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掌是臂由下向上翘腕立掌上挑,力达广场 广州哪个部位

梁守渝自传《武缘》
尚派(氏)形意拳
黑带段位查询
教练级别查询
裁判级别查询
国际武道联盟会员
跆拳道色带查询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来源:国际武道联盟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第一章&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第一节 竞赛通则
第一条& 竞赛性质
一.现代武术套路竞赛一般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
二.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少年赛和儿童赛;
三.按性别可分为:男子赛和女子赛;
四.每一次的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确定。
第二条& 竞赛项目
 & 一.长拳
&&& 二.南拳
&&& 三.刀术
&&& 四.剑术
七.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八.集体项目
第三条 竞赛年龄分组
一.成年组:18周岁(含18周岁)以上;
二.少年组:12周岁至17周岁;
三.儿童组:不满12周岁。
第四条 完成套路时间
一.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不得少于1分20秒。&
二.对练不得少于50秒。
三.其它拳术、其它器械套路,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
四.集体项目为3&4分钟。
五.如果分年龄组比赛时,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少年组1分10秒,儿童组1分钟。
第五条 比赛的服饰
&&&& 1.比赛时,运动员要穿相应的比赛服装。
   2.运动员必须穿武术鞋或运动鞋。
   3.上场比赛时,不允许佩带手表及耳环、项链、手镯等饰品。
第六条& 进场、退场、起势、收势、套路计时、配乐与礼节
一.运动员听到点名或看到电子显示姓名后,应立即进场待裁判长示意后,即可走向起势位置。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为起势(计时开始)。集体项目在行进间开始动作者,须事先向裁判申明。
二.运动员完成整套动作后,须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转裁判长行注目礼,然后退场。不允许边转向裁判长边收势。对练以倒地或抛弃器械结束整套动作,须先站立做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去收拾器械。
三.运动员应在同侧场内完成相同方向(左右不得超过90度)的起势与收势。集体项目必须在场内完成起势与收势、方向、位置不限。
四.计时以临场裁判组的计时表为准。裁判组用两块表计时,以接近规定时间的表为准。
五.除集体项目外,任何项目在比赛时均不得配乐。
六.运动员听到上场比赛的点名和完成比赛套路后,以及赛后示分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第七条& 示分办法
比赛中裁判员一般采用公开示分的办法,即在得到信号后,每个裁判员要公开示分,得分应同时示分。也可根据比赛需要采用不公开示分的方法。
第八条 未完成套路
运动员未完成套路不予评分。
第二节& 名次评定
第九条& 名次评定
一.个人单项(含对练)名次:
按比赛的成绩高低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高者为第二名,依此类推。
二.个人全能名次:按各单项得分总和的多少进行评定,得分最高者为全能第一名,次高者为第二名,依此类推。
三.集体项目名次:得分最多者为该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此类推。
四.团体名次:根据竞赛规程关于团体名次的确定办法进行评定。
第十条& 得分相等的处理
一.个人单项(含对练)得分相等时,按下列顺序决定名次:
(一)两个无效分数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数的平均值者列前。
(二)两个无效分数的平均值高者列前。
(三)两个无效分数中,低无效分数高者列前。
(四)如仍相等,名次并列。
二.个人全能得分相等时,以比赛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此类推;如获得所有名次均相等,则为并列。
三.集体项目得分相等时,以团体总分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并列。
四.团体总分相等时,以全队获得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此类推;如获得单项名次均相等,则并列。
第三节& 场地、器材的规定
第十一条& 场地的规定
一.比赛在地毯上进行,单练和对练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线,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在场地的两长边中间各做一条长30厘米、宽50厘米的中线标记。
二.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边线,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比赛场地上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8米的无障碍空间。
三.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要6米以上。&
&&& 四.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
&第十二条& 器材的规定
(一)枪:枪的全长必须等于本人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底到指端的长度。
(二)棍:棍最短必须等于本人身高。
(三)剑、刀:剑、刀的长度以运动员直臂垂肘反手持剑或直臂垂肘抱刀时,剑尖或刀尖不低于本人耳上端为准。
(一)枪杆和棍应由白腊杆制成;
(二)剑、刀应由钢材料制成。
附:场地位置图
现代武术套路全场比赛裁判席位图
说明:此图为一块场地上设置两个比赛场地。两个场地之间的距离要在6米以上。裁判员之间要有一米的间距;裁判长席要高出地面20厘米,总裁判长席要高出地面40厘米,*为摄像机位置。
二.一个比赛场地裁判席位图
说明:1、3、5为动作规格裁判员席;
&&&& &&&&&2、4、6为演练水平裁判员席
三.比赛时裁判长与裁判员不分排的座位图
①&& ③&& ⑤& ▲& □& ★ △& ◆&& ②&& ④&& ⑥
说明:裁判员之间要有0.5米的间距;&&&& 1、2、3、4、5、6为裁判员席;
&&&&& ★为裁判长席位; □为副裁判长席位;△为套路检查员席位;
&&&&& ▲为计时员席位;◇为记录员席位。
第二章& 现代武术套路裁判法
第一节& 长拳、南拳、剑、刀、枪、棍的评分方法与标准
第一条 评分裁判员的组成
由评判动作规格的裁判员3至5名和评判演练水平的裁判员3至5名组成。
第二条 裁判员评分
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其中动作规格分值为6.8分,演练水平分值3.2分。
一.动作规格分的评定
(一)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按照各竞赛项目的动作规格要求,减去该动作规格中出现的错误扣分和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动作规格分。
(二)动作规格的评分标准:该类分值满分为6.8分。
1.动作规格扣分
(1)凡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腿法、跳跃、平衡和各种器械的方法与规格要求轻微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0.05分;与规格要求显著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0.1分;与规格要求严重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0.2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时,最多扣分不得超过0.2分,出现三次以上扣0.5分。
(2)同一手型(包括剑指)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0.05分,出现两次扣0.1分,出现三次以上扣0.2分;同一步型、步法、器械方法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0.05分,出现两次扣0.1分,出现三次以上扣0.3分;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0.1分,两次扣0.2分,出现三次以上扣0.5分。
(3)凡手法、步法、器械方法中属动作不清的轻微错误,出现一次扣0.05分,出现两次扣分0.1分,出现三次以上扣0.3分。出现一次显著错误如0.1分,出现两次扣0.2分,出现三次以上扣0.5分。
2.其他错误扣分
对运动员临场出现的其它错误,根据&其他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予以扣分(详见其他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表)。在一个动作中,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其他错误,应累积扣分。
&&& 其他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表
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服装、饰物影响动作
器械饰物掉地
服装开纽或撕裂
服装、头饰掉地
器械缠绕身体影响了动作
器械缠绕身体造成了动作的明显停顿
上体摇晃,脚移动或跳动
手、肘、膝、足、器械的附加支持
遗忘和拖延时间
有意拖延时间超过3秒
遗忘时间超过5秒以上
持久性平衡静止时间不足2秒
持久性平衡静止时间不足1秒
二.演练水平的评定
(一)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该类分值满分为3.2分。
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表
& & & & & & & & && &&&&&& 评 分 因 素
评 分 内 容
演&& 练&& 水& 平
劲力、节奏、风格、编排、音乐
(二)采用等级给分制的评分方法,劲力、节奏、风格、编排(内容、结构、布局)、音乐的评分标准分为3档9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2.95&3.20;一般为2.50&2.90;较差为:2.00&2.45。详见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表。
(三)凡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节奏分明、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布局匀称,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者为&很好&。
(四)凡劲力较充足,用力较顺达,力点较准确,节奏较分明、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合理、布局较匀称,动作与音乐较和谐一致者为&一般&。
(五)凡劲力不充足,用力不顺达,力点不准确,节奏不分明、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匀称,动作与音乐不能和谐一致者为&较差&。
三.裁判员的示分
裁判员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必须是0或5。
四.应得分数的确定
(一)动作规格得分与演练水平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的应得分数。
(二)三个裁判员评分,取三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四至五个裁判员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中间两个或三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运动员的应得分数只取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小数点后第三位不作四舍五入。
五.对评分的调整
当评分中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在示出运动员最后得分前,裁判长须经总裁判长同意,可调整运动员的应得分。裁判长调整分数范围为0.01分至0.03分。
六.最后得分的确定
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加上&裁判长调整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第二节& 对练和集体项目的评分方法与标准
第三条&& 评分裁判员的组成
由评判动作规格的裁判员3至5名和评判演练水平的裁判员3至5名组成。
第四条& 评分标准&&
& 一、对练和集体项目比赛的满分均为10分。
& 二、采用等级给分制的评分方法,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均为3档9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4.80&5.00;一般为3.50&4.25;较差为:2.00&3.45。(详见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表)
对练和集体项目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评判标准表
&&&&&&&&&&&& 评 分 因 素
&& 评 分 内 容&&&&&&&&&&&&&&&&
动 作 质 量
演& 练& 水 平
第五条& 裁判员评分
&&&& 一.对练项目的评分标准
(一)动作质量的分值为5分
1.凡方法准确,动作熟练,攻防合理,配合严密者为&很好&;
2.凡方法较准确,动作较熟练,攻防较合理,配合较严密者为&一般&;
3.凡方法不准确,动作不熟练,攻防不合理,配合不严密者为&较差&。
(二)演练水平的分值为5分
1.凡劲力充沛,节奏明显,动作逼真,编排合理,风格突出者为&很好&;
2.凡劲力较充沛,节奏较明显,动作较逼真,编排较合理,风格较突出者为&一般&;
3.凡劲力不充沛,节奏不明显,动作不逼真,编排不合理,风格不突出者为&较差&。
(三)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见下表)
对练项目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表
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服装、饰物影响动作
器械饰物掉地
服装开纽或撕裂
服装、头饰掉地
器械脱把、碰身、变形、折断、掉地
器械弯曲变形
远离进攻目标
静止姿势超过3秒
无攻击动作演练出现3秒
配合中出现等待
二.集体项目的评分标准
(一)动作质量的分值为5分
1.凡姿势正确,方法准确,动作熟练为&很好&;
2.凡姿势较正确,方法较准确,动作较熟练者为&一般&;
3.凡姿势不正确,方法不准确,动作不熟练者为&较差&。
(二)演练水平的分值为5分
1、凡劲力充足,节奏分明,内容充实,结构合理,队形整齐,图案丰富,风格突出者为&很好&;
2、凡劲力较充足,节奏较分明,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合理,队形较整齐,图案较丰富,风格较突出者为&一般&;
3、凡劲力不充足,节奏不分明,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合理,队形不整齐,图案不丰富,风格不突出者为&较差&。
(三)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见下表)
集体项目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表
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服装、饰物影响动作
器械饰物掉地
服装开纽或撕裂
服装、头饰掉地
器械缠绕身体影响了动作
器械弯曲变形
上体摇晃,脚移动或跳动
手、肘、膝、足、器械的附加支持
动作不整齐一次
队形不整齐一次
有意拖延时间超过3秒
整套动作图案变化少于5种
整套动作图案变化少于3种
注:1.器械接触线外地面或身体任一部位在空间超越了场地,不应判为出界;
&&& 2.以上错误均按出现的人次累计扣分;
&&& 3.集体项目中如有对练,其它错误扣分参照对练项目的标准执行。
第三节& 裁判长的扣分
第六条& 起势、收势
一.起势与收势方向不符合要求者,扣0.1分。
二.起势与收势有意拖延时间,一个动作达8秒者,扣0.1分;达10秒者,扣0.2分;达12秒者扣0.3分。
第七条& 重做
&一.运动员因客观原因,造成比赛套路中断者,经裁判长许可,可重做一次,不予扣分。
二.运动员动作遗忘、失误、器械损坏等原因造成比赛套路中断者,可重做一次,扣1分。
三.运动员临场受伤不能继续比赛者,裁判长有权令其中止。经过简单治疗即可继续比赛的,可按排在该组最后一名继续上场,按重做处理,扣1分。
第八条& 出界
身体的某一部位接触线外地面,扣0.1分;整个身体出界,扣0.2分。&
第九条& 套路完成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
一.集体项目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在5秒内者(含5秒),扣0.1分;在5秒以上至10秒以内者(含10秒),扣0.2分,依次类推;
二.其他项目不足规定时间在2秒以内者(含2秒),扣0.1分;在2秒以上至4秒以内者(含4秒),扣0.2分,依次类推。
第十条 器械、服装不符合规定
在比赛中,发现运动员器械或服装违反规定,则取消其该项成绩。
第十一条& 参加人数
集体项目的人数,少于竞赛规程规定的人数,每少1人,扣0.5分。
第十二条& 动作组别不够
任何自选套路,动作组别少于规定的要求时,每少一个手型、步型、腿法、跳跃、平衡动作和规定的一种方法,扣0.3分。步型和平衡动作,均以定势为准,过渡的或一晃而过的都不算规定的步型和平衡。
第十三条& 规定套路的动作缺少或增加
一.动作方向与规定不符,超过45度(含45度)0.1分;
二.跳跃动作的助跑步数或行进动作的步数缺少或增加,每出现一次,扣0.1分。
三.漏做、增加或改变一个完整的动作,扣0.2分
第十四条 平衡时间不足
持久性平衡动作的静止时间不足1秒者,扣0.2分;不足2秒者扣0.1分。
第四节& 裁判长对评分的调整
第十五条 当评分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
在出示运动员最后得分前,裁判长须报告总裁判长,经总裁判长同意,可召集场上裁判员协商或同个别有关裁判协商,改变分数。被指定改分的裁判必须服从。
第十六条 当有效分数(除去最高与最低)之间出现不允许的差数时
在出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前,裁判长可召集场上裁判员协商或同个别有关裁判协助协商,改变分数。被指定改分的裁判员必须服从。
第十七条 有效分之间的差数
一.长拳、南拳、剑、刀、枪、棍有效分之间的差数
(一)动作规格的评分:当平均值在6.3分和6.3分以上时,差数不得超过0.2分,5.8.分和5.8分以上时,差数不得超过0.3分;5.8分以下时,差数不得超过0.4分。
(二)演练水平的评分:当平均值在2.7分和2.7分以时,差数不得超过0.2分,2.2分和2.2分以上时,差数不得超过0.3分;&2.2分以下时,差数不得超过0.4分。&&&
&二.对练和集体项目有效分之间的差数
对练、集体项目的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评分时,当平均值在4.5分和4.5分以上时,差数不得超过0.2分;在4.5分以下时,差数不超过0.3分。
第三章& 现代武术套路各项主要动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长拳类主要动作的基本要求
(一)拳:五指卷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二)掌:拇指外展或屈曲,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向后伸张。
(三)勾:屈腕五指撮拢;或拇指与食指、中指撮拢成刁勾。
(一)拳法
1.冲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快速出击,力达拳面;侧冲、上冲要求同此,惟方向不同。
2.劈拳:拳自上向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达拳轮;抡劈时,臂要抡成立圆劈击。
3.撩拳:拳自上向前上方弧形直臂撩击,力达拳眼或拳心;反撩时,力达拳轮、拳背或拳心。
4.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击,臂微屈,拳眼斜向下,力达拳面。
5.崩拳:臂由屈到伸,运用前臂和腕力经下向前崩击,速度要快,臂要直,力达拳面。
6.栽拳: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或向前下栽,速度要快,臂伸直,力达拳面。
7.砸拳:臂上举,而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达拳背。
8.横拳:直臂自侧面向前、向后平扫横击,力达前臂及拳背或拳轮、拳眼。
9.抄拳:臂微屈,拳自下向前上方抄起击打,高不过头,拳背向前,力达拳面。
(二)掌法
1.推掌:掌由腰间旋臂向前立掌推击,速度要快,臂要直,力达掌外沿。
2.挑掌:臂由下向上翘腕立掌上挑,力达四指。
3.穿掌:手心向下,臂由屈到伸,沿身体某一部位穿出,力达指尖。
4.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掌,力达指尖。
5.撩掌: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出,速度要快,力达掌心。
6.劈掌:由上向下侧掌劈击,直臂,力达掌外沿。
7.砍掌:仰掌向左、俯掌向右击打,力达掌外沿。
8.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向下,力达掌心。
9.拍掌:俯掌直腕下拍,快速有力,力达掌心。
10.亮掌:臂微屈,抖腕翻掌,举于体侧或头上。
11.搂手:手心向下,向斜外侧划弧,力达掌外沿。
12.刁手:手腕由伸到屈,向内或向外刁捋,力达手指。
13.缠手: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内向上、向外缠绕,同时前臂外旋,使手心转向上抓握。
(三)肘法
1.顶肘:屈肘握拳,手心向下,肘尖前顶或侧顶,力达肘尖。
2.盘肘:手臂平举,拳心向下,前臂由外向内盘肘。
3.架肘、里格、外格:屈臂内旋上举,手心向外为&架肘&;前臂上屈,手心向里,力在前臂,向体内横拨为&里格&;向外横拨为&外格&。
1.弓步: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部约与脚尖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里扣斜向前方,全脚着地。
2.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脚长的三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
3.虚步:后脚斜向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着地;前腿微屈,脚面绷紧,脚尖虚点地面。
4.仆步: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小腿,全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5.歇步:两脚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
6.坐盘:两腿交叉叠拢下坐,臀部和后腿的大小腿外侧及脚面均着地;前腿的大腿靠近胸部。
7.丁步:两腿半蹲并拢,一脚全脚着地支撑,另一脚停在支撑脚内侧相靠,脚尖点地。
8.叉步:两腿交叉,前脚脚尖外摆45度,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另一腿挺膝伸直,前脚掌着地,脚尖正向前方。
9.横裆步:两脚左右开立,约同弓步宽,全脚着地,两脚尖正对前方,一腿屈膝半蹲,另一腿挺膝伸直。
10.半马步:前腿稍屈、脚尖微内扣,后腿下蹲,大腿略高于水平,脚尖向外,两脚距离同马步,体重略偏于后腿。
11.并步:两腿伸直并拢,全脚着地,不可起踵。
1.上步:后脚向前迈步。
2.退步:前脚向后退步。
3.盖步:一脚经另一脚前横迈一步,两腿交叉。
4.插步:一脚经另一脚后横迈一步,两腿交叉。
5. 行步:两腿微屈,行步平稳,步幅均匀,重心不得起伏,不允许腾空。
6.纵步:一脚提起,另一脚蹬地前跳落地。
7.跨跳步:后脚蹬地跳起,前脚前摆落地。
8.跃步:后脚提起前摆,前脚蹬地起跳,接着后脚向前落地。
9.踏步:一脚提起向地面踏跺,另一脚向前上步。
10.击步:后脚击碰前脚腾空落地。
1.弹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高不过腰,膝部挺直,脚面绷平,小腿弹出脆快有力,力达脚尖。
2. 蹬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勾起用脚跟猛力蹬出,高不过胸,低不过腰。前蹬时上身正直;侧蹬时上身稍侧倾;后蹬时上身前俯与后蹬腿成水平。
3.踹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勾起内和或外摆用脚底猛力踹出。高踹与腰平;低踹与膝平;侧踹时上身斜倾。
4.缠腿:支撑腿伸直。另一腿向里绕环后踹出,力达脚跟。
5.正踢腿:支撑腿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膝部挺直,脚尖勾起前踢,接近前额,动作要轻快有力,上身保持正直。
6.侧踢腿:脚尖勾起,经体侧踢向脑后;其它同正踢腿。
7.里合腿:支撑腿自然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从体侧踢起经面前向里作扇面摆动落下。其它同正踢腿。
8.外摆腿:同里合腿,惟摆动方向相反。
9.单拍脚:支撑腿伸直。另一腿脚面绷平向上踢摆;同侧手在额前迎拍脚面,击拍要准确响亮。
1.前提膝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正直。另一腿在体前屈膝高提近胸,小腿斜垂里扣,脚面绷平内收。
2.燕式平衡: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前俯略高于水平,挺胸展腹;后举腿伸直,高于水平,脚面绷平。
3.望月平衡:支撑腿伸直或稍屈站稳。上体侧倾拧腰向支撑腿同侧方上翻,挺胸塌腰;另一腿在身后想向支撑腿的同侧方上举,小腿屈收,脚面绷平,脚底朝上。
1.腾空飞脚:摆动腿高提,起跳腿上摆伸直,脚面绷平,脚高过肩,击手和拍脚连续快速、准确响亮。
2.腾空摆莲:摆动腿要高,起跳腿伸直外摆,脚面绷平,脚高过肩,两手依次击手拍脚共成三响,不能有一响落空。
3.腾空箭弹:身体腾空,起跳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高于腰,脚尖向前,力达脚尖。
4.旋风脚:摆动腿直摆或屈膝,起跳腿伸直,腾空转体270&,异侧手击拍脚掌,腿高过肩,击拍响亮,转体360落地。
5.大跃步前穿:前跳距离须大于弓步,在空中挺胸抬头、肢体伸展。
第二节& 南拳类主要动作的基本要求
一.南拳主要动作技术要求
1.骑龙步: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脚跟提起,屈膝外撑接近地面,两腿间距保持在两脚半长,后小腿成水平。
2.蝶步:单碟步必须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跪地,小腿及脚内侧贴地;双蝶步必须两膝靠拢,两小腿及脚的内侧均贴地。
3.麒麟步:连续左右斜向横脚交叉迈步,盖步要短促,落步要沉实,两脚不可跺震。
4.虎爪:虎爪要求五指分开,第二、三指骨弯曲,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第一节指骨尽力向手背一面伸展,使掌心凸出。
5.挂盖拳:挂拳必须自上向下快速扣击,力经拳棱滚至拳背;盖拳必须自上向下成弧形挥击,臂微屈,力达拳面。
6.抛拳:臂微屈使拳自下向上环形挥摆,力达拳眼。
7.滚桥:前臂向前下伸出,同时向内滚转,力达前臂内侧。
8.横钉腿:脚尖勾起,腿由屈到伸,由一侧向异侧前方横踢,力达脚掌外沿。
9.步型:弓步、仆步、虚步。
二.南刀主要动作技术要求
1.缠头: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头部正直。
2.裹脑: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贴背绕过左肩,头部正直。
3.劈刀:立刀由上向下劈击,力达刀刃,臂与刀成一直线。
4.抹刀:刀刃朝左(右)向前向左(右)弧形抽回,高度在胸腹之间,力达刀刃。
5.格刀:刀尖向上(下),向左(右)摆动,力达刀身。
6.截刀:刀刃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力达刀刃前部。
7.扫刀:刀刃朝左(右),向前向左(右)横砍,与踝关节同高,力达刀刃。
8.剪腕花刀:以腕为轴,刀在臂两侧贴身立圆绕环,刃背分明。
9.步型:弓步、虚步、骑龙步。
三.南棍主要动作技术要求
1.劈棍:两手握棍,使棍由上向下用力劈出,力达棍前段。
2.崩棍:两手握棍,前手屈肘回拉,后手前推,使棍梢向上或向左右短促用力,力达棍梢。
3.绞棍:棍梢或棍把向内或向外立圆绕动,高不过肩,低不过膝,力达梢端或把端。
4.滚压棍:两手握棍同时回拉,前手臂外旋,沉压于大腿上方,手心朝上,力达棍前端。
5.格棍:棍身竖直在身前向左(右)横格,力达棍身。
6.击棍:两手握棍,使棍的梢端或把端向左右横向击出,力达棍端。
7.顶棍:两手握棍,使棍梢向前上顶撞,棍把柱地,力达棍尖。
8.抛棍:两手握棍,由下向上合力抛击,力达棍梢。
9.步型:弓步、虚步、骑龙步。
第三节 剑术主要动作的基本要求
一.剑的基本握法和剑指
1. 持剑:手心贴紧护手,食指或食、中二指附于剑柄,拇指为一侧其余手指为另一侧。直腕扣握护手与剑柄分界处,剑背贴近前臂后侧。
&2. 握剑:虎口紧贴剑格,拇指为一侧,其余四指为另一侧。抓握剑柄,剑刃必须与虎口相对。
3. 剑指: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其余三指屈于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第一指节上。
二. 剑法的基本要求
1.刺剑:立剑或平剑向前直出为刺,力达剑尖,臂与剑成一直线。剑刃朝上为立剑,剑刃朝左右为平剑。平刺剑剑尖高与肩平;下刺剑剑尖高与膝平;低刺剑剑尖贴近地面,不得触地。
2.劈剑:立剑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剑身,臂与剑成一直线。
3.挂剑:立剑,剑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为挂,力达剑身前部。
4.撩剑:立剑,由下向前上方为撩,力达剑身前部。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剑前臂内旋,余同正撩。
5.点剑:立剑,提腕,使剑尖猛向前下为点,力达剑尖,臂伸直。
6.截剑:剑身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力达剑身前部。上截剑斜向上;下截剑向下。
7.斩剑:平剑向左(右)横出,高度在头与肩之间为斩,力达剑身,臂伸直。
8.崩剑:立剑,沉腕使剑尖猛向前上为崩,力达剑尖,臂伸直,剑尖高不过头。
第四节& 刀术主要动作的基本要求
一. 刀的基本握法
1.抱刀:手心贴紧护手,食、中指夹握刀柄,拇指在上,其余三指从下扣握护手盘,刀背贴臂,刀刃向前。
2.握刀:五指握拢刀柄,虎口贴近护手盘,四指中节与刀刃呈一直线。
二. 刀法的基本要求
1.缠头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头部正直。
2.裹脑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贴背绕过左肩,头部正直。
3.劈刀:刀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刀刃,臂与刀成一直线。
4.砍刀:刀向右下方或左下方斜劈为砍。
5.截刀:刀刃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力达刀刃前部。
6.撩刀:刀刃由下向前上为撩,力达刀刃前部。
7.挂刀:刀刃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右为挂,力达刀背前部。
8.扎刀:刀刃朝下、朝上或朝左、朝右,刀尖向前直刺为扎,力达刀尖。
9.扫刀:刀刃朝左向左横砍与踝关节同高为扫,力达刀刃。
10.按刀:左手附于刀背或右腕刀刃朝下,平向下按。
11.挑刀:刀背由下向上挑,力达刀背前身,臂与刀成一直线。
12.带刀:刀尖刀尖朝前,刀刃朝左(右),由前向侧后抽回为带刀。
13.藏刀:刀身平直(刀尖朝前,刀刃朝下)藏于右髋侧。
第五节 棍术主要动作的基本要求
一. 棍的基本握法
1.单手握:单手握住棍的任何一段。
2.顺把握:虎口顺向握棍。
3.对把握:虎口相对握棍。
二. 棍法的基本要求
1.抱棍:两手开握(顺把),将棍抱于体侧。不得摇摆。
2.劈棍:棍由上向下劈出,迅猛有力,力达棍前端。
3.拨棍:棍稍斜向前上方左右拨动。用力轻快平稳,幅度不要太大。
4.戳棍:棍稍或棍把直线向前、向侧或向后戳击,力达棍顶端。
5.挂棍:用棍稍或棍把由前向侧后上方或侧后下方拨摆。
6.击棍:棍稍或棍把平向左或右用力横打,力达棍端。
7.云棍:棍在头前上方或上方向左(右)平圆绕环一周,快速有力,力达棍前端。
8.扫棍:棍稍在腰部以下平摆或以棍稍贴地、棍身倾斜抡摆。要求迅猛有力。
9.立舞花棍:棍要贴近身体,速度要快,动作要连续。
第六节 枪术主要动作的基本要求
1.拦枪:枪尖向外划弧,高不过头,低不过胯,力达枪身前段。
2.拿枪:枪尖向内划弧,高不过头,低不过胯,力达枪身前段。
3.扎枪:枪直线扎出,力达枪尖,后手必须触及前手。
4.穿枪:枪身必须贴近喉或腰或臂快速穿出,枪身要直。
5.崩枪:枪尖向上或向左右短促用力弹抖,力达枪尖。
6.点枪:枪尖向上、向前、向下短促用力击出,力达枪尖。
7.舞花枪:枪身要贴近身体连续快速立圆绕行。
8.挑把:枪把由下向上挑,力达把端。
9.步型:弓步、仆步、虚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弹簧垫圈汇力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