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的口蹄疫怎么治疗典型的症状

关于疑似猪口蹄疫临床处理的重大误区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FMD)是由FMD病毒(FMDV)感染发生,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长期以来被列入人畜共患病类别。按照我国政府相关法律规定,凡经具资质的专业机构鉴定为发生口蹄疫的猪场,均应作无害化处理。因此,准确理解口蹄疫的发病特点,做好切实可靠的防控措施,确保人畜安全,避免损失,意义重大。
  一、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受FMDV感染的猪一般表现为唇、鼻镜、蹄及哺乳期母猪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并致溃烂、蹄匣脱落等常见症状,严重影响动物的站立、行走、采食与饮水,并进一步造成消瘦乃至衰竭而死;严重的急性感染案例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发作而致猝死,除少数病畜鼻孔偶见白色乳状液体流出、蹄冠部呈透明状环带外,大多数病畜死前几乎无任何可视症状;剖检往往可见心室肌表面呈带状坏死条纹,故被称作“虎纹斑”坏死。感染FMDV后,除哺乳期幼畜常见发生大比例猝死外,生长肥育期的被感染猪发生疑似心肌炎猝死的案例似有日渐增加之趋势,可给猪场造成重大损失。
  二、猪口蹄疫的流行特征
  猪口蹄疫具极强之传播能力,属典型的接触性传播类疫病,但不排除通过空气气囊胶传播(有学者认为,严格地说,后者亦应归属为接触性传播)。长期以来,FMD被认为季节性发病传播特征明显,但在大生态环境恶劣、动物社会群体免疫功能普遍处于紊乱状态背景下,猪FMD似有常态发病趋势。经长途贩运、应激严重的表观健康猪群在屠场活猪储备栏或中转仓停留超过48小时的待宰猪,常可见到疑似FMD症状,应可作为FMDV常态存在的调查依据之一。
  一般认为,在亚洲地区,大规模的疫病流行仍以秋末至春初常见。此种情况的存在似乎进一步验证了FMD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即环境温度发生剧变、曾受疑似猪流感(俗称高热病)、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等其它病类波及的猪群,其群体免疫功能大受损伤,尤其是仍未引起学界及业界普遍重视的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免疫功能的损伤,可能会更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总体免疫功能,因而使动物群体对FMDV更为易感。另一方面,似乎也可部分说明动物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完整的重要性:即使某些地区已按规程对猪群做了2-3次的对应型号的疫苗接种,但仍无法抵卸FMD的入侵(由于实验室可靠数据的缺失,疫苗毒株的特异性准确度及免疫源性高低程度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诚然,从整体免疫学原理角度出发来看,由灭活疫苗激发的中和抗体仅是动物免疫功能反应的一部分,除了早已由学界认知的细胞免疫功能仍未能以量化、标准化指标达到可应用操作状态外,事实上还有很多免疫学的领域尚待探索研究,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研究应该首先从生产实践中加以认真探讨,实证性极强的兽医科学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似乎都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特异性主动免疫的中和抗体滴度一个指标上。近十年来,养猪业人士深深体会到的疫苗愈用愈多,猪病愈来愈多的事实,不仅应从口蹄疫流行的角度,而且还应从整个畜禽疫病防控大系统的角度加以全面认真的反思,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
  此外,受疑似FMDV感染的猪场,其发病顺序一般为:生长肥育猪群(尤以90公斤体重左右的大猪为甚)→后备种猪群→妊娠猪群→产房哺乳母猪及仔猪→保育舍小猪。这是否与生长肥育猪的饲养密度高、应激相对较重、环境卫生较差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但毫无疑问的是,生长肥育猪的裂蹄情况相当严重(屠场或肉菜市场几乎找不到一只没有裂纹损伤的蹄匣),首度防卸屏障几乎完全丧失,病原无需敲门便可长驱直入,毫无疑问亦是造成FMD大流行的重要背景原因之一。
  三、猪口蹄疫临床处理的重大误区
  与其它疫病的临床处理存在诸多误区相似,由于现时养猪业界的技术素养普遍存在亟待提高的状况,在处理口蹄疫问题上亦有很多必须纠正的误区。其中为害最大的是对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处理存在基本原理的迷误,众所周知,由于病毒结构及其繁衍习性的特殊性,至今为止,几乎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直接用作治疗用途,因此,从业人员“见病就打针”的习惯对感染了FMD的猪群来说除了加重应激,并加快传播速度(多只猪共用一个针头、操作人员作为传播媒介)外,并无任何帮助,如果注射了市面上常见的某些掺有安乃近等中枢神经系统退热功能、氨基丙啉、地塞米松等抗过敏类药物的所谓中药成分的针剂,毫无疑问会令动物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急剧下降,并随之发生不可避免的大批死亡。某些基层兽医认为通过注射某些抗生素可望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的良好愿望,除了依然存在本末倒置的误区外,过份商业化的趋利行为往往是造成猪病加剧的原动力。
  四、疑似发病猪群的临床处理方案
  如果猪群发生了尚未确诊的疑似FMD症状(临床上往往有人将同样具较强传播特征的“水泡病”误作FMD),从减少损失的角度出发应作如下处理:
  1、隔离疑似病猪,减少传播机会。
  2、保持猪舍通风、干燥(舍内相对湿度最好保持65%以下,产房、保育舍可用烧火盆的土办法来升温驱湿)、温暖(最好昼夜保持25℃以上)。
  3、用真正有效的消毒药加强消毒,但以不增加舍内湿度为原则。
  4、在饲料中添加确具免疫调节功能的添加剂和复合维生素,以加快机体恢复。
[责任编辑:贾志光]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猪的主要传染病及防治措施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猪的主要传染病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788 次】 【字体:
】 【】 【】
主持人:听众们你们好!我是艳红,欢迎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请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李长军副教授讲解几种猪的急性传染病的防制措施。
1、主持人:李老师,有些急性传染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听众们非常想知道这些传染病的防制措施。
专家:好的,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主要介绍猪瘟、口蹄疫、猪丹毒、猪肺疫这四种传染病。
2、主持人:发生猪瘟的病原是什么,猪瘟有什么流行特点?
专家: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在免疫猪群,多呈零星散发,药物治疗无效。
3、主持人:猪瘟的症状有几种类型,都有什么表现?
专家:目前,根据猪瘟的症状分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非典型性型四种。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沉郁,卧地嗜睡,畏寒怕冷,肌肉震颤,扎堆或钻入草堆,全身衰弱无力,步态不稳。食欲减退或废绝,喜饮冷水,先便秘,而后发生腹泻,恶臭。结膜发炎,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病至后期,耳朵、颈下、胸部、腹部、四肢内侧等处皮肤出血斑点。
亚急性及慢性型病猪症状不规则,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无力,走路摇晃。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有时无,喜饮冷水或脏水,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粪便恶臭,皮肤有紫斑。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多衰竭而死。
妊娠猪感染可导致流产、胎儿木乃伊、畸形、死胎、产出有颤抖症状的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
非典型性型猪瘟,由低毒力猪瘟病毒引起,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型。其症状和病变不典型,病情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病猪体温微烧或中烧,大多数在腹下有轻度的淤血或发绀,皮肤很少有出血点。有的自愈后出现干耳和干尾,甚至皮肤出现干性坏疽而脱落,新生斑痕无色素而呈现“花皮猪”。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较大的猪一般多可耐过,死亡者多为幼猪,少数自愈者变为僵猪
4、主持人:猪瘟有哪些病理变化?
专家:急性型病例病理变化明显并具有特征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暗红色,切面多汁,周边出血或网状出血,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外观。肾包膜下有数量不等的针尖大小的暗红色出血点,严重病例肾脏表面出血点密集,肾切面皮质、髓质、肾盂和肾乳头均可见到出血。部分病例脾脏边缘有米粒大到豆大的紫黑色,稍突起,硬实的出血性梗死灶,具有诊断意义。慢性病例组织器官的出血变化不明显,特征病变是在回肠后段、盲肠和结肠,特别是回盲瓣附近有同心轮层状或纽扣状坏死溃疡。
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可引起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和畸形。死产的胎儿全身性皮下水肿,有腹水和胸水。胎儿四肢变形,小脑、肺以及肌肉发育不良等。出生后不久死亡的子宫内感染仔猪,皮肤和内脏器官常有出血点,胸腺萎缩。
5、主持人:猪瘟发生,应怎么诊断?
专家:急性病例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较确实的诊断。病猪高稽留热,腹股沟淋巴结急性肿大,皮肤出现紫斑和出血斑点,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高。剖检可见淋巴结、肾脏、会厌软骨、膀胱黏膜和其他器官出血,脾脏梗死等,这些都是猪瘟的特征。慢性病例根据盲肠、结肠,特别是回盲口附近有扣状溃疡的特征病变,多可作出诊断。对非典型性猪瘟,应多解剖一些病猪,当淋巴结、肾脏、脾脏、膀胱黏膜、会厌软骨及其他器官具备急性病例的病理变化,再结合临床症状和药物治疗无效等,多可作出较确切的诊断。
6、主持人:李老师,猪瘟对养猪业危害这么大,生产中怎么防治?
专家:预防猪瘟的发生,除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外,应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免疫注射要确实,防止漏打和打飞针,对未按免疫程序接种的猪只要及时补种,引进猪只后,要进行临时预防接种。免疫接种时,所用器材应严格消毒,做到每头猪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地控制猪瘟的发生。
猪瘟的免疫程序是仔猪21日龄首免,1头份。60日龄二免,2头份。种公猪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每次4头份。母猪在配种前7~10天进行免疫接种,4头份。
猪群发生猪瘟后,要销毁病猪,彻底消毒,对假定未感染猪只进行紧急接种,数天后可控制本病的流行。
7、主持人:口蹄疫是一种危害性大的传染病,是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类传染病,口蹄疫的病原是什么,口蹄疫流行有哪些特点?
专家: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共分为7个血清型,65个亚型,病毒还具有易变异性,给本病防疫造成很大困难。所以,当预防接种时,使用的疫苗应与当地流行的病毒型相一致,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耐干燥。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土壤、牧草和被毛传染性可保持数周到数月。高温和直射日光对病毒有杀灭作用,对酸、碱敏感,1%~2%氢氧化钠溶液、0.2%~0.5%的过氧乙酸是良好的消毒剂。
口蹄疫病毒能侵害30多种动物,但以偶蹄兽最敏感。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其中以哺乳仔猪病死率较高。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患病动物痊愈后带毒和排毒可超过150天。病猪经呼吸道排至空气中的病毒量相当于牛的20倍,而且病毒能随风传播到50~100千米以外的地方,所以气源性传播在口蹄疫的流行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口蹄疫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传播迅速,一旦发生往往呈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受高温和日光直接影响,以天气寒冷多变的季节多见。一般为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平息。
8、主持人:猪口蹄疫发生后,有哪些临床表现?怎么诊断?
专家:病初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不食。很快在蹄冠、蹄叉、蹄踵等处发生米粒大到蚕豆大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红色的烂斑,由于蹄部疼痛,病猪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如无继发感染,一周左右痊愈。如有继发感染,可导致蹄匣脱落,病猪卧地不起。病猪鼻盘、唇部、乳头和口黏膜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哺乳仔猪通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达60%~80%。诊断时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可作出诊断。
9、主持人:如何做好口蹄疫的防制工作?猪场如果发生了口蹄疫应该怎么办?
专家:平时加强检疫,禁止从疫区引进动物、动物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购入动物必须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方可混群。在经常发生口蹄疫的地区,应按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的口蹄疫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疫苗。
发生口蹄疫时,立即上报疫情,及时采取病料送检,确定毒型,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封锁疫区,捕杀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尸体焚烧或化制,对污染的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14天后经过全面彻底消毒,才能解除封锁。对受威胁区的猪群进行紧急接种。
10、主持人:猪丹毒是猪的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有哪些流行特点?
专家: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丹毒杆菌菌体表面有一层蜡样膜,因此,对外界环境、盐渍、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抵抗力较强。一般低浓度的消毒剂都能将其杀死。本菌对青霉素、四环素敏感,而对新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对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有较强的抵抗力。
各种年龄的猪都有发生,但多见于3~6月龄的猪。病猪和带菌猪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排出病原体,污染饲料、饮水、场舍和用具,经消化道感染。皮肤损伤,吸血昆虫叮咬也可感染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多雨炎热季节多发,有时也可爆发流行。其他如营养缺乏、突然改变饲料、长途运输、受寒等都可增加易感性。
11、主持人:猪丹毒病发生后,猪有哪些主要的临床表现?
专家:在临床上,猪丹毒病可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
急性败血型最大特征是在流行初期有一头或几头猪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随后相继发病。体温升高达42℃~43℃,食欲废绝,有时呕吐,恶寒战栗,步态不稳,甚至卧地不起。结膜充血,两眼清亮有神,很少有分泌物。病初便秘,后可能有腹泻。发病1~2天后或死前,耳后、颈部、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上出现红色或暗红紫色斑。病程短促,多在2~4天死亡,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
亚急性疹块型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1℃左右。经2~3天后,在肩、背、胸、腹及四肢等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方形、菱形、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疹块,略突出于皮肤。初期疹块为充血,呈红色,指压退色;后期转为淤血,暗红色,指压不退色。疹块出现后,体温下降,病情减轻,疹块逐渐消退,疹块型一般呈良性经过,病程1~2周,病死率为1%~2%。
慢性型:主要表现四肢关节发生炎性肿胀。患病关节多见于腕和跗关节,而膝和髋关节少见。关节肿胀增粗、热痛,出现跛行。急性炎症消退后,以关节变形为主,引起一肢或两肢跛行或卧地不起。病猪食欲正常,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慢性心内膜炎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和全身衰弱。心律不齐,呼吸急促,有轻微咳嗽。皮肤坏死多发生于背、肩、耳、蹄及尾部。患部皮肤初呈暗红色,以后坏死变黑,干硬如皮革状,逐渐与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最后脱落而自愈,遗留一片无毛的瘢痕。
12、主持人:猪丹毒病有哪些主要的剖检病变?
专家:败血型病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红,切面出血,湿润多汁。脾充血肿大,樱红色,质地柔软,切面外翻,凹凸不平,呈暗红色。肾体淤血肿大,暗红色,俗称大红肾,切面皮质部有均匀分布的小红点。胃底及幽门部黏膜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及回肠前段出血发红。心内外膜及其他器浆膜或黏膜有点状出血,肺充血或水肿。
慢性关节炎病猪关节肿胀,关节囊增生肥厚,关节腔内积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粘稠或带红色,关节滑膜面充血,关节软骨溃疡呈蚕蚀样,后期滑膜肉芽增生。慢性心内膜炎常见在二尖瓣,其次是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形成菜花样疣状赘生物。
诊断时应根据急性型多发生于夏秋多雨季节,3~6月龄的猪突然发病死亡,随后其他猪相继发病,以及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等进行综合性诊断。
13、主持人:如何预防和治疗猪丹毒病?
专家:预防接种是防制本病的有效方法。种猪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免疫接种;仔猪45~60日龄进行预防接种。常用的疫苗有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苗。
青霉素对本病高度敏感,治疗时可按3~4万单位/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日两次。用青霉素无效时,可改用四环素、红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硫酸卡那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无效。
14、主持人:猪巴氏杆菌病是猪的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专家: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急性肿胀,高度呼吸困难很快窒息死亡,病程1~2天,病死率为100%,未见有自然康复的;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多窒息而死,病程4~6天。慢性型病猪表现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鼻流少许黏液脓性分泌物。有时皮肤出现痂样湿疹,关节肿胀。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常发生腹泻,进行性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若不加治疗,多经2~4周因衰竭而死。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通过分泌物、排泄物及咳嗽喷嚏排出病原体,经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在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过度疲劳、气候多变等不良因素影响下,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内源性感染。
本菌抵抗力较弱,对热、日光敏感,常用的消毒剂短时间内可将其杀死。
15、主持人:如何预防和治疗猪巴氏杆菌病?
专家:除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应激因素,定期消毒外。仔猪60日龄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免疫期9个月,可有效防止猪肺疫的发生。
发现病猪立即应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有一定效果,如同时应用高免血清则效果更好。
16、主持人:李老师,目前很多养猪者问“猪的无名高热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专家: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以高热、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症”,由于大家对真正的致病原因不甚明了。所以有的认为是附红细胞体感染,有的认为是圆环病毒感染,还有的认为是猪瘟等疾病,虽然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结果收效甚微,给养猪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本病主要发生于通风降温条件较差的小型猪场,自繁自养的猪场较少见;多发生于13~25周龄的生长育肥猪,发病季节多以初夏气候突然变热的一段时间为主;病程一般为7~10d,如处置不当,死亡率可达30%~50%。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开始有个别猪发热,随后迅速传播至整个猪群,病猪体温升高至40~41.5℃,部分病猪皮肤变红或出现小红点。患病猪气喘急促,咳嗽,眼结膜潮红。部分母猪出现流产,死胎现象。如用退热药连续治疗后,部分猪全身苍白,黄色腹泻,致死率可高达50%以上。
17、主持人:如何预防和治疗“猪的无名高热症”这种疾病?
专家: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猪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对已发生“猪无名高热”的猪,应隔离饲养,精心护理,并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氟甲砜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300克;由于患病猪群采食饲料减少,不能摄取足够治疗量的药物,应同时在饮水中加药,让猪群自由饮用5天~7天。用复方三氮注射液0.1毫升/公斤体重,耳后肌肉注射;复方柴胡注射液0.1毫升/公斤体重肌肉注射,分别注射,每天一次,连用2天~3天。如果病猪混合感染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则治疗效果不佳。对病情特别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应及时、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
【浏览次数:788 次】 【字体:
】 【】 【】
Copyright 2008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政府 承办:莫旗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运营管理:莫旗网络信息中心
Tel: 投稿邮箱: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特征_养猪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763贴子:
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特征收藏
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特征
1楼 09:58&|
4楼 10:01&|
具极强之传播能力,属典型的接触性传播类疫病,但不排除通过空气气囊胶传播(有学者认为,严格地说,后者亦应归属为接触性传播)。长期以来,FMD被认为季节性发病传播特征明显,但在大生态环境恶劣、动物社会群体免疫功能普遍处于紊乱状态背景下,猪FMD似有常态发病趋势。经长途贩运、应激严重的表观健康猪群在屠场活猪储备栏或中转仓停留超过48小时的待宰猪,常可见到疑似FMD症状,应可作为FMDV常态存在的调查依据之一。
5楼 10:02&|
诚然,从整体免疫学原理角度出发来看,由灭活疫苗激发的中和抗体仅是动物免疫功能反应的一部分,除了早已由学界认知的细胞免疫功能仍未能以量化、标准化指标达到可应用操作状态外,事实上还有很多免疫学的领域尚待探索研究,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研究应该首先从生产实践中加以认真探讨,实证性极强的兽医科学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似乎都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特异性主动免疫的中和抗体滴度一个指标上。近十年来,养猪业人士深深体会到的疫苗愈用愈多,猪病愈来愈多的事实,不仅应从口蹄疫流行的角度,而且还应从整个畜禽疫病防控大系统的角度加以全面认真地反思,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
6楼 10:02&|
7楼 10:03&|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养猪“的信息,请&或| 福好诊所 |
规模化猪场频发猪口蹄疫的根源何在?
日期: 08:38&&编辑:
admin&&来源:
《广东养猪业》&&查看:
核心提示:猪口蹄疫病(FMD)是世界兽医卫生组织列为的一类烈性传染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继而发生溃疡的一类传播速度极快的传染病。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都爆发了本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本病能对养猪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希望规模猪场对本病的防制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笔者就近10年来对规模化猪场口蹄疫防制服务的情况谈点心得体会。
看最新生猪行情 随时随地看养猪新闻 上手机版广东养猪网
【】 【】 【】 【】【】 【】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口蹄疫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