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人的体温什么时候最高在12点时或8点时相差多少

葵葵病历(爷爷撰写)
  葵葵的体质还算可以,出生以来只有2次轻微的感冒,但是5月26一大早却突然性地轻度发烧起来,当时全家人还没有特别重视(测量体温是37度),于是照常带她去户外活动,当天户外有风,葵葵在外面睡了一觉,等她回家时,大约11点半,体温已经到了38度多.我们一直仔细地观察这种情况的变化,当然希望是能够恢复正常,可是到了晚上8点时已经上升到了39度,没办法,赶紧给外公打电话,3人带着葵葵火速赶往省儿童医院.以下是葵葵爷爷所记录的几天以来生病吃药情况:
  (26日当天晚上在医院打针到凌晨2点才回家)
  5月27日
  上午体温基本稳定,下午体温升高到39度1,服药半小时后降至38.9
  下午5时体温38.6
  6:37体温38.9
  7:40体温39.4
  8:10服清开灵
  8:40体温38.8
  22:50体温37.8
  晚上9:50吃退烧药美林
5月28日
  早晨6;30体温37.3
  8;45体温38度
  10:20体温38.6
  10:30吃美林
下午1点差5分体温37.2
  2:55体温37.3
  同时服了清开灵
  4:10体温38.3
  5:30服用安奇
  6:37体温39.7
  同时服用美林
  7:35体温38.8
  7:57服用清开灵
  8:37体温38.2
  凌晨2:40服用安奇 体温38.2
  5:50体温37.8
  6:20服用清开灵
  7:10体温38.6
  同时服用美林
  9:40体温36.5 同时服用安奇
  10:40体温35.7!
  11:50体温36.7
  下午2:50服用清开灵 体温36.2
  晚上7:50体温36.7 同时服用安奇
  上午7:10体温37.1
  8点差10分 服用安奇
  11时服用清开灵
  下午4点差10分 体温36.5 服用安奇
  7点服用清开灵
  9点20 服用清开灵
  可能是密集服用退烧药和消炎药(医生鉴定是咽炎),29日开始葵葵出现体温35.7的情况,这是低温了,从腋温最高39.7一下降到35.7,还是比较吓人的,但通过服药和一系列物理护理,到29日晚上,这次高烧的过程基本结束开始恢复正常.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回放︱蹲守浙大儿院急诊室 24小时人间百态全纪录
回放︱蹲守浙大儿院急诊室 24小时人间百态全纪录
孩子们的暑假开启,儿科医院的暑期模式也拉开大幕。暑假里孩子究竟哪些疾病、意外高发?
7月12日,入初伏,外头骄阳似火。急诊室内,却同样不清冷。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冒着酷暑驻点浙大儿院,兵分三路分别蹲守急诊外科、急诊抢救室和手术室,24小时零距离直播,来为你带来最真实的报道。
这里,有人生百态,有苦辣酸甜,有温情满怀。
14:40 &我们的三路记者结束了这24小时的蹲点报道,即将离开医院。
一张张笑脸,一声声哭泣,一把把汗水……回忆刚刚过去的这24小时时光,既有小病小痛,也有生死离别。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珍宝,他们的健康牵动家里所有人的心弦。大家感触良多: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安全教育、隐患排查,一样都少不了。再次向这24小时里奔忙的每一位白衣天使致敬:感谢有你!让那么多的孩子恢复欢笑,让那么多的家庭重获阳光!
14:05 急诊室
从桐乡送来的小女孩已经在病床上睡着了。爷爷说,砸中孩子的水泥门框非常重。外科医生认为,孩子有肺挫伤,需要挂盐水并且留院观察。
14:00 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那个坠楼的6岁小男孩走了。
此前,赵国强医生正在和孩子爸爸谈话:“孩子心脏停止了,已经没有了,心肺复苏已经按压了50分钟,我们会继续按10分钟。”
又心肺复苏了18分钟后,孩子依旧没有心跳,赵国强医生去和孩子爸爸谈,爸爸沉默了十几秒,转身走向妈妈,和孩子妈妈说了医生的建议。爸爸签字同意,停止继续抢救。一直被按在座椅上安抚的孩子妈妈现在冲进了帘子内,说:“宝宝,妈妈在,宝,宝,妈妈在。”
一个小生命就这样走了!现场记者和后台小编心都碎了。
13:33 &高处坠落的小男孩仍在心肺复苏和输血中。
13:30 &抢救室一位五岁的桐乡小女孩被推进了抢救室。小女孩的爷爷说,今天上午九点多,孩子被两米多长的水泥门框压住了上半身。孩子之前在桐乡的医院做了CT检查,肺部有伤。
这是手术室的手术医生喜好手册,上面记载了各个外科手术所需器材、特殊用物准备的明细。
12:43 “病人到了,请准备。”急诊创伤外科手术室内,护士站通报响起,意味着赵国强等医护将进行今天的第6台手术。“今天常规手术比较多,手术时长短,台数也就多了。”赵主任介绍。小患者4周岁,在玩耍时不小心踩到异物嵌入脚底,4天后爸爸妈妈发现其脚底有一块红红的,碰一下就疼,遂带到浙大儿院急诊科就诊,检查发现右脚底有黑点,伴红肿,建议手术取出异物。
这是取出来的小竹签
12:00&这些是手术后等待麻醉过去的小患者们。
11:46 此刻抢救室送来一个6楼坠落的6岁男孩,头部受伤明显,邻居最先发现,和交警一同将孩子送至医院。孩子父母在抢救室哭得有些站不住。
邻居说,他大概在11:00左右发现孩子,发现时已休克。本来打不到出租车,正好路遇附近交警,就在交警的帮助下先将孩子送到了附近医院,但由于医院没有抢救设备,就又立马送到了浙大儿院进行抢救。孩子父亲说,可能是家里窗户比较低,窗户周围没有围栏,家里床又有点高,孩子在家玩的时候就从窗口掉出来了。目前医生正在抢救孩子,之后将为其做脑部至腹部的CT检查。
小男孩已经在做心肺复苏,呼吸很微弱,并还在联系血库送血。医生说,小朋友CT做出来发现骨脑部出血并不严重,但骨折很严重。
11:30 急诊外科诊室
“宝宝放心,医生叔叔做手术前经过了很多次训练了,爸爸妈妈会在你身边。”一位三岁的小男孩摔破了后脑勺,医生在缝针。和大多数走进急诊外科诊室的孩子不同,在医生和父母言语抚慰下,这位小男孩全程没有哭。
11:45 &让大家庆幸的是,洗出来没发现疑似绿色老鼠药的成分。
11:30 &女孩的奶奶联系超市后,刚刚得到信息,孩子当时手里抓的是“溴敌隆”,一种高效杀鼠药。目前虽然只是怀疑吃过,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医生要求马上给孩子进行洗胃。女孩的爸爸和奶奶有些不忍心,怕对孩子有伤害,与医生护士沟通了几次之后,家长听取了医护人员的建议。洗胃正在进行,“奶奶在的,奶奶在的,奶奶带你回家了……”看着才1岁5个月大的孩子却要经历洗胃的痛苦,孩子奶奶边含着泪,边帮着医护人员按着孩子。
11:10 & “孩子吃进去了一把老鼠药,医生快给看看。”一个家长抱着一个小女孩焦急地走进抢救室。家长说,一个小时前孩子奶奶带着她在超市买东西,一个不留神就看见她两手各抓了一把绿色粉末,一问才知道竟然是老鼠药,赶紧就带孩子来医院了。据了解,当时,老鼠药放在超市的一堆大米旁边。“平时孩子看见什么东西都要往嘴里塞,所以我们就怕她刚刚把手里的老鼠药吃下去了。”孩子奶奶说。目前孩子尚未出现呕吐等不良症状,护士正在为孩子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
10:53&第四台手术开始了,快5周岁的小患者自己走进了手术室,还愉快地和医生聊起了天。
“叔叔,这是我第三次骨折了。”手术室走进来一名六岁的小姑娘,非常淡定地和赵国强医生描述自己受伤的过程。小姑娘初次因髁上骨折后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出现肘内翻后遗症,容易出现再骨折,此次为肱骨外髁骨折的复位术。
赵医生介绍,相比较成人,儿童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出现后遗症的几率也相对较低。
10:53&手术已经结束。这个石膏裤要穿1个半月到2个月,不能洗澡,只能卧床。此类骨折容易引起双下肢肢体不等长,膝关节内外翻,影响行走步态,有些患者需要后期多次矫形。
手术室通常有两名护士,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可以简单理解为“手术台代言人”和“手术室代言人”。“洗手护士必须是无菌状态,主要负责清点、排列及提供医生手术所需的器械、敷料等,巡回护士则是为洗手护士准备相关材料,并监督整台手术是否符合无菌操作等规范。”赵杭燕护士长说,手术室护士往往是整台手术准备最早、离开最晚的人。
10:40 “叔叔给你打个石膏就回去了,很快的好不好?”急诊创伤外科赵国强副主任今天上午的第三台手术,术前他正安慰一名即将手术的4岁小姑娘。小患者昨天从二楼没有护栏的楼梯上摔下,导致股骨远端骨折,右尺桡骨骨折,颈椎半脱位以及肺挫伤。“没有手术指征,可保守治疗,进行石膏裤固定。”赵国强提醒,小朋友高处坠落以骨折和脑部损伤多见,暑期到了,家长一定要看护好孩子。
10:26 &“待会儿扎针的时候要轻一点轻一点。”刚到抢救室的6岁小男孩小鑫一边说着,一边将两只手小心翼翼地伸给妈妈看哪边筋清楚些。答应了爷爷要做勇敢的男子汉,到扎针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哭了几声。男孩爷爷告诉记者,孩子平时身体素质很好,都没输过液,前几天得了扁桃体炎,刚刚好,结果昨天下午又觉得头痛,肚痛,还有发烧的情况,昨天送来的路上还吐在了出租车上。
待妈妈交费回来,他已经在床上翘着二郎腿,后脑勺枕在右手上,一派潇洒的姿态了。“勇敢还是挺勇敢的,就是刚刚落了两滴泪。”爷爷一边在小鑫脸上比划着,一边跟孩子妈妈说道。
10:20 &在手术室的电脑前,记者拜托赵国强医生看看昨天两个车祸意外小患者的情况。金华7岁小患者小杰,爷爷昨天送他上培训班路上被车撞伤,右股骨折,右肘部皮肤毁损,面部、口唇、右下肢皮肤裂伤,昨天已经做了手术,手术很顺利;“可能被截肢”的3岁德清小男孩,昨天也做了手术。为什么会严重到“可能截肢”?原来,小男孩的右脚有肌腱磨损,组织坏死,皮肤坏死,创面重度污染,一期手术已经做了冲洗创面、切除坏死组织、修正创缘,现在视情况做二期手术。
昨天的手术记录
10:10 普通内科门诊
“小孩16号要去当节目主持人,现在嗓子哑了,我们家长比较着急。”普通内科门诊诊室里,一位爸爸语速很快。小女孩手托着腮帮,不说话。张晓静医生说,孩子患了呼吸道感染,为了嗓子能尽快回复,建议做雾化治疗。
9:49 &此时的抢救室与门诊比起来有些冷清,刚刚送来一个3周岁9个月的小男孩。孩子家长说,孩子今天早上八点就开始发烧,还有抽搐的症状。“这段时间也没出去玩,都是在家好好待着,不知道怎么就发烧了。”男孩母亲一边搓着儿子的小脚,希望孩子体温早些升上去,一边说。孩子接下来将在医生建议下去做脑电图检查,并留院观察。
9:26 伴随着一阵响亮的哭声,前天在急诊收治的一名肘关节骨折患儿被推进浙大儿院住院部4楼手术室。麻醉师对其进行非插管全麻后,几秒钟哭声便销声匿迹。这是一名5岁的小男孩,因在玩耍时不慎跌倒,被送至浙大儿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左侧肘部髁上骨折,伴神经挫伤。
这是急诊创伤外科副主任赵国强今天的第2台手术,术前,赵国强医生给大家谈意外伤害如何避免,这两招家长可以学起来。
手术即将开始
手术基本结束,这是手术前后小患者肘关节髁上骨折对比照。
9:23  在2楼普通内科区负责病理标本取样的护士告诉记者,她今天从早上8点开始上班到现在,已经给五十多个病人量过体温了,“今天挺奇怪的,人挺少的,平时都是没什么休息间隙的。”这位护士说。
二楼普通内科门诊区这位护士正在给患儿量体温。
二楼门诊大厅往来的人群
9:10 &放眼望去,整个输液大厅里已经有许多患者,十分忙碌。
此刻忙碌的输液大厅。
早上8时,医护人员开始交班。
7:30 急诊B超室对面就是急诊创伤外科胡中南的诊室,一个后夜班他一共看了17个号,约1/3属意外伤害,剩下2/3的小朋友基本上有腹痛的表现,不排除是阑尾炎和肠套叠在“作妖”。对于胡中南来说,夜班才是正常的生物钟,距离8点下班还有几十分钟,他说“困点”快到了。即便如此,脸上的痘痘却说不了谎,“要想皮肤好,就得换科早”啊!
记者为胡中南医生拍了张不太正式的工作照。
7:00 B超室传来的一阵小婴儿哭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从昨晚9点起到现在,急诊B超室张宝富医生已为54名孩子做了检查。他看上去皮肤状态不错,不像是刚上了10个小时夜班的人,“我们科室女医生上完夜班脸色会比较差的,不过比以前好多了,医生多了,一个月就轮到两三次夜班”。
被问及是否觉得困倦,张宝富坦言刚入职的时候挺痛苦,不过现在为了倒作息时差,他会下意识让自己少睡或多睡几个小时。&因为很多小朋友过来主诉肚子疼,那我们就要帮助医生排除肠套叠、阑尾炎、疝气等情况的存在。&张宝富粗粗统计了下,这轮值班检查结果为阳性的小患者共6个,“天气热可能会相对多一点“。
6:20 &“我已经熬不住了,隔壁小伙子还好,就帮忙多担待了些。”此时,清晨的曙光照进浙大儿院急诊大厅,稀稀疏疏的坐着三四对家长,其中一位爸爸还在揉着太阳穴,后半夜内科叫号已至160号,2号诊室的林舒鹏感觉眼皮在打架,四五点时更甚,而她口中的“小伙子”便是1号诊室的谢添医生。“我真的还好,哈哈,习惯了!”谢添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后半夜半个月能轮到3次左右,再过1个多小时就能下班了,平常两个诊室加起来能看到200多号,今天凌晨的小患者并不算多。后半夜来看的孩子,往往是高烧不退或出现新状况,家长实在放心不下的,杭州本地较多。
5:30 &&一个死活不肯打针的小男孩,被强行摁住了。孩子来自桐乡,高热不退,凌晨5点到浙大儿院,输液前要在抢救室做皮试,但孩子一直喊害怕,哭着要离开医院。
5:18 有患者来就诊,记者离开了胡中南医生的诊室,外面天已经亮了。
门诊窗口前的队伍越来越长,这些家长和孩子,也是一夜没睡吧
4:50 &在急诊廊道里走过,一位患者爸爸跑过来问我,孩子周一来医院骨科就诊过,左手骨折,现在发热了,能不能换一下纱布、重新包扎?我想着,急诊外科应该能够换,就让他去急诊外科的号子。结果我在急诊外科胡中南医生这里,这位爸爸也进来了,他和胡中南说,孩子手臂上有钢钉,现在可能有点感染,想换下纱布。但胡中南的回答和我不一样:有钢钉我这里换不了,没有该有的东西。我心里咯噔一下,自己误导了对方,忙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们(手臂)还有钢钉。于是,胡中南建议他们去排队挂骨科的门诊号。
对方走后,我问胡医生,你现在空着也不能给他换一下吗?免得他多排2小时队伍。胡医生回答:医院规定我们是不能这么做的,我心里也像你这么想,也希望帮帮他,但那是骨科医生的范畴,万一我包扎的不好,或者出了什么问题,那我要承担责任,很可能因此断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也是保护自己的办法,我们也是很无奈的。”
另外,胡中南告诉记者,后半夜的4个缝合,都是从床上掉下来受的伤,家长要注意,睡觉时,把孩子拦好,床周边也不要放杂物,尤其是锋利的东西。
4:20 门诊挂号窗口前,有家长已经开始在这里等候白天的挂号。
4:16 记者从急诊诊疗区的叫号系统上看到,后半夜的急诊创伤外科已叫至15号,急诊内科则已至116号。外科的胡中南告诉记者,目前他已经为4个小患者缝合外伤。
后半夜开设的2个急诊内科之一。
3:58 &此刻的输液大厅患儿虽然没有白天时候多,但注射室仍不断有家长抱着孩子进去扎针或拆针。注射室的护士告诉记者,13日的零点开始到现在(3:58),他们已经接待了27个患儿。“今天这个病人量并不算多,高峰期时我们凌晨1:00-8:00后夜班接待100多个病人也是有的。”护士说。
3:50 &2楼采血窗口依然有一个开放,一个小朋友正由家长抱着在抽血,后面还有小患者和爸妈在排队。
3: 00 在抢救室,120送来一个昏迷的小男孩。男孩家长说,他们是从江西上饶赶来的,孩子是从三轮车上摔下来的,当场昏迷。记者观察发现,小男孩的眼睛及鼻子部位青肿。本来在急诊外科坐诊的胡中南医生马上赶到抢救室对患儿进行了检查,并开具相应的检查单。
医生告诉记者,孩子是12日早上八点摔下来的,之前在江西做的CT显示孩子脑干损伤,目前呼唤也处于没有回应的状态,需要再做一个近期的CT来判断孩子情况,然后送入4楼的外科监护室。
胡中南医生本来要与同事一起送孩子去做CT,但诊室那边来了一个等待缝合的患儿家长,胡中南便又随着该家长匆匆赶回诊室为其进行缝合操作。
2:00,记者在急诊诊疗区看到,该处设有2个急诊内科,还有1个急诊外科及1个急诊B超。急诊内科的人明显多于外科,号已叫至57号,而急诊外科的胡中南医生告诉记者,他从零点值班起,看了7个病人以及2个抢救室病人。“现在这个点,小朋友感冒发烧拉肚子以及神经方面的疾病会比较多一点,而摔跤等情况,则随着小朋友的休息也相应少下来,所以此时外科人会比内科的少。”胡中南说。
2:11 谢添医生所在的急诊内科1号诊室内,还有不少小患儿和家长等待就诊。这位年轻的男医生脸上看不到一丝倦容,即便是戴着口罩,也能瞧见眼睛里的聚精会神。
1:35 “医生,孩子都烧到40.3度了,我们昨天刚来看过,还没退。”急诊内科2号诊室,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一岁半的女儿来到浙大儿院夜急诊。坐诊医生一看,喉咙长泡了(疱疹性咽峡炎),怪不得温度下不来,“别担心,退烧需要时间,药继续吃就好,服用同一种药间隔四小时,不同药间隔两小时”。
0:00抢救室又来了一个患儿。孩子6岁,晚上洗澡时,不小心滑倒一屁股坐到装开水的脸盆里,整个下身被烫伤。孩子妈妈一身衣服上全是酱油,“烫伤后,他奶奶给他涂了酱油。”孩子妈妈告诉医生,还好他们赶上了最后一班江西上饶到杭州的高铁。
开始新一轮值班的急诊创伤外科医生胡中南告诉记者,男孩身体13%烫伤,属于二度烫伤。
0:23 一楼急诊科的两个急诊挂号收费窗口开放,后半夜就诊的家长排起了长队。
原本安静的抢救室忽然又忙碌起来,除了烫伤的小男孩,4号床来了一个抽筋的小男孩,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需要抽血的小朋友。
0:20 急诊外科诊室外科医生朱伟玮说,暑假是儿童急诊外科最忙碌的时间段,7月12日下午3点半到晚上12点,急诊外科诊室诊治了超过一百位小患者。最多的时候能达到一天一百四十多位。常见的暑期儿童意外伤害有摔伤,烫伤和机动车撞伤。已经过了12点,但不时还有家长抱着受伤的孩子跑向急诊外科诊室,让人揪心。朱医生建议,为了防止烫伤,给孩子洗澡时候先倒凉水再倒热水,不要在孩子的手能够到的范围内放热水瓶。有婴儿的家庭可以沿着床边放一圈软垫,即使孩子不小心摔下来也会有缓冲。
23:07 1岁多的男宝扁桃体化脓,各项检验后发现白细胞等指标超过正常范围。内科李卢军医生建议挂盐水,但孩子的爸爸妈妈似乎有些犹豫。“不挂盐水可以配些药试试,过两天要过来复诊。”但医生依旧劝家长,小朋友病情进展快,炎症很可能会扩散到血液。
此刻,抢救室的最后一位患儿,高处坠落的小姑娘也由护士和她的父母一同推出了抢救室,送往留观室。整个抢救室完全空了下来。
23:10 被玻璃砸伤的女孩子刚刚由父母带着回去了,医护人员正在收拾她躺过的满是血迹的床铺。
23:21 截至当前,今天的浙大儿院夜间门诊量为917人次(含专家号和普通号)。
22:10 位于门诊二楼的床位输液区,叫号还在继续。
22:19&抢救室来了一个从两米左右高的楼上坠落的小女孩,刚刚做完脑部、四肢和颈部CT检查。由于坠落时勾到东西,上嘴唇明显较肿鼻子部位也有血痂。护士告诉记者,目前检查发现,女孩四肢问题不大,但颈部可能存在问题,待会儿专科医生会来查看。女孩的母亲趴在女儿床边,孩子还在沉睡。
22:27 视线转移到门诊二楼B区诊室(普通内科、方便门诊),显然,就诊高峰已经过去。
22:30 急诊诊疗区急诊B超室门口排着队。检查床上,有的孩子哭闹不止,被家长按住脚丫,有的则咯咯地笑。超声科张医生告诉记者,从21点到现在,他已经给12个孩子做了B超检查。夜间急诊B超比较多的是检查孩子的阑尾,或者检查有没有因为外伤而损伤到内脏。夜渐深,队伍里的一些孩子靠在家长的肩头打哈欠。
22:51 目前抢救室8张床位只有两张床位躺着患儿。下午被玻璃砸到的女孩子的父母都陪在床边,刚刚进来的高处坠落的4岁女孩的父亲守在一旁。“今晚的情况属于少见状况,一般都是不断的有人推进来,又不断的有人推出去。”抢救室的一位护士告诉记者。
21:09 二楼门诊实验检验中心(抽血大厅),临近“睡点”,即便耳边充斥着接连不断的“生无可恋”的哭声,几位等待已久的小患者开始迷迷糊糊,眼皮打架。
21:38 “如果发生嵌顿疝,也就是包块推不进去,记得及时送到医院就诊。”急诊创伤外科诊室内,朱伟玮医生正为4个月大的男宝做疝气(俗称“小肠气”)复位,他说该病十分常见,每天都能碰到,如果复位成功无需紧急手术处理,此外,未发生嵌顿的小肠气一般6个月大后方可考虑开刀手术。
20:02 门诊二楼“普通内科、方便门诊”处,患儿和家长快将门堵住,两名保安正努力维持秩序,“情况特别严重就酌情让他们进去,大多数(家长)都通情达理,能按序号排队”。
20:16 急诊外科门诊来了一个烫伤患者,10岁的小男孩冰冰(化名)刚来杭州陪爸爸过暑假。结果在爸爸上班的保安室里发生了意外。晚饭时间,爸爸在电饭锅里煮好了东西,刚揭开锅放在地上,滚烫的,在一旁的冰冰转身时没注意,一脚踩进了电饭锅里,整个脚烫红,还脱了一层皮。
20:29 内科夜间门诊叫号已经到340号。焦急的家长们不时走上前来询问。护士忙着帮孩子们量体温。
20:47 夜间肌注、皮试室,护士正用娴熟的技术为小朋友们打针,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夜班差不多是130~145个,放暑假了小朋友磕磕碰碰、烫伤多,所以打破伤风皮试也多,打完之后还要等30分钟打屁股针,然后再等半小时”。
19:00 浙大儿院滨江院区门诊2楼内科谢易医生诊室内,里里外外围了一圈人,有来看疱疹性咽峡炎的,细菌性肠炎的,还有反复感冒的。医生提醒各位家长,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也尽量不要将孩子带到人多的公共场合。
19:08 刚过饭点,急诊的预检分诊处人突然多了起来。医务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家长刚刚下班,又吃过饭,就都来看病了,正是高峰期。等过9点10点之后,人又会渐渐少起来。
19:17 “没什么问题,别紧张哈!”听了骨科赵旭飞医生的这句话,童童(化名)的爸爸妈妈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直言“谢谢医生,太好了”。今天下午3点,刚满一岁半的童童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哭个不停。爸爸告诉赵医生,儿子挺“耐痛”,一般情况下不会哭,俩夫妻不放心就来医院了,现在没事就好。不过赵医生也提醒,6岁之前的孩子肘关节发育不完全,容易造成习惯性脱臼,家长在牵拉孩子时要小心,避免猛力提拉胳膊,即使要拉也应选择上臂部位。
19:39&此时的抢救室,比起今天下午来,显得颇为安静,8个床位中7个都空着,只有1个床位还躺着下午被玻璃砸到的女孩子,孩子母亲正在为女儿擦拭身上的血迹。
19:45 急诊留观区,晚值班责任护士俞小平几乎没有一刻坐下来,她说,这里收治的小患者什么情况都有,以他们的病情是不允许回家的,但住院床位比较紧张,于是就被安排在了留观病房。
18:05 急诊抢救室,医生们慌忙拯救被玻璃砸中头部的5床姑娘。
“显示心率失常了,你们快来看看呀!”在一旁陪护的妈妈在床边看了监视器一会儿,突然焦急地走到护士台说道。护士过去一看监视器,发现女孩子的情况较为稳定,心率没有问题,便查看了一下女孩情况,安慰了一下家长才离开。
18:10 &傍晚后,急诊抢救室前前后后来了4个小宝宝,三个新生儿,还有一个4个半月的。值班护士俞小平说,白天家长上班,差不多都是这个时间来。同时,5床被玻璃砸中头部的女孩皮试时间到了。4床的输液挂完了需要拔针,6床的新生儿需要查看,几床的家长都在喊护士过来。护士有些来不及应答,但按顺序分别进行了处理。
18:15 急诊外科门诊。
小学三年级小姑娘在家里不小心撞到穿衣镜,玻璃爆裂,玻璃掉下来伤到右小腿,损伤了一块皮,章培良医生给她缝了2厘米左右的伤口。小姑娘很勇敢,没有哭鼻子 。
18:18 门诊2楼其中一间内科诊室。
坐诊的李卢军医生翻病例特别快。他解释,一定程度上受气温升高的影响,发烧、拉肚子的小朋友比平常多了些,就诊高峰时间宝贵。
18:30 一名3岁的女宝宝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内科诊室,几天前孩子把两粒“海绵宝宝”塞进鼻腔,目前已发烧3天,并伴有肠胀气,李卢军医生建议做血常规等进一步检查。
18:20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室
刘佳医生被小患儿和家长们层层围住。天气热、队伍长,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情绪难免有些烦躁。刘医生却一直言语轻柔。一位妈妈带着五岁的儿子从江西来杭州看鼻炎。她告诉记者,儿子上周看这里诊治过,用药一周以后,鼻塞好转些了,今天来复查。刘医生让男孩继续用药两周,家长记得清洗空调内机。
18:48 李卢军为一名8个月大的男宝检查扁桃体,孩子瞬间“哇”地一声喊出来!只见李医生一如既往地淡定,用手轻轻抚触宝宝的手腕,说来奇怪,哭声明显小了下去。李卢军说,婴幼儿潜意识中是“怕生”的,温柔抚摸可以让他们减少“戒备”。
18:52 “能不能让我的孩子转到普通病房,我想陪伴他。”在6床,一位妈妈正擦着眼泪跟医生说着话。但医生告诉家长,孩子必须留在监护室。孩子肌肉无力,随时都有痰堵的危险,放在监护室每个床位都会有一个护士看管,而一旦到普通病房,一个护士需要管多个床位,很有可能不能及时顾及到。在医生返回诊室路上,孩子奶奶还在向医生诉说着病情,希望能让孩子留在普通病房。孩子的奶奶告诉记者,孩子四个半月大了。他们是绍兴人,孩子父母都在杭州教书,她也知道孩子的病情严重,带着孩子到上海都看过了,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治疗办法。
此刻,妈妈和宝宝一同躺在抢救室的病床上,给孩子喂着奶,专注地望着床尾的监测仪。护士说,孩子都没怎么在吃了,不用喂了,孩子妈妈笑笑说,就是想趁着孩子进监护室之前再让他多吃点,“进去就没得吃了。”
18:55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室里,一位三岁的小女孩哭得很凶。说话一直很温柔的刘佳医生眉头紧锁。“纽扣电池塞进鼻子太可怕了。”刘医生说,电池具有腐蚀性,虽然已经取出来,但是残余液体会腐蚀孩子的鼻腔,严重的会造成鼻腔穿孔。为什么小女孩会把纽扣电池塞进鼻孔?孩子的妈妈说,电池是生日蛋糕的电子蜡烛里的。蜡烛被孩子们拆散,不知道为什么女儿就把它塞进鼻子里了。等女儿的鼻子肿起来,家长带她去医院检查了才知道。刘医生让小女孩的妈妈明天带她来冲洗鼻腔,周五去做鼻内镜检查。
到了五点,记者们已经忙了整整三个小时,匆匆扒了两口饭后继续投入工作当中。
17:45 抢救室来了一个出血很严重的女孩,12岁杭州居民,从家里书柜开门拿橡皮,结果柜门上的玻璃掉下来,砸中头部,在家里已经流了很多很多血,现在到医院,全身衣服都被血染,在等血常规报告。
17:55 浙大儿院滨江院区门诊楼2楼“普通内科、方便门诊”口,家长、孩子络绎不绝,医护人员告诉记者,再过两个小时,人流将达到高峰。
急诊外科、急诊抢救室和手术室里,不一样的地方,却上演着同样的生死营救。
16:10 浙大儿院抢救室
送来一个13岁的女孩晶晶,4天前不明原因地开始出现头晕呕吐症状,今天上午从缙云县当地医院专送到浙大儿院。女孩妈妈说,孩子整天昏睡,说看房子都是上下抖的。除了爸爸妈妈,还有2个家属陪着来。初步检查,晶晶眼球震颤,缙云当地医院报告看一侧小脑有低密度阴影。
胡中南医生在看晶晶的脑部片子
16:15麻醉手术台 普外腔镜中心高志刚副主任在术中发现,刚才那位小患者阑尾周边组织粘连严重,手术难度较大,目前进展顺利。
手术进展顺利。
16:20 急诊抢救室
刚才推进来的2床3岁小男孩的右脚很可能要被截肢。现场妈妈、奶奶哭成一片,骨科的医生说会全力保右脚。爸爸跪下来求医生:保住我们的脚啊!求求你了医生!孩子妈妈一直在孩子身边一边哭一边安慰说:妈妈在,妈妈在。
爸爸跪下来求医生:保住我们的脚啊!求求你了医生!
16:30&&麻醉手术台
阑尾炎手术进展阑尾根部结扎完成后,阑尾被顺利切除,紧接着,高志刚副主任对小患者腹腔进行清洗,并对其肠道作全面检查。十分钟后,阑尾炎手术顺利结束。高志刚副主任介绍,小患者随后将被转入病房。伤疤在肚脐眼旁,约两公分大小。
16:45&抢救室的交接班时间到了。
抢救室的交接班到了。
16:50 急诊外科
急诊外科诊室胡中南医生在诊治一位来自东阳的九岁男孩。男孩的左腿有大块伤口,已经包上纱布。胡医生说,先去打破伤风针、做x光检查,再根据片子决定是否要去骨科会诊。妈妈提着孩子的左脚,不时轻轻按摩着孩子的腿。医生看了片子,建议还是要去骨科会诊。之前说“已经不疼了”的男孩变得有些胆怯,抬头问家长:“什么是会诊?打了麻药是不是就不会疼了?”
15:00 7岁的小杰,住在金华,今天上午7点多爷爷送他去上暑期培训班,路上被货车撞倒,爷爷目前在当地医院救治,小杰由于伤势严重被送到浙大儿院。小杰头部有创伤出血,右上臂被货车轮胎碾压,大面积皮肤组织被磨掉,出血很多,需要做植皮手术;右下肢股骨骨折、错位。现在需要做腹部CT等检查后,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小杰的伤口。
孩子再次推回抢救室时,已经昏昏睡去。
急诊创伤外科胡中南医生在看小杰的片子。
小男孩的奶奶告诉记者,医生为孩子注射镇定剂后,终于完成了他的腹部CT检查。
胡中南医生正在为2床小男孩看口腔内的伤口,家长比较担心,但胡医生告诉家长说,这个伤口不用缝针,会自己愈合。
陪伴在他床边的,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姑妈和奶奶。妈妈姗姗来迟,哭红了鼻子,每次看儿子伤口时都只小心翼翼地看上一眼就别过眼去。孩子父亲和她说话时也不时抹了几下眼睛。
小杰母亲在抢救室门口踱步打电话,不时抹着眼泪。
15:33 麻醉手术台 麻醉师正在为即将进行阑尾炎手术的小患者进行麻醉。医生、麻醉师、护士对患者信息作术前常规核对,手术时长约1小时。
麻醉师即将麻醉。
15:40 急诊外科诊室一名12岁的五年级男孩,光着脚去踢家里卧室的门,没想到被划了一道长长的伤口。男孩坐在急诊室里读童话书,他说这是学校布置的暑假读物,他的妈妈去取药。妈妈取药回来,医生还没来得及交代缝针事宜,匆匆赶往抢救室。有一位被车撞到的孩子刚被送到抢救室。
急诊外科诊室。
15: &53 浙大儿院滨江院区住院部4楼手术室,8周岁男孩的阑尾炎手术即将开始,手术由普外腔镜中心高志刚副主任主刀。
麻醉师在手术过程中,会不断观察各项手术指标是否正常,包括心率、脉搏、血压、氧饱和度等。手术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
麻醉师时时查看监护设备。
14:00 浙大儿院普外腔镜中心高志刚副主任开始对一名急诊收治入院的小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告知手术风险。小患者8周岁,因腹痛2天未得到缓解,今天上午8点多到浙大儿院就诊, 经检查高度怀疑阑尾炎,建议手术。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抢救室,目前患儿还不是很多,共有6张病床。
抢救室2床的3岁小男孩上午在湖州当地车祸受伤,手足等有多处出血外伤,现在正推往CT室做检查。
急诊创伤外科值班医生胡中南,正在给患者开住院证。
护士在接听抢救室电话,对方有床位需求,但抢救室现在床位已满。
浙大儿院抢救室大厅设置7张床位,另有单独一间为感染类疾病患者设置的隔离室,上面写着A区,内设1张床位。记者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和观察,医生护士没空专门替我们介绍。
2床的小男孩此刻又被推了回来,现场医护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孩子不配合,脑CT虽然做完了,但腹部的CT没能顺利完成。小男孩右脚还在流血,孩子父亲守在病床边,注视着儿子流血的脚,不一会儿又去询问医生,准备拿着医生的单子去取药。
小孩脚部血流不止。
这个2床的小朋友,德清人,今天家里店铺开业,他在店门口玩耍,被一辆货车撞倒,在德清县人民医院检查后被送往浙大儿院,脑部和腹部都要做CT,之前哭闹不配合,医生给他打了安定剂,进入睡眠状态后再次推往CT室检查。
骨科医生来抢救室诊疗。
浙江新闻+
24小时蹲点浙大儿院滨江院区,记录儿科急诊故事。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这24小时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有多少意外伤害会发生?
或许,大半夜的儿科急诊室,依旧人来人往、哭声四起;
或许,你睡了一觉起床了,他们却已经完成了一场又一场的生命接力;
或许,又有医生刚下班回家,不多时就被召回医院做手术;
或许,并不是每一次奋力抢救都能换来圆满结局;
或许,我们会遇到家属和医生之间有口角、患者和家属的情感迸发;
或许,我们会遇到真实并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救治故事;
急诊室,一个小社会观察人生百态。
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最新评论 (54)
伙伴サ忽然
暑期孩子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xiongjianghong
生命无常,多多关心爱护
读友_958744
令人痛心。
愿悲剧不要再发生
天热要管好孩子
儿科医生工作忙
读友_1106541
每次记者来了,医院都不是特别忙,下次等高峰日再把你们叫来蹲守吧[调皮]
儿科医生工作忙
的确在高温天最繁忙最辛苦时候,表示敬意!
读友_1101365
儿科医生工作忙
医生也很辛苦!
幸福美满妞
做家长一定要多学习知识
脆脆audrey
医生们辛苦了!蹲守的记者们也十分敬业!
快乐心-37061
辛苦、辛苦
舌尖上的跳跳魚
医生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
读友_976159
天天红广告
医生你们辛苦了,祝孩子们都健健康康
lcga夏志伟
医生辛苦了
读友_1106549
护士也辛苦啊。
医生辛苦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腋下量体温要多长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