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高催乳激素血症为什么要稀释后才能检查?

男性催乳素偏高
时间: 14:38:23
健康咨询描述:
平时没啥不舒服的,就是一直要不上小孩,医院检查说我催乳素偏高治打点滴吃药疗情况: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病治疗困难吗?能治好吗?(感谢医生为我——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140331称赞:5097
你好:男性泌乳素高会影响精子的质量,这个需要结合精液的分析结果,结合睾丸的发育等,综合治疗的,建议您到专科医院进一步的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的治疗,祝你健康。B
帮助网友:4802称赞:410
男性泌乳素过高,会导致出现少精弱精,无精等情况精子质量差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这个是内分泌紊乱的疾病,您可以到专业的医院治疗。控制泌乳素过高的情况很快精子质量 上来就可以要宝宝了如有问题点击头像咨询
帮助网友:6851称赞:307
泌乳素过高可以引起不育的,脑垂体纤维瘤,男性乳房发育等,这病是可以治疗的,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泌乳素高只是一方面原因,建议到专科医院全面检查是否有其他原因引起的不孕,可以查性激素六项,精液分析等检查。只有明确病因才能针对病因加以治疗。
副主任医师
(点击按钮咨询医生,已有 1994 名网友免费获得解答)
您好:催乳素过高,可能是脑垂体肿瘤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由药物引起,比如精神类的药物。很少有泌乳素低,如果水平过低,可引起流产。 建议您到正规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祝您健康H
帮助网友:3736称赞:359
病情分析:您好!泌乳素增高的话就直接影响到排卵,增高的患者根据增高的情况首先要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脑垂体肿瘤还是因为内分泌紊乱导致。明确原因之后合理的给予治疗。指导意见:一般内分泌引起多考虑给予溴隐停进行治疗,多数患者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您多和您的主治医生联系,祝好!
百度智能推荐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是指由于黄体发育不良或过早退化,孕酮分泌不足,或子宫内膜对孕酮反应性降低而引起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发育迟缓或停滞,或基质和腺体发育不同步而影响孕卵着床而导致的不孕症。......
挂号科室妇科
常见症状月经不调、不孕、面色萎黄
检查项目性激素检查、彩超检查
并发疾病、、早衰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本品适用于温肾健脾,活血调经。用于脾肾阳虚﹑瘀血阻滞所致...
参考价格:1960
与绒促性素合用,用于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原发性或继发...
参考价格:3400
调经养血、暖宫止痛、消炎止带,用于心、肾“赫依”病,气滞...
参考价格:0
软坚散结,化瘀定痛。用于痰瘀互结兼气滞所致的继发性痛经、...
参考价格:492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适用于温肾健脾,活血调经。用于脾肾阳虚﹑瘀血...
参考价格:¥19.6
与绒促性素合用,用于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原发...
参考价格:¥34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检测小分子催乳素技术用于巨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研究研究,检查,诊断,催乳素血症,催..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检测小分子催乳素技术用于巨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美国内分泌学会高泌乳素血症诊治指南
美国内分泌学会高泌乳素血症诊治指南  一、泌乳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建议1:建议通过单次的血清泌乳素测定来诊断高泌乳素血症,采血过程应避免过多的血管刺激,不建议作动态的泌乳素分泌测定(1|????)。  依据:血清泌乳素测定技术已很成熟,女性泌乳素水平高于男性,但一般均<25&g/L[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84/500,1&g/L=21.2mIU/L]。采用TRH、左旋多巴、诺米芬辛或多潘立酮进行的泌乳素动态监测,对诊断的意义并不优于单次泌乳素测定。  泌乳素>500&g/L提示存在巨大。>250&g/L提示患有泌乳素瘤,但有些药物,如利培酮或甲氧氯普胺也可以使非泌乳素瘤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到>200&g/L。轻微的泌乳素水平升高也可能由泌乳素瘤引起,但此时更应考虑到其他种类的可能。垂体微腺瘤也可造成泌乳素的大幅度升高。  注意事项:初次泌乳素测定应避免过多的静脉刺激,可以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采血,依据单次测定通常就可以确立诊断。出现疑似情况时,可以改天且间隔15~20min重复采血测定,以避免泌乳素脉冲分泌的影响。  建议2:对于无症状的高泌乳素血症,建议测定巨泌乳素(macroprolactin,2|??○○)。  依据:循环中85%的泌乳素是单体分子(23.5kDa),也有以共价键结合的双分子&大泌乳素&,以及更大的多分子结合的&巨大泌乳素&。巨泌乳素即指这些多分子结合的泌乳素,抗泌乳素自身抗体的存在也可能与巨泌乳素血症有关。巨泌乳素的生物活性很低,无症状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应考虑到巨泌乳素血症的可能。普通的泌乳素测定试剂盒不能检测巨泌乳素,聚乙二醇方法可以用低成本检测巨泌乳素血症。回顾性研究发现,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40%伴有巨泌乳素血症。少数巨泌乳素血症患者也可以出现高泌乳素血症表现,20%有,45%或,20%有垂体瘤。巨泌乳素血症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因而对巨泌乳素的常规筛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临床检测和治疗。由于目前的临床标准尚不能有效区分高泌乳素血症和巨泌乳素血症,建议对无症状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作巨泌乳素测定(评:测定巨泌乳素方法尚未在我国推广,建议用聚乙二醇法对疑似病例进行复查)。  建议3:当发现巨大垂体瘤和泌乳素轻度升高这种差异情况,应对血样作连续倍数稀释,可以避免有些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的误差而出现泌乳素水平过低的假象(1|????)。  依据:在泌乳素瘤,血清泌乳素水平常与瘤体大小相关,大多数血清泌乳素水平>250&g/L的患者存在泌乳素瘤。泌乳素大腺瘤(直径>10mm)患者泌乳素水平均>250&g/L。当然,也有泌乳素水平与垂体瘤大小不一致的例外情况,可以对血样作1∶100稀释后重复测定来避免此种误差。巨大无功能垂体瘤患者也会出现泌乳素的轻度升高,其原因可能与巨大瘤体压迫垂体柄使得抑制泌乳素分泌的多巴胺通过垂体柄的数量减少。  二、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  建议1:要排除因使用药物、、症和鞍区周围肿瘤引起的、有症状的、非生理性高泌乳素血症(1|????)。  依据:引起泌乳素升高的生理性因素包括妊娠、哺乳、应激、运动和睡眠,及使用某些药物。肾功能不全患者泌乳素降解受损,中枢泌乳素调控状态改变,可以有中等程度的泌乳素升高,1/3肾病患者因泌乳素的清除减少和生成增加出现高泌乳素血症。透析并不能改变血清泌乳素的水平,后泌乳素可以恢复正常。慢性肾病造成的高泌乳素血症,可以引起性腺功能减退的症状,溴隐亭治疗可以使得月经周期恢复。部分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以有中度的高泌乳素血症,病程长而未治疗或未充分治疗的患者可以引起垂体增生,并进而形成垂体瘤,由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和垂体增生可以通过左旋甲状腺素的治疗减轻了TRH的刺激而恢复。泌乳素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多巴胺调控,非分泌泌乳素的垂体瘤或鞍区周围肿瘤如果压迫到垂体柄,也可以造成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巨大无功能瘤、、或下丘脑压迫垂体柄、或使下丘脑分泌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均可导致高泌乳素血症。在226例经组织学确诊的无功能巨大垂体瘤患者,泌乳素水平94&g/L可以有效区分泌乳素瘤和无功能瘤。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垂体柄受压迫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泌乳素水平,改善症状,却对无功能垂体瘤患者未必有效。不到10%的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可以找到垂体微腺瘤,但极少会发展成大腺瘤。约30%的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可以自发恢复到正常的泌乳素水平。高泌乳素患者应排除,50%的生长激素腺瘤可以伴有高泌乳素血症。  三、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的处理  建议1:对有症状的、疑为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应停药3&d或换用其他药物后再测定泌乳素(2|??○○)。停用或换用精神病药物前应征询患者的治疗医师。如果无法停用药物,或发生高泌乳素血症时间与药物治疗无明确关系,建议作垂体磁共振以排除垂体或下丘脑占位(1|????)。  依据:非肿瘤性高泌乳素血症的最常见病因是药物,造成高泌乳素血症的精神、神经方面药物最多。在服用吩噻嗪类或丁酰苯类药物的患者,40%~90%出现高泌乳素血症,服用利培酮的患者,为50%~100%。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一般在用药开始后,血泌乳素水平缓慢升高,停药3&d后血泌乳素水平才会恢复到正常。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部分可以无临床症状,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溢乳和闭经,男性患者出现和。也有报道称女性患者的骨量流失风险升高。  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其泌乳素水平一般在25~100&g/L,而胃复安、利培酮、酚噻嗪类药物可使得泌乳素超过200&g/L。作用机制是这些药物拮抗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D2受体基因变异的患者,服用这类药物后可出现更严重的高泌乳素血症。在一组106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中,服用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和典型精神病药物者发生高泌乳素血症的比例分别为81%、35%、29%和38%。  使用维拉帕米的患者有8.5%出现高泌乳素血症,可能与其阻断了下丘脑的多巴胺有关。阿片制剂和可卡因通过其受体可引起轻度高泌乳素血症。雌激素造成高泌乳素血症的作用尚存争议,12%~30%服用含有较多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可以使得血清泌乳素轻度升高,但无需治疗。  利弊权衡: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应与他们的医生评估其用药方案的优劣。评估应包括换药方案的可行性,比如降低多巴胺拮抗作用或使用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阿立哌唑兼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多巴胺拮抗剂作用,以降低泌乳素和并改善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  建议2: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如无症状者,无需治疗(2|??○○)。我们认为因性腺功能减退而长期使用雌激素或睾酮,可能引起高泌乳素血症(2|??○○)。  依据: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而无症状的患者,不需要治疗。如果不能停药或换用其他药物,而患者有性腺功能减退症状或低骨量,仍可以考虑使用雌激素或睾酮。  建议3:对于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在治疗方案允许的情况下,首先应考虑停药。其次,可以换用不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实在不能停药或换用药物时,可与患者的治疗医师协商加用多巴胺激动剂(2|?○○○)。  依据:对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能否加用多巴胺激动剂尚存争议。部分研究指出多巴胺激动剂只能使不超过75%的患者泌乳素降至正常,而且可能加重原有精神疾病。  利弊权衡:首先考虑避免停用这些治疗方案可能造成的后果,如精神病发作,其次才是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和加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美国内分泌学会的高泌乳素血症临床指南小组遵循国际GRADE组织的分级推荐标准,结合高泌乳素血症近期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编写了该高泌乳素血症指南。(续一)  四、的治疗  建议1:推荐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来降低泌乳素水平,控制体积,恢复患者的性腺功能(1|????)。推荐优先选用卡麦角林,比其他多巴胺激动剂更有效地降低泌乳素水平,缩小垂体瘤体积(1|????)。  依据: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一份关于多巴胺激动剂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尚未发表的系统综述,62%(20%~100%)垂体瘤缩小,67%(33%~100%)恢复,78%(40%~100%)月经恢复,53%(10%~100%)生育功能恢复,67%(6%~100%)性功能恢复,86%(33%~100%)改善,68%(40%~100%)泌乳素水平恢复。这些依据主要来自观察性研究报告,很多影响因素可能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规模较小的对照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可能不是很精确的结论和短期的随访。尽管可能存在误差,多巴胺激动剂的治疗效果、有效的治疗剂量(较大的剂量常更有效)、生物学合理性和治疗后起效时间,在不同研究中获得的结果仍是相当一致的。  泌乳素瘤常表现为溢乳、性腺功能受损和性腺类固醇激素减少引起的骨密度下降。泌乳素瘤的大小,通常与血清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大腺瘤患者的血清泌乳素要高于微腺瘤患者,但仍存在个体差异。在一项46例泌乳素瘤患者的研究中发现,12例微腺瘤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平均升高了99&g/L(16~385&g/L),而34例大腺瘤患者则平均升高了1&415&g/L(387~67&900&g/L)。  271例年龄不超过29岁的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其中240例接受了多巴胺激动剂(包括溴隐亭、卡麦角林和喹高利特),71%的患者泌乳素降至正常,80%的垂体瘤部分或完全缩小。17例因不耐受药物而接受手术的患者中,53%术后血清泌乳素获得长期的控制。  在一项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卡麦角林治疗(0.125~1.0mg,每周两次给药)泌乳素微腺瘤患者12~24周,95%的患者泌乳素恢复正常,表现为溢乳的患者中82%月经恢复。对26例初次接受治疗的泌乳素大腺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经过每周0.25~2mg卡麦角林治疗6个月,81%的患者血泌乳素恢复正常,92%垂体瘤明显缩小。  80%的男性泌乳素垂体瘤(包括大腺瘤和微腺瘤)患者接受溴隐亭、卡麦角林或其他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血泌乳素可以恢复正常,每周0.5~1mg卡麦角林治疗6个月可以恢复勃起功能和精子计数及活力。  在一项150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2例;93例微腺瘤,57例大腺瘤)药物剂量逐步增加的前瞻性研究发现,149例的高泌乳素血症恢复,但与肿瘤大小无关。能够有效控制高泌乳素血症的卡麦角林剂量范围为0.25~3mg/周,也有极少数患者的用量达到11mg/周。  尚不清楚卡麦角林疗效优于溴隐亭的原因,已经发现卡麦角林与多巴胺受体的亲和力更高,而且使用卡麦角林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用药依从性更佳。虽然还没有不同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对垂体瘤体积改变的比较研究,不同研究组的观察发现,溴隐亭使得2/3患者的垂体瘤体积缩小约50%,而卡麦角林可缩小90%。  利弊权衡:推荐使用卡麦角林主要依据其疗效和改善性腺功能减退的效果,而非其治疗花费。  注意事项:患者接受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开始之后,随访内容应包括:(1)治疗1个月起定期测定血泌乳素,调整药物剂量以期达到血泌乳素恢复正常和改善性腺功能减退症状的目的;(2)每年重复垂体磁共振检查,大腺瘤患者3个月检查一次,其他如开始接受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血泌乳素反而持续升高的患者、出现新症状(包括溢乳、视野缺损、或其他激素水平异常)的患者,也应作垂体磁共振检查;(3)可能压迫到视交叉的大腺瘤患者,应作视野检查;(4)其他相关检查,如性激素减少引起的骨量丢失,泌乳素恢复正常后仍持续存在的溢乳,垂体其他激素测定。  建议2:无症状的垂体微腺瘤患者,不必采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2|?○○○)。建议对微腺瘤导致的患者采用多巴胺激动剂或口服避孕药(2|?○○○)。  依据:微腺瘤基本不生长,性腺功能减退而引起的提前女性患者,如果无生育计划,可以用口服避孕药,而非多巴胺激动剂。虽然尚无这两种方案的比较研究,闭经并不是这些接受口服避孕药治疗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复发的标志。微腺瘤女性患者如果无生育计划,可以采用多巴胺激动剂或口服避孕药,虽无这两种方案的比较研究,口服避孕药花费较低且不良反应也较少。并未发现口服雌激素或雌激素/孕激素替代治疗会导致垂体瘤生长。  利弊权衡:这条建议侧重考虑患者的依从性,治疗的不良反应,药物或手术花费,而非那些并不十分肯定的预期疗效。  建议3:随访应注意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减药或停药应在持续至少2年之后,患者的血清泌乳素必须稳定在正常范围之内且垂体磁共振排除可见的垂体瘤(2|?○○○)。  依据:4项近期的研究发现,在患者血泌乳素恢复正常且垂体瘤明显缩小控制2年后,停用多巴胺激动剂是安全的。停药后复发风险为26%~69%,与确诊时的泌乳素水平和垂体瘤大小有关。停药后1年内复发的风险最高,有研究显示肿瘤每增加1mm复发的风险为18%。并无证据显示撤药会促使垂体瘤生长,但不超过28%的患者可能出现性腺功能减退,提示对这些患者需要长期的监测和治疗。  注意事项:至少接受多巴胺激动剂治疗2年、血泌乳素保持正常且没有可见垂体瘤的患者,可以减药或停药,这些患者的随访应包括:(1)停药后第1年,每3个月测定血泌乳素,以后每年测定1次;(2)如果泌乳素高出正常范围,应行垂体磁共振检查。泌乳素微腺瘤的女性患者,在绝经后可以尝试停用多巴胺激动剂。另外,应定期监测垂体瘤体积的变化。  五、药物抵抗或恶性泌乳素瘤  建议1: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如果常规剂量多巴胺激动剂未能使其泌乳素恢复正常或垂体瘤体积明显缩小(药物抵抗的泌乳素瘤),建议先逐步增加药物剂量至可耐受的最大量,再考虑手术治疗(1|????)。  依据:对多巴胺激动剂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数泌乳素瘤患者接受常规剂量多巴胺激动剂都可使血泌乳素恢复正常、垂体瘤缩小,但也有少数患者例外。多巴胺激动剂抵抗指采用最大可耐受药物剂量仍不能使血泌乳素恢复正常且垂体瘤体积缩小未达到50%,不能恢复生育功能。部分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出现不一致性,如只出现垂体瘤体积缩小,或只是血泌乳素水平下降。另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部分抵抗,需要较大的药物剂量来获得症状控制。多巴胺激动剂抵抗不同于药物不耐受,后者是指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而妨碍了其使用。  多巴胺激动剂抵抗的机制尚未被阐明。有研究发现药物抵抗的泌乳素瘤的D2受体数量下降,但并非一成不变。多巴胺与受体的结合未出现异常,也未发现受体存在突变。D2受体异构体比例是可变的,推测变异可能存在D2受体通路之后。因此,泌乳素瘤对多巴胺激动剂抵抗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微腺瘤出现多巴胺激动剂抵抗的情况较大腺瘤少,10%的微腺瘤患者和18%的大腺瘤患者对卡麦角林抵抗,男性患者发生药物抵抗的情况多于女性。  少数患者的卡麦角林剂量需要增加到11mg/周来克服药物抵抗,但长期使用大剂量卡麦角林应谨防出现心脏瓣膜返流。帕金森症患者若接受超过3mg/d卡麦角林,会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脏瓣膜返流风险。而在常规剂量的卡麦角林治疗之下,7项相关研究中有6项、超过500例患者未出现心脏瓣膜问题;仅1项研究发现卡麦角林治疗组发生57%的,但其对照组也出现了多例类似变化。  注意事项:药物剂量应根据泌乳素水平来调整,逐步增加。对于需要大剂量、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应作心脏超声监测其瓣膜病变。虽然本指南尚不能提出准确的药物剂量和治疗期限,接受普通剂量(1~2mg/周)的卡麦角林患者不需要常规的心脏超声监测。  建议2:对溴隐亭抵抗的患者可改用卡麦角林(1|????)。  依据:虽然卡麦角林是泌乳素垂体瘤的一线用药,仍有约10%的患者发生药物抵抗。对溴隐亭抵抗的患者约为25%,这些患者中的80%使用卡麦角林可有效降低血泌乳素。尚没有临床研究比较不同多巴胺激动剂的缩小垂体瘤体积的作用,总结不同研究的结果发现,溴隐亭可使2/3患者的垂体瘤体积缩小约50%,而卡麦角林可缩小垂体瘤体积达90%。  建议3:对不能耐受大剂量卡麦角林、或对多巴胺激动剂治疗无效的泌乳素瘤患者,建议采用经蝶手术。对于口服溴隐亭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尝试阴道给药。对于手术失败、浸润性或恶性泌乳素瘤患者,建议采用放射治疗(2|?○○○)。  依据:尚没有对药物抵抗患者手术治疗疗效的对照研究。7%~50%手术患者泌乳素瘤复发,虽然在有经验的医师治疗后,手术并发症已不太常见,但仍有发生,如、、或局部感染。  放射治疗可用于药物抵抗或恶性泌乳素瘤,大约1/3患者放射治疗后高泌乳素血症可以恢复。虽然放射治疗可以控制垂体瘤生长,但需要长达20年来获得最大疗效,而且对泌乳素恢复正常未必有效。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垂体功能减退,偶尔也会有通路神经损伤或肿瘤发生。  建议4:恶性泌乳素瘤患者,建议替莫唑胺治疗(2|?○○○)。  依据:恶性泌乳素瘤指垂体瘤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之内或之外转移的肿瘤,较罕见,仅报道了大约50例。癌和腺瘤在组织学上不易区分,目前也没有适当的病理标志物来诊断恶性泌乳素瘤。浸润性泌乳素瘤患者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而接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或)放射治疗之前数年即已发生了转移。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能够早期确诊恶性泌乳素瘤。  恶性肿瘤的治疗很困难,预期存活时间大约1年。手术治疗可以缓解肿瘤的压迫症状,包括甲基苄肼、长春新碱、顺铂和的化疗一直收效甚微。有些病例报告报道替莫唑胺(一种烷化剂)有效,替莫唑胺可以降低泌乳素水平,控制肿瘤生长(肿瘤不表达甲基鸟苷DNA转甲基酶),但此法的预期效果仍有待检验。  六、妊娠合并泌乳素瘤的处理  建议1:泌乳素瘤女性患者发现妊娠后应尽快停用多巴胺激动剂(1|??○○)。  在有些正在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的大腺瘤患者,之前未做手术或放射治疗,如果发现妊娠,可以在接下来的妊娠期间,仍然谨慎地使用多巴胺激动剂。除非患者的垂体瘤是浸润性或位置靠近视交叉(1|?○○○)。  依据:溴隐亭可以通过胎盘,受孕后最初4周是胎儿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将暴露于药物作用之下。在报道的6&000例妊娠期间服用溴隐亭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女性中,先天性畸形或的发生率并未增高。部分长期随访至儿童9岁时,也未发现药物的危害。在卡麦角林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不孕女性的研究中,也提示该药是安全的,但临床报道例数还不多。在一项85例的前瞻性研究,其中80例在仍接受卡麦角林治疗过程中受孕,在妊娠5周时撤药,所有新生儿均健康,而孕妇的垂体瘤也未进展。这些证据提示早孕时胎儿暴露于溴隐亭或卡麦角林不会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喹高利特安全性较差,妊娠中使用的报道较少,因此不建议准备生育的女性患者使用。  利弊权衡:建议妊娠时停用溴隐亭或卡麦角林主要考虑的是外源性药物对胎儿发育可能造成的意外影响。  建议2:对于妊娠的泌乳素瘤患者,不建议在妊娠期间测定泌乳素(1|????)。  建议3:微腺瘤或垂体内大腺瘤的妊娠患者,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作常规垂体磁共振,除非出现如视野缺损等垂体瘤长大的症状(1|??○○)。  建议4:曾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而垂体瘤未见缩小的、或不能耐受溴隐亭和卡麦角林的泌乳素大腺瘤患者,可以考虑在准备妊娠前行手术治疗(1|??○○)。  建议5:妊娠泌乳素瘤患者如出现严重头痛和(或)视野改变应作正规的视野检查和磁共振(避免用钆同位素,1|??○○)。  建议6:泌乳素瘤出现增长症状的妊娠患者,推荐使用溴隐亭治疗(1|??○○)。  原文链接:&http://med.39.net/a/4204.html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性催乳素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