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关于“复诊”一词幸福的定义是什么么

心身医学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心身医学
狭义概念:(Psychosomatic Medicine) 主要指研究心身疾病(简称心身症)——即“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治和预防的学科。 广义概念: 是研究人类同疾病斗争中一切心身相关的现象。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其含义非常广泛,是当前国际上引人瞩目的新学科之一。作&&&&者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心身医学科学体系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有80年左右的历史。心身医学一词是德国精神医师亨罗斯1918年在讨论市面正式提出的。1935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心身医学的开拓者之一邓伯(Dunber)加以采纳,并于1939年在他领导出版地《美国心身医学杂志》诃944年建立的美国心身医学会加以推广。概念的形成,正是基于心身医学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西方又称之为综合医学模式),以及中西医学比较研究的探讨。心身医学的研究范畴:(不仅仅限于某一器官和系统的疾病本身,也不仅指疾病的病力学)它是研究疾病的倾向性、易患性、疾病的起因、预后、病前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前驱性特征,心身相关规律。(在概念、研究范围方面有广义、狭义两种观点,迄今仍有很大分歧)
心身医学是从心身相关的基本立场出发,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试图提出“综合——整体性医学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心身相关原理”。医学的发展,往往与人类对身体和疾病的科学认识的变迁,有着密切联系。在远古,医学是建立在人们对疾病的神魔化认识的基础上的,注重祭祀、祈祷、等的方法,故而治疗疾病的人有“”之称。古代和近代的西方传统医学之产生,则是人们以机械论和还原论来解释身体现象和疾病的结果,并随着人体生物学、的发展,这种医学成为现今世界最普遍的医学模式,叫“模式”。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成为这种医学模式对人类健康事业最大的历史贡献,并且该模式在未来还会在、中西结合医学等领域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人本主义观念的深入人心,科学对人的审视越来越全面和系统,对人类疾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也越来越重视。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在其成立宣言中,把人的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况”。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疾病已被发现不能单纯从生理学角度去研究和治疗,除非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考虑进去。于是,美国家、内科学专家恩格尔(Engel)就强调,在新时代,进行医学模式的转变十分必要,即建立一种“生物—心理—模式”。这里有两个转变方向,一种是医学研究对象宏观化,注重社会宏观状况对全体社会成员健康的普遍影响,由此诞生“”。而另一个方向是个体研究的系统化,即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全面系统地诊断病人个体,“心身医学”由此产生。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发源于20世纪前叶,由哈立笛(Hallida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等医学家最早提倡。弗洛伊德(Freud)精神分析学、巴甫洛夫(Pavlov)的行为科学研究成果等,为心身医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理论沃土。1939年,精神病研究专家邓伯(Dunber)首次出版《美国心身医学杂志》,5年后他又领导建立了美国心身医学会。这标志着心身医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的诞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疾病,是造成现代人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身心医学由此也越来越多得到医学界的重视。所以,对这种新兴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对医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是心身医学的研究和治疗对象。注重从整体论和生机论角度研究人体的中医,自古以来就重视心理因素对人体疾病的重要影响。中国早期医书《黄帝内经》就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皆摇。”“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还认为,人的得病有两方面原因——“外感六淫(躁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百病生于气。”等。
心身医学在西方诞生后,心身疾病的概念不断被完善。目前认为,“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重要致病作用的躯体器官病变或功能障碍。对心身疾病的临床诊断有如下几个重要指标:
1、 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和体征。
2、 发病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且随着病人情绪与人格特征的不同而有明显的病征差别。
3、 对该病用单纯的生物学治疗,效果不理想。
像原发性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神经性呕吐、偏头痛、、慢性疲劳等都是常见的心身疾病。实际上,身心疾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非常高,国内约为1/3,国外则高达10%—60%。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包括心理应激(stress),和心身反应两个主要环节。其发病源叫“心理应激源”,它一般有三大类:一是灾难性事件,如地震、火山、战争和恐怖袭击等,它的人群影响范围广,刺激强度大,造成的精神创伤严重,著名病例如二战期间斯大林格勒市民的“围城高血压”和9·11事件引起的很多美国人的各种心身病症。二是个人性应激源,与个人生活经历有关,影响范围小,个体差异大,如失学、失恋、事业等,但其个人影响不可忽视。三是背景性应激源,如噪音、拥挤、空气污染、不协调的人际关系等,它能长期对人的心身健康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身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个途径。植物性神经主要调控人体脏器的自主活动,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过于激动的情绪容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冠心病;焦躁过度的心理则易通过副交感神经而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溃疡。心理应激反应还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甲亢、糖尿病等病症。第三个是免疫系统功能的减弱,它会造成人体抵抗外界病源的能力降低,而且内部的免疫监督也会减弱,使癌细胞增殖扩散的风险增大。例如,很多癌症病症的出现,往往是在患者情绪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以后。每个人患心身疾病的风险状况,往往跟该人的心理特征、社会特征有关。
首先是人格上的差异。性格冲动急躁、攻击性强的人(A型人格)就很容易得冠心病;而性格内向、消极,且情绪不稳定的人则易常常患;得溃疡病的患者往往有被动、顺从、过度关注自己的性格特征;性格固执,爱怨天尤人的人患偏头痛的风险较大;而惯于自我克制的人(C型人格)则更容易得癌症。
个人经历与体验的差异是造成心身疾病个人差异的重要因素。很典型的例子是,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遭受的考试失利的精神打击,要比习惯了得低分的差学生的严重得多,前者患心身疾病的风险也就大得多,如慢性疲劳和神经过度紧张等。
还有一个因素是人们看待问题方式的差异,即如何解释应激源。看问题悲观消极,有的人则积极乐观;有的人仅仅把目光停留于事物表面,而有的人则善于理性分析问题并找到应对方案······这些对一个人的心身健康状况都是有极大影响的。
社会支持系统则是造成心身健康差异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个人周围有足够善解人意的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关心,那么他即使遭遇了心理的挫折,也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及时地派遣内心的压力而不至于影响身体健康。相反,性格孤僻而不愿与人交往的人,则由于该支持系统的弱小,而不易对心理反应进行调节,久而久之就会对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都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个人心身疾病病情的强烈差异性。比如,孤僻的人格容易导致社会支持系统的弱小,从而加快心身疾病的形成。而通过有意识的加强社会支持系统,也能改善一个人的人格,从而加强他抵御外在心理刺激的能力。心理、社会的状况既然对身体的健康有如此强烈的影响,那么研究如何用不同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方法来治疗心身疾病患者,就成了心身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般来说,心身医学对患者的审视和诊断是比较全方位的,会根据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不同患者身上起致病作用的不同比例,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即“心身同治原则”。对于急性发病而且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如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过度换气综合症病人,则需以生理救治为先,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坏。而对于更年期综合症、慢性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患者,鉴于其症状为慢性发作,且心理因素作用强度很大,除了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外,应重点做好心理和行为指导等各项工作。
心身疾病的主要有有三个目标:一是消除患者的社会刺激因素,如不良的家庭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等,使患者得以在相对平和温馨的生活环境中恢复正常心态,以减弱致病的外在刺激;二是消除心理学病因,即帮助患者(如冠心病人)改变认知模式,培养正常心态,这是从内在角度“治本”,难度相当大;第三则是消除生物学病因,例如采用长期松弛训练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人,可以帮助改善病人的循环系统,降低血压。
心身疾病的预防是与每一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它主要也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消除或远离环境中的心理应激源、加强社会人际支持、潜意识防御、端正认知方式等。值得一提的是对应激源的潜意识防御,在某些情况下,恰当的使用潜意识防御,掩盖不幸的现状,麻痹和安慰自我,能使人的内心得以有喘息之机,为调节心境提供缓冲时间,但是它若形成习惯,则容易导致人格,所以需适度。此外,适度的高强度运动,也能转移对人不快事件的注意力,并调节身体,从紧张压抑中恢复过来。当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可谓是史无前例的,由此而产生的种种高度普遍的心理和身体问题(现代病)也向医学界提出了新的呼唤。医学的长期实践已经证明,对病人心理因素的忽略,会给医疗效果带来不良的影响。对于日益增高的心脏病发病率,医学研究者们已经考虑城市拥堵喧嚣的环境在这其中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开始改进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使其更加全面综合。
与此同时,心理学、精神病学与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众多综合性医院已经设立精神科,常常被邀请参加对具有精神病症状的或情绪紧张的躯体患者的会诊。欧洲各国正在出现“万能医生”,他们同时具有治疗躯体疾病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技术。躯体疾病和心理病症的综合性治疗将越来越普遍。看来,今后将会有这样一个趋势,临床医生越来越需要掌握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知识,而也越来越需要学会与合作诊疗。
此外,心身医学也在对行为治疗的有效性问题上寻找有力的支持证据。行为治疗是指通过对身体行为有意识的设定,来达到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改善躯体、脏器官能状态的目的。常见的如厌恶刺激法、行为鼓励强化法、恐惧暴露法、脏器官能反馈治疗等。特殊的肌肉松弛疗法,如中国、印度(Yoga)等,对人体健康的正面影响现在是有目共睹的。心身医学虽然不注重具体疗法的设计,但是却在利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尽量为这些健康实践成果找到理论上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资源,特别是对于情绪与身体的感应关系研究成果,和“气功”等行为治疗方法,如果充分运用到心身医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去,无疑会给这门学科未来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我国建国初期,受到苏联科学模式的影响,曾经对心身医学持排斥态度。所以由于起点太低,心身医学在我国尚是新兴的边缘学科,科研发展和治疗普及程度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这对我国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事业和防治疾病的需要是很大的羁绊。因此,改革国内医疗模式固然重要,加强医学生的综合性业务教育,提高心身综合治疗的业务素质,更是迫切之事。书名:心身医学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开本: 16开
定价: 16.00 元
《心身医学》内容简介: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各省、自治区相继开展了乡村医生中医学专业的培训工作,以满足广大的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对实用性技能型中医药人才的迫切需求。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技能型中医药人才,教材的选用是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乡村医生培训教材。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身医学的概念
第二节 心身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古代中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
二、古代西方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
三、现代心身医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节 心身医学的研究范畴
一、病因学研究
二、理论研究
三、临床研究
第四节 学习心身医学的意义
一、医学发展的需要
二、心身健康的需要
第一节 认知过程与健康
一、认知过程
三、认知过程与健康的关系
一、人格的概念
二、的关系
三、人格与心身疾病
四、健康人格的标准
五、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
第三章 心身疾病概述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分类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
一、心身疾病的发病率
二、心身疾病的其他流行病学特征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生理病理学基础
一、心理应激理论
二、情绪理论
三、大脑与内脏相关学说
四、中医的心身一体观
第四章 心身疾病的诊断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
一、病史采集
二、体格检查
三、心理学检查
四、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五、确定心身疾病的诊断名称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一、明确的躯体症状
二、寻找心理社会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联系
三、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
四、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第三节 心理测验与量表在心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人格测验
二、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三、心身疾病的相关因素评定
第五章 心身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及程序
一、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心理治疗的分类
二、在心身疾病中进行心理治疗的原则
三、常用的心理疗法
第三节 药物辅助疗法
一、抗焦虑药物
二、抗抑郁药物
第四节 中医中药疗法
一、常用中医疗法
二、常用中药
第六章 心身疾病的预防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其水平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三、心理健康的水平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三级预防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个人预防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提高应对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情绪
第四节 心身疾病的社会预防
一、纵向社会预防——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二、横向社会预防——不同群体的心理卫生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二节 高血压病
第三节 心律失常
第八章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第二节 应激性溃疡
第三节 肠道易激综合征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糖尿病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三节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
一、神经性厌食症
二、神经性贪食症
第四节 肥胖症
第十章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头痛
一、偏头痛
二、紧张性头痛
第二节 中风
第三节 老年性痴呆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过度换气综合征
第十二章 妇产科心身疾病
第一节 与月经相关的疾病
四、经前期综合征
第二节 妊娠期的心身疾病
一、妊娠剧吐
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第三节 与流产相关的心身问题
一、自然流产的心身问题
二、人工流产的心身问题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十三章 儿科心身疾病
第一节 厌食症
第二节 神经性呕吐
第三节 儿童哮喘
第四节 遗尿症
第五节 夜惊症
第六节 孤独症
第十四章 皮肤科心身疾病
第一节 神经性皮炎
第二节 银屑病
第三节 荨麻疹
第四节 斑秃
第十五章 五官科心身疾病
第一节 原发性青光眼
第二节 ‘眼部异物感
第三节 癔症性耳聋
第四节 梅尼埃病
第五节 癔病性失音
第六节 咽喉部异物感
第七节 复发性口腔溃疡
第十六章 性与生殖功能障碍
第一节 男性性功能障碍
第二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
第三节 不孕不育
第十七章 其他心身疾病
第一节 疼痛
第二节 睡眠障碍
二、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三、其他睡眠障碍
第三节 癌症
第四节 艾滋病
附录 临床常用量表
一、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二、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三、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四、抑郁自评量表(SDS)
五、焦虑自评量表(SAS)
主要参考文献
……书 名:心身医学
出版时间: 2007
定价: 30.00 元
本书是卫生部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规划教材。全书除绪论外,包括基础篇、方法篇和临床篇三大部分。基础篇涉及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的最基础部分,包括心身相关性、情绪、应激的基本概念和有关重要的基本理论。方法篇涉及心身疾病的临床访谈、测验评估、生物学检查、干预原则和治疗技术以及护理等方面的基本方法。临床篇介绍各种心身疾病(或心身问题)的一般临床诊疗问题,大致按心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评估和干预策略的顺序编写,以便于学生临床对照学习;最后,介绍临床心身科的建设和管理,使学生对我国目前心身科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本书除了作为本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和心身医学工作者的参考书或培训教材。基础篇
第一章心身相关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章情绪与心身医学
第三章应激与心身医学
第四章心身疾病的临床访谈
第五章心身疾病的检查方法
第六章心身疾病的干预原则
第七章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技术
第八章心身疾病的护理
第九章循环系统的心身疾病
第十章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
第十一章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
第十二章内分泌、代谢系统的心身疾病
第十三章神经、肌肉系统的心身疾病
第十四章有关医学专科的心身问题
第十五章肿瘤心身问题
第十六章慢性疼痛
第十七章失眠
第十八章心身科常见的其他心理问题
第十九章不同年龄心身医学问题
第二十章临床心身科的建设与管理
汉英词汇对照索引
英汉词汇对照索引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医学上讲肝ca是什么意思
健康咨询描述:
我家公
最近一两个月身体一直不好,全身乏力,不想吃荤的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化验、检查检验报告上有个肝ca,医学上讲ca是什么意思结果: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4个回答3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擅长: 肿瘤
帮助网友:67637称赞:279
您好:肝ca是肝癌的医学代号,是属于肝脏恶性肿瘤,年龄大的、体质弱的、饮食少的,因为手术(包括放疗、化疗)对身体伤害太大,这样的病人吃不消的。建议采用中医中药全面调理,可改善增强体质,扶正祛邪,补气养血的功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癌细胞的复制和转移,还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减少患者痛苦。祁奥牌红豆杉中药含有效药用成分多达40多种,包括紫杉醇、巴卡亭Ⅲ、生物碱、红豆杉多糖、紫杉黄酮等。其中紫杉醇以及巴卡亭Ⅲ合成的多烯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一线抗癌药物;实验证明红豆杉多糖结合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并能通过对心肌保护、冠状动脉扩张及血液稀释来保护心脏;生物碱能改善睡眠;鞣质,通过抗菌、消炎、消肿对前列腺疾病有特殊功效;紫杉黄酮可通经、利尿、降血压;紫杉酚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等等。
擅长: 癌症的中药治疗
帮助网友:39881称赞:277
癌的侵犯性、复发性和转移性。预防复发的关键是初次治疗时获得根治,治疗后定期复诊。癌症复发常出现于治疗后五年内,尤其是2~3年内,这段时间内复诊当然重要,但定期复诊是终身性的,距离治疗结束的时间越近,复诊间隔的时间应该越短。对每一位病人来说,面对癌症都不会面无惧色,内心当然十分痛苦,但既然已成事实,忧愁痛苦无济于事,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才有继续生存的希望。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坚定我一定能胜利的信心,树立信心就是升起生命的风帆。应该让患者和家属明白,根治手术都是相对而言,治疗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可以说,防止复发转移就是防止死亡。祁ao牌红豆杉中草药原料用的是人工种植的曼地亚红豆杉祁ao牌红豆杉中草药每天8到15克,置砂锅中。加一升(约2斤)水煮沸,用文火煎煮十至十五分钟,饭后服用,一天内服完。
擅长: 中医治肺癌,胃癌,肝癌,直肠癌、
(点击按钮咨询医生,已有 778 名网友免费获得解答)
你好,肝癌晚期手术治疗意义不大.中医治疗对于肝癌特别是晚期肝癌有很大优势,针对肝癌发病部位的血供丰富,双套供血,转移快,生长迅速的特点,中医中药从外围症状着眼,解除了病人诸多由原发灶引起的症状.通过该方法治疗的病人一般不疼痛,腹水消失,肝功能降至正常,黄疸消退,达到“带瘤生存”目的.
本回答由 邢台市李新泽中医门诊 提供、推荐服务有()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药奇方秘方研究咨询.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指导.疑难杂病研究咨询.
(点击按钮咨询医生,已有 1165 名网友免费获得解答)
你好,你说的情况是肝癌,肝癌患者的治疗最好采用有效的传统中药保守治疗,有可能康复,许多患者康复后能够长期存活。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虫草、猪苓、明党参、桑寄生、青阳参、香菇、红豆蔻、桑白皮、杜仲、降香、茯苓、白术、八月札、知母、片姜黄、制南星、山萸肉、木瓜、仙茅、制半夏、补骨脂、独活、石菖蒲、仙鹤草、大蓟、山奈、枸杞子、薏苡仁、地榆、白前、丹皮、射干、当归、土鳖虫、青黛、肉桂、苦参、金精粉、葫芦巴、白癣皮、赤芍、山豆根、远志、泽泻、金银花、乌术粉、制鳖甲、连翘、紫草、桃仁、三七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对肝癌效果非常好,临床应用于肝癌患者的治疗,其功效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控制转移、减轻痛苦、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临床治愈。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转移扩散,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同时又不产生副作用,均在治癌抗癌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最终达到战胜癌症的目的,并可以防止残存癌细胞卷土重来,杜绝复发转移。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本回答由 古今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科 提供、推荐服务有()
(点击按钮咨询医生,已有 1427 名网友免费获得解答)
医学:Ca为癌症cancer的简写,即恶性肿瘤,医院里经常用该词代替癌症.如,肝Ca,肺Ca,转移性胃Ca等.这样书写的原因有:一,是临床医生参照西方模式,简写.二,为了避讳,毕竟有些人还是很害怕“癌”这个字的.肝癌的发病率大增,治疗方式仍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但很多患者初诊就已经是晚期,肿块巨大或者多处转移者不宜手术,这时多采用伽马刀、化疗,介入治疗、中医药、保守治疗等。肝癌晚期化疗无效者还可用靶向治疗,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价格昂贵,易产生耐药性。人参皂苷Rh2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抗肿瘤研究新成果,其高效无毒治疗肝癌特点弥补了以往一些药物和治疗方法的不足。有研究报道,人参皂苷Rh2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并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帮助网友:67122称赞:3946
病情分析: 您好:肝ca是肝癌的医学代号,是属于肝脏恶性肿瘤,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按病情又分为早、中、晚期。指导意见: 肝ca早期、中期,还可以通过手术与放疗、化疗来治疗,寿命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可长达5-10年。而晚期手术治疗机率不大,而且一般有转移的现象。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医生询问:
擅长: 内外科常见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介入术后,脑
帮助网友:8581称赞:374
病情分析:你的老人是得了肝癌,肝脏肿瘤指导意见:我的建议是Ca是癌,为了不让病人看出来,医学的一个简化用英文代替医生询问:
擅长: 擅长各类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
帮助网友:2481称赞:212
病情分析:你好,医学上CA是cancer的简称,也就是癌症的意思指导意见:肝癌的话,基本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了,但是可以根据癌症的位置,是否转移,大小,病人的情况,看是否可以手术治疗,结合化疗,或者血管栓塞,局部大硬化剂等治疗方式,吃好的,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医生询问: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1个回答11个回答2个回答3个回答
参考价格:9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参考价格:7.5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参考价格:0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固肾涩精。用于肾虚不固,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
参考价格:¥9
固肾涩精。用于肾虚不固,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
参考价格:¥7.5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朱丹溪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朱丹溪声明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替代医嘱。
朱丹溪(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义乌(今浙江)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相火病机学说,善用的,为“”(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与、、并列为“”,在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外文名Zhu danxi别&&&&名“朱一帖”“朱半仙”“丹溪翁”国&&&&籍元朝民&&&&族汉出生地浙江义乌出生日期1281年 (年)职&&&&业医生、医学家信&&&&仰道教主要成就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代表作品《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陵 & &墓
朱丹溪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35岁师从理学家。43岁从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格致余论》序)。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以前,他也曾读过《素问》,觉得“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然后“茫若望洋,淡如嚼蜡”。
朱丹溪罗精于医学,其学宗法,旁通于、二家之说,认为:“学医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朱丹溪得罗氏之传,又续加发挥。其主要著作有《格致余论》(1347)、《局方发挥》(1347)、《本草衍义补遗》、《》3卷(1358)。其整理编纂的《丹溪心法》可以体现他的医疗经验,对后世影响较大。朱丹溪祖父名环,父名元,母戚氏。祖父辈均以孝闻名乡里。朱丹溪的堂曾祖朱杓,精通医学,著有《卫生普济方》,重。堂祖父叔麒,宋咸淳进士,晚年从事医学,医德十分高尚,他们均对丹溪有一定的影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朱丹溪诞生于赤岸村。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
元贞元年(1295年),丹溪父亲因病去世。丹溪和两个弟弟都尚年幼,全家靠戚氏一人支撑。朱丹溪的童年既经历了艰辛的磨难,又得到了母亲的良好的教育与熏陶。在逆境中成长的朱丹溪,性格豪迈,见义勇为,从“不肯出人下”。元大德四年(1300年),朱丹溪年满20岁,时任义乌双林乡蜀山里里正。他刚正不阿,敢于抗拒官府的苛捐杂税,因而深得民众的拥护,连官府都忌他三分。
丹溪30岁时,母亲患病,而“众工束手”,因此他就立志学医。他刻苦钻研《素问》等书,“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克服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经过5年的勤奋苦学,既治好了母亲的病,也为日后的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时,丹溪已经36岁,他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到东阳从师许谦,学习理学。过了4年,成为许谦的得意门生。后来他将理学结合于医学,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
元年(1314年)八月,恢复。丹溪在学习期间,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
科举失败并没有使丹溪灰心,他认为: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只有学医济人,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时,他的老师许谦,卧病日久,也鼓励丹溪学医。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
,朱丹溪专业从医的时候,已40岁了。他一心扑在医学上,学业大有长进。过了两年,丹溪42岁时,治愈了许谦多年的顽疾。泰定二年(1325年),朱丹溪45岁,渡,千里迢迢来到(今江苏苏州)。后到(今安徽),上南徐(今江苏),辗转建业(今南京),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位适合当老师的人。有人告知,杭州医术高明,学问精湛,他就不顾夏日的炎热,日夜兼程,匆忙赶到杭州求教。
罗知悌精于医,得金之学,为刘完素的二传弟子,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曾以医侍。罗知悌对朱丹溪既有理论的传授,又有实践的教诲。使朱丹溪的医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朱丹溪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总结出一个重要的论点,即“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为创立后来的丹溪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丹溪墓碑一年半后,罗知悌去世。丹溪安葬了师傅后回到义乌老家。朱丹溪济世救人,为百姓治病,数年后,“声誉顿著”。
至正十八年(1358年)夏,一代医学宗师朱丹溪与世长辞,终年78岁,葬于义乌东朱之郭头庵。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由此引伸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故主张顺应阴阳之理,提倡男三十、女二十而后娶嫁,把理学的“主静”、“收心”、“养心”说与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说结合起来,用澄心静虑的方法防遏相火妄动。
2、相火论。相火为肝肾二脏专司,分属于、膀胱、三焦、胆诸腑。相火有常有变,常态属生理性相火,至关重要,“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如相火越位而妄动,则伤阴耗精,变生多种疾病。针对这种内生火热,主张应用滋阴降火的治疗方法。
3、对《局方》的批评,在《局方发挥》中集中地批评了宋代官方颁布的《和剂局方》和宋元之际崇奉《局方》形成的“《局方》之学”。指出《局方》忽视辨证,“一切认为寒冷”,滥用温热香燥药物和“一方通治诸病”的危害。主张临病制方,反对不问病由据证验方的医疗风气。
4、气血痰郁辨证治疗。在杂病治疗中,朱丹溪广泛应用气血痰郁辨证方法,尤其对病机的阐发和痰证证治的论述,均较前人深入。
5、治疗中注意顾护正气,慎用汗、吐、下等攻击法。
6、以节欲为中心的思想。主张节饮食、戒色欲,反对服食。朱丹溪创“相火论”,并作为其在临床上治疗火证的依据。金元四大家均重视对火热病因、病机和证候、治法的探讨,如刘完素着重探讨外感火热病证,张从正擅用下法清泄实火,提出“阴火”概念,朱丹溪吸取了前代刘、张、李三位医家之长,致力于对内伤火热证候及治疗的探讨。他在《局方发挥》中指出“诸火病,自内作”。可见丹溪所论火证,主要指内火,实则多指相火。
丹溪将火证分为实火、虚火与。《丹溪心法·火》谓火证“轻者可降,重者则从其性而升之。”并提出火证的三大治则:实火可泻、虚火可补、火郁当发。“实火可泻”治则,是沿袭刘对火热证中极深之里证的治法,临床中仍遵河间选用黄连解毒汤;“火郁当发”治则,乃借鉴李杲以益气泻火法治疗脾胃气虚、阴火内盛的原则,临床选用之方亦为李杲创制的、升阳散火汤、火郁汤等。
丹溪“虚火可补”治则,目的在于抑制相火、保护真阴,主要针对内伤杂病中肾阴亏虚、相火偏旺之证而设。其所创制的甚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方剂当首推大补阴丸,为后世医家治疗阴虚火旺之主方,现代中医多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中属于阴虚火旺者。
由此可见,“虚火可补”治则是朱丹溪“相火论”指导临床实践取得的重大成果,它使河间学派众多医家长期以来对外感火热的探讨为之一变,而转为对内伤火热的研究;也使治疗火热证由过于偏重清热泻火治法,进而重视滋阴降火治法,奠定了滋阴降火学说的基础,并促进了明清温热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对的一大贡献。丹溪倡导滋阴学说,著书的态度十分严谨,在此以前,“不从朱丹溪弟子之请而著方”,恐后人拘泥其方,不再详审病情。至67岁时,他的见解更加精粹,“其自得者,类多前人所未发”,遂应弟子等再次请求,著《格致余论》一书。不久又著《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共五种。今仅存前三部书。
《格致余论》是丹溪医论的专著,共收医论42篇,充分反映丹溪的学术思想,是丹溪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沦》两篇为中心内容,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力倡导滋阴学说,打下牢固的基础。其他如《饮食色欲箴》、《养老论》、《慈幼论》、 《茹淡论》等篇,围绕着养阴的观点,深入论述养生的道理。《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辨》一篇,提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的观点,又对某些章句的断句进行探讨。《石膏论》中,纠正了石膏的名实之误。盛赞其说,认为“至朱震亨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而后人遵用有验,千古之惑始明矣”。其他各篇,侧重论述滋阴降火和气、血、痰、郁的观点,内容十分丰富,每篇中又多以治验相对照。
《格致余论》的“相火论”和“阳有余阴不足论”,体现了学术思想的主要方面。“相火论”,深入说明了相火为人身活动的原动力的道理,若反常妄动则变为贼邪而致人于病,并以此为基础,在“阳有余阴不足论”中创立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
丹溪“相火论”,是在师承了刘完素火热病机的基础上.又参之以“”之理,进一步加以阐发和补充而发展起来的。首先,他说:“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恒动的,而“凡动皆属火”。火有君火、相火之分。丹溪说:“心,君火也”, “心主神明”,可见,君火主持人身的思维活动。关于相火,丹溪说:“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又说:“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可见相火指推动人身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又指出肝、肾、胆、三焦为相火的根源,主要发源于肾,君火、相火,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温养脏腑,推动人身的各种功能活动,所以,丹溪说:“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但是,相火之性易起,若五志之火变动反常,则“五性厥阳之火相扇”,相火就会妄动,产生性的变化,以致“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其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可以看出,相火既有推动人身生命活动的一面,如果反常妄动,又有“煎熬真阴”,而使人生病的一面。
在“相火论”的基础上,丹溪又于“阳有余阴不足论”中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首先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用天地日月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阴阳的变化。他说:“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又说:“日,实也,亦属阳;月,缺也,属阴。”由于“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力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协常不足。”
古人必近二十、三十而后嫁娶,《内经》亦认为“年四十,阴气自半,
朱丹溪起居衰矣”,又说“男子六十四而精绝,女子四十九而经断”。可见阴气之难于成,且人的情欲无限,此难成易亏的阴气,自然更不足了。何况,肾主闭脏,肝主疏泄,两脏皆有相火,皆听命于心。“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龛然而起”,阴气无形中自然消耗了。既然阴气之难于成,故丹溪谆谆于阴气的保养,教人“收心养心”、“动而中节”,以免相火妄动而伤阴。又“人之阴气,依胃为养”,如“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菽,指豆类。粮食、豆类、蔬菜、水果,才是人的最佳食品。丹溪提出“节饮食”,是指、肥肉等偏厚之味。又提出“节情欲”,“夫妇之间,成之以礼,接之以时”,如“殉情纵欲,惟恐不及”,又用燥毒药品以助之,难免阴气虚耗,身亦憔瘁,所以要“节情欲”。 在临床治疗中,丹溪强调“滋阴降火”。他说:“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又说:“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脾为消化之器,清和则能运”;“嗜酒则伤血,血伤则脾中之阴亦伤”,谆谆于脾阴的保养,充实了养阴理论。丹溪又提出“其人素有火盛者,是水不能制火”的病理,与“相火者,……阴血愈耗,其升愈甚”相参着,说明丹溪较深入地认识到阴虚火旺的病理。
在用药方面,丹溪发现大有补阴之功。由于丹溪的发现,龟板一药才以著名的滋阴药为后人广泛使用,并被后世医家誉为“大补真水,为滋阴第一神品”。丹溪又以龟板为主药,创立大补阴丸,用、龟板、知母、等,滋肾水、降阴火。并深刻批评习用温燥的《局方》。在以上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丹溪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丹溪也因此被后世尊为滋阴派的代表。“滋阴降火”治则的确立,对后世影响很大。温热学派“养阴清热”治则的确立,实导源于此。浙江义乌朱丹溪陵园。区、义乌城区、区分别有丹溪街、丹溪路之命名。丹溪在人民心目中,正如“苍苍,高风不磨,世远弥声,仰止者多。”
,位于赤岸镇东朱村东现名谷潭渊。朱丹溪著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伤寒论辨》,在医学理论上创立滋阴学说,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墓与妻、长子合墓。墓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经清十三年(1748年)及1946年修葺。20世纪60年代破坏。现墓系1982年重修,墓丘圆形,下部石砌。墓前立有“元名医朱丹溪墓”碑,介绍朱氏生平。[1]8集古装电视连续剧《神医朱丹溪》由秦燕影视创作室1993年与联合拍摄,电视剧根据剧作拍摄,讲述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一生发生的故事。导演:秦燕[2]朱丹溪的学说,后世有褒和贬,但以褒为主。如明代医家方广说:“求其可以为万世法者,张长沙外感,李东垣,刘河间热证,朱丹溪杂病,数者而已。然而丹溪实又贯通乎诸君子,尤号集医道之大成者也”(《》序)。但由于朱丹溪只明一义,过分强调了“阳有余”的一面,而不谈阳也有亏损的一面;在临床上太强调“滋阴降火”,因此,未免有它的片面性,从而遭到后人的激烈反对。 也因其执着一端而攻之不遗余力,说:“丹溪之言火多者,谓热药能杀人。而余察其为寒多者,则但见寒药之杀人耳”(《景岳全书》)。历代对朱丹溪的学说评价,尽管有褒有贬,但总的来说,朱丹溪的学说在国内外仍有很大影响,在祖国上占有光辉的一面。日本医家曾成立“丹溪学社”,专门研究丹溪的学说。
纵观朱丹溪一生,有苦有泪,尤其是当他立在风雨中,乞求罗知悌收他为徒,教他习医时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出他的毅力,为了一个目的,即使千折百转,不达目的仍誓不罢休。就是到了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说,他不仅在医学方面,就是在做事方面,思想方面,也为我们积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不愧为一代名医,一代名人。朱丹溪医学全书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是“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及《局方发挥》一书,对杂病创气、血、痰、郁的辨证方面。其他,如恶寒非寒、恶热非热之论,养老、慈幼、茹淡、节饮食、节情欲等论,大都从养阴出发,均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丹溪学说,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在15世纪时,由日本人月湖和田代三喜等传入日本,成为沿用至今的日本汉医的辨证。日本又成立“丹溪学社”,进行研究和推广。迄今日本尚存“丹溪学社”。日本仅医滩、气、血、水病因学说,由的水饮和朱丹溪所创之气、血、痰演化而来。
朱丹溪得罗知悌之学后,不断进行实践,又集张子和、李东垣二家之长处,将刘完素之说一变而为阴虚火旺之说,专攻于泻相火、补真阴,形成丹溪学派。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能医学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