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今年21岁最近确诊DMD/BMD七岁发病率的。请问能活多久

DMD及BMD的机理和临床表现(译稿)
现在已经确定杜氏和贝克型(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由抗肌萎缩蛋白的不正常引起。在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大约有90%是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而贝克型在临床上较少见,大约只占10%。贝克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症状较之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轻许多。
在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学龄期,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患者行动能力的进行性退化; 10岁以后,患者行走更加困难,可以发现患者应骨盆带和腿部的肌无力,为了尽可能的保持平衡,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行走姿势:腹部前突,肩部后缩,用脚的前部着地。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完全用脚尖走路。
根据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1、严重杜氏型;2、温和杜氏型;3、严重贝克型;4、温和贝克型。有些温和贝克型患者,到青春期才发病,20-30岁只是表现出偶尔的肌肉抽筋,甚至到40-50岁还没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假肥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最严厉的一种。
这是一种典型的X染色体性联索隐性遗传病,突变基因的位置被定位在X染色体的短臂2区1带(XP-21 low side)。通常只有男性表现出病症,而女性是疾病基因的携带者。
该基因叫做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一个基因,发生缺失的可能性较大。该基因包括240万个碱基对,79个外显子(编码序列),所以该基因成为人们研究基因缺失的重点,人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试(PCR analysis)进行基因缺失研究。
目前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抗肌萎缩蛋白已成为进行基因诊断的一部分。肌肉活检显示肌肉纤维有十字状的阴影。通过荧光染色法,可以在骨胳肌和心肌细胞上看见抗肌萎缩蛋白位于肌细胞膜上,靠近细胞质的边缘。抗肌萎缩蛋白只占整个肌肉细胞膜的2%。&&
从抗肌萎缩蛋白的数量来确定病情的分类&&因基因缺失或点突变使抗肌萎缩蛋白完全缺失或残存率不足3%为严重DMD;残存率在3&&20%之间为温和DMD(发病也在幼儿期,但以后的症状比典型的DMD轻);残存率在20&&80%之间或100%但结构或分子重量不正常为贝克型。
这是一个抗肌萎缩蛋白工作的模型,我们可以看到抗肌萎缩蛋白位于肌细胞膜的边上,靠近细胞质。肌细胞膜是一层油脂,抗肌萎缩蛋白是一种杆状的螺旋形蛋白,是肌细胞膜上非常重要的功能蛋白,它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抗肌萎缩蛋白的C端(羧基端)连接着一系列与抗肌萎缩蛋白相关的糖蛋白,内部端(氨基酸端)连接肌动蛋白(肌动蛋白是肌细胞的骨架),所以说抗肌萎缩蛋白是连接肌细胞内部骨架和细胞膜外的重要桥梁,因为抗肌萎缩蛋白与一系列的抗肌萎缩蛋白相关的糖蛋白质紧密相连附着在肌细胞膜上。(注:没有找到插图)
什么是抗肌萎缩蛋白?什么是肌营养不良?肌营养不良意味着肌肉的消耗,在肌营养不良中肌肉的消耗伴随着肌肉组织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同一些先天的肌肉结构的疾病不同,这些疾病是由于肌纤维发育不完整,至使肌肉萎缩,但是患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肌肉纤维。肌营养不良的关键因素是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纤维会逐渐丧失,致使肌肉萎缩。让我们来看一下复杂的模型,在影像中你可以看到抗萎缩蛋白位于肌细胞内肌细胞膜的边上,羧基端连接着dystroglycans蛋白&&肌细胞膜上与抗肌萎缩蛋白相关的糖蛋白,而这些蛋白又通过一个薄片与肌细胞外相连接。在肌细胞膜上还有一系列与抗肌萎缩蛋白相关的糖蛋白&&sarcoglycans。当一位患者缺失了抗肌萎缩蛋白,就会相应减少dystroglycans蛋白、sarcoglycans蛋白和其他一些细胞内的蛋白质。因此完全缺失或部分缺失抗肌萎缩蛋白,会引起这些相关的肌细胞膜蛋白的减少,破坏肌纤维结构的完整性,肌纤维容易受到机械损伤。有些患者抗肌萎缩蛋白正常,但是缺失了 sarcoglycans 蛋白或 dystroglycans蛋白,会引起症状较轻的,成年期发病的肢带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肢带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有12种亚型,它们都是与抗肌萎缩蛋白相关的糖蛋白的不正常引起。至于其导致肌肉纤维损伤的原因有许多假设,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这些蛋白的缺失了导致肌细胞膜的脆弱,从而损伤了肌肉纤维。也有的研究者认为由于肌细胞膜的渗漏,导致过量的钙离子进入肌肉细胞,造成了肌纤维的损伤。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虚弱的肌细胞膜,mdx鼠是DMD的动物模型,这些鼠完全缺失抗肌萎缩蛋白,但它们无论从临床症状和肌肉组织结构来看都与DMD患者有很大的不同,只有横隔膜表现出了与DMD患者相类似的肌肉组织结构。很显然,鼠的横隔膜使用相当频繁,而它们可能不像人类的骨骼肌结构和体形那样,对肢体肌肉纤维施于如此大的机械压力,导致肢体肌细胞膜的损伤,因此只有在鼠横隔膜中才能明显的看出肌病的病理症状。如果将实验鼠与正常的鼠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程度的肌纤维不正常。不正常的程度取决于进行怎样形式的收缩。如果这些肌纤维被施以离心的负荷,或者叫拉长的收缩(例如:你手握一件物体,将它缓慢地放在桌子上,你的肱二头肌就会被拉长),任何时候进行离心收缩,都会对肌肉纤维施加较大的压力。有趣的是人的肌肉组倾向于离心运动,例如臀部伸肌、膝盖伸肌、踝部背屈肌,这些肌肉在DMD患者中较早的表现出衰弱。因此有可能是这些肌肉纤维承担较多的离心负担,才在临床中显示出较早、较多的退化。我再重复一遍,mdx鼠是一种DMD的动物模型,该实验鼠的模隔膜表现出较多的DMD病理症状,这表明鼠的横隔膜承受较多的、持续性的负荷,致使其有较多的磨损和撕裂。
我们再来简单的回顾一下DMD的病理症状,DMD患者的肌细胞膜由于完全缺失抗肌萎缩蛋白,非常容易受到机械损伤(这可能是肌纤维承受较大的机械负荷而产生的),然后较多的钙进入肌细胞,提高了细胞内的氧化压力,最后造成肌肉纤维的退化。肌纤维进行衰退,再生的循环,最终肌纤维再生能力丧失,发生不可逆的退化直至死亡。当肌纤维死亡后,它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所替代。典型营养不良的肌纤维中渗透着大量的结缔组织,而且许多肌纤维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所替代,所以我们在典型的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肉活检样本中可以看到正常的肌纤维,还可以看到衰退的肌纤维、萎缩的肌纤维、再生的肌纤维和纯粹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的渗入。
这是一个正常的三岁孩子的肌肉活检样本,你可以清晰地看到直角形状的肌纤维,周围被肌细胞核包围着,只有很少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只有1型肌肉和2型肌肉(红肌和白肌)之分。
这是一个三岁的DMD患者的肌肉活检样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一些脂肪和结缔组织的渗透,还有一些炎症细胞,另外可以发现正常的肌纤维、再生的肌纤维、一些细胞核在肌纤维中心和略微有一些肌肉萎缩的现象。
这是一个9岁的DMD患者的肌肉活检样本,这里已没有太多的肌纤维存在(这与患者临床的表现是一致的,如果用量化力量测试仪器对这一年龄段的患者进行力量测试,患者的力量已降到正常水平的20%以下),大量的肌纤维丢失,大量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渗入肌纤维,还可以看见一些退化的萎缩的肌纤维、少量的正常纤维和一些细胞核在肌纤维中央的,可以再生的肌纤维。
这是一个19岁DMD患者的肌肉活检样本,几乎没有肌纤维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脂肪和结缔组织。这说明这个年龄段已到了该疾病的晚期,在此病的晚期患者几乎没有什么肌纤维存在。DMD患者的平均年龄并不确定,但大约在20几岁。近年来,由于对患者进行了呼吸和心脏功能的积极介入,患者的平均寿命已经延长了许多。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DMD患者的临床症状。当DMD患者2&4岁时,会表现出颈部屈肌的虚弱,颈部屈肌是患者最早表现出虚弱的的肌肉群。这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在颈部这一十字区域颈部屈肌和伸肌的力量对比不平衡,相对与颈部伸肌,颈部屈肌明显处于劣势。颈部屈肌主要有胸锁乳突肌和一些脊柱前部的肌肉,这些肌肉的直径较小,颈部伸肌主要由斜方肌和一些直径较大的肌群组成。当肌肉开始变得虚弱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临床上首先可以发现颈部屈肌明显弱于颈部伸肌。把一个三岁的DMD患者平放在一张课桌上,把他的头放在桌外,通常表现出颈部屈肌的无力,而且不能使他的下巴碰到胸部。
典型的肌源性肌病,DMD也不例外,表现出近端的肌肉(接近躯干的肌肉)弱于远端的肌肉,上身和下身的肌肉都是如此。而典型的神经源性肌病表现出远端的肌肉弱于近端的肌肉。
DMD患者的下肢肌肉先于上肢肌肉数年开始萎缩,骨盆带的肌肉先于肩胛带的肌肉数年开始萎缩。但总的来说,近端的骨盆带和肩胛带的肌肉先于远端的肌肉萎缩。
臀部的伸肌先于臀部屈肌萎缩,这是因为臀部伸肌承受离心收缩(拉长收缩),臀部屈肌承受向心(缩短收缩)。当你将一件物体放在地上,身体向前倾时,臀部伸肌开始工作,同时它们被拉长,这就叫做离心收缩。
DMD患者的膝盖部的伸肌也先于屈肌萎缩,这也是因为肌四头肌承受离心收缩,而脚窝的肌肉承受向心收缩。DMD患者的踝部的脚背屈肌,先于脚底屈肌萎缩,这是因为走路时为了使脚跟着地,脚背屈肌必须承受离心收缩。
&让我们来看一下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力量丧失的典型例子。这张插图显示了对DMD患者进行30个肌群的手动肌力测量得出的平均值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第一个10年患者的肌力丧失得非常快,在第二个10年肌力丧失的速度明显减缓,特别是13&14时。这可能是因为青春期男性荷尔蒙的大量分泌,有新的肌肉生长出来;也可能是十几岁的DMD患者大多已经失去行走的能力,坐在轮椅上,减少了对肌肉纤维的机械负荷。
我想讲一下数量肌力测试仪和手动肌力测试的差异,我们用数量肌力测试仪,已经对许多DMD患者进行了测试。数量肌力测试仪显示DMD患者的膝盖伸肌在6岁时,已降低到正常儿童的50%,而手动肌力测试则显示还在4&5级,所以说手动肌力测试在临床应用上相对迟纯。
透过以下的一些现象我们就可以在学龄前和学龄早期发现孩子患了DMD:颈部屈肌的虚弱、用脚尖走路、白星海芋姿势(腹部前突,肩部后缩),腓肠肌假肥大,,臀部凹陷(在假肥大的臀部三角肌和臀部其他肌肉之间形成一个窝状)。Gower&s征就是当DMD患者要从地上站起时,他们必须翻过身来脸朝下,先用双手和膝盖着地,然后翘起臀部,最后把双手慢慢移到膝盖上,再双手推膝盖挺起身体站直。主要是臀部和膝部伸肌无力和萎缩造成的。
Gower&s征并不是DMD患者所特有的,我们可以在BMD、肢带型等多种骨盆带肌肉萎缩无力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患者中,看到此现象。
当我们发现了DMD和BMD的以上介绍的这些症状后,我们首先要对患者进行CPK(肌酸磷酸激酶)的血清检查,在各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CPK均会有所升高,特别是在DMD的BMD患者中CPK会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肌电图也是常被用作诊断DMD的仪器, 但现在已经很少用了。目前主要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基因测试,确定患者是否有基因缺失,大约有67%的DMD和80%的BMD病中,存在基因序列的缺。一些商业化的实验室可提供基因测试服务。
由于DMD和BMD的基因缺陷有相似性,所以基因检测只能告诉我们是抗肌萎缩蛋白不足,还是不正常,通常不能确定患者是DMD或BMD。这就需要通过肌肉活检来确定患者肌肉中抗肌萎缩蛋白的数量,才能做出确切的诊断。
分清是DMD还是BMD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预计病情的严重程度、生活的质量及患者的预期寿命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所以应该进行肌肉活检,确定患者肌肉中抗肌萎缩蛋白的数量,以便进行确诊。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DMD患者,通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基因缺失的检测,能发现患者是DMD;如果一个家族曾经有BMD患者,基因检测能发现通常患者是BMD。近来,随着人类全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全基因序列的检测每一个遗传密码,以便区分DMD和BMD。
让我们看一下,患者不同年龄段的CK水平,当一个DMD患者3&5岁时,我们可能发现患者血清中CPK水平相当高的,大约在1的水平;在患者10&13岁时,血清中的CPK水平大幅度下降,大约在水平。CPK这一指标表示患者总体肌肉纤维溢入患者血液的肌酸磷酸激酶的水平,当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肌纤维越来越少时,CPK的水平也相应降低。所以说患者CPK高达25000并不说明你病情严重,只是说明患者处于病情的早期,发展较快,有大量的肌肉纤维遭到破坏。
让我来看一下,DMD典型的步态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脊柱更加向前突出,肩后缩,膝盖挛缩,由于股四头肌的萎缩,患者腿部前倾做棒球击球的动作困难,他们做任何膝盖前屈的动作,都可能使腿部失去控制而倒地。腹突出,肩缩进像戴着盔甲的姿势是为了用踝关节来控制身体的平衡。
在DMD患者成长的第一个十年,可以看到不断加重的用脚尖行走,开始是用前掌着地,渐渐地脚尖越踮越高,脚踝越来越前倾,当患者的踝部呈90度直角,甚至脚底向里弯曲时,可以想像脚踝不能背屈,就无法用脚来使膝盖弯曲,所以膝盖被拉长,同时腰部的脊柱进一步前突, 这是为了弥补臀部拉长,以维持身体的平衡,患者会尽可能的将身体重心后移,落在股关节上,这就必须让腰部的脊柱向前突,肩部后缩也是同样的道理。由于患者臀部伸肌的无力,患者的骨盆也会前倾,患者腹突出、肩缩进的戴盔甲样的姿势就是为了使身体的重心后移,以保持稳定的站姿。
由于这种腹突出、肩缩进的盔甲似姿势虽然能维持身体的短暂平衡,但同时却加剧了臀部伸肌和膝部伸肌的萎缩无力(废用性萎缩),患者维持平衡的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失去行走的能力,不可避免地成为轮椅一族。DMD患者坐轮椅的时间大约在10岁左右,大致的范围是7&&13岁,有个别例外,行走能力维持得略长一些。我们可以从DMD患者一次行走维持的时间和他们步行的速度,较准确地判断他们坐轮椅的时间。我们已对100名DMD患者进行了研究,我们让患者走30步,如果他们能在六秒钟之内走完这段路程,一般还能维持行走能力2年以上,如果用6&12秒完成此段距离,一般还有行走1&2年,如果超过12秒完成此距离,行走能力将维持不了一年。我们能够通过临床评估并告诉患者家长,患者将在何时丧失行走能力,坐上轮椅。
腿部支架对DMD患者有什么帮助?
多年来的整形学的研究究告诉我们:当DMD患者行走越来越困难,并经常摔倒,身体自然的调整已无法让他们维持身体的平衡时,使用长腿支架,还能使他们的行走能力维持1&&3年。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整形医生的论述是准确的,长腿支架确实能使DMD患者的行走时间延长1&3年,但使用长腿支架也有许多对患者不利的影响。支架锁住了患者的膝盖,当患者摔倒时毫无抵抗,在使用长腿支架的DMD患者中,摔成骨折的并不鲜见。对一些十分渴望行走的患者,我们可以利用长腿支架使他们维持1&3年的行走能力,但是最终结果是一样的,不管是否使用支架,到13&14岁几乎100%的DMD患者会失去行走的能力
典型的长腿支架叫 KAFO,用聚丙烯锁住膝盖和固定踝关节,必须对支架进行一些改造,才能符合DMD患者的需要。
关于DMD患者的挛缩问题:
所有的DMD患者最终都会发生肌肉挛缩的现象,最容易发生挛缩的部位是踝部的脚底屈肌,坐轮椅的DMD患者的肌肉挛缩更为严重,因为他们无法行走,踝部肌肉不再承担身体的重量,他们的跟键得不到充分的拉伸,所以脚底屈肌的挛缩发展得很快,而尚能行走的患者,因必须承受身体的重量,跟键得到较充分的拉伸,所以肌肉挛缩的速度较慢。
膝部的弯曲挛缩,事实上在DMD患者坐轮椅以前,不会有膝部的挛缩,一旦DMD患者无法行走,坐上了轮椅都会有膝盖弯曲挛缩的现象。当肌肉因脂肪和结缔组织的渗透而被纤维化,而患者又坐在轮椅上,膝盖始终保持着静止的弯曲的姿势,膝盖伸肌无力,无法自己让膝盖保持直的状态,患者坐着时臀部、膝盖都保持着弯曲的状态,脚踝不承受任何重量,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臀部、膝盖和踝部脚底弯曲挛缩。
为什么尚能行走的DMD患者膝盖不会挛缩呢?回顾一下我前面讲的内容,你就会明白,患者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必须调整姿势(盔甲状姿势),这时为了能够行走,患者的膝盖始终保持着伸直的状态,因为患者的股四头肌萎缩无力,如果膝盖弯曲就会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而倒地,一旦患者坐上轮椅,整个白天膝盖都保持着弯曲的状态。
患者坐在轮椅上,纤维化的臀部肌肉一直保持着弯曲的状态,所以DMD患者一旦坐上轮椅后,百分之百会造成臀部的弯曲挛缩。&
手部的弯曲挛缩
手部如保持静止弯曲的状态,也会造成弯曲挛缩。当你整天坐在轮椅上,你手的肘部大多数时间一定是搁在轮椅的扶手上,保持着一种静止的弯曲状态,而如果你站立着,你的双手自然而然地悬挂在身体的两边,所以说患者一旦坐上轮椅,就会出现肘部的弯曲挛缩。
在典型的DMD患者中你可以看到臀部的弯曲挛缩并伴有外翻的现象,膝盖的弯曲挛缩和严重的马蹄内翻型踝部脚底挛缩。如果这种马蹄型挛缩过于严重,会压迫脚和踝关节的侧部,而且使得穿鞋十分困难,我们可以通过整形外科手术来拉长跟键和放松胫骨后部的肌键来避免或减轻踝部的挛缩,有时这些手术在患者坐轮椅之前就应该做。
整形外科的报导显示较早地进行跟键放松术,能够延长DMD患者的行走能力,研究显示DMD患者做拉长跟键的手术是非常明智的。要避免把跟键放得太长,只要使胫骨放低后,脚尖能够向上翘就可以了。手术后要尽快让患者站起来,如果3&&4个星期不站起来,患者就可能永远失去行走的能力。
关于DMD患者的脊柱侧弯问题
85&90%的DMD患者会有脊柱侧弯的问题。脊柱侧弯使得患者无法坐稳和坐直、有疼痛感、不便护理。如果脊柱侧弯达到80度以上,就会引起限制性的肺炎,所以脊柱的畸型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在晚期的DMD患者中我们可以看到严重的脊柱侧弯,造成骨盆严重倾斜,以至严重影响肺部功能和无法保持坐姿,必须长期卧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进行脊柱融合手术。
我们应了解,有些患者的脊柱侧弯表现得相当轻,有的甚至终生没有发生脊柱侧弯。我们发现大约有10&15%的DMD患者在18、19岁时脊柱只有15&20度的侧弯,而且不再发展,因此不需要在患者10&12岁时就进行预防性的手术,因为大约有10&15%的DMD患者不需要做这样的手术。研究表明DMD患者使用脊柱支架意义不大,所以我们不主张DMD患者使用脊柱支架,脊柱融合术是唯一对DMD患者脊柱侧弯有一定帮助的手术。目前大多数的医生都同意在DMD患者青春期早期脊柱侧弯达到20&25度时,应该实施脊柱手术,因为大多数的患者的脊柱侧弯将继续加重,如果患者的最大肺活量下降到40%以下,做手术将变得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在患者脊柱侧弯达到20&25度,患者的限制性肺部疾病还相对较轻的时候进行脊柱融合术。
因经常进行系统的肺部功能测试和肺部透视,这对预测脊柱侧弯是否继续恶化十分有价值,脊柱侧弯伴有驼背和向前弯曲表明脊柱侧弯将继续恶化,假如患者的最大肺活量不到2升,脊柱侧弯将继续恶化,达到2.5升以上一般将不会恶化。
DMD患者常伴有限制性的肺部疾病,由于呼肌的虚弱无力使患者无法充分的咳嗽,清除肺部黏液,继而引起肺部感染,然后由于吸肌的虚弱无力造成肺部换气不足、二氧化碳滞留、高碳血酸症,最后引起呼吸衰竭。呼肌的衰弱会造成肺部的废物淤积,引发一系列的肺部问题。在肺功能检测中用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来检查呼气和吸气是否虚弱。在DMD患者生长期的第一个十年,就可以从肺功能测试中看到患者静态气道压力下降,而且最大呼气量先于最大吸气最受损,这是因为DMD患者胸壁的干扰和横隔膜相对少用引起的。然后在DMD患者10&12岁时可以发现他们的最大肺活量有所增加,这时他们达到一生中肺活量的最高峰,在他们生长期的第二个十年,他们的最大肺活量直线下降,最严重的DMD患者的最大肺活量降低到1升以下,这些患者如果不使用呼吸机,将会死亡,他们使用呼吸机的平均年龄大约在16&17岁。另外一些DMD患者的最大肺活量峰值较高(不多见)。我们研究显示,如果患者的最大肺活量达到2.7升,他们在生长期的第二个十年平均每年最大肺活量仅下降4%,如果患者10&12岁时肺活量达到峰值,那未18&19岁时最大肺活量还有峰值的一半;而如果患者的最大肺活量只有1.7升,表明在患者生长期的第二个十年中平均每年下降10%,到18岁时,患者的最大肺活量仅是峰值的20%。
急性呼吸衰竭的标记:
一般来说最大肺活量下降到20&25%时,会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二氧化碳分压超过55&&60对DMD患者来说也是一个呼吸衰竭的信号。
现在越来越多的DMD患者采用了BIPAP(双向正压)技术,进行无创的呼吸支持,很少采用气管造口术。使用通气设备后,能改善患者的高碳酸血症,减少头痛和午夜醒来的次数,白天也会舒服许多。研究显示利用这种无创的呼吸支持技术将明显地改善DMD患者的生活质量。
DMD患者的心肌症:
虽然很罕见,但是我们还是在临床上发现了DMD患者十岁以前就患有心肌症的病例。一般来说在DMD患者15岁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左心室后壁纤维化增加,心肌也呈现出不正常的收缩。必须注意心脏Purkinje细胞的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因为DMD患者的心肌症一般会引起心律不齐,而Purkinje细胞的不正常会引起致命的快速心律失常。在DMD患者生存的第二个十年,特别是第二个十年的晚期,因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 Holter监视仪的检查,因为这一年龄段的DMD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危险明显增大。
关于DMD患者的体重问题:
我们经常会发现DMD患者,因长期坐在轮椅上,变得肥胖。但是在DMD患者疾病的晚期,常常会因超量的分解代谢,大量失去体重,变得极瘦,尤其是他们生长期第二个十年的后期,这种现象特别明显。我们有一组数据显示9&&13岁的DMD患者相对于正常儿童有体重超重的现象,13&17岁的DMD患者体重开始变得正常,17&21岁时DMD患者的体重急骤下降。这是两方面的综合原因所致,一方面,是超量的分解代谢造成他们体内蛋白质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是严重的限制性肺部疾病,使他们在呼吸时,因呼吸困难而消耗更多的能量。
目前药物治疗DMD方法:
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皮质类激素强的松、地夫可特对DMD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强的松可以每天服用,也可以每个月前十天服用。营养不良的肌肉伴随着一些炎症,这可能就是皮质类激素的治疗作用。另外,beta II肌肉收缩剂如Albuterol能增强合成代谢,也对治疗DMD有一定的益处。最近的研究还显示合成类固醇和来自氧甲氢龙的睾丸激素也对治疗DMD有一定的益处。
&皮质类激素强的松,地夫可特,Albuterol也称 舒喘灵(支气管扩张药)
这些药我还没有验证,希望大家交流交流~~~
理论上治疗DMD的一些方法:
肌母细胞移植已经进行了试验,研究者将捐献者的肌母细胞移植入患者体内,希望能够让移植的肌母细胞与患者营养不良的肌细胞结合,移植的肌母细胞的DNA进入患者营养不良的细胞,使患者的细胞产生正常的抗肌萎缩蛋白。但是不幸的是较大范围的人体试验是不成功的,因为患者的肌肉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脂肪和结缔组织使供体细胞无法进入。&
基因治疗已经被提出,而且已进行了动物实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DNA粒子直接注射进患者的肌肉细胞,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腺病毒或腺相关病毒做为载体感染患者的肌细胞,将正常的抗肌萎缩蛋白送入患者的体内。
还有一些研究者正在研究利用干细胞潜在的分化能力,来治疗DMD。
以上我们尽可能祥细的介绍了DMD的BMD的机理和各方面的临床症状,供大家参考。
阅读(...) 评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MLPA及测序技术在DMDBMD家系分析中的应用.pdf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
? ? 2 1 0 2 2 1 3 3 4d2ebMaLJt n I 2 1 0 2r e bme c eD 3 3 .l oV 4 2 .oN
? 临 床 检 验 研 究 论 著?
及 测 序 技 术 在 / 家系分析中的应用
APLM DMD DMB
1 2 1 △ 3 1
古 艳 , 谢 建 生 , 都 莉 , 韩 春 锡 , 万 琼
( 江 西 省 南 昌 大 学 第 三 附 属 医 院 检 验 科, 江 西 南 昌 ; 广东 省深 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 断 中 心,
广 东 深 圳 ; 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神 经 内科, 广 东 深 圳 )
摘 要: 目 的 运 用 技 术 和 及 测 序 技 术 对 / 进 行 家 系 分 析, 对 患 者、 可能携带者基因诊断并探
APLM AND ANDc DMD DMB
讨 诊断流程的临床可行性。 方 法 对 个 / 家 系 中 例 患 者、 例 女 性 可 能 携 带 者、 例男性家系成员, 例 女 性 和 男
2 DMD DMB 6 31 6 6
性 健 康 对 照 共 例采集外周血提取 , 运 用 技术分析对以上 例 的 基 因 个 外 显 子; 患者取右侧腓肠肌
13 AND APLM 13 DMD 97 01
肌 肉 提 取 , 逆 转 录 ; 分 别 进 行 及 序 列 测 定, 测 序 结 果 与 结 果 进 行 比 较。 结 果 经 检
0m3 g ANR ANDc AND ANDc APLM
测, 家 系 的 例 患 者 均 缺 失 基 因 , 家 系 中 例 患 者 均 缺 失 。 以上结果经肌肉 测序证实了相应外
1 4 DMD 05noxE 2 2 34noxE ANDc
显 子 缺 失。 结 论 技 术 结 合 及 测 序 技 术 进 行 家系分析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APLM AND ANDc DMD
关 键 词: 肌 营 养 不 良; 核 酸 探 针; 基 因 扩 增; 系 谱
: / 文 献 标 识 码: 文 章 编 号: ( )
410 .42 .D?13761 .ns s ij . A 0314 ? 2792 ? 42
o ldraaelnuecG s uem nneylhgacnuadf os iys o r tys p h yi tb yl um i lxeedp?l no i tga t ne dpne e sdmnaeanboopirt a c i f ipl n i cnqeoul onhcge t y g
1 2 1 △ 3 1
naYunGe h s na iJe iX iLuD i xnuhCnaH no inQaW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