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2岁现检查是轻微轻度抑郁症症,她时常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北京人,男,22岁,抑郁症患者,想找一位同样抑郁症的女病人交往_抑郁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9,881贴子:
北京人,男,22岁,抑郁症患者,想找一位同样抑郁症的女病人交往收藏
有意者加我QQ,有共同语言,真心交往
深圳人,女,17岁,抑郁症患者,两次发作,想单身一辈子
同在北京求搅基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22岁脑肿瘤患者当父母面跳楼身亡:疑患抑郁症_凤凰公益
22岁脑肿瘤患者当父母面跳楼身亡:疑患抑郁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另据网友爆料:该男子为仁寿县本地人,有严重的忧郁症,其奶奶住院,而他最疼奶奶,见奶奶病情严重,承受不起这个压力,他说让他先去天堂换回奶奶的生命。在事发病房的阳台上,他父母当场给他跪下,求他不跳但无济于事。当地110虽已到场并在下面为气垫床充气,但他在气垫床撑起之前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男子跳下6楼后的场景据@仁寿公安6月7日的官方通报称:6月6日17时许,我县中医院发生一起跳楼事件,经初步调查,死者尹某(男,22岁,仁寿县文林镇人)几年前不幸患脑部肿瘤,花费达70万余元。经过治疗后,尹某的精神逐渐出现异常。6月6日上午,尹某在父母陪同下到成都进行了心理治疗,后回到仁寿并到县中医院看望住院的奶奶。期间,尹某突然情绪激动,爬上县中医院6楼病房的生活阳台欲跳楼。尹某的父母及众人大声劝说时,尹某突然从6楼跳下,经县中医院医生抢救无效后死亡。另据网友爆料:该男子为仁寿县本地人,有严重的忧郁症,其奶奶住院,而他最疼奶奶,见奶奶病情严重,承受不起这个压力,他说让他先去天堂换回奶奶的生命。在事发病房的阳台上,他父母当场给他跪下,求他不跳但无济于事。当地110虽已到场并在下面为气垫床充气,但他在气垫床撑起之前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责任编辑:廉竞炜 PP003]
责任编辑:廉竞炜 PP00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公益官方微信
播放数:522870
播放数:940955
播放数:25965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您(@)目前可用积分:327155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贴]新周刊:抑郁症和假装抑郁都是病
12909 次点击
20:53:24 发布在
新周刊:抑郁症和假装抑郁都是病不高兴不一定就是抑郁,看个笑话,如果还笑就没大事――这是中国著名的抑郁症患者崔永元给出的非正式判断抑郁症标准。2007年,小崔宣布“我已经不抑郁了!”同年,美国著名女剧作家伊丽莎白?斯瓦多的图文故事书《我的抑郁症》在中国发行,该书在美国一度引起轰动,被大洋彼岸的“抑友们”奉为摆脱抑郁的良药。引入中国时,小崔自然成为出版社眼中作序的不二人选,序言中他便那样说。“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这一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而作为一种疾病,目前关于病因的“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假说实在是太大而全了――等于什么都没说。虽然,根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21亿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至今说不清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常见的公认假说包括: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经过医药广告的熏陶,“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这一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而作为一种疾病,上述关于病因的假说实在是太大而全了――等于什么都没说。也因此,在普通人看来,围绕抑郁症的研究成果总显得那么遥不可及且不靠谱。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小白鼠实验证实,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会引起大脑的物理性变化,降低学习记忆能力,甚至引发抑郁症。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学术期刊《分子精神病学》杂志的网站上;同一网站上,也出现过另一研究成果,主角则是中国的复旦大学和湘雅医学院,在对比健康人与39位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后,他们发现二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患者的“憎恨”脑网络消失了,这可能导致抑郁症患者难以控制对自己或他人的负面情绪。至于究竟是“不会恨”导致抑郁症,还是抑郁症导致“不会恨”,尚不明确。日本研究人员则声称,一种名为HDAC6的蛋白质与抑郁症有关。这种蛋白质在脑部神经细胞内含量很高,如果能够阻碍这种蛋白质发挥作用,就可获得与使用抗抑郁药物相同的效果。一位70多岁曾经重度抑郁的日本男子,他好转的秘诀是积极参与AV演出。这一有日本特色的偏方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并被追溯出其心理学上的依据――“表演治疗法”或“体位辅助法”。相比之下,千百年来,全球劳动人民的土办法至少可操作性更强。1898年,在一支去南极考察的探险船队上,船医发现多数船员出现抑郁情绪,当时正处严冬,于是,船医用高亮度的灯光给船员定时做照射,症状才略有缓解。后来,这个办法被北欧地区的居民沿用。由于光照时间少,北欧国家既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也是自杀率最高的地区――连受孕都集中在夏季。为了抵抗抑郁,北欧人家里通常都有一个阳光房,除了使用高通透的采光材料,一盏大瓦数的灯泡是必不可少的,在漫长的没有阳光的冬季里,很多人上班前都得待在下面晒一晒。长假、大麻、红灯区,宽容的荷兰政府几乎给了人民一切肆意放纵的自由,却依旧摆脱不了其高收入人群中抑郁症患者高达7.9%(位列法国、美国之后,全球第三)的窘境。让人略感欣慰的是,源自荷兰的“农场疗法”已被确认对抑郁症有效,处方为“新鲜空气+各种农活”。在那里,患者被引导去修理拖拉机、清理猪圈、种菜,甚至在牛圈的干草垛上躺一会儿,闻闻牛粪和饲料的味道。这些农场被称为“关爱农场”,已经形成网络,每星期接待患者1万人以上,并被挪威和英国借鉴。久病成医,日本病友在抑郁领域可供分享的也很多。据日本政府统计,2001年到2011年,本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增长了两倍以上,从20.7万增加到70.4万。日本情绪障碍症协会不得不遗憾地昭告:抑郁症已经成为全国性疾病。在全民抗“抑”的持久战中,各种另类的减压机构层出不穷:如果你怀疑自己抑郁了,可以躺在一块火山岩上洗个岩石浴;可以去大自然音乐吧听一种混合了多种虫鸣鸟叫的音响;可以去泄愤治疗中心摔盘子、摔贴着老板照片的人偶;可以去缝纫俱乐部做针线活。一位70多岁曾经重度抑郁的日本男子,主动向“朝日新闻”爆料,他好转的秘诀是积极参与AV演出,而鼓励他去的是他的老伴。这一有日本特色的偏方同样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并被追溯出其心理学上的依据――“表演治疗法”或“体位辅助法”。根据医嘱,心情低落的时候,可以演动作剧烈、节奏欢快的剧情;心情狂躁、焦虑不安时,可以演舒缓、轻盈、抒情的剧情;痛苦难过时,可以演一些悲剧,俗话说“以毒攻毒”;心情比较愤怒、不满时,则可以试着做一些拘束、SM类的演出。如今,无论是几线的艺人,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一段又重新出现时,例牌原因就是“抑郁了”。这是一个优质的励志故事,比承认被包养和出柜相比,健康圆满得多。 与抑郁症患者同步增长的是号称得了抑郁症的人――其实,真正被确诊为抑郁症的人往往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属于全球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就在这里,已经呈现出日本社会在新世纪前后的“集体抑郁”趋势。近5年来,书店里有关抑郁的书籍从出版到销售均成倍增长;论坛上、微博上提及抑郁的帖子超过了音乐和美食,几乎与爱情主题不相上下――当然,爱情与抑郁往往密不可分;在电视和报章的新闻中,几乎每一天都会出现抑郁的字眼。积极推动抑郁症教育的还有医药企业。你或许听说过,抑郁症被称为“精神感冒”,可你八成不知道这个说法的首创是一家日本制药公司。在抑郁症治疗药物――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剂进入日本的前一年,这家公司使用这个“创意”并大肆宣传:“有病就得吃药”。小崔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明星和公众人物也主动承认自己得过抑郁症。如今,无论是几线的艺人,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一段又重新出现时,例牌原因就是“抑郁了”。这是一个优质的励志故事,比承认被包养和出柜相比,健康圆满得多。 比看牙医更时髦的是看心理医生。在正规的从业人员看来,合格的心理医生总数不会超过梁山好汉。可是,总有这样一类病人:一个年轻貌美的女白领,笑着对心理医生说“我喜欢来看病,每次看过之后我都很高兴”。抑郁症不传染,却流行着一种误读:抑郁症患者都是天才;抑郁症患者都感情细腻或者受过感情的伤,值得同情;抑郁症是一种富贵病,得抑郁症的人通常因为压力大,而越有名誉、越有地位、越肩负重职,至少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又过度忙碌的人越容易压力大,就这样,抑郁症摇身一变成了“工伤”和身份的标签。这便可以理解为何有那么多“妇联主任”、“居委会大妈”、“电话促销员”纷纷成了心理医生。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万里如虎]
[铁骑银瓶]
[万里如虎]
[剑门碧玉]
[万里如虎]
[wh989898]
[戈壁群狼]
[顾?盼生烟]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7:20 &&
走饭 被心魔威逼的脆弱生命日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作者:刘洋硕   “走饭”其实只是她的一个壳,是她在用调侃世界的方式来保护自己。静麻麻突然记起走饭说过一句话:“活着才累呢,死亡是个解脱”  大学的宿舍里,走饭最后一次拨通妈妈的电话,她像往常一样哭个不停。饭妈妈安慰她,“其实我觉得你还是蛮勇敢的。”这反而让她哭得更厉害“好像明天就要流浪去远方”。  走饭想要杀死自己。这个想法至少在她脑海里反复出现过两年时间。  她尝试过,失败过,懊悔过,但身体里的另一种力量仍然不断提醒自己:“只有想象各种自己的死状才能缓和心情。只有真正死掉才能真正释放。”  那力量来自抑郁症她“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她时常感觉,“高兴的时候它躲在角落,不高兴的时候它就来陪你”。那也是藏在她心中的魔鬼,一边挥霍着她的才华,一边带走了她的生命。  我妈跟别人介绍我时,最后一句一定是“这小孩内向(你不要嫌弃她像呆子一样)”。然后我就心安理得的沉默不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妈真好啊。走饭  2012年的3月26日,走饭死后的第8天。小津为妹妹买了最后一双袜子,给她在第二天的葬礼上穿。那天的微博上,人们正在祭奠诗人海子。23年前,他静静地躺在山海关的铁轨上,结束了自己26岁的生命。人们在他上衣口袋里发现了遗书:“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走饭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文字却穿越了时间。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这对死亡轻描淡写的33个字,通过微博定时发送工具在走饭死后第二天被发出,在随后的十几天里被人们转发了八万多次。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在微博上,有人说,那是走饭的人生哲学;有人说,那是诗……  走饭死后,大学室友静麻麻突然意识到,对于这位曾经最好的朋友,她突然出现了太多疑问。“这个世界似乎没有真正懂得走饭的人。”静麻麻说。  坐在对面的小津低着头,静静听着,很久才抬头“挤”出一个问题,然后,又陷入沉默。  直到看到妹妹的微博,小津才发现,此前的22年中,自己对妹妹多么的不了解。  最初,他把这归结于“代沟”。 他大妹妹6岁,与妹妹一样内向,半天都不会说一句话,有着父母所没有的细腻、敏感。  他找遍了妹妹的电脑,希望找到遗书,却一无所得:“她的那些想法都是哪来的?”  父母似乎并不能体会兄妹俩的敏感。高中的时候,小津就离家读书,很少回去。妹妹在最私密的微博小号上写道,“我和我哥都是一回家就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他现在是往外跑,我继承他的传统,睡觉。”  走饭的家在南京郊区六合的一个小镇,南京城的扩展与这里毫无关系。  16岁那年,走饭像哥哥当年一样离开了家,一个人到市里读高中。在这所号称南京四大名校之一的中学里,原本在镇里初中成绩优异的走饭,成绩平平。当年的老师、同学,不大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不爱说话的女孩。  走饭曾跟朋友抱怨:自己没有存在感。但在生活中,她又喜欢把自己藏起来,像个隐形人。  哥哥小津后来才听家里说起,高一那年,妹妹就得了轻度抑郁症,吃药、看医生,病情很快就有所好转。  因为走饭过于内向,老师喜欢把爱说话的同学安排跟她坐一起。阿甜就是这样和她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她发现,其实只要彼此熟悉,走饭话也会多起来。  这个在外人面前少言寡语的女孩,内心其实隐藏了很多东西。走饭总是在朋友们激烈的讨论后,冷不丁插上一句被视为经典的结论,把大家逗乐。她也因此得到一个绰号“冷面笑神”。但后来,快乐却成了她的奢侈品。  最怕事干到一半就没兴趣了,比如发这条微博。  走饭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进行到了第二届。周笔畅从广州赛区一路拿到了全国亚军。走饭为之着迷,在那以后,她一直都戴着“笔笔”式的黑框眼镜。  小津一直不理解妹妹追星,他觉得是这种疯狂让妹妹走了极端。  有一次,走饭和朋友去机场迎接周笔畅。她顽强地冲破人群,把一个樱桃小丸子玩具塞在了周笔畅手里。然后一边挤开人群,一边跟着偶像,不断问着:  “笔笔,巡演年初开是真的假的?”  “笔笔,巡演来南京吧!”  “笔笔,你冷不冷?”  对方这才好像听到了惟一可以回答的问题,稍微摇了下头:“不冷”。  走饭觉得够了,实际上不够也不行了。她最终抵抗不过蜂拥的粉丝,被挤在周笔畅身后,默默看着她走到了目的地。有人事后问走饭,“你碰她手了吧?”她想,她怎么敢随便碰她,只闻到周笔畅身上很香。  走饭曾追着周笔畅到过杭州、上海、广州、北京。在最狂热的那段时间里,为了攒钱买与偶像有关的一切,她每天中午只去食堂点上一份5毛钱的土豆丝、一份5毛钱的包菜,再配上3毛钱的米饭,而早饭和晚饭则是芝麻糊、豆奶粉。  大一那年,走饭的体重从一百多斤降到了90斤。她常常节省下几个月的伙食费,只为去外地看周笔畅的一场演唱会。在陌生的城市,她和“笔亲”们挤在8个人一间的宾馆里。“那段日子,她最发愁的就是没钱。”  不过,大三那年,走饭突然觉得自己对“笔笔”没有以前上心了。  那是一次一连串的“追星”活动后,某天清晨,走饭醒来,用手机上网看着关于周笔畅的一切,突然就觉得自己对她丧失了所有感觉。周笔畅是她的精神寄托,她还为此大哭了一场。  她很绝望地去了网吧,看周笔畅的视频。她看了一下午,“感觉”仿佛又找回来了,但有很多,还是找不回来。她觉得自己好像换了个脑袋,从一个什么都花痴的人变成这样,觉得自己可怕。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自杀的过程。  走饭  在那之后,走饭在电话里第一次向阿甜认真地提起了“死亡”。她说得有些轻描淡写:“我就是告诉你一声,免得我到时候死了,你都不知道我怎么死的。”  这话让阿甜觉得心酸,她这才知道,几个月前,走饭真的已经尝试了自杀。  那个学期,班里很多同学都挂了科,走饭也成了其中一员。她一度很焦躁,担心连毕业证都拿不到。  她提前两三天就开始为自己计划“终结”,买了一根网线,算计着可以在宿舍独处的时间,打算吊死在宿舍里。后来,她形容当时为自己准备死亡的心情“很兴奋、很开心、很期待”。  她的“灵魂”只离开了十几分钟。从昏迷中醒来时,她发现自己正躺在宿舍的地板上,宿舍里空空荡荡,依然只有她一个人。在一片模糊中,她隐约看到了床头那根断掉的网线。  她爬上床,哭着给静麻麻打电话,只是说自己从床上摔了下来。她也觉得惭愧,觉得这样不对,但没办法控制自己,一心想死因为那个她“想到要死了就开心”。  后来,这样的“死亡”念头常常出现在她脑海里。  上课的时候,她会幻想《死神来了》里的场面,“风扇掉下来、掉下来、掉下来、掉下来、掉下来、掉下来、掉下来……”  乘地铁的时候,她会幻想突然有个巨大的怪兽,捏起车头像使鞭子一样将整条地铁甩出去。“我会被甩到哪里呢,还是头破血流死在车厢?”  躺在床上,她会幻想房间顶部生出一个钩子来,挂着电线,让她在房间里安静地死去。“隔壁的隔壁睡着我的妈妈,再安全不过了。我绞尽脑汁地在想该怎样上吊。”  “意义这种东西,有意义吗?”  走饭  那时候,走饭的抑郁症已经复发。一种莫名而来的悲伤笼罩着她,让整个世界似乎都失去了意义。  这个以前见到周笔畅能哭出来的女孩,突然把贴在床头的周笔畅海报也撕了下来,然后把那些珍存的周笔畅CD也送给了别人静麻麻记得她当时曾说,“这都是遗物,你都拿走吧。”  每到夜晚,她的心情都会变得很糟糕,有第二天去看医生的念头,“不是想治好,而是好奇我现在到了什么程度。”但到了第二天,她的屁股却根本不想挪动……  在两年的时间里,她换了3种药。这些药开始还能帮助她分泌“令人高兴的激素”,但之后就只剩下副作用。她的手开始像帕金森病人一样控制不住地抖动。一旦不吃药,整个人都会萎靡不振。  失眠也开始困扰她,吃抗抑郁药的同时,她每天还要服用安眠药入睡。但到了晚上,她的思绪依然像要飞起来。她开始在夜里编排一段段文字,发上微博。那些文字,敏感、诗意。  每过一段时间,她又会把其中很多删掉,有时候甚至刚刚编好满满一条微博,还没有发出去,就整条删掉。  她越来越喜欢恐怖片,仿佛多日不看,神经就会麻木,“心灵就会干涸”。后来,她喜欢上美剧《行尸走肉》,把微博名“小饭”也改成了“行尸走饭”,后来又改成了“走饭”。静麻麻记得她当时曾说:“要是变成僵尸该多好,留个肉体在这个世界上,喝血吃肉,还不用思考。”  你用我用来安慰你的句子来安慰我是没用的,为什么你不能明白这一点,我好心又天真的姑娘。  走饭  2011年,阿甜去了国外读书,静麻麻也因为准备考研,搬出宿舍。走饭发现,自己“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因为没有人与我对话。”  在22岁人生的最后时光,走饭开始在微博上,毫不吝惜地挥霍自己的才华:  “饼干在朝我微笑,香蕉在朝我微笑,酸奶在朝我微笑,松枣饼子在朝我微笑,我不回家它们就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我欣慰我再一次拯救苍生,微笑。”  “今天有人跟我说‘我就不瞎指挥了,免得耽误了你的前程’,妈呀‘我的’后面竟然可以加上“前程”俩字我就慎重得想哭!”  ……  微博上,似乎全世界都可以被这个22岁的女孩“诗意”的文字调侃。走饭的网友说,她的思维有点像30岁,经历了很多事,但现实中的朋友都知道“她会像个小女孩一样抱着你,缺乏安全感”。  静麻麻也在微博里发现走饭的情绪不对,但当她打电话过去,走饭总是说,“没什么。”她觉得走饭一直在“隐忍”。平时,别人指使她做事,她心里不愿意,还是会默默去做。静麻麻劝她,“有时候你该爆发还是要爆发的,不能总憋在心里。”她反而安慰她:“没事,我一直都是这样,习惯了。”  有一阵,她总会和静麻麻提起:“安乐死不痛苦,但很贵”;“安眠药根本吃不死,就是涨肚,给人抢救时间”;“割腕,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死掉”;“电视上说吐舌头都是骗人的,其实不会吐”……  “你研究这些干什么?”静麻麻很惊讶。  “有意思呀,想想自己以后会怎么样。”走饭回答。  后来,静麻麻很是后悔,她觉得走饭很坚强,后来才知道走饭脆弱的一面。走饭口中的“想想”其实想了很多。她听说,走饭甚至曾跟网友说过,担心在宿舍去世给同学造成阴影但当时,没有人会把这“预言”当真。  静麻麻也会劝她:“活着总比死了强。”  走饭总是回答,“你说得有道理,但对我没用。”  她偷偷在微博小号里写道:“任何句子都安慰不了我了,心怀希望的跟人聊天结果循循善诱出来的,全都是自己在心里说过的没用的话,然后大哭也不行了,突然觉得自己在挑战极限……”  最近自言自语到魔障了,刚才我一边把右手拿着的吃完早餐的塑料袋递到左手上,一边嘴里冒了一句“给你”。  走饭  2011年的下半年,走饭把QQ签名改成了:征病友一起走。  她开始在微博上关注很多人,与她的心境很是相似的人。这群人通过文字的嗅觉相互吸引,自然而然成了一个小圈子。他们中有人是走饭一样的抑郁症患者,有人只是把调侃死亡当作一种炫耀他们都会说“死亡是件美好的事”。  走饭死后,有人在微博上写道:“得知你的消息是在28个小时前,我放下电话以后颤抖,流泪。为你也为自己,是你告诉我以后都会好,什么都会好。那时候你是‘行尸走饭’,我是‘病态太太’。我还在告诉你不要用安定了,你说好的会试试我的谷维和维B1。后面我以为你能跳脱,你会跳脱。可是你还是放弃了挣扎。”  无论是走饭的朋友还是“笔亲”,没有人知道那是谁。  走饭的微博小号,在她死后的一周才被更多人发现。那是她在“走饭”的微博外,隐藏的另一个世界。这让静麻麻很是不解:她塑造这个世界的时候,既然想跟人交流,为什么又不让人走进她的世界呢?  后来,她把走饭的微博小号一条一条翻了个遍,忽然觉得:在走饭的内心里,还藏着一个她从不认识的女孩。  “很多的东西都是假象,小号里的那个才是她真实的自己。”静麻麻说,“她心情好的时候,其实也许是她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她给你展现的都是乐观,你根本想不到她心里那么痛苦。”  “走饭”其实只是她的一个壳,是她在用调侃世界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心是被什么拽住的,为什么感受不到它的重量。如果我移植了一颗心,我会感受到它比之前的更轻还是更重吗。  走饭  对于走饭心里那个真实的自己,快乐是件奢侈品。静麻麻记起走饭说过一句话:“活着才累呢,死亡是个解脱。”  2011年9月,重度抑郁症已让她看不进书。她的记忆力也受到影响,甚至有时候,她吃过药,自己又会忘记。她曾试图让自己好起来,但心里的另一个自己却更加抗拒。她如此煎熬了好久,仍没有想让自己好起来的意愿。她向已经在国外的阿甜抱怨,“我一看书就烦躁,完全放弃自己了。”  那个学期,她又挂了科,想到补考就紧张得肚子疼。医生曾让她考虑休学,但她自己却舍不得,她觉得医生有些“危言耸听”,更重要的是:即使休学,病也不会好。  “我接受不了自己这个样子,但是我一跟自己说要努力,就感觉还不如死了比较痛快。”走饭对阿甜说。  在她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不断的论文修改又开始折磨她。在她离开的那个周六,她本应该准备7天后论文答辩的PPT。抑郁症让她反复告诉自己,“我没用,我没用。”在她死后,老师告诉她家人,其实她的论文写得不错。  妈妈曾劝她不要逼自己,“去坐坐混到毕业就成”,但这让走饭更加“受不了自己这么没用”。她觉得,小学时妈妈对她的要求是90分以上,初中时的要求是70分以上,高中时的要求是及格就好,而现在,妈妈对她的要求只是“活着”。  在走饭的世界,仿佛只剩妈妈在不停地跟她说“不要死、不要死”,她也觉得“只有她可以麻烦”。但这又让她觉得自己更对不起妈妈:“这样活着也一点意思都没有,我现在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有意思”,“我就想快点离开,不要让她烦神了。”  使我不讨厌坐地铁的方法是让地铁在天上飞,一整条。  走饭  走饭的大学,位于南京市区的最南端。对于学生们来说,地铁是学校与城市中心的惟一连接。离学校最近的龙眠大道站,一座高架让车站高高悬在天空。如果到了晚上,地铁的灯光在夜空中飞驰而过,真的就像“在天上飞”。  2012年,走饭开始在南京市的一家银行实习。从江宁的大学到新街口的单位,她每天要打一辆黑车,然后再坐16站地铁。连续的失眠让她萎靡不振,一上车就会睡去。她经常坐过车站,或者干脆坐错方向。  走饭讨厌地铁,同样讨厌上班。她每天小心翼翼害怕出错,但有一次,还是把单位的门禁卡给弄丢了。  妈妈说,坚持3个月吧。  走饭却担心自己甚至连半个月都坚持不到。她不想工作,只想回家。后来,她每天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都在哭……  周四的时候,静麻麻和走饭有过一次QQ交流。走饭说,单位里有一个实习生,因为犯了错误被赶走了。同事们说的话极为难听。她担心自己也会像那个实习生那样。  哥哥小津并不知道这些,他只记得在周五那天,妹妹突然给他发了短信,说在单位里犯了错误。  没有人知道这是不是压倒走饭的最后一根稻草。  阴雨中的南京是座奇怪的城市,倘若还有雾气,城里的梧桐就会变得仿佛一只只冤魂的手掌从地下伸张出来。那几日的南京,天气变得很怪,明明阳光普照,接着就下一整晚雨。然后这雨会连绵一个星期,让人觉得很潮、很闷。  3月17日是个周六,前几天的阴雨依然没有散去。走饭“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再一次来陪她。  只是这一次,她特意去买了一根尼龙绳,一头拴着上铺扶手,另一头拴着“解脱”。  (应走饭家人要求,本文人物皆为化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7:40 &&
抑郁症语境下的携子自杀本刊记者 赵佳月 发自重庆、四川 图/本刊记者 赵佳月三个孩子尚在治疗中(赵佳月)2000年后李合元新建的房子(赵佳月)唐成芳家贴着大头贴、挂着腊肉的柜子(赵佳月)  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  (法)福柯  9年以后,面对尚未脱离生命危险的妻儿,李合元又想起2003年9月,妻子唐成芳一口气服下上百片止痛药的情景。此后他仔细回忆了那些唐成芳埋怨“活得累”的瞬间,后来这些片断便占据了他的大部分回忆。他一遍遍向媒体叙述这些过程,不时懊丧地将脸埋在双手里。  唐成芳躺在病床上呻吟,病房里没人的时候,她对着天花板喊:“你们救不救命哦,这里是不是医院啊!”  3月27日,唐成芳和3个孩子喝下百草枯。  28日,李合元从福州赶回来时,她向李合元表达了悔意:“我不该给孩子喝药,我不该喝药。”  她的双脚被绑上了铁链,警察24小时坐在病房门口。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7岁的大女儿红红并不怨恨母亲,她和弟弟妹妹一起安静地接受治疗。只有李合元每天在唐成芳所在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儿童医院之间来回奔走。  在媒体语境中,这一切的源头被归为抑郁症,促使悲剧发生的力量因此变得神秘。但正如福柯所言:“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  也许,唐成芳的家庭悲剧也并非偶然。  山村妇女的自杀  李合元和唐成芳的家是四川大竹县月华乡余家村,紧邻210国道,不时能听到车子从马路上呼啸而过的声音。  屋前的一片池塘已经干涸。2007年,李合元和唐成芳一度回家在这片池塘内养鸭子,结果亏了几万块钱。  唐成芳赤着脚下池塘干活,被玻璃划破了脚,李合元用摩托车载着她到镇卫生院,每天背着她爬上几层台阶去换药,这种亲密劲让妇女主任梁胜玉说起时带着羡慕,他们的夫妻感情因此一直被认为非常和睦。  然而有一次,唐成芳出门赶鸭子,一生气几杆子把鸭子打死了。这被李合元认为是她脾气暴躁的明证。  房子是李合元结婚前盖起来的,典型的农村两兄弟合盖的一幢两层楼。两个大门,西边是李合元家,东边是他哥嫂家。  楼上楼下4间房,厨房和卧室分别在楼下和楼上的北面。斑驳的木门一打开,两幅在路边摊上描摹的艺术字贴在正对大门的墙上,写的分别是两个人的名字。  由于长期在福州打工,两个月前,唐成芳带着孩子回家时,屋里的灯已经坏了。唐成芳用手电将就了一阵子。有一天让嫂子饶朝琼去找电工,饶朝琼因为不会骑电动车,只说帮唐成芳带孩子,并给她借电动车,让她自己骑车去找电工。  “结果她一气之下自己走路上街去买灯泡。”在李合元看来,这很不可思议:“就那么几句话,也没骂也没吵,也没有不帮她,她就生气了。”  楼梯的灯终于换了,能看清摆在一级级楼梯上大小不一的鞋子。黑黢黢的卧室里,灯仍然是坏的。  楼上客厅内倒是亮堂,橘黄色的小毛衣打了一半放在藤椅上。柜子上挂了些腊肉,因为长久未晒散发出腐烂的味道,这是唐成芳从父母家带回来的,也是她在家里长期食用的荤菜。柜子上贴着大小两张唐成芳的大头贴,上面点缀的艺术字体写着:“只有,一个人,开心的,活下去,才是幸福的。”  3月21日,唐成芳给李合元打电话,说没有奶水喂给最小的顺顺,只好喂饭了。李合元让她多吃些肉,还表示要凑一千块钱寄回家,“但她说还有钱,我就把钱还了别人。她生顺顺的时候剖腹产,还欠了几千块钱的。”  柜子里的一本相册,记录了唐成芳和李合元结婚后的笑容,这可能是唐成芳为数不多的笑容。这位1985年出生的女子,在生了4个孩子之后,脸上仍有一股淳朴的孩子气。  3月25日,是余家村赶集的日子,集市就在210国道上,在李合元家门口。当晚唐成芳打电话给李合元,“她在电话中大哭,说集市上的人都在说她,说她笨。我安慰她,不用管别人说什么,照顾好孩子就行了。其实也根本没人说她什么,都是她自己觉得。”  那一晚,在电话中,唐成芳吐露:“活着好累啊!”在李合元的记忆中,这不是第一次,但每次他都觉得她只是埋怨一下。李合元照例安慰了几句:“你照顾好孩子,等孩子们长大就好了。”  3月26日晚,唐成芳问饶朝琼要前屋的钥匙,“说是找不到钥匙了。”27日一早饶朝琼惦记着:“不知道她有没有找到钥匙。”早晨7时左右,该是唐成芳二女儿秀秀和饶朝琼儿子一起上学的时间,饶朝琼往隔壁唐家打了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大女儿红红:“妈妈给我们喝了药。”  “什么药?你们感冒了吗?”唐成芳曾经向饶朝琼要过感冒药。  “没有,我们吃的都是一样的药。”红红说话无力。饶朝琼觉得好奇,让红红把后门打开。进门的情景是饶朝琼始料未及的:唐成芳在厨房后门口的水缸边喝水,地上吐的是一摊蓝色的东西。最小的孩子顺顺躺在堂屋地上的摇篮里,手舞足蹈,“看不出多大问题。”两个女儿看着唐成芳吓呆了。  “当时她就后悔了,说她给孩子们喝了百草枯。”饶朝琼从村里找来几个人把唐成芳抬出来。“他们连120都不懂打,还是打电话向别人问的。”余家村妇女主任梁胜玉觉得无奈。  饶朝琼问红红:“妈妈给你喂药,你知道不是正规的药,为什么不跑?”红红是第一个被喂药的,她被唐成芳夹在两膝之间。为了让孩子们顺利把药喝下去,唐成芳在加了糖的白开水里掺入百草枯,然后用勺子喂到孩子们嘴里。  两个大一点的孩子是走上救护车的,唐成芳因为举瓶喝药,中毒最严重。  颠沛的生活  唐成芳很少跟李合元说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她的亲生父亲面对采访时也似有难言之隐,在他的只言片语中可了解的是:唐成芳在出生几天后就被父母送走了,原因是他们想要个男孩。家住四川仪陇县的唐成芳是在17岁时得知自己身世的,此时她才回头认亲生父母。  2003年,李合元随哥哥到福州打工时,遇到同在那里打工的唐成芳。18岁的唐成芳在一家服装厂做工,面目清秀,五官端正。尽管寡言,还是被26岁的李合元一眼相中。“我当时到了成家年纪,也已经在老家盖好房子了,该找个人结婚了。”  相处两三个月后,向唐成芳提出结婚时,李合元是没有把握的:“我家里穷,还因为造房子欠了两万块钱。”但是唐成芳在没有征求父母意见的情况下,同意了李合元的求婚,还安慰李合元:“钱我们慢慢还吧。”  婚礼只有六七桌,在福州,请双方的工友吃了顿饭。婚后也有小口角,李合元从谈恋爱时就知道妻子的脾气有些暴躁。李合元家贫不识字,但他觉得自己配小学文化的唐成芳“绰绰有余”。  两人结婚,唐成芳家人并不知道。连在福州的亲戚,唐成芳也没有通知,她跟李合元的解释是:不想和太多人交往,只想一心过自己的日子。  婚后李合元带着唐成芳回大竹老家,饶朝琼发现这段时间小两口时有争吵,情急时,甚至见唐成芳躺在地上哭闹,或者用头撞墙。  婚后不久,李合元父亲得癌症,加上要还贷款,他和妻子商量决定,自己去福州继续打工,唐成芳在家照顾父母。但是出门不久,李合元就被哥哥电话召回,说唐成芳在家头痛发作,不肯吃饭只是哭闹。  这年秋天,李合元回家带唐成芳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做脑CT,“医生说没什么问题,脑子里没有什么,就开了些止痛药。”  李合元自认的爱好是打麻将。在妻子检查无恙后,他仍时不时出门打麻将。得知妻子一下子把剩余的止痛药全吃完的时候,他还在麻将桌上。“哥哥跑来喊我,说你还打牌,你老婆都吃药了。”李合元赶紧回家,带唐成芳到医院洗胃抢救。  李合元追问唐成芳吃药的原因,得到的答复是:“不想活了,活着累。”恢复之后的唐成芳要求回娘家。李合元觉得父亲已经到了癌症晚期,劝说她不要回。“但是她实在要回家,我也没有办法。”  李合元给唐成芳买了票,买了水果和水,送她上车,并叮嘱司机,在下一站转车时,把她送上车。唐成芳这次回家11天,李合元父亲在这期间去世。安葬好父亲后,李合元按照唐成芳此前说的地址去接她回家,这是他第一次到她老家。  李合元接唐成芳时才得知,10天前回家路上,唐在渠县就下了车,“在渠县疯疯癫癫晃了两天。她在那里没有亲戚也没有朋友,是一个陌生老太太看她可怜,把她带到家里住的,在那里她打电话给她舅妈,最后才被舅妈接回家”。  这一次李合元还是没有见到她父母。但是他开始有了疑虑,他问唐成芳舅妈:“她是不是精神有问题?”但其舅妈坚决否认:“绝对没有!”  回到家后,唐成芳不愿在村里生活,于是李合元带着她再次到福州。“120块钱1个月租了一套底楼,很暗,白天和晚上没什么区别。”唐成芳每天就呆在这片黑暗里,不肯出门。  2004年7月,唐成芳在福州生下了大女儿红红。为了照顾妻儿,李合元将母亲接到福州。这段时间欢笑和口角伴随着这个家庭,他们和大多数外来工家庭并无二致。只是,他们想生个男孩的愿望一直强烈。“农村里差不多每家都有个男孩的,包括她本人也很想要个男孩。”  第二个依然是女孩。为了能继续生育男孩,李合元和唐成芳商量把孩子送人。“起初她是不同意的。但她也很想要男孩。”在李合元的说服下,孩子送给了福州本地一户“好人家”,“按照约定,我们不能探视。那户人家生活很好,孩子比在我们家生活好。”送走孩子,换来的是几千块现金,李合元称为“营养费”,是给唐成芳坐月子的。  第三个女儿秀秀降生后,两人决定回老家生活。但是回家得交计划生育的1万元罚金。李合元看村里有人养鸭赚钱,自己也寻思起来。“开始遭到她反对,但后来我凶了她一顿。”两人揣着在外打工挣的两万多元,在家门口修了池塘,买了2000只鸭子和饲料。  这段时间,这位年轻的母亲在当地村民的印象中是勤劳的。“李合元仍然会跑出去打牌,在家干活的大多是唐成芳。”梁胜玉赞叹,她又要给孩子喂奶,还要做重活,一下子瘦下来。  艰辛的劳作并未换来好收成。这一年的鸭瘟让他们子亏了几万元。但是李合元却显得愈挫愈勇,决定贷款改养鹌鹑,也以失败告终。为了偿还贷款,夫妇俩只得外出打工。  他们来到北京,唐成芳在亲戚开的食堂负责看票,结果被同事认为是监工,双方多次争吵,严重时甚至大打出手。亲戚让唐成芳离开北京,两人相拥着回到熟悉的福州。  回到福州,李合元因为求财心切,加入到贩卖黑车的行列。他觉得自己特别倒霉,经常被假扮买家的警察抓住。第一次在看守所关了1个月,第二次由于再犯,被判刑1年。  这一年里,李合元仿佛一直在等唐成芳离开他,但每个月两次探视日期,她都准时出现在监狱的探视窗口。  此时,红红已经交给唐成芳生父母带,“她爸是乡村教师,可以让孩子有好的教育。”但是,她还得一个人担负起秀秀的学费和生活,以及还贷款。唐成芳决定去饭店打工,每个月1200元。  她等来了丈夫减刑出狱。李合元也暗自发誓要好好对妻子,他决定学点手艺,于是开始做木工,一个月有四千多收入,让夫妇俩很舒心。  出狱后的那一年,李合元是感觉到家庭温暖的,唐成芳也时常买些好吃的给刚出狱的丈夫补身体,生活好像就要步上正轨了。在接踵而至的2011年,唐成芳剖腹产,如愿生下了男孩顺顺。这让两口子松了口气。唐成芳也不用再被村里人说成“只会生女孩”了。  顺顺出生后,唐成芳的头痛频繁起来,情绪颇为低落。一次,正在工地做工的李合元接到唐成芳母亲的电话,询问两人是不是吵架了。“她给她母亲打电话说不想活了。”李合元请了假回家。  但是不到一个月,他又接到唐成芳的电话,哭诉:“不想活了,活着累。”李合元还是安慰她:“你看,孩子们多可爱,等他们长大就好了。”  租的房子无法满足一家四口,红红也该上学了,顺顺的计划生育罚款待缴……李合元建议唐成芳回家照顾孩子,这样孩子的活动空间也会大许多,“她是愿意的。”正月初五,唐成芳就这样拿着两人在福州几乎所有的积蓄3000元,独自带着孩子踏上返乡之路。  谁是“杀手”  回到大竹后,一开始不断有乡邻来访。但是唐成芳似乎并不喜欢,“她总是不言不语,搞得来玩的老乡都很尴尬。”后来,唐成芳索性不下楼,总是把大门紧闭。  “让她下楼,她也不下楼,喊她上街,她也不上街。”李合元总是这样描述唐成芳。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唐成芳唯一能依靠的是饶朝琼。饶朝琼时常给她照顾孩子。  唐成芳莫名生气的“不良记录”在李合元的记忆中很多。一天晚上,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她就一个人跑出去不见了,“我和哥哥嫂嫂找了好几个小时,结果发现她躲在比人还高的青麻地里。”  生下顺顺后,要交计划生意罚款,李合元跟她商量要向她母亲借钱。“结果她一打电话就开始发脾气了,最后她妈妈说:我不跟你说,让李合元来接电话。我接过电话,她妈妈在电话那头说:问我借钱比问我要债还凶。”  在梁胜玉的印象中,唐成芳是村里年龄最小的妈妈。“她很勤劳,就是比较内向。一个人带着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大的要上学接送,还要负担农活,老公不在总是孤独的。”  梁胜玉似乎很理解唐成芳,“我能理解她。有几次我也觉得很累,不想活了。”前几年,梁胜玉丈夫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的时候,“也曾面临和她一样的处境”。  那年梁胜玉给水稻喷药水,水稻叶子割伤了她的手,药水浸到伤口里生疼生疼的。也就在这时,喷雾器突然坏了,她回家连修了3次,毫无办法,“我坐在那里不想起来,总有冲动把药水喝了不活了。”  怀孕那年,梁胜玉的妯娌刚刚诞下一子,他丈夫就开始担忧:“我哥都生了男孩了,你要是生下的不是男孩怎么办?”梁胜玉一赌气说:“那你就自己把孩子抱出去扔了。”“幸好那次我们生下的也是男孩。”  相比唐成芳,梁胜玉还需要应付妯娌之间的纠纷,倒是饶朝琼性格温和,对唐成芳也一直照顾有加。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的裴渝新老师长期从事女性社会学研究,她认为农村留守妇女的“向死心态”很大程度上不是生理上的精神疾病,而是因为没有排解空间,没有语言可以诉说,或者觉得说出来也不会有认可,也没有支持的网络。  “携子自杀就更说明他们对未来的绝望,他们自杀首先是因为自己对生活绝望,对自己死后孩子的未来也表示绝望。”裴渝新分析,农村男子外出打工后,将繁重的农活转嫁给妻子,加上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压力,这种情况下的孤独,以及传统生育观念的内化,都可能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妇女在生育后,就割断了跟社会的交流,她的角色只剩下做一个尽职尽责的母亲,作为一个女人的其他需求被弱化甚至忽视。他们即使吃东西也可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按照福柯所说,我们不能从病理上来分析,而应从社会文明的角度来解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7:59 &&
抑郁症的反面是生命力本刊记者 李珊珊南通心理咨询师在团体辅导室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团体心理训练  如同哈利?波特里的噬魂怪,抑郁症能吞噬掉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欢欣,世界变得寒冷荒凉  随着春日里的几次自杀事件,人们开始讨论起一个禁忌之症:抑郁症。  “这很正常,”一位精神科医生告诉本刊记者:“在春季或秋季这类天气变化剧烈的季节,情绪活动剧烈,抑郁多发。”  在无宗教信仰以抵御自杀行为的中国,自杀是个复杂的问题。2002年,加拿大籍精神病学流行病学专家费立鹏在国际期刊上提到了中国一种特殊的自杀农村妇女服农药自杀也许没什么精神性的疾患,更多的是冲动和中国特有的“以死明志,反抗非正义”。前年,在富士康工作的十几个年轻人又展示了中国式自杀的另一吊诡的形式。这次,毫无征兆地,一个年轻的南京女孩让人们忽然发现另一类中国式自杀的原因严重的抑郁症。  对于自杀和抑郁,网络上开始流传几个数据:10%-15%的严重抑郁症患者最终会走向自杀,目前在中国15-2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占据首位的死亡原因,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抑郁症是自杀的主要诱因……  不过,冷静下来思考,虽然有刺目的死亡数据,但仅就死亡率来看,与一些真正的躯体疾病相比,精神类疾病的死亡率并不算高。事实上,即使抛掉死亡不谈,抑郁症所导致的幸福感缺失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也许远大于它所带来的死亡威胁,抑郁症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范围内导致劳动力丧失的头号根源。  抑郁症让病人生活在痛苦之中,然而,抑郁症的反面,却不是快乐,而是生命力。  抑郁的源起  专业术语说,抑郁症多呈家族聚群分布。对于这个结果,最初,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一个家族中类似的教育习惯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遭受过虐待、曾经被性侵犯甚或只是生活环境的物质及情感条件极不稳定的儿童,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陷入抑郁的概率都要比常人更高。  不过,也有人发现,生身父母患抑郁症的儿童,虽然被从未出现过抑郁症状的养父母收养,得病的概率仍会比一般儿童高。除了环境,抑郁也该与遗传有关。今天,人们已经鉴别出了一个与大脑某种血清素相关的“抑郁基因”5-HT这个发现是追踪血清素而来。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睡眠、攻击性、饮食及性活动中都干系甚重,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素含量通常低于平均水平,而很多抗抑郁药物的主要功能正是提高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  若可以遗传,和抑郁相关的基因为何没在进化中被淘汰?观察动物,发现动物在既不能逃跑又不能反抗的情况下,通常会丧失所有反应,与抑郁很像。最终,抑郁的进化优势被解释为:它减少了对权力的争斗,保全了群体。受压迫最深者不思反抗的“抑郁”确保了群体的团结。  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的纪录片《走出抑郁症阴影》中,一个经历过抑郁症的女孩形容道:“如同《哈利?波特》里的噬魂怪,抑郁症能吞噬掉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欢欣,世界变得寒冷荒凉。”  那个节目说:在青少年中,家长们的危险在于,他们很难区分,孩子是抑郁症还是青春期叛逆。除了青春期,生孩子也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新妈妈会产生“伤害自己或宝宝的可怕念头”。  除了青少年和女性,老年人也是抑郁症的多发人群。另外,在挫折面前,倾向于检讨自身不足的人比寻找外部原因的人更容易抑郁。也因为这份自省,很多抑郁症患者在不发病时,会有高于常人的天分。  抑郁症并非现代病,在古希腊的典籍中,希波克拉底就曾把这种病描述成一种“持续过久的恐惧与忧愁”。抑郁症被认为是魔鬼的杰作。而新近的一些研究显示,这个魔鬼在网络时代应该是更强大了。  研究老鼠大脑的神经生物学家凯利?兰伯特就曾发现,需要经过一些辛勤劳动才能得到食物的老鼠比那些坐在家里就有食物掉下来的同伴更不容易沮丧,能够有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地完成不断遭遇失败的挑战性任务。  这让她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她认为,过去,我们的体力劳动能产生切实可见的东西,用自己双手获得了生存所必须的食物或是生活用品,大脑便很欣悦地依照程序产生了强烈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如今,人们需要从事更复杂的脑力劳动,却很少直观地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这让我们的大脑缺乏满足感的刺激,也就更容易抑郁。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科医生张冰则提到了现代社会的网络通讯,“很多信息,有手机,有网络工具,看上去很热闹,然而因为通讯过于便捷,面对面的交流极少,人与人之间其实更疏远了。”张冰目前正负责上海市的一条自杀干预热线,他觉得,有很多自杀者,如果身边的人曾跟他们面对面谈谈,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抑郁如何衡量?  精神病医生说:抑郁症是个体对自身和周边世界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的结果。然而,衡量这种偏差却并不容易。在整个20世纪的精神疾病分类工作中,抑郁症的判断标准在不停地变化。  今天,精神病学家在进行医学研究或开发新疗法时偏爱1994年问世的美国DSM-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要满足“典型”的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必须在至少最近两周内,出现了下列症状中的5个,并且至少包括症状(1)和(2)中的一个:  (1) 心情持续抑郁;  (2) 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3) 持续而显著的食欲障碍,或者最近一个月内体重至少改变5%;  (4) 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  (5) 精神运动显著亢进或减少;  (6) 极度疲劳;  (7) 不恰当或过分的负罪感;  (8) 注意力难以集中;  (9) 为“黑色思想”纠缠,常常想到死,想到自杀。  除符合上面的标准外,症状必须不是由于药物作用或丧失亲友的悲痛导致,并已对病人的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另外,当这些症状多年长期轻微存在时,可以诊断为“心境恶劣”,却并非抑郁症。  然而,对于这类充斥着“持续”、“显著”、“常常”这类词语的诊断标准,同样有质疑的声音。上世纪90年代,西方的抑郁症病例激增,就有人提出质疑:这是不是一种“疾病营销”?一个社会怎么会如此迅速地陷入抑郁之中?  不过,今天的中国,情况却与90年代的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对于我们究竟是忽视还是夸大了抑郁症的问题,张冰回答说:不管是忽视还是夸大,“那都是对抑郁症缺乏理解。”  而对这个问题,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蓝枫解释道:在中国,两者都存在,只是出现的地方不同真正需要救助的抑郁症患者不敢去寻求帮助,就医时往往病情已非常严重;而更多的,在并不抑郁的公众中,抑郁这个词却被一而再地渲染,导致大家对它已经丧失了警惕性。  在流传甚广的松鼠会网文《抑郁,流行的不一定都是病》中,蓝枫提到:本来只是一般的情绪不佳,却因为不断被施加的压力和暗示,不断对自己重复,“我抑郁了”、“我有病了”,最终假戏真做,从假性抑郁变成了真正可怕的抑郁症。  抑郁了,怎么办?  纪录片《走出抑郁症阴影》中,一个疑似因抑郁症而自杀的大学生的妈妈说: “从来没有人提到过,这是个精致脆弱的世界,你还得注意抑郁症的问题。”而一个病人形容自己被确诊为抑郁症时,“一下子有了力量”,“心里有个什么东西好像跳起来了”。“它是一种病,这种病有名字,还可治愈……”  然而,普通人在碰到什么症状时该向心理机构去寻求帮助?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徐凯文博士说:觉得自己情绪比较低落就去心理科看看。他说,“该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有头疼、咳嗽的迹象就去看医生。”  不过,在中国,去看精神科医生并不简单。“这个病很痛苦,很多人还不敢讲,怕被认为是精神不正常。”一位抑郁症患者说。这是一种“医耻感”,张冰这样总结,这也是咨询热线的优势,不用面对面,病人需要承受的就医心理压力会小一些。在心理援助热线中,专业人员与电话另一头情绪低落的说话者交谈,判断对方的抑郁情况,取得信任,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抑郁症确诊后,治疗时,通常需要服药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但通常,这类药物需要很长的疗程才能见效。“大约至少要坚持半年。”徐凯文说。徐认为抑郁症是可以痊愈的,但仅靠医疗手段还不够,“要彻底根除抑郁,需要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移除患者现实压力,并且接触和修通早期内在的心理根源,如家庭环境或亲子关系中爱恨交加的情感纠结。”一位服用过抗抑郁药物的抑郁症患者形容自己服药时的感受,她说:“药物让人放松,但绝不是灵丹妙药。”  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去应对抑郁,抑郁者可以去专业的精神科医院、正规三甲医院的临床心理科,以及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然而,在中国,这类机构和医生远远不够平均每10万人中才有一位精神科专业医师,而在美国,这个比例是大约每733人中有一个。在最近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政府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边界》中,中南大学的精神卫生科学专家肖水源和他的学生建到:“投入大,收益小”是精神卫生产品和服务的特性,这决定了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担责者应该是政府。  在《走出抑郁症阴影》中,菲利普?布盖尔(Phillip Burguieres)曾经是财富500强中最年轻的CEO,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在办公室已经完全不能工作了,一时间,他开始“百分之百确认,没有了我,老婆孩子肯定能过得更好”。后来,菲利普通过服药和心理治疗恢复了健康,康复后,他成了高管圈子里义务的抑郁症纾解员,还为所有的雇员上了精神健康方面的保险。  自杀干预热线  【北京】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24小时免费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热线:800-810-951332  心理健康热线:010―(周一至周五18:00-23:00)  北京红枫妇女热线:010-0-(周一至周五9:00-18:00)  中科院心理所咨询志愿者热线:010―  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010-3  青春热线电话:010-  北京惠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救助热线:(010)(周一至周五晚7点到10点)  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24小时救助热线:(010)  【上海】  上海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专线:12355  上海“阳光老人”自杀干预热线:  【广州】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20-  【深圳】  深圳市心理危机研究中心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9  深圳市民情感护理中心热线电话:5  【武汉】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中心救助热线:027-8584666(每天18:3021:30)  【重庆】  重庆生命救助热线:023-3-  重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23-  重庆市江北区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23-3-  【南京】  南京自杀干预中心24小时救助热线:025-  【厦门】  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危机干预24小时热线:  【天津】  天津自杀干预热线:022-(每天17:00次日07:00)  【青岛】  青岛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危机干预热线:6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0,0  【杭州】  杭州心理研究与干预中心24小时救助热线:5  【石家庄】  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心理咨询热线:32  【沈阳】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024-  【长春】  长春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3  【长沙】  长沙市心理学会自杀干预热线:,  【西安】  西安米兰心理咨询中心:029-  【新疆】  新疆自杀干预中心“心理110”救助热线:5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18:51 &&
失眠和抑郁的治疗办法 清明节左右。楼主外出散步发现有家面包店在招服务员。就进去应聘了。  然后我就当了半个月服务员。  服务的内容有接客和打杂。  每天工时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没有休假。没有午休。请假扣钱。迟到扣钱。不让早退。自己带饭。第一个月工资九百块钱。  散步的时候是八点,进去就聘上了。然后开始第一天上班。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七点。中午没吃饭。八点先扫地擦地。跟在另一个服务员旁边观察对方接待,学习商品信息和推销台词。  九点左右另外两个工友迟到而来。先被经理训了几句记过一次后两人换好制服站柜台。  当天是周日。该店在中心街商业区。人流密集。第一天全天无休。时刻接待。除接待外还要定时更新货架。先去楼后距离营业厅约二十米远的后厨取货,端到前台,在账本上记下货物信息,上架。运货托盘一米见方。装满饼干重量一般约三四斤左右。摆满土司一般重约十斤左右。面包较轻。可以不计。日平均取货次数约二十次。货架上撤下的托盘由服务员负责清洗。  第一天下班走路二十多分钟约两公里回家。本来可以打车。但是一琢磨吧。我这一个月工资九百。一天十二个小时。一个月三十天。这相当于一个小时的高密度劳作,获得的价值是,两块五。这种情况下,人会控制不住地开始精打细算。  当天回家后除小腿外其他部位没有累感。跟军训差不多。洗漱后上床时间约九点,很快睡着。  第二天早五点半起。吃完早饭之后用保鲜盒带上午餐。此时小腿有运动过度隔夜之后的酸重感。走路两公里上班。  到达时间为六点五十。扫地擦地擦柜台擦货架刷洗前一天积攒的托盘并擦干。用时一个半小时。  另三名工友一人请假迟到。两人无故迟到。九点左右到齐。  此时周一。七点至九点早饭时间人流量较大。九点过后顾客稀少。  借此机会参与了另外三名工友的聊天。过程中得知三人中有两名十七岁。一名十八岁。  然后三人问我多大了。  我说,二十二。  她们仨互相看了看,神色交流一番,一个代表真诚地对我说,哎呀那你看着还挺年轻的啊。  我只能作相亲状微笑。  之后几天了解到她们仨中一位是自动退学。另一位是家庭原因退学。第三位基本没上几天学。从事服务业四年。目前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在家里留守。在面包店附近与人同租一间储藏室。当服务员并供妹妹上小学。  所幸她们随后投入到交流晚上下班后去吃米线的事情。没有问及我的从业理由。  第二天七点下班。走路回家。此次用时半个小时。除小腿外,肩膀上臂有酸麻感。跟端着盘子军训差不多。洗漱后在卧室门口就已经做出向前倾斜的姿势,一路向前倒着投身上床。没有盖被。迅速睡着。  次日早晨被六点闹钟叫醒。醒后慢慢爬起。关节数分钟后僵硬感缓解。下床吃昨天晚上买回来的包子和粥。带上午饭份。可以到店里微波。  当天早上想到还要连续站十二个小时,犹豫数分钟后,在床上坐了半小时。随后下楼乘公交上班。在公交上有幸占到座位。路上人满后祈祷不要有老幼病残上车。  此时为第三天。当日进店时间七点整。随后有两名工友到位。她俩扫地擦地擦柜台货架。我刷托盘。  八点后第三名服务员迟到而来。我在卫生间刷托盘能听见前厅经理对其训斥之声。  上午去仓库取蛋糕蜡烛。抱着纸板箱出来经过厨房门口,突然看见一只从仓库跑出来的黑灰短尾肥胖大老鼠在门口逗留。厨房门口过道所贴地砖边长五十厘米。该老鼠连头带尾占地砖对角线约三分之二。你可以勾股定理一下看它有多大。此老鼠身材肥硕,颜色和体型结合之下很有视觉冲击力。运动方式不似平常见到的小灰老鼠一般一抹灰影溜而过吓你一跳,而是镇定地缓慢爬动伴随鼻尖左右点嗅。所以我定睛看了数秒才明白眼前这个猫般大小的动物是个耗子。看它的身材和运动方式,其实无法给人以有侵略性之感。由于有了几秒钟的疑惑和反应时间,我在震惊之下发出的声音不是大家平常听到女的受惊发出的“啊――”的那种悠长海豚音。而是一声有思想准备的、短促而中气十足的、四声的,“啊!”  随后散落在后厨各个位置的人员整齐地将目光转向门口。  烤饼干的大师傅看看耗子,再看看我,缓缓道:“你要诗朗诵啊?”  随后该大耗子以相对它自身来说算是迅疾的速度爬进旁边大冰柜底下。我如梦初醒心跳过速地环抱蜡烛纸板箱回到前厅。  当日其余时间内容正常。下午开始有异样感觉。可能是站的方法不对。也可能是累积站了三天终于有了质变。两根大腿骨有种要在髋关节处撑秃噜从体侧支出来之感。  下班后走路回家。此感觉更为强烈。此次返程用时将近一小时。  到家之后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时发现无法平躺。腿骨支出之感让人无法入睡。只能侧身而躺压住一侧,另一侧用手敲。此刻非常希望能有人顺着侧躺曲线将我压住,以减轻腿骨外支的感觉。  手锤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累散架”是不是就跟这儿来的。  次日一早闹钟响了半天才把我叫醒。洗漱。吃饭。吃完饭刷牙。拉屎时间还没到,带粪上班。下楼。坐公交。到达店门,差五分钟七点。坐门口蹭到七点整。进门。  清扫工作完成后,站进柜台。头回觉得北京布鞋底儿真硬。回家路上以此为借口将一双一直嫌价格缺德下不去手买的强力支撑跑鞋拿下。做好长期作战准备。  次日一早穿上爱慕已久的新运动鞋,在得到爱鞋后的高兴和舒适鞋底的双重鼓励下,觉得腿部不适感已无所谓。跑步上班。  此时第四天。内容平常。不做表述。其他服务员依然陆续迟到。我出于玩票心理,干活反倒格外积极。正因为是玩票,十二小时的工时和九百块钱的工资以及糟烂的待遇和猥琐的经理都不会对我造成影响。面对这样的环境也不觉得无望。无所谓之下,只凭自身原则做事。和另三位工友的处境相比,我对自己的玩票身份常感无地自容。尽量帮她们分担点儿是应该的。  第四天下班和其中一名工友顺路而行。她看我走路拖拉,问我是否很累。我表示还可以。就是腿有点不听使唤。她说她刚来的时候也累。过两天就练出来了。都这样。我说,啊。那我就不用不好意思了。我还以为是因为我太娇气呢。  次日第五天。早上醒来果然发现之前种种不适一扫而光。五天是个分水岭。质变的过程非常快。人类的适应能力太强了。  之后某天刚开业。店里零星几人来买早饭。突然碰到了以前在证券公司认识的一个朋友。我们俩以前老臭贫。以互相抬杠令对方无言以对为乐。我迎上前去,对方看了我一眼,顿时向后跳了一步,上下打量我的制服,神色不定,研究半天,然后凑上来问道:您这是……微服私访?  我默然注视对方数秒,道:明知是皇上还不跪下!  没想到这驴还真就单膝跪地,俯首道:微臣叩见皇上!  我正在那儿称王状臭得意呢,丫环顾了一下自己的跪地姿势,猛然抬头一脸坏笑,伸手道:皇上,你愿意嫁给我吗?  这种调戏皇上的大胆贼臣就应该拉出去阉了。  随后的工作非常雷同。清扫。接待。过称。洗刷。运货。打包。记账。一天十二小时基本没有闲着的时候。只要你一闲下来,经理马上会找出些陈年清洁工作让你做。  这期间最大的乐趣是观察顾客。有些人有礼貌有些人没礼貌。时间一长,人一进来你马上就能分辨出这人的大概品性。很有意思。碰上有礼貌的人,我就给他装新出炉的生产日期近的或者在托盘顶层的东西(因为洗托盘的环境很糟烂。托盘的埋汰程度我也是见识之后才知道。摞在上层的饼干相对能干净些。但是不管摞在哪个位置,后厨的人都是不会吃的)。没礼貌的人,我就让他自生自灭。但是基本上他都会被灭。商家的圈套是防不胜防的。遇上特别有礼貌的人,我总忍不住在内心里说,别买。别买别买别买别买。出去出去出去出去。如果对方挑中了某个已经在架上放了数天的东西,我会偷偷告诉他那个不新鲜了。来点别的。但后来一想,我草。这样对方会觉得,这店里的人还挺有良心的啊,以后常来吧。所以我还是歇了吧。能帮到你就帮。帮不到的话……反正你是中国人。吃的食品安全亏也不差这点儿了。  半个月之后我由于其他的事情有了变动,只得提前辞职。  这期间也许是心态原因,我确实没觉得辛苦。经历其中常常让我心生惭愧或者感想万千。  虽说没觉得很累,但还真掉了五斤肉。同时解除了楼主对蛋糕的迷恋。可以想成我是专门来减肥。然后还有钱拿。多好。  如果你家孩子有拿钱不当钱的行为。建议你也让他做做此类工作。从这样的环境出来之后,对钱的态度会改变很多。  这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一个想法。就是失眠和抑郁全都是闲的。你要是老失眠,我建议你上工地推砖。一天下来你要不睡得死死的,我算你神仙。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很诗意很忧郁的同学不爱上学。他家里人把他送一肉厂去剁了一年肉。里头有好些十几岁的童工。那活儿真是又累又苦没盼头。没干过的人是怎么也想象不到的。小小年纪家里贫困没有办法。看着都让人心里难受。等你知道了这世上还有这么穷苦这么困难这么坚强的人,你都会为自个儿养尊处优天生就能吃饱饭而惭愧。工期结束后这同学性情大变。连哭带嚎地要求回来上课。逢人便心有余悸地讲述童工经历。为人积极踏实了不少。体验过操蛋的基层,见识到不幸的群众,你要还不知足不高兴,那就只能找个推一天砖还睡不着的人来救你了。
本版块主题总数:3258675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5994 / 昨日发帖:28170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新周刊:抑郁症和假装抑郁都是病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度抑郁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