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子宫脱垂的症状状图解

女性子宫脱垂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警惕!女性过瘦会导致子宫脱垂
警惕!女性过瘦会导致子宫脱垂
女性子宫脱垂的症状都有哪些呢?子宫脱垂的治疗和症状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想要怀孕的女性就要多加了解哦。在这里,小编就要来为大家科普女性子宫脱垂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是怎样的,别错过了哦。女性子宫脱垂的症状肿物
女性子宫脱垂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女性子宫脱垂的症状都有哪些呢?子宫脱垂的治疗和症状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想要怀孕的女性就要多加了解哦。在这里,图老师小编就要来为大家科普女性子宫脱垂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是怎样的,别错过了哦。女性子宫脱垂的症状肿物自阴道脱出:自觉有肿物自阴道脱出,于劳动、负重、行走或站立过久时更为明显,卧床休息后即觉其缩小或消失。重度的子宫脱垂即使卧床休息也不能自行回缩于阴道内,需用手回纳。长期脱出而肥大的子宫颈其直径有时可达6~7cm,长度达7~8cm,比子宫体还要长。腰背酸痛及下坠感:其轻重与子宫脱垂程度,劳动强度、姿势及时间长短等有关。月经期盆腔充血,症状加重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泌尿系统症状:常伴发膀胱及尿道脱出,故可发生排尿障碍、尿濒、尿急、等症状。大便困难:合并直肠膨出时常有此症状。。那么,子宫脱垂要怎样治疗呢?女性子宫脱垂的治疗方法子宫脱垂并非不可避免,更年期的妇女平时注意劳逸结合,产后妇女做到充分休息,老年妇女日常注重营养、多做提肛训练,都可以有效地防治子宫脱垂。目前子宫脱垂的治疗方法很多,大体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即子宫托的放置,操作简便但却无法根治,并且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若要根治,专业医生会建议您选择手术的方式。国内主要沿用以前的单纯子宫切除和修补,国际上普遍采用加固盆底及其修复和重建的方法,手术用时短、创伤小,疗效显著并持久。朝阳医院西区妇产科自开展这项新技术以来,使原来3年内高达50%的复发率降低到5%。女性子宫脱垂是可以治疗的,不过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哦。
老年女性子宫脱垂 或可手术治疗
  十几天前,68岁的张大妈晨练回来,忽然觉得自己下身有个东西磨得难受,连走路都要叉开腿。好不容易到了家,张大妈连忙去厕所看个究竟。一摸,竟然在外阴部摸到个大肉球,这可把老人吓坏了,这里长了东西?突然长到这么大,而且这么长时间自己一点没有觉察到,一定是长了什么恶性肿瘤!会不会是子宫颈癌?这么大了,肯定是晚期了。张大妈走回自己屋里,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想想自己时日无多,不住唉声叹气。过了一个多小时,当她下意识地再用手去摸那个肉球时,那个东西竟摸不到了!难道刚才是自己的错觉?  可奇怪的是,第二天晨练后那个肉球又长了出来,看来不是做梦!张大妈心灰意冷地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再用手一摸,发现那个肉球竟比刚才小了许多,张大妈无意中用手往里一推,那东西竟然进入体内,外面再也摸不到了。晨练或走路时间久了,或干活久了,甚至使劲咳嗽几声,那肉球都会跑出来。但只要用手轻轻一推,那肉球就会退回去不见了,气得张大妈几次真想用剪刀把它剪下来。还有件烦心事,张大妈这段时间小便特别多,根本就憋不住尿,一会儿就跑趟厕所,弄得老人好不狼狈,也不好意思到邻居家串门了,怕别人笑话。为这事,张大妈闷得不得了,但又不好意思和儿子媳妇说,就这样一直拖到现在。  我给张大妈做了仔细的检查。查体发现张大妈的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都脱出阴道口外,我一下明白张大妈所说的肉球是怎么回事了,笑着对她说道:“大妈,不用害怕,你哪里是得的什么宫颈癌,你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子宫脱垂。”  张大妈听后满脸疑惑:“子宫脱垂,这是什么病?脱垂……是不是和我十几年前得的胃下垂一样的毛病?”  听了张大妈的话,我和丽丽都笑了。我紧接着老人的话说道:“对,就是这个意思。子宫脱垂就是和胃下垂一样,子宫离开了它原来待的位置,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决不是你想像的宫颈癌大了跑出来。”&&& 为什么子宫会脱垂?  子宫是人们孕育胎儿的地方,在正常情况下它位于盆腔中央,形状就像一个倒置的鸭梨,它的前面是膀胱,后面是直肠,两侧是输卵管和卵巢。当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到某个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的时候,就叫子宫脱垂。  那么什么情况下容易得子宫脱垂呢?产伤是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分娩时子宫尚未开全,产妇即向下屏气用力;急产、滞产,巨大胎儿、阴道助产手术如产钳、臀牵引等,都能使子宫的支持组织过度伸展或撕裂,部分筋膜、韧带及肌肉组织受到损害;如产时未及时修补,产后未注意休息,甚至参加重体力劳动,可直接影响其功能的恢复,此为子宫脱垂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低下,生殖器官萎缩,组织缺乏弹性,致使子宫韧带及盆底组织松弛无力;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等都易发生子宫脱垂。另外,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或有慢性咳嗽、,或长期从事蹲位、站立、肩挑或搬举重物的体力劳动以及腹水等因素使腹内压力增加,均可促使子宫脱垂的发生。  子宫脱垂一般可以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外阴部有块物脱出,走路时肿物变大,休息时可缩小,用手可以推回去。还可以有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脱出物因摩擦还可以有溃疡形成。根据子宫脱垂的轻重程度不同,表现有所差异,临床上分三度。  子宫脱垂应该如何治疗?  关于子宫脱垂的治疗,可以分一般支持疗法、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三种。  一般支持疗法 即注意增强体质,加强营养,避免增加腹压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大便通畅,治疗慢性咳嗽等。  非手术疗法 适用于I度重、II度轻、体弱或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以用子宫托并配合一般支持疗法。子宫托方法简便、安全、经济易行。我国常用的子宫托有喇叭型、环状、球型等各种类型。  手术疗法 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II度重及III度子宫脱垂。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全身健康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虽然张大妈得的子宫脱垂是II度重型,但因为她的身体较好,检查没有发现其他疾病,能够耐受手术,所以我建议让张大妈住院手术治疗。半个月后,张大妈出院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养,老人家终于恢复了以往的神采。
子宫脱垂的饮食治疗
  二麻猪肠汤:升麻1 0 g,胡麻仁1 0 0 g,猪大肠300g,调料适量。将大肠洗净,升麻布包,与芝麻同放入大肠中,置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炖至大肠熟后,去升麻,食盐、味精调味,饮汤食肠,隔日1剂,连续3周。可益气升提,适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子宫脱垂。  党参小米粥:党参30g,升麻1 0g,小米50g。将二药水煎取汁,加小米煮为稀粥,每日2次,空腹服食。可益气升提,适用于气虚下陷之子宫下垂,劳则加剧,小腹下坠,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等。  鳊鱼黄芪汤:鳊鱼1尾,黄芪20g,枳壳1 0g,调料适量。将鳊鱼去鳞杂、洗净,与芪、枳加水同煮沸后,再煮30分钟,去渣取汁,食盐、味精、料酒调服,每次200mI。每日2次。可益气升提,适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子宫脱垂。  升麻龟肉汤:升麻1 Og,大枣1 0枚,龟肉1 50g。将龟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同置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熟后,饮汤食肉,每日1剂。可补血益气,升举阳气,适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子宫脱垂。  巴戟炖猪肠:巴戟天、肉苁蓉、枳壳各3 5 g,猪大肠200g,调料适量。将猪肠洗净,纳入诸药与大肠中,放碗中,加清水适量,隔水蒸熟服食,可加少许食盐,味精调味。可补肾益气固脱,适用于肾虚不固之子宫下垂,腰膝酸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尿频多,头晕耳呜等。  黄芪甲鱼汤:黄芪30g,枳壳1 5 g,杜仲1 Og,甲鱼1000g,调料适量。将甲鱼去甲壳肠杂,洗净,切块,诸药布包,加清水适量同炖至甲鱼熟后,去药包、葱花、姜末、食盐、料酒、味精等调味服食,2日1剂。可滋补肾阴,益气固脱,适用于肾气不固型子宫脱垂。  金樱子粥:金樱子15g,大枣10枚,大米200g。将大枣去核,先取金樱子水煎取汁,加大米,大枣煮粥服食,每日1剂。可补肾固脱,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子宫脱垂。  金樱子膏:金樱子1 50g,蜂蜜适量。将金樱子水煎取汁,共煎2次,二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兑入等量蜂蜜,煮沸候温装瓶,每日2次,每次20~30mI,温开水冲服,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可补肾固脱,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
     子宫是女性的重要器官是孕育胎儿的场所,因此子宫的护理要格外细心。但是,近年来子宫疾病的高发让人唏嘘。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的位置沿着阴道下降,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以下,更严重得脱出于阴道口外的一种疾病,给女性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对于这种症状又应该进行怎样的护理工作呢?  子宫脱垂 的护理方法 1.注意孕期卫生,定期做产前检查,及时纠正异常胎位,以防发生难产 。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 2.生产时要用新法接生,保护好会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有损伤,要及时缝合修补。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 3.在产褥期及流产后,饮食上要做到营养丰富、多样化、易消化,促进盆底肌肉组织力量的恢复和 子宫复旧 。同时应当适当休息,尤其是在产后6周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其他可以大大增加腹压的劳动如提、挑、背、蹲等,并保持大便通畅,因为这些因素都可使未复原的子宫下垂而脱出阴道外。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4.哺乳期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年,以免子宫及周围支持组织萎缩。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5.促进子宫收缩,积极纠正和治疗产后子宫后位和复旧不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做提肛动作:平卧或坐或立均可,全身放松,将舌尖轻抵上胯牙与颁交并处,双唇轻闭,配合吸气时向上提收肛门,就象大便完了时收缩肛门那样;继而放松,一紧一松,交替进行,放松时配合呼气。也可以不配合呼吸而随意收缩和放松肛门,无论坐、卧;站立各种姿势,每天2一多次,每次—15分钟。  (2)膝胸卧位;俯卧床上,:双脚并拢,把臀部拾高。双手举过头部并将手臂平放在床上,头侧向在左边。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3)做下蹲动作:这有利于子宫收缩。方法如下:双采扶住床边,双脚并拢,作下蹲与起立动作。每天1—2次,每次5—15回。但必须注意不要长时间保持下蹲姿势;否则反而会导致子宫脱垂。积极治疗习惯性 便秘 、慢性咳嗽等疾病,饮食上可多吃水果、新鲜蔬菜、蜂蜜等。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6.更年期妇女由于肌张力低下,也会发生子宫脱垂,所以应当特别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早衰,同时注意加强营养。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7.食药预防。产后体质虚弱,除了实行一般的预防措施外,合理适当地应用饮食及药物预防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在生活当中女性朋友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进行其他的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活动。
女性子宫脱垂多数与生孩子有关
  子宫脱垂最直接的与生孩子有关,安太专家讲到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据统计生产后的妇女约1/4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其中10%却无自觉症状。  子宫脱垂最直接的与生孩子有关,安太专家讲到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据统计生产后的妇女约1/4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其中10%却无自觉症状。有的患者,小腹、阴 道、会阴部有压迫和下坠感,自觉肿物从阴道脱出,开始时仅在行走或劳动时症状加重,卧床后消失。继之肿物终日脱出在阴道外,需用手还纳方能复位。多数伴有排尿不畅或尿失禁。容易反复感染阴道炎和尿道炎,经常会觉得下背部疼痛,阴道松弛重者伴性交痛性生活质量下降……以上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加重,严重影响到女性的身心健康,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  子宫脱垂的发病主要原因多由产伤阴道分娩、子宫切除和中老年妇女激素下降等引起。中,宫口未开全时过早用力,会阴撕裂未及时修补及难产处理不当,使阴道变宽松弛。子宫韧带和盆底组织的过度伸展或撕裂损伤使其弹性减弱,造成支持子宫的盆底组织松弛,丧失了提升和支托功能。也有些是产后过早负重,在盆底组织未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增加腹压容易造成子宫脱垂。
相关疾病百科推荐
a5225407分享经验42
师爷若水分享经验27
师爷若水分享经验79
baicbachi分享经验40
tingying田颖分享经验30
佐雨漓分享经验6
生活百事通8分享经验5
nice泗水人分享经验7
素色的晴天分享经验24
那只是家族名字分享经验5您现在的位置: &gt怀孕手册&月子&gt
  一、造成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
  分娩过程中,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或有阴道助产手术者,盆底组织过度伸展,张力降低,甚至撕裂致盆底脆弱,若在这种情& 况下,产妇又过早做体力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过重的腹压&可将子宫推向阴道以致发生脱垂。子宫脱垂因程度不同,有轻、中、重之分。轻度子宫脱垂(Ⅰ度),此类病人大多数没有什么感觉,有的可在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后感到腰酸下坠;中度子宫脱垂(Ⅱ度),部分子宫颈或子宫体脱出体外,在阴道外:重度子宫脱垂(Ⅲ度),即整个子宫颈与子官体全部露于阴道口外。&
  二、产后子宫脱垂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新妈妈产后子宫脱垂,就会感到下腹、外阴及阴道有向下坠胀感,并有腰酸背痛,若久立、活动量大时,这种感受更加明显,严重者将影响活动。属于早期子宫脱垂或症状较轻者,可取平卧位或稍坐一会儿,使阴部恢复常态,重症子宫脱垂则不易恢复,即使用手帮助回纳,起立后仍可能向外脱出。如果子宫脱垂的同时,还伴有旁胱膨胀,往往会有尿频、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等症;若子宫脱垂兼有直肠膨出,还可出现排便困难。
  子宫脱垂在中医上又分为气虚型和肾虚型,其临床表现如下:
  1、气虚型: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小腹下坠,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2、肾虚型: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甚,头晕耳鸣,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三、预防产后子宫脱垂的方法&
  不要生育过多、过密,以免影响母体健康。产后如有组织破裂,必须及时修补。产后2周,应开始做膝胸卧位体操,每2&3次,每次15分钟,这样可使子宫位置尽快复原到正前倾位。积极治疗易使腹压增加的慢性疾病如便秘、咳嗽等。充分休息,产后生殖嚣恢复正常需42天,在此期间应充分休息,避免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如挑重担、手提重物,以及长时间下蹲等活动。卧床休息时,不要总仰卧,要经常变换休息姿势。
  四、子宫脱垂的治疗方法
  一是服用补气升提药物  1、气虚型宜补气升提:  【处方】黄芪15克,炙甘草4.5克,人参9克,当归9克,桔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9克,川断9克,金樱子9克,清水煎服。
  2、肾虚型宜补肾固脱:  【处方】当归9克,熟地12克,杜仲12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山药9克,鹿角胶9克,紫河车12克,金樱子12克,芡实12充,炙甘草6克,清水煎服。
  治疗子宫脱垂的民间单方、验方  处方①:山豆根3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连服7-14天。  处方②:首乌21克,老母鸡-只,盐少许.  用法:将老母鸡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装入首乌,加适量水煮至肉烂,饮汤吃肉。  处方③:黄鳝一条。  用法:将黄鳝去内脏,切段,加盐、酱油、水共煮,熟后放入味精调味,每口一次。  处方④:香蕉花(凋谢落地者)适量。  用法:炒黄存性,研木,开水送服,日服2次,每次一汤匙。& 处方⑥:巴蕉根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
  二是体育疗法。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1、缩肛运动 用盆底肌肉收缩法将肛门向上收缩,就如同大便完了收缩肛门那样。每天做数次,每次收缩10~20下。&   2、臀部抬高运动& 平卧床上,两脚踏起,紧贴臀部,两手臂平教在身体两侧,然后用腰部力量将臀部抬高与放下。每天2次,每次20下左右,并逐步增多次数。&
子宫脱垂父母经验谈平衡针灸图解四:杂病穴组之其他疾病(看图学针)
四、杂病穴组之其他疾病
(一)降压穴(相似于然谷)
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
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二)降糖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下1/3处。
局解:有指浅屈肌,深层有指伸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和重症病人可采用滞针手法。
功能:益气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消炎,镇痛,镇静。&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酯,、血糖。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溃疡、膈肌痉挛、神经衰弱、低血压、失眠等。
按语:从中医心理学观点认为糖尿病属于心理性疾病范畴。从大量的病因学调查90%以上的病人却有一定的环境诱发因素。此穴从中医角度讲,具有理气,益气,活血,祛瘀之功效。降脂降糖与降压。
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综合治疗糖尿病。要求合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此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的脑血管、,冠心病、白内障、颈肩腰腿通、痛风,还必须配合相应穴位综合治疗。
歌诀:降糖穴位前臂下,正中神经必须扎,
&&&&&&配穴胃痛腹痛穴,降脂降糖与降压。
(3寸毫针针尖向上成45度角斜刺2寸左右)
(三)升提穴(补气穴,壮阳穴)
定位:此穴位于百会穴前1寸
局部解剖: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向前平刺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向前平刺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皮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和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又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2寸许,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四)疲劳穴(肩井)
定位:位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
局解: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及颈横动静脉分支。
治疗原则: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指针疗法,以指腹按压局部分布的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指针方法:用拇指指腹根据不同病情,年龄,性别,体质而选择轻重中手法。
指感:局部酸胀沉
功能:调节神经、调节内脏、旅游综合症、老年前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腰背部综合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慢性疾病。
按语:保健穴之一,与醒脑穴,神衰穴并用,取穴亦可用右手放在左肩上,平排三指,取中指下第一节中即为此穴;
歌诀:保健疲劳于肩中,指针锁骨上神经。调节神经于免疫,各种疲劳综合症。
(五)感冒穴
定位:半握拳,此穴位于中指与无名指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
局解:布有骨间肌及手臂静脉网,掌背动脉及尺桡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或同时取穴或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桡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待针体进入到要求的深度后,将针体退到进针处,向左向右各提插一次,即可出针。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消炎,抑菌,抗过敏,解热散寒,清咽止痛。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按语: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轻病人可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经常感冒,还必须以结合治疗&原发病综合为主,其针刺深度,针感是疗效的关键,一般要求进针四厘米左右,早期病人可一次治愈。
歌诀:感冒穴指三四间,尺桡神经手背选。
   男左女右来取穴,鼻炎感冒上感愈。
(六)过敏穴(血海)
定位:屈膝位,髌骨内上2寸处,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局解:布有股内侧肌,股动静脉肌支,股前皮神经与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前皮神经与股神经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对体虚病人可配合捻针滞针。
针感:局部针感。
功能:定喘,止痛,止麻,抗过敏,增加机体抵抗力。
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
按语:主治过敏性疾病以及痛经等妇科病。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还需结合调理脾胃,调节心理,配合&&&&相关穴位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歌诀:&过敏穴为血海选,瘙痒湿疹牛皮癣。
   &痛经闭经妇科病,股部外侧皮神经。
(七)指麻穴&
定位:位于手部,半握拳,第五掌骨中点处。(与咽痛穴对称)
局解: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掌肌腱起点处,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同侧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直刺手法或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止麻。
主治: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还可用来治疗中毒昏迷休克、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急性腰扭伤。
按语: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对手指抹抹的病人为巩固其疗效,治疗的同时必须减少冷水刺激。对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炎,还需配&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进行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
歌诀:指麻穴位透咽痛,同侧取穴效果好。
   布尺神经手背支,休克昏迷落枕是。
(八)乳腺穴(通乳穴)
定位:位于肩胛骨中心处,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在传统穴位天宗向内1,5寸左右)
局解:在冈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脉静脉肌支及肩胛上神经。
取穴原则:对应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肩胛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主治: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临床还可用与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
按语:对急性乳腺炎效果最好,化脓期还需配合其它疗法。此学临床还称通乳穴。
歌诀:乳腺穴位肩中央,对应取穴肩胛经。
&&&&&&胸部疼痛颈皮炎,乳痛乳炎腺增生。
(九)肺病穴(止血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碗关节至肘关节上1/3处,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解:局部有指浅屈肌,深部有指伸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
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理气润肺,止咳,退热,消炎,止血,抗过敏。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血、鼻纽、痔疮便血,还可用于末梢神经炎、指痉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此穴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经大量的临床验证,对出血症状较轻的病人临床有一定效果,故止血穴。&对大量咳血,吐血,纽血病人还须积极采取现代医学急救措施。
歌诀:肺病穴称止血穴,正中神经取之妥,
&&&&&&气管感染过敏喘,纽血、吐血痔便血。
(十)肾病穴
定位:位于外踝高点直上4寸&,腓骨内侧前缘,&
局解:在趾长伸肌和颈骨短肌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及腓总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总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放射性针感出现在足背部。
功能:镇静安神,调节神经,内脏,内分泌,消炎退热,步肾壮阳,益气健脾。
主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临床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阳痿、早泻、遗尿、疝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荨麻疹、顽固性失眠。
按语:肾病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肾病疾病为主。特别对肾实质损伤性疾病,还常配合其它学位和方法,时间宜长,一般一个疗程3个月。
   肾病穴于踝4寸,左右交替取腓神。
   泌尿系统常见病,顽固失眠糖尿系。
(十一)痔疮穴(通便穴、泻火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背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局解:在指掌侧和拇长伸肌起端之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酸麻胀为主。
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思睡、中风失语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胸部软组织损伤、爆震性耳聋。
痔疮穴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消炎止痛等功能,对于病情严重,时间较长的病人亦可左右交替取穴。对老年人的惯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穴临床还称为通便穴、泻火穴。
歌诀:痔疮穴位前臂上,肛裂便秘与痔疮,
&&&&&&前臂背侧皮神经,肋间神经腰扭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宫脱垂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