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中药根治皮疹,南宁皮肤癣皮肤病医院?那种一抓就痒,吃酸腥辣也能复发的皮肤病。

当前位置:&
得了皮肤病要用什么药呢
得了皮肤病要用什么药呢
基本信息:女
病情描述:
一年四季都痒,但冬天是不是皮肤干燥所以更加痒得难受,曾经打针吃药也不好,化验过好象说是麻诊记不清楚了.发病时间好几年了,但今年最严重的.特别是晚上睡觉盖被子暖了更痒.
(因涉及隐私,只有医生和提问者本人才能看到图片)
擅长: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整形美容等常见科室的热门疾病。
你好,你的情况应该是荨麻疹,荨麻疹经久不愈主要是病因不明和用药不规范,你在平时要注意是什么东西过敏以后尽量避免,或者去医院做过敏原测试然后做脱敏疗法.荨麻疹用药方法很重要的,在服药时你必须特别注意,不可以因为今天不痒就不吃,明天痒了又拿起来继续吃,这样不但无法根治还会拖成慢性的荨麻疹.持续连续服药一段时间后,根据情况予以慢慢调降剂量(可能从天天吃变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药,在急性期用药最少需进1个月.在服药期间千万不可自行停药或是调降药剂,以免前功尽弃.如果中间自行停药,使得过敏反应再发,这样的服药方式又得要重新开始了.某些抗组织胺的药物会有嗜睡的副作用,若是不利于白天工作时间,可换成较不易引起嗜睡反应的.如果在急性期没有立刻根治,会变成慢性荨麻疹,也就是在一个月内断断续续的发作,并且持续超过半年以上者.有些人甚至持续好几年以上,慢性并非不能根治,只是需要有耐心,依照上面的服药方式,需要服用较久的时间.关键是找到原因尽量避免
擅长: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整形美容等常见科室的热门疾病。
你好,对于你说的情况考虑,皮肤癣属于传染性的皮肤疾病,它跟皮肤炎类似,却不尽相同,后者不会传染.这两种皮肤病的症状是皮肤非常痕痒,出现红疹或小红斑块,越搔皮肤越发红痒,患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平和,安祥的心境,是预防皮肤癣复发的一剂良药.得了该病的患者首先不能吃太多热气上火的食物,日常饮食中要忌烟酒及辛辣油腻的食品,要注意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多吃蔬菜水果。
擅长: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整形美容等常见科室的热门疾病。
您好,根据你的描述应该是荨麻疹,一般奇痒无比,成片出现,此愈彼起.最常见的是食用某种食物引起的,但还有以下几种原因,荨麻疹目前没有办法根治,吃药只能缓解症状,主要靠平时自己多加注意少接触过敏源.可外搽舒服特,口服甲氰咪呱片,扑尔敏片,脑益嗪片各1片;Vc片2片;均每天3次.调节皮肤免疫药物.可以查一下过敏源,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中药治疗主要以四物消风散为主方,结合个人体制再做适当调理.如当归,生地,荆芥,防风,银花,连翘,蝉蜕,胡麻,苦参,苍耳子,柏子仁,夜交藤,神曲为主药.建议去皮肤科在中医大夫指导下用药,因为你现在反复发作,已经转为慢性荨麻疹,治疗起来,可能效果不会那么快,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一段时间.日常生活尽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抓,不用力揩擦,不用热水肥皂烫洗,不饮酒,不喝浓茶,咖啡,不吃酸,辣菜肴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发作期,忌食黄鱼,海虾,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擅长: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整形美容等常见科室的热门疾病。
您好,您说的可能是荨麻疹,是一种国过敏性疾病.一般是需要行抗过敏治疗的.您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片或者氯雷他定片都可以的,一日一次.还有就是,我建议您行过敏原检查,查出来后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过敏的物质.这才是指标和治本.注意要休息好,不要熬夜,不要食用腥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蔬菜和水果.以上是对“得了皮肤病要用什么药呢”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整形美容等常见科室的热门疾病。
你好,个人建议应当遵循在提高自身免疫抵抗机能的前提条件下,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多喝水,多吃水果,配合针对性中成药辨证施治综合治疗,这样才可以达到彻底痊愈。
“得了皮肤病要用什么药”相关问题
“得了皮肤病要用什么药” 的相关文章中药治疗皮肤病体会
作者: 医学生
时间: 12:55
医学生招聘网发布:
医学生招聘、医生招聘、护士招聘、医师招聘、医院招聘、卫生学校招聘、卫生局招聘
QQ群: [满],请先加有侧微信,新群号会在微信上公布。
  除湿胃苓汤由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组成。五味消毒饮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组成。均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二方具有清利湿热、解毒消炎功效,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对于某些湿热蕴结化毒所致皮肤病变,以此化裁治之,获效非常显著,举案例如下。 医学生
  痤疮 医学生
  刘某,男,23岁,日初诊。颜面、胸背部发生较密集的粟粒、高梁粒大小红色炎性丘疹,部分皮疹顶部附脓点、脓疱,触之有灼热感,伴有较多油性皮脂溢出已两年余。几家医院诊为寻常痤疮,予数种西药内服,外用复方硫黄洗剂、新肤螨灵霜、痤疮平等,皮损消退不明显。患者现口腻口黏,渴不欲饮,纳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濡数。证属湿热蕴结颜面、胸背,化毒而呈红色炎性丘疹。治则:除湿清热,解毒消炎。除湿胃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白术12g,苍术9g,栀子10g,赤茯苓12g,薏苡仁20g,防风6g,滑石10g,木通6g,蒲公英30g,地丁30g,银花30g,菊花9g,甘草9g,水煎服,日1剂。第3煎待凉用纱布蘸药液洗擦患处,每日3次。嘱其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医学生网,
  服药12剂后皮损已明显开始消退,油性皮脂分泌减少,未有新的皮疹再现,口中黏腻感已轻,纳食增加,小便正常。原方去防风、木通,白术、赤茯苓减为10g,苍术减为6g,银花、蒲公英、地丁减为20g,续服12剂。 医学生网,
  服药后皮疹已基本消退,为巩固疗效,上方略作变更,续服6剂,后皮损全消,皮肤变平治愈。 医学生网,
  按痤疮又称“肺风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云:“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本例除有较密集的红色丘疹脓疱外,又具较多油性皮脂溢出,且有口中黏腻,纳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症状。辨为湿热蕴结化毒所发。故用苍术、赤茯苓、白术、栀子、薏苡仁、滑石等清利湿热,导湿热下行;蒲公英、地丁、银花、菊花清热解毒消炎。诸药互用,使湿热清毒解,皮疹消退。 医学生
  脓疱性细菌疹 医学生
  孔某,男,57岁,日初诊。双手掌、足跖起数个高梁粒大水疱,后变成黄绿色脓疱,症状时轻时重,患处常有痒觉或灼热感,反复发作3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脓疱性细菌疹,予西药注射内服,外用药不详,取效不显著。脘腹不适,纳少,口苦,口中黏腻,渴不欲饮,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辨属脾经湿热,蕴于掌跖,酿成湿热毒所发。治则:除湿清热,解毒消疹。除湿胃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化裁:苍术9g,白术12g,赤茯苓12g,栀子10g,黄连10g,薏苡仁20g,木通6g,滑石10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蒲公英30g,地丁30g,银花30g,连翘10g,甘草9g,水煎服,日1剂。第3煎待温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日2次。10剂后脓疱疹趋于干涸消退,未有新疹再现,纳增,小便正常,余症俱轻。原方去黄连,苍术易为6g,白术、赤茯苓易为10g,银花、蒲公英、地丁易为20g,续服10剂后脓疱疹全消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医学生
  按脓疱性细菌疹西医认为与体内存在着的化脓菌感染病灶有关,但用抗生素治疗却收效不著。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描述的窝疮相似,“此症生于指掌之中……,起黄白脓疱,痒痛无时,破津黄汁水,……”。本例始用西药治疗获效不显,辨为湿热蕴于掌跖部化为湿热毒所发。方以苍术、白术、赤茯苓、黄连、栀子、薏苡仁、滑石、木通等清脾湿热,导湿热下行;白鲜皮、地肤子祛湿止痒;蒲公英、地丁、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药证相符,故收效较好。 医学生网,
  带状疱疹 医学生
  武某,女,45岁,日初诊。左腹部、背部发生几处大小不一条状红色皮损,内有较多粟粒、绿豆大疱疹簇集分布,累累如串珠,疼痛灼热不适7天。某院诊为带状疱疹,予聚肌胞、病毒唑注射,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数日,皮疹消退较慢,仍疼痛如针刺状。脘腹不适,口苦口中黏腻,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脾胃湿热蕴于上述部位,化为湿热毒所发。治则:清脾胃湿热,解毒消疹。除湿胃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苍术9g,白术12g,赤茯苓12g,栀子10g,黄连10g,薏苡仁20g,厚朴6g,板蓝根30g,蒲公英30g,地丁30g,银花30g,延胡索10g,滑石10g,木通5g,甘草9g,水煎服,日1剂。6剂后疱疹趋于消退,疼痛大减,脘腹不适、口苦、口黏腻等症状均减轻,纳增,二便正常。原方去黄连、木通,白术、赤茯苓易为10g,复服6剂后疱疹消退,疼痛消失,诸症告瘥。 医学生网,
  按带状疱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又有“蛇串疮”、“缠腰火丹”之称,神经痛是本病最典型症状特点。本例具脾胃湿热蕴结化毒的一系列症状表现,湿热不清,热毒不解,疱疹难以较快消退。因此用苍术、白术、赤茯苓、黄连、栀子、厚朴、薏苡仁健脾胃除湿热;滑石、木通、甘草导湿热下行;板蓝根、蒲公英、地丁、银花清热解毒;延胡索止痛,从而使疱疹较快消退,疼痛消失。 医学生
  足跟疮疡 医学生
  陈某,男,43岁,日初诊。右足部发生3处约钱币大溃疡面,皮肤色红,有时渗出黄白色黏液及分泌物,痒痛俱作3月余。在两家医院住院予数种抗生素注射、内服、外用,疮面不愈合。又经X线摄片提示,骨质未见异常,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未培养出细菌,化验空腹血糖属正常范围。现仍行走痛剧,查见患处肤色仍呈潮红肿胀,触之灼热,口苦口渴不欲饮,口中黏腻,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辨证为脾胃湿热,日久蕴结化毒而发。治则:清脾胃湿热,解毒消炎。除湿胃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化裁:苍术9g,白术12g,赤茯苓12g,陈皮6g,厚朴6g,猪苓9g,泽泻9g,栀子10g,滑石10g,黄连10g,丹皮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银花30g,蒲公英30g,地丁30g,天葵子10g,甘草9g,水煎服,日1剂。外用:赤茯苓30g,薏苡仁30g,黄柏30g,泽泻30g,丹皮30g,白鲜皮30g,忍冬藤50g,白及30g,蒲公英30g,地丁30g,苦参30g,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患足,每日2次,2日用药1剂。洗后用炉甘石粉、白及粉、黄柏粉各份,高压消毒后撒扑患处,油纱条覆盖。忌食腥辣之物。 医学生网,
  服药7剂后,口苦口渴口中黏腻症状大减,纳食增加,二便基本正常,疮疡处肤色明显由红变淡,渗出黏液分泌物极少,痒痛肿胀症状明显减轻,疮面开始由外向内缩小,可以慢慢行走。上方去厚朴、陈皮、丹皮、黄连,入当归12g,牛膝10g,续服10剂。外用药同上。 医学生网,
  服药十剂后,疮面基本愈合,灼热痒痛肿胀症状消失,纳食正常,余症俱消,行走正常。方中去苍术、白术、天葵子,银花、蒲公英、地丁减为12g,续服6剂,以巩固疗效,停外用药。3个月后随访再未发。 医学生
  按本例足跟疮疡迁延3个月余未愈,始用抗生素治疗,取效不著,又经细菌培养、X线摄片、空腹血糖检测,均无异常,因脾主肌肉四肢,与胃相表理,据其疮疡处肤色发红、触之灼热、肿胀、渗出黄白色脓液、痒痛俱作、行走疼痛、口苦口渴、口中黏腻、不欲饮、小便色黄、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症状,辨为脾胃湿热蕴结,日久化毒所致。故以苍术、白术、赤茯苓、陈皮、厚朴、栀子、黄连清脾胃湿热;猪苓、泽泻、滑石、甘草等导湿热下行;白鲜皮、地肤子止痒;丹皮、蒲公英、地丁、银花、天葵子清热消炎解毒;当归、牛膝引药下行,并配合外治,内服外用相结合,使湿热得清,毒邪得解,炎症消散,疮疡愈合,诸症消失,行走如常。 医学生
医学生网欢迎您!
结交更多同行好友 分享您的信息 !
2016年医学生招聘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医院招聘网官方微信(微信号:qq3423498)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医学生网官方微信(微信号:yixueshengcom)
请在你博客上做个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皮肤病皮肤癣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