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科哪家好疼痛量表需要制作什么问题

小儿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进展--《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31期
小儿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小儿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进行了总结。结果重点介绍了临床常用的几种小儿疼痛评估方法 ,包括行为学评估法、生理学评估法和小儿自我评估法。讨论疼痛发生的原因和个性化的治疗对策。并介绍小儿围手术期疼痛护理要点。结论通过不断改进护理人员的干预措施,才能够更好的缓解小儿术后疼痛,有利于小儿术后病情的恢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3.72【正文快照】:
儿童在手术后皆有轻度到重度的疼痛,一般持续2~3d,以术后24h内最为明显[1]。由于伤口疼痛,患儿不敢翻身活动,不敢深呼吸、用力咳嗽,易引起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除此之外,疼痛还可导致恶心呕吐、术后脾气急躁和一些行为改变[2]。因此,减轻儿童术后疼痛,加强小儿围手术期疼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继军,陆小英,赵存凤,庹焱;[J];现代护理;2002年09期
何红姑,姜小鹰,Katri Vehvil?inen-Julkunen,Anna-MaijaPietil?;[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志明,张静波,耿起,曾祥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6期
程红亮;韩为;胡培佳;杨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张友芝;;[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2期
史中亚;胡奋强;陈勇;;[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何云清;徐静;朱宏;黄正华;余琼;;[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程红亮;李飞;胡培佳;韩为;周忠良;宋阳春;燕炼钢;杨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2期
谷海;秦红;谢志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李莉;赵蓉;孙孝凤;;[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程先青;李仁虎;李建军;李家宽;刘泽鸿;;[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李萍;[J];安徽医药;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谌莉媚;严张仁;邢宏青;龚丽萍;黄港;;[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淳雪丽;郑儒君;符琰;李俊英;;[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钟旭萍;;[A];北京结直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卢克捷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徐应乐;穆敬平;夏艺航;汤治中;;[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田有粮;马彦红;李茜;金鑫鑫;朱宏;;[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莉;;[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浩;米庆辉;张宪;黄克勤;;[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赵敬彦;;[A];第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郝冬梅;;[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郝冬梅;;[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海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王邦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王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于存海;[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庹焱;[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吴心怡;[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王京春;[D];吉林大学;2008年
鲍世威;[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王啸天;[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刘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郜顺兴;[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秋蕊;[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胡夏菊;[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魏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鹏;[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谭林;[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文皙炫;[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颖;[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曹平;[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津芳,刘玉莹,杨春梅,周枫,曹力;[J];中华护理杂志;1999年05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骨科病人疼痛评估表》的临床应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4)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骨科病人疼痛评估表》的临床应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4)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2:51:2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骨科病人疼痛评估表》的临床应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4).DOC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骨科术后疼痛处理综述
(原作者:刘振宇)【摘要】 骨科术后疼痛是临床麻醉中经常面对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控制患者术后疼痛,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最新研究报告综述如下,以期待对临床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骨科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 综述
doi:10.3969/j.issn.14.12.055
疼痛是一种客观上的使人感觉和情绪不舒服的体验,并伴随着组织损伤[1]。有学者倾向于将疼痛和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并列为人体的五大生命体征[2]。骨科手术由于创伤较大,术后伤口直接受压,患者疼痛往往比较剧烈,对术后镇痛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术后疼痛治疗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时期:20世纪70年代之前以采用单纯的肌肉注射哌替啶为代表的疼痛不充分治疗时期;80年代以后进入以采用小剂量吗啡硬膜外注射的镇痛时期;90年代由西方国家引进的自控镇痛泵为代表的患者自控时期;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中也对术后疼痛管理展开多种研究,发现疼痛存在多靶点机制,通过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镇痛药物,可以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且最大避免了单一止痛药物剂量过大带来的副作用[3]。本文将最近骨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研究借鉴。
1 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适度的疼痛感受,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机制,可以引起人体的警觉从而避免更严重的创伤。但剧烈疼痛可以引起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影响心肺、内分泌及激素水平的改变。人体在剧烈的疼痛中,可以产生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对一些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带来严重的威胁[4]。术后疼痛不同于生理性疼痛,术后疼痛不单由手术对神经末梢机械性损伤引起,组织损伤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敏感性改变也是引起术后疼痛的原因。损伤引起外周神经细胞轴突中胞浆逆向流动,引起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切口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损伤引起组织大量释放缓激肽、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性致痛物质,在直接刺激感受器引起疼痛的前提下,还可以造成周围神经的活化和敏感,从而导致阈下刺激也可引起疼痛[5-6]。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后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将疼痛控制在良好水平,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睡眠及休息,术后各项生理指标更容易恢复。
2 疼痛的评估
疼痛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疼痛感受因人而异,有很强的个体差异。如何评估疼痛是临床中处理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恰当的评估方法,不但可以证明疼痛的存在,还可以对比不同镇痛药物止痛的临床效果,对于临床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7]。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有以下几种。(1)主诉评估量表(VRS)也称为语言描述评分法,将疼痛根据不同的严重程度分为4级,1级无痛、2级轻微疼痛、3级中度疼痛、4级剧烈疼痛,并将4种疼痛对应的相对症状告知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的自身感受选择相应的疼痛级别。(2)数字分级法(NRS),分别采用0~10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其中0代表无痛,10代表剧痛,这种痛疼评测工具在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并得到广泛认可。(3)视觉模拟法(VAS),划一条长约100 mm的线段,线上无任何标记。告知患者两个端点的意义,开始段代表无痛,末端代表剧痛。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在这条直线上标示出自己疼痛的程度。部分教育程度较低及老年患者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但经过充分训练后大多数人可以准确估计出疼痛程度。(4)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er脸,将人的面部表情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表现分为6种,每种表情分别对应0~5分。0~5分,分别代表无痛、极轻微疼痛、显著疼痛、中度疼痛和剧痛。婴幼儿或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可以通过临床大夫的观察面部表情做出相应的疼痛评分。各种评分方法应根据临床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数字分级法量表或文字描述评估量表。
3 疼痛的管理
3.1 非药物治疗:护理干预 包括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各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对术后患者进行干预,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Howard等[8]报道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放松疗法进行疼痛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术后患者机体受到创伤,普遍存在紧张性焦虑及恐惧的心情,患者的焦虑等负面情绪程度越高,疼痛阈值会降低,疼痛程度明显提高。临床中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可以适当采用暗示法、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辅助干预[10]。Czarnecki等[11]研究表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护理知识的讲解及指导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改变患者及其家属对止痛药物和止痛方法的误区,正确地对医生的建议做出选择。应培养患者自我报告的习惯,在疼痛出现的时候可以使临床医生给予及时的处理。各种非药物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效果因人而异,目前临床中作为必须辅助手段,对于术后急性疼痛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3.2 药物治疗
3.2.1 WHO三阶梯疗法 20多年前WHO为了规范化治疗和控制癌性疼痛推出了三阶梯止痛疗法。止痛指南简明扼要,表达准确,直观、简单易懂。指南根据临床中疼痛评估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不同镇痛强度的药物处理[12]。第一阶梯常用的药物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适用于一般轻度疼痛的患者,第二阶梯药物包含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丁丙诺啡等,一般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和第一阶梯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患者。第三阶梯为强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盐酸哌替啶等,多用于重度疼痛及大中型术后引起的疼痛或第二阶梯效果较差患者。为了更好地增强止痛效果和尽量减少止痛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每一阶梯指南中都提供辅助镇痛药供临床选择。指南中也特别强调,在临床中忽视缓解患者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不给予恰当的护理,对于临床中止痛治疗有很大的失败风险。
3.2.2 自控止痛 积极的术后镇痛措施,可以明显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过程,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3]。自控止痛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两种,两种给药途径不同,但都需要患者根据疼痛情况自我控制给药剂量,可以做到用药剂量的个体化,患者有一种参与感,也利于机体的恢复。其中PCIA操作方法简单,只需要患者在术后回房之前利用术中建立的静脉通道连接上一次性镇痛泵后就能自动给药,操作方法简单,临床中应用较广泛。PCEA将一次性镇痛泵与术后保留的硬膜外导管连接,并妥善固定后,用于控制术后的疼痛。镇痛泵中的药物由麻醉师根据手术类型进行配置,泵内药物大多由芬太尼及其他阿片类药物构成,对呼吸中枢及胃肠蠕动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阿片类药物直接作用于外周阿片受体,所以在镇痛作用消失后,不良反应无法立刻消失。临床运用中由于剂量较小,多不具有成瘾性。(原作者:刘振宇)3.2.3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较传统单模式镇痛方法更加合理有效。多模式镇痛依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类药物和抑制介导外周疼痛出发的局麻药物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利用不同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联合应用作用于不同效应靶点的药物,通过协同和叠加作用降低了每种药物的剂量,从而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尽管阿片类药物在急性疼痛处理中占有核心地位,但由于近远期的不良反应较多[14]。给予适当的辅助性镇痛药物可以改善镇痛效果且降低阿片药物的剂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McGuinnety等[15]对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吗啡自控镇痛联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较单独运用吗啡,第1日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吗啡使用量减少。Lee[16]采用1 μg/mL 芬太尼加入到0.1%罗哌卡因中用于硬膜外镇痛,术后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运用罗哌卡因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i-feldzer[17]等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乳腺癌手术硬膜外麻醉完成后将罗哌卡因用于手术切口浸润,能明显减轻术后90 min内疼痛。王晓等[18]将60例择机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手术完成后肌肉注射复合镇痛制剂(0.5 mL盐酸吗啡注射液+ 0.2 mL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5 mL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不肌肉注射任何药物。术后观察组刀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瑞芬太尼起效快,消除快,不影响肝肾功能,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长时间使用瑞芬太尼停药后,镇痛作用消失迅速,容易造成术后急性疼痛。氯胺酮作为非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NMDA受体激活产生预防瑞芬太尼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的作用[19-20]。
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术后疼痛成为每个外科医生所要重视的问题。基于尽量减少患者创伤及疼痛的原则,外科技术逐渐微创化,精细化。笔者相信随着对疼痛的重视,疼痛产生的生理机制会更加清晰的阐明,越来越多的新型止痛药物会不断研发,更加高效和精确的靶向止痛药物会逐渐进入临床。
[1] 姚优修, 王承海, 王诗军, 等. 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10): 9-11.
[2]陈莹, 方敏杰, 周欣星, 等. 人体疼痛检测仪设计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17): 54-59.
[3]黄宇光, 徐仲煌, 罗爱伦. 外周区域阻滞与术后镇痛的新观点和新方法[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5): 275-277.
[4] 于玉玲, 李玮. 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25): 63-64.
[5] White P F, Kehlet H. Improving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what are the unresolved issues[J]. Anesthesiology, 2010, 112(1): 220-225.
[6] Gavrin J R. Anesthesia and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fractures in the elderly[M]. Humana Press, 2011: 115-143.
[7] Wu C L, Raja S N. Treat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J]. The Lancet, 2011, 377(9784): .
[8] Howard R F, Lloud‐Thomas A, Thomas M, et al. Nurse‐controlled analgesia (NCA) following major surgery in 10 000 patients in a children’s hospital[J]. Pediatric Anesthesia, 2010, 20(2): 126-134.
[9] Pizzi L J, Chelly J E, Marlin V. Nursing time study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PRN oral analgesic on an orthopedic postoperative unit[J]. Pain Management Nursing, 3): .
[10] White P F, Kehlet H. Improving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what are the unresolved issues[J]. Anesthesiology, 2010, 112(1): 220-225.
[11] Czarnecki M L, Salamon K S, Mano K E J, et al.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parent/nurse-controlled analgesia (PNCA) in infants and preschoolers[J]. 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2011, 27(2): 102-107.
[12] Ripamonti C I. Pain management[J]. Annals of Oncology, 2012, 23(suppl 10): 294-301.
[13] PCA A O F.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M]. Essentials of Pain Medicine, 2011: 212.(原作者:刘振宇)[14] Essving P, Axelsson K, Aberg E, et al.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versus intrathecal morphine for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nesthesia & Analgesia, 2011, 113(4): 926-933.
[15] McGuinnety M,Schug S A, Sidebotham D A, et al. Acetaminophen as an adjunct to morphine by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J]. Anesthesia & Analgesia, 1998, 87(2): 368-372.
[16] Lee W K, Yu K L, Tang C S, et al. Ropivacaine 0.1% with or without fentanyl for epidural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J].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03, 19(9): 458-462.
[17] Albi-Feldzer A, Hamouda S, Motamed C, et al.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 of wound and intercostal space infiltration with ropivacaine during breast cancer surgery: effects on 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J]. Anesthesiology, 2013, 118(2): 318-326.
[18]王晓, 贾堂宏, 龚维明, 等. 复合镇痛方剂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12): .
[19] Untergehrer G, Jordan D, Eyl S, et al. Effects of propofol, sevoflurane, remifentanil, and (s)-ketamine in subanesthetic concentrations on visceral and somatosensory pain–evoked potentials[J]. Anesthesiology, 2013, 118(2): 308-317.
[20] Hadi B A, Al Ramadani R, Daas R, et al. Remifentanil in combination with ketamine versus remifentanil in spinal fusion surgery--a double blind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2010, 48(8): 542-548.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陈丹云), , , , (www.niubb.net)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站链接地址。
内容举报、版权申诉请联系邮箱bianji爱特niubb.net
||苏ICP备号-1 |骨科护士疼痛知识与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12年24期
骨科护士疼痛知识与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骨科护士对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为改进临床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为基础设计骨科护士疼痛知识与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100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总均分9.15±2.28,正确率为41.59%;不同病区、有无接受疼痛知识培训护士的疼痛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92.00%骨科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疼痛知识培训,培训周期以1个月(22.00%)和3个月(43.00%)为主,75.00%护士希望由专业机构进行培训。结论骨科护士疼痛知识缺乏,对疼痛培训需求高。建议加强疼痛知识规范化培训,提高骨科护士疼痛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3.6【正文快照】: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疼痛评估是疼痛处理的第一步[1],而护士的疼痛知识与态度将影响其对疼痛处理的实践。目前,我国对护士疼痛知识的调查研究多集中在新生儿、产科和癌症疼痛方面[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春华;徐丽华;邹碧荣;朱小平;;[J];护理学杂志;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邵明峰,陈久发,刘明,赵霭峰,蔡瑞;[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黎和平,张吉先;[J];当代护士;2003年02期
杨岚,黄颖;[J];当代护士;2005年07期
胡旭东,霍保善,何仁亮,黄盛辉;[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9期
胡捷;彭家宽;刘跃晖;朱红军;;[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12期
李占国;;[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1期
易军,宁莫凡,邱建勇;[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刘少峰;余良虎;孙国华;范畴;沈昌德;;[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年04期
于卫,王春晓;[J];广东医学;2004年12期
钟敏;[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淼;马劲云;孙远征;;[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晓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张林;[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申文;[D];广西医科大学;2001年
林青;[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金文哲;[D];延边大学;2002年
于小中;[D];福建中医学院;2003年
黄云巧;[D];昆明医学院;2003年
李京向;[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张浒;[D];昆明医学院;2004年
刘淼;[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马松鹤;[D];延边大学;2005年
吴月兵;[D];昆明医学院;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妙君,黄华兰,孙木吟,许秀蓉,陈琼芝,黄少容,江红;[J];护理学杂志;2004年15期
王燕,曲静,原丽伟,王爱媛;[J];护理学杂志;2004年24期
邱彩锋;赵继军;周玲君;秦洁;;[J];护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赵继军,鲁彩霞,徐洪亚,庹焱;[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年01期
李漓,刘雪琴;[J];护理研究;2003年11期
刘绍金,何仲;[J];护理研究;2004年01期
徐鑫芬,陈新忠,林莉莉,朱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17期
刘志民,周伟华,连智,穆悦,曹家琪,蔡志基;[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莉萍;施小英;吴桂琴;;[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15期
韦金萍;韦丽云;;[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邓业芹;黄正玲;柳玉红;;[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李萍;陈海英;杨姬;;[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陈芳华;李旭春;;[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文咏梅;;[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6期
樊永红;尚鸿生;蓝勇波;户红卿;;[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魏庆;;[J];护理研究;2011年26期
陈雪君;;[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24期
任红晶;周丽梅;;[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翔;叶启满;;[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韦金萍;韦丽云;;[A];第13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熊根玉;张达颖;张学学;孙小萍;曾秀娟;;[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宁宁;陈佳丽;李玲利;侯晓玲;;[A];第13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谢成瑶;邢新革;武心娟;;[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贾晓燕;黄鹤鑫;高文娣;谢力娜;;[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杨远会;谭佳丽;;[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赵华;范清秋;陈杏仙;陈慧仙;俞冬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12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汪利辉;唐毅;唐海英;;[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熊根玉;张达颖;刘炎玲;;[A];全国第八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上海市疼痛管理学组组长
赵继军;[N];文汇报;2008年
蒋明;欧阳春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治医师
房文学;[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房文学;[N];中国医药报;2000年
曹宇阳;[N];成都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红霞;[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李漓;[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顾莺;[D];复旦大学;2008年
倪平;[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李茶香;[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刘霖;[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童莺歌;[D];浙江大学;2009年
刚海菊;[D];四川大学;2006年
王松;[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陈禹;[D];吉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肛门疼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