
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 人们不可能知道,因为有太多可能的原因了。这个人的体内
的每个部件都被完完全全地破坏了,其中的每一种都可能是致命的:凝块、大量出
血、肝脏变成布丁、肠子沾满血。他们缺乏词汇、类目或者语言来描述到底发生了
什么,最后只得称之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病例。他的遗体保存在防水袋中,据
说埋葬于当地。几年后,当我访问内罗毕时,已经没人记得他的坟墓在哪儿了。
声明:本人不是医学专业人员,仅为相关爱好者,发布的有关信息仅供参考。 埃博拉(英语:Ebola)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此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伊波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此地接近首次爆发的部落,刚果仍是最近四次爆发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通常借由体液、黏膜、皮肤等接触造成感染。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仍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外观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基因组 每个病原体是由链状的负链核糖核酸病毒粒子构成。3'端没有多聚腺苷酸化,5'端也没有加帽(capping)。基因组编码七个结构蛋白和一个非结构蛋白。基因顺序是:3'端一NP—VP35-VP40-GP-VP30一VP24一L一5'端,两端的非编码区含有重要的信号以调节病毒的转录 、复制 和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如果缺少相应的蛋白,单基因组本身并不具备感染性,其中一种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是病毒基因组转录成信使RNA所必须的酶,它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也有重要作用。其所编译的蛋白中,NP是核衣壳蛋白,VP30和VP35是病毒结构蛋白,VP35具有抗I型干扰素作用,GP是跨膜糖蛋白,与病毒的入侵过程及细胞毒性有关,VP24和VP40与病毒的成熟释放有关,前者是小型膜蛋白,后者是病毒基质蛋白。 品种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1976年至2003年,纪录之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爆发病例和死亡数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有高达90%的致死率,在流行地区死亡率1976年为88%、1977年为100%、1994年为59%、1995年为81%、1996年为73%、2001年至2002年为80%,2003年则是90%,2007年平均为83%。 日首次于扎伊尔北边城镇爆发,首位个案纪录为44岁教师Mabalo Lokela,当时他的高烧被诊断为疑似疟疾感染,并且接受奎宁注射治疗,这位病人每日回医院就诊观察,一周后却恶化为无法控制的呕吐,带血腹泻、头痛、晕眩伴随呼吸困难,并开始自口、鼻、直肠等多处开始出血,于9月18日过世,病程仅约2周。 不久之后,更多病患带着相似的症状就医,包括发烧、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疲倦、恶心、晕眩等。这些常发展成带血腹泻、严重呕吐和多发性出血,初期传染可能肇因于重复使用用过却未消毒之针筒,后续传染主要则是照顾病患时,在没有适当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受到病毒侵袭或传统埋葬前置作业的清洗过程。 苏丹埃博拉病毒 1976年至2003年,苏丹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首次在苏丹棉花厂工人身上被发现。研究人员指出,这名工人应该是在工厂中或附近接触到到带原生物宿主,但在检测过工厂附近的动物及昆虫后仍一无所获,带原宿主至今仍是未知。 第二个病例是一位住在苏丹的夜店负责人,当地医院用尽所有的方法治疗他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是宣告不治。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并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导致病毒传遍医院发生大爆发。 最近的爆发发生于2004年5月。2004年5月,苏丹Yambio县回报20个病例,并有五人死亡。疾病管制局在几天后确认这些病例为苏丹埃博拉,邻近国家例如乌干达、刚果皆增加边界的守卫,以控制疫情。1976年苏丹埃博拉的平均死亡率为53%,1979年为68%,2000年至2001年间为53%,平均死亡率为53.76%。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 1989年11月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珍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身上发现。此一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 1990年2月,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雷斯顿、德州及菲律宾爆发。1992年及1996年,更多病例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和德州发现。所有感染的猴只出现与猿猴出血热类似的症状。在这两次爆发中,没有任何人类受到感染。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这个品种首先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中被发现。在日,二只黑猩猩尸体在森林里被发现。检验人员发现在心脏中的血液是棕色的且已液化(通常尸体中的血液在死亡十几小时之后就应该完全凝固),内脏外观并没有明显痕迹,肺中充满血液。从黑猩猩身上采取到的组织显示,此病毒与苏丹伊波拉及1976年爆发的扎伊尔埃博拉十分相似。 1994年后,更多死亡的黑猩猩被发现,科学家用许多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感染的来源被认为是一只被黑猩猩捕食且带有病毒的疣猴。 执行尸体检验的其中一位科学家感染了病毒。她出现了类似登革热的症状并在一星期后被送到瑞士治疗。两个星期后出院,在感染病毒之后的第六个星期完全康复。 症状 因人而异,会突然出现。最初的症状包括:发高烧(最少38.8摄氏度或101华氏度)、严重头痛、肌肉、关节或腹部疼痛、严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咙痛、作呕和头晕。怀疑疫症爆发前,早期症状会被错误诊断为疟疾、伤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细菌感染,这些病都较常见。 埃博拉病毒进而引致腹泻、深色或带血的粪便、咖啡样吐血、因血管胀大而眼睛变红、因皮下出血而皮肤出现红斑、斑丘疹、紫斑和内出血。身体任何孔都会出血,包括鼻、口、肛门、生殖器官或针孔。 其他症状包括低血压(低于90毫米汞)、低血容量、心悸、体内器官严重受损(尤其是肾、脾和肝) 并引致 弥散性全身坏死, 及 蛋白尿。由病发开始到死亡(通常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和/或脏器衰竭) 通常为7至14日。染病后第二个星期,病人一是退烧,一是出现多个器官衰竭。 潜伏期 典型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潜伏期约2-21天。 传播方式 体液传染,空气传染(只可生存一段时间)。 尽管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但仍有一些人能幸存下来。他们须经常接受检查,以确保其体液里不含有病毒。据悉,男患者痊愈40天后还能通过性行为把病毒传播给他人。这种病毒通过接触被感染的人或者动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体液传播。因此,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家属最容易被感染。 发病机理 埃博拉病毒通过细胞内吞和膜融合等方式侵入细胞内部,其表面跨膜糖蛋白GP在后一种入侵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埃博拉病毒可侵袭哺乳动物体内多种组织细胞,例如巨噬细胞、纤维原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等,并造成脏器坏死和组织糜烂出血。 预防 在流行地区,避免接触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动物。 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或其尸体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病患禁止性行为,直到确定精液无病毒为止。 医护人员需提高警觉并配戴防护配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治疗 目前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切勿吃含有蛋白质成分的食物,而在科特迪瓦流传了一种方法,把牛尿煮沸饮用,但目前还未获科学证实。 现今唯一对抗方法为注射NPC1阻碍剂,伊波拉病毒需透过NPC1进入细胞核进行自身复制,NPC1蛋白于细胞间进行运输胆固醇,即使阻碍剂会阻挡胆固醇的运输路线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绝大多数的爆发都是短暂的时间。 曾到“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流行地区,或曾进行埃博拉病毒检体实验操作,并出现急性发烧、腹泻、呕吐、头痛、恶心等疑似症状,请尽速就医并主动告知医师相关旅游史等讯息。 NPC1阻碍剂也能对抗马尔堡病毒。 疫苗 现已制造出使猴群不会被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的疫苗;这些疫苗是以基因重组过的囊状口腔炎病毒和滤过性病毒为基础,上面附着埃博拉病毒。另外,现在也能够通过把埃博拉病毒中八个基因的其中一个“VP30”拿走,从而制造出自身无法复制的埃博拉病毒。但是,现在尚无对人类有效之疫苗。 生物战争 由于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极高,因此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的武器。被认为是最可怕的威胁公共安全、健康的潜在生物武器。 根据美国科学家于Fort Detrick和前苏联Biopreparat机构的研究,埃博拉病毒曾在冷战期间考虑作为针对苏联的生物武器。 伊波拉因其致命性强而考虑作为生物武器,但由于病毒孵化期短,很可能在先杀死一部分人之后无法大规模传播。因此有些病毒研究者希望通过结合天花病毒,制造出一种传播范围大、杀伤力强的病毒,作为恐怖袭击武器。 1992年,日本的奥姆真理教领袖麻原彰晃曾带领40名成员赴扎伊尔,希望获得此病毒,作为大屠杀工具,但最后并未成功。 疫情
该地区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记载的在扎伊尔的Yambuku和苏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发的地方。起源于商业发展,把泥土中的病毒卷起。在这次爆发中,共有603个感染案例,有431人死亡。其中扎伊尔318例感染,有280例死亡;苏丹有285例感染,151例死亡。最后由于病毒孵化期短,杀人的速度比传播快,导致杀死一部分人之后无法再传播。 伊波拉目前共发现4种品系。两种分别命名为EBO-Z(Ebola-Zaire,扎伊尔伊波拉)和EBO-S(Ebola-Sudan,苏丹伊波拉)在1976年被确认。相对于扎伊尔伊波拉的90%的死亡率,在苏丹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较低,约为50%。1990年,相似的病毒在从菲律宾进口到美国维吉尼亚州雷斯顿的猴子中发现。这种病毒被命名为Ebola-Reston。 更进一步的爆发发生在扎伊尔/刚果民主共和国(1995年、2003年和2012年)、加蓬(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2001年和2002年)、乌干达(2000年、2012年)、南非(1996年)、美国德州(1989年、1990年和1996年)、苏丹(2004年)和西非(爆发于几内亚,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2014年)。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日表示,自2014年3月以来,几内亚、利比里亚与狮子山1201人感染埃博拉病毒、672人死亡。
中非农村地区有近1/5的人具有抗Ebola病毒的抗体,说明这些人曾被感染但又顽强地活了下来。说到底,一种新病毒的出现,多是由于人类跑到原本不常活动的地区,一些原本平和寄宿在原宿主体内的病毒,跨越物种进入到人类这个新宿主体内,但却还来不及适应而已。再者,站在病毒的角度考虑,它也不想把你弄死失去传染途径啊…
最新美剧《末日孤舰》
没有直观接触过,但是很想了解。前阵子恶补了美剧双螺旋,查了病毒原型,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埃博拉……而且父辈单位有去非洲的项目需要翻译,我报名了,现在看来是难去了……尼日利亚项目看来是要暂停。看了上述答案,发现又提到出血热。有个前辈是从非洲回国以后,出现出血热症状后去世的。这次听说非洲项目不允许人回国,只能原地待命,不许人进入或者离开项目所在地,可能也是怕病毒潜伏期。现在可以确定:病程会很短,但是不同埃博拉潜伏期不同。强传染性。一旦度过潜伏期,病毒会迅速引起内脏出血,发热,组织液化,所以被感染者大概没有时间反应就被带走了……
推荐一本我高中看的小说《高危地带》,我是一口气看完的。
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达90%,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感染了就只有听天由命了。这种病毒破坏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首先导致血液系统瘫痪,然后各内脏器官坏死、萎缩、腐败,然后从口呕出,同时伴随皮肤穿孔出血。感染这种病毒的人死都死不赢哪还有时间和力气咬别人。其次这种病毒只在一些地区暴发过,可能一些国家生物研究室有这种病毒,但是都看管的很严密,泄露几率非常非常低。最后,个人同意某网友的看法,埃博拉病毒不是僵尸病毒啦,觉得僵尸病毒应该是狂犬病毒、卟啉症和埃博拉相结合形成的。~
转载:何为埃博拉病毒?197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畔的一处村庄,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病毒正在此地肆虐,一共318人感染,最终280人死亡,致死率88%。从此,这种高致死率的病毒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感染后会怎样?人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起病非常迅急,起初是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则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而外出血就比较可怖了,按维基百科的说法,这种出血是全身孔洞出血,也就是说,除了我们常说的“七窍流血”之外,身体其他地方的孔洞,比如肛门、生殖器,甚至不小心扎出的小伤口,都会出血,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人体内的器官基本已经坏死糜烂,血液奔流,无孔不出。人最终死亡也是要么因为脏器衰竭,要么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换句话说就是“流血流干”。病毒哪来的?怎么传播?埃博拉病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说法,医学界只是怀疑它的原始宿主是非洲的一种蝙蝠,感染它的动物也不只限于人,几次疫情爆发中,最先感染的都是其他哺乳动物,比如猴子、大猩猩、黑猩猩、羚羊、豪猪等。而人感染埃博拉病毒一般都是因为接触了这些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人感染之后,因为人和人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同样借助血液、分泌物等手段,病毒就开始在人类社会蔓延了。埃博拉病毒可怕在哪里?首当其冲的是它的高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是90%,如果你理解不了这有多夸张,那就给你另一个数字作为参考,2003年肆虐中国的非典,它的病死率是7%-15%。附一张历次埃博拉病毒疫情死亡统计(来源:世界卫生组织)。而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病死率,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急性症状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医学界对它所知实在太少,连究竟怎么来的都还没完全搞清楚,更不要提怎么治,官方说法是“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无可用的已获正式许可的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简言之,没治。而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病死率,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急性症状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医学界对它所知实在太少,连究竟怎么来的都还没完全搞清楚,更不要提怎么治,官方说法是“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无可用的已获正式许可的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简言之,没治。其次,埃博拉病毒的暴发地在非洲,主要是西非。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呢?穷,并且乱。比如上面图表里暴发过疫情的国家,刚果、乌干达、加蓬这些,GDP世界排名都在100名之外,而医疗是个烧钱的事情,尤其是基础设施和人才引进,没钱寸步难行,最穷的地方比如部落里,可能连个诊所都没有,身体不舒服最多找部落里的巫医跳一段大神,在这种条件之下,对病毒的防控和病人的隔离,都是极大的挑战。比如上面图表里暴发过疫情的国家,刚果、乌干达、加蓬这些,GDP世界排名都在100名之外,而医疗是个烧钱的事情,尤其是基础设施和人才引进,没钱寸步难行,最穷的地方比如部落里,可能连个诊所都没有,身体不舒服最多找部落里的巫医跳一段大神,在这种条件之下,对病毒的防控和病人的隔离,都是极大的挑战。再看与它们接壤的国家,什么马里、苏丹,都是不安分的主,随时都可能再打仗,一打起来,难民到处跑,往别的国家挤,人口一流动,病毒跟到哪里去,谁也说不准。这些国家的政府控制能力也不行,不像中国,说隔离就隔离,没地方就能马上修医院,而到了他们那,政府很多时候是不作为的,要不然联合国和世卫组织也不会三天两头派人去了,那些到处跑的难民,有时候还会带个把野生动物尸体当口粮,而这些尸体就是最危险的病毒来源。再次,就是这次疫情的新情况了。这次疫情的死亡人数已经高达729人,接近21世纪以来的14次埃博拉病毒疫情死亡人数的总和,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看上面那张统计表就看得出来,这回是第一次出现跨国疫情,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以及尼日利亚,范围之广,涉及的人口之多,史无前例,要知道,尼日利亚的人口是上亿的。另一方面,还是可以从统计表看得出来的信息是,这次出现疫情的国家以前都没有暴发过埃博拉病毒,所谓“久病成良医”,从来没病过的自然病来如山倒,它们既不具备刚果、乌干达的经验,也有没提前储备相应的资源,这就导致面对疫情的时候措手不及,上手就被打懵了。最后,回到埃博拉病毒暴发之初,那一次,它屠掉了刚果一个村,没有扩散到更广大的地方,其中一个原因是村里的人并不会跑很远的地方。但现在不同了,交通这么发达,到非洲旅游公干的人这么多,谁也吃不准哪天会有人携带病毒从那边跑回来。这才是亚欧美国家最害怕的地方。怎么办?现在来看,政府做的,主要是加强边境管控,监控从疫区返回人员的身体状况,严防病毒入侵。对于我们民众来说,首先,不要恐慌,世卫组织已经派精锐前往抗击疫情,也没有发布任何旅行或贸易禁令(这是判断疫情严峻程度的重要标志)。其次,不要传播谣言,什么世界灭亡,全人类死一半之类的都是鬼扯。再次,注意个人卫生,不明来历的东西别吃,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去医院,听医生的话。最后,大家该干嘛干嘛,好好学习,尽职上班,想知道疫情消息,多上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有中文版,清楚可靠,可以压惊。----------------------------------------------Update:1) 好莱坞曾经在1995年拍过一部电影《Outbreak》,就是以埃博拉病毒为原型的。大家可以感受下这种病毒的厉害。(片中的"Motaba"病毒是比埃博拉病毒还要恐怖的一种病毒。当他们展示病毒的图片时,用的是一张经过的变型的埃博拉病毒图。)剧中凯文斯派西饰演的感染者的惨状2) 美国政府在日的最新消息: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简称CDC)告诫美国公民避免因不必要原因前往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这三个爆发埃博拉疫情的国家,并表示将派遣一支疾控专家队伍,这是国际社会帮助控制疫情的新举措之一。CDC主任弗里登(Tom Frieden)周四称,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疫情正在恶化,并称该疾病“可怕”且“无情”。CDC此次发布的旅游警示为最严重的三级,表明该地区旅客面临高风险。弗里登称,CDC此次发布警示是因其担心游客可能会不经意间与病毒接触,尤其是如果旅客生病或受伤后进入到有埃博拉病毒的医院。他说,发布警示也是为了帮助上述三个国家专注于应对工作上。弗里登称,CDC派遣了一支由疾病调查人员、实验室专家、卫生沟通专家等50人组成的队伍于下个月前往这三个国家,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牵头的加大力度控制疫情的国际努力。他说,这些工作人员将帮助这三个国家建立应急行动中心,强化埃博拉病毒检测的实验室网络,改善病毒筛查等工作。此前CDC已派遣12名工作人员在这一地区帮助追踪疫情、搜寻病例并对可能感染者进行确认。弗里等表示疫情可以得到控制。他说,要让疫情得到控制并不会很快也并不简单,但他们知道该如何做。他补充说可能需要三到六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他说,再次派遣人员的目的不光是为了控制当前的疫情,还要帮助这三个国家建立更强大的卫生系统。
何为埃博拉病毒?197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畔的一处村庄,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病毒正在此地肆虐,一共318人感染,最终280人死亡,致死率88%。从此,这种高致死率的病毒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感染后会怎样?人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起病非常迅急,起初是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则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而外出血就比较可怖了,按维基百科的说法,这种出血是全身孔洞出血,也就是说,除了我们常说的“七窍流血”之外,身体其他地方的孔洞,比如肛门、生殖器,甚至不小心扎出的小伤口,都会出血,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人体内的器官基本已经坏死糜烂,血液奔流,无孔不出。人最终死亡也是要么因为脏器衰竭,要么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换句话说就是“流血流干”。(转自凤凰新闻)
瘟疫公司会直观的告诉你,任何一种病毒,都是可怕的,埃博拉君只是致死率比较高,你们不要黑它)
感染发病的话一般是很恐怖的,而且目前几乎无药可医。开始的主要症状有高热(很突然)、乏力、肌肉疼痛、头痛、等,然后可进一步恶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体内外(从眼睛、鼻子、耳朵等地方渗出,甚至有时全身每个出孔都会出血)、肤色改变、血压下降、出现(或)等。患者最后会因为、、出血过多、多发性等原因痛苦地死去。说得恐怖点,这个过程中患者就像在你眼前融化一样。
曾经读过Richard Preston的小说, the Hot Zone, 其中就有描述ebola症状。 如果对小说感兴趣的,值得一看。里面很多描述很。。。此作者专注于写biohazard类文章。the Hot Zone 选截“A classic sign of infection by Ebola … is a certain expression that invariably creeps over the patient’s face as the infection progresses. The face becomes fixed and “expressionless,” “masklike,” “ghostlike” (in the words of doctors who have seen it), with wide, deadened, “sunken” eyes. The patient looks and sometimes behaves like a zombie. This happens because Ebola damages the brain in some way that isn’t known. The classic masklike facial expression appears in all primates infected with Ebola, both monkeys and human beings. They act as if they were already embalmed, even though they are not yet dead. The personality may change: the human patient becomes sullen, hostile, agitated, or develops acute psychosis. Some have been known to escape from the hospital.Disseminating clotting cuts off the blood supply in tissues, causing focal necrosis—dead spots in the liver, spleen, brain, kidneys, and lungs. In severe cases, Ebola kills so much tissue that after death the cadaver rapidly deteriorates. In monkeys, and perhaps in people, a sort of melting occurs, and the corpse’s connective tissue, skin, and organs, already peppered with dead areas and heated with fever, begin to liquefy, and the slimes and uncoagulated blood that run from the cadaver are saturated with Ebola-virus particles. That may be one of Ebola’s strategies for success.”当时读的时候以为是虚构的病毒和症状,没想到看了排名第一的答案,原来是真实的。。
埃博拉病毒感染会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可感染全身的组织细胞,特别是肝脏细胞进行增殖并释放入血,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皮肤,内脏出血以及失血性休克等而死亡。临床特点是经过3~7天潜伏期后突然发病;早期出现发热,肌肉疼痛等流感样症状,发病后5~7天出现严重出血,伴剧烈腹泻,呕吐和皮肤淤斑,并迅速衰竭,于发病后7~16天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50%~80%。目前尚无有效预防疫苗。。。。参考于俺们学的微生物书,,,
关于埃博拉病毒情况的部分描述参加电影《恐怖地带 /Outbreak》,里面所讲的病毒主要以埃博拉为参考,爆发地,特性也是如出一辙。凯文.史派西也秀了把演技,值得小酌
简单地说…就像一块蜡在融化…
转载一篇文章,通俗易懂(埃博拉其实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奇袭)。埃博拉病毒如何杀死感染者? 答案:埃博拉病毒并不直接导致病人死亡,是免疫系统致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能损害感染者的健康,这是其臭名昭著的原因。事实也是如此。 托马斯·格斯贝特(ThomasGeisbert)是得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医学分校的免疫学者,他表示:“在埃博拉病的末期,病人的血管会出现小裂纹,血压几乎为零,体温下降,开始抖动。” 但我们只要审视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之后的各种细节,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埃博拉病毒并没有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导致病人死亡的元凶竟然是其自身免疫系统。 纽约市西奈山医院的病毒学家克里斯托弗·巴斯勒(ChristopherBasler)表示:“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消除感染,如果人体免疫体系被激活到了极端水平或者失去控制,免疫系统将损害人体。” 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最极端方式被称为“细胞激素风暴”。包括禽流感和非典在内的很多病毒都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细胞激素风暴”,埃博拉病毒却有可能是最擅长此道。里斯托弗·巴斯勒表示在埃博拉病的末期,细胞激素风暴将导致病人死亡。 细胞激素是什么? 免疫细胞实验细胞激素来相互传递消息。细胞激素是由免疫细胞释放到血液里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细胞激素能让免疫细胞前往感染区,吞噬生病细胞,甚至穿透血管壁。细胞激素还能导致炎症,让受损的人体组织肿胀、发热,甚至损伤人体组织。 实际上,细胞激素风暴发出求救信号,随即人体免疫系统将使用各种武器来进行全面战斗。人体免疫细胞的最终攻击方式是自杀式攻击病毒,这将导致附带损害,人体血管就是被损害的对象。 里斯托弗·巴斯勒(ChristopherBasler)说道:“细胞激素风暴让血管变得穿透性更高。”正因如此,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开始破裂,红细胞和血浆从血管里流出。 细胞激素风暴还将导致人体内释放大量的一氧化氮,这将进一步恶化失血和血管损害。 里斯托弗·巴斯勒(ChristopherBasler)表示:以上所说的多种因素将导致病人的血压降至危险的程度,由此可见,病人不是死于失血,而是死于类似严重败血性休克的症状。 那么,埃博拉病毒到底是如何导致细胞激素风暴产生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回到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血液的时候。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学区的病毒学者格雅·阿马拉辛哈(GayaAmarasinghe)表示:当埃博拉病毒进入血液,埃博拉病毒立即寻找并感染免疫细胞,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目标之一就是树状细胞。在危险程度较低感染情况下,树状细胞将吞噬病毒并通知免疫细胞制造特定的抗体来对抗特定的病毒。 抗体会附着在病毒表面,阻止其感染更多的细胞。这就是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清楚病毒的方式。 但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方式却比感冒病毒高明得多,埃博拉病毒能静悄悄地绕开树状细胞,让树状细胞的报警系统无法发出信号,在此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也不知道要制造抗体来清除埃博拉病毒。 在人体免疫系统没有启动的情况下,人体极易受到病毒攻击。格雅·阿马拉辛哈(GayaAmarasinghe)说道:“埃博拉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它会马上疯狂复制,并以多个病毒攻击一个细胞,这种攻击方式,连艾滋病病毒都做不到。” 随着埃博拉病毒在人体血液里大量复制,埃博拉病毒数量的增长变得无法控制,人体多个器官被感染。最终,人体被感染的细胞将坏事并爆裂。 这时,人体免疫系统陷入混乱。 格雅·阿马拉辛哈表示:“很多早衰细胞死亡或被破坏,导致人体存有很多坏死组织,坏事细胞将他们的组织物质释放到血液里,这些物质最终导致细胞激素风暴。” 格雅·阿马拉辛哈说道:“此时的免疫系统不仅不会保护人体,还会损害人体。”换句话讲,我们的身体对埃博拉病毒入侵做出的反应是为时已晚,并且反应过激,通常会要了自己的性命。(C)译言网
尼日利亚又爆发了,详情见链接。
很多年前探索有一期节目介绍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你可以搜搜看,总结就是七窍流血,活下来不大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行病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