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可以服用麝香滴心可以长期服用保心丸吗

瑞舒伐他汀
麝香保心丸对PCI术后再狭窄及血脂的影响--《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11期
瑞舒伐他汀
麝香保心丸对PCI术后再狭窄及血脂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2例PCI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瑞舒伐他汀组;②联合组。治疗结束后将复行冠脉造影,比较两组PCI术后再狭窄率的差别,及血脂和CRP的水平。结果联合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低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及联合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脂水平与瑞舒伐他汀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CRP水平与瑞舒伐他汀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可降低血脂、抑制炎症,且可更有效的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41.4【正文快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TCA)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手段,但人们发现PTCA术后有很高的再狭窄率[1],有超过15%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术)患者在一年内因为支架内再狭窄而接受新的介入治疗[2]。近年研究表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主要机制为新生内膜过度增生[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殷宇刚;王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宇仁超;吕月霞;杨斌;李姍;潘娜娜;张蕊;尚昱君;谭丽娟;;[J];海南医学;2011年20期
石先辉;贾如意;;[J];医学综述;2008年12期
车贤达;钱琳艳;高瑞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殷宇刚;王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方显明;;[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陈广琴;王强;曲楠;韦卓;;[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梁茜;杨希立;;[J];广州医药;2009年01期
孟玉卿;谷朝华;杨京哲;郭建超;;[J];河北医药;2012年12期
狄佳;徐重白;;[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陈航;吴时达;付莉;刘童;;[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10期
祁宏;董彦文;安静;牧骑;;[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11期
殷宇刚;王滨;;[J];实用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康维为;;[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显明;黄红英;;[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悦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鹏;[D];中南大学;2011年
李静茹;[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李伟英;[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马元吉;[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梁穗;[D];暨南大学;2012年
狄佳;[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华保,宁丹霞,李泽林,陈杰,李庆军,梁国钦,王广兴,刘年安;[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7期
吕永恒,李志钅梁;[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5年01期
黄灵芝;;[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年03期
张英民,党红波,王克强,葛均波;[J];解剖学通报;2003年03期
鄢华;高炜;;[J];临床内科杂志;2006年01期
佟倩,闫立敏,郑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8期
胡珍娉;李大主;胡英锋;杨克平;;[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年03期
莫云秋;黄洁;卫智权;庞伦祥;;[J];心脏杂志;2006年05期
董少红;温隽珉;李宜富;罗林杰;陈科奇;;[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年06期
杜林林;王朝晖;;[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常以芳,韩瑞丰,韩海英,韩冬梅;[J];上海医药;1996年12期
沈玉芳,陈大年,王邦宁,高丹屏,刘和俊,刘敏,黄其植;[J];上海医药;1996年12期
冯道义,邓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8期
李树岗,李佐民,郑琼莉,雷健;[J];中成药;2003年10期
史晏海;[J];中成药;2004年S1期
李学信,李荣,纪爱芳;[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方启辉;[J];中国药业;1997年12期
喻庆云;;[J];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15期
孙燕,邓翠云,李柏良;[J];吉林医学;1997年06期
梁国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鸿坤;李鸣;金炜;田路;陈旭东;;[A];2008年浙江省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杨威;关秀茹;;[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郭素峡;羊镇宇;王如兴;肖践明;;[A];全国第十二届心脏学会第十五届心功能学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苗永国;陈金良;任鹏顺;刘志明;;[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周斌全;;[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廖伟;谢东明;严章林;钟一鸣;危小军;游于光;;[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王效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贾大林;齐国先;张钦松;陶丽;陈丽娟;张跃;杨利军;;[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张鸿坤;李鸣;金炜;潘松龄;单平;汪忠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贺志伟;李军英;;[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学术会议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梁兆光 (教授);[N];家庭医生报;2008年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陆志刚;[N];健康时报;2008年
晓芳;[N];医药经济报;2004年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王雪飞;[N];健康报;2007年
本版编辑?王进
张莉;[N];医药经济报;2007年
段涵敏 通讯员
谢欣;[N];湖南日报;2009年
施嘉奇;[N];文汇报;2007年
许玮 记者
胡德荣;[N];健康报;2010年
海上飞鱼;[N];医药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晋青;[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贺治青;[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刘斌;[D];吉林大学;2007年
杨莹;[D];浙江大学;2009年
钱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唐朝君;[D];重庆大学;2008年
赵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王倩;[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宗刚军;[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陈俊;[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国钦;[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佳;[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翟继民;[D];青岛大学;2005年
王颜;[D];吉林大学;2008年
夏静;[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梁莹;[D];郑州大学;2009年
詹萍;[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付文良;[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郑婕;[D];青岛大学;2008年
耿彦平;[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CKMB)、肌钙蛋白(Troponin, TnI)等指标的对比变化,探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中医辨证符合气虚证和或血瘀证冠心病拟行PCI术患者74例(男48例,女26例)按随机、单盲、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程、冠脉病变支数等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术前、术中、术后按照指南常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强化他汀类调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4丸(每丸22.5mg),每日3次,术前7天开始口服至术后第3天。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留取患者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VCAM-1、ICAM-1,并同时测定CK、CK-MB、TnI、hs-CRP等指标。全部统计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较,血清VCAM-1、ICAM-1、CK、CK-MB、TnI、 hs-CRP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较,血清VCAM-1、ICAM-1、CK、CK-MB、TnI、hs-CRP亦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血清VCAM-1、ICAM-1、CK、CK-MB、TnI、hs-CRP均有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I术后心肌酶、细胞炎症等指标较前有明显升高,提示PCI术后对心肌有一定的损伤作用。(2)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Objective:through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hexiang Baoxin Pill on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postoperativ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 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 creatine kinase (CK),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 cardiac troponin I (TnI)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of heart-protecting musk pill on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fter PCI myocardial injury in clinical research.Methods:the collection of blood stasis typ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74cases (male48, female26cases), clinically consistent with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or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patients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heart protecting musk pill treatment for1weeks, detection of heart protecting musk pill after intervention,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elective PCI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third days, patients with VCAM-1, ICAM-1, CK, CK-MB, TnI, hs-CRP indexes, an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relevant conventional factors such as (combined with smoking, hypertension, coronary lesion branches) and contrast.Result.(1)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serum VCAM-1and ICAM-1, CK, CK-MB, of TnI, hs-CR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bu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2) Patients in both groups3days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serum VCAM-1, ICAM-1, CK, CK-MB, of Tnl, hs-CRP always make significantly highe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3) Patients in both groups3days and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serum VCAM-1, ICAM-1, CK, CK-MB, of TnI, hs-CRP were decreas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1) heart protecting musk pill by drug intervention for1weeks, to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elective PCI,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third days, serum VCAM-1, ICAM-1, CK, CK-MB, TnI, hs-CRP indicators decreased, heart protecting musk pill on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fter PCI myocardial injury may have potential protective effects.(2) showed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myocardi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edictability, to follow the TCM essence, the progressive realization of macroscopic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 and microcosm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basis.
本类论文推荐
本类求购排行
作者:管建存&&年度:2011
作者:魏叶帅&&年度:2011
作者:李金博&&年度:2008
作者:丁园英&&年度:2009
作者:杰辉&&年度:2010
作者:童倩&&年度:2011
作者:韩文坛&&年度:2011
作者:邓慧翔&&年度:2011
作者:刘井红&&年度:2005
作者:赵珊珊&&年度:2010麝香保心丸预防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4期
麝香保心丸预防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预防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6例冠心病经PCI治疗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麝香保心丸组),比较两组之间PCI术后的心绞痛、临床再狭窄和造影再狭窄发生人数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和临床再狭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5);造影再狭窄发生人数治疗组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SXBXW具有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259【正文快照】:
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简称SX-BXW)是经优化筛选的苏合香丸、人参苏合丸、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的处方研制开发的纯中药制剂。其中含人参提取物27%麝香6%,蟾酥4%,苏合香酯8%,冰片19%,牛黄12%,肉桂24%。具有芳香温通、益气通心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1]:麝香保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英民,党红波,王克强,葛均波;[J];解剖学杂志;2003年03期
宋华;[J];中成药;2002年02期
王桂珍,戈升荣,柳淑玉;[J];中国药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滔,管涛,胡欣,傅得兴,孙春华;[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天奇;[D];复旦大学;2006年
路瑞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刚;[D];苏州大学;2005年
王彩英;[D];苏州大学;2006年
杨芹;[D];苏州大学;2006年
刘蓓;[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焦磊;[D];苏州大学;2007年
徐红涛;[D];苏州大学;2007年
张艳林;[D];苏州大学;2007年
孙会品;[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传玉;杨蕾;张静;吴以岭;;[J];河北医药;2007年10期
冯占斌,李崇民,成蕊宁,袁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杨红莲,刘梅;[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石海莉,王子超,孙漾丽;[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魏芳;王悦喜;任保军;董莉;阿荣;张迎军;;[J];疑难病杂志;2007年04期
黄晓松;杨期东;龙光喻;周琳;王改青;;[J];疑难病杂志;2007年05期
尤士杰,杨跃进,陈可冀,高润霖,吴永健,张健,荆志诚,白东峰,王燕武,陈纪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5期
赵明中,高承梅,张宇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王杰超,任九思,张潮珍,齐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丁邦晗,张敏州,张崟,吕强,李健;[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延秀敏;[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石国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伟;[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3期
刘桂珍;[J];上海医药;1996年08期
赵宝敏;[J];上海医药;1996年12期
黄成君,李强忠,矫丽华,王克美;[J];上海医药;1997年05期
李稳慧,雷勋平;[J];上海医药;1997年08期
杨国民,庞琴,彭元森,王宽增,邢世洪;[J];上海医药;1997年08期
张钧,陈炳猛,郭勇力,黄叔怀;[J];现代康复;2000年12期
张高峰,王受益,戴瑞鸿,史念慈,姚明辉;[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年06期
张高峰,王受益,戴瑞鸿;[J];中成药;1998年05期
罗心平,施海明,曾治宇,范维琥,王受益,戴瑞鸿;[J];中成药;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学智;杨巧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2期
喻伟;袁继红;李建海;陈言;;[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翟昌林;陆建洪;张松;;[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6期
许金芹;陈蕾;孙继燕;孙振霞;;[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5期
徐伟;张明;;[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7期
倪占旭;;[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8期
褚琳;王胜煌;周宏林;朱娜;陈晓敏;;[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6期
黄万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3期
王丽娜;;[J];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张文仙;李民;;[J];光明中医;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德伦;马丽平;;[A];全国第十一届心脏学会第十四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王丽洁;罗心平;王涌;陈为民;陆云;李勇;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王丽洁;罗心平;王涌;陈为民;陆云;李勇;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王丽洁;罗心平;王涌;陈为民;陆云;李勇;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朱慧;罗心平;王丽洁;施海明;李勇;范维琥;戴瑞鸿;;[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毛玉山;李福军;洪中立;周丽诺;叶红英;杜娟;申定国;施淑钧;黄童;;[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林海;唐戍平;;[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屈松柏;周承志;;[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曹国霞;[N];大众卫生报;2008年
王宝龙;[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曹文;[N];健康报;2009年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
范维琥;[N];健康报;2011年
何良冠;[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邵娟;[N];医药经济报;2003年
小芳;[N];医药经济报;2003年
夏天;[N];健康报;2011年
魏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魏盟;[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淑芳;[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孙莹莹;[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马克信;[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高昕;[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李伟英;[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小燕;[D];辽宁医学院;2012年
马元吉;[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陈海燕;[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苏淋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许厚田;[D];扬州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麝香保心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麝香保心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5:42:2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麝香保心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的评价--《复旦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的评价
【摘要】:
麝香保心丸自研发上市至今已达三十余年之久。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已充分肯定其在冠心病急性发作时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则提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可有保护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冠脉侧支血管生成、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基于这些理论依据,麝香保心丸的服用模式已由临时含服拓展至长期口服。已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长期(6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临床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那么,在现有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其长期服用的临床疗效如何?本研究为此提供了循证学依据。
1、评估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至少6个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2、观察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从中探讨麝香保心丸临床疗效的病理生理机制。
本研究前期为一项前瞻性、随机、非盲对照临床试验,后期为针对此项随机分组临床试验的队列研究。
临床疗效研究:入选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00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配至麝香保心丸强化治疗组(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丸/次,3次/日,6月)和常规治疗组(1:1)。为期6月的麝香保心丸强化治疗结束后,强化治疗组患者自行选择治疗方案:继续口服(维持原量或减量)或停止服用麝香保心丸;常规治疗组维持原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随访终止时间为日,至少每3月随访一次,记录用药情况和临床事件等。主要终点为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
内皮功能研究:临床试验期间,在上述入选患者中,按内皮功能研究要求在麝香保心丸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共入选冠心病患者80名,分别在入选时、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时检测肱动脉对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血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等指标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木研究存随访18个月时对内皮功能研究中40名患者上述指标进行随访,比较常规治疗组、强化治疗组中服药6个月后停药与继续服药患者间的差异。
临床疗效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2.25年(范围0.5~2.75年),强化治疗组发生所有临床事件(23例vs33例)、主要临床事件(20例vs29例)和心绞痛事件(9例vs19例)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全因死亡事件(2例vs5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1例vs2例)、心衰事件(3例vs4例)、卒中事件(2例vs4例)、需要PCI/CABG血运重建(2例vs4例)、其他临床事件(5例vs6例)的患者人数均少于常规治疗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5)。强化治疗组在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2丸,每日3次)期间可明显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P<0.05)。
内皮功能研究:入选内皮功能研究的40例患者中,常规治疗组18例,强化治疗组22例(其中服用麝香保心丸6个月后停药者12例,继续服用至少12个F月者10例)。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六月疗程组与继续服药组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合并疾病、药物使用等方面都具良好的可比性。
三组内比较:18个月和6个月随访相比,常规治疗组(10.66±4.94 vs11.76±4.60)、六月疗程组(11.10±5.28 vs12.58±4.57)FMD有所下降,继续服药组FMD(14.19±4.33 vs12.58±4.57)有所上升,但均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5)。
三组间比较:随访18个月时,继续服药组FM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六月疗程组FMD水平更接近于常规治疗组,但与继续服药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5)。
2、NO、NOS、SOD
三组内比较:18个月和6个月随访相比,常规治疗组N0(73.00±33.37 vs71.92±62.26)、NOS(32.10±5.85 vs31.33±21.21)、SOD(80.60±6.27 vs75.99±26.02)均略有升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5);六月疗程组NO(100.67±44.72 vs125.22±76.71)有所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5),NOS(36.28±5.33 vs47.16±16.25)、SOD(81.72±4.48 vs92.50±15.21)均明显降低(P<0.001);继续服药组NO(134.34±67.84 vs125.22±76.71)略有升高,NOS(46.99±7.75 vs47.16±16.25)、SOD(87.22±6.40 vs92.50±15.21)略有降低,但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5)。
三组间比较:18个月随访时,继续服药组NO、NOS、SOD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NO:P<0.01;NOS:P<0.001;SOD:P<0.05),六月疗程组NO、NOS、SOD水平介于继续服药组和常规治疗组之间,更接近于常规治疗组,与该两组NO、SOD水平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5),NOS水平与继续服药组间差异达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1)。
三组内比较:18个月和6个月随访相比,常规治疗组(103.24±37.68 vs101.15±28.99)、六月疗程组(92.64±36.39vs84.71±28.43)、继续服药组(87.75±25.81 vs84.71±28.43)ET水平均有所上升,但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5)。
三组间比较:18个月随访时,继续服药组ET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5)。六月疗程组ET水平介于继续服药组和常规治疗组ET水平之间,与该两组ET水平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标准(P>0.05)。
1、冠心病患者在现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2丸,每日3次,至少6月)明显减少心绞痛事件的发生,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
2、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可减少冠心病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对全因及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衰事件、卒中事件、PCI/CABG血运重建事件的发生率有减少的趋势,但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3、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停药12个月后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将不再维持,此药理作用可能是麝香保心丸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机理之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R259【目录】:
中文摘要4-7
英文摘要7-12
第一部分: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临床疗效的评价13-34
研究目的13
对象与方法13-16
第二部分:麝香保心丸长期用药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34-48
研究目的34
对象与方法34-40
研究结论48
参考文献48-53
课题综述54-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翁国路;;[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关德祺;梁秉中;郑景辉;丁安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雷燕,王永炎;[J];世界科学技术;2000年06期
商洪才;张俊华;戴国华;曹红波;任明;项耀祖;汪洋;张伯礼;李幼平;;[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年01期
张硕;宋衍芹;岳旺;毛兴荣;鞠传霞;董梦久;郑琼莉;戴小华;李忠业;王莎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年04期
藏瑞鸿;[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18期
戴瑞鸿;;[J];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06期
张迎春;智发朝;谭秦湘;贺静;;[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7期
江文德,徐端正,胡国钧,林宝珍;[J];药学学报;1979年11期
华似兰;[J];中成药;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朝晖,赵立诚;[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2期
王雪芹;[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王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郭丽娅;牛燕运;金玫;;[J];北京中医药;2010年05期
姚魁武;张良登;王阶;何庆勇;王师菡;;[J];北京中医药;2011年03期
刘强;徐智;毛威;;[J];北京中医药;2011年09期
张军,万利军;[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李予文;[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俞凯;[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高焕民;柳耀泉;王少萍;郭云良;;[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艾长明;;[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赵笑东;吴中华;;[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云飞;阮新民;吴焕林;欧爱华;曹炳君;穆启运;李晓庆;马柳玲;;[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焦一鸣;王放;;[A];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马静;龙铟;王宗仁;樊爱琳;王树森;李晶华;姚菊峰;;[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分会成立暨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精粹[C];2006年
冯玉萍;;[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张敏州;王磊;;[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林海;唐戍平;;[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张奇志;卜培莉;于文强;孟海燕;赵学强;;[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王丽洁;罗心平;王涌;陈为民;陆云;李勇;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岩;[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云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孙凤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范雪梅;[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周青;[D];复旦大学;2011年
吴同启;[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马立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周迎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葛华;[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牛媛媛;[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张丽丽;[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盖仲辉;[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齐双;[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卫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常跃兴;[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许丹;[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蔡志玲;[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刘通;[D];吉林大学;2011年
吴健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王北婴;[J];中国医药学报;1987年06期
谢人明,李胜涛,张小丽,王德华;[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徐国良,李海峰,孙楠,王勇武;[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李方;[J];中国医药导刊;2002年01期
戴瑞鸿;[J];世界临床药物;2003年07期
曾武涛,陈国伟;[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1期
朱瑾波,李玉鼎,李玉书;[J];河北中医;1996年04期
卢焰山;王子群;卢仁山;黄文增;;[J];湖北中医杂志;1990年01期
黄芬;[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红漫,许其倓;[J];中成药;2004年S1期
许伟源;郭航远;彭放;;[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年12期
王丽洁;罗心平;王涌;陈为民;陆云;李勇;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5期
高茂杰;李阳;;[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01期
但三利;林润英;邹晓霞;;[J];重庆医学;2009年07期
李海滨;肖文良;姜志安;张晓光;苏瑞英;赵淑健;;[J];河北医药;2007年11期
王志华;黄姝芬;;[J];海南医学;2007年04期
梁莹;张金盈;魏经汉;姚海木;赵晓燕;刘爱静;梁新义;;[J];山东医药;2009年09期
陈焕清;熊小强;段朝晖;赵凤如;韩智娟;张向葵;;[J];中成药;2009年11期
崔苡菱;袁筱磊;朱轩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慧;罗心平;王丽洁;施海明;李勇;范维琥;戴瑞鸿;;[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邬涛;吴清华;;[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王丽洁;罗心平;王涌;陈为民;陆云;李勇;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王丽洁;罗心平;王涌;陈为民;陆云;李勇;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高东来;廉玉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王丽洁;罗心平;王涌;陈为民;陆云;李勇;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洪燕;张廷;;[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霍勇;;[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专辑[C];2011年
贺志伟;杨翰文;彭描宇;刘美荣;何银辉;;[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董红梅;黄岚;宋耀明;;[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孙华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胡春松 胡大一;[N];健康报;2007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 戴瑞鸿 终身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吴志;[N];健康时报;2010年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吕树铮 任芳;[N];保健时报;2007年
徐浩;[N];北京科技报;2009年
记者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王泽;[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温馨;[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宋丽华;[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亦杰;[D];中南大学;2010年
张秀锦;[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孙贵香;[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Cyprien MBA MBA(恩巴);[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汪奇;[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徐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訾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曲丹;[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文卫;[D];武汉大学;2010年
屈岚;[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Shekhar R[D];郑州大学;2006年
朱慧;[D];复旦大学;2008年
李勇;[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徐建;[D];浙江大学;2010年
杨梅;[D];吉林大学;2006年
张江丽;[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杨磊;[D];昆明医学院;2010年
耿雪;[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李志勇;[D];苏州大学;2008年
严建军;[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麝香怎么服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