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普洱茶怎么喝,吃花生!为什么口干

妈妈网_官方网站_怀孕、育儿等知识交流平台_中国妈妈第一门户网站
你将得到:免费礼品活动、成长3D图、每日必做提醒
向这些达人提问
客户端下载这些人到底能不能喝普洱茶?_茶马世家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5贴子:
这些人到底能不能喝普洱茶?收藏
现代生物科技检测表明,对人体健康有许多积极、正面的作用。以普洱茶为例,经过深发酵之后,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及纤维素和各种有机物,膳食纤维含量高达35%。经常饮用茶马世家普洱茶可以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降,控制血压,还有抗氧化、抗辐射,甚至抗突变。一般认为孕妇,儿童,神经衰弱者不宜喝,那么这类人群到底能不能喝普洱茶呢? 1、孕妇、儿童  孕妇、儿童一般都不宜喝浓茶,因过浓的茶水中过量的会使孕妇,对胎儿也会带来过分的刺激,儿童也是如此。因此一般主张孕妇、儿童宜饮淡茶,通过饮些淡茶,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和钾、锌等矿物质营养成分。儿童适量饮茶,可加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饮茶有清热降火之功效,避免儿童大便干结造成肛裂。另外,儿童饮茶或用茶水漱口还可以预防。 2、经常接触射线者  如果你是一位放射科医师,或是一位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和经常接触射线的科研工作者,因一定剂量射线对人体是有危害的,常会引起血液,免疫力下降。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的等成分都能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升高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因此,饮茶是一种理想而简便的抗辐射损伤的方法,经常接触射线的工作者和病患者,接触前后多饮些茶肯定是有益的。尤其是对抗辐射有更佳的作用。看电视,虽然辐射量是极微的,但从预防为主的角度来说,你可以边看电视边泡上一杯普洱,即惬意又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何乐而不为呢?3、糖尿病患  糖尿病患者的病征是血糖高,口干口渴,乏力。实验表明,饮茶可以有效地降,且有止渴、增强体力的功效。糖尿病患者一般宜饮,饮茶量可稍增多一些,一日内可数次泡饮,使茶叶的有效成分在体内保持足够的浓度。饮茶的同时,可以吃些食品,这样有增效作用。一个月为一疗程,通常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糖尿病患者可适当的饮一些白茶,因为白茶内含有大量的茶多糖,而茶多糖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功效,因而糖尿病患者最适合饮用的是白茶,喝时应注意用凉开水长时间浸泡(7-8小时),于清晨和晚上喝,不能用开水冲泡,以免高温破坏茶多糖。4、神经衰弱者  神经衰弱者的主要症状是夜晚不能入睡,白天无精打彩没有精神。神经衰弱患者往往害怕饮茶,认为饮茶后,刺激神经,可能更加睡不着觉。实际上,从辨证施治的观点来看,要使夜晚能睡得香,必须在白天设法使其达到精神振奋。因此,神经衰弱者在白天上、下午各饮一次茶,可以上午饮花茶,下午饮,达到振作精神的目的,到了夜晚不再喝茶,稍看点书报就能安稳入睡。如能坚持数日至一周,必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专家说,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毒辣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精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饮12克左右,分3到4次冲泡是最适宜的,而神精衰弱者饮茶量适当减少。5、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  对于的病患者以及心、肾功能减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浓茶,只能饮用些淡茶,一次饮用的茶水量也不宜过多,以免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对于心动过缓的心脏病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初起的病人,可以经常饮用些高档,这对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增加毛细血管弹性,增强血液抗凝性都有一定好处的。还可以喝一些,因为普洱对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有明显作用。6、胃病患者  胃病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胃病患者服药时一般不宜饮茶,服药2小时后,饮用些淡茶、糖红茶、牛乳红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的保护,对溃疡也有一定疗效。茶可以阻断体内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治癌前病变。胃病患者最好大多数茶类都不要喝,大它们会刺激胃酸分泌,刺激性比较小的茶类有普洱熟茶,它属于发酵过的茶,对胃的伤害不会太大,所以胃病患者是可以喝普洱的。上好的才能有助身心健康,在选茶的时候一定要选云南地道茶。像现在又很多商家将发霉茶充好茶。号称专营老茶,其实是霉茶,根本不能喝。还有将台地茶冒充古树茶。这种方式在明眼人看来,非常拙劣。台地茶产量大,古树茶产量低但价格高,为了多卖些钱,有些商家会将台地茶说成古树茶来蒙骗那些不懂茶的顾客。
1楼 14:21&|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风韵普洱——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茶饮
茶马世家紫娟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栽植茶树和将茶叶引为药用最早的国家。当今茶叶已成为世界饮料三巨头(茶叶、咖啡、可可)之一,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国饮。而普洱茶则是茶叶中的极品,由于其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地域广阔、加工独特、功效强大、贮藏升值等诸多因素的与众不同,普洱茶在新世纪已成为茶学界、医学界、文化界、食品保健界等关注研究的重点之一。
普洱茶产制历史可上溯至东汉时期,其贸易始于唐,闻名于明,极盛于清。
随着人们对普洱茶后熟陈化促使品质转变的逐渐认识,茶马世家采用了现代普洱茶加工工艺&&人工后发酵陈化工艺,生产出的普洱熟茶具有陈香独特、口感顺滑、可立即饮用等特点,在东南亚、西欧以及我国大陆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保健治病功能也被科研机构和长期实践证实。茶马世家几十年来产量逐年增长,已成为今天普洱茶的主打品种。
普洱茶从茶马古道走来,经历了沧桑的历史。普洱茶从外在到内质,都是那么的古朴和有韵昧。还有云南产茶区少数民族日常饮用的民族特色茶,如凉拌茶、竹筒茶、土锅茶等。那么你知道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特色的茶饮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云南是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在长年的茶事活动中,各自形成了各民族的品饮方式。如: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布依族的青茶、打油茶;白族的三道茶、烤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煮茶;景横族的竹筒茶、腌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筒香茶、糟茶;僳僳族的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蒙古族的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阿昌族的青竹茶;佤族的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瑶族的打油茶、滚郎茶;彝族的烤茶、陈茶;苗族的米虫茶、青茶、菜包茶、油茶;回族的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纳西族的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怒族的酥油茶、盐巴茶;独龙族的独龙茶、煨茶;水族的罐罐茶、打油茶;傣族的竹筒香茶、煨茶;烧茶;壮族的打油茶、槟榔代茶;普米族的青茶、酥油茶;满族的红茶、盖碗茶;藏族的酥油茶、甜茶、奶茶;哈尼族的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等。
而就云南少数民族饮茶,对普洱茶的发展和影响最深,具有代表性的是:傣族&竹筒香茶&、哈尼族&土锅茶&、基诺族&凉拌茶&、布朗族&酸茶&、拉祜族&烤茶&、佤族&苦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以及僳僳族的&油盐茶、藏族的&酥油茶&和苗族的&打油茶&等。下面茶马世家就给大家介绍家乡的这些特色茶饮的制作方法。
1.傣族竹筒香茶
云南傣族人口有101。4万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是云南的原住民,过去,他们自称为&焚&,中国史籍中称傣为&焚&:或&摆夷&、&百夷&;滇西傣族称&旱摆夷&,滇南傣族称&水摆夷&,现今统称为傣族。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纪年始于公元638年;有推算日食、月食的书籍;有历史文献和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佛寺遍及各村寨。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其中以泼水节最为隆重。泼水节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人们互相间向对方泼水,以示祝福。
傣族男子穿无领的短褂和裤子,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女子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束胸,头上梳髻。
傣族竹筒茶,又称&竹筒香茶&。它是傣族人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傣族同胞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
傣族同胞喝的竹筒香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一般可分为5道程序:
(1)装茶:将采摘细嫩、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层陆续装实。
(2)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为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通常每隔4-5分钟应翻滚竹筒一次。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筒内茶叶也已达到烘烤适宜,即可停止烘烤。
(3)取茶: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劈开竹筒,就成为清香扑鼻,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
(4)泡茶:分取适量竹筒香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5)喝茶:竹筒香茶喝起来,既有茶的醇厚高香,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喝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难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
傣族竹筒茶,还有一种食用方法,即当蔬菜食用。
具体做法:采下鲜茶用锅蒸或太阳晒,把蒸软晒萎的茶叶放在竹帘上搓揉,装入约30厘米长、碗口粗、一端有节的竹筒内。装满后将竹筒倒置让余水流出,两天后用泥灰封筒口,发酵二三月后,劈开竹筒,取出变黄的茶叶晾干,装入瓦罐,加入香油淹浸。随时可取出当蔬菜吃,还可以炒大蒜或作其他菜蔬的作料。
2.景颇族竹筒茶
景颇族,人口有11.8万人,大多数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以及怒江泸水县,少数散居腾冲、耿马、澜沧等县。语宵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发源于青藏高原,钧在1000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南迁,至17世纪定居在今缅甸北部和云南德宏州。
景颇族人认为万物都有鬼魂,凡遇不祥事要请&菩萨&看鬼,祭鬼,迷信禁忌很多。祭祀活动有祭官庙、吃新谷、献谷堆、叫谷魂等。最大的祭祀活动是目脑,现已发展成为景颇族&年一度的节日&&目脑节。
男子衣着一般是黑色对襟短衣,裤腿短而宽,老年人留辫子缠于头顶,裹以黑布包头,外出必腰挂长刀。妇女一般着黑色对襟或左短襟上衣,下着围裙,并裹毛织护腿,喜戴银饰物。
生活在云南德宏一带的景颇族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每日三餐,以锅或竹筒煮饭。吃饭时多不用碗筷,只用芭蕉叶包饭食用。
景颇族人用竹筒煮饭与傣族人的做法相仿。选一节嫩而多汁的竹筒,两端各留一段竹节,上端挖一小洞。将淘净的新米,略泡片刻,然后从小洞灌进竹筒,再用一小节甘蔗或竹叶,将洞口塞住,接着就放在火上烘烤。当竹筒表皮全部烤焦后,便可削筒取饭。削竹筒时,要一层层削去竹身,只留下一层薄如糯米纸的竹膜,包着糯软温香的&米棍子&。食用时连竹膜一起吃下去,其味清香无比。有趣的是,景颇族人还有饮竹筒茶的习惯。
竹筒茶的做法是:先选取粗大的竹子,锯成长约30厘米、一端留有竹节的竹筒,然后将采摘下来的茶树芽叶,通过日晒使其失去二三成水分时,再用手搓揉;或者将采摘来的芽叶用锅蒸煮,待芽叶柔软泛黄时,起锅将茶叶倒在竹帘上,再用手搓揉,然后将茶叶倒人竹筒,用木棒分层筑实,到快要装满竹筒时,用竹叶或石榴树叶堵住筒口,把竹筒倒置,使多余的水分外流,这样过二三天后,再用灰泥封糊筒口,将茶筒插入土中,放置二三个月,待茶叶发酵变黄,或呈现金黄色,并发出特有的茶叶浓香时,即可劈开竹筒,取出棍状茶柱,晒干即成。饮用时,锯下一片,磨碎后用沸水泡饮。
竹筒茶因原料细嫩,又名&姑娘茶&。除景颇族之外,哈尼族、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也喜饮竹筒茶。
竹筒茶外形为竹筒状的深褐色圆柱,紧结端正,白毫显露。冲泡后,汤色黄绿,兼具茶、竹、糯米的清香,滋味鲜爽。竹筒茶每筒重约500克至1000克不等,长X至25厘米,直径5至6厘米,外裹干笋壳,用竹丝捆扎,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竹筒茶也是布朗族的传统饮料之&。他们常在公历7至8月间,把专门采摘来的嫩茶尖放人锅内杀青、揉捻,趁热装进竹筒内,再放到火塘边烘烤,待竹筒表层烤焦后即可倒出晾干保存。这种竹筒茶既有醇厚的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冲泡时,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是待客的特色茶,别具风味。
3.哈尼族土锅茶
哈尼族,人口有124.8万人,分布在红河、金平、江城、绿春、元阳、墨江、元江、普洱、澜沧等县,西双版纳一带的优尼人,也是哈尼族的分支。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南迁的古代羌人,公元7世纪开始居住于今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带。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过去只以刻木记事,而哈尼语则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定期祭祀天神、地神、龙神、寨神、家神,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节&和&六月节&,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节期由五六天至半个月不等。
哈尼族一般喜用自己织染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男子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和裤脚镶上彩色花边。
哈尼族内部有&和尼&、&布都&、&碧约&、&多卡&、&优尼&等不同的自称。喝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嗜好,这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饮茶方式。
哈尼族居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种茶历史悠久,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也是云南茶叶主要产地。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南糯山,还生长有树龄在800年以上的人工栽培大茶树。说起哈尼族发现茶和种植茶,以及喝土锅茶,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勇敢而憨厚的哈尼族小伙子,在深山里猎到一头凶豹,用大锅煮好后,分给全村男女老幼分享。
大家一边吃豹肉,一边高兴地跳起舞。如此通宵达旦,跳了一晚,顿觉口干舌燥。为此,小伙子又请大家喝锅中煮沸的开水,正当这时,一阵大风吹过,旁边一株大树上的叶片纷纷落人锅中,大家喝了锅里的开水,深感这种开水苦中有甜,还带有清香,非常爽口,白此,哈尼族就称这种树叶为&老泼&,即汉族里的&茶&,并开始种茶树,喝土锅茶也就由此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哈尼族土锅茶,哈尼语&绘兰老泼&。&老泼尸就是指茶叶。煮土锅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凡有客人进门,主妇先用大土锅(或瓦壶)将山泉水烧开,随即在沸水中加入适量南糯山所产的&南糯白毫&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5分钟后,将茶汤舀水人用竹子制成的茶盅内,一一敬奉给客人。乎日,哈尼族同胞也喜欢在劳动之余,一家人喝茶叙家常,以享天伦之乐。
4.基诺族凉拌茶
基诺族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县的基诺山,基诺族喜爱的凉拌茶叶,是餐桌上的佳肴,是一种当蔬菜食用的茶。
凉拌茶是采用茶树的鲜叶,将它揉软,搓细后,放进大碗里,再加上酸笋、酸蚂蚁、大蒜泥、红辣椒粉、黄果叶、盐巴等,再加一些山泉水拌匀,就成了清凉爽口,鲜咸香辣又提神又下饭的凉摔茶了。凉拌茶连吃带喝,久食不厌。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尤以景洪最多,主要从事农业,最善于种茶。所居境内的基诺山,为产普洱茶的六大茶由之一。说起基诺族种茶、饮茶,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女始祖尧白}的故事。据说在远古时,尧白开天造地,召集各民族去分天地,但基诺族没有参加。
尧白请汉族、傣族去请,基诺族也不去参加。最侰,尧白亲自去请,基诺族还是不去参加,尧白只好气得拂袖而去。当尧白走到一座山上时,想到基诺族不参加分天地,以后生活怎么办?于是,尧白抓了一把茶籽,撒在龙帕寨土地上,从此茶树在这里生根、开花,基诺族在居住的地方便开始种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基诺族喜爱吃凉拌茶,其实是中国古代食茶法的延续,所以,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食茶法,基诺族称它为&拉拔批皮&。
凉拌茶以现采的茶树鲜嫩新梢为主料,再配以黄果叶、辣椒、大蒜、食盐等制成,具体可依各人的爱好而定。制作时,可先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然后放在清洁的碗内。再将新鲜的黄果叶揉碎,辣椒、大蒜切细,连同适量食盐投入盛有茶树嫩梢的碗中。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静止一刻钟左右,即可食用。所以,与其说凉拌茶是一种饮料,还不如说它是一道菜更确切,它主要是在基诺族吃米饭时当菜吃的。
基诺族的另一种饮茶方式,就是喝煮茶,这种方法在基诺族中较为常见。其方法是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在陶罐内取出适量已经过加工的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已经浸出时,即可将壶中的茶注入到竹筒,供人饮用。
竹筒,基诺族既用它当盛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又用它作饮具,因它一头平,便于摆放;另一头稍尖,便于用口吮茶,所以,就地取材制作的竹筒,便成了基诺族喝煮茶的重要茶具。
5.布朗族酸茶
布朗族,人口有8.1万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布朗山和版纳西定,少数居住在镇康、双江、澜沧、景东、墨江等县。
布朗族的先民,在汉代以后的史书上记载有&濮&、&扑子蛮&&蒲蛮&、&蒲人&等名称。语言属于南亚语系,没有本民族文字。由于与傣族毗邻而居,很多人会说傣语、用傣文,与傣族的关系较密切。
布朗人信奉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崇拜各种精灵鬼神,祈求鬼神的庇佑。节日多与农业生产和宗教祭祀有关。
布朗族的服饰,男子着无领对襟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穿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统裙,头发挽臀并鲈大包头。男子过去曾有文身的习俗。
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的布朗族,大多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主要从事农业耕作,尤善种茶,自古以来有饮嚼酸茶的习惯。
采制酸茶一般在高温高湿的5-6月间进行。先将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幼嫩的鲜叶,放人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熟,再把煮熟的茶叶趁热装在土罐里,置于阴暗处10-15天,使其发霉。
再将发霉的茶叶装入竹筒内压紧,埋人土中。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取出晒干即可。
布朗族人喜欢把酸茶直接放在口中咀嚼,细细体会其独特风味。酸茶也可用开水泡饮,具有解渴生津、帮助消化的作用。
每当夏季,布朗族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做上许多酸茶,除自己食用外,还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特别是小伙子提亲订婚,一包酸茶是送给姑娘家必不可少的礼物。
千百年来,布朗族人不仅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制作酸茶的工艺,也总结了一套用酸茶治病疗疾的方法。将酸茶放人口中细嚼慢咽,味酸香间杂、甘爽俱备。假如配上一定的辅料,既有防病治病的药效,又是味道佳绝的饮料。
酸茶配生姜,可用于治疗痢疾。配菊花,可治暴发火眼,并有清风明目之功。拌以白糖,健脾和胃。对以米醋,可医治牙痛。拌进蜂蜜,可治便秘。加入食盐,化痰祛火。掺上奶油,帮助消化。单嚼酸茶,提神清心。久嚼酸茶,身强体健,长寿延年。
聚居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墨江等地的部分山区的布朗族人民,还有喝青竹茶的习俗。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是当地居民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30厘米多长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当新鲜茶叶,继续煮沸,经3分钟左右,即可将煮好的茶汤倾人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
青竹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6.拉祜族竹筒茶
拉枯族,人口有41.1万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临沧地区和恩茅地区的澜沧江以西一带。拉枯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绕,远在公元3世纪居住在洱海周围,10世纪后不断向南迁徙,形成现今的聚居区。语言厉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语支。
拉枯族的传统节日有&火把节&,也流行汉族或傣族的节日。
拉祜族妇女多穿黑布开襟长衣,衫长到脚面,开岔至腰部衣领和开岔处都镶绣彩色花边和银泡,不穿长裤。男子穿黑色对襟短衫,下穿宽大长裤。
拉祜族竹筒茶,流行于云南拉祜族居住地区。制作方法如下:先将鲜竹砍下,制成一头有节的竹筒,洗净内部,再将新鲜茶叶装入,烘烤,茶叶遇热变软,水分蒸发,体积缩小,边烤边用木棒舂紧再加鲜叶,至压紧填满为止,用木塞塞好,放在火塘上烘烤,待竹筒表面起泡流黄油为止。烤竹的香气渗入茶叶,使茶带竹香。用时,取少量放人碗中,冲人沸水,即可饮用。竹筒茶久贮不变味,便于携带贮存。
拉祜族在田间劳动或进原始森林打猎时,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茶。在休息时,他们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人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人竹筒茶再烧沸数分钟,待竹筒稍凉后慢慢品饮。边吃野餐,边饮竹筒茶,别有一番情趣。饮用竹筒茶,既解渴,又去乏,令人神清目爽而舒坦。
居住在云南勐海一带的拉祜族,制作竹筒茶又有一种方法:他们在春季采摘鲜嫩的一芽两叶,经晒青后放人小饭甑里,甑子底层铺有厚度6-7厘米浸透了水的糯米,上面再垫一块纱布,上放毛茶。约蒸15分钟,待茶叶软化并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再经过充分揉捻,把茶叶装入洗净的竹筒里,封口后放在离炭火高约40厘米的烘茶架上,以文火徐徐烘烤,约5分钟翻动竹筒一次,待竹筒由青绿色变为焦黄色,筒内茶叶全部烤干时,劈开竹筒即成。
7.拉祜族烤茶
拉枯族清代以后史籍称之为&倮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澜沧地区和双江、孟连等县,其余散居在云南省的思茅、临沧等地。在拉祜语中,&拉&是捕获猛虎,&祜&是大家分食的意思,因此,猎猛虎共享是拉祜人对自己的称呼。
拉枯族同胞,新中国成立以前被历代统治者视为&野人&,困居于原始森林之中,因此,在生活中保留着不少较为原始的风习。饮烤茶就是拉祜族古老而传统的一种饮茶方式。方法是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然后放人茶叶,边抖动边烘烤,至茶色焦黄时,冲人沸水,去浮沫,再倒人开水,试尝浓度适中,即可倒出饮用。这种茶味浓,饮后消除疲劳,精神大振。
拉祜族烤茶,在拉祜语中称&腊所夺&。饮烤茶,通常分四道程序进行。
(1)装茶抖烤。先用一只小陶罐,放在火塘上用文火烤热,然后放上适量茶叶抖烤,使茶受热均匀,待茶叶叶色转黄,并发出焦糖香为止。
(2)沏茶去沫。用沸水冲满装茶的小陶罐,随即撇去上部浮沫,再注满清水,煮沸3-5分钟待饮。然后倒出少许,根据浓淡,决定是否另加开水。
(3)倾茶敬客。就是将在罐内烤好的茶水倾人茶碗,奉茶敬客。
(4)喝茶啜味。拉祜族兄弟认为,烤茶香气足,焦香味浓,能振精神,才是上等好茶。因此,拉祜族喝烤茶,总喜欢喝热茶。
8.佤族苦茶
佤族自称&布饶&、&阿佤&等。佤族人口有34.7万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原、孟连等县。佤族居住的地区,习惯上称之为阿佤山。佤族为云南的古老民族,其先民属周秦时期&百濮,,族群的一支,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方言。
佤族信仰万物有灵。村寨中有&木鼓房&,用来放置木鼓,是佤族敬神祭鬼的场所。
妇女喜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银饰。衣服一律是对襟,有的在上衣外面还加上一块围裙。男性用黑布包头,身穿无领短衣,宽大短裤,赤足,身佩长刀。
&苦&是云南饮食独特的一味。云南菜有苦味,茶也有苦的。佤族就喜欢苦茶。苦茶是佤族把自己加工的大叶绿茶用锅烤成黄色、烤出香味,再放人底大口小的小陶缸里,约七成满,然后注入清水,用炭火煎熬。缸内放入一小木片,不时地用木片把茶叶压下,不让其溢出缸外。第一次注人的水煎熬干后,励口人清水。大致煎熬到只剩一半水时,即可饮用。这种茶味酽而苦,故称苦茶。佤族煎苦茶,一般是在中午和晚上。中午在田边地头,喝上一碗苦茶,能解渴去乏。晚上围坐火塘,喝上一碗苦苯,能提神醒脑。
佤族的苦茶,还有一种别致的冲泡方法:&铁板烧&。它不同于一般的烤茶。通常先用茶壶将水煮开,与此同时,另选一块整洁的薄铁板,上放适量茶叶,移到烧水的火塘边烘烤。为使茶叶受热均匀,还得轻轻抖动铁板。待茶叶发出清香,叶片转黄时随即将茶叶倾人开水壶中进行煮茶,沸腾3-5分钟后,即将茶置人茶盅,以便饮喝。由于这种茶是经过烤煮而成,喝起来带有浓烈的焦香味,苦中带涩,苦中回甘,故而谓之苦茶。
有的佤族同胞,喜欢选用阿佤山产绿茶和大叶茶,每次50克左右放人砂罐熬煮,水不多放,熬到茶汤黑红为止,其浓度远超过哈尼族的煨酽茶。其苦涩味使外人不敢问津,他们嫌淡茶不过瘾。如今,佤族仍保留这种茶习俗。
竹筒茶也是佤族的品饮方式。佤族竹筒茶流行于佤族聚居地区。砍青竹为具,&端去除竹节,采摘青茶放入竹筒,置于火上烘烤,青茶在高温中受竹气蒸熏,使筒内茶叶产生特殊清香,然后冲开水作饮。在制作过程中加少量盐巴,其滋味别致。饮后可止渴解乏,祛热解暑,明目化滞。阿佤人吃竹筒饭,喝竹筒酒,为古朴食风。
9.白族三道茶
云南白族的人口有134万人,有八成人集中分布在大理洱海周围,其余散居在昆明、元江、南华、丽江、保山等地。早在公元前2世纪时,白族就已经与中原的汉族有经济、文化的联系。语言厉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
白族主要崇拜&本主&(即村社神),信仰佛教。传统的节日有&三月街,,和&火把节&,节日期间,人们都会盛装载歌载舞。
白族人普遍崇尚白色衣服,妇女一般穿短上衣、长裤,加偏襟短褂,衣袖裤管镶上花样。
居住在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兄弟,是十分好客的民族。他们敬客的&三道茶&是名闻遐迩的。
白族有悠久的饮茶习俗,《蛮书》中就有白族喜欢饮茶的记载。白族喜欢饮茶,又精于茶道。三道茶是白族饮茶中最讲究的一种。喝三道茶很有学问。第一,讲究茶具:单耳小陶罐;白瓷蓝釉花无把茶盅,分小、中、大三种;黑漆木制的茶托盘;烧水的铜壶;刨削核桃仁片的小推刨;捞茶渣的小漏勺。每件茶具都格外精致,就像一件件工艺品。第二,讲究原料:茶叶以大理感通寺出产的感通茶和下关沱茶为首选,水选用苍山泉水,通常不用井水、湖水、河水、自来水等。第三,讲究制作加工,这是三道茶最有学问的一环。
所谓&三道茶&就是茶分三道,分别是苦茶、甜茶、回味茶。第一道是烤制苦茶。用铜壶在火盆铁三角架上把水烧开,同时在栗炭火上把小陶罐烧热,待罐底变成灰白色时,把茶叶放入罐中,手执罐耳不断抖动,反复数十次。茶叶在罐中翻滚,待茶叶发热略作伸长状、色变微黄,可闻到茶叶香味时,即注入少许开水。只听到&噗&的一声,罐内立即气泡上冒,过几秒钟后,泡沫稍落,又在罐中加注开水,片刻就可将茶汤注入盅中了。这样制作的茶汤浓酽,只须覆盖盅底即可,然后在盅中注入适量开水方可饮用。
这时,茶水澄黄透亮,如琥珀,如黄玉,香味缕缕,四散飘逸。此道茶味苦。第二道是甜茶,在盅中放人用推刨削成薄如蝉翼的核桃仁片,金黄泛红的红糖屑,雪白的爆米花,再用同第一道茶一样烤制的茶汤注入盅中饮用。第二道茶微苦中带香甜,十分可口。第三道是回味茶,把茶水注入盅后,加放数粒花椒、几片生姜、少许桂皮屑和蜂蜜。这道茶把各种不同的味道融为一体,茶之苦,姜之辣,桂之鲜,花椒之麻,蜂蜜之甜,有一种苦、辣、麻、甜俱全之感,使人回味无穷,令人饮之难忘。三道茶的&一苦、二甜、三回味&蕴含着白族人民深厚的文化涵养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与认识。
三道茶相传起源于南诏国时期(约742),每逢有重大祭祀、作战凯旋、迎接国宾、南诏王出巡等各种盛典,都要举行&三道茶歌舞宴&。
唐朝天宝年间,西南节度使郑回奉命出使南诏国,南诏王骑大象出城15公里迎接。南诏王当天就以盛大的&三道茶歌舞宴。为郑回接风。
据传,南诏王为了强健身体,延年益寿,每天清早都喝三道茶。三道茶在南诏中期,才开始从宫廷流传到民间的大户人家。最初专供长辈60岁生日时在寿宴上饮用,以祝老人吉祥。后来,也用于婚礼。
宋元时期,白族民间普遍风行三道茶,用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三道茶的冲泡方式,也渐渐形成了一套程序。
白族家庭,几乎每家的堂屋(客厅)内,都备有铸铁火盆,上面支着三脚铁架。如有客来,主人立即在火盆上架火烤茶。茶叶通常选用&苍山绿雪&、&青毛尖&等上等绿茶。烤茶的陶罐,白族人喜欢选用大理州祥云县出产的黑色砂罐。等砂罐在火盆上烘烤预热之后,才放人茶叶,用文火慢慢煽炒。每隔30秒钟左右,提起茶罐簸几下,由于多次提起抖动,又叫&百抖茶&。
这样反复多次,直到茶叶微黄、逸出香气时,再把用铜壶烧开的泉水冲进茶罐中,此时可达到&雷响&和茶香四溢的佳境,故此茶又称&雷响茶&。1-2分钟后,将茶汤倾人一种叫牛眼睛盅的小瓷杯中。这茶色如琥珀,焦香扑鼻,滋味苦涩。这就是头道茶,一般水宜少,味宜浓,通常只倒小半杯。
主人把一只只盛了茶汤的小瓷杯放在红漆木托盘里,依次敬给客人。敬茶时,主人先将茶杯双手齐眉举起,然后递给客人。客人双手接茶时,说声&难为你&(谢谢之意),主人回一句:&不消难为&(意思是不必谢)。如果主人家的最长者也在座,客人必须将茶转敬给主人家的最长者。等到在座的人都轮敬一遍以后,才可以品饮。按规矩,喝头道茶时,客人应双手捧杯,必须一饮而尽。当然,有些人家信奉&主随客便&,客人呷上一口就行了。
头道茶,虽然苦涩,但是有清凉消暑、生津解渴、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的功效。寓意为敢于吃苦,才能事业有成。
待头道茶斟完后,主人在砂罐里再注满开水。先把核桃仁片(要切成极薄的片页)、烤乳扇(用牛奶提炼制成的扇状地方名特食品)、红糖等配料放人茶碗内,然后冲人滚烫的茶水即可敬献给客人。这是第二道茶,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俗称之&甜茶&,具有滋补作用。寓意为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同时,用以敬祝来客生活美满幸福,万事如意。
第三道茶,称&回味茶&。配制过程,先将蜂蜜一匙、花椒、蒌片、桂皮末等按比例放人特制的瓷杯中,然后倒人滚沸的茶水即成。此道茶集甜、麻、辣、涩、苦与茶香于一体,令人回味无穷。回味茶具有温胃散寒、滋阴补肾、润肺祛痰等功效。寓意为人的一生,青年苦,中年甜,老年回味,充满了生活的哲理。
三道茶,白语叫&绍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传统风俗。一旦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沸开,就常常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司茶。款待三道茶时,一般每道茶相隔3-5分钟进行。另外,还得在桌上放些瓜子、松子、糖果、糕点之类,以增加品茶情趣。
三道茶,它不仅是白族喜迎宾客的礼仪,也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特别是新女婿上门、子女成家立业时,进行谆谆苦诫的一种形式。
关于三道茶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尚未出师。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能一口气扛回家,就可以出师了。&早就盼着要出师的徒弟听说后,一口答应&我可以试一试&。徒弟跟着师傅上了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
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板子,就已口干舌燥,口渴难忍了。徒弟要求下山取水,师傅不允。到傍晚时分,板子还未锯完,徒弟忍不住了,只好随手抓了一把树叶,放进口中咀嚼,以用来解渴。师傅见徒弟脸上露出窘相,就问:&怎么啦?&徒弟只得照实说:&味道好苦啊!&师傅这时又语重心长地说:&要学好手艺,不吃点苦怎么行呢?&徒弟一直坚持到日落西山,板子虽然都锯好了,但是人却累得筋疲力尽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这时,师傅从怀里取出一小包红糖,递给徒弟。徒弟吃了红糖,口不渴了,人也有精神了。师傅笑着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赶快起身,振作精神,一口气把板子扛下山、马不停蹄地扛回了家。
第二天,师傅对徒弟说:&今天你可以出师了。&说着又递给徒弟一碗茶,里边放有蜂蜜、花椒叶、姜片等。徒弟喝空了茶,师傅问:&味道怎么样?&徒弟回答说:&甜、苦、麻、辣,什么都有。&师傅说:&这茶中情由,跟学手艺、做人的道理一样,年轻时,敢于吃苦,长大了就会苦尽甘来,人老了就可以好好地回味了。&
这个富有生活哲理的传说,至今仍在白族兄弟中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主道茶中的作料、茶食越来越丰富,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基本特点依然如故,成了白族的饮茶习俗。
10.纳西族&龙虎斗&
纳西族,人口有26.5万人,主要聚居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中甸、维西、宁蒗等地。纳西族历史悠久,与古代的游牧民族氐羌支系有渊源关系。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纳西人创造了自己的&东巴文化&。
纳西族主要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但在宁蒗部分地区,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母系家庭中,财产由女性继承,她们在家庭中有较大的权力,婚姻上则实行&阿注&异居方式,即男子晚上到女&阿注&家过偶居生活,清晨返回母家。
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三月&龙王庙会&和七月&骡马会&,这些集会通常是人们交流生产经验和交往的场所。族人普遍信奉&东巴教&,天、地、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都被视为神灵。
妇女们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披羊皮披肩,上面刺绣着七星、日,月等图案,寓意勤劳。宁蒗纳西族妇女穿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戴银耳环。
居住在云南丽江、中甸、维西、宁蒗等地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人们既饮有奇异色彩的&龙虎斗&茶,又喝有特殊风味的盐茶、油茶和糖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能祛寒湿、治感冒的&龙虎斗&了。&龙虎斗&的纳西语叫&阿吉勒烤&,其饮用方法非常有趣。
&龙虎斗,,的调制方法是,先将一小把晒青绿茶放入小陶罐,再用铁钳夹住陶罐在火塘上烘烤,并不断转动陶罐,使之受热均匀。待茶叶焦黄、茶香四溢时,冲人热开水。接着像煎中药一样,在火塘上煮沸5&6分钟,使茶汤稠浓。同时,另置茶盅一只,内放半盅白酒,再冲人刚熬好的茶汁(注意,不能反过来将酒倒人茶汁中),即成&龙虎斗&。这时茶盅中发出&嗤&&&的声响,待声音消失后,就可将&龙虎斗&茶一饮而尽了。有时还要在其中加上一些辣子,使&龙虎斗&更富于刺激性。
纳西族人认为,用&龙虎斗&治疗感冒,比单纯吃药要灵验得多。将&龙虎斗&趁热喝下,会使人浑身发热,祛湿冒汗,睡一觉后,就会感到头不再昏,全身有力,感冒也就完全好了。从中药学的角度看,茶有清热解毒之功,酒有活血散寒之效。凡因外受风寒雨湿,畏寒发热、头涨、鼻塞流涕者,及时饮服,疗效颇佳。古人认为,酒之热性,独冠群物,通行一身之表;热茶借酒气而升散,故能祛风散寒、清利头目。
调制&龙虎斗&,一般取茶叶5-10克。酒量因各人情况以适宜为度。&龙虎斗&,对于常年身居高湿闷热山区的居民来说,确实是一种强身保健的良药。
盐茶可预防盛夏中暑,油茶可在寒冬提高人体热量,糖茶可在春秋时节为人体增加营养。这些茶同&龙虎斗&一样,都是纳西族喜爱的强体健身饮料。
11.傈僳族油盐茶
傈僳族,人口有55.71万人,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丽江、迪庆、大理、德宏、楚雄、保山一带。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怒江流域是傈僳族聚居中心,那里还保留着氏族制度的残余。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傈僳族信奉鬼神,相信除山、川、林、石有鬼之外,还有家神&海干尼丝&、社神&哈尼拉&、猎神&苏尼&。每年秋收以后,全村共同祭祀社神,每个村寨都有一两个巫师。怒江地区及维西一带的傈僳族每年十月过&收获节&,人们煮酒杀猪,狂饮高歌一番。
妇女的服饰一般是一件麻布衣服及齐膝的麻布裙子,发上绕着红布,上有饰物,胸前有彩色料珠穿成的项圈。男子穿长褂,宽短裤,还有大头巾裹紧盘着一条发辫。
油盐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它是酥油茶的一种,又名&雷响茶&。
酥油是藏族民间传统奶制品。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等藏族地区。它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一般用土法制作:牧区妇女将奶汁稍为加温,然后倒人酥油桶(一种大木桶)内,再上下来回用力抽打,数百次后,搅得奶汁油水分离,淡黄色的脂肪浮在上层,将其舀出,灌人皮口袋内,冷却后即成。其吃法很多,主要用来打酥油茶。油盐茶的制作方法,同藏族的打酥油茶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先用一个能煨750克水的大瓦罐将水煮开,再把饼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将大瓦罐里的开水加入小瓦罐熬茶。
熬5分钟后,滤出茶渣,将茶汁倒人酥油桶内。倒人两三罐茶汁后加入酥油,再加人事先炒熟、碾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盐巴或糖、鸡蛋等。最后将钻有一个洞的放在火中烧红的鹅卵石放人酥油桶内,使桶内茶汁&哧哧&作响,犹如雷响一般,故又名&雷响茶&。响声过后马上使劲用木杵上下抽打,使酥油成为雾状,均匀溶于茶汁中。打好后倒出,趁热饮用。这种饮用方式能增进茶汁的香味和浓度。
油盐茶也是一种以茶为主料的多种原料混合而成的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涩中带甘,咸里透香。它既可以暖身,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又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有益于健康。
12.藏族酥油茶
藏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和与之相邻的甘肃、四川、云南的高原地带。云南的藏族人口很多,主要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丽江、贡山、永胜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云南藏语有中甸、东旺和德钦等方言的差别,都适用藏文。
藏历正月元旦是藏族人最重要的节日;四月十五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日子,民间有各种纪念活动。藏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十月二十五日为喇嘛教之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逝世纪念日,寺院僧尼诵经集会纪念。
黄教实行活佛转世制度,前一世活佛圆寂后,通过占卜查访,选定一名幼童作为活佛转世。
藏族男着裤,女着裙,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的藏袍,内衣袖长襟短。
藏族的饮食以小麦为主粮,其次还有玉米和豌豆。日常主食是糌粑,牛、羊肉和奶制品。吃糌粑时加上茶、酥油和奶渣。糌粑是将青稞或豆类晒干、炒熟,磨成粉;吃之前把粉放在碗里,加上酥油茶,用手不断地搅匀,最后捏成团。吃时用手不断地在碗里搅捏,团成一团。
藏民常年居住在高原山区,气候寒冷干燥,水果蔬菜缺少,食品又多荤腥,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营养,特别是维生素类的营养物质,主要靠茶来补充,并借助它来解渴、消食、除腻。故藏民把茶看作同其他主食一样,不可一日或缺。
藏民喝茶,不喜沏泡,而崇尚熬煮,有的用锅熬,有的用壶煮,还有的用罐煨。藏民偏爱汤浓味醇的紧压茶类,一般选用的是四川雅安附近所产的康砖和金尖,湖南的黑茶和老青茶,以及云南的紧压茶等。
藏民喝茶的方法有多种,以清水加茶叶熬(或煮、或煨)成的茶称之为清茶。藏民除常饮清茶之外,还常把清茶再制成奶茶、酥油茶。藏民在接待尊贵客人时,总是以献酥油茶来表示敬意的。
据说,藏族饮酥油茶的风俗习惯,还应归功于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人藏时,带去了内地的茶叶,提倡饮茶,而且亲制奶酪和酥油,创制了酥油茶,赏赐大臣,自此敬酥油茶便成了赐臣敬客的隆重礼节,并由此传播到民间。酥油茶又和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紧密相连。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河之隔的两座山上,一对男女青年在放牧中遥相歌唱结成了同心,男的叫文顿巴,女的叫美梅措。
他俩的相爱遭到了姑娘主人、一个凶恶的女土司的反对,她指使打手们用毒箭射死了年轻英俊的文顿巴。善良的美梅措悲痛万分,在焚烧文顿巴尸体的时候,她冲到文顿巴身边一起化为灰烬。狠毒的女土司知道后,又下令设法把他俩的骨灰分开埋葬。可是第二年在埋骨灰的地方长出了两棵树,枝桠相抱,象征着他俩永恒的爱情。女土司得知之后,又生毒计,命人将树砍断。于是,他们又变成一对比翼双飞的鸟儿,一个乘祥云来到藏北羌塘变为白花花的盐,一个腾云雾飞到&西藏江南&变为嫩绿的茶林。每当人们捧起酥油茶的时候,便想起了这对生死不离的情侣。
酥油茶的制作原料,除了茶叶之外,还有酥油、盐巴和各种作料,如核桃泥、芝麻粉、花生仁、瓜子仁和松子仁等。作料可根据不同的爱好或饮者的口味有所选择或增减。
藏民家中都备有一个专门打酥油茶的用黄铜箍的茶桶,其直径8厘米,高120厘米,用于上下舂打的拉杆(一种特制的木质搅拌器、形似细木棍)长140厘米。
制作酥油茶时,先把茶叶捣碎,倒人茶壶,煮沸半小时;同时,把100克酥油、5克精盐、少许牛奶倒进干净的茶桶内,根据需要配好的其他作料,如核桃泥、芝麻粉等,也在此时一起放人。待茶水(约2.3千克左右)熬好后,即倒人。接着,用拉杆上下来回有节奏地舂打几十下(约5分钟),再放进酥油50克,再继续舂打1-2分钟。最初舂打时,茶桶里会发出&伊啊、伊啊&的声音,直到声音变成&嚓伊、嚓伊&时,酥油、茶、盐及其他作料已混为一体,即成。酥油茶打好以后,全部倒进茶壶内加热1分钟左右即可,但不可煮沸,以免茶油分离,这样的酥油茶就不好喝了。倒茶饮用时,有时还要轻轻摇晃几下茶壶,使水、乳、茶、油交融,滋味就更香美可口。
喝酥油茶时使用的茶具是十分精美的。煮茶用的有银壶、铜壶、铝壶、瓷铁彩花壶等。壶的颈腹部的图案花纹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壶嘴、壶把的造型美观别致。茶碗为木质或瓷质的,并用银或铜镶嵌。几乎件件茶具都是令人喜爱的民间工艺品。
酥油茶,藏语称&甲脉儿&。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等藏族地区。藏民早晨必定要喝上几碗,才去劳动或工作。酥油茶也是藏民必备的待客饮料。
喝酥油茶有一定的礼节(俗称&规矩&)。主妇先把装有糌粑的木盒(或精美的竹盒)放在桌子中间,每人面前放好茶碗。主人依次为客人倒酥油茶,热情地喊着&甲通、甲通&,意即请喝茶。客人边喝酥油茶,边用手指拈起糌粑,丢入口中。酥油茶浓涩带咸,油香醇美,风味独特。主人请喝酥油茶,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否则与当地的风俗相悖,被视为是一种不礼貌的举动。通常第一碗应留下些许,意思是还想再喝一碗,以表示主人手艺不凡。如果喝了第二、三碗后,不想再喝了,待主人再次添满后,或客人在辞行时,应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敬酥油茶是藏族最郑重的礼节之一。在重大节日,或重要贵宾或代表团来访时,藏族就是用献酥油茶的隆重仪式接待的。
酥油茶也是迪庆高原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藏族甚至认为一天不喝茶就不舒服,几天不喝就像害病一样难受;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喝茶不行。迪庆地区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先把砖茶在锅里或壶里煮沸煮透,茶水呈咖啡色后滤出茶渣,再把茶水倒人茶桶,与酥油、食盐一起搅拌,使水油交融,然后倒人茶壶中烧沸后饮用。藏族喝酥油茶的碗十分讲究,有的人家用银碗,有的人家用银镶木碗。
银白色的碗里盛满热气腾腾的微黄色酥油茶,香味四溢,诱人欲饮。酥油茶香醇味美,营养丰富,有御寒之功效。藏族日常喝咸味酥油茶,偶尔喝甜茶。富裕的人家常常在茶水中再加牛奶、核桃仁等,这样营养价值更高。纳西族、普米族、怒族、彝族等滇西北高寒地区的民族也有喝酥油茶的习俗。怒族称酥油茶为&恰苏&。
13.苗族打油茶
苗族,主要集中在贵州省,云南、湖南、四川、广西等地也分布较多,人口738。3万。少数人信仰基督教,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通用汉文、苗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祖先居住在黄河之滨。苗族的支系很多,一般以服饰的颜色划分为红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五类。各地苗族均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手工业。手工业以蜡染、纺织、刺绣、榨油等为主;以蜡染最为著名,已有千年的历史,其中以贵州丹寨和安顺的技艺高超。苗族男子一般穿对襟短上衣,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绑腿。妇女上穿大领短衣,下着色调不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
少女的盛装一般为戴银首饰、颈挂银链,衣服的主要部位都有螺旋纹。苗族独具特色的住房为吊脚楼,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一般为三层,多为三间正屋带一间稍低的偏厦。底楼饲养牲畜家禽,中楼住人,顶楼堆放杂物。吊脚楼全部为木质结构。苗族人能歌善舞,凡节日均演奏芦笙,举行各种形式的&芦笙会&。苗族青年男女婚姻恋爱自由,通过&摇马郎&、&坐妹&、&踩月亮&等方式互相结交,婚姻多为本人意愿与征求父母意见相结合。苗族有&不落夫家&的婚俗,结婚后新娘返回娘家居住,待二三年后才回夫家长住。&吃牯脏&是苗族生活中隆重的风俗大典,每隔7年、13年、25年举行一次,这是崇拜祖先的祭祀活动,举办一次要大批地宰杀牯牛。此外,苗族还有赛龙舟的习俗。
打油茶,又称&煮油茶&,是当地汉、瑶、壮、苗等族传统食物。主要原料为茶叶、油、米花,副食品有花生、豆类、葱与各种绿叶菜、鱼虾、猪鸡肉与内脏、米粉、水圆等,将糯米蒸熟晾干成为&阴米&。将&阴米&放人滚油炸成米花。将所备副食品或炒,或煮,或切。将茶叶用油炒,加水,煮成&油茶水&。进餐时,主客围坐火塘边,主妇把碗摆在桌上,每碗放一些葱和绿叶菜,用滚油茶水烫之,再加一些副食品。每碗少而精,一轮又一轮地边吃边谈,吃时不用筷或每人只用一只筷子。日常食用时,副食品可多可少。或只饮油茶水,或只用油茶水泡冷饭。只用油茶水,米花者,称为&淡油茶&、&素油茶&、&空油茶&。
待客时,副食品丰富多样。酒宴前,用油茶垫底,可使酒不伤胃。以油茶代饭时,最后几轮要加米粉或水圆。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晚上边唱歌谈情边吃油茶。有的地方,用新娘打油茶待客代替了闹房。有的地方今发展为凡有子弟考上大学、参军、参加工作等,家中便打油茶待客。在吃法上,有的地方最后一轮须吃糖油茶。传说唐代已有打油茶之俗。
在云南的苗族人口有89.6万人。主要聚居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他们杂居在汉、壮、瑶、彝、哈尼等民族之间,但又保持小块聚居的状况。苗族的历史悠久,据考证,远古时期的&盘瓠&部落便是他们的先民。
他们信奉万物有灵,祀奉祖先,无论消灾除病、求子求财等都祈求祖先与神灵;消灾除邪时则由巫师驱鬼。节日有农历五月初五的花山节,节日期间要跳芦笙舞和斗牛。&踩花山&是云南苗族传统的娱乐节日,也是青年男女互相结识、建立厩隋的节日。
云南的苗族、瑶族、汉族、回族等民族也有饮油茶的习俗。苗族的油茶是把玉米、黄豆、蚕豆、红薯片、麦子、芝麻和糯米花等食物分别炒香脆,磨成炒面,用菜油或猪油搅拌均匀。饮时,用茶叶煮成浓酽的沸茶水,加入炒面,再加食盐、蒜泥、胡椒饮用。其味香醇、油而不腻。苗族吃油茶,有连吃四碗的规矩,每碗代表一季,有四季富足、平安之意。做客苗家吃油茶,吃了第四碗,若不再想吃,应该把碗叠起放好。否则,主人会认为你还想吃,再给你端来第五碗。瑶族也喜欢吃油茶。
瑶族油茶是先把茶叶用温热水稍稍泡一会后,去水留叶(渣),然后把泡过的茶叶、姜丝、猪油、豆豉、食盐等放在锅里炒香,励口猪骨汤熬煮,直到成糊状,撒上葱花、芫荽即可食用。有条件的人家再加花生、米花、黄豆、粉丝、玉米、芋头、红薯等食物一起煮。瑶族油茶具有增热驱寒、饱腹耐饿等功效。瑶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吃油茶是生活的需要。
云南许多汉族人也喝油茶,其中永胜油茶最有名。民间有&永胜人三天不吃油茶,走路都要打颤颤&之说。永胜油茶是在木炭火上用陶罐佐以猪油,把当地的上等稻米焙烤至黄色,再加入沱茶&起烤熟透发出茶米香味,加入水用竹筷子搅动煮沸片刻,做成第一道油茶底汤。所用的沱茶一般是采用当地上等沱茶,在做糯米饭时,放在甑头上蒸松软,再晾晒干,使其有糯米香味。油茶底汤制好后,根据不同口味习惯,加生姜、麻子糊、核桃仁、糯米花、红糖、鸡蛋等。回族油茶,是把麦面、荞面、糯米面与牛油、红糖&起炒熟。吃的时候,用沸茶水冲拌而食。其味油而不腻、香甜可口,饱腹耐饿。过去油茶是跑马帮、赶牛车和外出经商、跑路人的方便食品。
14.彝族盐巴茶
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兄弟们都喜欢喝盐巴茶。在他们中间,流行着一首歌谣:&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天三盅,雷打不动。&
云南的彝族人口分布较广,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区,滇东北的乌蒙山区和滇西北的小凉山一带较集中。彝族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2世纪已经出现。其先民是与氐羌有渊源关系的&昆明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云南彝族分为许多支系,各支系的服饰差异很大,多姿多彩。一般来说,彝族男子穿黑色窄袖斜襟上衣和多褶阔脚长裤,头前正中蓄小绺长发,并在右方扎一钳形绺。妇女头上缠包头,用围腰和腰带。
彝族流行多神崇拜。传统的主要节日有&火把节&,青年男女带着火把、乐器参加篝火舞会,通宵达旦地歌舞狂欢。
彝族支系拉乌人,结婚是既简便又节约的。男女情投意合,两人相约一起到山上各砍一背篓好柴,双双背到女家,女方父母就知道小伙子是自己的女婿了。老人便笑脸相迎,不过招待的仍是家常便饭和盐巴茶。男的白天帮助女家搞生产,夜里住宿在女家。一两天后,双双又到男家落宿,男家的父母也知道这姑娘是自己的儿媳。翌年,生了孩子,年轻夫妇才背着孩子,备了少量酒肉,一起到女家看望父母,夫妻关系就此固定下来了。这就是旧时&背篓好柴送女家&的一种婚姻习俗。
岳父岳母款待女婿的饮食中是少不了&盐巴茶&的。&盐巴茶&的冲泡方法是这样的:先将特制的、容量为200-400毫升的小瓦罐洗干净,这是煮茶的茶具。茶叶通常是清毛茶、饼茶或是其他紧压茶。将洗净的小瓦罐放在火塘上烤烫,再抓一把(约5克)清毛茶或事先敲碎的饼茶,让其在罐中烤,当茶叶被烘烤到&噼啪&作响,并散发出茶叶的焦香味时,再将火塘旁茶壶里的开水向瓦罐内缓缓冲人。瓦罐内茶水很快就沸腾起来,冲出泡沫。
一般第一次冲泡的茶汁可以倒掉,因为不太干净。第二次加开水至满,煨煮5分钟后,将用线扎紧的盐巴块(井盐)投入茶汤中,抖动一会儿提起拿走,使茶汤略有咸味。也有的是将适量的盐巴块直接投入茶汤中,再用筷子搅拌三五圈。这时,就可以把瓦罐移出火塘,再将瓦罐内浓茶分别倒于瓷杯中,一般只倒至茶盅的一半,再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开水冲淡后饮用。这种茶汤色橙黄,既有浓烈的茶香,又有适口的碱味,喝起来特别能消除疲劳。一般每烤一次,可冲饮三四道。彝族兄弟喜欢边饮边煨,一直到瓦罐中的茶味消失为止。
由于彝族兄弟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区,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茶叶已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晶,每日必饮三次茶。彝族老乡,通常是一边喝着盐巴茶,一边吃着玉米粑粑。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如果家中来了客人,他们会招呼客人落座,并立即端上茶盅,一边喝茶,一边交谈。
除了彝族人喜欢饮盐巴茶之外,纳西族、傈傈族、普米族、怒族、苗族等兄弟民族,也喜欢把盐巴茶作为日常饮料,煮茶方式基本相似。此外,彝族也有饮用腌茶的习俗。(本文资料由茶马世家收集整理www.)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在一些古籍中都有关于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普洱茶的功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经分析鉴定普洱茶中所含化合物多达500多种,而且这些化合物中有些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糖类及矿物质元素等,它们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有部分化合物是对人体有保健和药效作用,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为了保证普洱茶的健康功效,茶马世家从种植、采摘、发酵、蒸压、加工、运输、仓储等严格遵循标准的一体化生产工艺流程,使茶马世家成为远离污染、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无添加剂的纯天然生态健康饮品,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普洱茶的同时,茶马世家也将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发扬中华千年茶道文化。
总的来说普洱茶具有解油腻、消食、暖胃、化痰生津、促进脂肪新陈代谢,防治冠心病、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血尿酸、杀死癌细胞、抗突变、减肥、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除口臭、防龋齿、明目、抗辐射、减轻烟毒、醒酒解毒、消炎、杀茵、治痢、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
可见普洱茶确有奇效,有的人喝了很久之后却感觉不到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只有真正的普洱茶才能起到这个效果,假茶、劣质茶、湿仓茶、回炉茶是不可能起到这个效果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危害健康。
那么,作为消费者如何去避免买到这些问题茶叶呢?
包括茶马世家在内的从业人员都认为,从辨别真伪、优劣普洱茶上是一个核心的方法。
做普洱茶行业,最要紧的是从业人员的道德和良心底线!普洱茶市场巨大,所以一定会有许多不法商家为求暴利,大做文章,茶马世家有义务普及普洱茶的知识以及提供给消费者辨别真伪和优劣普洱茶的技巧。
&以茶取信,唯至诚可达四海;以茶传家,唯质优可传万世&,这是茶马世家传承百年的祖训,也是茶马世家秉承至今的制茶理念。
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
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
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
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
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
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
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
斯贷,不以牟取为贷,以义为贷;
斯典,不以值念为念,以正为念。
(咨询电话)
评论 (0条)
抢沙发,第一个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喝普洱茶口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