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中国梦去西部圆支医

扶贫支医感想之一
&&&&&&&&&&&&&&&&&&&&&&&&&&&&&&&
&&来到陕北已有两月余,在适应这里的气候饮食基础上,工作已转入正轨。感触非常深的还是缺水和风沙对当地经济生活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榆林市地处陕北,纬度较高,干燥少雨,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毫米以上,成为历史上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我们来这里两个多月仅下了几场小雨,一般下1、2小时就停了,还赶不上蒸发掉的。我们医疗队医生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气干燥。口唇干裂、起皮、出血;全身皮肤瘙痒,刚来也不懂,就洗澡,结果越洗越痒。后当地医生对我们说:皮肤干燥瘙痒不能多洗澡,会越洗越干燥的。最后我们几位男医生也用起了从没用过的润肤霜、润唇膏。有几位医生经常鼻粘膜干燥糜烂出血,不定什么时候就鼻孔往外滴血。最后只有通过多喝水来缓解空气干燥给身体带来的影响。我们宿舍在三楼,由于水压低,一般早晨、中午都没水,只有到下午、晚上单位企业用水少时才有水。刚来时看到医院为我们准备了水桶、水壶、2、3个水盆,也不理解要这些干什么,一次连续4天的停水后我们终于知道医院的良苦用心了。由于经常停水,一般也不事先通知了。中医院的病房楼由于水压低,三层楼的厕所全部封闭,每天早晨病人家属向另一幢楼一楼厕所运送大小便的队伍倒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病房不少男病人床边都有一箱纯净水,喝完每瓶水,空瓶再来盛小便,我们查房时看到这种情景,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手术室用水大多是水箱储水使用。手术衣由于缺水也不是每次都更换清洗,手术结束后自己放到柜子里,下次手术时再穿,一般都要穿2、3次才换洗。这些现象在我们沿海地区医院里是难以想象的。
缺水对农村的影响更大,县城条件相对好些,自来水厂开采地下水供大家用。山区农村干旱少雨,只能种植为数不多的如土豆、枣树、耐旱水稻等耐干旱作物。加上天气寒冷,一般每年只有半年时间适合耕种农作物。土地沙化严重,收成差,农村地广人稀、广种薄收现象严重。仅有的地下水仅够饮用。在我们“三下乡”的大路沟乡山区农村农民一年洗一次澡,一生洗两次澡,甚至终生不洗澡的现象至今还真实地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
风沙在中国西北地区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毛乌素沙漠有一部分在陕北榆林市境内,所以这儿受风沙影响还是很明显的,所谓的“浮尘”、“扬沙”天气在这里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有几次我们中午上街,蔚蓝的天空一丝云彩都没有,真美。也就1、2个小时时间,等我们从商店里出来,太阳已经看不见了。天色灰黄,风扬起细沙,还有路边的枯草和废纸,四处飞扬。路上不少骑车的女同志戴起了口罩,眯着眼往前赶路,我们只好再次退进商场,继续我们的“购物”了。刚来时从榆林市区往靖边的路上,看到沙漠上满是枯黄的沙柳、沙蒿,还嫌它们影响美丽的大漠风光。现在才真正感觉到治理风沙的必要。由于土地沙化严重,干旱少雨,不适合耕种,缺少生活用水,不少地方已经不适合生存,出现了集体移民现象。靖边县城郊区我们就看到两处移民村。听科里医生讲,他们见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是日的那次,许多人终身难忘。那次沙尘暴袭击了西北四省方圆500公里的范围。那天下午,随着大风刮起,沙尘翻滚,伴着沉闷的雷鸣声,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整个城市内出现了极为恐怖的现象,时间持续了近5个小时,死伤失踪数百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
如今国家采取了许多防沙、治沙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许多地方土地沙漠化现象还在扩大,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大学生支医志愿者服务西部 条件落后就是存在的意义
字体:[][][]
  曾婷婷,女,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为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卫生院妇产科临床医师。
  初来仁义卫生院,曾婷婷眼里的卫生院设备简单,所有的临床医师、护士、药剂、防疫和妇幼等科室加起来才30多人,青年医生更是少得可怜。卫生院实行24小时值班,医务人员几乎没有节假日……看到这里的艰苦条件,她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是要用自己的所学技能,真正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仁义工作的四年间,她先后从事内儿科及妇产科的临床工作,共接诊病人约2500余人,收住院500余人,参加50余次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完成多次胸膜腔穿刺术。经过几年的临床锻炼,她能够熟练地诊疗内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独立地处理外伤病人,进行清创缝合术及换药术;在一些外科手术中担任一助,并能熟练地诊断处理产科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羊水栓塞及其他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熟练诊治妇科各种急症、重症,独立进行产科单胎顺产接生术及妇科各种计划生育手术。为促进仁义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她曾先后40次参加农村医疗知识宣讲、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等志愿活动,受教育群众21000多人,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在工作中,曾婷婷深刻地体会到一名支医志愿者的意义。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有许多地方的医疗条件还很落后,这正是志愿者存在的意义。也正因此,她支医的时间延长了一年又一年,直到去年8月她的志愿服务期满,她决定长久地留在西部,做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生——一切源于她对仁义、对这里的群众、更对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黄丹羽)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责任编辑:卢 阳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西部志愿者在三台》之二:支医基层 青春无悔 - 三台新闻 - 三台政务网(中共三台县委三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
&& 《西部志愿者在三台》之二:支医基层 青春无悔
《西部志愿者在三台》之二:支医基层 青春无悔
信息来源:广电局新闻部 & & & 作者:杨路平 实习记者 方珊珊) & & & 编辑:姚安民 & & & 录入:吴曦 & & & 审核:杜德晖 & & &
发布日期:
& &&& 由于学习刻苦,学医的谢楠毕业后很快就在乐山一所卫生院找到了工作。偶然一次网上浏览,发现了西部计划志愿者行动,他便试着报了名,没想到就此改变了自己的工作去向。 &&&&& 作为一名西部志愿者,谢楠勤奋好学,工作踏踏实实,进步迅速,很快就成为了指导医师的得力助手。都说万事开头难,然而这位在永新镇卫生院已经工作一年多的小伙子,现在给病人看起病来却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不过,他刚来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困难。 &&&&& 谢楠刚来院里两周的时候,科主任收了一名心衰病人,当时病情十分严重,院里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并安排他去负责日常管理。当时谢楠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紧张,第一次面对这种比较危重的病人,他每天都要反复巡视几遍,晚上也要去看几次,心里才放心。 &&&&& 就这样,谢楠每天都小心翼翼地照料着这位病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病人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的好转。然而,眼看着病人就要康复出院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 &&&&& 那天,病人家属焦急地跑来告诉谢楠,说病人病情恶化,要他赶快过去。谢楠立刻来到病房,经过详细的询问检查,发现家属不听医嘱,喂了病人少许牛奶,诱发急心衰加重。他首先按照教材上所说的步骤处理,然后通知上级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终于把这个病人的病情给控制住。 &&&&& 在卫生院,大伙儿对谢楠都很好,谢楠对此非常感激。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早日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自来到卫生院后,谢楠就一直没有回过家,春节也是在单位和同事一起度过的。为此,去年十月,思念儿子的母亲还专门从自贡老家赶过来看望谢楠。卫生院规定:每位医护人员每月可以休息六天,可谢楠却几乎天天都呆在卫生院里工作。 &&&&& 最近,谢楠和卫生院的同事们,每天都顶着烈日,在各村各队挨家挨户为村民们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虽然有时候很疲倦,回到家晚饭也顾不上吃,就倒在床上睡着了,有时候被太阳暴晒后还有些中暑,但他都咬牙坚持着。虽然工作辛苦,但谢楠却从未停止过提高自己的医务水平。 &&&&& 在采访中,谢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奉献本来就是志愿者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不能因为个人而给志愿者这一称号抹黑”。当记者询问他将来的去向时,谢楠坦言现在自己生活得很好,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没有过多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他只想多和同事们交流学习,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治病,不断积累经验,早日实现自己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心愿。
Copyright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三台政务网(中共三台县委三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服务热线:
服务邮箱:santaiweb@
技术支持:诚达科技播撒希望的种子 到重庆去支医-天中新闻网
|||||||||||
天中新闻网
>>>>>>正文
播撒希望的种子 到重庆去支医
&&(点击: )
——记中医学院优秀毕业生刘绍永
刘绍永,男,中医学院2007级中医临床班学生,来自安徽西北部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五年前,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进了大学校门,开始了中医学习的征程。在菁菁校园中,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课堂的温馨和暖意,以及来自各方面的熏陶,使他在获得知识储备的同时,也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造就了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可以说这段经历让他受益非浅,也注定将是他人生道路上又一个深刻的转折点。今年夏天,他即满载收获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他远离家乡,毅然选择了到重庆山区去支医,播撒下中医的希望的种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
这个选择不是偶然的。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他就坚定信心要学好中医,一方面因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对博大精深的中医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曾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家人和乡亲们被病痛折磨的苦楚。他深知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医理论,他在原有的古文基础之上,加强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和国学的知识,培养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并参与编写《国学基本功》一书,不仅扫清了古籍阅读中的文字障碍,也为更深层次理解中医古籍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校期间他先后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金智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在校期间,他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积极参与临床见习和实习,先后跟随张洪义老师、冀敦福老师、刘国柱老师临床见习,对于中医临床常见病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医药不分家,学医先学药。为了学习中药知识,他坚持跟随罗观虎老师在河东某医院药房学习中药药性和炮制理论,以及中药饮片的鉴别,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他已能熟练鉴别200余种常见中药饮片,为临床用药积累了不少有用的经验。
冀老师常说:“欲学医,先学德,中国人讲‘德艺双馨’,‘德’要在‘艺’之前、之上”,他一直铭记于心。在学习和生活中,他时时刻刻历练自己,努力做一个成绩优异,品德高尚的人。在门诊见习过程中,他经常帮助年纪大的病人和离家远的病人挂号,协助安排老师的门诊工作,赢得了病人的认可。在见习过程中,他接触到了病人王奶奶和她的老伴,当得知二人需要长期中医治疗,但行动不便,生活上有困难,儿女又都不在身边照料时,他便主动帮助二位老人,每周定期去家里看望二位老人,买菜、洗衣、收拾房间,还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二位老人家担当健康顾问,给他们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中医保健知识,陪同老人到医院就诊,几年如一日坚持至今。虽然做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却给老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温暖和安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他从二位老人身上也学到了很多难得的人生经历和知识。王奶奶的老伴孙爷爷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一生做学问刻苦钻研,干工作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他深深地敬重老人的品格,这也坚定了他努力做好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努力践行这句话的过程中,他收获良多。这些生活经历也坚定了他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务的信念。
2010年的暑假,在一位学长的介绍下,他有机会到重庆的一个基层卫生院下乡支医。在一个半月的假期中,他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用自己所学的中医、中药、针灸知识解除了一些病人的痛苦,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虽然志愿服务中,他意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和经验的匮乏,但那些经济虽然落后却淳朴善良的人们给了他深深的感动。平时由于咨询和诊疗的病人较多,他常常无法准时吃饭,当地村民见了默默地给他送来自家朴素的饭菜,茄子、黄瓜、鸡蛋……简单的饭菜中融入了浓浓的温情,让他深刻感受到在这样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一名医生存在的重要价值。在当地服务过程中,面对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病人,他经常自己出钱给他们买药。曾有位患股骨头坏死卧床不起的病人不方便去医院就医,他坚持义务去家里为他进行中医保健和康复治疗。在假期结束要回学校的那天,当地很多村民来送行,一定让他带上当地的鸡蛋、梨子回去和同学们一起吃,并一再追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带着这些朴实的感情和沉甸甸的期盼,他回到了天津继续学习。他常说:这次支医的经历让自己在正式成为一名医生之前,真切体会到了“大医精诚”的真实内涵,让他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真实的理解和认识。
时光飞逝,很快就要毕业了,同学们都在开始忙碌考研或者找工作了,他也一样要思考这个问题。家里人托亲戚好不容易为自己找了一个进入老家县级中医院的机会,待遇也非常不错。可是,他的脑海里常常回映着重庆那些村名期盼的眼神,耳边时常响起他们关切的话语和急需就医的心声。他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倾向于重庆的,那里需要自己,在那里他能找到一名医生的真实价值。但是考虑到地理位置偏远,父母供自己读书这么多年,却不能回到他们身边照顾,他的内心多少存有一丝顾虑。在自己内心的呼唤下,他毅然决定去重庆支医,因为他忘不了那些老百姓对自己的关心和信任,忘不了那些简单却可口的饭菜,也忘不了曾对他们许下“我一定会回来的”的保证,更忘不了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那里虽然条件艰苦些,但是他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正是当初学医的初衷。与繁华城市的大医院相比,那个偏远农村的卫生院更需要一个接受过系统医学教育,真心实意服务老百姓的医生,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存在更加有意义。理清了思路之后,还有一关要过,就是要说服自己的父母,他们都是农民,他们一直都认为读了那么多年书就是为了走出农村那辛苦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环境,不再像他们那样辛苦。他们一定很难理解自己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年书,却去了一个比老家农村更偏更穷的地方。他尝试着跟父母讲自己的想法,学医的初衷,他的梦想,尽管他们不能立刻理解,但父母总是爱儿女的,他们最终还是尊重了自己的决定,告诉他家里的事不用担心,去了那就要真真正正地帮助那些人,不要辜负了大家。
2012年春节过后,他带着三方协议来到当地惠民卫生院,那是一个显得有点漫长的路程,下了火车再坐汽车,下了汽车再坐摩托车才能到。一路上他设想了许多自己的未来:与其他同学相比,在这个地方他远离城市的喧嚣,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有太多人知道自己,收入、职位很低,但是他能在这里实实在在解决一部分百姓的疾病痛苦,在这样一个简单淳朴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何尝不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坚信要在那片土地上播撒下自己希望的种子,在中医的世界里默默探索,兢兢业业,让自己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
 津教备0065号 地址:中国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邮编: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美国读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