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婴儿病毒性腹泻是如何诱导爆发性腹泻的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09-06-25 &匿名提问 发布
广义  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均称为感染性腹泻,这是广义上的感染性腹泻; n[编辑本段]狭义  我们也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n[编辑本段]感染的病原体  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编辑本段]细菌  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细菌有数十种之多 n1、志贺菌   n  n2、肠致泻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 n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病人霍乱样水样便   n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病人发生细菌性痢疾样便   n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人早期为水样便,后为血便   n肠集聚性粘附大肠杆菌:与小儿顽固性腹泻有关   n3、空肠弯曲菌   n由空肠、结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分布较广,可引起人以及一些家畜或家禽的腹泻,主要症状有发热、腹泻和腹痛,少数有呕吐,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病情较轻;   n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是主要引起急性肠炎或急性胃肠炎 ;  n4、沙门菌   某些菌型可致人的急性腹泻和食物中毒暴发 n全球已发现2000多个菌型   n我国至少已检出255个型或变异型   n其中已知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有57个型,主要在A~F群内,所以在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时,可先用A~F多价O血清检查   n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遍及全国各地,该菌在医院儿科、产科婴儿室的交叉感染屡有报告   n5、弧菌   n在弧菌属中,把与O1群霍乱弧菌具有共同鞭毛抗原,生化性状类似,仅菌体抗原不同的弧菌统称为霍乱弧菌 n根据菌体抗原不同,目前已编排到200个以上血清群,除O1/O139群为霍乱的病原体外,其余统称为非O1/非O139霍乱弧菌,有些能引起散发性腹泻或食物型暴发   n除霍乱弧菌外,发现有多种致病性弧菌,其中拟态弧菌、河弧菌、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霍利斯弧菌和少女鱼弧菌等可引起肠道感染[编辑本段]病毒  n在感染性腹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 n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n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编辑本段]其他病原体  n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所致,以儿童多见,多在夏秋季发病。该虫寄生于肠道,可引起腹泻、腹痛、吸收不良和粘液性大便 ;  n隐孢子虫能引起隐孢子虫病,该病是人兽共患疾病,呈世界性分布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n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   n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n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1、分泌性腹泻   n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 n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   n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   n2、炎症性腹泻   n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   n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白细胞   n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等[编辑本段]实验室检查  n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仅有少量或无细胞 n病原学检查: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编辑本段]病原学检查  n标本的收集 :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亦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采取 n标本的送检 :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不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   n标本与保存液比例约为1∶5[编辑本段]治疗原则  一般及对症治疗:继续饮食,积极补液,对症支持,尤其注意改善中毒症状及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失调 n病原治疗:针对引起腹泻的病原体,必要时给予相应的病原治疗 n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概念 1。 由病原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腹泻。 腹泻是指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急性腹泻:急性起病,病程在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超过2周但未超过2个月 慢性腹泻:反复发作,持续时间2个月以 上,甚至迁延数月或数年。 广义的腹泻: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2。。 腹泻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人群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危害严重 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可以有效防治 病 原 学 细 菌:最早被确诊的病原体,最为常见 病 毒:近年来才被发现 寄生虫:主要是原虫 主要病原体种类 可为分200多个血清群(或型),其中O1和O139群是病原菌 O1群霍乱弧菌中,根据生物学分型可以区分为古典型和埃尔托型;每种生物型又都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血清型,即稻叶型、小川型和彦岛型 革兰氏染色阴性,培养要求不高,繁殖的温度较广 感染后可获得同型2年以上的免疫力 志 贺 菌 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通称为痢疾杆菌 有O和K两种抗原,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 主要致病因子是侵袭力、内毒素和外毒素 感染后对同型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期较短、不巩固 沙 门 菌 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至少有67种O抗原和2000个以上血清型,但仅少数对人致病 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引起伤寒和副伤寒 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埃 希 菌 一般不致病,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其中大肠埃希菌(E. coli)最为重要 常见的致泻菌有: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弯 曲 菌 1977年被发现 能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 国内许多地区的感染率仅次于志贺菌或致泻性大肠杆菌 轮状病毒 呼吸道肠道病毒科成员,1973年被发现 可分为7个组(A-G),其中A-C组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 A组最为常见,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B组仅在我国成人腹泻爆发或流行中发现 C组引起的腹泻仅有个别报道 流行病学 传染源 : 腹泻病人和亚临床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1。 经水传播 :霍乱、伤寒和副伤寒 2。经食物传播 :多为爆发,沙门菌肠炎、痢疾等 3。 经接触传播 4。经苍蝇等媒介生物传播 人群易感性 1.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2. 对于不同的病原体,免疫力持续时间不同 3. 人群易感水平随年龄的上升而有所下降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全世界分布,发展中国家流行较严重 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 人群分布:婴幼儿和青壮年较高 流行形式:散发、爆发或流行 流行因素 1.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等,在腹泻病的流行中起一定作用2.社会因素:影响更为重要。 治疗原则 1. 提倡口服补液,预防脱水(ORT) 2.及时纠正脱水和酸碱平衡 3.继续进食 4.合理使用抗生素 防治 1. 切断传播途径:“三管一灭”、个人卫生、 改善饮食2.对传染源的措施:“五早” 3.保护易感人群:疫苗、药物预防 4.其他防制措施 霍 乱 由霍乱弧菌(O1和O139)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水样便)、呕吐,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死于低血容量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及肾功能衰竭等 已发生7次世界大流行,前6次均由古典型引起 1961年由埃尔托弧菌引起第7次世界大流行 1992年由新型霍乱弧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 我国从1820年第一次霍乱世界大流行以来,每次均受到波及 最短潜伏期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防制要点 对病人“五早一就”,对环境做到“三管一灭”,提高个体卫生防护水平和能力,对疫点的处理要坚持“早、小、严、实”的精神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流行概况 由志贺菌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其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腹泻病之首位 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人群中菌群分布差别很大 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潜伏期1-3天,病例可分为疑似病 例和确诊病例,在诊断方法上可分 为临床诊断和实验确诊。 阿米巴痢疾: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治疗要点 一般为ORT加抗生素治疗,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防制要点 对病人采取“五早一就”,对传播途径落实“三管一灭”,提高个体卫生防护水平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概况 分别由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稽留热、伤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 诊断标准 伤寒潜伏期为3-42天,平均12-14天;副伤寒为2-15天,常见为6-8天 治疗要点 抗生素治疗,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安静、休息;治疗要及时、彻底,防肠出血和穿孔。 防制要点 对病人采取“五早一就”,对传播途径落实“三管一灭”,提高人群自我防护水平 大肠杆菌O157:H7(1) 病原体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主要菌型,在外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大肠杆菌O157:H7对人的致病力较强,感染剂量较低。可以产生两种毒素,分别称为志贺样毒素I(SLT-I)和志贺样毒素II(SLT-II),其致病力主要取决于产毒能力。 大肠杆菌O157:H7(2) 流行趋势 自1982年美国首次爆发感染后,引起的爆发正在不断增加。动物宿主的带菌率也在不断上升。 月发生在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大爆发,是迄今为止报告的发病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爆发流行。我国在10年前就已有此菌引起的散发报道,随后在江苏、北京、新疆等地检测到大肠杆菌O157:H7。 大肠杆菌O157:H7(3) 传染源 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可作为传染源。相对来讲,动物作为传染源更为重要,它往往是动物来源食品污染的根源。牛肉制品、奶制品的污染很大部分来自带菌牛;带菌鸡所产鸡蛋、鸡肉制品也可造成传播。 传播途径 食源性传播:首要传播途径。 水源性传播:气候寒冷,管道堵塞、破裂。 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人类大多易感,但儿童和老年人容易发病且症状往往较重,容易伴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肠杆菌O157:H7(6)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季节性: 全年都可发生,但散发性病例 大多出现在夏季。 防治策略 加强食品、饮水和地表水体的监督和管 理,严把“病从口入关” 管好传染源 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对公众进 行预防知识教育 轮状病毒1973年由Bishop等在墨尔本研究婴幼儿胃肠炎时从十二指肠粘膜细胞活检标本中发现的,并认为是婴幼儿胃肠炎的病因。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每年可发生1.4亿人次的轮状病毒腹泻,死亡可达100万人。现已肯定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后来还发现引起成人腹泻的新的轮状病毒,即成人轮状病毒。 病原体 人类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电镜下完整毒粒如车轮状,故称为轮状病毒。可将轮状病毒分为A-G七个组,和人有关的为A、B、C组。A组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B组轮状病毒则主要引起成人腹泻,C组轮状病毒主要感染猪,但近年来也在人群检出该病毒。 轮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比较稳定。 流行特征 A组轮状病毒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潜伏期一般为2天,症状出现前一天肠道开始排出病毒,病期第3-5天为排出病毒高峰期,排病毒一般持续7天左右,少数持续2周。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以6个月至2岁婴儿为多。本病在季节变化明显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季节性较明显,以秋冬季为多见。 轮状病毒 B组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我国。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高的特点。 C组轮状病毒感染报道较少。轮状病毒胃肠炎有再次感染发病现象,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无交叉免疫性。 防治 防止水源和食物被含轮状病毒的粪便污染,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对食品、饮水的监督,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病人和隔离病人,做好病人粪便的消毒工作。 通过口服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是最有希望的预防方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口服环丙沙星片和正气丸就好,禁辛辣食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细菌有数十种之多 n1、志贺菌  n  n2、肠致泻性大肠杆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 n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病人霍乱样水样便  n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病人发生细菌性痢疾样便  n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人早期为水样便,后为血便  n肠集聚性粘附大肠杆菌:与小儿顽固性腹泻有关  n3、空肠弯曲菌  n由空肠、结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分布较广,可引起人以及一些家畜或家禽的腹泻,主要症状有发热、腹泻和腹痛,少数有呕吐,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病情较轻;  n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是主要引起急性肠炎或急性胃肠炎 ;  n4、沙门菌  某些菌型可致人的急性腹泻和食物中毒暴发 n全球已发现2000多个菌型  n我国至少已检出255个型或变异型  n其中已知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有57个型,主要在A~F群内,所以在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时,可先用A~F多价O血清检查  n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遍及全国各地,该菌在医院儿科、产科婴儿室的交叉感染屡有报告  n5、弧菌  n在弧菌属中,把与O1群霍乱弧菌具有共同鞭毛抗原,生化性状类似,仅菌体抗原不同的弧菌统称为霍乱弧菌 n根据菌体抗原不同,目前已编排到200个以上血清群,除O1/O139群为霍乱的病原体外,其余统称为非O1/非O139霍乱弧菌,有些能引起散发性腹泻或食物型暴发  n除霍乱弧菌外,发现有多种致病性弧菌,其中拟态弧菌、河弧菌、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霍利斯弧菌和少女鱼弧菌等可引起肠道感染[编辑本段]病毒  n在感染性腹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 n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n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编辑本段]其他病原体  n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所致,以儿童多见,多在夏秋季发病。该虫寄生于肠道,可引起腹泻、腹痛、吸收不良和粘液性大便 ;  n隐孢子虫能引起隐孢子虫病,该病是人兽共患疾病,呈世界性分布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n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  n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n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1、分泌性腹泻  n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 n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  n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  n2、炎症性腹泻  n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  n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白细胞  n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等[编辑本段]实验室检查  n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仅有少量或无细胞 n病原学检查: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编辑本段]病原学检查  n标本的收集 :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亦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采取 n标本的送检: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不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  n标本与保存液比例约为1∶5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患胃、肠、胰、胆等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腹泻,由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就称为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致病原因非常多,早期可能仅有一个共同表现为腹泻,但往往因患者、医务人员对腹泻的认识不足、不全面或者疏忽,而造成患者的经济损失甚至生命威胁乃至社会的极大危害。下面简要谈谈几种感染性腹泻:   1、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感染性腹泻中,此病是最多见。典型的表现为:   起病急,发热甚至高热,阵发性痉孪性腹痛、腹泻。开始水泻1-2次,继而粪便逐次减少,出现粘液、粘液血便,最后全为脓血而无粪质(特点之一)。便次很多,可达每小时一次,甚至每半小时一次,伴有明显的里急后重(特点之二),可有恶心、呕吐。粪便常规检查可见较多的白细胞及少许红细胞和脓球,此时可作临床诊断,培养出痢疾杆菌可确诊(有4种,我国以福氏痢疾杆菌多见)。   菌痢分普通型和中毒型。前者分急性、慢性;后者分休克型、脑水肿型和混合型。中毒型在典型菌痢表现的基础上出现高热、抽搐、休克、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迅速导致循环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   2、阿米巴痢疾:是由阿米巴滋养体侵袭结肠引起的腹泻(阿米巴也可侵入肝、肺、脑、外生殖器和皮肤等器官组织造成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近年发病率有所减少。其典型表现为:起病较缓,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次数每天十次左右,大便量中等含脓血粘液,呈暗红或紫红似果酱样,有恶习臭。大量检查出阿米巴滋养体即可确诊。   3、弯曲菌肠炎:由空肠/结肠弯曲菌引起的小肠结肠炎。其发病率与细菌性痢疾相仿,其典型表现也与菌痢类似,但培养出来的细菌为弯曲菌。如果家中有玩赏的小动物,出现右下腹痛较固定的腹泻,热度又不太高,腹泻5-15天内出现急性快速进展的肢体驰缓性麻痹,这些线索可帮助考虑弯曲菌肠炎的可能。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代号O、H):O、H最初被认为是细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可能仅次于痢疾杆菌、弯曲菌,为第三位多见病,集体用餐食物被污染时,极易发生。典型表现为急性起病、低中度发热、痉孪性腹痛、腹泻、水样、血水样便伴恶心呕吐。此类病人一旦合并溶血性尿毒症和血栓性紫殿,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特别要提出的是这种病不能使用抗生素,否则会加重病情,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5、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弧菌分泌极强的外毒素使肠腺分泌极度增加引起大量腹泻,一般先泻后吐,较少出现发热、腹病、恶心。典型的排泄物为为泔水样。因患者大量脱水造成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病情进展相当凶险。病人的排泄物可污染水源食物,易造成社会上霍乱大流行,对社会危害极大。实验室诊断不困难,重要的是正确地采取液体疗法和隔离措施。   6、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这种胃肠炎是儿童腹泻的最常见原因,占獐腹泻的35%.潜伏期1—7天,平均2天。典型表现为先低热,这时2/3病人可有呼吸道症状,继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大便水样,1/4病人可有少量粘液,但粪便检查常无红、白细胞。疾病有自限性,整个病程5—7天。诊断主要靠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在我国成人“冬季流行性腹泻”便液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科学通报》1983年12期
在我国成人“冬季流行性腹泻”便液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
【摘要】:正 近来,我国西北的兰州、东北的锦州、阜新和鸡西等矿区,陆续暴发了一种以青壮年为主的非菌性流行腹泻;此病传染性强,来势凶猛,潜伏期短,有如霍乱,上吐下泻,以腹泻、腹鸣、腹痛为主要特征,腹泻严重者每日可达20次以上;绝大多数患者无热或低热,除个别体弱患者因脱水而虚脱外,一般无死亡发生;此病病程一般5至8天,为自限性,各种抗菌素药物治疗均无效。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近来,我国西北的兰州、东北的锦州、阜新和鸡西等矿区,陆续暴发了一种以青壮年为主的非菌性流行腹泻;此病传染性强,来势凶猛,潜伏期短,有如霍乱,上吐下泻,以腹泻、腹鸣、腹痛为主要特征,腹泻严重者每日可达20次以上;绝大多数患者无热或低热,除个别体弱患者因脱水而虚脱外,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庆梅;张惠芬;万新邦;何家龙;;[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7年04期
李多敬,王长安,赵同兴,崔德广,吕德祥,李晓刚,郝志州;[J];河南医学研究;1998年04期
王长安,李多敬,赵同兴,张宝云,周伟,屈建国,崔德广,吕德祥,李晓刚,洪涛;[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0年04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长安;杨荣鉴;陈广牧;王金利;熊洁莹;刘红梅;洪涛;;[J];微生物学报;198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肇寅,邓水生,王长安,叶薇薇,陈广牧,迟捷,洪涛;[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任先平;梁培劲;;[J];电子显微学报;1988年03期
魏强;吴小闲;;[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92年01期
周雨;[J];中国青年科技;2003年07期
;[J];世界知识;1986年03期
;[J];科学大众(小学版);2003年06期
蔡玲民;[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6年04期
余逸群;[J];百科知识;1997年06期
谈良瑾;[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3年05期
木子;[J];科学大观园;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德学;;[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徐汉友;;[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魏向东;田莉;贾新红;;[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刁有祥;陈庆普;刘悦竹;冯涛;吕桂霞;;[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任先平;梁培劲;;[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贺玲芳;吴和媛;;[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施洁君;朱云山;;[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康国光;;[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高莉莉;孙克明;;[A];“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论文集[C];2011年
刘珍明;方三保;;[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瑛;[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杭日;[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刘旭;[N];国际商报;2004年
刘晓林;吴月树;[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寿柏泉;[N];中国医药报;2000年
摩罗;[N];中国邮政报;2003年
赵升;[N];中国质量报;2001年
冯丹琪;[N];经理日报;2004年
王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胡晓震;[N];医药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奚彦辉;[D];吉林大学;2009年
陈榕;[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韩培立;[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齐亚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书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赵荷花;[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董旭操;[D];复旦大学;2005年
汤建萍;[D];中南大学;2008年
孟凡文;[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张艳玲;[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明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蔡留意;[D];郑州大学;2005年
李琳;[D];吉林大学;2006年
李文波;[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赵卫平;[D];山东大学;2005年
焦婧婧;[D];浙江大学;2007年
潘延斌;[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江胜华;[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李燕;[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曲连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_百度知道
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我家住前两天全部拉稀,不管大小,怀疑是这两种病,请问谁有好的治疗方法?求教........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腹泻病可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猪群中发生,但是主要发生在仔猪的三个年龄段:出生后1~3日龄、7~14日龄和刚断奶后的仔猪。 1 致病机理 小肠是大部分营养成分吸收的场所,大肠段含有众多的菌落具有强大的发酵作用。所吸收的大部分是一些挥发性脂肪酸、电解质和水分。仔猪在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下,肠道内环境发生紊乱,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产生、释放有害气体和毒素,造成肠绒毛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破坏了肠粘膜完整性,消化机能紊乱,小肠吸收能力降低,小肠中大量未充分消化的食糜进入大肠,使大肠微生物发酵产生有害酸的浓度增加,而引起大肠内渗透压上升,大量水渗入大肠从而引起腹泻,使营养物质、电解质、体液严重丢失,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2 致病因素分析 2.1 传染性病原因素 引起腹泻致病陛病原有: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a、猪痢疾密螺旋体如 Treponemahyodysentefiae,TH、沙门氏菌Salmonellosis等);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轮状病毒rotavims、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等);寄生虫(猪等孢球虫 (1sospomalis)、类圆线虫如 Strongyidesmnsomi、猪毛首线虫Tfichurissuis等)的感染都可引起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和球虫。据统计哺乳猪流行的病原:球虫占32%、大肠杆菌占21%、传染性胃肠炎占20%、产气荚膜梭菌占11%、轮状病毒占10%、未诊断的占6%。常常同一病料所分离鉴定出来病原不止一种,并随着近些年来的观察分析,球虫导致的腹泻有增加趋势。 2.2非传染性病原因素 消化不良(如喂食过多、饲喂发霉或有毒饲料、大豆粉等饲料过敏)、代谢失调(如低血糖症)、环境恶化引起的应激等,大多发生在断奶期间。 3 细菌性腹泻 3.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集约化猪场猪只腹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1~5日龄的仔猪所占比例较高(54%),从6日龄到断奶时所占比例较少(14%),根据发病日龄可分为以下两种: 3.1.1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又称仔猪黄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原是以溶血性大肠杆菌O抗原型O60和O115两种血清型为主,以排出黄色水样或内含凝乳小片的粘液状粪便和迅速死亡为主要特征。胃肠卡他性炎症,十二指肠严重充血、水肿。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发病率在75%左右,死亡率50%,更小的仔猪甚至100%死亡。控制不好将给养猪场造成很大损失。 3.1.2迟发型大肠杆菌病(又称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3周龄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出灰白色、糊状、有腥臭味稀粪为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3.2 C型魏氏梭菌(仔猪红痢、坏死性肠炎) 该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的,病猪排出血红褐色或含有坏死组织碎片、气泡的稀粪。主要感染3日龄以内的仔猪。据调查,1~3日龄发病率为71%,4~7日龄为11%,2周龄为13%,3周龄为5%,该病病程短,死亡率高。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剖检病变为空肠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 3.3 密螺旋体(猪痢疾、血痢) 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2~3月龄发育的小猪最为严重。主要症状为剧烈下痢,排出混有血液、血凝块、粘液及组织碎片的褐、黑红色血痢。可引起病猪死亡,发育受阻,饲料报酬低,死亡率一般在25%~30%。剖检病变为大肠枯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重者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样坏死性肠炎。 3.4 沙门氏菌(仔猪副伤寒) 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腹泻性传染病。主要感染4月龄以内的仔猪,尤其是刚断奶仔猪易感。发埂孩第际郢宦电为钉力病率低,死亡率高。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和慢性病例主要为大肠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病猪表现为严重腹泻、排出含有血液及坏死组织碎片的的黄绿色、褐色恶臭粪便,体温升高至40.5~41.5℃,在耳、四肢、腹部皮肤还会出现紫斑。 3.5 细菌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3.5.1预防:防治细菌性腹泻病关键首先是做好免疫工作,建立、执行规范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预防接种。免疫的重点是产前母猪,疫苗应选择与本场血清型相一致的疫苗,条件许可,可以自制。产前6周和2周分别注射1次,预防大肠杆菌病;母猪分娩前15~30d免疫接种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预防仔猪红痢;仔猪35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预防仔猪副伤寒;母猪分娩前20~30d4ml、仔猪25kg以下1m1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可预防仔猪该病的发生。 3.5.2治疗:治疗原则是1只发病,全窝预防。发病后再治疗,疗效不佳。 (1)抗生素治疗:土霉素,庆大霉素, 2%烟酸诺氟沙星,磺胺脒,痢菌净,均有一定的疗效。有条件的可以作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采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 (2)大蒜疗法:制取大蒜泥25g加等量水搅匀,每头患病仔猪1次喂服10~30mL,每日2次,连用3d。 (3)补液疗法:对脱水严重的病猪,可向腹腔注射5%的葡萄糖盐水20mL,1d1~2次。 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如:促菌生、乳酶生均能达到防治腹泻的效果。本类药不能与抗菌素合用。 4 病毒性腹泻 4.1 传染性胃肠炎(TGE) 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在较为寒冷的月份,各龄猪均易感染发病。临床以厌食、口渴、呕吐和急剧水样腹泻,粪便呈黄、淡绿或灰白色。后期消瘦、脱水。胃和小肠有卡他性炎症、充血、出血。仔猪发病率高可达50%~100%、死亡率10%~30%,还要取决于猪群的免疫水平和环境因素,较大的或成年发病猪不易死亡,一般呈良性经过,并产生免疫力。 4.2轮状病毒rotavirus 2月龄内仔猪都可感染轮状病毒,发病仔猪主要表现厌食、消瘦、精神萎顿、被毛粗乱、出现柠檬黄、奶酪或黑色水样腹泻,有时伴有呕吐,年龄较大的猪仔呈隐性感染,腹泻比较温和,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发病率达50%~80%,死亡率5%~20%,如缺乏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病死率可达100%,病变部位主要限于消化道,从十二指肠末端到各段小肠上皮细胞受到破坏,肠壁变薄、肠绒毛萎缩、一些消化酶消失、消化功能减退,如果在病毒感染的同时继发细菌感染将会大大增加死亡率。 4.3 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俗称冬季拉稀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阶段的猪均易发,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季12月至来年2月寒冬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病猪排灰黄色、灰色水样稀粪、同时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发病率高达100%,1周龄内仔猪死亡率约50%~70%,成年发病猪不易死亡.病变部位局限于小肠,肠管膨胀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4.4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严格的讲,病毒性腹泻都没有好的治疗办法,但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和脱水造成衰竭,可进行一些对症疗法。应用抗菌药壮观霉素、庆大霉素、阿普拉霉素、呋喃西林和新霉素、氟派酸等预防继发感染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药物对病猪限量饲喂,以减少胃肠功能负担,加快恢复;饲料中可加入少量涩肠收敛剂,腐植酸钠等,对于该病的恢复有一定的疗效。也有人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吗啉胍(吗啉咪胍,吗啉双胍,病毒灵,ABOB,Moroxydine,Morpholinebiguanide)、金刚烷胺(amantadine)、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Ribavirin),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 5 球虫病 5.1 症状 猪场的集约化加重了球虫病的流行,6~15日龄哺乳仔猪较为易感,发病率50%~70%,病死率低。病猪体况较差,皮肤变暗变白,被毛粗糙,无光泽。眼窝下陷,皮肤无弹性,喜卧,体重减轻。中度腹泻,排水样或白色奶油状、灰色恶臭粪便,先为糊状,后为液状,最后有的因脱水衰弱而死。剖检可见空肠、回肠呈局灶性溃疡或肠粘膜出血性炎症。 5.2 防治 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可添加磺胺类药物对该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寄生虫的无性繁殖阶段,因此必须是“用药早、疗程足”,根据本场发病规律在发生腹泻的前3~4d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连续用药 5~7d才有效,可产生一定效果。 仔猪球虫病的感染来源于产房中未被清除或由母猪带入产床的球虫卵囊,因此要减少仔猪球虫病的发生,必须加强产房的清刷及消毒。结合“全进全出”制度,用高压水彻底冲洗产房地面及用具;母猪转进产房前要驱虫并清洗体表,在产前2周到产后2周内,母猪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 6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主要表现在: 6.1 刚断奶仔猪消化系统不完善,吸收面积小,饲粮完全改为固体的生饲料,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 6.2 仔猪生活环境的改变,舍内温度、湿度、卫生等及天气寒与热的变化,造成仔猪腹泻。 6.3 饲喂管理不善,饲料的随意更换、喂食过多、饲喂发霉或有毒饲料、造成的腹泻。在发病仔猪的粪便中明显能看到饲料颗粒。 其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环境和优质的饲料来源,适当限饲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酶制剂、酸化剂、微生态制剂,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7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要点 7.1 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后期(临产前30~40d)的采食量,以产出强壮且抵抗力较强的个体。 7.2 免疫学的防治,在产前6周内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接种疫苗进行彻底驱虫。并做好母猪的产前补硒工作。母猪可于产前1周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mL。 7.3 结合“全进全出”做好空产床的彻底清冼、消毒工作,以及母猪进产房前、后猪体的清洗和消毒。 7.4 仔猪吃初乳是产后预防腹泻的第一步。仔猪出生后,先用温水洗净母猪乳房,然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母猪乳房,最后挤掉少许初乳,再人工固定奶头,让所有的仔猪尽量吃到充足的初乳;母乳的质量是影响仔猪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整个哺乳期需要采用高质量的哺乳料以提供充足优质的母乳。 7.5 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及时补铁和硒,母猪于产前1周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mL,仔猪于3日龄注射含硒的铁剂1mL(内含铁100~150mg),不及时补铁,仔猪易发生贫血,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下痢;缺乏VE和硒时会影响仔猪免疫功能,造成继发性腹泻。 7.6 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保持猪舍的干燥。温度的突然变化是引起仔猪腹泻重要原因之一,当舍内昼夜温差超过 10℃时,腹泻发生率明显升高25%~30%。刚出生的仔猪最适宜的温度在30℃左右。以后每周降低2℃直至断奶时 23℃左右。圈舍湿度保持在65%~75%为宜。 7.7 仔猪早期补料,仔猪7日龄左右是仔猪长牙期,喜欢咬东西来消除牙龈肿胀和发痒,合理利用其生长特点进行诱饲。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逐渐适应植物性饲料,为断奶的平稳过渡和下痢的预防创造条件。 7.8 断奶前3d做好母猪的减料工作,直到断奶日停料1d,同时在断奶的前后 3d的仔猪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类、抗生素类或益生素类物质。断奶前3d适当限饲,按正常采食量60%~80%饲喂,以后逐渐达到正常采食量,以降低仔猪腹泻。 7.9 根据仔猪消化生理特点,提供营养平衡、消化率高的饲料,并添加酸化剂 (乳酸,柠檬酸、富马酸、甲酸钙)、复合酶制剂(淀粉酶、蛋白酶、纤维分解酶、糖类分解酶)以弥补仔猪胃酸不足和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消除消化不良和减少腹泻的发生。 7.10 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徽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研制的内含有益微生物(如双岐杆菌、嗜酸乳扦菌、粪链球菌、蜡样芽抱杆菌、枯草芽抱杆菌、酿酒醉母等)。商品名有:乳康生、调痢生、促菌生、整肠生、乳酶生等.这类制剂能调节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肠道微环境适合于细菌性腹泻的预防。
阿莫西林+白头翁+痢菌净三合一拌料喂.用口服补液盐饮水连用二日效果理想.
母猪都不拉肚子了怎么生的小猪还是死了啊? 那个好心人能告诉我?
其他类似问题
传染性胃肠炎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轮状病毒腹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