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氨苄西林钠二聚物的峰保留时间是多少

氨苄西林.doc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27页¥80.0039页免费2页免费11页免费14页免费4页免费2页免费4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免费3页1下载券3页免费2页3下载券179页免费
氨苄西林.doc|氨​苄​西​林​.​d​o​c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34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氨苄西林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氨苄西林
声明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替代医嘱。
氨苄西林,本品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胆道、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心内膜炎等。药物名称氨苄西林中文别名胺苄青霉素;氨苄青;安比西林英文别名A P Amperil
(2S, 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o]庚烷-2-甲酸三水化合物C16H19N304S?3H20403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本品在水中微溶,在三氯甲烷、乙醇、乙醚或不挥发油中不溶;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中溶解。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其游离酸含3分子结晶水,供口服用;其钠盐供注射用。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青霉素G近似,对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优,对其他菌的作用则较差。对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革兰阴性菌中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布氏杆菌等对本品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肺炎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本品不敏感。正常人空腹口服0.5g或lg,血清浓度2小时达峰值,分别为5.2ug/ml和7.6ug/ml。肌内注射0.5g,血清浓度于0.5?1小时达峰值,约为12ug/ml。体内分布广,在主要脏器中均可达有效治疗浓度。在胆汁中的浓度高于血清浓度数倍。 透过正常脑膜能力低,但在脑膜发炎时则透膜量明显增加。在痰液中的浓度低。进入体内的药物,有80%以原形由尿排泄,t1/2 &1小时。本品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胆道、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由于剂型及规格不同,用法用量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本品可致过敏性休克,皮疹发生率较其他青霉素为高,可达10%或更多。有时也发生药热。偶见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少见肝功能异常,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症状。对本品或其他青霉素类过敏者禁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红血病、淋巴瘤等患者避免使用。(1)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有哮喘、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均应慎用。(2)用药期间如出现严重的持续性腹泻,可能是假膜性肠炎,应立即停药,确诊后采用相应抗生素治疗。(3)本品针剂应溶解后立即使用,溶解放置后致敏物质可增多。(4)本品在弱酸性葡萄糖液中分解较快,因此宜用中性液体作溶剂。(1)与下列药物有配伍禁忌:氨基苷类、多黏菌素类、红霉素、四环素类、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维生素B族、维生素C、含有氨基酸的注射剂等。(2)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磺胺类药物合用,可减少本药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3)本品可加强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降低口服避孕药的药效。【鉴别】(1)取本品和氨苄西林对照品适量,分别加磷酸盐缓冲液(取无水磷酸氢二钠0.50g与磷酸二气钾0.301g ,加水溶解使成1000ml,pH值为7.0)溶解并稀释制成每lml中各含l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等量混合,作为混合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丙酮-水-甲苯-冰醋酸(65:10:10:2.5)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0.3%茚三酮乙醇显色液,在90℃加热至出现斑点。混合溶液所显主斑点应为单一斑点,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或混合溶液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相同。(2) 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3)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6 5 8图)一致。以上(1) 、(2)两项可选做一项。【检查】 酸度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lml中含2.5 m g的溶液, 在60℃水浴上加热使溶解,放冷,依法测定(附录VI H) , pH值应为3.5 ~5. 5。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份,各0.6 g,分别加1m0l/L盐酸溶液5ml,使溶解后,立即检查,另取本品5份,各0.6g,分别加2m0l/L氢氧化铰溶液5ml,使溶解后,立即检査,溶液均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附录K B)比较,均不得更浓。有关物质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A 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l m l 中约含3 mg的溶液,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氨苄西林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A 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l ml中约含30ug 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 )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12 %醋酸溶液- 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水(0.5:50:50:900) ;流动相B为12 % 醋酸溶液-0.2m0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水(0.5:50:400:550);检测波长为254nm。先以流动相A-流动相B (85:15)等度洗脱,待氨苄西林峰洗脱完毕后立即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取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A 溶解并稀释制成每lml中约含2 mg的溶液,取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的色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取对照溶液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立即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 %) ,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倍(3.0%),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05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N,N-二甲基苯胺 取本品约l.0g,精密称定,置具塞试管中,加lm0l/L氢氧化钠溶液5ml,精密加入内标溶液(精密称取萘适量,加环己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l m l中约含5ug的溶液)lml,强烈振摇,静置,取上层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N,N-二甲基苯胺5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盐酸2ml和水20ml振摇混匀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lml,置具塞试管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lml,强烈振摇,静置,取上层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气相色谱法(附录V E)测定,以硅酮(0V-17)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3 % ;柱温1 2 0℃;N,N-二甲基苯胺峰与内标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u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内标法以峰面积比值计算。含N,N-二甲基苯胺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Ⅶ M 第一法A)测定,含水分应为12.0% ~15.0%。炽灼残渣 取本品l.0g,依法检査(附录Ⅶ N) ,遗留残渣不得过0.5 %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垸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有关物质项下的流动相A-流动相B (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取氨苄西林对照品和头孢拉定对照品各适量,加流动相A溶解并制成每lml中约含氨苄西林0.3 mg和头孢拉定0.02mg的混合溶液,取20ul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氨苄西林峰与头孢拉定峰的分离度应大于3.0。测定法 取本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A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氨苄西林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类别】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1] [2] [3] [4]胶囊剂:每胶囊0.25g。注射用无菌粉末:0.5g、1.0g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氨苄西林 -
国家药物目录品种(2009年8月版),隶属于第一部分药品和生物制品;&一、抗微生物药;一青霉素类;分类序号为3
别名:氨苄西林、氨苄青、安比西林、安必仙、沙维西林、赛米西林、氨苄西、潘别丁、AB-PC。
英文名称&Ampicillin
CAS&RN&69-53-4
EINECS号&200-709-7
分&子&式&C16H19N3O4S分&子&量&349.4
危险品标志Xn:Harmful
风险&R36/37/38;&R42/43;
安全术语&S22;&S26;&S36/37;
物化性质&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类。其游离酸含3分子结晶水,供口服用;其钠盐供注射用。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结晶。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不耐酶,对酸稳定。
用 途&用于治疗敏感的肠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产气杆菌、流感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
参考资料&&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库&&
Ampicillin&(Penbritin,BRL1341)
氨苄西林 -
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毒性极低。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效力较低,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或略强。对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放线菌其效能基本和青霉素相同。对肠球菌及李斯特菌的作用则优于苄。对耐药葡萄球菌及其它能产生青霉素酶的细菌均无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有效,但易产生耐药性。
药品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系统、胆道、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的治疗;也用于泌尿道、呼吸道感染。
氨苄西林 -
药品的反应与青霉素相似,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1.过敏反应最常见皮疹,发生率较其它青霉素高,可达10%以上。多发生于用药后5日,呈荨麻疹或斑丘疹,前者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典型皮疹,后者对氨苄西林有一定的特异性。注射给药的发生率高于口服者。偶见过敏性休克。
⒉血液偶见粒细胞和减少。
⒊肾脏偶有致间质性肾炎的。
⒋肝脏少见肝功能异常(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⒌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婴儿用药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前囟隆起。
⒍其它少见假膜性肠炎。
[国外不良反应参考]
⒈过敏反应可发生青霉素所有的各类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且药品皮疹发生率较其它青霉素高,可达10%或更高。
⒉道较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偶见、假膜性肠炎、胰腺炎(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引起的假膜性肠炎通常发生在用药治疗的前10日,有时症状会在停药2-3周后出现,此时出现的症状通常较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的症状更急、更严重。
⒊皮肤可出现风疹性、斑疹、斑丘疹、瘙痒等,其发生率约为5%-10%。通常在治疗5-14日出现,但也可能在第1日或停药5日后出现。随着治疗继续,皮疹会自行消失。氨苄西林
⒋肝脏有报道,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慢性胆汁淤积、黄疸、严重的多形性红斑[史-约(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
⒌肾脏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急性间质性肾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可使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值下限,但血中尿素和肌酸酐值无变化。
⒍血液有报道,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嗜酸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通常,停药后3周内可恢复正常。
⒎中枢神经系统有报道,大剂量给药可发生抽搐、意识障碍、昏迷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偶有致癫痫发作的报道。
⒏心血管有报道,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过敏性心肌炎。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⒐呼吸系统有报道,用药后偶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该反应可能是由药物过敏引起。
⒑耳虽然药品的耳毒性尚未最后确定,但有报道高用药(一日125-350mg/kg,用药10-25日)治疗可能引起听力障碍(一侧或双侧听力丧失)。
⒈使用本药前须详细询问患者过去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以及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应改用其它药物。
⒉用药前必须做试验。可用青霉素皮试液做皮试,也可用本药注射剂配制成500μg/ml皮试液,皮内注射0.05-0.1ml,20分钟后观察结果,阳性反应者不能应用本药。皮试对预测本药过敏性休克起着重要作用,但皮试阴性者不能排除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可能。
⒊用药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1次;心跳停止者,可给予肾上腺素心内注射,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补充血容量。血压持久不升者可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同时可考虑采用抗组胺药,以减轻荨麻疹。有呼吸困难者应予以氧气吸入或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明显者,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
⒋本药与下列药物有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盐酸林可霉素、琥珀氯霉素、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红霉素乙基琥珀酸盐和乳糖酸盐、四环素类、新生霉素、盐酸肼屈嗪、水解蛋白、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阿托品、维生素B族、维生素C、含有氨基酸的营养注射剂、多糖(如右旋糖酐40)和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等。
⒌本药不宜与双硫仑等脱氢酶抑制药合用。口服时不能用果汁、蔬菜汁和苏打水送服。
⒍老年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期。
⒎用药期间,如出现严重的持续性腹泻,可能是假膜性肠炎,必须停药。待确诊后应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⒏用药过量者,必要时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部分药物。
⒐溶液配制:⑴肌内注射液,本药125mg、500mg和1g可分别溶解于0.9-1.2ml、1.2-1.8ml和2.4-7.4ml灭菌注射用水中。⑵静脉滴注液的浓度不宜超过30mg/ml。
⒑本药溶液浓度愈高,稳定性愈差。药液稳定性可因葡萄糖、果糖和乳酸的存在而降低,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酸性液时,分解较快速,故宜用中性液体作溶剂;且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放置后致敏物质可增多。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一日2-4g,分4次空腹服用。
·肌内注射一日2-4g,分4次给药。
·静脉给药一日4-8g,分2-4次给药;重症者一日剂量可增至12g。一日最高剂量为14g。
·腹腔、胸腔、关节腔注射一次0.5g。
·鞘内注射脑膜炎患者,一次0.02g。
·直肠给药本药栓剂,一次1枚,一日1次。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min者,给药间隔时间应延长至6-12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者,给药间隔时间应延长至12-24小时。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一日25mg/kg,分2-4次服用。
·肌内注射一日50-100mg/kg,分4次给药。
·静脉给药
⒈小儿:一日100-200mg/kg,分2-4次给药。一日最高剂量为300mg/kg。
⒉足月产新生儿:一次12.5-25mg/kg。在出生后第1、2日,每12小时1次;第3日至第2周,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⒊早产儿:一次12.5-50mg/kg,第1周,每12小时1次;1-4周,每8小时1次;4周以上,每6小时1次。
·鞘内注射脑膜炎患儿:婴幼儿(0-2岁),5mg;儿童(2-12岁),10mg。
[国外用法用量参考]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⒈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感染: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0.5g。至少应持续给药至症状消失后48-72小时。
⒉淋病:对于单纯的淋病感染,推荐剂量为3.5g,可与1g丙磺舒同时服用。
·肌内注射
⒈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手术前30分钟肌注1-2g,另加庆大霉素1.5mg/kg。对于严重患者,推荐6小时后追加肌注1g,或口服1g。
⒉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感染: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0.25-0.5g,治疗至少应持续至症状消失后48-72小时。
⒊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尿道炎:推荐剂量为0.5g,一日2次,治疗1日。
·静脉给药
⒈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同肌内注射。
⒉治疗心内膜炎:一日12g,持续输入或每隔6小时输入。总疗程推荐为4-6周。
⒊胃肠道、泌尿生殖道、道感染:同肌内注射。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轻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大于50ml/min]者,每间隔6小时给药;中度肾功能不全(GFR为10-50ml/min)者,每间隔6-12小时给药;重度肾功能不全(GFR小于10ml/min)者,每间隔12-16小时给药。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⒈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感染:体重低于20kg儿童,推荐剂量为一日100mg/kg,每6小时用药1次。体重超过20kg的儿童,使用成人剂量。治疗至少应持续至症状消失后48-72小时。
⒉淋病:对于单纯性淋病感染,体重超过20kg儿童的推荐剂量为3.5g,可与1g丙磺舒同时服用。
·肌内注射
⒈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前30分钟肌注50mg/kg,另加庆大霉素1.5mg/kg。对于严重患者,建议6小时后追加肌注25mg/kg,或口服25mg/kg。
⒉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感染:一日25-50mg/kg,每隔6小时使用。治疗至少应持续至症状消失后48-72小时。
·静脉给药
⒈预防性心内膜炎:同肌内注射。
⒉、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感染:同肌内注射。
·鞘内注射
⒈小于2岁患儿:每日鞘内用药5mg以补充全身治疗。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浓度为10mg/ml。
⒉对2-12岁患儿:每日鞘内用药10mg以补充全身治疗。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浓度为10mg/ml。
氨苄西林钠胶囊(按氨苄西林计)⑴0.25g。⑵0.5g。
贮法:室温下保存。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按氨苄西林计)⑴0.5g。⑵1g。⑶2g。
贮法: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氨苄西林栓
氨苄西林 -
参阅青霉素。氨苄西林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包括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基本与青霉素相同,但对粪球菌的作用较后者为弱。革兰阴性细菌中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等皆对药品敏感。多数大肠杆菌及某些志贺菌属也对药品敏感,但后者可迅速出现耐药性。氨苄西林对军团菌和胎儿弯曲杆菌有抗菌作用。除脆弱类杆菌外,其余厌氧革兰杆菌多对该品敏感。
氨苄西林 -
氨苄西林结构式
肌内注射&0.5g氨苄西林,0.5~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药峰浓度为&12(7~14)μg/ml;6小时的血药浓度为0.5μg/ml。静脉注射0.5g后15分钟和4小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7和0.6μg/ml。药品对胃酸相当稳定,因此口服后吸收良好,但受影响。空腹口服&1g,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为&7.6μg/ml,6小时的血药浓度为&1.1μg/ml。T1/2为&1.5小时。新生儿和早产儿按体重肌内注射10mg/kg和25mg/kg后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别为20和60μg/ml,T1/2为1.7~4小时。孕妇血清中氨苄西林浓度明显较非妊娠期为低。氨苄西林的体内分布良好。细菌性脑膜炎病人每日按体重静脉注射&150mg/kg,前&3天脑脊液中浓度可达&2.9μg/ml,以后浓度将随炎症减轻而降低。正常脑脊液中仅含少量氨苄西林。药品可透过胎盘到达胎儿循环,羊水中可有持续浓度。肺部感染病人的支气管分泌液中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50。胸腹水、腔积液、眼房水、乳汁中皆含相当量的该品。伤寒带菌者&B管胆汁中浓度平均为血药浓度的&3倍多,最高可达&17.8倍。该品分布容积为0.28L/kg。蛋白结合率为&20~25%。12~50%的该品在肝内代谢。氨苄西林的肾清除率较青霉素略缓,部分通过肾小球滤过,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口服后24小时尿中排出的氨苄西林为给药量的20~60%,肌内注射为&50%,静脉注射为&70%。少量(0.1%)自胆汁中排泄。丙磺舒可使该品在肾的清除变缓。氨苄西林可为血液透析清除,但腹膜透析对该品的清除无影响。
氨苄西林 -
用以治疗敏感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氨苄西林 -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一日2-4g,分4次空腹服用。
·肌内注射一日2-4g,分4次给药。
·静脉给药一日4-8g,分2-4次给药;重症感染者一日剂量可增至12g。一日最高剂量为14g。
·腹腔、胸腔、腔注射一次0.5g。
·鞘内注射脑膜炎患者,一次0.02g。
·直肠给药本药栓剂,一次1枚,一日1次。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min者,给药间隔时间应延长至6-12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者,给药间隔时间应延长至12-24小时。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一日25mg/kg,分2-4次空腹服用。
·肌内注射一日50-100mg/kg,分4次给药。
·静脉给药
⒈小儿:一日100-200mg/kg,分2-4次给药。一日最高剂量为300mg/kg。
⒉足月产新生儿:一次12.5-25mg/kg。在出生后第1、2日,每12小时1次;第3日至第2周,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⒊早产儿:一次12.5-50mg/kg,第1周,每12小时1次;1-4周,每8小时1次;4周以上,每6小时1次。
·鞘内注射脑膜炎患儿:婴幼儿(0-2岁),5mg;儿童(2-12岁),10mg。
[国外用法用量参考]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⒈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感染:推荐为每6小时0.5g。至少应持续给药至症状消失后48-72小时。
⒉淋病:对于单纯的淋病感染,推荐剂量为3.5g,可与1g丙磺舒同时服用。
·肌内注射
⒈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前30分钟肌注1-2g,另加庆大霉素1.5mg/kg。对于严重患者,推荐6小时后追加肌注1g,或口服1g。
⒉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感染: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0.25-0.5g,治疗至少应持续至症状消失后48-72小时。
⒊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尿道炎:推荐剂量为0.5g,一日2次,治疗1日。
·静脉给药
⒈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同肌内注射。
⒉治疗心内膜炎:一日12g,持续输入或每隔6小时输入。总疗程推荐为4-6周。
⒊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感染:同肌内注射。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轻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大于50ml/min]者,每间隔6小时给药;中度肾功能不全(GFR为10-50ml/min)者,每间隔6-12小时给药;重度肾功能不全(GFR小于10ml/min)者,每间隔12-16小时给药。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⒈胃肠道、泌尿生殖道、道感染:体重低于20kg,推荐剂量为一日100mg/kg,每6小时用药1次。体重超过20kg的儿童,使用成人剂量。治疗至少应持续至症状消失后48-72小时。
⒉淋病:对于单纯性淋病感染,体重超过20kg儿童的推荐剂量为3.5g,可与1g丙磺舒同时服用。
·肌内注射
⒈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手术前30分钟肌注50mg/kg,另加庆大霉素1.5mg/kg。对于严重患者,建议6小时后追加肌注25mg/kg,或口服25mg/kg。
⒉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感染:一日25-50mg/kg,每隔6小时使用。治疗至少应持续至症状消失后48-72小时。
·静脉给药
⒈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同肌内注射。
⒉胃肠道、泌尿生殖道、感染:同肌内注射。
·鞘内注射
⒈小于2岁患儿:每日鞘内用药5mg以补充全身治疗。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浓度为10mg/ml。
⒉对2-12岁患儿:每日鞘内用药10mg以补充全身治疗。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浓度为10mg/ml。
氨苄西林 -
【禁用慎用】
青霉素过敏者忌用.
【给药说明】
参阅青霉素钠。晚期妊娠孕妇应用氨苄西林后可使血浆中结合的雌激素浓度减少,但对不结合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无影响。
【不良反应】
药品的不良反应与青霉素钠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皮疹是最常见的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5天,呈荨麻疹或斑丘疹,前者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典型,后者对氨苄西林有一定的特异性,注射给药的皮疹发生率高于口服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病人应用该品时易发生皮疹,因此,药品不能用于这些病人。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于应用氨苄西林的病人,氨苄西林相关肠炎也极为罕见。少数病人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大剂量氨苄西林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婴儿应用氨苄西林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囱隆起。极大量氨苄西林可能发生听力障碍,但氨苄西林的耳毒性尚未最后确定。氨苄西林所致的间质性亦有报告。
氨节西林不良反应的防治与青霉素钠同。
可引起皮疹,药热,寒战,面部潮红或苍白,气喘,呼吸困难,心悸,胸闷,紫绀,腹痛,过敏性休克等.口服后个例可出现恶心,呕吐和.&少数患者可有白细胞减少.暂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也可有急性腮腺肿大,全身散在出血点,肾功能异常.
氨苄西林皮疹发生率为3.1~18%,常在开始治疗后7~12天出现,此为过敏反应所致。斑丘疹占整个皮疹的2/3,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人应用该药,斑丘疹、紫癜性皮疹的发生率为42~100%,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皮疹发生率也较高。
药疹的发生率与用药时间长短及剂量大小无关,而与感染病种、年龄及性别有一定关系。伤寒患者及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的药疹发生率最高;结缔组织病、白血病及肿瘤合并感染症者次之,肝胆及泌尿系感染者的药疹高于胃肠道及呼吸道感染者。在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脑炎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药疹发生率均明显较高。年龄50岁以下者较50岁以上者药疹发生率明显增高(17.5%对5.4%)(P&0.01),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分别为16.8%及7.3%(P&0.01)。
少数病人可出现肾病,此为免疫学反应,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成份可沉积于肾小球和血管中,导致肾小球肾炎。有报道:静推氨苄西林钠促使高血压病急剧恶化的病例。分析认为:氨苄西林易致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肾素增高,导致继发性。口服药品1周,约11%病人发生腹泻。有1/4病人发生氨基转移酶升高。陈风云报道:8名患者因其它感染性疾病而用氨苄西林静滴,用药后除均出现皮肤瘙痒及不同形状的皮疹外,并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其中原有肝炎的两例病人因病情加重而死亡。日本学者指出,药物变态反应性肝损害是由于药物对肝脏的直接损害,使肝细胞的部份细胞膜成分发生变化,游离的载体蛋白再与药物结合获得抗原性,从而引起变态反应性肝损害。尿路感染病人在治疗期间可出现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二重感染。
氨苄西林 -
相互作用参阅青霉素钠
⑴氨苄西林与氯霉素联合应用后,在体外对流感杆菌的抗菌作用影响不一,氯霉素在高浓度(5~10μg/ml)时对药品无拮抗现象,在低浓度(1~2μg/ml)时可使氨苄西林的杀菌作用减弱,但对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无影响。氨苄西林与氯霉素联合后在体外对21株脑膜炎球菌抗菌活性的影响如下;出现拮抗者&13株、累加者&5株,协同者&3株。对&21株球菌呈现拮抗作用者仅&1株,累加作用者&14株,协同现象者&6株。氨苄西林在体外对金葡菌的抗菌作用可为林可霉素所抑制。氨苄西林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肠杆菌属的体外抗菌作用可为卡那霉素所加强。庆大霉素可加速氨苄西林对&B组链球菌的体外杀菌作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对产&β-内酰胺酶的淋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4μg/ml,棒酸的联合应用可使这两种青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降至&4μg/ml。
⑵药品与下列药品有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磷酸克林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粘菌素甲磺酸钠、多粘菌素&B、琥珀氯霉素、红霉素乙基琥珀酸盐和乳糖酸盐、四环素类注射剂、新生霉素、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阿托品、盐酸肼酞嗪、水解蛋白、氯化钙、糖酸钙、&B族、维生素&C、含有氨基酸的营养注射剂、多糖(如右旋糖酐&40)和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这些药物可使氨苄西林的活性丢失。
⑶别嘌醇可使氨苄西林皮疹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多见于高尿酸血症。氯霉素和氨苄西林合用时,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两者单用时为高。
⑷氨苄西林能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肠肝循环,因而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
【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期。
氨苄西林 -
【功效主治】&该品为广谱半合成,毒性极低。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草绿色链球、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白喉杆菌、炭疽杆菌、革兰氏阳性厌氧球菌和杆菌对该品敏感;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亦很敏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等因部分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菌。其中大肠杆菌的耐药率高达50—60%。肠杆菌属细菌,绿脓杆菌及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对该品耐药。该品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的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及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杆菌、沙门氏菌属、痢疾杆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胃肠炎及消化道感染(肝、胆感染性疾患、急慢性胃肠炎、菌痢、伤寒及副伤寒等)、泌尿到感染(淋病、尿道炎、膀胱炎等)、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化学成分】&该品主要成分为氨苄西林.
【药理作用】&该品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毒性极低。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草绿色链球、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白喉杆菌、炭疽杆菌、革兰氏阳性厌氧球菌和杆菌对该品敏感;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亦很敏感。、沙门氏菌属、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等因部分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菌。其中大肠杆菌的耐药率高达50—60%。肠杆菌属细菌,绿脓杆菌及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对该品耐药。该品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的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及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痢疾杆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及消化道感染(肝、胆感染性疾患、急慢性胃肠炎、菌痢、伤寒及副伤寒等)、泌尿到感染(淋病、尿道炎、膀胱炎等)、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
【药物相互作用】&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均可使庆大霉素失活。葡萄糖液(pH3.2—5.5):在酸性介质中氨苄青霉素易失活,降低疗效。维生素C:可使氨苄青霉素失活或降效。四环素:能降低青霉素治疗肺炎、脑膜炎和猩红热的疗效。食用纤维;可降低口服氨苄西林的吸收。平衡液:其乳酸根可促进氨苄青霉素钠水解降效(30分钟降到75%)。消炎痛:可延长青霉素半衰期,使血药浓度升高。阿司匹林:可使青霉素血要浓度升高,延长青霉素的半衰期从44.5分钟到72.4分钟(竞争肾小管分泌)。红霉素:可降低青霉素疗效。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氨苄西林 -
⒈每次开始应用药品前,必须先进行青霉素皮试。2.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及有哮喘、、枯草热、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3.药品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性。若有过敏反应产生,则应立即停用该品,并采取相应措施。4.肾功能减退者应根据血浆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5.对怀疑为伴梅毒损害之淋病患者,在使用药品前应进行暗视野检查,并至少在四个月内,每月接受血清试验一次。6.长期或大剂量应用药品者,应定期检查肝、肾、造血系统功能和检测血清钾或钠。7.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⑴硫酸铜法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但葡萄糖酶试验法不受影响;⑵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值升高。
氨苄西林 -
10版药典修订内容
Anbianxilin
Ampicillin
书页号: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612
【检查】&有关物质&取该品适量,精密称定,用流动相A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3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氨苄西林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流动相A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30&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12%醋酸溶液-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水(0.5:50:50:900);流动相B为12%醋酸溶液-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水(0.5:50:400:550);流速为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为254nm。先以流动相A-流动相B(85:15)等度洗脱,待氨苄西林峰洗脱完毕后立即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取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A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取20&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的色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主峰保留时间为8~10分钟之间;取对照溶液20&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立即精密量取供试品与对照溶液各20&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倍(3.0%)(供试品溶液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05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
【鉴别】⑴取该品约0.1g,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ml使溶解,加水至10ml,取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3滴,即显紫色。
⑵取鉴别⑴项下的溶液1ml,加盐酸羟胺试液1ml,振摇,加酸性硫酸铁铵试液1滴,摇匀,即显深红色。
⑶取该品和氨苄西林对照品适量,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取无水磷酸氢二钠0.50g与磷酸二氢钾0.301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pH值为7.0)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等量混合,作为混合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水-甲苯-冰醋酸(65︰10︰10︰2.5)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0.3%茚三酮乙醇显色液,于90℃加热至出现斑点。混合溶液所显主斑点应为单一斑点,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与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或混合溶液主斑点的颜色与位置相同。
⑷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氨苄西林 -
【通用名】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适应症】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该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结晶。
【用法用量】
成人:肌内注射一日2~4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剂量为一日4~8g,分2~4次给药。重症感染患者一日剂量可以增加至12g,一日最高剂量为14g。儿童:肌内注射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每日按体重100~200mg/kg,分2~4次给药。一日最高剂量为按体重300&mg/kg。足月新生儿:按体重一次12.5~25mg/kg,出生第1、2&日每12小时1次,第三日~2周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早产儿:出生第一周、1~4周和4周以上按体重每次&12.5~50mg/kg,分别为每12小时、8小时和6小时1次,静脉滴注给药。肾功能不全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分钟或小于10ml/分钟时,给药间期应分别延长至6~12小时和12~&24小时。氨苄西林钠溶液浓度愈高,稳定性愈差。在5℃时1%氨苄西林钠溶液能保持其生物效价7天,但5%的溶液则为24&小时。浓度为30mg/ml的氨苄西林钠滴注液在室温放置&2~8小时仍能至少保持其90%的效价,放置冰箱内则可保持其90%的效价至72小时。稳定性可因葡萄糖、果糖和乳酸的存在而降低,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供肌内注射可分别溶解125mg、500mg和1g氨苄西林钠地0.9~1.2ml、1.2~1.8ml和2.4~7.4ml灭菌注射用水中。氨苄西林钠静脉滴注液的浓度不宜超过30mg/ml。
【不良反应】
该品不良反应与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常见。皮疹是最常见的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5天,呈荨麻疹或斑丘疹;亦可发生间质性;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给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于应用氨苄西林的病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少见,少数病人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大剂量氨苄西林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婴儿应用氨苄西林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前卤隆起。
【禁忌症】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应用该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该品时易发生皮疹,宜避免使用。 3.该品须新鲜配制。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无该品在孕妇应用的严格对照试验,所以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该品。少量该品从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丙磺舒合用会延长该品的半衰期。 2.氨苄西林与卡那霉素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3.该品宜单独滴注,不可与下列同瓶滴注:氨基糖苷类药物、磷酸克林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多粘菌素B、琥珀氯霉素、红霉素、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阿托品、葡萄糖酸钙、维生素B族、维生素C、含有氨基酸的营养注射剂和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 4.别嘌醇可使氨苄西林皮疹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多见于高尿酸血症。 5.氨苄西林能刺激雌代谢或减少其肝肠循环,因而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⑴&0.5g;⑵&1g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1次
参与编辑人数:2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53:22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