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头饱过敏性皮炎症状造成死亡

- 药企 - -
&&>>&&>>&&>>正文
使用头孢类抗菌药应该做皮试吗
来源:大众医药网
  近年来,头孢类抗菌药物引起的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纠纷时有发生。纠纷的焦点就是:使用头孢类抗菌药到底应不应该做皮试?
  纠纷中,医院认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中明确规定: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之前要进行皮试,过敏者禁用;而并无头孢类药物进行皮试的规定。并同时指出: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根据病情权衡利弊使用头孢类药物。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类药物。即青霉素过敏患者原则上仍然可以使用头孢类药物,对此时所用头孢也无皮试的要求。且中,仅头孢美唑注意事项中有“用药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为宜”的要求,其余各药均只注明“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使用头孢类在临床上做皮肤过敏试验,以预测其过敏的价值,尚未被确认。因此使用头孢类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不存在医疗过失。患者则认为:药物过敏反应的事实存在,且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应该承担责任。
  由于纠纷不断,目前一些医院为了安全起见,都相继采取了在使用头孢类注射剂前做皮试的作法。在当前的医疗社会环境下,采取这些十分谨慎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具体皮试方法却不尽相同,一种是要求使用头孢类注射液前用该药稀释液作皮试,认为这样最保险;另一种是统一采用头孢噻酚钠或头孢唑啉钠配制皮试液,主要是为了减轻做皮试的工作量和降低做皮试成本;还有仍以青霉素皮试为判断依据,对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原则上不用头孢类药物,认为β-内酰胺类有交叉过敏的特性,且可避免“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的问题。那么采取这些方法是否就可避免使用头孢类过敏的问题呢?实际上使用头孢类做皮试的价值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证明,因为导致药物过敏反应不仅仅是药物本身的问题,即使皮肤过敏试验阴性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造成过敏反应主要包括患者个体差异、药品理化特性及药品质量三个方面:1、头孢类药物过敏不但与β-内酰胺环有关,还与头孢菌素上的侧链有关。一般来讲头孢类的侧链较青霉素的侧链复杂,由于空间位阻,将β-内酰胺包裹在里面不易暴露出来,所以对青霉素过敏,对头孢类不一定过敏。又因侧链的不同,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也并非完全交叉过敏。2、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过敏性体质密切相关。这是一种特异性反应,每个机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与机体的致敏状态、病理状态以及合并用药等诸多因素有关。3、与生产过程中混入的杂质蛋白及其聚合物的多少有关。因此,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生产厂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敏性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聚合物杂质很少,药品质量很纯净,就可以不做皮试,如有些外国公司生产的青霉素就可以免做皮试。
  不少医院人士认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对使用头孢类药物做皮试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实际上这是忽视了国家药典具有的法律地位。中国药典是由药典委员会审议通过,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的。我国药典的编撰参考了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药典的内容。虽然头孢类药物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也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报道,但一直公认是安全的药物。首先,头孢类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很低(0.001%~0.1%),并不高于喹喏酮类及大环内酯类等许多常用的抗菌药物。头孢类药物已有长达20余年的临床应用史,很少发生过敏性休克这样严重的。就全球而言,该类药品每年的注射剂使用量数以亿支计,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相对数量极低,致死的病例也仅见个案报道。在国内文献中,该类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或死亡的报道还少于某些中草药注射液。事实上,喹喏酮类及大环内酯类等公认安全的常用抗菌药物,也有引起包括致死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7%~10%,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因此,药典和药品说明书规定青霉素类药物皮试,而不要求头孢类药物皮试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不过根据头孢类药物的自身特点,以及使用中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除头孢美唑外,头孢类药物用药前皮试,只限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因此临床应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过敏体质,包括有无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等;2、如果是过敏性体质,用前须做头孢菌素皮试,并要以处方所开的头孢类药物配液使用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新鲜配制。皮试液的浓度可为300ug/ml~500ug/ml。因为头孢类的致敏性弱于青霉素。皮试药量不宜太少,皮试方法及结果判断可参照青霉素的方法;3、若皮试反应阴性,则可在临床严密监护下使用。若对某些头孢类确实过敏,原则上不宜再使用该类头孢,而尽量选用化学结构侧链差异大的其他头孢以减少或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而且用前应该做皮试。在皮试观察20min期间以及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用药后的反应,并预先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给药途径以静滴为好,不要静推。注射完毕应留观30min,随时询问患者有无异样感,如胸闷、瘙痒、面部发麻、发热等。嘱咐患者不要在家自行注射或在没有抢救设施的卫生所注射;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立即肌注肾上腺素1mg。紧接着开辟静脉通道,静滴肾上腺素,症状不缓解可30min重复一次。若心跳停止也可做心内注射。同时静滴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400mg或地塞米松10mg,补足血容量,以多巴胺升压、强心,吸氧,人工呼吸,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切开。给予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抗组胺药等;5、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注意静滴环境清洁,静滴速度适中,药品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尽量低温、避光、干燥、密封,在有效期内尽早用完,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只要诊断明确,根据病情患者确需使用头孢类抗菌药,所用药品质量合格,所用剂量及用法正确,一旦发现药物过敏反应,医生能及时诊断,及时有效实施医疗救治,最大限度减轻伤害,保障患者安全,就不存在医疗过失问题。
  目前的情况是国内没有统一规定,为什么这么多人困惑而且临床经常感到为难的事情没有统一的解释呢,我想实际上药典已经明确了这点:青霉素必须作青霉素皮试,合成及半合成青霉素必须作青霉素皮试,头孢类药物并没有规定必须作皮试,只是说有过敏史时慎用,如何慎用呢,我认为如果既往青霉素变态反应不符合IgE介导机制,则不需考虑既往皮试结果,也不必作皮试,直接药物治疗,如果既往青霉素变态反应符合IgE介导机制,做青霉素皮试。目前头孢类药物皮试过多主要还是目前的医疗环境造成的,实际上对患者造成负担。
相关阅读:
>> 如果觉得本文内容不错,为方便下次查找和浏览点击分享到:
猜你可能感兴趣的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频道热点文章
每日热门资讯
在线医生咨询解答
全国地区全家合作医院,医生有问必答
我有疑问 我要咨询
帮你解决求医问药疑问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广告合作:7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粤)-经营性-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粤卫网审字(2006)第2号您的位置:
乱输液催生“感冒经济” 抗生素不能滥用——滨州连发两起头孢过敏致死事故之反思 日 16:05  来源:滨州传媒网  设置字体:【
连发两起头孢过敏致死事故
5月11日,家住滨州五四小区的刘女士致本网热线称5月10日在其所居住小区的小景门诊一名36岁的中年男子因感冒发烧输了头孢后突然死亡。“这名病人是喝了点酒,在没有做皮试的情况下输了头孢”,刘女士告诉记者,门诊医生是一名女医生,而当时不在诊所,是她没有医师资格证的丈夫给这位男子开的药输的头孢。目前,警察已经介入调查。对于感冒输头孢过敏致病人死亡的事件屡禁不止。
多数人感冒乱输液催生“感冒经济”
感冒可以说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病。从小到大,每个人患感冒的次数可能数也数不清。但就是这样一种病,却“苦”了中国人的腰包。感冒动不动去诊所或者医院输液,据统计中国人“一年人均输液8瓶”,排队输液的组成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长龙,有的输液室挤不下,楼道里、候诊椅上、甚至自家车里都成了输液地点,看到这种情景,就不难理解“全民输液”的景象了。有人甚至形容,在中国治感冒,就像“导弹打蚊子”,花掉不少冤枉钱。据《生命时报》联合“12580生活播报”和“平安医网”的调查显示,21613名被调查者中,九成人每年会患1—5次感冒,53%的人每次感冒要花费100元—200元,近七成人表示“治感冒很贵,希望便宜点”。“看个感冒也得花个千儿八百的”抱怨声比比皆是。记者了解了一些病患的经历,发现看病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输液上。其中比较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一位患者治疗感冒花了1290元。这位患者自称医生开了五天青霉素输液,又开了一点药。而在英国,说到“感冒不是病”这句话,当地人十有八九都会点头。外国人很少有人会为了感冒跑去医院,即使到了医院,医生们的建议往往也是:“这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不用吃药、打针,靠你自己的免疫力就能好起来”。只有被诊断为重感冒,病人才会被获准服药。但无论是在药店还是医院,尽管只是些治愈伤风感冒的药物,医生通常也只给开出三四天的药量,而这最多只会花费3到5英镑,相当于30元到50元人民币。
抗生素不能滥用 “头孢”做皮试竟无统一标准
记者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得了感冒应该“上医院”、“吃感冒药”甚至“吃抗生素”。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孙忠实说:“感冒就吃抗生素是绝对错误的。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而有些医生和医疗机构很少向患者普及“感冒可以不治自愈”这种科学理念,反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度医疗,还有个别医生为了争业绩、拿回扣,只能拿患者“开刀”。在很多医院,感冒病人即便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细菌感染,也被挂上了吊瓶,用上了抗生素,理由都是“预防细菌感染”。
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据了解,对于抗生素头孢类皮试结果中,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比例相对较高,所以即使做皮试,也不能完全避免过敏反应等。因此学术界一直对头孢类药品是否必须做皮试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而目前超过90%的医疗机构使用此类药品时都会做皮试。但与公众熟悉的青霉素皮试不同,由于国家目前没有此类药品做皮试的具体方法,各医疗机构在进行皮试时也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
记者了解到,2011年卫生部发布了以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限制不合理使用、制止滥用的《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后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这一系列对抗生素的限用令正在逐步产生市场传导效应,必将对医院抗生素制剂需求造成明显抑制。同时也把抗菌素药品的使用作为考核医院政绩和工作的重要指标,如果有些医疗机构不执行卫生部相关规定,可能被降级。滨医附院药剂科负责人表示,对于国内抗生素滥用情况忧心忡忡,希望卫生部出台更严厉的政策制止滥用情况。并称在滨医附院,医院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控制医生对抗生素使用。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就和菜场买白菜一般,市区药店抗生素犹如大白菜一样买卖,感冒发烧药店就开抗生素,并没有相关规定制约药店抗生素的买卖.。
责任编辑:修罗
01-06 10:30 12-21 08:47 05-05 09:08 03-09 17:31 12-14 16:36 08-08 09:19
&&&一、未经滨州传媒集团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滨州传媒集团各单位(滨州电视台、滨州电台、滨州日报社、鲁北晚报、滨州传媒网)署名的新闻、视频、音频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场合。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滨州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滨州传媒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滨州传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滨州传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电话。
装扮一新迎“五一”老石磨豆浆机“进军” ... “亲情联系卡”送贴心关爱赵雅芝滨州会影迷
鲁ICP备号 滨州网警
滨州传媒集团主办 版权所有
山东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58号 邮编:25660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连续用了三天头孢类药品再喝酒引发过敏
   13:21:49
         分享到:
  新华报业网讯&前天晚上,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急诊中心接诊了一位中年男子,刚和朋友吃饭,喝了二两白酒,突然感觉心慌胸闷,颜面潮红,于是由朋友送到该院。接诊医生经过详细的询问,得知病人以前没有酒精过敏的病史,但是两天前因为感冒在诊所输液治疗了三天,前天病刚好,就和朋友聚会去了。进一步询问得知,该病人连续用了三天的头孢类药物,而且医生已经告知其在治疗期间不能饮酒。但是经不住朋友的劝说,他还是喝了酒。结果饭还没有吃完就面色潮红,胸闷,心慌,并有呼吸困难。接诊医生找到了病因,迅速给予病人相应的对症治疗,其胸闷及心慌才慢慢消失。&
  据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急诊中心王光苏主任介绍,这位病人是体内残留的头孢类药物与酒精发生了过敏反应,表现在人体就是皮肤潮红,瘙痒,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王主任特别说明,这是使用头孢类药物同时饮酒引起众多不良反应中最轻的一例,这种反应称为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应用药物(特别是头孢类药物)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用药期间饮酒(或接触酒精),可出现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并伴有意识丧失。这类症状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另外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含酒精饮料等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所以王主任提醒市民朋友,应用头孢类药物做治疗期间直到停药七日之内,禁止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朱振富&华琳月
  相关阅读:5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分析及护理体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3.001页¥0.501页¥0.502页¥1.002页¥3.00 1页¥0.502页¥1.002页¥1.004页7下载券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页4下载券16页免费2页免费4页免费5页免费
5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敏湿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