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医院的医生帮助最大的内科医生杂志是那个

基层综合医院用血合理性分析及应对措施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年S1期
基层综合医院用血合理性分析及应对措施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合理用血情况,分析不合理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抽取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间输血病历3855份、输血次数4913次进行合理性评估。结果血浆合理输血比率最低(占63%);红细胞用量最大,合理输血比率为71.7%;冷沉淀合理输血比率为92%,血小板合理输血比率为100%。结论临床用血不合理现象存在,建议采取加强医院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医院输血管理和输血审批制度、将输血不合理现象与科室和个人考核挂钩等措施,促进临床规范、科学、合理用血。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57.1【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血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引起各级卫生管理部门的大力重视[1]。临床合理用血水平,能够反应该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还能看出该医院医疗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评审等级医院具有重要的作用[2]。我院正处于三级医院创建特殊阶段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安万新;;[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5期
朱业华;马春会;卢瑾;田兆嵩;余卓丽;黄智聪;;[J];广西医学;2012年07期
于彦居;王艳霞;霍树辉;;[J];河北医药;2008年06期
龚永启;王奕锐;胡华;王文兰;;[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1期
张印则;;[J];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李;王成维;;[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2期
滕本秀;李忠俊;;[J];重庆医学;2009年12期
莫建坤;黎永新;苏红梅;张知洪;任勇;吴红芳;;[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年21期
岑宪铭;;[J];华夏医学;2009年06期
张健;黎淦平;何小红;欧阳玲;彭丽珍;刘永梅;;[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7期
张健;谢秀华;黄呈辉;黎淦平;黄建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8期
陈李;王成维;;[J];医院管理论坛;2011年06期
杨起;焦伟;杨嘉珍;;[J];广西医学;2007年09期
李晓雪;吉素清;葛云萍;齐涛;;[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06期
杨宝成;张印则;张艳艳;周丹;;[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锐;马郑萍;陈进凡;;[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泽林;[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刘丽;[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张雅萍;[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闫睿;[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桂琴,王海林,李丹,徐敏,曾巧;[J];中国输血杂志;2003年01期
刘冰,陈华根;[J];中国输血杂志;2003年05期
陈会友;付涌水;汪传喜;江朝富;陆志刚;林东军;胡永红;周振海;冯莹;陈盛亭;原耀光;赖福才;王心田;张伟;吴峰;;[J];中国输血杂志;2007年04期
叶萍;席惠君;李宁;崔伟;王卓;张蕾;梁晓华;;[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5期
褚晓凌;黄锦红;刘丽霞;闫建明;田兆嵩;郭永建;;[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5期
Contreras M
,罗幼平;[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2年05期
彭继红;张小秋;马宏伟;黄智君;欧阳江;吴红;;[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何建超;曹光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王乃红;程勤侦;;[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年04期
毛桂平;王玉生;;[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年04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百度医学微信公众账号,医界大数据你比别人先知道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nbsp&&&&& &&&&& &&&&& &&&&& &&&&& &&&&& &&&&& &&&&&&&&&
2014年&34卷&8期
邱晓华,邱海波
重症感染:从现象到本质,从评估到治疗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展,对感染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新抗感染药物的出现、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的进步等也使重症感染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重症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对重症感染本质的进一步探索,实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仍是目前临床的热点和难点。
2014&Vol. 34&(8):&733-736
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型演变看临床认识更新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疾病,对于其分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除了新的临床病理类型不断发现外,分类方法从单纯病理分类向临床分类过渡,诊断方法从单纯依靠病理学诊断逐步转向临床-病理-影像多学科诊断,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人们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认识在不断深入。
2014&Vol. 34&(8):&737-739
陈碧,蒋捍东
伴肺部阴影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粒细胞(EOS)增多同时伴有肺部浸润影被称为嗜酸粒细胞性肺病(ELD),它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可局限于肺部或侵犯全身多个系统。该类疾病的特点为肺部阴影、肺泡EOS增多,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高。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偶伴EOS增多的其他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正确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并结合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结果。糖皮质激素是治疗ELD的主要药物,疗程和剂量需个体化。
2014&Vol. 34&(8):&740-743
彭敏,施举红,蔡柏蔷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呼吸内科临床的&新问题&
部分吸烟者胸部高分辨率CT显示,上肺野为主的肺气肿和下肺野为主的纤维化表现同时存在,目前认为这是一类独立的疾病,称作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不详。患者肺功能表现为肺容积相对正常或者轻度异常然而弥散能力显著下降,因此CPFE严重程度评价不同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或)肺气肿或者特发性肺纤维化。CPFE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或)肺气肿或者肺纤维化患者、并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常规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值得呼吸科医生关注。
2014&Vol. 34&(8):&744-747
魏路清,彭守春
间质性肺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ILD)种类繁多、诊断困难。ILD的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该类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和监测病情变化等。文章介绍了KL-6、表面活性蛋白A(S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循环纤维细胞等10余种生物学标志物,截至目前具有多种功能的单一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基本不可能,可联合几种生物学标志物来达到临床诊断的目的。
2014&Vol. 34&(8):&748-751
赵亚滨,李振华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还有临床应用价值吗?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广泛应用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细胞学分析结果可以缩小间质性肺疾病(ILD)的鉴别诊断范围;恶性肿瘤、感染和少数ILD可单经BAL诊断,而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确定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者无需行BAL检查。虽然HRCT的普及减少了BAL在ILD中的应用,但BALF细胞学检测对ILD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定病变的活动性以及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Vol. 34&(8):&752-755
指南与共识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专家共识意见
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和(或)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且有逐渐推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和(或)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广泛征求消化内镜和麻醉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家共识,从而规范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各种消化内镜镇静和(或)麻醉、特殊人群的镇静和(或)麻醉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等,以利于我国镇静和(或)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和推广。
2014&Vol. 34&(8):&756-764
2014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组临床常见综合征,恶性胸膜间皮瘤、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是导致恶性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尽管诊断方法和手段较多,但胸腔积液细胞沉淀中找到恶性细胞或在胸膜活检组织中观察到恶性肿瘤的病理改变仍然是确定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倾向持续胸腔引流作为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的首选,对多年来胸膜固定术的一线治疗地位提出了挑战。
2014&Vol. 34&(8):&765-766
武剑,冯娟
2014《AHA和ASH女性卒中预防指南》解读
,Stroke在线发表了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制定的首部女性卒中预防指南(简称指南)。指南通过文献荟萃分析,综述了女性独有(如生育方面的因素)或较男性更常见(包括先兆性偏头痛、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房颤动)的卒中危险因素。指南最后提出建立一项专为女性设计的卒中风险评分以更准确反映女性一生的卒中风险程度并填补目前已有评分的空白。
2014&Vol. 34&(8):&767-770
方琪,赵红如,杜娟
颈动脉夹层的抗栓治疗
颈动脉夹层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是引起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然而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的困惑,近年来对于采用抗凝药物治疗还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也已成为业内争论的焦点。
2014&Vol. 34&(8):&771-773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引发的补体系统持续活化、血管内溶血与凝血系统相作用,使得PNH处于血栓的高危状态中,是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非常见部位血栓,血栓合并溶血或血细胞减少等情况需要行PNH筛查。血栓形成可能与血小板活化、精氨酸酶释放消耗NO,以及溶血释放的促凝物质有关。低分子肝素溶栓和随后使用维生素K依赖性凝性因子拮抗剂预防是常用措施。血栓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不能有效延长生存期,而eculizumab能显著控制血栓形成。
2014&Vol. 34&(8):&774-776
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罗明华,王贺,邱承杰,宗永华
心脏磁共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工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I)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人工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PTSTMA)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12年12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HOCM患者中具有CMRI资料的13例作为CMRI组,同期未做CMRI的19例HOCM作为对照组。CMRI组是依据室间隔肥厚程度确定心肌隧道的直径,依据肥厚心肌在前后间隔的位置确定心肌隧道的长短或深浅,依据肥厚心肌位于基底段或中间段确定相应位置的靶血管。对照组则是参考心脏超声结果并结合冠造室间隔支分布而确定室间隔隧道直径和深浅的。观察两组无水酒精用量、术后24 h心肌酶、V??1~3?导联病理性Q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重度(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刻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值。3个月心脏超声复查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所注入无水酒精剂量、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术中或术后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病理性Q波发生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1例术后曾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周后完全恢复正常传导。CMRI组即刻LVOTP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示,形态上CMRI组室间隔厚度和左心房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功能上主动脉跨瓣压差CMRI组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RI指导下完成PTSTMA治疗HOCM较心脏超声指导下治疗更具优越性。
2014&Vol. 34&(8):&777-781
张蕾,何志义,陈欢,张建全,钟小宁,邹小英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 对大环内酯类治疗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1985年1月至2013年3月&non-cystic fibrosis&,&bronchiectasis&,&macrolide&,&azithromycin&,&erythromycin&,&clarithromycin&,&roxithromycin&,&midecamycin&,&josamycin&,&bronchiectasis&检索EMBASE及Pubmed,中文检索词&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重庆维普(VIP)数据库等,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Stata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篇RCT被纳入。试验组发生急性加重频率低于对照组(RR=0.612,95%CI 0.40~0.93)。按照药物种类、疗程进行亚组分析,服用阿奇霉素的试验组发生急性加重频率低于对照组(RR=0.528,95%CI 0.406~0.686),疗程超过6个月的试验组发生急性加重频率低于对照组(RR=0.642,95%CI 0.420~0.891)。治疗时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减少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发生,疗程为6个月以上为佳;因本文纳入研究中样本量均较少,尚需要更多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作用。
2014&Vol. 34&(8):&782-786
鲍立?1,石雨薇?2,赖悦云?1,路瑾?1,黄晓军?1
浆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评估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方案治疗浆细胞白血病(PCL)的疗效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11月确诊并应用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方案联合治疗20例PC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应用Kaplan-Meier方法预估生存曲线。结果 40%的患者诊断时出现肾功能衰竭,85%的患者有溶骨病变。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是13q缺失,共有11例(55%),其次是1q21(50%)和14q32异常(50%),20%患者伴有17p缺失。50%的患者有3种以上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异常。14例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总有效率71.4%,其中5例完全缓解(CR)或接近完全缓解(nCR),3例部分缓解(PR),2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无反应;6例应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总有效率66.7%,其中1例CR,2例VGPR,1例PR;共有5例早期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及本病进展。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0个月;原发性PCL和继发性PCL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6个月、3.8个月(P=0.048);应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与沙利度胺为基础方案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3个月(P=0.178)。结论 含硼替唑米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PCL较传统方案提高了反应率,延长了生存期。
2014&Vol. 34&(8):&787-790
尹凤婷,张艳林,李洁,曹勇军,陈锐,刘春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紊乱与肝酶水平升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及其对肝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OSAHS组和对照组的睡眠参数,且根据睡眠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指数(AHI)将OSAHS组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比较各组间肝酶及睡眠结构的变化,并将肝酶水平与睡眠结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SAHS组患者的AHI、呼吸相关微觉醒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睡眠时间1+2期比例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TL)、天冬氨酸转氨酶(ASL)、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显著增高,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慢波睡眠比例显著降低(均P&0.05)。OSAHS组各亚组间比较,A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重度亚组比较,轻、中度亚组呼吸相关微觉醒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睡眠时间1+2期比例、慢波睡眠比例及血清ATL、ASL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重度亚组比较,轻度亚组的血清&-GGT显著升高(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LT、AST与睡眠1+2期比例呈正相关,血清ALT与慢波睡眠比例呈负相关,与呼吸睡眠微觉醒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OSAH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及肝脏损伤,其肝酶水平的升高与睡眠结构紊乱有关。
2014&Vol. 34&(8):&791-793
周阿旺?1,戴元荣?2,沈雪艳?3,陈志华?1,沈华浩?1
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哮喘控制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14例和缓解期患者116例,检测两组MP特异IgM和IgG,比较其感染率;比较两组中有、无MP感染患者间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及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发作患者MP感染率(41.2%)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22.4%,P&0.05);MP感染患者痰EOS计数、血清总IgE均高于无MP感染患者,而FEV?1%pred及ACT评分均低于无MP感染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率与各组感染阳性患者的FEV?1%pred、ACT评分呈负相关(r=-0.356、-0.456),与各组MP感染阳性患者的血清总IgE及痰EOS计数呈正相关(r=0.756、0.356)。结论 无论哮喘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MP感染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且相较于慢性缓解期,更多见于哮喘急性发作期。
2014&Vol. 34&(8):&794-796
孙明利?1,张锐?2,宁宁?2,孙凯?3,荆志成?3
基层医院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预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全国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调查问卷》(简称问卷)的合理性,开展问卷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根据肺动脉高压流行状况、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设计《全国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调查问卷》。在山西省晋中市随机抽取25所医院进行调查,汇总分析该问卷的合理性、开展全国问卷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共设29个问题,被调查者均能准确回答,回答率为100%。被调查医院包括2所三级乙等医院,16所二级甲等医院,2所二级乙等医院,5所一级医院。18所(72%)医院每月收治肺动脉高压患者1~3例,诊断依靠无创手段,病情评估不完整。除传统治疗外,仅3所(12%)医院使用靶向药物。17所(68%)医院认为开展问卷调查可行且必要。结论 《全国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调查问卷》设计合理,开展全国问卷调查必要且可行。
2014&Vol. 34&(8):&797-800
周国强?1,曾进胜?2,黄宗青?1
踝肱指数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福田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465例,测量所有患者的ABI和头颈部血管CTA,观察患者出院2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发生情况,对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危险因子进行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2年内复发患者为102例,复发次数&1次。随访结果发现,低ABI、颅内外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P值分别为0.015,0.001);复发组ABI<0.9的患者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17);复发组有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01);复发组 ABI<0.9且有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 ABI及头颈部CTA改变对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具有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好,ABI&0.9且有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易复发。低ABI、颅内外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2014&Vol. 34&(8):&801-804
闫雪莲?a,康琳?b,曾平?b,曲璇?b,洪霞?c,刘晓红?b
老年科住院患者抗抑郁药物应用77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应用抗抑郁药的安全性,为老年人合理使用抗抑郁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院老年示范病房77例65岁以上患者的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起始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老年医学跨学科团队会诊,77例均服用新型抗抑郁药,其中舍曲林使用率最高,对低体重指数患者更多选择米氮平治疗,伴有慢性疼痛的患者中50%使用5-羟色胺和(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70例住院后开始抗抑郁药治疗,72.8%的患者初始给药量从小剂量开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6/70)。结论 应结合老年患者特点,以及抗抑郁药的特点、不良反应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选择适当的抗抑郁药物。
2014&Vol. 34&(8):&805-807
孙丽娜,陈亚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病情评估方法的分布及预后价值
& 以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情评估根据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但慢阻肺患者存在异质性,具有相似肺功能的患者可以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高分辨率CT表现、生活质量、气道炎症和全身炎症状态、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和预后。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推荐一种新的综合评估慢阻肺病情的方法(图1),综合评估方法相比单纯应用FEV?1%pred可以更好地反映慢阻肺的复杂性,是慢阻肺诊治策略的一大进步。
2014&Vol. 34&(8):&808-810
彭印印?a,郭述良?b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诊治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身心压力的增大,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患者明显增加。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有突出的呼吸困难主诉,但经系统检查找不出器质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疾患,国际上称之为&医学上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此类患者一般多与睡眠、情绪、压力等因素相关,自述气短、呼吸困难而就医,症状感觉强烈,多次奔走于多家医疗单位,多次进行相应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浪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而临床医师多对此认识不足,当有效检查未能获得阳性发现时,临床医生更是束手无策,故而导致此类患者未能及时诊断、治疗,而患者的持续多次就诊,加重了患者的心理、精神、经济负担,有的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发作更频、更重,如此恶性循环。为提高临床医师对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本文即对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如下综述。
2014&Vol. 34&(8):&811-812
徐樱溪,李玉姝
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gestational transient thyrotoxicosis,GTT)于妊娠早期首次出现,以甲状腺抗体阴性、缺乏Graves病体征、在妊娠第一期末或第二期初自行缓解为特征。该病在亚洲的发病率为3%~11%,为妊娠期Graves病发病率的10倍,占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80.77%。GTT与妊娠期Graves病的鉴别诊断困难且治疗与预后具有较大差异。因妊娠期Graves病高代谢率使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对母婴危害极大,若处理不当可致胎儿甲亢、畸形、死胎、流产及母亲甲亢危象等不良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故提倡早期诊断与治疗。而GTT由于其具有自限性,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对于妊娠期Graves病的诊治已有多篇文献、指南予以介绍,而对于GTT却鲜有报道。只有对GTT有足够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协助临床医生正确鉴别GTT与妊娠期Graves病,从而为患者制定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案。本文将从GTT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对GTT的最新进展做以简要介绍。
2014&Vol. 34&(8):&813-815
程曼曼,施举红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也可累及中等动脉,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无肉芽肿形成,免疫组织学检查无或寡免疫复合物沉积。最初名为显微镜下结节性多动脉炎,20世纪20年代后独立于结节性多动脉炎命名,并在1994年Chapel Hill会议(CHCC)被归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的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肾脏受累最为常见,其次是肺脏,可先后或同时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包括神经、皮肤、消化、心血管系统等。本文对MPA的诊断标准是依据2012年CHCC的最新定义,并介绍对这一疾病的新的认识。?
2014&Vol. 34&(8):&816-818
周一萌,窦晓光,张琳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属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基因组约?9.6 kb。目前全世界HCV感染者很可能已超过2.0亿。我国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约有近4千万感染者。大部分HCV感染转为慢性感染,其中2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另外20%进展为肝细胞癌。HCV基因分型与病程发展和干扰素治疗应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HCV基因分型的检测对控制丙型肝炎的传播、提高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本文将对HCV基因分型检测方法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2014&Vol. 34&(8):&819-822
赵静晗?a,孔丽琴?b,季颖群?a,严滨?c,纪东华?d,张中和?a
妊娠期反复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后成功分娩1例报告
2014&Vol. 34&(8):&823-825
孟艳鸽,郝庆,李岩
应用胶囊内镜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 过敏性紫癜(HSP)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或Schonlein-Henoch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除紫癜外,常有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其中腹型HSP多以腹痛、呕吐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容易误诊,延误治疗,而早期行内镜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治。我院近年收治1例腹型紫癜患者,依据胶囊内镜下肠黏膜典型病理改变得以明确诊断,现分析总结如下。
2014&Vol. 34&(8):&826-827
杨争想,刁兰萍,张明增,赵艳荣,高玉环
肝白血病因子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肝白血病因子(E2A-HLF)是由t(17;19)(q22;p13)易位产生的融合基因,多见于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常合并高钙血症及凝血功能异常,虽经规范治疗,但仍易早期复发,预后差。本文报道1例E2A-HLF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014&Vol. 34&(8):&827-828
中国呼吸道感染优化治疗组(CROTC)专栏
金建敏,孙永昌
呼吸喹诺酮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再认识与再评价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作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感染性疾病。门诊治疗的CAP患者病死率为1%~5%,但住院CAP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普通病房患者(不需要收治ICU的患者)的病死率可达12%,而进入ICU的CAP患者其病死率可达23.0%~57.6%。近期研究表明,对于病情严重程度中等以上患者,迅速给予(就诊?4 h?以内)有效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经验性治疗CAP的前提是预测患者感染最可能的病原体。?
2014&Vol. 34&(8):&829-830
真菌诊治专栏
施晓兰,金正明,孙爱宁,吴德沛
目标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1例报告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液病患者IF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最新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IFD的诊断分层为确诊IFD、临床诊断IFD、拟诊IFD及未确定IFD。临床诊疗中确诊病例比较少见,我们医院最近诊治1例确诊IFD患者,并采取有效目标治疗方案,成功达到IFD完全缓解状态。现报道如下。
2014&Vol. 34&(8):&831-832
&&&友情链接:&&&&&&&&&&&&&&&&&&&&&&&&&&&
& 2005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5层 邮编:1100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科在线医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