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血血清中含有抗A和B凝集素,为什么它还是万能供ab血型和o型结合

在无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对病人来说危险性最大的血型是AB型。为什么呢?_百度知道
在无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对病人来说危险性最大的血型是AB型。为什么呢?
我觉得是o型才对!
提问者采纳
你好!“数学之美”团员为你解答!楼主所说的危险应该是说非AB血型的人接受AB型血是非常危险的。血液中和凝集有关的物质有两类共四种:凝集原(A凝集原和B凝集原)和凝集素(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相遇会发生红细胞凝集,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相遇也会发生红细胞凝集。我们说一个人的细胞是什么血型主要是看红细胞上带有的凝集原的类型A型血: 红细胞有A凝集原,血清里面有抗B凝集素,这二者不发生凝集反应B型血: 红细胞有B凝集原,血清里面有抗A凝集素,这二者不发生凝集反应AB型血:红细胞上有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没有凝集素;O型血: 红细胞上没有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两种凝集素。我们输血的目的是让失血过多的人补充红细胞,因此可以看到O型血的红细胞上没有任何凝集原,所输入的血液的红细胞在任何人体内的都不会发生凝集反映,因此可以给任何血型的人输血,因此O型血人叫万能输血者。但是O型血人只能接受O型血,因为它的血清中含有两种抗凝集素,任何带有凝集原的红细胞都会被凝集。同理,AB型人叫做万能受血者,因为他们的血清内没有抗凝集素,但是他们的红细胞上有两种凝集原,他们的血输入到非同型人体内时,会被对方血清中的任意一种凝集素所凝集,因而他们的血只能给同类型的人,而不能输给被人,非AB型的人被输入了AB型血是很危险的。另外,虽然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但是在输血的时候,还是要缓慢输血,因为虽然O型血的红细胞不会被凝集,但是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凝集素,他会凝集受血者的红细胞,但是由于相对而言量比较小,故而需要缓慢的输血,防止快速输血导致受血者红细胞局部的严重凝集。如满意,请采纳,加赞同;不满意,请反馈,“数学之美”与你共同进步!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因为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但AB型的血只有AB型的人才可以接受。假设输A型血的话,那么A和AB型的人可以,B型的不可以。输B型血的话,B型和AB型的可以,但A型的不可以。输AB型的话,只有AB的可以,A型和B型都不可以。而任何血型都可以接受O型血,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所以,输AB型最危险。
简单来说AB血型中有A、B,根据血型的排他性,1、如果患者是A型血,那么与B冲突;2、如果患者是B型血,那么与A冲突;3、如果患者是O型血,那么与A、B都冲突。相反,不管患者是那种血型,O型血都不存在与之冲突的A或B。o型是最安全的
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那AB型血不应该是最安全吗?反而o型血最危险,因为o型血只可接受o型血。求解...
O型血的病人最危险,对血型未知的病人来说输AB型血最危险。。。
血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不同血型的血液为什么会产生凝集反应?
不同血型的血液为什么会产生凝集反应? 5
从微观角度讲,越详细越好。
血细胞表面有抗原 血浆内有抗体
A型血表面有A抗原 血浆中有B抗体 当输入B或AB型血时候与B型血表面的抗原发生反应而产生凝固
B型血表面有B抗原 血浆中有A抗体 当输入A或AB型血时候与A型血表面的抗原发生反应而产生凝固
O型血表面无抗原 血浆中有A和B抗体 当输入A或B型血时候与A或B型血表面的抗原发生反应而产生凝固
AB型血表面有A和B抗原 血浆无抗体 当输入A或B或O型血时候不会凝结
所以O型是万能供血者,AB型是万能受血者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集? [ 标签:血型 凝集,血型,血液 ] ポラリスの涙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 15:10 满意答案红细胞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0四型。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正常情况下只有ABO血型相同者可以相互输血。在缺乏同型血源的紧急情况下,因O型红细胞无凝集原,不会被凝集,可输给任何其他血型的人。AB型的人,血清中无凝集素,可接受任何型的红细胞。但是异型输血输入量大时,输入血中的凝集素未能被高度稀释,有可能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所以大量输血时仍应采用同型血。临床上在输血前除鉴定ABO血型外,还根据凝集反应原理,将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作交叉配血实验,在体外确证两者血液相混不发生凝集,方可进行输血以确保安全。
其他回答 (3)
你知道过敏吗?原因就是这样。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互相识别,产生凝聚
是抗原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您的位置: &
血液的组成、特性与血型
[摘要]血液的组成、特性与血型在历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真题中出现是次数比较多,血型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考生要熟知这一考点。
&  血液的组成、特性与血型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高频考点,考拉网依据最新考试大纲总结了这个考点及练习题。
  血液的组成、特性与血型
  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的概念人体内所含的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机体总重量的60%,按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部分。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少量的脑脊液、淋巴等,它是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液体环境,故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在生理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体液机制的调节,使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状态称为稳态。
  (二)血量、血液的组成
  1.血量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ml,其中血浆量为40~50ml。幼儿体内的含水量较多,血液总量占体重的9%。
  2.血液的组成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含水(90%~91%)、蛋白质(6.5%~8.5%)和小分子物质(2%)。其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主要有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三)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我国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新生儿约为55%。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的相对数量变化。
  (四)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是指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离心沉淀,使血细胞下沉,其上层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液凝固后,血块回缩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五)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溶质构成,由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胶体渗透压。正常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相当于770kPa(5776mmHg)。其中胶体渗透压仅占3.3kPa(25mmHg)。由于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晶体物质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在生理情况下,由于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血浆的pH值
  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浆pH主要决定于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即NaHCO3/H2CO3的比值,通常血浆pH值的波动范围极小。
  二、血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及基本功能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我国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数量为(4.0~5.5)&1012/L,平均为5.0&1012/L;女性少于男性,为(3.5~5.0)&1012/L,平均为4.2&1012/L。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此外,红细胞内有多种缓冲对,能缓冲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红细胞的运输功能是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实现的。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2~160g/L;女性为110~150g/L。
  在红细胞的生成过程中,铁和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在幼红细胞的发育与成熟过程中,合成DNA必须有维生素B12和叶酸作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造血原料和辅助因子缺乏将分别导致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等。
  (二)白细胞数量及基本功能
  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是(4.0~10)&109/L,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生理变异范围较大。
  白细胞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大类。在临床工作中,于显微镜下分别计数这三类白细胞的百分比,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成年人白细胞分类计数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碱性粒细胞0~1%;嗜酸性粒细胞0.5%~5%;单核细胞3%~8%;淋巴细胞20%~40%。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吞噬、消化及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保护防御功能。抵抗外来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
  1.中性粒细胞是体内主要的吞噬细胞.它能够吞噬病原微生物、组织碎片及其他异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在机体内起着抵御感染的重要作用。因此,当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到1&109/L时,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很容易感染。另外,中性粒细胞还能通过吞噬作用清除体内的坏死组织和免疫复合物。
  2.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并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3.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中的颗粒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白三烯)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等。这些活性物质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引起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的症状;另一方面又可通过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把嗜酸性粒细胞吸引过来,聚集于局部以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4.单核细胞由骨髓释放入血液的单核细胞仍属未成熟细胞,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较短。2~3天后便迁移到组织中,继续发育成巨噬细胞,后者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且胞内溶酶体中含大量酯酶,可消化某些细菌(如结核杆菌)的脂膜。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也能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他细胞活动的调控;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能力;单核-巨噬细胞还可有效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
  5.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而NK细胞则主要执行机体的天然免疫功能。
  (三)血小板数量及基本功能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100~300)&109/L,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9/L以下时,微小创伤或仅血压增高也能使皮肤和黏膜下出现淤点,甚至出现大块紫癜。血小板可融合于血管内皮细胞,对修复内皮细胞,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及正常通透性具有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太少时,这些功能就难以完成而产生出血倾向。
  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小板的功能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第二阶段主要是促进血液凝固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
  三、血型
  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其中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含有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别称为A抗原和B抗原。在人类血清中还含有与其相对的两种抗体,即抗A抗体和抗B抗体。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所含抗原的种类,将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膜上只含A抗原者为A型;只含B抗原者为B型;含有A、B两种抗原者为AB型;既不含A抗原也不含B抗原者为O型。在同一个体血清中不含有与其本身红细胞相对抗的血型抗体。即在A型血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的血清中一般没有抗A和抗B凝集素;而(-)型血的血清中则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另外,A型中还可含有A1和A2亚型。因此,在测定血型和输血时都应注意到A亚型的存在。通过ABO血型凝集试验可以判定血型类别。
  注意:①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红细胞会发生凝集。②输血时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发生凝集而致溶血。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血液的组成、特性与血型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1题 机体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E.组织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考点精要】内环境的概念
  【解析】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分布在细胞外,包括血浆、组织液和少量存在于一些体腔内的液体,如淋巴液、脑脊液等。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生活的环境,故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教材第7版《生理学》第4页)。
  第2题 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的物理、化学因素保持着动态平衡
  B.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D.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E.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考点精要】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液体成分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稳定的状态。所谓保持相对稳定或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并不是说&静止不变&(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教材第7版《生理学》第4页)。
  第3题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理化参数是(2006)
  A.钠离子浓度
  B.钾离子浓度
  C.电解质渗透压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考点精要】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比较
  【解析】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的离子分布不同(电解质),蛋白质也不同(胶体物质),但是总渗透压是相同的,否则内环境会紊乱(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教材第7版《生理学》第47页)。
  第4题 机体中血管内外水平衡的维持是通过(2006)
  A.钠离子浓度
  B.钾离子浓度
  C.电解质渗透压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D
  第5题 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的比值是指(2003)
  A.血液黏滞性
  B.血细胞比容
  C.血浆渗透压
  D.血液比重
  E.血红蛋白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考点精要】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解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教材第7版《生理学》第48页)。
  第6题 血浆与血清的主要不同点是后者不含(2005)
  A.钙离子
  B.球蛋白
  C.白蛋白
  D.凝集素
  E.纤维蛋白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考点精要】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解析】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但增加了少量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教材第7版《生理学》第66页)。
  第7题 通常所说的ABO血型是指(2002)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
  C.血浆中凝集素的类型
  D.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素的类型
  E.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考点精要】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
  【解析】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教材第7版《生理学》第69页)。
  第8题 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的血型是(2004)
  C.AB型
  E.AB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B
  第9题 关于AB0型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2008)
  A.AB型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
  B.AB型血的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和B抗原
  C.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
  D.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
  E.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抗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考点精要】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解析】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凝集原)种类和有无而分为四种血型。不同血型的红细胞膜上抗原(凝集原)种类不同;血清中所含的抗体(凝集素)也不同,所含的凝集素都是不能对抗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的。在A型血的血清中只含抗B凝集素(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教材第7版《生理学》第70页)。
  第10题 O型血(2006)
  A.红细胞膜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
  B.红细胞膜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C.红细胞膜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D.红细胞膜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
  E.红细胞膜上不含A和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考点精要】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解析】O型血红细胞膜上不含A和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教材第7版《生理学》第70页)。
  血液的组成、特性与血型在历年真题中出现是次数比较多,考的知识点也很丰富,了解血型知识在生活中也很重要。报考今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的考生要牢记这些知识点。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3331人看过
2942人看过
责任编辑:xiaohui当前位置: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李某受伤被送到医院,急需输血,医生用A、B两..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李某受伤被送到医院,急需输血,医生用A、B两种标准血清给病人验血,发现均无凝集现象,则应该给李某输(  )A.A血型B.B型血C.AB型血D.O型血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 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如果两片载玻片上的红细胞都不发生凝集现象,则受检者的血型是O型,所以根以同型血为主的输血原则.所以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李某受伤被送到医院,急需输血则应该给李某输O型血.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李某受伤被送到医院,急需输血,医生用A、B两..”主要考查你对&&输血与血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输血与血型
ABO血型:&&&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它是在1900年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的。目前在医学上运用最为广泛。&&& &&&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互相反应,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ABO血型的对比:
同型输血:输血时,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按照这个道理就可以推断出ABO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有凝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从上表看来,除了同血型者之间可以相互输血外,血液为AB型的人还可以接受其他各血型的血液,而O型血则可以输绐其他各血型的受血者。&&&&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易错点:误认为O型血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为他人献血大量输血时,原则上应以输同型血为主,且献血者身体必须健康。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血量:&&& 正常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如果体重为60千克,则血量为4.2~4.8千克,平均为4.5千克。如果折算为容积,4.5千克血量约为4.5升。&&& 血量保持相对恒定的意义在于,它能使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保持一定的充盈度,从而使人体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水乎。也就是说,血量的恒定是保持正常的动脉血压所必需的。输血和无偿献血:&&&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200~l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20%(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但是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所以我们每位同学将来都应做义务献血的宣传者和参加者。&&&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献一份爱心。关注心血管健康1. 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
2.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青少年时期就要注意保护心脏和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不偏食、厌食:偏食、厌食会造成营养不足,体质虚弱,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患心肌炎、瓣膜炎等疾病;营养过剩,过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脂肪堆积,影响正常功能,甚至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所以,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平衡膳食(2)保持豁达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豁达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会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3)做到不吸烟、不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酒精,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心脏和血管受损,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一定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4)坚持体育锻炼:青少年要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促进心脏强健,以增加心脏的工作潜力。
发现相似题
与“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李某受伤被送到医院,急需输血,医生用A、B两..”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534418455102670152470156137440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b血型和o型结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