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在尖草坪区的体检表能不能在太原杏花岭区区审车用?

太原市尖草坪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尖草坪区防洪应急预案的通知
太原市尖草坪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尖草坪区防洪应急预案的通知
(点击数:626
发布时间:)
   &&&&草坪政办发〔2011〕63号太原市尖草坪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尖草坪区防洪应急预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尖草坪区防洪应急预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尖草坪区防洪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做好太原市尖草坪区洪涝灾害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全区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编制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太原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等。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太原市尖草坪区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洪水、暴雨、渍涝等事件防御应急处置。1.4工作原则贯彻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科学调度、全力抢险方针;坚持属地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突出重点,服从指挥,服务全局,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群众参与,军民联防的原则。2.城区概况2.1自然地理太原市尖草坪区位于晋中盆地,东西北三面环山,东与阳曲县饶子尚村相连,南与万柏林区后北屯村、彭村接壤,西与古交市扫石村交界,北与阳曲县杨家井相邻。区境轮廓略呈簸箕形,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8004'36"-37051'20",东经112020'06"-112038'49"之间,东西最宽17.06KM,南北最长22.73KM,国土面积285.6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3%,其中:建城区面积32.4 KM2。我区境内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区,边山河道有发源于阳曲县的杨兴河、泥屯河、柏板河,发源于杏花岭区的北涧河,小返河、横河,发源于万柏林区的北排洪沟,河道总长度100多公里,所有边山支流全部汇入汾河。尖草坪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9℃,极端最高温度39.3℃,极端最低温度-23.7℃,年降水量415.5mm,年最大降水量621mm,最小降水量241.3mm,年平均蒸发量1794.4mm。2.2社会经济尖草坪区于1998年1月组建,是太原市六城区之一,全区辖2镇3乡9个街道办事处,90个村委会,53个社区居委会,区政府设在柴村,柴村是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总人口41.57万人,总土地面积285.6平方公里。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93亿元。2.3洪涝风险分析2.3.1历史洪水据史料记载,年70年内,汾河干流在太原城区发生较大洪水灾害达15次之多。如1886年农历6月洪水决金刚堰,淹没太原西半城;1892年兰村洪峰流量4500m3/s,淹没河西大、小东流及大王、三给等40多个村庄;1942年农历6月兰村洪峰流量3500m3/s,洪水再决金刚堰,入旱西关,直抵西城墙根,旱西关、水西关、大南关等处被淹。据近500年历史资料考证,类似于1892年特大洪水发生过5次,类似于1942年特大洪水发生过13次。1959年汾河水库建成拦洪后,仍出现过1500m3/s以上洪水5次,日汾河流量600m3/s,洪水冲毁西堤呼延段浆砌石坝200米,以上洪灾均给我区带来不同程度灾害。杨兴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从1987年至1989年连续三年爆发洪水10多次,最大的一次是1988年8月,杨兴河上游连降暴雨,洪水水位急剧上涨,淹没农田6000余亩,50多户居民院进水,部分房屋倒塌。日,一场小水冲垮了龙门汇,造成河道堵塞,严重影响了沿河村庄的安全。泥屯河近二十年来大的洪灾是日,强降雨造成河水水位骤涨,洪水出岸,堤防决口,淹没农田6000多亩,经济损失1400多万元。北排洪沟于1955年发生水灾,造成晋机厂60余人伤亡。2.3.2洪涝灾害成因尖草坪区洪涝灾害主要由汾河洪水和东、西山暴雨山洪引发,汛期汾河上游暴雨是形成汾河洪水的主要原因,东、西山暴雨是形成支河洪水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2.3.3洪涝风险汾河。①汾河上游持续暴雨洪水,汾河二库出现标准或超标准洪水,泄量达到或超过汾河太原城区段河道设防标准,可能造成薄弱堤段决口或漫溢。②二库排放标准内洪水或东、西边山支河洪水汇集,使汾河发生中、小洪水时,易淘刷堤防,造成洪涝灾害。边山支河。①大面积较长时间降雨,形成峰高、量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洪水,致使沿岸受淹。②短时局部暴雨形成洪水,造成局部决口或漫溢。这种洪水在我区出现的频率较高。暴雨渍涝。城区短时局部暴雨,往往造成低洼街区受淹和道路严重积水。2.4洪涝防御体系近年来,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加大,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堤防体系。汾河设防标准为百年一遇,杨兴河设防标准为二十年一遇,其它边山河道设防标准为五年一遇,城市雨水设计标准为一年一遇。2.4.1汾河汾河百年一遇的相应洪峰流量为3450m3/s。目前我区段汾河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安全流量为3450m3/s的堤段为:东堤,上兰漫水桥到北涧河出口。西堤,老龙头至胜利桥。其余堤段实际防洪能力可达二十年一遇至五十年一遇,相应流量约m3/s。2.4.2汾河上游两座水库在汾河上游娄烦县和我区,分别建有汾河水库和汾河二库。汾河水库于1960年竣工运行,控制流域面积5268km2,总库容7.3亿m3,现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汾河二库1999年下闸蓄水,控制流域面积2348km2,总库容1.33亿m3,为百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两座水库的联合调度运行,大大降低了汾河洪水对我区的威胁。2.4.3东、西边山河道东、西边山河道基本都有比较完整的堤防。杨兴河从龙门汇至通顺口,1995年都按20年一遇设计标准进行了全线治理;泥屯河、后小河在1996年按20年一遇标准全线治理;柏板河东关口建有一缓洪水库,河道堤防由于挖砂,毁坏不少;李家山河、小返河、北涧河、北排洪沟、北部退水渠等河沟道都建有固定堤防,但都因河道多年淤积,人为侵占河道,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堤防老化失修,防御洪水能力相对较低。2.5重点防护对象2.5.1汾河汾河自北向南纵贯我区,自汾河二库建成蓄水以来,没有发生过较大洪水,从上兰至胜利桥的堤防没有经过大的洪水考验,弯道顶冲部位易被淘刷塌陷。因此,汾河仍是我区防洪重点。2.5.2边山河道我区有十余条边山河道和排水渠,这些河道流域面积小、坡降大、河道短,普遍淤积严重,总体御洪能力偏低,一旦发生洪水,暴涨暴落,威胁沿河两岸安全。2.5.3城市排退水设施我区城区部分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不完善。缓洪池调蓄能力较低,每遇较大降雨,排退水设施满负荷运行,雨、洪水仍不能及时排除,往往形成多处道路、低洼区域积水,影响城市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2.5.4危漏住房危漏住房直接对居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防护重点主要是城区旧房、老房和私搭乱建的棚户房以及农村危房、学校危房等。3.组织体系及职责3.1指挥机构区人民政府组建防汛抗洪应急指挥部,由尖草坪区分管副区长担任总指挥,成员单位由区直有关部门和有关驻地单位组成,各司其职,综合统筹防汛抗洪应急工作。其主要职责为:根据洪涝灾害的发展情况,做出防汛抢险的决策,召集成员单位开展对应急措施的会商,向各成员单位和有关单位下达应急抢险任务。&& 3.2成员单位职责成员单位有:水务局、农委、民政局、气象局、交运局、卫生局、传媒中心、财政局、发改局、商务局、住建局、统计局、人武部、安监局、教育局、人防办、公安尖草坪分局、国土尖草坪分局、北郊供电支公司、电信太原分公司、网通柴村分局。水务局:负责全区防汛指挥部日常工作。农委:负责全区的农业、农村防汛工作。民政局:负责组织灾民的生活救助,做好灾民的生活安置。气象局:负责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雨情信息资料。交运局:负责公路交通防汛安全和组织抢险运输队,确保抗洪抢险人员和物资的及时运输。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传媒中心:负责对防汛应急工作的宣传。财政局:负责防汛经费、抗洪抢险资金的安排和筹措工作。发改局:负责防汛工程的立项工作。商务局:负责防汛后勤生活供应及商贸系统企业的安全度汛和抗洪抢险工作。住建局:负责城镇防汛工作。统计局:协同做好防汛应急的调查、核实、统计上报工作。人武部:负责防汛抢险队伍的调动指挥工作。安监局:负责全区矿区、矿井防汛安全检查。教育局:负责全区教育系统的安全度汛和抗洪抢险工作。人防办:负责全区人防工程的防汛工作。公安尖草坪分局:负责调配警力维护抗洪抢险秩序、灾民疏散、打击犯罪、灾区治安和抗洪抢险人员、车辆、灾民等的紧急通行,实施道路临时交通管制。国土尖草坪分局:负责查处影响防洪安全的矿山私挖滥采行为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抢险工作。北郊供电支公司:负责防汛抗洪的电力供应和供电系统的防洪安全工作。电信太原分公司、网通柴村分局:负责防汛抢险通讯的畅通。3.3办事机构区防汛抗洪应急指挥部在区水务局设立办事机构,与防汛抗旱指挥部一同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负责防汛应急日常工作,协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做好下情上报、上情下达,灾情统计、检查督导等各项工作,切实保证各项防汛责任制的落实。4.预防和预警4.1预防预警信息4.1.1气象水文信息区气象局负责按时传送天气预报,及时报送重要天气预报或灾害性天气预报。水文部门负责报送各水文站、雨量站雨水情信息。汾河二库随测随报。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并将信息及时报送区指挥部办公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边山河道、缓洪池、城区排退水设施实时水情信息预警工作,由所属乡(镇)、街办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预报可能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时,气象部门要跟踪报送天气情况。汾河干流雨情、水情由汾河二库及有关乡(镇)、街办在30分钟内报送区指挥部办公室。4.1.2工程信息汾河干流、边山河道、各水库(塘坝)、缓洪池、排水管网等城市防洪排涝设施运行管理信息,汛情、灾情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部门负责的原则,由各乡(镇)、街办防汛部门负责,及时向区指挥部办公室提供。4.1.3洪涝灾情信息洪涝灾情发生后,各乡(镇)、街办和各部门防汛指挥机构应迅速全面掌握受灾情况。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灾情,应立即上报区指挥部办公室,重大灾情由区指挥部向市上报。4.2预警级别划分预警级别由重到轻分为Ⅰ、Ⅱ、Ⅲ、Ⅳ。分别用红、橙、黄、蓝色表示。汾河和边山支河洪水预警级别,以洪水不同标准划分;渍涝预警级别,以暴雨预报总量和强度划分。4.2.1Ⅰ级预警有下列情况之一,为Ⅰ级预警:(1)汾河发生超标准洪水,即二库出库流量达到10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2)全区二条以上边山支河同时发生超标准洪水;(3)汾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4)汾河干流水库发生严重险情;(5)降雨强度达到或超过30毫米/小时,多条主要道路发生大面积积水,最大积水深度达到或超过1米。Ⅰ级预警信息,由指挥部批准,通过广播、电视向公众通报。4.2.2Ⅱ级预警有下列情况之一,为Ⅱ级预警:(1)汾河发生50年至100年一遇洪水,即二库出库流量达到m3/s;(2)全区一条边山支河发生超标准洪水,数条发生20年至50年一遇洪水;(3)汾河干流某河段堤防发生决口;(4)汾河干流上游水库出现重大险情;(5)降雨强度达到或超过20毫米/小时,小于30毫米/小时,城区易积水路段大面积积水,积水深度达到0.5米,小于1米。Ⅱ级预警信息,由指挥部批准,通过广播、电视向公众通报。4.2.3Ⅲ级预警有下列情况之一,为Ⅲ级预警:(1)汾河发生20年至50年一遇洪水,即二库出库流量达到m3/s;(2)全区某一条边山支河发生超标准洪水;(3)各边山支河半数以上发生20年至10年一遇洪水;(4)降雨强度达到或超过10毫米/小时,小于20毫米/小时,城区易积水路段出现积水,积水深度达到0.2米,小于0.5米。Ⅲ级预警信息,由指挥部批准,通过广播、电视向公众通报。4.2.4Ⅳ级预警有下列情况之一,为Ⅳ级预警:(1)汾河发生m3/s洪水;(2)全区边山支河发生10年一遇以下洪水;③发生大面积积水,平均积水深度达到0.2米。Ⅳ级预警信息,由区指挥部批准,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属区域指挥部向公众通报。4.3预防预警行动4.3.1预防预警准备(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洪涝灾害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各乡(镇)、街办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指挥本地区防汛抢险工作,并督促管辖区域各相关单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组建和落实抢险队伍,备足必要的抢险物资。(2)组织准备。防汛抗洪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防汛责任制,各乡(镇)、街办和区直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防汛指挥机构,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和责任人,储备足量的防汛抢险物资。(3)工程准备。各责任区和有关责任单位对存在病险的堤防防汛工程和排涝设施要在汛前完成除险加固;汛期遇有险情时,应及时封闭穿越河道的交通路口;对汛期施工的水利工程、病险工程和涉河工程,要落实安全度汛方案,确保汛期不出险情。(4)预案准备。汾河东、西滞洪区是汾河太原城区段的重要滞洪区,太古铁路桥上游的乡(镇)、街办要拟订群众安全转移方案。各乡(镇)、街办防汛指挥机构要组织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划分并确定区域内易发生山洪灾害的地点及范围,制订安全转移方案并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各乡(镇)、街办防汛指挥机构要在每年汛前根据具体情况修订完善属地各类河、沟、库和区域防洪预案。市政部门要制定城市排涝应急预案。气象局要完善洪水预报方案。(5)物料准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各乡(镇)、街办和有防汛任务的单位要储备足量的抢险物资,以备急需。区指挥部在每年汛前储备袋类2万条。(6)防汛检查。各乡(镇)、街办防汛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防汛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整改。(7)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区河道管理站要对全区的防洪设施、河道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正常运行。4.3.2汾河及边山支河洪水预警行动(1)汾河及边山支河可能出现较大洪水时,兰村水文站和区河道管理站要做好洪水预报和汛情、险情监测工作,随时向区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为预警决策提供依据。(2)各乡(镇)、街办防汛指挥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及各自责任范围,强化汛情、工情、险情监测,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区指挥部办公室报告。4.3.3山洪灾害预警行动(1)国土尖草坪分局、各乡(镇)、街办应根据山洪灾害的成因特点,对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域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2)国土尖草坪分局、各乡(镇)、街办应在山洪灾害易发区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险,并将险情、灾情及时报告区指挥部办公室,以便必要时协调组织抗灾救灾。4.3.4渍涝灾害预警行动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各乡(镇)、街办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责任区域,分工负责,做好排涝准备工作。必要时,通知低洼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居民及重要财产。市政部门要做好城区道路积水排除准备。4.3.5蓄滞洪区预警行动太古铁桥上游乡(镇)、街办要加强汾河滞洪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遭遇险情时,按照预先制定的人员安全转移方案实施转移。4.4主要防御方案4.4.1Ⅰ级预警(红色信号)防御方案发布Ⅰ级预警(红色信号)时,区指挥部总指挥负责指挥,全体成员到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既定预案统一部署展开工作。全部抢险队伍上堤到位抢险。各乡(镇)、街办防汛指挥部每隔2小时向区防汛指挥部上报情况,区防汛指挥部每隔2小时向市指挥部汇报一次情况。4.4.2Ⅱ级预警(橙色信号)防御方案发布Ⅱ级预警(橙色信号)时,区指挥部总指挥负责指挥,全体成员到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既定预案统一部署展开工作。各责任区和区河道站进行24小时堤防巡查,密切监视险段,抢险队伍待命,做好抢险准备。4.4.3Ⅲ级预警(黄色信号)防御方案发布Ⅲ级预警(黄色信号)时,区指挥部总指挥负责指挥,各责任区和区河道站进行24小时堤防巡查,密切监视堤防险段,抢险队伍待命。4.4.4Ⅳ级预警(蓝色信号)防御方案发布Ⅳ级预警(蓝色信号)时,各责任区、有关部门和区河道站强化险情巡视,由乡(镇)、街办防汛指挥部组织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向区指挥部办公室及时通报情况。5.应急响应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5.1.1根据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与前述4.2规定相同)。5.1.2进入汛期,防汛指挥机构应24小时值班,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5.1.3洪涝险情发生时,由各乡(镇)、街办和区直有关部门防汛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排涝、抗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发现堤防、水库等防洪排涝设施发生险情,应立即向河道管理站报告。5.1.4洪涝灾害发生后,防汛指挥机构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情况。5.1.5跨区域发生洪涝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将影响到邻近行政区域时,在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市指挥部的同时,应向受影响地区防汛指挥机构通报情况。5.1.6因洪涝灾害而引发流行性疾病、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链,防止蔓延,并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5.2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5.2.1Ⅰ级应急响应与行动5.2.1.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Ⅰ级响应(与前述4.2.1规定相同)5.2.1.2Ⅰ级响应行动(1)区指挥部总指挥主持会商,各成员单位参加。全区进入紧急状态,有关乡(镇)、街办及太钢按照汾河抢险分工,组织抢险队伍上堤,太古铁桥上游汾河滞洪区乡(镇)、街办组织滞洪区群众撤离。区指挥部办公室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和工情发展变化,做好汛情预测预报。区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工作。启动应急预案。(2)各乡(镇)、街办和各部门防汛指挥机构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部署责任区范围防汛工作。根据既定预案转移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群众,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及时控制险情,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区指挥部。5.2.2Ⅱ级应急响应与行动5.2.2.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Ⅱ级响应(与前述4.2.2规定相同)5.2.2.2Ⅱ级响应行动(1)区指挥部总指挥主持会商,各成员单位参加。视汾河汛情启用西滞洪区,太古铁桥上游与滞洪区乡(镇)、街办组织滞洪区群众撤离。有关乡(镇)、街办及太钢按照汾河抢险分工,组织抢险队伍上堤。区指挥部办公室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和工情发展变化,做好汛情预测预报。区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工作。启动各乡(镇)、街办各部门应急预案。(2)各乡(镇)、街办和各部门防汛指挥机构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部署责任范围防汛工作。组织超标准洪水淹没区群众转移,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及时控制险情,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区指挥部。5.2.3Ⅲ级应急响应与行动5.2.3.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Ⅲ级响应(与前述4.2.3规定相同)5.2.3.2Ⅲ级响应行动(1)区指挥部总指挥主持会商,各成员单位参加。视汾河汛情发展情况考虑启用西滞洪区,有关乡(镇)、街办按照汾河抢险责任分工,组织抢险队伍巡堤查险。区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和工情发展变化,做好汛情预测预报。区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工作。启动各乡(镇)、街办各部门应急预案。(2)各乡(镇)、街办和各部门防汛指挥机构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支河洪水威胁区群众转移,强化巡堤查险,发现险情及时抢险,并将情况随时上报区指挥部。5.2.4Ⅳ级应急响应与行动5.2.4.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Ⅳ级响应(与前述4.2.4规定相同)5.2.4.2Ⅳ级响应行动(1)区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做好汛情预测预报。各乡(镇)、街办各部门视汛情变化启动应急预案。(2)各乡(镇)、街办和各部门防汛指挥机构加强值班,强化巡堤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抢险,并将情况随时上报区指挥部。5.3主要应急响应措施5.3.1汾河(1)发布Ⅰ级(红色)预警时,以分洪为主。第一种情况。干、支流洪峰不遭遇时:①视雨情、水情变化形势,立足全线防抢,启用滞洪区,在小留村东汾河左、右堤水流顶冲段分洪,上兰村段西堤加子埝;②经滞洪区分洪后,太白桥断面流量减弱至城区各河段均可通过,但仍应加强水情监测和堤防监护,各责任区抢险队伍上堤,根据水情、工情随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淘塌和突发性险情。第二种情况。干、支流洪峰遭遇时:①启用滞洪区,在小留村东汾河左、右堤水流顶冲段分洪。经滞洪区分洪,但洪峰沿程不一定能削减,城区全部进入紧急状态,抢险队伍按照各自责任区段上堤抢险;②为保护兰村水厂,需在山口以下长约800米处西堤加筑子埝;③根据太原市水务局召开的汾河太原段滞洪区调整方案暨太原市北部生态新区开发与建设对区域地下水源的影响分析专家论证会论证意见,对太古铁路桥以西240米无铁路路基地段筑土堤,并进行加高、加固,在下游土地开发前完成;④加强堤防水情、工情监测,防止突发性险情发生。(2)发布Ⅱ级(橙色)预警时,立足于全线防抢。加强巡视,各责任区抢险队伍上堤,一旦有险情,全力抢护;当洪水继续上涨时,做好启用西滞洪区准备工作。(3)发布Ⅲ级(黄色)预警时,立足于柴村公路桥以上抢险。巡视人员密切监视堤防顶冲段水势,各责任区抢险队伍上堤,防止因工程质量或动物洞穴等可能引发的险情。一旦出现异常迹象,立即采取除险抢护措施,包括堤防培厚和顶冲段防冲、防淘塌等,确保堤防安全和洪水不出堤。(4)发布Ⅳ级(蓝色)预警时,重点防淘刷。各责任区和区河道站日夜不间断巡查堤防,组织好抢险队伍和物资,发现险情及时采取措施。5.3.2杨兴河(1)发布Ⅰ级(红色)预警时,由有关乡(镇)、街办以撤离避险为主。为防止龙门汇护坝滑坡,河底村村民向司徒洼一带撤离;阳曲村邻近杨兴河的住户向高处转移,用草袋封堵十九中桥路口、东张路口,中南下温两村组织村民撤退,北固碾拦河闸全部提起泄洪。阳曲万家沟桥、向阳南下温桥视情况而定,如泄洪不畅阻水,影响村庄安全,将采取爆破清障泄洪。(2)发布Ⅱ级(橙色)预警时,立足于全线防抢,确保洪水不进村。除以上措施外,抢险人员上堤,阳曲村组织人员加高左岸,中南下温一带加高左右岸,防止出现漫溢、决口。(3)发布Ⅲ级(黄色)预警时,以泄洪为主,确保洪水不出岸。沿线乡(镇)、街办村庄组织人员检查堤防,发现洞穴、淋沟、脱坡、裂缝、塌坑现象及时处理。(4)发布Ⅳ级(蓝色)预警时,沿线村庄派人巡查堤防,发现险情及时采取措施。5.3.3其它边山支河(沟)(1)发布Ⅰ级(红色)预警时,由所在乡(镇)、街办组织,以撤离避险为主。北涧河:抢险队伍上堤,解放路桥至汾河出口北岸低洼区域居民做好避险准备,过水路面实行交通管制。柏板河:抢险队伍上堤,由于关口缓洪水库的控制作用,以泄为主,沿线以防冲刷、漫溢为主,不能让洪水出岸。泥屯河:抢险队伍上堤,草袋封堵宇文桥路面,沿河低洼村庄做好避险准备。后小河:抢险队伍检查河堤,“七一”渡槽请示上级部门同意后做炸毁处理,向阳村、南翟村住在低洼一带的村民做好撤离准备。北排洪沟:抢险队伍上堤,三给村加高北堤,和平北路以东渔场人员和垂钓人员撤离,三给村和平北路以东南岸住户准备撤离。北部退水渠:沿渠左岸住在低洼处的居民撤离,抢险队伍沿线巡查,必要时,可通过西干渠泄洪,以减轻洪水对北部退水渠的压力。(2)发布Ⅱ级(橙色)预警时,立足于全线防抢。加强巡视,各责任区抢险队伍上堤,重点险段防守,视水情采取相应措施。(3)发布Ⅲ级(黄色)预警时,防汛、河道部门强化值班和巡堤查险,密切注视天气变化趋势。抢险队伍待命,发现险情,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控制。(4)发布Ⅳ级(蓝色)预警时,密切监视水情发展。防汛、河道部门加强值班、巡堤,密切注视天气变化趋势和河道水情,重点防薄弱地段淘刷出险。5.3.3.1暴雨渍涝属市政管理的道路积水,由市政管理部门组织排除,不属市政管理的道路积水由所辖乡(镇)、街办负责排除,居民区积水排除由居民区所属的单位和物业管理负责排除,所辖街办负责协调,农村村庄积水由所属乡(镇)、街办及村委会排除。(1)发布I级(红色)预警时,公安,交警维护治安秩序和实行道路管制,大同路、恒山路由交警尖草坪二大队负责管制,其余道路由交警尖草坪一大队负责管制,各单位加强值班保障自身安全,市政部门调动抢险力量紧急排除市政道路积水,各乡(镇)、街办负责所辖区域内的积水排除。(2)发布Ⅱ级(橙色)预警时,公安,交警维护治安秩序和实行道路管制;各单位加强内部值班和自身安全防范;市政部门调动抢险力量紧急排除道路积水;所在乡(镇)、街办组织抢险力量排除积水。(3)发布Ⅲ级(黄色)预警时,交警增加警力,加强交通疏导;各单位采取自身防范措施;市政部门组织排除道路积水;所在乡(镇)、街办组织抢险排水。(4)发布Ⅳ(蓝色)预警时,市政部门组织排除道路积水;各乡(镇)、街办组织抢险力量,加强监测,发生险情及时控制和排除。5.4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5.4.1信息报送和处理5.4.1.1汛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信息按行政辖区和管辖范围,遵循本级处理,及时逐级上报原则。5.4.1.2防汛信息的报送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报上级指挥部,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信息时,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随后补报详情。5.4.1.3属一般性汛情、工情、险情、灾情,按各自职责范围自行处置,将详细情况和处置结果报上一级指挥部办公室。比较重大的汛情、险情、灾情,需上级帮助协调处理的,经本级防汛指挥机构批准,报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5.4.1.4经本级或上级防汛指挥机构采用发布的洪涝灾害、工程抢险等信息,当地防汛指挥机构应立即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5.4.2指挥和调度5.4.2.1出现洪涝险情后,属地防汛指挥机构应采取紧急措施,控制险情。同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及时上报险情发展变化情况。5.4.2.2发生重大洪水灾害,区指挥部派员赶赴现场指导工作,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5.4.3群众转移和安置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属地防汛指挥机构在汛前即应组织勘测落实易淹区域,制定群众转移方案,并在每年汛前组织编制防汛预案。可能被淹没或可能过水的区域,应当进行有组织的人员撤离避险,并防止在组织群众转移安置时,引发其他社会动乱或人员安全事故。5.4.4抢险与救灾5.4.4.1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或出现洪涝灾害,属地防汛指挥机构和相关责任部门应按照预案立即进行紧急处置,强化监测,同时报属地政府和区指挥部。由区指挥部报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5.4.4.2处置洪涝和工程重大险情时,按照职能分工,由防汛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各乡(镇)、街办各部门快速反应,各负其责,团结协作,最大程度减少损失。5.4.5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5.4.5.1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防汛机构应高度重视应急人员安全,调集和储备必要的防护器材、消毒药品、备用电源和伤员抢救器械等,以备随时调用。5.4.5.2抢险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防汛指挥机构视情况作出决定。抢险人员进入受威胁现场前,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参加一线抗洪抢险人员必须穿救生衣。当现场受到污染时,应按要求为抢险人员配备防护设施,撤离时应进行消毒、去污处理。5.4.5.3出现洪涝险情时,属地防汛指挥机构应及时做好群众求援、转移和疏散工作。5.4.5.4属地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同级政府和上级领导机构指令,及时发布通告,防止人、畜进入危险区域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5.4.5.5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提供转移群众紧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灾区群众,保证灾民基本生活。5.4.5.6出现洪涝灾害后,属地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应组织卫生部门加强受影响地区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落实防病措施,派出医疗小分队,对受伤的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必要时,属地政府可紧急动员当地医疗机构在现场设立紧急救护所。5.4.6动员社会力量参与5.4.6.1出现洪涝灾害后,属地防汛指挥机构可根据灾情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进一步扩大。5.4.6.2必要时属地人民政府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投入抗洪抢险。5.5应急响应结束5.5.1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时,属地防汛指挥机构视汛情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5.5.2依照有关紧急防汛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汛期结束后应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作其它处理。5.5.3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防汛指挥机构应协调政府恢复当地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6.应急保障6.1通信与信息保障6.1.1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负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畅通的责任和义务。6.1.2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6.1.3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6.1.4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安全。6.1.5公共信息交流(1)汛情、险情、灾情及防汛抢险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交流实行分级负责制,一般公众信息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2)当汾河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并呈上涨趋势或边山河道发生较大暴雨山洪时,由区指挥部统一发布汛情通报,动员社会公众支持参与防汛抢险工作。6.2抢险与救援保障对历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如出现新的险情,工程技术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研究除险方案,由属地防汛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储备的常规抢险机械、物资和救生器材,要能够满足抢险急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力量。6.3供电与运输保障电力部门负责抗洪抢险、抢排渍涝、救灾防疫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交通运输部门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救灾物资运输。蓄滞洪区分洪时,负责群众安全转移所需车辆调配,河道、桥梁安全,大洪水时及时调配抢险、救灾车辆。6.4治安、医疗与其他保障公安部门负责做好洪涝发生时的城市交通管制疏导,依法打击破坏抗洪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保证抗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医疗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洪涝灾区疾病防治;组织医疗卫生队对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6.5物资与资金保障防汛指挥机构、重点防洪排涝设施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要按具体情况储备足量防汛抢险物资。防汛物资管理部门应及时掌握新材料、新设备应有情况,及时调整储备物资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区财政安排特大防汛补助费,用于补助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的地方和汾河干流防汛抢险。各乡(镇)、街办各部门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遭受严重洪水灾害工程修复补助。6.6社会动员保障6.6.1防汛抢险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排涝设施和防汛抢险的责任和义务。6.6.2区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暴雨洪水预测情况,做好动员和准备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抢险准备。6.6.3区防汛指挥机构组成部门在防汛抗洪期间,应按照分工,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解决防汛抢险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6.6.4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防汛工作。在紧急防汛时期,各级防汛行政首长应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减灾。6.7宣传、培训和演习6.7.1宣传6.7.1.1新闻媒体应积极配合防汛指挥机构做好防汛抗洪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向群众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常识,增强全民防汛抢险救灾意识。6.7.1.2防汛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6.7.1.3汛情及防汛动态等,由区指挥部统一审核发布;涉及洪水灾情的,由区指挥部会同民政部门审核发布。6.7.2培训6.7.2.1培训实行分级负责,由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组织。6.7.2.2培训工作应做到内容规范、分类指导、保证质量。6.7.2.3培训工作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6.7.3演习6.7.3.1区防汛指挥机构应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检验强化应急响应能力。6.7.3.2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险情有针对性的进行抗洪抢险演习。6.7.3.3多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专业演习,由同级防防指挥机构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组织。7.后期处置发生洪涝灾害的城区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等善后工作。7.1灾后救助7.1.1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及时调配救灾资金和物料,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倒塌房屋恢复重建工作,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7.1.2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传播、蔓延。7.1.3各乡(镇)、街办应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雨洪水污染物进行清除。7.2抢险物资补充针对防汛抢险物料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要求,及时补充到位。7.3水毁工程修复7.3.1影响当年防洪安全的水毁工程,应尽快修复。力争防洪工程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恢复主体功能。7.3.2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7.4蓄滞洪区补偿蓄滞洪区分洪运用后,按照《蓄滞洪区补偿暂行办法》进行补偿。7.5灾后重建各相关部门应在汛后尽快组织灾后重建,特别是防汛工程建设,必须于次年汛前完成,不影响次年防汛。7.6保险与补偿改变洪水灾害救济传统管理办法,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实行洪水保险。特别是易受洪水侵袭的低洼地区贫困企业、居民等社会各界,应提高保险意识,加强社会互助经济制度建设。7.7调查与总结各乡(镇)、街办应在汛后及时针对防汛抗洪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定量总结、分析、评估。重大防汛事件要引进外部评价机制,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对防汛工作的意见建议,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加以改进,以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
共有 754 条相关信息
太原市尖草坪区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电话:(1
东城教育网 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原杏花岭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