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尿常规有红细胞胞对身体有危害吗?

  我今年21岁,以前一直都在献血,前一段时间红十字会给我打电话问我可不可以献血小板,想请教一下献血小板对身体有没有害.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怎么没人呢?好郁闷哦,我前段时间体检,医生告诉我我有脂肪肝倾向还有血脂高,
  和献血是一样的。  你献血是把抽出来的血都拿走了,献血小板是把抽出来的血中的血小板拿走,把血里其他的成分再还给你,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献全血。很具体的过程我不知道。
  你这么小就血脂高?抓紧多献点血出来吧,这样就不用吃降脂的药了。
  作者:六月荷如雪
回复日期: 12:47:00
      和献血是一样的。    你献血是把抽出来的血都拿走了,献血小板是把抽出来的血中的血小板拿走,把血里其他的成分再还给你,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献全血。很具体的过程我不知道。    =========================================================  谢谢你的回复,献血小板好象要1-2个小时,这么久的时间会从我体内过滤出好多血小板的吧,要是血小板大量流失对身体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呢~~
  作者:六月荷如雪
回复日期: 12:48:00
      你这么小就血脂高?抓紧多献点血出来吧,这样就不用吃降脂的药了  ===========================================================  我就是因为血脂高才去献血的,一共献过3次2次200CC 一次400CC
  是献血吗,就要首先保护你的健康的,只是过程需要那么久,不会从你体内拿走很多的,给你留下的,足够你生活用的。血小板主要参与凝血。
  哦,谢谢如雪姐姐,  我现在还不能去献血,医生不让,我国际献血日刚献了400CC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去献,因为专门卖血的人天天都在卖。  但是,我最讨厌血站把献血得到的血去高价卖,你不献也罢,但是,好多老病人用了你的血,他们的病情会恢复得很快的,因为你年轻,把你的活力都输给他们一部分了。  在此,替用你血的人谢谢你!
  但是听医生说经常献血对身体有害的,采血点都是连网的有档案记录,献400CC以后半年内不允许献血的.现在就是我想献医生们也不敢抽的
  据说没有危害,血小板在人体内的只能生存12天左右,如果你不献出来,也就自动死亡了,还不如行点善事,偶今年参加2吃血小板采集了,估计还要采1次
  献血小板一年最多可以献12还是24次,72小时就可以献一次  就是时间长一点,因为血小板在血浆里面的百分比含量较少,为了抽取足够的量,自然会长一点。  放心吧,不会对身体有损害的  谢谢你献血!
  谢谢大家帮忙,现在放心多了
  适量的献血和血小板对身体有利而无弊,因为你献血和血小板可以促进你体内的血液和血小板的新陈代谢,献血是6个月献一次,而血小板是28天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28天后你可以再次献血小板,血小板在体内存活的时间也只有10天,10天后就是在你体内死亡,因此你还不如奉献出去,也算积德了吧.......说的不好大家多担!!!!!!!!
  ls的说的蛮好
  等最佳答案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献血对身体有没有伤害?_百度知道
献血对身体有没有伤害?
提问者采纳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毫升。献血的体重标准定在男性为50公斤、女性为45公斤。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体会自动将原来贮存于脾脏、肝脏等内脏里的血液释放到血管中,保持恒定的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充上;血浆蛋白质,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快恢复到原来水平。故献血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 所以说,健康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组织会自动加速造血,一般经过半个月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献血后适当补充营养是必要的,但无须大吃大喝。适当增加营养以提供足够的造成血原料,补充的重点是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大量进补又不活动,会不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会因热量过剩而发胖。 人体血液中的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铁含量大为降低。 适量献血,献血后保护好穿刺孔,适当补充营养就不会有什么坏处了。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我们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才只占总血量的5%~10%,显然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而且献血后人体能迅速恢复血液的相对稳定,如血液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可由组织液渗入血管内,1~2小时就可得到补充,血液中的蛋白质则由肝脏合成,200毫升中的蛋白量只相当于6个鸡蛋所含的蛋白量,很易补充。同时正常人体每时每刻都有一定数量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和不断有新的补充,不献血时血细胞会照样衰老死亡,献血后反而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使血液更具活力,尤其是对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因此适量献血对身体还是有利的
科学献血的话对身体不但没有伤害,而且还对身体有好处。不过献血的时候会有医生先帮你体检看一下你是否能够献血,献血后医生也会告诉你一些相应的东西,比如:应该怎样恢复之类的。当然你也可以问医生。
献血,台港亦成捐血,是指献血者自愿捐献全血、血浆或血液成分,而不收取任何报酬(但在一些情况下会赠送纪念品)。这些血液通常存储在血库中,由医疗单位、血站或红十字会保管,以备需要者输血时使用。与有偿献血相比较,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一般人可在各地区的固定无偿献血站经行无偿献血,许多无偿献血站会定期派遣采血车到学校、单位、人流密集区,或配合地区活动来征求献血者。 献出自身的血液多供医疗上输血之用。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无偿献血证 ;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 编辑本段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就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少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而献血者不要任何报酬。无偿献血是国际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推崇的献血形式。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做到了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无偿献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无偿献血,日本1985年评出的最佳献血口号是&献血是爱,是勇气,是关怀&。这是一位家庭主妇提 献血现场 出的,目前,已被全世界各国血站所采用。日本每年1月15日为成人节,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在举行成年仪式之后,纷纷来到献血车前参加无偿献血,这已成为日本推动献血的一个传统形式,日本政府规定,各级行政人员,适龄者每年必须献血一次。在美国,公司一个很流行的献血口号是&给您一个礼物,生命&,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献血是崇高的行动,是给同胞一个新的生命,是其它任何礼物都无法比拟的。约旦政府明文禁止血液买卖。1975年首都安曼建立了一座中央血库。任何人只要急需血液,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但在身体康复后,必须来献血,或由亲属来代之献血。这座血库被人们称为&生命血库&这座血库建成后,第一个来参加献血的是约旦国王侯赛因。印度尼西亚献血口号是&您能为您的同胞作出的最大奉献是挽救他的生命。&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亲自参加献血,还要求其家庭成员参加献血。1997年3月菲律宾总统拉莫斯第41次参加无偿献血(每次250毫升),以此来做为他69岁生日的纪念。他常说:献血使他年轻20岁。看来这句话不全是玩笑话。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如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也有经济欠发达的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尼日尔、尼泊尔、缅甸等,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在许多国家,公民献血后吃几块点心.喝杯饮料,就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从不领取任何报酬,人们把献血看作是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很普通的事。澳大利亚等国在中小学设有献血知识课,学校定期带学生到血液中心采血现场参观,让学生了解献血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就懂得献血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献血不影响健康的道理,长大后成为一名自愿的光荣献血者。人们把献血看作是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很普通而平常的事。适量献血无碍健康己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千百万献血者所证实, 我国也有“献血无碍健康,只需小小勇气”的宣传。 编辑本段主要益处 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献血200毫升是个什么概念?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毫升,而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20-1/25;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一般对失血 无偿献血海报 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可见献血200毫升决不会影响健康。 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献血200毫升不影响血液循环,怎么会影响健康呢? 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再说,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2000亿个,血小板 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献血200毫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决不会影响健康。 很多人献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伤,义不容辞。然而,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 1. 献血对心脑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并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血管壁上,最后形成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坚持适量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铁),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5.可延年益寿:坚持适量献血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不断增加血液中年轻红细胞的比例,另外体内产生的年轻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病毒素的能力,从而能起到防癌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献血前
献血体格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 1.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千克(公斤),女性不低于45千克(公斤)。 3. 血压:收缩压12~20千帕(90~150mmHg);舒张压8~12千帕(60~90mmHg),脉压差大于4千帕(30mmHg)。 4. 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1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四肢无严重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 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献血者血液化验有哪些项目? 1.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 男性大于1.052,女性大于1.050。 2. 血型定型:ABO血型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在有条件的地区或Rh阴性率高的地区,应做Rh(D)定型。 3.肝功能检查: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为指标,赖氏法测定应小于25单位。该指标不合格不宜参加献血,但不表示肝功能必定有问题。 4.血液传染病检查:目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等四项。凡检查阳性者不得参加献血。 1.献血前最好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军人证等身份证明。 2.献血前两餐不吃高脂或高蛋白食物,如肥肉、鱼、油条等。 3.当日晨,应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鸡蛋等。 4.适当补充水分,保证血液不太粘稠。 5.献血前心情不要紧张,保持轻松愉快。要知道健康人按规定适量献血,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千万不要有思想顾虑。 6.献血前一天晚上要早点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7.献血前最好洗洗澡,换上干净内衣,特别是两个肘弯部要洗干净。 8.献血前一天和当天要禁酒 9.在献血现场要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保证整个采血过程井然有序。 献血后
献血后如何保护针眼? 对针眼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将减少或避免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献血后应用消毒棉球盖好穿刺孔,以胶布固定,并用3个手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5分钟。 2.检查穿刺孔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如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压迫局部。 3.为保护好穿刺孔不受感染,至少在4小时内不要取去穿刺孔上的敷料。 4.针眼处1-2天内不沾水。
献血后运动注意事项 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
身体健康者,适量献血没有什么伤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生活提醒>>>>正文献血对身体有没有害?来源: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眼下人们对于献血产生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认为献血有益,另一种认为献血有害。以客观和理性的眼光看待,适当的献血其实是一种合理的行为或选择,也是一种双赢行为。这也可以从血液生成和更新的知识来理解。
  从女性失血看献血
  任何事物都有新陈代谢,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也不会违背这一规律。所以,如果一个人的献血不违背血液新陈代谢或更新的规律,献血就是合理的。
  血液除了血浆外,还有三种基本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红血球)、白细胞(白血球)和血小板。它们如同人的生命一样,都会有出生、生长和死亡的周期,所以它们都有更新和除旧迎新。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体内的红细胞的寿命是80~120天,白细胞的寿命7到12天,血小板的寿命是7~14天。
  理论上讲,献血后7~14天,血小板就可以得到补充;7~12天,白细胞也会得到补充;最长时间得到补充的是红细胞,是120天(4个月)。因此,献血后4个月就可能基本补充献血失去的各种血液有形成分。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的计算,实际上,考虑到各种因素,献血的周期1年以上为宜。
  其实,从一个人人皆知的常识就可以知道献血后血液的补充或更新是生命个体(人)的一种基本机制。成熟女性每个月都有月经,是卵巢成熟后周期性排卵形成的失血,每次失血50~100毫升。如果以4个月计算,则为200~400毫升。这是否是每次献血规定200~400毫升的一种根据不得而知,但是从女性每月正常失血量可以知道,所有女性都会有这种周而复始的失血,却并未生病,反而健康和美丽地生活着。这说明一定量和一定周期的献血并不损害健康。
  如果女性月经周期以30年计算,每次月经的流血量平均75毫升,那么一名女性一生的总失血量约为27000毫升,这还不包括分娩时的失血。这27000毫升的失血量相当于5.5位体重60公斤男性体内的全部血液量。正是女性这种周期性失血的机制赋予了她们更强的耐受力、免疫力,也因而比男性长寿(长寿的因素之一),并且在灾难中比男性更容易坚持下来并逃生。
  即便不献血
   红细胞也会每天更新
  当然,献血的合理在于血液中三种有形成分的自我更新或新陈代谢。无论是红细胞还是白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干细胞和祖细胞进行增殖、分化而成。所以,通常把能够制造各种血细胞的干细胞和祖细胞称为骨髓造血细胞,后者以自我更新和增殖的方式生成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从而保持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动态平衡。
  以红细胞而言,它的功能是携带和输送氧气,但是,红细胞并非越多越好,但少了也不好,而是应当保持在一定数值之上。如果红细胞数量过多,血液就会变黏稠,不容易流动,血管容易阻塞,造成心血管病。但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则其携氧能力会降低,让人进入缺氧状态,产生贫血,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数量为380万~600万个/立方毫米,正常指标为4.0~5.5&10的12次方个/每升。正常女性的红细胞数量是380万~550万个/立毫米,正常指标是3.5~5.0&10的12次方个/每升。
  一些人担心献血后红细胞会减少,因而造成氧气运输减少,造成人乏力,并影响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然而,一个生理功能正常的人通过红细胞的更新,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情况的。因为,即便不献血,一个人的红细胞也在每天更新中。
  研究证明,人体每天约有300万个红细胞凋亡,同时也有相同数量的红细胞生长。这些新生的红细胞主要是由骨髓造血细胞生成。红细胞的生成需要多种原料,也需要一定的机制。红细胞的产生需要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A等物质,同时红细胞的产生还需要红细胞生成素(EPO)来启动。
  EPO在肾脏的毛细血管上皮细胞中生产,肝细胞也能分泌少量的EPO。EPO进入血液中,到达骨髓后刺激骨髓上的受体,促使红细胞生成及分化成熟的红细胞,并输送到血液中。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生成素的数量并不需要太多就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因为,肾脏可通过化学物质监测血液中的氧含量,如果氧含量降低,就会对身体发出警告,从而让机体产生较多的红细胞生成素,使骨髓制造红细胞的数量增加。如此,血液的携氧量就会增加。
  任何制造红细胞的原料的缺失和红细胞生产机理和程序的中断或受到干扰,都会造成红细胞数量的减少,从而产生贫血和对身体的供氧不足。所以,无论是献血后还是未献血,都有可能因为铁的缺乏、EPO的减少而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因此,在献血后注意营养和使机体恢复一段时间是献血合理性的体现。
  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更新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免疫,也就是保护机体不受病菌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人们对献血最担忧的是,如果献血后白细胞减少,会影响人的免疫功能。
  然而,正如红细胞一样,人体的血液尽管不流失,其中的白细胞也会自我更新。只要献血的量不多,是在机体承受的白细胞更新的量和时间段内,就不可能造成免疫机能的损害。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m之间。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立方毫米,平均为7000/立方毫米。根据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即颗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在这五类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5%,嗜碱性粒细胞不超过1%。
  如同红细胞一样,白细胞也由骨髓造血细胞(干细胞和祖细胞)产生。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要产生约1000亿个白细胞。白细胞的更新周期是7-12天。因此,献血后3-4个月足以恢复和补充白细胞。
  白细胞的生成也有一些条件,例如需要一些刺激因子(也称造血因子)的调节,这些因子是一些糖蛋白,由于一些造血生长因子在体外可刺激造血细胞生成集落,故又称为集落刺激因子(CSF)。现在,从结构到功能已经充分明确的集落刺激因子有几种,包括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等。除了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外,其他因子均参与调节白细胞的生成。所有这些因子除了作用于祖细胞,还能影响成熟白细胞的功能。
  以淋巴细胞的生成为例,在干细胞分化的早期,淋巴干细胞首先从多能干细胞中分化出来。淋巴干细胞随血流进入骨髓和胸腺,在这里它们发育成定向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的称为B细胞,在胸腺中发育的称为T细胞。随后,B细胞和T细胞都随血流转移到外周淋巴器官,即淋巴结和脾,在那里它们与某种抗原接触后即分化和增殖成为真正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如浆细胞和T效应细胞。淋巴细胞在生长成熟过程中接受一组称为白细胞介素的细胞因子的调节,T细胞在胸腺中还接受胸腺激素的调节。
  血小板同样是血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人的血小板数为10~30万/立方毫米。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因此,理论上讲,献血后半个月就可以基本补充失去的血小板。
  尽管现在人们对血小板是如何生成的还不完全清楚,但基本知道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的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分离的部分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就成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大约是200~8000/立方毫米。
  现在,美国研究人员又发现了T细胞和B细胞生成的骨髓环境。他们发现早期淋巴祖细胞在成骨龛(成骨细胞的凹陷处)的环境下非常活跃,能大量生成T细胞和B细胞。在骨髓中,不同的成骨龛或是微环境有利于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生长。骨髓通过划分不同的区域而制造出不同类型的造血干细胞。而且,成骨细胞创造了供养早期淋巴祖细胞的环境。
  这些情况表明,只要一个人的生理功能正常,就可能每天更新一定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一年或两年的时间周期计,献一次血200毫升,并不会造成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的损失。以白细胞为例,一次献血200到400毫升,所捐献的白细胞只占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至2%,失去的这点白细胞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因而对身体的影响微乎其微或者没有丝毫影响。
本文转自:
|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下载温州网新闻阅读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温州爱购¥50¥60抢购 | 智利樱桃
¥28¥35抢购 | 温州味美思
¥65抢购 | 涌泉宫川蜜桔
爆料平台扫描二维码关注温州网新闻热线:(66爆料邮箱:欢迎网友提供线索编辑推荐
精彩策划&温州网视
两、三轮摩托车
轻便摩托车
发送短信777至,立即订制交通小秘书!无偿献血有什么好处?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无偿献血有什么好处?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补充:献血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呀,会促使身体发胖吗?
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1、 献血对心脑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并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血管壁上,最后形成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坚持适量 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滞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铁),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5、可延年益寿: 坚持适量 献血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不断增加血液中年轻红细胞的比例,另外体内产生的年轻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病毒素的能力,从而能起到防癌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其他回答 (10)
好象是能减轻血粘稠度
防止血管硬化
当然 前提你要血多才行
生活上的福利是
献满规定数量的血
有包你以后几年 甚至一被子
医疗用血免费。。。 全家人
有好处 可以促使机体产生新的血液
没有害处,但不要经常献,隔开时间很好
那样对血液循环和血小板再生有好处
像楼上两位说的,坏处很少
但你必须在正规大医院献血,注意卫生方面就好了,
伤口的处理,身体的恢复之类的要做好,
最好每月献血最好就一次,
(如果是女生,注意避开月经就可以了!!!!)
无偿献血的好处是可以挽救血液病人和失血过多患者的生命,这个好处应该很大,其他任何可能的好处都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捐血又不会损害自己身体健康,何乐而不为?
血液是人身体的一种可再生的物质,有自己的新陈代谢过程,而脊髓作为造血器官,不断地制造血液以维持正常的循环。在人体因为各种原因失血的时候,脊髓会加快造血的速度,以修复对身体的伤害。这种被动修复所造成的造血功能增强,不过是人体本能的自我保护罢了。但在现实中,却被人称为“献血有益健康,有利于增强人的造血功能”,抽血这种自残行为,反而成了一种值得主动去做的事情了。
能够及时的让体内的红C更新,红C每三个月就更新一次,所以献血是有好处的。再有如本人参与过献血2次后,家人终身享有免费的输血的权利。
不过一次不可以超过400CC.呵呵。
可以灌血肠 回答完毕!
作为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认为我有义务对市民朋友们的一些误解作出合理的解释。
首先,什么是血液?
血液所含的三种血细胞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的每一种组成都有它的特殊的功能,血浆可携带水份、盐类、养分、荷尔蒙和药物到我们的组织,并带走代谢废物到肺脏及肾脏,经由呼吸及尿液将之排出身体。其中白细胞可帮助你身体抵抗感染,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止血,当你受伤时,他们会粘在一起并堵住血管的破洞,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失。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充满了红色的血红蛋白,所以血液看起来是红色的。众所周知,生存是离不开氧气的,人们吸入肺脏的氧气便和血红蛋白结合被运往全身各个组织,以完成细胞的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20天,它们在脾脏内被破坏掉。所有的血细胞均在骨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
这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血液对身体的重要程度,那么为什么献血对身体有害呢?因为献血会造成以上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丧失。简单的说:红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细胞的各项生命爱猫扑.爱生活发挥,献血后产生的头晕现象就是因为脑部没有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一氧化碳中毒时的现象是一个道理。
白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献血后身体虚弱就是这个原因,免疫能力的下降就使本来无足轻重的感冒等病毒有可乘之机。
顺便告诉大家,著名的艾滋病的另一个名字就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血小板的缺少会使伤口难以愈合,流血不止,当然,谁也不会倒霉到献完血就受伤。
再顺便告诉大家,白血病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血小板减少(《血疑》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都看过吧?)
有人就说了:你说的不对,大家都说献完血后身体会生产出足够的血液补充。刚才我说过“所有的血细胞均在骨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造血干细胞凭良心讲是有寿命的,也就是说:造血干细胞的造血机能不是无限制的。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证:大多数老年人的骨髓造血功能仅是年轻时的50%,由于造血机能减退,易出现贫血,而且不易恢复。所以造血干细胞我认为是消耗品,而且是不可恢复的!
还有人说了:书上说,献血后2周,血液的容量就会补充完成。对,你说的对,但是请注意:补充的是什么?据我所知,身体在2周内补充的应该是血浆,血浆和血液是2个概念哦。
血浆的成分包括:水(91%)、蛋白质(7%)、脂质(1%)、糖类(0.1%)、无机盐类(0.9%)、代谢产物。。。看到了没有,其实补充的就是水!
这里也有一个简单的例证:献血后会感到口渴,就是因为要补充血浆,血站会无偿提供糖水或牛奶也就是这个原因,明白了吧?
还有人说: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是为了广大病患的幸福,我就要献。OK!你很伟大,真的很伟大,我敬佩你。可是,在你没有无偿献血的时候,难道病人就无血可输了?当然不是这样,本老在医院工作的时间可能比你的年纪还大,我得告诉你:
正是因为无偿献血者的热情使病人承担了更高的用血成本,因为血液的暴利,政府就垄断了采血的渠道,在没有血站的时候,每200mm血液价格是70元人民币,现在的价格是每200mm大约200元人民币。而且原来还要付给献血者相应经济补偿,现在都是无偿献血,不用付给献血责任何经济补偿。
现在的医院去血站买血那可真都是真金白银,少一分钱也不行,这些成本不可能由医院去随后,最后都得转嫁到患者身上去,其实我们也是没办法。并且由于无偿献血者人数众多,原来靠卖血接济贫穷生活的农民和下岗职工现在又断了一条财路,造孽啊!
有人说了:不是无偿献血者可以免费用血的吗?对,先到医院把用血的钱交了,然后到院办公室开证明,然后找到医生签字,拿上你的身份证、病历、手术通知、无偿献血证,然后到卫生局盖个章,然后到血站办理退款,还的祈祷经办人都在,并且有的地方还规定,必须使病人亲自来办理!我倒是见了很多病人,最后放弃到血站退血费,自认倒霉了。
等待您来回答
健康常识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常规有红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