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注射甘精胰岛素 低血糖2小时低血糖了3.4怎么办

       您好,建议就诊长春的三级医院即可. 预防低血糖: (1)按时进食,生活规律化。糖尿病人应按时进餐,不能延迟吃饭。若不得已延迟吃饭,应预先吃些饼干、水果或巧克力等食物。 (2)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药物用量不能随意增加,须在医师指导下,根据血糖作适当调整。胰岛素应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注射,并按时进食,每次注射胰岛素时仔细核对剂量。在从动物胰岛素换用人胰岛素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可将剂量适当减少。 (3)运动量保持恒定。每天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基本保持不变。过大量运动前宜适当进食,或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4)经常测试血糖。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自备血糖仪,保证每天自测血糖,若有低血糖感觉应自测血糖,每次血糖结果应记录下来。

2016年11月17日,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杂志发表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探讨2型(T2DM)患者起始两种注射治疗——甘精胰岛素或利拉鲁肽的临床和经济结局。

既往已有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对比了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GLA)或利拉鲁肽(LIRA)的疗效,但由于临床试验是在理想环境和特定患者中进行,故难以为真实世界的临床决策提供充分信息。

Regimens,INITIATOR)研究结合美国两大商业健康保险即OptumTM(OP)与HealthCore?中的医疗记录数据和健康计划医疗数据及药房索赔数据,共纳入≥18岁、之前仅接受OAD(

、磺脲类、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苯丙氨酸衍生物或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并于-期间使用GLA预填充笔或LIRA治疗的T2DM患者,以探讨真实世界中这些患者的治疗模式和临床结局。本次分析纳入INITIATOR研究中的4,490例患者(GLA组:n=2,116;LIRA组:n=2,374),研究终点包括:治疗12个月后,治疗持续性*,HbA1c、体重和体重指数(BMI),HbA1c、体重和BMI较基线的变化,

,药物使用情况,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及费用。

*治疗持续性定义为未中断治疗的患者比例。

基线时GLA组血糖控制更差、合并症更多、

随访12个月期间,GLA组治疗持续性更好

随访12个月期间,GLA组和LIRA组的治疗持续性分别为64%和49%,平均治疗持续天数分别为306.2天和263.3天。

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bA1c均改善

治疗12个月后GLA组患者体重/BMI升高,LIRA组体重/BMI降低

随访12个月后,GLA组患者体重轻度升高,较基线增加1.17kg,平均BMI较基线增加0.39kg/m2;LIRA组体重和平均BMI均降低,分别降低2.74kg和0.99kg/m2。

治疗12个月期间,两组患者发生率均较低


随访期间,GLA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3%,LIRA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2%。两组患者住院/急诊低血糖发生率均较低。

与基线相比,GLA组医疗资源使用和费用均降低


随访12个月期间,两组医疗资源使用类型较基线均发生变化,其中联用的OADs种类数均减少;GLA组糖尿病相关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较基线显著下降,而LIRA组较基线无显著变化。
随访下半年GLA组患者糖尿病相关总医疗费用与基线无显著差异($3,492 vs. $3,550,P=0.890),而LIRA组较基线显著增加($2,089 vs. $3,258,P<0.001),总费用的增加主要源自药物费用增加。此外,HbA1c每下降1%,GLA组患者糖尿病相关总费用增量和药品费用增量均低于LIRA组。

HbA1c下降1%的相关费用增量

本研究显示,真实世界中起始GLA和LIRA治疗的T2DM患者基线特征存在显著差异,GLA适用于血糖控制不佳,需要更好降低HbA1c的患者;而LIRA适用于血糖控制相对较好,但BMI更高,需要减重的患者。此外,关于LIRA组由于药物费用导致的医疗费用显著增加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成本获益分析。


低血糖是患者和医生起始注射治疗,特别是胰岛素治疗时的主要顾虑。本研究中,随访上半年期间,GLA组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升高,但随访下半年发生率降低,且略微低于基线水平;LIRA组随访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持续降低。由此可知,起始注射治疗并不会大幅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另一方面,HbA1c每降低1%,LIRA组与GLA组的成本增量存在较大差异,考虑到血糖控制的成本获益是医生、患者及保险公司的重要长期目标,提示LIRA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商品名称:来得时 汉语拼音:

主要成份 主要成分是甘精胰岛素。

性状 甘精胰岛素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用法用量 1.本品是胰岛素类似物。具有长效作用,应该每天一次在固定的时间皮下注射给药,必须个体化对预期的血糖水平,以及降血糖药的剂量及给药时间进行确定及调整。当患者体重或生活方式变化﹑胰岛素给药时间改变或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时,可能需要调节剂量。应谨慎进行任何胰岛素剂量的改变并遵医嘱。 2.OptiSet注射装置剂量调整幅度是2IU,最大的单次注射剂量为40IU。甘精胰岛素的用药剂量应因人而异。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将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一起使用。 3.从其他胰岛素治疗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从其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改为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可能需改变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并调整其他同时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加用的普通胰岛素或快速作用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剂量和时间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 4.为了减少夜间和清晨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将原来采用每天注射两次NPH胰岛素的患者,改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在变更治疗的第一周,其每天基础胰岛素的用量应减少20%~30%。在第一周减少基础胰岛素用量期间,有些患者可能需在进食时代偿性地加用胰岛素,此后的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 5.因有抗人胰岛素抗体而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和其他胰岛素类似物一样,改用甘精胰岛素后可能对胰岛素反应会增加。换用及开始用甘精胰岛素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代谢改变。随着代谢控制的改善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可能需进一步调整剂量方案。如果患者的体重或生活方式有改变,或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也需调整剂量及时间。 6.用法: (1)甘精胰岛素应皮下注射给药。 (2)切勿静脉注射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长效作用与其在皮下组织内注射有关。 (3)如将平常皮下注射的药物剂量注入静脉内,可发生严重低血糖。腹部﹑三角肌或大腿皮下注射后,血清胰岛素或葡萄糖水平未见临床差异。在某一注射区内,每次注射的部位必须轮换。 (4)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不能同任何别的胰岛素或稀释液混合。混合或稀释会改变其时间/作用特性,混合会造成沉淀。 (5)其他使用细节请参阅使用和操作指南。 7.由于经验有限,以下患者群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儿童﹑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

低血糖反应: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高于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严重的低血糖,特别是复发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长期或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有可能危及生命。许多患者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体征早于神经性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一般而言,血糖下降幅度越大和越快,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征兆和症状就越明显。
2. 眼睛: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由于晶体肿胀及折射系数的暂时性改变,可能发生一过性视力障碍。长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然而因强化胰岛素治疗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可能暂时性恶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特别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疗者,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时可能发生一过性黑蒙。
3. 脂肪营养不良:与其他胰岛素治疗一样,在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脂肪营养不良,而延缓局部胰岛素的吸收。在用甘精胰岛素等疗法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1-2%的病人发生脂肪组织增厚,而脂肪组织萎缩的则很少见,在某一注射区内经常轮换注射部位可能有助于减少或预防发生上述改变。
4. 注射部位和过敏反应:在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3%~4%的病人在注射部位有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发红、疼痛、瘙痒、荨麻疹、肿胀或炎症。多数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轻微反应,通常在数天或数周内恢复。对胰岛素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是罕见的。对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或赋形剂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包括全身性的皮肤反应、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休克,甚至威胁生命。
5. 其他反应:胰岛素治疗可能诱发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在临床研究中,对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有交叉反应的抗体出现频率与出现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相同。在极少数病例中,由于上述胰岛素抗体的存在,应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以纠正高或低血糖的趋势。
6. 罕见胰岛素产生的钠潴留和水肿,特别是用强化胰岛素疗法改善先前不好的代谢控制时,须加注意。

禁忌 对甘精胰岛素或其注射液中任何一种赋形剂过敏者。

注意事项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不能选用甘精胰岛素,推荐静脉注射常规胰岛素。
2. 由于经验有限,儿童、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
3. 肾功能损害患者由于胰岛素的代谢减慢,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老年人及进行性肾功能衰退患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逐渐减少。
4. 严重肝损害患者由于葡萄糖异生能力降低及胰岛素代谢降低,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
5. 对血糖控制不好,或有高血糖症或低血糖发作倾向的患者,在考虑调整剂量之前,应全面回顾患者是否按预期的方案治疗、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及所有其他的相关因素。
6. 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取决于所用胰岛素的作用特性,因此可能随着治疗方案的改变而改变。由于甘精胰岛素持续提供基础胰岛素,可以预料,夜间低血糖较少见。而清晨低血糖较之常见。 在低血糖有特殊临床意义的患者中,应特别加以注意并加强血糖监测,如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明显狭窄的患者(低血糖的心脑并发症的危险)以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尚未经光凝固法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后有暂时性黑蒙的危险)。
7. 患者应被告知在什么情况下低血糖的警告症状会不明显。低血糖的警告症状可能改变、不明显或不出现的患者如下:(1) 血糖控制明显改善的患者。(2) 低血糖缓慢发生的患者。(3) 老年患者。(4) 从动物胰岛素转用人胰岛素。(5) 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6) 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7) 精神病患者。(8) 同时用某些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9) 上述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丧失意识。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长效作用可能延缓低血糖的恢复。
8. 如果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或降低,应该考虑到低血糖复发以及低血糖发作但未觉察(特别是夜间发作)的可能性。 患者坚持用药剂量和饮食疗法、正确使用胰岛素以及了解低血糖的先兆症状是减少低血糖危险性所必须的。如下的因素使低血糖更易于发生,必须特别密切监测并在必要时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1) 改变注射区。(2) 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例如去除应激因素)。(3) 异常的、增加或延长体力活动。(4) 并发症(如呕吐、腹泻)。(5) 进食不当。(6) 错过进餐。(7) 饮酒 。(8) 某些失代偿性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9) 同时使用某些其他药品。
9. 并发症:(1) 有并发症时应加强代谢监测。许多患者需检测尿酮体,并常常需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常需增加胰岛素用量。1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只能吃少量或不能吃食物、或在呕吐时,也必须坚持至少吃少量碳水化合物,切勿全部停用胰岛素。对驾车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2) 由于低血糖或高血糖或由此而造成的视力障碍可导致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可能降低。在驾车或操作机械等特别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时,可能出现危险。(3) 应该告知患者在驾车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发生低血糖。尤其是对低血糖警告症状觉察力降低或不能觉察以及低血糖发作频繁的患者,更要加倍小心。有上述问题的患者,应该慎重考虑驾车或操作机械是否可取。

药物相互作用 1. 许多物质影响葡萄糖代谢,可能需酌情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
2. 可能促使血糖降低、增加低血糖发作的物质有:口服降糖药物、ACE抑制剂、丙吡胺、贝特类、氟西汀、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已酮可可碱、丙氧芬、水杨酸以及磺胺类抗生素。
3. 可能减弱降糖作用的物质有:皮质类固醇、丹那唑、二氮嗪、利尿剂、拟交感药(如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胰高血糖素、异烟肼、酚噻嗪衍生物、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雌激素 和孕激素(口服避孕药)。
4. β受体阻滞剂、可乐定、锂盐或酒精可能加强或减弱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喷他脒可能引起低血糖,有时伴继发高血糖。
5. 用β受体阻滞剂、可乐定、胍乙啶和利血平等影响交感神经的药物后,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作用的征兆可能减弱或缺如。
6. 配伍禁忌: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切勿同任何其他产品相混合。确保注射器不含任何其他物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冬胰岛素注射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