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掉头发很厉害害是什么原因?太难受了,听说英国有个科研报告对这个很有研究?

  本人算是老英国留学生了,回国已经有近十年。有时回忆起当年出国的那些点滴,觉得还是很美好的,所以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当年那份执着和热情。  1  ========================================================================  有出国的念头是因为想读电影专业。我当年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再去读国内的电影专业的大学了,因为那时有年龄的限制,好像是说24岁之前吧。但是,电影这个念头着实折磨了我很长时间,以至于我想出了到国外去读电影专业的办法,因为那里没有年龄限制。虽然真正把这件事提上日程的时候,早已经没有了对电影的那份痴迷。  出国的第一个条件,当然是语言。虽然后来我意识到,能不能出去其实语言真不那么重要,但是出国前的那一年,我真正花了一段时间恶补英语。我从来都不认为我是个勤奋的孩子,不过那一年,我真的很勤奋。那时每天的生活只有一件事:看书。背单词、阅读、练习写作,练习听力和口语。我按照自己的方法学着,目的只有一个:我一定要离开现在这个环境。  作为一个已经上了6年班的人,坐下来静静地看书有多难,工作了以后的朋友一定有体会。我能静下心来看书,多亏了一个人,我的一个好朋友老勇。他虽是职大毕业,可给我的感觉,绝对不比从清华毕业的人差。他个子不高,不修边幅,满脸的胡子,远看像个小老头,一天到晚笑眯眯的。他是个计算机高手,虽然是非专业出身,但确实技术高超;他也是个跳舞高手,单位的联欢会上,他的节目是霹雳舞;我们经常一起踢球,你可以看他从上场踢到下场,不会嫌累;他还是个收藏家,据说他收藏的古钱币加起来卖个几百万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大玩家,专业上也无出其右。他经常被指派为老师给专业人员上课,讲一些高深莫测的东西,在黑板上用高等数学不停地推演。  他当时在不停地复习看书,想要考研。所以我就跟着他,想知道他怎么能静下心来看书。其实也很简单,他说。他带我去师大的图书馆,随便找个座位,坐下来就开始看。他能看得很专注,我却不能集中精神。他也不管我,他只说了一句话:“只要你不影响别人,干什么都可以”。我就在那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过一个星期后,我也能开始安静地看书了。他说,在那种环境下,你不好意思不学习。  我自己读了大约9个月的英语,也不太觉得有多大的进步。最多只能说,英语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决定报名参加新东方的一个雅思培训班,三个月全日制学习。我请了三个月假,独自来到北京,那时是10月份,北京已经很冷了。我和一帮半大孩子(估计平均年龄18岁)一起住在学校里,一边学习一边玩。和我一起住的是两个东北的孩子和一个河南的孩子,一个17,一个20,一个16。我比他们要大多了,所以他们叫我老大。我就像个幼儿园老师天天带着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经常半夜闹到3、4点钟,早上却起不来上课。北方的冬天如果不出门,是很好过的,因为有暖气。  我上班那么长时间,已经很久没有那么放松过了,好像又回到学生时代。学校的课确实教得很好,很实用。不全是单纯的英语学习,还告诉你考试的技巧。老师也都是很有个性的人,经常讲一些趣闻,放松而有趣。跟我交好的,是对门宿舍的小马,和我上铺的小佐。这两孩子都是辽宁的,一个沈阳的,一个大连的。我们仨基本上是形影不离,吃饭、上课、上网,外面出去玩,几乎都在一起。他们俩比我先认识,已经很熟悉了。他们的目的地是英国,而我当时是准备去澳洲。因为处得好,他们也希望我去英国,这样大家出去了也能在一起。小佐的签证在第二个月的时候就下来了,我们约好了在英国再见。剩下我跟小马,依然快乐无忧地过完了最后的一个月。  我在来年的春节前参加完了雅思考试,分数不高,但刚够录取线。过完年,我便着手找中介公司,想知道出国的手续该如何办。中介公司告诉我,像我这种情况,拿到签证的难度较大,但是只要肯花钱,还是能成功的。他们开价3万,说是春节优惠,2万4。我一听就泄气,办个手续真要这么贵?所以我决定自己办所有的手续。这要多亏网络的存在,让我知道从何入手。我直接找到英国的大学排名表,找到我希望上的五所学校,逐一地按要求填表,发简历,发成绩表、推荐信等等。为了一些相关的费用,我办了一张双币信用卡,甚至大老远跑到别的地方买了一种英国的国际邮资票据(人家是当集邮品的,我当实用品)。二个月过后,我几乎同时收到三个学校的录取通知。我给其中的一所回了信,确认下来。接下来就是办理签证。其实使馆的网站上已经明确清楚地说明了办理签证的过程。无非就是填表,提供资金证明,提供录取通知等等。  预约签证等了一个月,约好了在8月的某一天去面试。  面签对我是个折磨。当天面签的人大约有500人,我排到200多,直到下午2点多才轮到我。签证官问了几个常规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出国,读的什么专业,对专业的解释,英语程度如何。面签是可以选择用英语进行的。但我没逞那个能,我要了翻译,并用中文面签。狡猾的签证官在面试最后的时候,还是直接用英文问了我一句,“Can you speak English?”,我也直接回答他:“Yes, I can speak English.”。虽然当时我的英语程度还很一般,但我有一个优势,就是我的发音基本上无可挑剔。签证官看了我半天,对我说:“请你出去等通知。”这个结果让我虚汗直冒。正常情况下,如果面试通过,签证官会直接给签证,或者直接拒签。我没有看到谁像我这样坐在外面等。艰难的等待持续了3个小时,大约快6点钟,给我做面签翻译的工作人员在另一个窗口叫我的名字。她说:“签证官还是给你签了,明天来拿护照和签证。”我当时激动地想大声叫喊,不过我只说了声:“谢谢”。事后我一想,为什么说“还是给你签了”,难道我有问题么?后来证明确实是这样。在我在外面等待的时候,签证官直接打电话到我单位去问我的收入情况。好在我事先做了准备,安排了一位同事接听电话,调查算是圆满通过。  签证拿到了,即是说,出国的事情已经成了定局。接下来安排时间,办辞职手续、置办用品、订机票都是很容易的事了。机票是8月20号的,从上海出发,维真航空的飞机。坐上飞机,所有的人基本上都在休息,只有我兴奋地望着窗外的大地,脑子里想着:“我终于可以离开了”。那感觉像是要去一个遥远的星球,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在等着我。  ====================================  [待续]
楼主发言:1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这个经历很好哦谢谢分享,希望能够分享你在异国的日日月月,那真的是美好的海外生活呀
  @ninizj_21692
09:29:00  这个经历很好哦谢谢分享,希望能够分享你在异国的日日月月,那真的是美好的海外生活呀  —————————————————  谢谢,出差回来继续发!  
  来机场接我的是小佐。我跟小佐是在新东方认识的,当时他跟我描述了英国如何如何,于是我也把目的地从澳洲改为英国。小佐是在新东方时就拿到了签证,并去往英国。半年后,我也拿到了签证,于是跟小佐约好,让他接我。  伦敦希思罗机场跟国内的大型机场相比——比如说浦东机场——有点破旧。但是想想也正常,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肯定比我们早起码100年就有了大型机场。从通道出来,要办理入关手续,回答海关人员的一些问题。我似懂非懂地回答着,只能使用YES或者NO这样的语句。接着是检疫证明,填写一些表格之类的事情。办完这些,我拖着一大堆行李,向出口走去。  快到出口的时候,老远就看见小佐在跟我招手。他留了一头长发,跟那时在国内已经有了些不同。哥俩拥抱了一下,大略地叙叙别情。小佐带我选择了先乘机场快线,然后在市中心转地铁回家的路线。他说这样会快一点,当然,票价也贵一点。其实,从机场到伦敦市区,有地铁线路,只是时间相当地长。后来我知道了,一般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我们住的地方。机场快线人不太多,估计是很多人要么坐地铁,要么有车接。电气化火车速度很快,车厢也很舒适,有点像我们国内现在的动车。但是到了市中心转乘地铁的时候,灾难开始了。  机场快线跟地铁的连接通道很长,走路大约要二十分钟。我的两个大箱子,就算有小佐帮我,也着实够了我一呛。好不容易走到地铁站台,发现人多得就像国内的火车站!车倒是很多,平均大概3分钟一趟。我们奋力挤上车,小佐才告诉我,中间还得转一条线:Jubilee Line。伦敦的地铁线都是用具体的名称命名的,不像国内是用数字命名。当然,当时听得我云里雾里。  从Jubilee Line在Canary Wharf地铁站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差不多黑了。Canary Wharf是伦敦的金融中心,很多世界知名银行的总部都设在这里,比如著名的汇丰,英国的巴克利等。这里是伦敦为数不多能感觉到现代化的地方,摩天大楼,钢筋水泥。地铁站出口是个小广场,边上有几个酒吧,还有露天座位,看起来很有情调。  我提议歇一下,抽支烟再走,我想近距离感受一下“外国”倒底是怎么回事。我走到那个小酒吧里,买了两瓶水,花掉15镑,合人民币200多块。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激动的心情。我甚至傻乎乎地跟小佐说:“英国,我来了!”。看着周围白皮肤黄头发的人,晃如梦中。  从Canary Wharf到住的地方,还需要乘一段轻轨,在这里叫DLR,全称是Dockland Light Railway。Dockland指的是泰吾士河从伦敦市区经过的一段兜状的地带,类似一个半岛形状的地区,位于东伦敦。东伦敦其实是伦敦比较不发达的地区,主要是移民(印巴人和中国留学生)居住区,因此相对落后。但Dockland因为地形和金融中心的关系,在东伦敦是高尚地区,被泰吾士河包围着,比较独特。  DLR坐了两站,再走大约10分钟,就到了我们住的地方。这地方叫Elin Street,是个小住宅区。住宅区的中心是一个大草地,其实是个足球场。这里有一所小学校,足球场是这个学校的足球俱乐部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英国足球发达的一面,连小学都有设施完备的真草地足球场。  我们住的是一个普通公寓楼,全部复式住宅,也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即使在国内,这种房子也不是哪个人家都能买的起,可是在这里,基本上算是最普通阶层的居住环境了。当时一起住的是6个人,4个东北大连人,1个广东人和1个湖北人。小佐是东北人之一,此外还有两位姐姐,Maggie和Cherry(这里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有英文名字),据说是学ACCA的。另外还有个男孩Ray,当时回国度假去了。广东人和湖北人住一间二人间,都是年轻小男孩,年纪在22岁上下,广东人叫东波,湖北人叫高什么来着,不记得了,总之是个英俊的小伙子。  小佐住在楼下的单间,我得在这里跟他凑合一周,因为一周后东波准备搬走跟他女朋友一起住。我由于时差的关系,到了晚上8点就已经睏得不行了,于是先睡了。小佐让我睡他房间,他睡客厅。  客厅是一个独立的房间,但跟小佐的房间相连,有点像个套间。后来他们说,其实是把客厅隔了一下,这样多一个房间。楼下除了客厅、小佐房间外,是个大厨房。楼上是一个单独的卫生间,一个浴室和其它三个房间,两个二人间,一个单人间。  很快我就跟这些人混熟了。这有个原因,因为我是学计算机的。在国外留学,笔记本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对于不懂电脑的人来说,多少都有一些计算机上的问题。我一一给他们解决了以后,基本上就跟谁都熟了。  时差讨厌的地方在于,你睡得早,但起得更早。我大概早上6点钟就完全醒了,饿得要命。其它人都在睡觉,我也不好打扰他们。英国是高纬度国家,这个季节,天亮得早。9月的英国,早上有点阴冷,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我拿了点钱,出了门,准备买点东西吃。离这不远有家超市,叫做Somerfield,是英国为数不多的连锁超市品牌之一。超市已经开门,人不多。我转了一圈,也不知道买些什么。最后买了一个类似中国煎饼的东西。一张薄饼,里面卷了些鸡肉和菜以及沙拉酱。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是印度食品。不过味道还行,只是有点凉。
  我在外面晃了一个小时,然后回到家里。这时Maggie已经起来了,她在做饭。我这才想起来,原来东北人有个习惯,早上吃正餐,煮饭、炒菜。和Maggie瞎聊了一会,小佐也起来了。他说他上午要去学校一趟,下午回来,让我上午一个人在家先呆着,下午他带我出去。
  马克一下,请继续。
  3  -----------------------------------------------------  任何事都不可能顺顺利利。果然,小佐下班回来跟我说,住房的问题有变化。本来的计划是,广东人东波搬走和女朋友住,我和小佐搬到楼上住双人间,高山,哦,想起来了,那个湖北小伙叫高山,搬到楼下住单间。但是东波忽然说他女朋友那边的房子出了点问题,他仍然要多住一个月。所以我得马上找住的地方。  所幸的是,找房子还算顺利。小佐的表弟也在英国,他通过朋友在我们这附近找了间房子。当然,这个时候单间是没有的,有一个双人间的床位,一个月180镑。除了离小佐近点,其它也无什么好处。勉强先住下吧,总得有个睡觉的地方。我至今对这第一个月所住的地方印象都不深。一方面是因为我除了睡觉外,基本没怎么回去过;另一方面,那所房子里住的人的生活状态和我有些格格不入。虽然也都是中国人,但他们的生活方式相当西方化。早上睡觉,晚上闹腾。有留着长发的弹吉他的业余音乐家,有一刻不停说着话的小姑娘。这个房子据说是一个中国小孩租下来的,他本人不住这里,只是个二房东。据说他靠当二房东挣来的钱已经足够他自己的开销了。我有幸见过一次,果然是个人精一般的人物。友好礼貌,但也透着一股清高或者优越感。他女朋友很漂亮,不过显然没什么内涵,有点咋咋唬唬的。  一个月后,小佐告诉我,东波至少还得住两个月,但没说为什么。只是说,这次说好了,两个月后肯定搬。我跟小佐说,没关系,谁在外还没有点难处。我反正是新来的,钱也够花,不是太有所谓。我能有这种好心情,当然是因为我刚来,对一切还都充满着新奇感。其它的生活琐事根本不能影响我。小佐跟我建议,去他刚来英国时的一个本地老太太家住,这里叫HomeStay,意思是由政府管理,由当地人出房子,让外国留学生住的一种措施。虽然房价较贵,但包吃包住,最重要的是能够锻炼语言。我欣然接受,也觉得是个好主意。毕竟尽快地熟悉语言是很重要的。  很顺利地搬进了老太太家,老太太叫Nula,苏格兰人,身材高大。如果你看过美剧《好汉两个半》,Nula跟Berta十分相像。不过Nula很友善,不像Berta那么刻薄。Nula抽烟,但由于身体关系,医生并不让她多抽,而且只能抽一种很淡的烟。她很健谈,虽然我不大能听懂她说的话,但是她一点也没有不耐烦的意思,总是放慢语速,或者不断重复。  Nula的房子在国内应该叫别墅了,一幢三层高带前后院的独立房子。这个地段叫Lee Green,属于伦敦南4区,是近郊区。这周围的环境相当好,空气清爽。不知道是因为整体环境比国内好的原因,还是英国纬度较高的原因,如果你抬起头看上面的蓝天,你会发现那跟国内的蓝天完全不同。国内的如果是蓝天的话,这里的天空是一种深蓝色,深得甚至有些发紫。空气很好,有一股青草的味道。  房子的一层是厨房、餐厅和单独的客厅;二楼是二间客房;三楼则是Nula自己的房间。我住在二楼靠外的一个房间,里面一间住着一个日本女孩。日本女孩叫Minco,我只知道她一定是叫什么什么子。因为日本人的“子”,就发“co”这个音。不过说句实话,她长得相当地普通,甚至有些难看。Minco在日本是个英语老师,来英国进修英文。她很有礼貌,这回是真的见识了,而且话也多,经常在餐桌上问东问西的。她的英文和我差不多,我很奇怪她在日本是怎么教英语的。二层除了我和Minco的房间外,还有一个给我们专用的浴室和一个独立卫生间。我的房间小得可怜,一张单人床,一个柜子,一张桌子。甚至都摆不下一把椅子,我基本上是坐在床上。但是房间很舒适,很厚的地毯,很软的床。很多时候我都受不了这么软的床,不得不把被子铺到地上睡,地毯的软度刚好适中。  饮食基本上是西餐。所谓西餐,就是主食和菜不同。主食以土豆为主,薯条、土豆泥等等;菜就是肉类,牛排、猪排和鱼排。量是有点少,虽然营养够了,但是总觉得吃不饱,我不得不经常晚上偷偷跑到厨房里煮方便面吃。虽然每天吃的都不一样,但是这只是一周食谱罢了。第二周还要从上一周一样的顺序吃起。一般我们只吃早饭和晚饭。午饭由于在外面,所以自己解决。晚上吃过饭,我们会坐在餐厅里跟Nula聊天,向她请教一些语言问题。Nula不是专业的英语老师,她只能告诉我们,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说。不过这已经很好,至少她说的是正宗英语,虽然有很浓重的苏格兰口音。  我在伦敦市中心的牛津街上找了家语言学校,学费比较便宜,而且位置很好。每天从Lee Green出来,坐火车到 LondonBridge(伦敦桥站),转Jubilee线到Waterloo(滑铁卢站),再转Northern(北线)线到Tottenham Court Road下。这一段路我很快就熟悉了,大约需要一个小时。  伦敦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在4区以内,你几乎可以乘地铁到任何地方。  平时的课程很少。我选择的是下午的课,这样我可以睡到10点钟起床。课程其实很简单,老师基本上是在糊弄学生。我这个班的老师叫Arran,是个毛头小伙子。我估计他年龄比我还小,据说以前学历史的,上课基本上是听他胡侃。我对上课并没太大兴趣,就是喜欢下了课后,在这附近转悠。这里是伦敦的市中心,牛津街和西面的摄政街,是全世界顶级品牌的店面所在地。当然,也不全是顶级的,大众化的东西也很多。我感兴趣的是电子产品。我来的第一个星期,就买了一台价值人民币20000的笔记本电脑,有点乱花钱的意思。我在国内还未见过这么大屏幕的笔记本,分辨率达到。还买了一个PDA,也就是掌上电脑。我下载了一些电子书传到PDA上,每天来回两个小时的路程就是靠它度过。  另外还买了一个手机。英国的手机不要钱,你听说过吗?其实也不是不要钱,你买手机,是要和电话公司签合同的,就是要使用满多长时间它的服务,手机白送。当然,这只限已经普及的型号。新出的手机还是很贵的。我买了当时NOKIA第一款可拍照的手机,那是相当地赞,但和现在的手机比起来,简直就是玩具。  每天就是上课,逛街,回来吃饭,和Nula吹牛聊天。周末的时候会去小佐那儿,大家聚聚。虽然简单,但却有趣。
  4  ---------------------------------------------------------------------  上回书说到,上回说到哪儿了?哦,住在Nula大婶家里,过着糊里糊涂的日子。如果你看过这个系列所有的文章,你会知道,其实我是拿着Offer(录取通知)来英国的。但是我最终没去那个学校。原因很多,那个学校排名差点;位于市中心,与我对英国大学的印象有差距;专业是偏硬件的,我不喜欢。小佐告诉我,你不愿意去可以不去,你可以在这里继续选择学校。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把语言搞搞好,然后再上专业,这样不会太吃力。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才会先选择了一个语言学校。这无疑是个好选择,可以先放松放松。  在Nula大婶家的二个月是很快的。临走的时候,Nula买了中国菜,那意思是,告别晚宴。与Nula惜别后,我终于跟小佐住一块了。这个环境虽然比不上Nula家,但是要随便和轻松许多。我已经有二个月没怎么说过汉语,这下终于过了瘾。一同住的还是那些人。广东人东波离开了,高山搬到楼下住单间。我刚来时不在的Ray也回来了,是个小光头。小佐说,Ray是来了英国以后才掉头发的,可能是因为英国的水,这也是他一直喝纯净水的原因。我估计这也就是个猜测,不然这里的中国人应该全是光头才对。因为跟其它人都熟悉了,但跟Ray不认识,所以他好像对我有点抵触。有时候说的话有点不太讲礼。不过我不是个计较的人,不过分也无所谓。这种情况倒是时间不长,几次接触后,Ray还是比较好相处的。  生活开始变得有规律起来。来英国三个月后,我已经没有像刚来的时候那么兴奋。现在要考虑学习,申请学校,以及悠着点花钱的事。  来了这个国家才知道,这里是基本上很少有国内的菜场的,一般都会去超市买菜。我一直以为他们都去这附近的Somerfield买,但是小佐告诉我,他们会去稍远点的ASDA买,因为那个超市大,不仅是菜,连车都有的卖。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太多那种大型超市,所以根本没概念。说一说英国的超市。英国的超市品牌不多。这种比较常见的综合性超市连锁品牌一共就四个。Somerfield,ASDA,Tesco,Sainsberry。其实这些品牌都属于同一个集团,那就是著名的Walmart。英国有个政策,国外品牌的超市不能进入国内。所以沃尔玛的策略就是,收购英国本土品牌,换个壳而已。从我们住的地方去ASDA要坐车,公车,或者轻轨。公车有直达的,轻轨站离ASDA也很近。ASDA很大,估计有个足球场那么大,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以前在国内,还没去过这种大型超市,觉得真是个好地方,即是所谓的一站式消费场所。  通常我们都会买好一周的菜。算计好每天的菜量,列个单子,照着买。英国的商品肯定是跟国内不同的。所以,不能太由着自己性子来。比如说你想吃臭豆腐,sorry, no such thing. 但是,有些东西虽然在国内很贵,在这儿却出奇地便宜。比如说三文鱼。一般一盒三文鱼2英镑,遇到周末还可能买一送一。这东西原来是这么好吃,在国内没怎么尝过,就是有,也是冷冰冰的我基本不愿意尝。一般一次购物大约要花掉40镑,这基本上就够我和小佐一周的生活了。当然,这不包括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说佐料,米什么的。一般来说,每个月每个人在吃上的消费大概也就是100镑左右。当然,如果偶尔到外面吃一顿,那可不止这个价。  开始的时候,我、小佐和Ray是一起吃饭。小佐负责刷碗,我负责洗菜切菜烧饭,Ray负责烧菜。这样安排,是因为小佐不会做饭,而Ray又不放心我做饭(他以为我不会做)。我也不多说什么,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一个月后,我忍不住了,因为Ray的烧菜水平实在是一般。于是某一天,我把准备工作做完后,直接把菜烧好,等他们回来吃。吃过后,Ray很惊奇地看着我,说行啊,烧得不错啊。我说那是,你以为我是白给的啊。这以后,就是我和Ray轮流做饭了。  Ray跟小佐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不同的是,小左读的是预科,而Ray是读研究生课程。他们那所学校有点奇怪。虽然是在英国,但是却是家美国学校。确切地说,美国学校的英国分校,当然,文凭是美国的。他们学校在市中心,那个叫做Waterloo的地方。Waterloo就是滑铁卢,对于中国人不算陌生。但是在我知道Waterloo的意思后,却有点吃惊。原来,在伦敦土话里loo的意思是厕所。Waterloo即是指下水道。这样的名字也能做地名?有点奇怪。他们学校边上是有名的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排名前二十位,也算是国际名校吧。学校是在一个转盘的边上。转盘中心位置,是伦敦最好的一家立体电影院,不过我们从来没去过。Waterloo车站也在这个转盘边上,是市区里比较大的中转站,地铁和火车都在这里有站。  我和小佐还有Ray就白天上学可以一块走,因为我们的方向差不多,只是我要比他们多坐几站路。不过我放学比他们早。业余的时间,我们主要是踢球。楼下的那一片草地,如果你能亲眼见到,你恨不能在上面睡觉。所以,如果不在上面踢踢球,那简直是对草地的亵渎。小佐和Ray都是大连人,有足球的基础。我因为以前在学校狂踢,所以没有问题。但是三个人踢球毕竟太少,所以有时候把高山也拉着。高山是个彻头彻尾不会踢球的小孩,空长了一米八十多的个头。大家的水平比较悬殊,所以一般都是不停地换组合对踢。有时候,邻居家的几个小孩也来和我们踢球。他们岁数不大,约摸也就是十岁左右。这确实是有点丢人,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倒没有细想,反正是玩么。和这些小孩踢球,基本上是没啥问题,他们虽然技术不错,但速度和体能毕竟还是差很多。有一次,英国人终于给我上了一课,什么是踢球。那天也是我们几个跟邻居那帮小孩踢。踢到一半,邻居家一个大点的孩子,大约十六七岁,也一块来踢。当然,他带着那些小孩和我们对踢。这个十六七的小伙有一米八高,体装如牛。技术、速度和体能比我们要强太多。Ray和他争抢一点好处也占不到,几次被他撞翻在地。我一看情况不妙,基本以传球为主。后来我才知道,他只是个普通的喜欢足球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专业训练。足球也不过是在学校里的常规体育课罢了。这才回来跟小佐感叹,原来英国人的足球基础太好,难怪人家是足球强国。  有时候晚上,我们会一起去看电影。电影院离这里只有一站轻轨那么远,叫做UGC。电影院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厅比国内小点,设施舒适一点,放映室外有卖东西吃的,爆米花,可乐。看电影有时候是一种折磨,尤其是在语言还不行的时候。很多电影从头到尾只能看个热闹,却不知在讲什么。我就是在那时候看的Matrix(黑客帝国)三部曲,一点也没看懂。  其它时间,就是上网了。这里的宽带是带电话一起的(有的还带电视节目一起),一个月固定多少钱,和国内差不多。当然,价格差很多。本地网站是没什么可上的,作为留学生,主要是去文学城看看,那里是留学生的家园。  这样的日子过得很开心,放松而且愉快,以至于现在很多时候还会梦到。所以有人说,生活在英国,是有道理的。
  好吧,看到“但我有一个优势,就是我的发音基本上无可挑剔”,我就呵呵了。
  mark  
  记号  
  马  
  好多好朋友在英国读大学。楼主等你更。  
  5  ---------------------------------------------  语言学校的日子是很快的,快乐的日子都很快。转眼就要到暑假了,接着便是学年的开始。这之前我已经得到了一所位于伦敦南区的大学(LSBU)的录取通知,专业是互联网应用开发。这个专业是我比对过很多其它学校后,最接近我所想学的专业。其次,我不想离开伦敦,因此伦敦市区内的大学是首选。在得到录取通知前,我去了一次LSBU。LSBU位于伦敦的南部,一个叫Elephant Castle(大象堡)的地方。据说,这里是黑人聚居区,治安不是非常好。不过从我观察来看,没有听说的那么严重。  在申请这所大学之前,我又考了一遍IELTS,可惜,分数跟出国前考的一样(非常生气),这一年的语言等于白学。不过,从工作到现在,确实很久没有这么无忧无虑地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就算是放了个大假吧。由于语言的关系,我申请了LSBU的暑期语言强化班,时间是一个月。这个语言班上大多是中国学生,占到80%之多。此外还有二个法国人,和一个日本人。  语言班的授课比较有针对性,对于将来专业课开展时将要涉及到形式和内容都有涉及。例如,专业学习有一种作业叫做Presentation(演示与讲解),就是在一个班的同学面前用PPT播放所选的题目和研究结果,并做讲解,同时回答提问。当然,语言班的内容要活泼许多,多数时候可以任选课题(因为参加语言班的学生涉及的专业太多)。  一个月的时间非常快。结业考试总算达到了要求的标准(其实只要你学了,都能过)。经过了两周的剩余暑假时间后,正式开学了。  先大概说一下英国的教育制度。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分为二种:授课式(Course)和研究式(Research)。授课式就是一至二年的上课学习,通过每门课并修满所需的学分,完成毕业设计与答辩并达到标准,即可毕业;研究式的,则有所不同。一般是由某个导师带领,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课程的设置由导师来设定,当然,能否毕业以及如何修满学分也由导师决定。我所选的是授课式,因此多数时间是上课,写报告,做课程设计,以及考试。  第一天第一节课是大课(后来才知道,几乎全部是大课)。所谓大课,指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为修同一门课,因此在一起上课。这门课是软件工程,我们专业,同系的数据库管理专业、商业信息管理专业都有,若大的阶梯教室乌央乌央地坐满了人。英国大学研究生授课在我看来,几乎可以省略。老师给每个人发一份讲义(通常是PPT打印而来),然后按讲义讲解。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来,可以叫同学帮你带一份讲义,然后回去自己看。  这也许就是不同于国内大学的教育方式。老师的讲课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但个人的努力却直接决定了在这样一种宽进严出的制度下是否能顺利毕业。上午的授课结束,一般下午是课程设计(或者叫实践)部分。实践部分是在一个机房,人不是很多。实践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个短文,以便清楚一下我们的英语水平。如果不合格的,会被要求继续参加语言学习。短文的内容很简单,看一篇文章,然后写一篇概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实践课其实才是这种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实质所在。所有的实践都是让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课题或场景,实用性非常强。虽然出国前我也算不大不小一个程序开发人员,但是直到这时,才真正有了软件工程的概念,知道了软件工程实施的过程,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和相关的知识。老师会首先让我们分组。我与一个英国男孩(他自己要求和我一组),一个土尔其女孩一组。老师要求每组选一个组长(项目经理),可以自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竟然第一个举手,所以自然,我成了项目经理。我想我们这个小组的配置还是不错的:我的专业背景比他们深;英国男孩在我们共同完成的报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土尔其女孩是管理专业。  英国男孩叫Vinod,印巴人,在伦敦出生长大,父母是移民,后来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他的本科也是在LSBU读取的,因此学校的很多事情他都很清楚。也是因为有他的帮助,我才在最短时间内熟悉了LSBU的一些制度。  说说当时的课余。因为开始了正式上学,所以搬家到另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这个地方叫Limehouse,位于伦敦金融中心的边上,看样子是个富人区。小区靠着泰晤士河,有一个小小的港湾,港湾里停着许多的游艇。房租非常的贵,1000镑一个月。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也许是找房子实在太累,所以最后就决定住这里。条件这么好的房子,当然住着很舒服,除了价格不舒服。房子有两个卧室,家具设施齐全。我住了大的那间,准备把小的那间出租(不然放那浪费)。最后租下来的是一个巴勒斯坦哥们和他女朋友,这哥们也是个程序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聊到这个他挺开心,所以才租下来)。  学习上,我倒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最难的一门课是移动多媒体,授课教授是一个斯里兰卡裔英国人,叫Nim。Nim是个小老头,个子不高,戴个眼镜,一中浓重的斯里兰卡口单的英语,十分难懂,以至于我现在对于印巴口音的英语极其敏感,说起来还是要感谢他。老师的课讲得比较深,好在他对我们要求也不算太高。基本上没有什么比较难的内容,因为本来就是一门选修课。  我最拿手的课应该是电子商务这门。电子商务除了一些理论以外,大多时间是实践。也就是学生分组,然后选择一个主题项目,按照电子商务的课程要求,实践一遍,最后的作业就是一个可以运行的电子商务网站,和一篇合作完成的论文。我负责技术部分,Vinod(我们又在一组)负责论文,另一个同学负责数据库的设计。  以前在国内,从来没觉得学习是件有趣的事,更多是一种负担。但是这时的学习,却令人十分感兴趣。我想可能还是因为实践的内容比较多的原因吧。  上半个学期很快结束了,接着是三周的圣诞假期。三周假却不轻闲,因为有一大堆的作业等着。作业是最后评定一门课成绩的标准,因此得认真对待。好在,因为原来在国内有很多年的专业工作经验,所以并不是很吃力。英文在这一时期也有很大的进展,记得学期刚开始的英文摸底吗?我竟然是最高分!连本土的英国人分数都没我高。其实倒并非我英语多么地道,水平多么高。用老师的话讲,学术英语要言之有物,条理清楚。语法上的错误是可以纠正的,但是逻辑混乱却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善的。  英国的大学是个很有趣的地方。学校有几座楼,各大系占据。上课不一定在什么地方,但通常都会在一周前被安排好。学校的图书馆非常大,资料也很齐全。老师会开出书单,自己再去图书馆借阅,然后写读书报告。最多的时候,一周要写9篇之多。  我最喜欢的,是学校的餐厅,有一段时间我都会到学校来吃早餐。最经典的,当然是标准英国早餐了。一份焙豆,两根香肠,两片烤面包,一个可乐,基本上我是百吃不厌,价格也公道,毕竟是学校的餐厅。  我经常会的课间跑到楼外来抽烟,很多英国学生也有这种习惯。不过英国人还有一个国内不常见的习惯,就是跟陌生人要烟抽。好在学校里,基本上就是同学,虽然不认识,但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有次认识一个黑人哥们,跟我要烟抽。我给了他,然后他跟我聊起天来。他说在大课上见过我,问我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我说我是中国人,他好像很高兴的样子,起劲地跟我聊李小龙、功夫什么的,一度让我以为他是个混子出身。黑人给人的感觉,比较痞,但是也比较好相处。他们不太跟你客气,却挺讲义气。后来在考试的时候又碰到他一次,他不会做的题,我教他做了(也算作弊吧),从此便跟我成了哥们。  整个圣诞假期都是在作业中度过,看书,网上查资料,写报告。因为写了很多的东西,看了大量的书,觉得英文写作水平提高了很多。有些以前要靠想才能整出来的词现在基本上可以手到词到,呵呵。  专业课给我的感觉,倒不是像学习了什么新东西,而是把我以前的一些疑惑或者不清楚的东西给解释清楚了。比如,数据库的设计,从前我也看过一些资料,但是实际应用中,只能照本宣科,并不知其所以然。研究生的课程,则帮我解释清楚了某些设计方法是从何而来,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因为基本上所有课程都在原来有过一些基础,因此上手很容易,基本上没碰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开始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怀疑是不是英国,或者LSBU的教学水平有限,以至于让我觉得研究生课程没有什么难度。不过很快我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确实有很多的学生向老师报怨课程设置得有难度,印象最深的是同一个专业的一个泰国女生。这个泰国女生每天都去跟班主任哭诉,说她很难跟上课程,怕自己毕不了业。其它的同学,也多少对课程有些怨言。  看来有专业工作的背景,带着疑问去学习,确实是有好处的。此外,想像力也是很重要的。似乎老师很多时候更加注重你的选题角度,而完成的效果却还在其次。  6月的第一个星期,课程终于全部结束,8 门课我的成绩是7A1B,接下来是毕业设计、论文和答辩。我选择的课题是一个基于Web的色彩调节系统的设计,指导老师并不是授课老师之一,也不知道他是什么脾气秉性,如何与他沟通?是否属于专业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另外还有一件令我担心的事,那就是,没钱了。
  @小熊佳 8楼
18:49:00  好吧,看到“但我有一个优势,就是我的发音基本上无可挑剔”,我就呵呵了。  -----------------------------  有点说大了,不必太认真。哈哈。
  @小熊佳 8楼
18:49:00  好吧,看到“但我有一个优势,就是我的发音基本上无可挑剔”,我就呵呵了。  -----------------------------  不过我一直力求发音标准,感觉也有点小成,哈哈!
  6  -----------------------------------------------  从到英国开始,二年多的时间,读语言、读专业课,从来没去打过工。不是我不想,期间也去试过,可是因为口语不灵,收入比较好的工作人家不要我,餐厅打工这种我又不愿意去,因此一直是在花钱,没有一分钱的收入。钱总有花光的一天,结课的时候,终于只剩下200英镑不到。接着面临毕业设计,这课程的最重要一环,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好在,结课意味着,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结课的第二天,我整理好简历和作品(网页制作方面),便开始了疯狂的找工作行动。其实所谓找工作,就在在招聘网站上发简历。找了很多招聘网站,留下印象的只剩一个:,也就是现在中华英才网的大股东。投出去大约有20多份,终于开始有消息了,没想到招聘网站的效率相当地高。  第一个发来面试通知的,是一个比较远的小公司。我查了一下地图,坐火车要一小时,可能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路,一个伦敦北边的小镇。小镇的风景十分美,年代似乎也很久远了,很多石头砌成的房子。这家公司是在一个独幢房子里(类似别墅),职员似乎不太多。面试时间很长,约一个小时,问了许多专业的问题。因为对方对我一个用于分页的SQL语句十分感兴趣,因此给我这次面试的机会。结束的时候,那位负责面试的人跟我说,他们基本上倾向于我和另外一个人,还需要一起讨论并考虑一下,请我回去等通知。说实话,这第一次面试我几乎没什么经验,表现也并不十分好,因此也没有报太大的希望,权当到这座美丽的小镇上旅游一番吧。  第二个面试在伦敦东部Kent郡的Dartford,已经不是伦敦地区了。似乎从地理意义上比较远,但其实,坐火车从伦敦出发,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Dartford是个相对比较发达的地方,年代没有上次面试的那个地方那么古老。镇子比较大,商业看起来也较发达。这家公司就在镇主街道的尽头,名叫Bell System。面试我的是一个浓眉大眼的高个子英国人,名叫Ian。他似乎有点心不在焉,问了几个跟专业不太相关的问题,例如你为什么需要这份工作,你为什么认为自己能够胜任,你认为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之类的问题。整个面试过程15分钟不到,Ian说,你可以回去等通知了。我离开的时候看了一眼公司的办公大厅,很多人在不停地接电话,显得很忙碌的样子。由于面试时间很短,我感觉不太好,似乎他们对我不感兴趣。  接下来给面试的两三家公司,约定的面试时间还有一周左右,因此只能在家里等待。就在百无聊赖的时候,Bell System来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是Ian发的,他问我是否有工作签证。我顿时兴奋起来,看来有戏。我回了信,告诉他我没有工作签证,并解释了如果没有工作签证是否可以合法工作之类的问题。说明一下:留学生在英国是不能够随便工作的,有一定的限制。首先,持学生签证,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而且要报税缴税(因为你享受跟当地国民差不多的福利待遇)。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的一年内,可以没有工作签证从事全日制工作,称为实习期,同样要报税,但无时间限制。其它的,一律要申请工作签证(十分难,因为工作签证意味着你有机会申请永久居留权)。虽然法律规定地很严格,但是管理似乎并非如此。但这一点我是以后才知道。  回了Ian的邮件约一个小时后,收到了他的回信,信中内容很简单:“我们决定聘用你,请于某月某日报到,开始上班,起薪1500英镑每月。请回电话确认。”我收到这封邮件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从我开始找工作不过二周,居然就得到了一份?十分地难以置信。我回了电话给Ian,表示我会及时去上班。他也没再问关于工作签证的问题,估计这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我问了一下,我是否需要西装革履地上班,他说不用,说期待着与我共事。  虽然他这么说,但我想我还是要留下一个好印象,因为试用期如果不行,还是会被辞退的。于是我打电话给小佐,跟他借了500镑,准备去置办一下。上街买了一件HUGOBOSS的休闲西装,看起来比较严肃但又不会太古板。接下来又是等待,不过已经很轻松了,再没有断粮之忧。  第一天上班我走得很早。我是从Lewisham乘火车,途经7站,约40分钟到达Dartford。伦敦的火车人不多(早上高峰稍多,但也基本上不需要站着),干净而且舒适。Dartford是Kent郡的一个镇,范围不是太大,但现代化程度很高。镇中心的一条主街不长,从一头那另一头步行大约也就是15分钟的样子。公司即位于这条主街的一头。  Ian给我准备好了工位,并给我介绍其它几位同部门的同事:秘书Amy,设计师Finbbar,程序员Ningel。另外还有一个设计师,她是与我同一时间被录用的,叫做Hannah,要晚一周来上班。此外还有网管Tristen和老板。我坐在Finbarr的对面。下面来一个一个介绍一下这些同事。  Finbarr是一个爱尔兰人,他住在Lee Green,各位如果记得的话,那是我最早住Home Stay的地方。所以,我们下班会乘同一个方向的火车。Finbarr以前是在铁路部门搞图纸设计的,不知道怎么转到网页平面设计这一行来了。不过看得出来,他的底子很好,设计感觉也不错。重要的是,他的领会能力很强。我刚去公司的时候,他还是个对Web基本不太了解的设计师;到我离开这个公司的时候,他已经算是个不错的设计师了,而且可以自己手写前端代码。因为住得较近,同乘火车下班,所以很快我们成为好朋友。  Amy是Dartford当地人,个子很高的金发女孩。据Finbarr说,她也就是20岁左右,虽然看上去不像。Amy个子很高,估计有180cm,有点胖,说话声音哑,好像是抽烟抽多了的感觉,虽然她并不抽烟。Amy并不是太友善,当Ian要她给我介绍一下公司的时候,她只是把我晾在那里。不过我倒也无所谓,反正我只要做好份内的事就行了。  Ningel是个牙买加裔英国人(黑人),很高大,很憨厚的样子。他是做程序的,人很客气,很友善。  第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Finbarr叫我一块,可能他知道我还跟大家不熟悉,所以尽量多跟我招呼。午饭是在公司边上的一个小Pub里。Ian,Ningel, Finbarr和我。Ian要了一杯啤酒,其它人要了其它饮料。我要了一杯Tequila,引来他们惊异的眼光。后来Finbarr跟我说,这种烈酒不是白天喝的,所以大家看我很怪异。我当然知道这种酒不是白天喝的,不过碰巧看到,来一杯尝尝而已,没想到他们反应这么大。英国人看来很多时候还是比较保守的。吃的是标准的西餐,不过是比较简单的那种。比如薯条奶酪、面包之类的,虽然简单,但是味道很好。我要了一份薯条,配上盐、醋和Ketchup(就是番茄酱),很好吃。这种薯条跟肯德基或麦当劳里的薯条可完全不同,而是又肥又大,炸得很透,又松又软。  第一天很快过去了,我觉得还算适应。主要要感谢Finbarr,他会主动地和我一起,告诉我一些公司的事情,不至于让我被Amy晾在那。
  @欢乐的精神病人 17楼
14:28  6  -----------------------------------------------  从到英国开始,二年多的时间,读语言、读专业课,从来没去打过工。不是我不想,期间也去试过,可是因为口语不灵,收入比较好的工作人家不要我,餐厅打工这种我又不愿意去,因此一直是在花钱,没有一分钱的收入。钱总有花光的一天,结课的时候,终于只剩下200英镑不到。接着面临毕业设计,这课程的最重要一环,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好在,结课意味着,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结课的第二天,我整理好简历和作品(网……  -----------------------------  Pls go on   
  楼主继续啊 嘿嘿 我从BRIGHTON回来也快10年了 很怀念那边的生活方式,只是那边的事儿快忘干净了 哈哈
  最近创业遇到阻力,这周争取继续。  
  @欢乐的精神病人 有精神的人物,赞。
  记录人生,丰富内心,希望每一个坚守梦想并不断努力实施的人都能在这种努力中找到快乐。
  怎么没人    ---------------------来自帅phone客户端--------------------
  很好看,写得很细致!  羡慕你有这样一段经历!
  @sowecy 23楼
08:58:00  记录人生,丰富内心,希望每一个坚守梦想并不断努力实施的人都能在这种努力中找到快乐。  -----------------------------  +
  楼猪继续
  活出了自已的精彩,很真实,很舒适,很自在的生活
  恩不错
  mark一个 楼主的经历很有意思
  挺带感,继续
  继续,楼主
  看的正起劲怎么没更新了,呵呵。楼主继续。。。
  楼主勇敢
  顶一下楼主
  7  转眼在公司工作已经一个月了,一切都很新鲜。我本以为身处当地人中,沟通会出现问题。但事实上,这正如你也能听懂一个中国话别脚的老外说中国话一样,同事们基本上都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而我呢,交流的也基本上都是技术问题,再加上Finbarr帮我解释,所以也没有什么问题。他似乎更能明白我的意思,虽然他也不懂中文。按他的话说,我跟他都一样,在英国都是Foreigners,尽管他的母语也是英语。  我们公司的业务很简单,售卖通信设备,例如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等等,并帮助客户制作语音自动回复等程序。这就像我们今天拨打各种客服电话,电话那头有个机械的声音在说:“个人业务请拨1,公司业务请拨2,人工请拨0”一样。所以很多销售在接触客户的过程中,反馈回来很多用户同时都有需要制作公司网站的需求。于是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叫做Web Division,专门帮助客户制作网站。我即是这个部门的一员了。  虽然工作头衔是程序员,但其实跟网站开发的有关工作我全都得做,从设计、到切图、到制作静态页面、到后台程序、数据库,一条龙。总之部门业务模式就是,每个人包一个项目,负责所有部分,有时候甚至要跟客户沟通。这与我在学校学的软件工程管理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不过我们并不算是公司的主要部门,所以一切也就没那么讲究了,只要客户觉得行,就行。况且,你想全面地改造公司的开发模式,这个也不现实。我也乐于一个人负责一个完整项目,免得沟通上出问题。  公司的主要部门当然是销售部。因为公司的销售方式是电话销售,客户有意向后才派业务员上门,所以办公室里多数是女性——从20岁到60岁都有。有身材窈窕的小姑娘,有风韵犹存的少妇,也有身体跟磨盘似的大妈。我就记得有一个半白头发的大妈(好像是叫Sam),每次从两个办公桌中间穿过时必须得侧身(即使侧身看来也想当吃力)通过,因为正面通不过——她实在是太胖。最常听他们说的一句话是:“Hi, we are bell systems. Yeah, that’s the dingdong bell…”(我们是“铃铛”系统公司,就是那个叮当响的“铃铛”),这公司介绍经常让我觉得好笑,这就好像是用中文说:“你好,我们是百度,对,就是度娘那个度”。  当然,除了大妈,公司里也不乏美女。我觉得看起来比较不错的是一个叫Lisa的姐姐。其实我也不知道她具体多大岁数,不过能看出来已经是孩子他妈了,在公司可能是会计助理一类的职位。Lisa有一头银色的头发,个子相当高,我目测有170CM以上,身材火爆。Finbarr说,Lisa是他的菜,经常Lisa路过我们部门的工作区时,Finbarr会跟她flirt几句,然后得意地跟我挤眉弄眼,我就看着他摇头,真是个花痴。虽然Lisa在Finbar眼里是女神,但是我看了半天,觉得虽然她身材火爆、长得也眉清目秀,但是缺少亚洲女人那种柔美的感觉,况且,皮肤不敢恭维。  有一次,老板要求我写一段程序帮Lisa统计一堆数据,于是我找到Lisa,跟她沟通需求。我用我觉得她应该能听懂的英语跟她把程序的使用过程说了一遍,她听完后很无辜地看着Finbarr,然后说:“What did he say?”我听她这么说,一下子对自己的英语失去了信心。NND,我口语就算再差也不至于你听不懂吧?Finbarr示意我稍安勿躁,开始跟Lisa沟通起来。听他们沟通完,我才明白,其实Lisa并不是嫌弃我的语言,而是我解释的方式太过技术化,她听不明白。在公司的大小妇女眼里,我就是那个只懂搞电脑的中国技术宅男。  公司里年轻的MM很少,就是我们部门的Amy,和两三个电话销售部门的小姑娘(典型的英国眼镜妹)。在Amy眼里,她俨然就是公司头号美女,一天到晚跩得不行。不过说实话,Amy虽然五官还凑合,但是身材实在是有些过于粗犷。182CM的身高,身上的肉一坨一坨的。她每天中午只吃一份蔬菜沙拉,但是怎么也不见她瘦,这真是奇怪。Finbarr说,她估计晚饭不控制。Amy这人喜欢欺生。我刚到公司的时候,根本不理我,虽然我们是同一个部门。不过等真正熟悉了,她又开始跟你近乎得近于无理。比如说,她会上着班好好的,突然拿个纸头团成一团扔到你头上(不光是我,周围的人她都扔),然后挑起一场纸团大战,这是有多么无厘头呢?当然,其实她人不坏,只是人人都有点小毛病吧。  后来公司来了一个新员工,叫做Natasha,是个绝对的美女,据说只有18岁。一头金色长发,绝对的天使面孔、魔鬼身材。她坐的位置刚好在我斜对面,可以看到她整个侧面,确实是无懈可击,令人遐想。据说Natasha是俄罗斯混血。不过这位美少女有时候无知到可笑。有一次公司的电视里在播放一段关于非洲难民的新闻,画面上是一个小孩,因饥饿而拿泥土充饥,导致不能消化而腹部隆起。公司里的电视是只放画面不出声音的,为了不影响大家工作。Natasha小姐看到那个小孩子后,跟我们说,“你们看这个小孩好能吃,吃得肚子那么鼓”,然后笑得花枝乱颤。我们只好互相看看,不知道说什么。  英国的公司工作气氛是我最喜欢的——像度假一样悠闲。每天上午10点半,下午3点半,便是所谓的Tea Time。各位员工到休息室,喝茶喝咖啡聊天,约么半个小时,再重新返回座位工作。英国的茶,跟中国茶完全是两码事。首先他们喝的是红茶,而且多数是袋泡茶。并且茶中要放糖和牛奶,不知道这算什么喝法。也许这就是奶茶的来源吧?我从中内带来的绿茶,我会沏上一杯,慢慢喝。他们也会跑过来看着我杯子里的叶子,问我这是不是中药。  Tea Time是我抽烟的时刻,我会到楼下去吸一枝烟。我在出国前,烟瘾就已经很大,一天一包是基本量。临出国前,我舅舅告诉我,外国人都不怎么抽烟,因为人家提倡环保健康,劝我把烟戒了。但是烟这东西哪是说戒就戒的呢?所以还是得抽。不过因为我舅舅的话,我一开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觉得抽烟是个很让人看不上的坏习惯(当然,已经戒了烟的我现在确实这么认为)。当我走到公司楼下门口,发现那里聚集了一帮公司的大姐大妈们(偶尔也会有一两个汉子),大家围成一圈吞云吐雾。看到我来了,就是一句经典的英式问候:“You alright?”,我于是潇洒地拿出烟卷,冲着打招呼的人点点头,点上烟,使劲地抽一口——这烟比平时有味啊!
  一段美好人生经历 让人羡慕 曾经一心想出国 终因各种原因没成 祝福中 LZ继续 期待中
  继续呀 楼主 很想看呀
  非常好的国外经历,楼主可以写一个个人传记,到老了也可以回味年轻的风采呵呵
  http://counsellor./?blogid=645
  楼主我想问一下我英国校内宿舍大约多少钱一个月  
  楼主,你在伦敦读研两年多,一共带了多少钱
  我也想去英国留学呢
  我明年就去英国了  现在还在为选学校愁呢!  你觉得是注重专业好还是注重学校呢?
  此帖不马克,枉为天涯人  你还在戴着20几块钱的电子表吗 骚年  你还每天穿着土土的衣服去追求你的女神吗  你还在为自己的品味感到困扰吗  来找我 你不会后悔 啪啪啪等着你   微信:biao7751  瑞士手表厂家直批:江诗丹顿 卡地亚 欧米茄 IWC 劳力士等  
  马克  
  您好。我最近在准备雅思,也在选学校。希望您能给我些建议。谢谢。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掉头发很厉害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