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艾胶桃红四物汤汤能补吗

【病理】《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和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壮盛;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绝,地道不通,故形坏而不子也。”《灵枢》载:“冲脉起于胞中,出于气街,前行于胸,后行于背,上出颃颡,渗灌诸阳,下入于足,注诸络,为十二经脉之海,其出入皆少阴以行,故为血海。”《素问》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滞;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滞,暑则气淖泽,虚气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金匮妇人杂病脉证篇》载:“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结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经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烦疼….”;又云:“带下经病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妇人诸病,首重调经。经者,常也。如潮之有信,月之盈亏,应期而至,即为无病。若六淫外感,七情内伤,以及饮食劳倦,皆足使气血不畅,而经水之来失常,有不调者,有不通者,有兼疼痛者,有兼发热者。而不调之中,有经期提前者,有经期后退者。提前为热,退后为虚。而不通之中,有血枯者,有血滞者。血枯宜补,血滞宜破。而疼痛之中,有常时作痛者,有经前、经后作痛者。常时与经前作痛者,为血积;经后作痛者,为血虚。而发热之中,有常时发热者,有经行发热者。常时发热者,为血虚有积;经行发热者,为血虚有热。宜各审其因而治.【病机】气血失于调节,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其多由于肝气郁滞、肾气虚衰所致,且以肝郁为主。肝为肾之子。肝气郁滞,疏泄失调,子病及母,使肾气的闭藏失司,故常发展为肝肾同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虽众说纷纭,然无外二端:其一、肝郁。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溢,则月经周期正常。情志抑郁,忿怒伤肝,以至疏泄失司,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如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来。其二、肾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归肾”,或多产房劳,老年肾衰。肾气亏损,藏泄使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月经周期紊乱。【辩证】经水出诸肾,经病,既和肾功能有关,又与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相关。虽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亦无外二端:其一、虚证。“不荣则痛。”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所致。虚有三型:1、血虚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2、肾虚型。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3、血寒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之大法:补气养血,滋补肝肾。其二、实证。“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实亦三型:1、气郁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2、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 3、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治之大法:祛淤止痛,活血通气.【表现】经水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忽来忽断、忽多忽少、不利不止、一月再行,经前腹痛、泄水、便血、吐血、泄泻、脐下痛,经来发热、发狂、咳嗽、呕吐、胁痛、体痛,经如绿水、黄水、淡水、屋漏水、墨豆汁,形如牛膜、青蛙子、鱼脑,经成血胞、紫块、坚如石,经后腹痛、失血、心痛、血崩、带下、经闭,以及老妇行经、避年、居经、暗经等。【脉象】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主月经不利,腰腹痛;肝脉沉而急,浮之亦急者,主月事不调,时无时有也。尺脉滑者,血气实也,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脉来如琴弦者,主月水不利,少腹痛孔窍生疮。尺脉断续者,主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肾脉微涩,为不月。大抵血气壮盛,经络遏闭者,其脉必滑实。外伤风冷,经络凝滞者,其脉必浮涩。形体憔悴,经络涸竭者,其脉必虚弱.【治则】调经,首补肾以填补精血,使之肾气充足,精血旺盛;次扶脾以健脾升阳;三疏肝以辅之,共奏“气血调和,月经通调”之功。1、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故治血病,宜以气药为主。血得热则流通,得寒则凝滞,故血病以热药为佐。但阴虚血热者,不在此例。2、因病而后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因经不调而后生病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瘥。3、寒客胞门子户,血气不通,为症瘕之候者,宜散寒逐瘀;真水亏败,阳火内炽,血海枯竭,经绝不通者,宜补阴养血。4、经水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欲来而先病,或来而断续者,并宜:和气饮加香附;余如:当归散、调经散、一味丹参散之属,均可酌用。5、经候不调,无他证而不受胎者:六味丸全料减泽泻一两,再加香附四两,蕲艾一两,作丸服之;若有别证兼见者,随证制汤送下上丸。6、劳伤气血,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下血,或白滞白淋者,并宜:四物汤加丁香、阿胶、蕲艾。7、曾经伤胎,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烦热者:大温经汤。8、每遇经行,头痛气满,心下怔忡,饮食减少,肌肉不泽者,此湿痰为患:二陈汤加当归、炮姜、肉桂。9、经水延期,胸胁腰腹剌痛,虚浮寒战者,此冲任衰弱,脏气虚冷:温经汤加减之。10、虚气上逆,心腹攻筑,胁肋剌痛,月水不调,有寒滞者:香附、乌药、苏叶、干姜之属;无寒滞者:左金丸,余如金铃子、旋覆花、橘叶、橘核、泽兰之属。11、肥人痰多,占居血海,以水下多,目渐昏者:南星、苍术、川芎、香附,作丸服.●经水先期月经周期,因个体差异,不尽相同,21——35天为正常,关键是准时。 治法如下:1、先期经来而多者,此肾中水火交旺,宜清其热:清经汤。2、先期经来而少者:此肾中火旺而阴水亏,治宜壮水:两地汤。3、性情温和,素无他疾者,是血盛且熟:归身、川芎各9克,赤芍、生地、知母、麦冬、地骨皮各12克,甘草3克,水煎,空腹时服。4、性急躁而多怨怒者,是气血俱热且郁:制香附、归身、川芎、白芍、黄芩、黄连各12克,生甘草3克,生地9克,水煎服。5、形瘦素无他疾者,为血热:归身、生地、川芎、赤芍、黄芩、炒黄连各12克,生甘草3克,水煎食前服,兼和三补丸和之。6、形瘦素多疾且热者,属冲任内伤:当身、白芍、党参、熟地、知母、麦冬各12克,川芎9克,炙甘草3克,姜枣为引,水煎食前服,宜常服地黄丸。7、误服辛热暖宫之药者,属冲任伏火:四物汤加黄檗知母汤。8、形肥多痰多郁者,此血虚气热:当归身、川芎、生地各9克,陈皮、法半夏、云苓、生甘草各3克,条芩、香附、黄连各12克,姜引,水煎服。9、腹不痛而身多热者,此为血热,其色必紫,脉必洪数:四物汤中川芎减半,易生地,加条芩、丹皮、香附。10、因虚热而经水先期者:四物汤,保元;不应:加炮姜、炒黄连、香附;兼有咳嗽者:逍遥散。11、气多血虚者,腹必痛:藿香正气散加川芎、当归、香附。12、因脾虚阴燥者:加味逍遥散。13、脾经郁滞者:加味归脾汤。14、因肝经怒火者:加味小柴胡汤。15、肥人痰多者:南星、白术、苍术、黄连、川芎、香附各等分,作丸服。16、通治:先期丸、凉血调经丸、凉血丸之属。17、白鸡冠花,焙干研末,每早用老红酒,温服七分,三四日即愈。18、若妇人年四十余,经月二三至者,此少年色欲太过,后必崩淋.●经水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德性温和,素无疾者,为气血虚少:八珍汤。2、性急躁而多怨怒者,为气郁血少:八物汤加香附、青皮各等分,水煎服,兼常服苍莎丸,以调之。3、形瘦素无他疾者,为气血俱不足:十全大补汤。4、形瘦食少者,为脾胃虚弱,气血虚少:异功散加当归、川芎,兼服地黄丸。5、体肥及饮食素多者,为湿痰壅滞:六君子汤加当归、川芎。6、平素多痰者,为脾胃虚损,气血失养:参术大补丸。7、后期而来少者,为血寒而不足,后期而来多者,为血寒而有余:同用温经摄血汤。8、腹不痛,微发热,脉大而无力,或浮涩濡细者,此为血虚,宜调气生血:八物汤加香附:虚者:四物汤加人参、白术、黄耆、升麻、陈皮;气滞血瘀者:四物汤加丹皮、香附;肥盛痰甚者:四物汤去地黄,加橘皮、半夏、茯苓。9、脉沉迟弦紧者,为血寒:归附丸。10、过期色淡者,为痰多:二陈汤加柴胡、香附、肉桂。11、过期兼白带者:艾煎丸加香附;兼咳者:逍遥散加丹皮;咳而泻者:养胃汤。12、经来涩滞,胸饱腰腹痛者:醋煎散,或七气汤加减。13、脾经血虚者:人参养荣汤。14、肝经血少者:六味地黄丸。15、气虚血弱者:八珍汤。16、过期色紫成块者,为血热:四物汤加香附、黄连。17、通治:过期饮、滋血汤之属.●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此证由于肝肾俱郁,以致经来或先或后,或续或断,治宜清肝活血,乙癸同治同经期自定:定经汤、加减八物汤、乌鸡丸、乌鸡汤之属。●经水不止(月经过多)血量。60——85克,持续3~7天。前3天失血量占90%。卫生巾两包够用。三包以上,每片湿透,属经量过多;一包用不完,属经量过少。2、四物汤加柴胡汤,兼常服补阴丸;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 2、血虚者:四物汤加酸枣仁。1、因肝经风热者:补肝散。5、经来黑色。因热极而黑者: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汤;沉黑色败由于虚寒者: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归脾汤之属以温之。5、脐腹疼痛不欲食者:牡丹散。●经行或多或少1、经隔数月,始行一次,每以不常,即不或先或后,亦无或少或多,此由坤贞真气内葳则坎中真阳不损;若三月一行,不先不后者,此天生仙骨,故以季为准,而不以月为盈虚;若再加炼形之法,可获长生,不必妄投药饵。若稍有不调者:助仙丹。2、因恚怒伤肝者:逍遥散。4、因热伤元气者:补中益气汤加五味、麦冬、炒黄檗;脾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2、肥人经水来少者,为痰凝经道:二陈加芎归汤。若逐日经来,几点则止,或五日或十日,又来数点,一月常三四次,面色青黄者:先用艾胶汤,次以陈皮15,高良姜3、枳壳3、三棱3、乌药3,槟榔18、砂仁18、红花18、莪术18克,上九味共研末,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日三服。宜用:加味四物汤,或先服小柴胡,以去寒热,后服四物汤,以和之;4、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痛,气攻胸膈者:牛膝散。“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此证多因劳伤气血,体气虚弱,或风冷客于胞中,伤漫冲任二脉,或血气实而经络不利所致。若寸脉弦而关脉沉者,肝病,多见腹痛,孔窍生疮;若尺脉绝不至者兼主小腹引腰痛,此乃气攻胸膈,治法如下:2、经来日期不准,或多或少者,瘦人则因气血虚而脾胃弱:十全大补汤及地黄丸;肥人则因气血虚而痰滞多:六君子汤下苍莎导痰丸。7、色紫成块。经血被阻塞在同一个区域而没有及时排出,囤积5~10分钟就会形成血块。血块通常在早晨刚起床或者久坐之后。●经来断续3、经来黄色。此纯虚之证,故来如黄水,须暖其经以和其血:当归9、乌药9、川芎9、玄胡9、小茴9、白芍各9、熟地12克,姜枣为引,清水煎,空腹时服,至次月血胜自愈,不可用凉药;若见心胸嘈杂,此胃中有湿痰:六君子汤加肉桂、木香、苍术。1、熟地30、酒川芎6、炒白术15、酒当归15,炒白芍9、山萸肉9、黑芥穗9,续断3、甘草3克,清水煎服,十剂后,每服加参9克,再服十剂,下月经自如常;经来不断,淋沥无时。此证多因经来而行房事,致伤胞络,或因劳损而伤冲任,气虚不能摄血所致,若时行时止,腹痛脉沉细者,此寒热邪气,客于胞中,非虚弱候。治法如下:1、经来色白。多见五心烦热,小便作痛,此气血俱虚所致:附子乌鸡丸。2、经来色淡。由体虚所致:党参9、白术9、茯苓9、归身9、川芎9、白芍9、熟地9、炙黄耆9、制香附各9、炙甘草6克,姜枣为引,水煎服,常服地黄丸。
1、瘦人经水来少者,为气血虚少:四物加人参汤。3、凡经水来太多者,不问肥瘦,皆属热:四物加苓连汤,兼服三补丸。此证经水过多,行后复行,身体困倦,面色痿黄,由血虚而不能固摄所致,法宜补血而引之归经:●经来形色●经水一月再行4、伤冲任之脉者:四物党参知母麦冬汤及地黄丸;6、脐下气胀,上攻欲呕,不得睡者:产宝方。此证由于肝气不舒,以致经来忽断忽续,腹中时痛时止,肌表则寒热往来,多因行经之际,血室大开,适逢风吹寒袭,肝气为之壅闭,而经水之道路,亦随之俱闭,久之腠理经络,亦皆不宣,往来寒热,由是而起,法宜当其内热未深,外邪犹浅,即补肝中之血,通其郁而散其风:3、肾水不足者:六味丸。1、因郁结伤脾者:归脾汤;脾气虚弱者:六君子汤。●经水数月一行8、经水微少,或胀或痛,四肢疼痛者:四物汤加延胡索、没药、白芷为末,淡醋汤调下;若只少涩者:四物汤加葵花、红花;若渐渐不通,形瘦潮热,脉微数者:四物汤去地黄、川芎,加泽兰叶三倍、甘草.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4、经来绿色。此为大虚大寒之证,故纯为绿水而无血色,不可用凉药:附子乌鸡丸,此非但疗病,兼能怀孕。8、经坚如石。此证由血积或受寒所致:和血通(归)经汤。7、血海虚弱,心中恍惚,时多惊悸,或发虚热者:养荣汤。3、因肝火妄动者:加味四物汤。3、因服热药而致经水不调者:四物汤加黄檗知母汤及三补丸;5、劳伤血气,冲任虚损者:胶艾汤,或伏龙肝散。或用当归10、川芎10、甘草10、黄耆10、官桂10,熟地20、白术20、白芍20,柴胡5、阿胶各5克,上十味共为细末,每服15克,枣一枚,水煎,空腹时温服;6、经淡如水。此证由血虚所致:保元汤加川芎、当归、肉桂、香附,或四物汤加人参、黄耆、香附;腹痛者加阿胶、蕲艾、延胡;虚者加生姜、附子。●经水不利(月经过少)因热血凝结,或离血、蓄血所致者,经行必多:四物汤加黄芩、黄连、知母、黄檗、白芍;腹痛加蓬术;黑瘦多火之人,经少色深紫而不受孕者,此胞血枯而精被烁:四物汤去生地,加芩连;经色紫而兼黑或散或薄色败者,此真气内损,宜温之:理阴煎、理中汤、归脾汤、补中汤√之属。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3.003页¥1.0010页¥3.008页¥3.003页¥2.00 2页¥1.005页1下载券5页2下载券15页免费7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免费3页免费10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得​四​物​汤​加​减​法​即​得​妇​人​病​治​疗​大​法​。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尤昭玲大夫本人发表
我属于寒性体质,月经不调,量少,适合用四物汤吗?
状态:就诊前
咨询标题:我属于寒性体质,月经不调,量少,适合用四物汤吗?
月经不调,量少,总是提前,适合怎样药补?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我今年37岁,是寒性体质,冬天很怕冷,只要出门去,大腿上就起鸡皮疙瘩,夏天则不怕热,一直以来月经量都不是很多,而且总是提前,经期大概五六天能完。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自己试着吃了一段时间的三七粉,三七粉是加一点油蒸熟了吃的,早晚各一次,空腹吃的,这段时间正在吃鹿胎膏,用黄酒蒸服,也是早晚各一次,空腹吃的,一段时间过后,也有一些效果,脸色也红润了。还坚持每天用热水烫脚,直到背上微微出汗。效果还不错。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想问问您:我这种情况适合吃四物汤吗?四物汤应该怎样用量?能长期用这种方式吃三七粉吗?
9***发表于
中药服用是需要专业医生详细面诊、辨证后根据体质及其他身体相关因素综合来用药的,不能乱服用或长期服用药物,会起到反效果,建议就近找大医院专家诊治。尤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尤昭玲大夫本人
状态:就诊前
好的,谢谢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尤昭玲大夫的信息
不孕症、排卵障碍、卵泡发育异常、卵巢早衰、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人工授精的中医辅...
尤昭玲,女,主任医师,妇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第四批名中医继承指导...
中医妇产科可通话专家
北京中医医院
杭州市中医院
安徽省中医院
苏州中医院
福建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中医院
广安门中医院
东直门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所在位置: >
四物汤调理月经不调的机理
更新时间: 14:29:43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月经不调是常见于二十几岁女性的疾病,患者常有腹痛及全身不适的表现,经期及出血量的异常是期另一个主要症状。四物汤调理月经不调效果很好,那么其机理是什么呢?
  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素体精血亏虚,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变化而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et久余血内留,蓄而成瘀,致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而使本病发生。故消除病因,求本论治,平调阴阳,恢复机体生理功能是调经的根本。
  四物汤具有补血调经之作用,各种妇科疾患均可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化裁。“妇科病,四物良。”方中地黄有生、熟之分,使用亦有区别,生地甘寒,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作用,常用于阴虚内热而致的月经先期、量多;熟地甘温,较生地滋补性强,有补肾阴、益精髓、补血养肝作用,主治因肝肾亏虚、津液缺少的月经过少、经闭证,也可治肝肾阴虚、相火妄动的月经过多,亦可将生、熟地改为炭剂同用,增加补虚止血固涩之力。方中芍药亦有赤、白之分,赤芍能泻能散、活瘀通经,多用于经少、色暗有块等证;白芍能收能补,酸敛缓急止痛,用于经多、腹痛等证。当归性温味甘,有补血活血的双重作用,主人血分,对于身体虚寒之经水不调、闭经等证,得此药则经脉温和流通。川芎味辛性温,能行气活血、宣通气滞,为血中之气药,主用于经少、经闭、痛经等证,伍当归可达祛瘀生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四物汤组成: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四味药。四物汤功效:调经止痛、养血疏筋。
  中医中药在我中国都一直是璀璨的明珠哦。那...
  月经不调是现在很多白领女性会出现的一种疾...
  有一些女性发现自己的月经量比较少,但是没...
  不管出现哪种疾病,及时的治疗是最明确的做...
大家爱看 |
周点击排行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编号经营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物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