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西南医院神经内科科专家陈存木医生现在在哪家医院工作?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10期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摘要】:评价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脂质、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共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10 mg,睡前顿服。连续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脂质变化,对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脂质水平下降(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减少、稳定性斑块数目有所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下降(P0.05)。提示瑞舒伐他汀具有抗炎及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的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43.3【正文快照】: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众多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主要病理学基础。而大量研究业已证实,他汀类调脂药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09年5月住院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春华;王炳莲;田国栋;;[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5期
甄志刚;高素玲;;[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志鸿;辛颖;刘彬;张莹;岳伟;陆卉;张雅静;于德林;纪勇;;[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2期
何文凤;冯杰;蒲丽君;陈玲;张全波;倪海燕;张敏;李卫东;吕湛;;[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年10期
刘科彤;王迪;;[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年15期
周琳;许嘉鸿;宋浩明;刘晓利;蒋金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3期
吴艳;张晓雷;汤武装;;[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29期
陈茂芳;周均铭;周雅珍;高玉珍;陈爱芳;沈宇峰;;[J];世界中医药;2013年10期
高丹宇;刘欣;李旗;潘晓春;张瑜;赵迎春;;[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21期
王姝;;[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1期
程盼;于德林;马仁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4期
周贻军;赵亚男;缪绯;;[J];今日药学;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平良;李年娥;孙瑜婧;唐琼珍;陈早芳;邱元芝;葛郁芝;;[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耘红;[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宋世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宁;[D];山东大学;2012年
高聪慧;[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董贝贝;[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韩爱子;[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贾莹莹;[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翟红燕;[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李兴;[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杨鹏;[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薛峰;[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谭昌洪;[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易兴阳,张顺开,潘继豹,潘光强,胡永启,陈步满,林瑞声,余昌明;[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夏炳兰;陈勇;;[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年02期
孙国兵,赵薛旭,李作汉;[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3期
管玉青,陆兵勋;[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8期
曹红,孙长凯,赵耿毅,汪秋艳,刘新胜,许晶,陶定波,唐树良,黄爱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2期
康爱英,武跃明,王国庆;[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5期
丁建平;华扬;凌晨;段春;;[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4期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智;张伟光;王来藏;张波;谢晨;雷霆;;[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8期
章成国;张虹桥;谢坚;邵燕;邢诒刚;;[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12期
包纪盛;陈亚萍;林志;郑义通;瞿甦;;[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年06期
冯军显;;[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2期
曹化;居克举;李明超;;[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24期
黄焕章;周丹;李洪;凌紫云;;[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易兴阳;陈存木;池丽芬;黄毅;张顺开;;[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06期
李亚力;;[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02期
张映琦,周华东,陈曼娥,孙剑;[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薛伟书;;[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琳;金萍;闵连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杨继文;龚树辉;李忠权;;[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卢宏;王建平;刘春岭;张苏明;方思羽;;[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李国忠;钟照华;李呼伦;钟镝;马广玉;宋宇;王海涛;董丽芹;王德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张小乔;梅元武;李红戈;;[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孔令雷;胡金凤;苑玉和;陈乃宏;;[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崔艳英;沈连忠;王淑仙;;[A];第九届中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王华光;龙江;王玲;杨宝峰;;[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楼敏;丁美萍;黄鉴政;;[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闫福岭;方树友;许予明;;[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健刚;杜元灏;石学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朱丽丽;[N];健康时报;2003年
江山 张彬;[N];人民日报;2005年
冯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时章;[N];保健时报;2004年
蔡定芳;[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熊江雪 特约记者  杜恩;[N];健康时报;2007年
廖旭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郁文静;[N];民族医药报;2007年
曾凡新 董志 傅洁民;[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路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潘殿卿;[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朱巍;[D];复旦大学;2003年
刘建仁;[D];浙江大学;2003年
曲友直;[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朱继;[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关艳中;[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张爱梅;[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卢玲;[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李云霞;[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立斌;[D];吉林大学;2005年
李润辉;[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范斌;[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王玉勤;[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翁名相;[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金鲜花;[D];延边大学;2003年
卜晓霞;[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陈玉霞;[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刘艳红;[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张荣伟;[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摘要】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与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116例,对照组12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脑血流,并检测入院时,入院后第1、3、7天的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进展性卒中患者入院时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以预测缺血性卒中的进展。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微栓子检测;脑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 The study on stroke in progression and detecting mcroembolic signals,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ZENG Qing-hong, ZHUANG Ai-xia, SUN De-jin, JIANG Jian-dong, FENG Shou-q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 Jian-do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ke in progression and microemboli monitoring,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240 patient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s. Among of them, 11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rogression group and the other 124 patients were control group. All the 作者单位:222006江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曾庆宏,庄爱霞,孙德锦,姜建东), 神经电生理科(冯寿琴) 通信作者:姜建东 Email:jjd57@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lood flow rate when they were in hospital using TCD. The frequency and the number of microemboli were also detected after 0,1,3,7 day. Results It is significant in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of the patients in the progression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 The frequency and the number of microemboli of the patients in progress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when they were in hospital. Conclusion Detecting mcroembolic signals and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of the patient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s by TCD can forecast progression of stroke. 【Key words】 Stroke in progression;Microemboli monitoring;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 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在发病1周内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卒中[1],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2%~40%[ 2-5 ]。由于它致残率、死亡率均比一般卒中高,属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本研究通过对SIP患者进行微栓子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旨在寻找缺血性卒中进展的相关因素,达到预防卒中进展的目的。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临床资料 &&& 2009年01月至2011年10月间我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4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血栓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头颅MRI+DWI(核磁共振+弥散)证实为急性期脑梗死,初次发作,发病时间≤24小时。分为两组:①对照组:发病6小时内症状达到高峰,不再进展;②进展组:虽经常规治疗,发病后6小时至7天内症状仍进行性加重,中国卒中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评分增加≥8分或瘫痪肢体肌力下降≥2级者。排除标准:(1)出血性脑血管病;(2)重型脑梗死;(3)有严重心、肾、肺疾病及意识障碍;(4)不能配合检查;(5)病情进展后头颅CT复查为梗死后出血;(6)无良好的超声通透窗口,不能显示清晰的血流频谱。其中进展组116例,男76例,女40例,年龄40~82岁,平均(68.1±11.5)岁;对照组124例,男83例,女41例,年龄38~81岁,平均(67.2±10.7)岁。上述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方面经检验具有可比性。 二.微栓子与脑血流动力学方法 1.TCD微栓子监测 患者安静仰卧在床上,应用2MHz探头在患者两侧颞窗同步探测左右大脑中动脉双侧频谱,取样深度45~55mm,待获得双侧大脑中动脉最佳血流信号后,用固定架固定探头。于入院时,入院后第1、3、7天进行四次TCD检查,每次均连续监测30分钟,记录微栓子的数目及阳性率。每次监测深度及角度固定,由两名经验丰富医生操作。 2.TCD脑血流检测 于入院时进行TCD检测各支脑动脉(包括双大脑前动脉、双大脑中动脉、双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检测脑动脉的指标为:收缩期峰值(Vs)、舒张末峰值(Vd)、平均峰值(Vm)、脉动指数(PI),并记录频谱变化,以Vm增高或者降低为异常率阳性,正常范围为阴性。 3.头颅MRI及彩超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行头颅MRI+DWI及颈动脉彩超检查。 4.TCD监测微栓子诊断标准 根据第九届国际脑血液动力学会议组委会提出的TCD监测微栓子标准,栓子信号特征包括:①多数信号具有特征性的声音改变,可表现为“劈啪音”、“鸟鸣声”或“呻吟声”;②多数呈单向性信号,且与多普勒频谱方向一致;③持续时间很短,在300 ms内;④信号强度一般高于背景信号至少3dB以上。 5.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均用 x±s表示,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单独样本t检验以及线性分析统计方法进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比较(表1) 注:以上相关因素经X2检验,除入院后血压升高、基底节及半卵圆区梗死、&50%颈内动脉狭窄三因素外均与卒中进展有关(P&0.05-0.01)。 2.进展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脑血流异常率的比较(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进展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微栓子阳性率比较(例,% 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同组比较:进展组入院时与入院后第1天比较无意义,与第3天比较* P&0.01,与第7天比较# P&0.01;对照组入院时与入院后第1天比较无意义,与第3天比较▲P&0.05,与第7天比较# P&0.01;两组微栓子阳性率均在入院后呈降低趋势。 4.进展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微栓子数目比较(个,x±s 表4) 注:与对照组比较ΔP&0.01。同组比较:进展组入院时与入院后第1天比较无意义,与第3天比较* P&0.01,与第7天比较# P&0.01;对照组入院时与入院后第1天比较无意义,与第3天比较▲P&0.05,与第7天比较# P&0.01;两组微栓子数目均在入院后呈减少趋势。 讨 论 &&& 目前多数人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与年龄、颈内动脉狭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梗死部位、发热、感染、纤维蛋白原升高等常见因素有关[1-3,5]。还有人认为与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因素有关[6-8]。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所以进展性卒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发病机制为:①责任动脉部位血栓蔓延产生新的狭窄或使原有狭窄的血管产生闭塞,使原脑缺血区域扩大;②梗死区域脑水肿扩散逐渐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③患者的一般状态包括心肺功能、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改变以及全身感染均干扰脑代谢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 &&& 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快与慢都提示血管的病变,狭窄处局部血流速度增高,而狭窄远端的血流速度反而降低,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穆玉明等认为通过测定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指标,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测[9]。进展组脑血管血流速度异常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急性脑梗死后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广泛异常可能预测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原因是广泛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影响了大脑有效的侧支循环的建立以及血管自发的再通率,导致缺血半暗带的不可逆损伤[10]。 &&&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软斑及溃疡斑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11]。Rourke等[12]也认为,不稳定型斑块破裂是患者发生卒中进展及致死的重要原因。微栓子主要来源于这种不稳定斑块的脱落 [13-14],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心脏[15]。以往研究表明,急性期脑梗死微栓子检测率从5%-80%不等[13,16-18],距离发病时间越近,检出率越高[19-20]。本研究两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病24小时内微栓子的检测率最高,一周之内逐渐降低,与相关研究一致[21]。进展组入院时微栓子阳性率及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微栓子监测可能预测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微栓子导致缺血性卒中进展的机制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微栓子进一步加重原本狭窄的管腔,使局部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血栓灶逐渐增大 [22];②微栓子的不断脱落,导致梗死区周边微小血管闭塞,侧支循环血流不足,加重缺血半暗带;③大的微栓子造成动脉一动脉栓塞的再次发生。Levi的研究表明,如果每小时检测出大于50个微栓子的患者发生再梗死几率高达77%[23]。本组仅有1例进展组患者监测半小时微栓子数目大于10个,卒中进展后复查头颅MRI+DWI可见原发病灶对侧出现新鲜腔隙性梗死灶,考虑再发梗死。因本组样本量少,再梗死几率需要大的样本进一步证实。 &&& 两组患者微栓子阳性率及微栓子数目均在入院时最高,1周内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入院时与入院后第1天比较无意义,与第3天、第7天比较有差异意义,说明急性脑梗死后,加剧了微栓子的脱落,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监测微栓子的时机应在发病3天内。进展组入院时、入院后第1天的微栓子阳性率及微栓子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而入院后第3天、第7天比较无意义,表明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多数发生在发病3天内,与相关研究一致[24-25]。同时,微栓子阳性率增高及数目增多也反映出颈动脉斑块及心脏栓子的不稳定性,结合颈动脉彩超、既往心脏病史、心电图表现等相关检查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指导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动脉一动脉栓塞的可以通过稳定动脉斑块来防治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对于来源于心脏的栓子可以进行抗凝来预防缺血性卒中的进展。 参 考 文 献 [1] Gautier JC. Stroke in progression.Stroke,. [2] 李亚军,曹丕彦.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临床神经科学,-198. [3] 陈黔妹,沈扬,樊东升.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732. [4] Birschel P, Ellul J, Barer D. Progressing stroke: towards an internationally agreed definition. Cerebrovasc Dis, -252. [5] Li PA , Shuaib A , Miyashita H ,et al . Hyperglycemia enhances extracellular glutamate accumulation in rats subjected to forebrain ischemia.Stroke,-192. [6] 邵良,黄怀宇,汪芳,等.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的水平测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38. [7] Barber M,Iangborne P, Rumly A,et a1.D-dimer predicts earl clinical progression in ischemic stroke: Confirmation using routin clinicalassays. Stroke, 13-1115. [8] Olah L, Csepany T, Bereczky Z, et al. Activity of natural coagulation inhibitor proteins in the acute phase of ischaemic stroke. Ideggyogy Sz,-39. [9] 穆玉明,韩伟,吴伟春,等.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9-1500. [10] 李效兰,岳伟,张辰昊.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检测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593. [11] 易兴阳,陈存木,池丽芬,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中华神经科杂志,-391. [12] Rourke F, Dean N, Akhtar N, et al. Current and future concepts in stroke prevention. CMAJ, 23-1133. [13] 徐丽君,周玉珍,王春芝,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栓子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455. [14] Telman G, Reisner SA, Sprecher E, et al. Monitoring of the extracranial and intracranial course of single emboli of cardiac origin. Neuroimaging,. [15] 顾承志,赵晓晖,黄怀字,等.房颤患者脑动脉微栓子自动监测研究.卒中与神经疾病,2004,ll:154-155. [16] Gao S, Wong K S, Hansberg T,et al. Microembolic signal predicts recurrent cerebral ischemic event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Stroke,2-2836. [17] Titto T Idicula, Halvor Naess, and Lars Thomassen. Microemboli-monitoring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 Is it worth the time? BMC Neurol,-89. [18] Ritter MA, Dittrich R, Thoenissen N, et al. Prevalence and prognostic impact of microembolic signals in arterial sources of embolis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Neurol,–961. [19] Delcker A, Schnell A, Wilhelm H. Microembolic signals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a prospective study. 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5. [20] Poppert H, Sadikovic S, Sander K, et al. Embolic signals in unselected stroke patients: prevalence and diagnostic benefit. Stroke,9–2043. [21] 潘晓丽,陈竿,庄凤英.脑动脉微栓子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75. [22] 王冬冬,高政,姜长斌,等.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发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3. [23] Levi CR, Stork JL, Chambers BR, et al. Dextran reduces embolic signals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 Ann neurol,4–547. [24] 王鹏飞,赵仁亮,徐爱敏,等. S-l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3. [25] 张亮,赵仁亮,何健.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山东医药,-42. 作者联系方式: 地址: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 邮编:222006 电话: 邮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缺血性卒中人群中的应用价值--《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年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缺血性卒中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筛查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应用价值,并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比较。方法选取非血管性认知障碍(NCI)组76例,VCIND组66例,由两名神经内科医生进行MoCA及MMSE评估。结果 MoCA总平均分为22.61±4.722分,MMSE为27.35±2.615分,总分相关分析r=0.765,P=0.000。排除受教育程度影响,对于9年及以下教育水平者,MoCA除命名外,其余各项在两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9年以上教育水平者,MoCA除命名、计算力、定向力外,其余各项在两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及约登指数最大值初步确定MoCA用于识别VCIND与NCI组最佳分界值为24/25分,其筛查VCIND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29%和79.31%,优于MMSE(灵敏度61.67%和特异度6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CA筛查VCIND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是一种有效的VCIND筛查量表,但应用于我国人群尚存在不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43.3【正文快照】: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缺血性卒中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王慕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230001
@任明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230001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筛查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应用价值,并与简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东菊;;[J];广东医学;2006年12期
Ovbiagele B.;Liebeskind D.S.;Starkman S.;郭俊;;[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12期
特木其那;刘国荣;李月春;;[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缪学琼;徐恩;;[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2期
彭斌;高山;于丙琦;朱迎慧;汪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年05期
赵海英,曾成保,王正斌,李素敏;[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4期
李宏建;[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4期
李宏建;;[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10期
袁志敏;;[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年05期
许晓辉;许予明;;[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玉才;周沐科;郭建;何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许晓辉;许予明;;[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李燕;刘俊艳;;[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杨文兵;杨蓉;曹华;;[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易兴阳;潘继豹;陈存木;池丽芬;张顺开;;[A];医学科研成果与应用[C];2011年
段建钢;刘鸣;;[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樊萍;陈恬;王荣;;[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周沐科;王玉才;王会;杨雪;周东;何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王会;陈宁;王玉才;周沐科;何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爱平;[N];科技日报;2010年
陈小芦;[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神经内科主任
王拥军;[N];健康报;2008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N];健康报;2011年
王丹;[N];医药经济报;2007年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王拥军 整理
秦海强;[N];健康报;2010年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杨石;[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7年
朱庆;[N];医药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小丽;[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马英;[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谈颂;[D];四川大学;2005年
黄勃源;[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韩德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徐佳亮;[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曹心慧;[D];四川大学;2006年
李楠;[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孙新刚;[D];中南大学;2012年
韩巨;[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磊;[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王会军;[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蔡霞;[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黄斌;[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庞爱兰;[D];昆明医学院;2005年
周育苗;[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李燕;[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特木其那;[D];内蒙古医学院;2007年
宋俊杰;[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贾伟华;[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鲁医院 神经内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