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旺手血热怎么办办

????u???????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dpvc.39.net/adpolestar/door/;ap=634CE77D_8E2A_6C24_B7DD_BF26C4CA83CB;ct=pu=san9;/?\"&&\/SCR"+"IPT&");
???棬????????????如何治疗血热_百度知道
如何治疗血热
提问者采纳
中医治疗血热一般都是使用一些凉血的药物,像生地,丹皮,赤芍等,但是血热只是一种表象,中医一般通过体质的辩证,找出引起的血热的原因.中医认为心主血脉的,如果心火亢盛的话,导致了血热的话,可以用一些泄心火的药物,但是临床上心火旺的另一方面就是肾阴不足,因为中医讲肾石主水的,心主火的,如果肾水不能上济心火的话,就会出现了心肾不交的症状,也就是肾阴亏虚于下,心火旺盛于上,这种类型的病人表现容易烦躁,舌尖红,容易长口腔溃疡,发热,盗汗,小便黄等所以这种类型的治疗是泄心火,补肾阴,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也可以用竹叶,生地炖甲鱼,洗干净竹叶,用纱布包住了竹叶,生地,甲鱼放入锅中,大概煮到快熟的时候加入调料,可以隔天吃一次,吃3次,还有一种简单的就是用百合15克,生地15克,煮鸡蛋加入冰糖就行,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脾胃郁热,因为中医讲脾胃是主四肢的,手蜕皮跟脾胃有关,还有就是胃之经脉循行于面部,脾胃预热通过经脉上传于面部所以也可能会出现了面部的烘热,这种类型的病人主要是表现出容易饿,口渴,喝水多,大便容易干结等,这种可以用石膏20克,绿豆适量煮水喝,放入冰糖和5克佛手,也可以用石斛10克,茯苓15克,小麦适量煮水,放入冰糖.这种情况跟体质有关,所以很难说能不能彻底治好,但是控制症状应该不难.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9人觉得有用
血热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心火旺血热怎么办
男 | 0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最近经常口干舌燥,心绪不宁,尿黄如茶,还不断口舌生疮,真是急死人了,去医院咨询,说是肝火过旺,不想吃药,怎样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有没有治疗心火旺的食疗方法(感谢医生为我——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9:28:21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食疗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蔬菜水果,比如苦瓜、西瓜、草莓、西红柿和大豆等,这些食物具有清热降火、养肝明目、滋阴去火等作用。另外,还可以选择清热去肝火的粥,比如说菊花粥、芹菜粥、银耳莲子粥等,都具有很好的祛肝火效果。
百度智能推荐
其他信息专家观点、医患问答、经验分享
心火在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
网友经验分享
浏览:72·
浏览:202·
浏览:99·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中医:清热除烦,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亏虚,心火上炎...
参考价格:¥32
清心除烦,敛阴止汗。适用于小儿多汗,口苦口干,烦...
参考价格:暂无报价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刘景源温病学讲稿》刘景源 著
春温病辨证论治——4.血热阴伤(转载)
血热阴伤是春温病中的一种证候类型,是以热邪耗血为主要特征的病变,多见于春温病后期。由于血分热盛而大量消耗血中津液,最终就要深入下焦而消耗肝血肾精,导致真阴耗损的血分虚证。根据病变阶段的不同,血热阴伤诸证可以分为阴虚火炽、真阴耗损与亡阴脱液三种不同类型。(1)阴虚火炽,心肾不交【临床表现】身热,心烦躁扰不得卧,舌红绛苔黄燥,或薄黑而干,脉细数。【证候分析】这个证候是阴虚火炽而导致的心肾不交,是上焦手少阴心与下焦足少阴肾两少阴的病变,所以称为“少阴温病”心为火脏,肾为水脏,茌生理状态下,心火要下交于肾,以温化肾水不寒;肾水要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不亢。心与肾的这种生理关系,就保持了人体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使二者在运动中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这就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既”是完全的意思;“济”是通过的意思。既济,就是完全相交、完全沟通的意思。在温病的过程中,外感热邪侵入人体以后,在上焦助长心火,在下焦消耗肾水,就形成心火上亢而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足而不能上济于心,从而破坏了正常的动态平衡状态,就称为“心肾不交”由于热邪助长了心火,消耗了肾水,水不能济火,就导致心火上炎,使心神被扰而外越,所以就出现心烦躁扰而不得卧,再严重就可以发展为神昏谵语,甚或神昏嗜睡。舌红绛,脉细,主阴伤肾亏。黄燥或薄黑而干,脉数主心火旺。因为这个证候是肾水亏心火旺的虚实夹杂证,所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第条称之为“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应该强调的是,这种病的心烦躁扰,反复颠倒不得卧不是一般的心烦失眠,而是心肾不交的危重证。正如吴鞠通在“下焦篇”第1条按语中所说:“心中烦,阳邪挟心阳独亢于上,心体之阴无容留之地,故烦杂无奈。不得卧,阳亢不入于阴,阴虚不受陌纳,虽欲卧得乎此证阴阳各自为道,不相交互,去死不远。”吴鞠通这里所说的“阴虚不受阳纳”,应该是阴虚不受纳阳。【治法】泻南补北。【方药】黄连阿胶汤(引《温病条辨》)黄连饯(12)黄芩一钱(3)阿胶三戡(9)白芍一钱(3)鸡子黄二枚水八杯,先煮三物,取三杯,去滓,内胶烊尽,再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日三服。【方解】在五行中,心属南方火口“泻南”,就是清心热,泻心火。肾属北方水。“补北”,就是滋肾阴,补肾水。黄连阿胶汤是泻南补北的代表方剂,方中泻南的君药是黄连,补北的君药是阿胶。黄芩与白芍是臣药,鸡子黄是佐、使药。吴鞠通在“下焦篇”第1条按语中分析方中药物的作用说:“以黄芩从黄连,外泻壮火而内坚真阴;以芍药从阿胶,内护真阴而外捍亢阳。名黄连阿胶汤者,取一刚以御外侮,一柔以护内主之义也,鸡子黄,为血肉有情,生生不已,乃莫安中焦之圣品,其气焦臭,故上补心;其昧甘成,故下补肾,鸡子黄镇定中焦,通彻上下,合阿胶能熄内风之震动也。”吴鞠通所说的“外泻壮火”,是指黄连、黄芩苦寒清热泻火,通过清除外感的热邪而泻心火。所谓“内坚真阴”,是指通过苦寒清泻消除火热邪气,则阴液不伤。坚阴不是,补阴,而是保存、巩固阴液之意。“一刚”是指黄连,它是苦寒刚燥的药韧,以黄芩配黄连,清热邪泻心火而保护阴液。吴鞠通所说的。内护真阴而外捍:毒篆亢阳”,是指阿胶、白芍滋阴补肾,通过扶正气而抵抗外感的温热阳邪。“一柔”,是指阿胶,它是阴柔滋补的药物,以白芍配阿胶,滋补肾阴,扶正气,增强抵抗能力,使邪气不入。鸡子黄补脾,脾居中州,是后天之本,通过补脾以充实后天,向下可以滋肾,向上可以养心,通过补脾就可以交通心肾,协调阴、阳。鸡子黄与阿胶都是血肉有情之品,二药配合,填补真阴,可以预防虚风内动的发生,这也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中既病防变思想在处方用药上的体现。鸡子黄不能入煎剂,它的用法是把汤药煎好之后,放温,把鸡蛋打开,用,汤勺把鸡子黄舀出来,放在药汤里搅匀。(2)真阴耗损【临床表现】低热稽留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咽干口燥,唇裂齿黑,神倦欲眠,,舌质干绛甚或紫晦,脉虚大或迟缓结代。【证候分析】所谓真阴,是指肾阴。因为肝血与肾精可以互相化生,乙癸同源,所以在这里所说的真阴耗损是指肝血肾精的耗损。这个证候是春温病后期,热邪深入下焦,久留不退,耗伤肝血肾精,导致真阴大伤的重证。吴鞠通说它是“邪少虚多”,这句话怎么理解?是不是指邪气少而正虚多呢?这句话的含义相驾深刻,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应该从证候的概念进行分析。中医学中的证候,简称证,是对人体病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它反映了病变的病因、部位、性质、邪正关系等多方面的病理特征。具体到真阴耗损证来看,它的病因是热邪,病变部位在下焦肝肾,病的性质属热证。但从正邪关系来看,它是热邪消耗了肝血肾精而导致的阴虚证。所以这种热证不是热邪盛的实热证,而是阴虚生热的虚热证。这时候邪气是否真的比实热证阶段少呢?其实邪气并未解除,也未必就减少了。这里所说的“邪少虚多”是从临床所表现的证候来分析的。也就是说,这个证候是邪气的表现少,正虚的表现多。这是因为,真阴耗损,功能衰退,正气的抗邪能力低下了,机体的反应能力差了,正气无力抗邪,就不可能出现高热,所以症见低热稽留不退,中医学称之为阴虚生内热。如果用大剂滋阴药物治疗后,正气得到恢复,有力量与邪气抗争,仍然可能再出现高热。所以吴鞠通所说的“邪少虚多”应该理解为邪气的表现少,正虚的表现多,而不能理解为邪气已经解除了。所谓低热,是指体温在38℃以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就是指五心烦热。阴虚的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手心、两个足心热?因为虚热在厥阴经和少阴经,阴经有热,就要由阴经向外发散。从哪星散热呢?循着经脉的运行向外散。经脉的循行路线上布满了腧穴,经脉就可以通过腧穴向外散热。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在足心,肾经的虚热就通过涌泉穴向外散,所以出现足心热。手厥阴心包经的劳宫穴在手心,厥阴经通过劳宫穴向外散热,所以出现手心热。任脉总领一身之阴,是蚕经之总督,行于入身前部正中线,心窝部有任脉的膻中穴,从这里向外散热,就出现心窝部烦热。由于阴虚内热通过阴经的腧穴向外发散,所以属阴的手心热甚于属阳的手足背。肝肾阴伤,真阴不足,肺、胃的津液不能上供,所以口燥咽干。津液不足,不能滋养肌肉和皮毛,就出现口唇干裂。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精不足,骨髓不充,牙齿失养,所以干黑而无光泽,甚则如枯骨。肝血肾精不足导致心阴不足而心神失养,功能低下,所以病人精神萎靡不振,倦怠昏睡,这是将要陷入昏迷的前兆,这种情况就如同鱼因水少缺氧而萎靡,进而干死一样。这种神志改变不是热扰心神,所以病人不躁动,而是将要陷入昏睡状态。肾开窍于耳,肾精亏耗不能上荣于耳,所以出现。吴鞠通说:“温病,病系少阴,与柴胡者必死。”说明这种是肾精大亏的衰竭状态,干万不能误认为少阳而用升提发散的药物治疗。舌质干绛,甚或紫晦无光泽,是肝血肾精耗损,血容量严重不足而致血液粘稠凝滞的表现。脉虚大,是因为真阴不足而致血中津液大亏,阴不制阳,阳气浮动,支撑脉管,所以轻取脉大,但是重按则空瘪。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第6条中说:“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则脉两至者,重与复脉。虽有他证,后治之”就是说,温热病误用升提发散的药物,损伤肝血肾精,导致真阴亏损,可以出现结代甚至迟缓的脉象。“脉两至”,是指一呼一吸脉两至,正常入一呼一吸脉四至,闰以太息,而真阴耗损的病人“脉两至”,说明脉搏的跳动非常迟缓,而且在迟缓中还出现结代。出现这种脉象是因为真阴耗损而致血中津液不足,血液粘稠涩滞,所以流动缓慢而致脉搏跳动迟缓。血液粘稠涩滞,不仅流动缓慢,而且涩滞难行,在运行中时有停顿,所以脉搏不仅迟缓而且时有结代综合上述症状来看,这个证候不仅是肝、肾阴虚,真阴欲竭,而且心阴也大亏,心的病变当然也包括心包。可以说,它是上焦手少阴心与手厥阴心包、下焦足少阴肾与足厥阴肝两少阴、两厥阴同病的重证所以说它是“邪少虚多”【治法】滋阴复脉。【方药】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炙甘草六钱(18)干地黄六饯(18)生白芍六饯(18)麦冬(不去心)五钱.(15)阿胶三钱9)麻仁三镘(9)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剧者加甘草至-两(30).地黄、白芍八•饯(24).麦冬七饯(21),日三、夜一服。【方解】加减复脉汤是由复脉汤加减组成的方剂。复脉汤原方出自《论》,又名炙甘草汤。《论》第177条说:“脉结代,心动悸,炎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由炙甘草、入参、生姜、大枣、桂枝、清酒、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组成。在原文中还注明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它的主治证是外感寒邪,损伤心阳,导致心脏的阳气不足。由于阳气不足,对血液推动无力而出现脉结代,阳气对心脏失于温煦而心动悸。要使脉搏恢复正常的跳动,就必须恢复脉中的阳气。炙甘草汤就是恢复脉中阳气的方剂,所以又名复脉汤。方中以炙甘草为君药,补中气以充化源,使后天之本生化有源,则全身气血恢复,脉中的阳气自然恢复。入参、大枣甘温补气。桂枝、生姜、清酒都是辛温药,温阳散寒,通血脉,促进血液运行。炙甘草、入参、大枣补气,桂枝、生姜、清酒在补气的基础上通阳,脉中的阳气恢复了,血脉通畅,脉搏的跳动自然就恢复正常。方中的生地、麦冬、阿胶滋阴养血,麻仁润燥。病是因为寒邪损伤脉中的阳气而导致脉结代,为什么加这么多滋阴养血的药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病人可能平素体质不好,心脏的阳气和营血不足,心气、心血两亏,所以感受寒邪之后很容易诱发心功能失常。如果是健康人,感受寒邪后,不至于出现这么严重的病变。所以根据这个方剂的药物组成,以方测证,可以推测这种病人乎素可能就是气血不足的体质,受寒之后阳气受损,就更加重了病情,所以在补气通阳的同时,要加入滋阴养血的药物。另一方面,桂枝、生姜、清酒都是辛温燥烈的药,它们固然可以通阳,但是也容易耗散阴血。所以在用这些刚燥的药物通阳的同时,加入滋阴养血润燥的药物来制约桂枝、生姜、清酒的燥烈之弊,防止产生副作用。这个方剂组成,既有补气通阳的药,又有滋阴养血的药,可以说补气通阳而不燥烈,滋阴养血而不柔腻,配伍非常平和精当,但在平和之中,又以补气通阳为主。而温病中出现“脉结代,甚则脉两至者”,则是因为热邪耗伤真阴,脉中的阴液亏损,血液粘滞,运行艰难所致,治疗必然要从复脉中之阴入手。所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第1条分注中说:“以复脉汤复其津液,阴复则阳留,庶可不至于死也。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按吴鞠通的说法,仲景当日用复脉汤,是治疗寒邪损伤心脏的阳气,所以用参、桂、姜、枣,补气通阳,恢复脉中的阳气,使阳气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恢复了,脉搏自然就恢复,所以称其作用为“复脉中之阳”。温病的病人不是心阳不足,而是心阴不足,治疗应该滋阴补血,使脉中的阴血恢复,血液得到稀释,流动自然就通畅了,所以称其为复脉中之阴。加减复脉汤是由复脉汤减去参、桂、姜、枣、清酒,加白芍组戍。在原方的补气药中保留了炙甘草,它与白芍相伍,可以酸甘化阴,再配伍生地、麦冬、阿胶,共同滋阴补血,这个方剂总的来说是以甘寒、酸一。点寒为主,所以它滋而不腻。1.与温病都可以出现脉结代,治疗都用复脉法,但因为二者的病因病机不同,所以使用的药物也大不相同。从复脉法的临床运用,可以看出吴鞠通“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的辨证处方思路。这个方剂的加减化裁,突出地体现了吴鞠通对张仲景《论》治疗方法的发展。还需要说明的是,复脉汤中的麻仁既不是滋阴药,又不是养血药,它含有油脂,是润燥药。至于方中为什么用润燥的麻仁,历来看法颇不一致。有人认为麻仁二字是错简,因为《论》原书经过兵火洗劫后,已经残缺不全了,王叔和见到的就是残简,可能这片书简的上半段烧掉了,下半段正好这保留了一个“仁”字,王叔和整理残简时就补迸一个“麻”字,历代相传,方中就沿用了麻仁这味药。但是麻仁在方中的作用确实不好解释,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它是错简,原书中应该是枣仁。吴鞠通在加减复脉汤中对麻仁这味药有按语,他说:“按:柯韵伯谓旧传麻仁者误,当系枣仁。彼从心动悸三字中看出传写之误,不为无见。今治温熟,有取于麻仁甘益气,润去燥,故仍从麻仁。”加减复脉汤用大量滋阴养血的药补肝肾之阴,通过滋阴以复脉,是治疗下焦温病真阴耗损的基础方。在《温病条辨•下焦篇》中,这个方剂有五个加减方,吴鞠通统称为“复脉法”和“复脉辈”,按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是复脉系列方。其中救逆汤与一甲复脉汤两个方剂是治疗真阴耗损证的兼证的,在这里仅做简要的讲解。一种情况是真阴耗损兼汗出不止。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第2条中说:“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救逆汤主之。”这就是说,温病误用了辛温解表药,由于发汗而损伤了心阴,导致阴液大亏,心失所养,以致心脏拘挛而心中震震悸动,甚至因心阴不足,舌体失养而僵硬,心神失养而昏迷。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复脉法滋养心阴,舌上津液恢复了,就有生机。如果自汗不止,是气虚不能固表,阳气欲脱的征兆,在滋阴复脉的基础上,加潜阳固摄药以敛汗固脱,方用救逆汤。救逆汤的组成是:“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生龙骨四戗(12)、生牡蛎八钱(24),煎如复脉法,脉虚大欲散者,加入参二饯(6)”生龙骨、生牡蛎都是重镇潜阳,收敛固摄药,有潜阳敛汗,防止津液外泄以保存津液的作用。因为麻仁有滑泄作用,不利于大汗出,所以去掉它。如果见“脉虚大欲散”,是将要虚脱的征象,所以加入参补气以敛阴固脱。再一种情况是真阴耗损兼大便溏泄。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第9条中说:“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未可写复脉汤,一甲煎主之。服一、二日大便不溏者,可与一甲复脉汤。”他在本条分注中说:“下•后当数日不大便,今反溏而频数,非其入真阳素虚,即下之不得其道,有亡虑。若以复脉滑润,是以存阴之品,反为泻阴之用。故以牡蛎一味,单用垂喜:蹿莩大,既能存阴,又涩大便,且清在里之余热,一物而三用之。”由吴鞠通所谠以看出,出现大便溏泄的原因是因为误下。由于误下而便溏不止,有导致亡阴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加减复脉汤治疗,因其滋补滑润,往往会加重泄泻而促进亡阴,所以要先用一甲煎固摄止泻。一甲煎是用“生牡蛎二两(60).(骧细)”,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生牡蛎成寒,既能固撮止泻而达到存阴的目的,又能清除余热。因为它止泻存阴而不敛邪,所以吴鞠通说它是“一物而三用之”。先用一甲煎一、二日后,大便已不溏,是达到了止泻的目的,这时再用一甲复脉汤。一甲复脉汤的组成是:“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生牡蛎-两(30)”这个方剂中因为去掉了麻仁,加了生牡蛎,所以既可以滋补阴液,又可以防止因滋阴而导致大便再度溏泄,救逆汤与一甲复脉汤都是加减复脉汤的附方,因为一个是治疗有汗出不止的兼证,一个是治疔有大便溏泄的兼证,所以两方中都去掉了有滑泄作用的麻仁。(3)亡阴脱液【临床表现】不发热或低热,形体消瘦,皮肤干皱,目陷睛迷,齿燥积垢,呃逆声微,二便不通,两颧红赤,四肢厥逆,神昏嗜睡,手指但觉蠕动,甚或瘼疚中心中儋儋大动,虚喘息微,舌瘦薄痿软,光绛无苔,脉细促或微细欲绝。【证候分析】亡阴脱液证是真阴耗损证的进一步发展,它是温病后期热邪深入下焦,消耗肝血肾精,在真阴耗损的基础上出现全身各部位的体液严重不足,甚至枯涸的危重证。因其正气大衰,无力抗邪,所以病人不发热或仅见阴虚低热。因为阴虚,津液不足,不能充养肌肉,肌肉重度脱水,所以形体消瘦。皮肤得不到滋养,就干枯起皱褶。目陷,是指眼眶塌陷,是严重脱水的表现。睛迷,是指瞳孔散大,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手在病人眼前晃动没有反应,是肾水亏不能上注瞳神的表现。齿燥如枯骨,是指牙齿干燥,如同干枯的骨骼一样,是肾精大亏,不能充养骨髓,骨髓干枯而不能充养牙齿的表现。这个指征是非常客观的,牙齿干枯了,全身的骨骼肯定也干枯,这是先天之本败绝的标志。齿上有积垢,是指牙齿上有灰黑色的齿垢。叶天士说:“若齿垢如灰糕样者,胃气无权,津亡,湿浊用事,多死。”可见齿垢的生成,是胃中的津气败绝,浊气上犯的标志。在正常情况下胃气是以下行为顺,胃气下行,浊气才能下降,如果胃中津气败绝,不能下行,就不能控制浊气而致浊气上泛。正气衰竭,浊气上泛,是后天之本败绝昀标志。齿燥是先天之本败绝,积垢标志后天之本败绝,仅从牙齿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先、后天已经败绝,所以说这个证候是危重证。呃逆声微,是指呃逆时断时续,呃声低微无力,这个症状也是胃气败绝,虚气上逆的表现,也意味着病情危重。大使不通,不是一般的津伤肠燥所致,而是津液枯涸的表现。因为体液亡失,所以大、小便俱无。两颧红赤,是虚火上炎的征兆。四肢厥逆,是因亡阴脱液,津液大亏,血液粘稠凝聚,气血凝滞不通,阳气不达四末所致。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第14条所说的“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热深厥甚”是指热邪炽盛而手足厥冷,而且热势越重,厥冷越甚。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实热证中,是因邪气盛而正气不衰,正邪激争而见高热,因正气集中全力与邪气抗争而致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所以手足厥冷。“下焦温病”的亡阴脱液证已见“脉细促”的表现,可见已经是正气衰竭的阶段,病人并无高热,或不发热,这意味着正气已无抗邪能力,所以虽然有“厥甚”但却不会有“热深”的表现,吴鞠通的这种说法是把阴虚而致的肢厥与实热而致的肢厥从病机上混为一谈了。神昏嗜睡,是真阴耗损,心阴大亏而致心神失养的结果。因为既不是热扰心神,也木是痰蒙热扰,所以这种病人既不烦躁,也无谵语,只呈嗜睡状态,是功能衰竭的表现。手指但觉蠕动,是指手指轻微地、很不明显地颤动。瘼疯,是指四肢轻微地、徐徐地抽动。手指但觉蠕动,甚或瘼疯,是动风的表现,但不是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因为它不是实热动风的证候,而是肾阴大亏,肾水不能涵养肝木,筋脉因失养而拘挛的水不涵木,虚风内动。因为是虚证,所以抽搐轻微、徐缓、无力。心中儋儋大动,是指心中悸动不安,心脏搏动的幅度很大,其动应农。就是说,心脏跳动能鼓动衣服颤动,这是因为真阴大亏,全身津液枯涵,心阴也已经枯竭,心中因无血而空跳,代偿性地使幅度加大,但是也没有血液以供养周身。心中儋儋大动,是形象地描述病人出现严重心悸的症状。甚则心中痛,是指病人出现心前区疼痛的症状。这是因为心阴亏不能滋养心肌而导致心脏拘挛,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在心中儋儋大动的情况下又出现心中痛。虚喘息微,是指呼吸微弱,少气不足以息,是肺气衰败欲绝的表现。舌体瘦薄,是指舌体瘦小。痿软,是指舌肌失去弹性,转动不灵。舌体瘦薄痿软,是津液大亏,舌肌失养的标志。舌绛,是血液粘稠凝聚的征兆。舌光而无苔,是胃气败绝不能生苔布苔的表现。脉细,是因为脉管中津液大亏,血容量不足而致脉管窄缩。脉促,是指脉数而结代,是真阴大亏,虚热内扰,心脏搏动代偿性加快在脉象上的反映。心阴大亏,血液粘涩,血液在流动中因涩滞而停顿,脉搏就出现了结代。总而言之,脉细数而结代是亡阴脱液,心阴大亏的表现。脉微细欲绝,是指脉搏极细极弱,似有似无,这是阴损及阳,由亡阴脱液而导致阳元以生,向亡阳发展的表现。阴、阳将亡,脉气衰微,所以脉微细欲绝。由上述症状可以看出,亡阴脱液证涉及到肝、肾、心、肺、胃等多个脏器,先天之本、后天之本都将要败绝,藏血之脏肝无所藏,主血之脏心无所主,君主之宫神明失守,相傅之宫气无所依。全身功能都已衰竭,病人已经了无生机,所以器.}之为危重证,必须采取急救措施。【治法】滋阴增液,潜阳镇摄。【方药】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温病条辨》)二甲复脉汤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加生牡蛎五饯(15)、生鳖甲(248)。三甲复脉汤即于二甲复脉汤内加生龟板一两(3g)。大定风珠生白芍六饯(18)阿胶三饯(9)生龟板四钱(12)干地黄六钱(18)麻仁二钱(6)五味子二饯(6)生牡蛎饯(12)麦冬(违六馒(188)炙甘草四钱.(12)鸡子黄(生)二枚鳖甲(生)四钱(2)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喘,加入参。自汗者,加龙骨、入参、小麦。心悸者,加茯神、入参、小麦。【方解】亡阴脱液证是阴液将亡,甚至阴损及阳而导致阴阳俱亡的危重证,所以治疗要以大队滋阴增液药物填补真阴,守阴以留阳。阴虚则阳滓,所以同时还要辅以甲壳之类药物重镇潜阳以固摄津气。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三个方剂都是由加减复脉汤加味组成,都属于“复脉辈”的范畴,都有滋阴增液,潜阳镇摄的作用。关于这三个方剂的临床运用,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中分别有所论述。第13条说:“热邪深入百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第14条说:“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儋儋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第16条说:“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瘼疚,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从这些条文中可以看出,这三个方剂的使用,是在真阴耗损的基础上,再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而斟酌选取的。二甲复脉汤的适应证,是在真阴耗损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手指但觉蠕动,甚或瘼疲的症状,这是因真阴亏损而出现的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的倾向。所以加生牡蛎、生鳖甲这两味咸寒质重的甲壳类药物滋补肝肾,潜阳镇摄,以熄虚风。这也正是吴鞠通“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学术思想的体现。三甲复脉汤的适应证,是在二甲复脉汤证的基础上,又出现“心中儋儋大动,甚则心中痛”的症状,这是心阴大亏的表现。之所以加生龟板,是因为龟板味甘性平,不仅能激补肝肾,潜阳镇摄,还能补血养心,镇心安神,这是牡蛎和鳖甲所不具备的作用。也大定风珠的适应证,是病情非常危重,“时时欲脱”,随时都有亡阴、亡阳早竺危险。吴鞠通在“下焦篇”第16条分注中说这个证候是“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的危重证。所以加鸡子黄、五味子,“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介属潜阳镇定。以鸡子黄一味,从足太阴下安足三阴,上济手三阴,使上下交合,阴得安其位,斯阳可立根基,俾阴阳有眷属一家之义,庶可不致厥脱欤。”从吴鞠通之说可以看出,大定风珠是在病情最为危重的情况下,加入鸡子黄以补益后天,调和阴阳的方剂,也是填补作用最强的方剂。吴鞠通在这个方剂的煎服法中还有针对不同情况的加味法。“喘,加入参”,就是指如果出现肺气.将绝的虚喘,要加入参补肺气。大定风珠里有麦冬、五味子,再加入参就组成了生脉散,用以补肺气,固脱平喘。“自汗者,加龙骨、入参、小麦”,这种自汗是亡阴、亡阳的绝汗,所以加龙骨镇摄潜阳以止汗,加入参配麦冬、五味子以敛.汗固脱,加浮小麦益心气以止汗。“悸者”,就是指心中儋儋大动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加茯神、入参、浮小麦以养心安神。二甲复脉汤是由加减复脉汤加生牡蛎五钱(15)、生鳖甲钱(24)组成。三甲复脉汤是由二甲复脉汤加生龟甲一两(306)组成。大定风珠是由三甲复脉汤加鸡子黄、五味子组成。但是吴鞠通为什么不说大定风珠是三甲复脉汤加鸡子黄、五味子,而在书中把药物重新书写一遍呢?从书中可以看出,二甲复脉汤是在加减复脉汤原方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加生牡蛎五钱(15)、生鳖甲八钱 (24);三甲复脉汤是在二甲复脉汤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再加生龟甲一两(30);而大定风珠中除鸡子黄、五味子之外的药物虽然与三甲复脉汤相同,但是剂量不同,方中的麻仁由-(9)减为二钱(6).麦冬由五饯(15)增为六饯(18),炙甘草由六钱(18)减为四钱(12),生牡蛎由五钱(15)减为四钱(12),生鳖甲由八钱(24)减为四钱(12),生龟甲由一两(30)减为四饯(12),在此基础上再加鸡子黄二枚、五味子二饯(6)。为什么在剂量上进行这样的调整呢?应该认真分析。这三个方剂中的阿胶、牡蛎、鳖甲、龟板、鸡子黄都是动物药,属血肉有情之品,除了牡蛎之外,都是作用极强的滋补药,也称为填补药,具有“填阴塞隙”的作用。但是这些药物性质“浓浊它们不仅浓浊粘腻,而且腥味难咽。王孟英对大定风珠评价是:“定风珠一派腥浊浓腻,无病人胃弱者亦难下咽,如果厥哕欲脱而进此药,是速其危矣。”这就是说,这些药物填补的作用虽然强,但是副作用也大。在已经出现胃气衰败倾向的情况下,再用这类药,病人无法消化吸收,很可能因其腥浊而把药吐出来,呕吐就更消耗胃气,反而促进痫入死亡。王盂英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确实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用这类药,又有什么办法呢?王盂英批评了吴鞠通的治法,他也没有提出好办法来。因此可以说,这类药物的使用,本来就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想出来的办法。吴鞠通本入也充分意识到了这种副作用,他自己说得很清楚:“故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说明他知道这多.药物是浓浊的,但是又没有别的办法,所以他在这三个方剂中采取了能少用耋:荤差味药就尽量少用一味,不得不加药物就减少药物用量的做法,以把副作用减至最小的程度。大定风珠的药物中血肉有情之品最多,但药量却最小,这就是加药减量做法的体现。“复脉辈”的六个方剂,是由滋补而至填补的加味过程,是治疗温病后期真阴耗损以至亡阴脱液的代表方剂,也是滋阴法在温病治疗中具体运用的范例。但基础方加减复脉汤却是由《论》的复脉汤加减化裁而来,这也是吴鞠通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又一大发展。另外还应当注意的是,在温病过程中出现神昏、动风的病变,有手、足厥阴、少阴之分,临床中要仔细分辨,不可混淆。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第18条说:“痉厥神昏,舌短,烦躁,手少阴证未罢者,先与牛黄、紫雪辈开窍.搜邪,再与复脉沥存阴,三甲潜阳,临证细参,勿致倒乱。”他在本条分注中说:“痉厥神昏,舌蹇,烦躁,统而言之日厥阴证,然有手经、足经之分:在上焦以清,邪为主,清邪之后,必继以存阴;在下焦以存阴为主,存阴之先,若尚有余邪,必先与搜邪。手少阴证未罢,如寸脉大,口气重,颧赤,白睛赤,热壮之类。”这就是说,痉厥的病变与上焦的手厥阴心包、手少阴心和下焦的足厥阴肝、足少阴肾有关。病在上焦,见痰热蒙蔽心包,是以邪气盛为主,所以治疗要先清热豁痰开窍,然后再用滋阴法。病在下焦,是以肝肾阴虚为主,治疗要以滋阴法为主,但是如果虽然已经出现下焦肝肾阴虚,而上焦还有痰热蒙蔽心包的余邪者,仍然要先用安富牛黄丸、紫雪丹之类药物豁痰搜邪开窍,待邪气解除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或用加减复脉汤,或用二甲复脉汤,或用三甲复脉汤,或用大定风珠以滋阴潜阳-总而言之,要先祛邪以开手厥阴、手少阴之闭,然后再用滋阴法以滋补足厥阴、足少阴之虚。两厥阴、少阴同病的治疗要分清先后次序,不可早用补法,以防闭门留寇。
发表于: 22:48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中医筋伤、中医妇科、中医男科、中医内科、中医皮肤科、中医儿科相关疾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血热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