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30g肉苁蓉15g 山茱萸10g 茯苓20g 泽泻10g 生地15g 山药20g 牡丹皮提取物10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用途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885|回复: 0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e syndrome),是由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脑垂体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低下所导致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90%的更年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1]。随着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承受社会、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调查我国妇女平均寿命已超过70岁,2000年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达1.2亿,2030年将达2.8亿。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比男性早10年,大约有70%~90%的更年期妇女会发生月经失调,并伴有不同程度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其中10%~30%症状较严重[1],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的防治,已成为公共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多认为雌激素是 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药物[2,3],但雌激素治疗的最大忧虑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4]。而且长期应用外源性雌激素具有导致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的潜在危险,因而中医中药的调治就显示出很强的优势。现就目前基础方面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研究
传统认为肾虚是更年期综合征的根本病机。其中又有偏肾阴虚,偏肾阳虚以及阴阳两虚之不同[5]。近有学者从肝郁[6]、脾虚[7]、心主神功能失调[8]为主来阐述病机。但临床医家均多数认为妇女年届七七,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空虚,精血亏乏,脏腑失于濡养,阴阳失调而发病。肾虚为本,肝脾心亦可相继发病,其责之于个体素质之不同。也有人提出新的学说,石学敏、沈晓明等人[9]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紧跟中医理论与实践的 发展 ,从中医脑的学说入手,认为脑、肾之间存在统领与充养的特殊关系,即脑神下降以激发、调控肾之功能,肾精上奉以滋养脑神,进而提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为肾精亏虚、发病关键为脑肾失济的新思想[9]。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多出现营卫失和症状,高尔鑫、刘光伟[10]等通过调和营卫方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收效颇著,从而提出营卫与神经内分泌相关性的假设,结合中医和 现代 医学观点认为:营卫失和是更年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综合征表现;调和营卫是从整体上调整脏腑阴阳;营卫泌济津液功能的改变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内分泌存在相似的性质。进一步提出如下假设:人体可能存在一条以肾气为中心的调节链,肾气的变动影响着天癸、冲任、营卫的功能,其中营卫可能是与神经内分泌相联系的实体物质,其实质可能是某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脏器或效应物质,其功能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作用相类似。刘冬岩、董联玲[11]认为女性的衰老过程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40~50岁的围绝经期阶段(初老期),第二阶段是绝经期之后的阶段(衰老期),这两个阶段具有其不同的生理病理基础。肝之阴血亏虚兼气血失和是女性初老期的主要生理病理基础。中医药抗衰老的研究 文献 十分丰富,然而关于女性衰老的研究并不多见,就现有文献来看,多以肾虚为立论基础,并以补肾法为主进行防治。这就忽略了女性衰老过程中初老期与衰老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病理基础。中老年女性的初老期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并非进入这个阶段后突然出现了肾虚。我们认为,女性初老期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衰老期主要在肾。初老期开始以肝血亏虚兼气血失和为主要病理变化,进一步发展,渐至肝之阴血亏虚;由于肝肾同源,可导致肝肾阴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进入衰老期后,此时主要表现为肾之阴血亏虚[11]。
  2 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2.1 对神经-内分泌-免疫 网络 的影响 中医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有多途径作用机理和整体调节的独特优势。中药补肾活血复方(六味地黄丸加生地、女贞子、白芍、丹参、益母草)动物实验表明能提高更年期SD大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降低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并使阴道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角化现象,子宫重量指数增加[12]。益妇宁软胶囊(蛤蟆油补肾益精、充骨填髓,莪术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对更年期患者潮热汗出有明显改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能明显升高大鼠去势后降低的血清E2水平(P<0.01),提高去势大鼠肾上腺、子宫指数,有效降低去势大鼠异常增高的5-HT和5-HIAA水平(P<0.01),并升高去甲肾上腺素(NE)和DA的含量(P<0.01),降低5-HT/NE和5-HT/DA的比值(P<0.01)[13]。更年乐(紫河车、菟丝子、女贞子、当归、白芍、淫羊藿、柴胡等)有补肾肝、调补冲任功用,动物实验表明可以使更年期SD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恢复正常,调节生殖内分泌系统,提高下丘脑下降的NE,降低异常升高的5-HT与5-HIAA的比值接近正常;可升高去势大鼠血清E2的水平,降低血清FSH和LH水平;同时对衰老的卵巢形态也有一定的缓解。可以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明显提高,并可改善胸腺的衰老及萎缩程度[14]。更年安怡片(熟地、山药、茯神、菟丝子、杜仲、肉苁蓉、泽泻等)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该方能使去势大鼠血清中升高的5-HT、5-HIAA水平恢复到正常,调节5-HT/NE的比值(P<0.05),增加去势大鼠子宫重量系数,减轻子宫萎缩程度,升高大鼠血清IL-2含量[15]。更年灵系中西药复方制剂(淫羊藿、女贞子、谷维素、维生素),对性腺功能低下动物模型(用氢化可的松制作肾阳虚动物模型、用甲状腺素和利血平制作肾阴虚动物模型)实验表明,更年灵能提高性腺功能低下动物的雌激素水平,对肾阳虚和肾阴虚动物均可增加性腺重量,对肾阳虚动物能提高耐力,对肾阴虚动物能降低痛反应[16]。二仙汤(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是临床常用方,对肾阴阳两虚均有效。动物实验表明二仙汤具有延缓卵巢衰老,改善其E2分泌的作用,方中温肾药(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和泻火药(知母、黄柏)均能提高E2水平;能明显改善老年前期大鼠卵巢功能,增强其E2合成能力,使血清E2含量上升,缓解下丘脑-垂体的代偿性合成、分泌过亢,使下丘脑GnRH含量、血清FSH和LH含量下降,延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衰老[17,18]。镇肝熄风汤(怀牛膝30g,赭石30g,龙骨30g,牡蛎30g,龟甲30g,玄参15g,天冬15g,白芍30g,茵陈15g,川楝子10g,浮小麦30g,甘草6g)的动物实验表明可使去势大鼠血清E2含量上升,血清FSH和LH含量下降(P<0.05),说明镇肝熄风汤对去势大鼠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直接刺激雌激素合成分泌,进而影响下丘脑-垂体水平而发挥作用[19]。 六味地黄汤(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以8∶4∶4∶3∶3∶3的重量比配伍组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去势大鼠血清E2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而FSH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L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显示六味地黄汤能明显改善更年期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20]。
11~15月龄雌性大鼠为 自然 更年期模型,用电针刺激双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及关元,可使降低的E2水平显著回升(P<0.05),异常增高的FSH和LH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明显升高血清IL-2水平(P<0.05),提高更年期大鼠细胞的免疫功能,还可使升高的下丘脑5-HT、5-HIAA含量明显下降,使降低的NE含量回升,使提高的5-HT/NE比值降至青年对照组水平,对更年期衰退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起综合性调节作用[21,22]。调神益气针法(主穴为风府、百会、气海、肾俞,随症配以脾俞、肝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内关、太冲、四神聪等)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可使患者血清中下降的E2水平上升(P<0.01),升高的FSH及LH水平下降(P<0.05,P<0.01),表明针刺能有效地调整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紊乱的血清有关激素的水平,使之恢复相对平衡状态,增强体内激素内环境的稳定能力[9]。
2.2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更年期综合征的许多症状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中药能有效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更年期的临床症状。如镇静、安神的中药单方或复方成功治疗更年期患者的潮热、潮红、失眠等。用加味酸枣仁汤(炒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生地、磁石、枸杞子、夜交藤、朱砂、甘草)治疗更年期患者心烦失眠、眠则多梦、易惊醒等收到较满意的效果[23]。用切除双侧卵巢并加服热性中药(附子、干姜)的方法制成阴虚内热证大鼠模型,灌服由地骨皮、女贞子为主的制剂,使阴道上皮呈现不同程度的角化现象,增加子宫重量,降低血清LH、FSH、泌乳素(PRL)含量,使血浆NE及脑组织5-HT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交感兴奋性[24]。更年乐(紫河车、菟丝子、女贞子、当归、白芍、淫羊藿、柴胡等)的动物实验表明具有部分纠正更年期中枢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的作用,提高下丘脑下降的NE,降低异常增高的5-HT与HIAA的比值接近正常;可升高去势大鼠血清E2的水平,降低血清FSH和LH水平[25]。用清肝平心(黄连、麦冬、白芍、枣仁等)治疗心肝火旺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表明对血清FSH、LH、E2、睾酮无明显作用,但可使升高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含量明显下降[26]。
2.3 对自由基的影响 自由基能促使卵细胞凋亡,加速卵巢衰老。中药能增加SOD酶的活性,清除自由基含量的报道不少,但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对自由基的影响较少报道。应用当归注射液对更年期大鼠进行静脉连续给药20天,发现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下降。说明当归注射液可使更年期大鼠血SOD活性明显增加,能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物反应,对更年期大鼠心血管系统有重要的保护作用[27]。更年平调液能增强更年期大鼠体内的自由基清除酶SOD与GSH-Px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则明显下降[28]。
2.4 对卵巢子宫及相关组织结构的影响 更年平调液抗衰老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能使老年大鼠发育正常的卵泡较多,生长卵泡增多,黄体较多,说明补肾中药能有效地改善卵巢的形态和功能[29]。更年安怡片(熟地、山药、茯神、菟丝子、杜仲、肉苁蓉、泽泻等)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该方能使去势大鼠血清中升高的5-HT、5-HIAA水平恢复到正常,调节5-HT/NE的比值(P<0.05),增加去势大鼠子宫重量系数,减轻子宫萎缩程度,升高大鼠血清IL-2含量[15]。更年青胶囊(熟地黄、黄连、何首乌等)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表明可使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升高(P<0.01)[30]。
此外,有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过程中对血管收缩因子[31]、对卵巢子宫阴道等组织中受体[32]、对卵巢基因及生物活性因子[33]也有一定的影响,还能改善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29]。
  3 更年期综合征的辨证论治研究
由于对病机认识不一致,导致治疗上也存在差异。以肾虚为主者处方也不尽相同,肾阴虚者多从知柏地黄丸[34]、左归丸[35]、杞菊地黄丸[36]、大补阴丸[37]等加减化裁;肾阳虚者多以二仙汤加味[38]为多。兼有肝郁者合加味逍遥丸[39];兼脾虚者归脾汤[40];心肾不交者天王补心丹、甘麦大枣汤[41];营卫失和者,治以调和营卫与补益脾肾并重,桂枝汤和甘麦大枣汤[10]为其基本方。又有依据中医学“肺主治节”以及五行学说中金水相生的传统理论和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从肺肾论治,予吴鞠通三才汤加味[42]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 石学敏院士等专家创立了调神益肾针法及针灸处方,主穴为风府、百会、气海、肾俞,随症配以脾俞、肝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内关、太冲、四神聪等,全方调元神、益肾精、 交通 脑肾为主,兼顾他脏,补泻共进,阴阳并调。临床研究表明此针法对更年期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9]。刘冬岩等人提出由于女性的初老期与衰老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病理基础,故对女性衰老的防治应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初老期以补养肝之阴血为主,佐以调和气血;衰老期以补肾益精养血为要,佐以活血化痰[11]。
  4 辨病专方研究
曹晓菊、蒋宏伟等人[43]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肾精亏虚,天癸衰竭是发病的根本原因,精血不足,冲任不通是发病的必要条件,肝郁木旺,水不涵木是发病的重要诱因[43],可表现为多种临床证型,并以滋水涵木立法,自拟更年舒心汤(生地黄、女贞子、何首乌、当归、赤芍、柴胡、黄芩、地骨皮、白薇、酸枣仁) 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86例,显效率为58.13%,总有效率为88.37%,对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肝气郁结、痰湿瘀阻等常见类型有较好疗效。石曾敏等从益心调神入手,兼以养肾潜阳,标本兼顾,自拟益心更年汤(朱茯苓、石菖蒲、郁金、五味子各15g,何首乌、珍珠母、紫石英、浮小麦、龙齿各20g,黄精、女贞子、肉苁蓉、麦冬、仙茅各12g,紫草、知母、大黄各6g)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结果显示可降低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易感性,提高整体功能[44]。高晓平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真阴真阳之所在,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气易郁结不畅,甚则化火,故在治疗上自拟益肾舒肝汤[45](柴胡10g,白芍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知母10g,黄柏10g,牡丹皮10g,栀子15g),头晕甚者加菊花15g,钩藤15g,天麻12g等;汗出频频加麻黄根15g,煅牡蛎15g,五味子10g等;面浮足肿加车前子15g,泽泻15g,大腹皮15g等;心悸不寐加酸枣仁15g,夜交藤30g等。诸药合用,使肾阴充养,肝气畅达,郁火得降,诸症悉平,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中医认为,肾虚是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之病机,治疗应按“虚则补之”的原则,着重以补肾为主,但需辨清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两虚,分别采用滋肾补阴、温肾扶阳或肾阴阳双补的不同治法。朱文仙选用滋水清肝饮为主方,该方由六味地黄汤合丹栀逍遥散组成(基本方:熟地黄、山药、茯苓、山茱萸、牡丹皮、泽泻、白芍、当归、酸枣仁、焦栀子各10g,柴胡6g。头痛眩晕去当归、熟地,加天麻、钩藤各12g,石决明30g以平肝熄风;心悸失眠去熟地、柴胡,加五味子5g,合欢皮10g,夜交藤30g;出汗多加浮小麦30g,稆豆衣10g;腰酸冷痛、便溏去当归、熟地黄;有肾阳虚症状,加淫羊藿、仙茅、菟丝子、补骨脂;皮肤瘙痒加蝉蜕、赤芍、白蒺藜等)。全方滋肾清肝、安定心神,使肾水涵养肝木,肝气得疏而诸症悉平[46]。李学爽等人自拟更年康汤(生地黄30g,紫河车30g,当归20g,淫羊藿20g,肉苁蓉20g,女贞子20g,续断20g,浮小麦20g,山药15g,山茱萸15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栀子10g,柴胡10g,香附10g。)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本方适用于更年期综合征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全方具有阴阳共补,养血调经,疏肝解郁,益气止汗,滋阴除烦之功,对改善和控制更年期综合征有良好作用[47]。梁晓星等人从肺肾论治,拟加味三才饮(太子参、生地黄、天冬、黄芪、当归、淫羊藿、山茱萸、炒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心烦少寐者,加柏子仁、夜交藤;月经量多者,加白芷、鸡冠花、炒杜仲;40~46岁月经后期或停经者,加香附、益母草、牛膝;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川续断;头晕(血压偏高者)加牛膝、天麻、钩藤。全方滋而不腻,温润不燥,补中寓通,共奏益肾填精,补气养血,阴阳并调之功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2]。此外,还有以龙胆泻肝汤[48]治妇女围绝经期的面红潮热、烘热汗出等。以芩连四物汤加减[49]益肾养肝、平肝潜阳、兼止燥汗。以酸枣仁汤[50]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见烦热头晕,心悸失眠。以镇肝熄风汤[51]滋阴补肾、潜镇降逆、标本兼治等等。无论辨证或辨病组方,均离不开肾肝脾心四脏功能失常,病机立法不定,各医家对处方和药物的选择则各有不同。
总之,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临床症状繁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医药确有疗效优势,认清病机,识别发病阶段,建立良好的医患氛围,是从 文献 分析中得到的粗浅认识,值得进一步探讨。
【 参考 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 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程国钧,刘建立,张全.绝经后口服尼尔雌醇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534-538.
3 陆湘云,颜本元.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39例.新药与临床,1989,(6):183-186.
4 程国钧,刘建立,叶惠方.尼尔雌醇防治绝经后妇女血脂紊乱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349-354.
5 叶燕萍.106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福建中医药,):18-19.
6 钱丽旗.姜坤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江苏中医,):5.
7 陈晓明.分型辨治更年期综合征126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30.
8 谈勇,许小凤,卢苏.绝经前后诸证心肾病机探析.南京中医药大学报,):340.
9 沈晓明,杜元灏,石学敏.从中医脑的学说谈更年期综合征病机及针刺立法处方.中医杂志,):668-670.
10 刘光伟,高尔鑫.更年期综合征营卫失和病机初探.中医杂志,):405-406.
11 刘冬岩,董联玲.女性衰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衰老机理及其防治思路.中医杂志,):862-864.
12 赖远征,冯冰虹,刘美珍,等.补肾活血方对更年期大鼠性激素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78-79.
13 肖炜,邓虹珠,马云,等.益妇宁软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中国 中药杂志,):253-256.
14 王滨,刘宏艳,王红,等.更年乐对更年期综合征 网络 机制影响的实验研究.江苏中医药,):56-57.
15 范红霞,万力生,黎烈荣.更年安怡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药研究,):45-49.
16 任光友,张贵林,李俊.更年灵对更年期综合征动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贵阳医学院学报,):303-304.
17 方肇勤,徐晶初,张伯讷.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老龄大鼠血浆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影响.中医药学报,):24-26.
18 廖柏松,胡燕,鞠躬,等.二仙汤对18月龄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调节.山东中医学院学报,):396-398.
19 李琼,许锐,罗汉川,等.镇肝熄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897.
20 周忠明,齐宝芳.六味地黄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65.
21 刘宏艳,吴高媛,王滨,等.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天津中医学院学报,):45-46.
22 刘宏艳,王滨.电针对更年期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江苏中医药,):49-51.
23 连晓媛,张均田.重复应激造成小鼠性行为缺损.中国药 理学 通报,):273-274.
24 胡随瑜,尤劲松,向群辉,等.地贞颗粒对“更年期”阴虚内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43-145.
25 王滨,刘宏艳,王红,等.中药复方更年乐对更年期大鼠单安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天津中医药,):27-29.
26 王大增,朱燕青,李燕萍.更年舒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96-399.
27 袁新初,张瑞莲.当归注射液对更年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中草药,):822-823.
28 鲁遂荣,方学韫,侯安继,等.更年平调液对更年期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35.
29 宋伟,陈友香,夏振信,等.更年平调液抗衰老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539-541.
30 陈大蓉,金哲,周家明,等.更年青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205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95-97.
31 许小凤,谈勇,陈秀玲,等.更年期综合征阴虚证与血内皮素、一氧化氮相关性研究.中医杂志,):53-54.
32 金沈锐,徐晓娟,秦旭华,等.补经合剂对初老大鼠卵巢FSH受体和子宫E、P受体的影响.中医杂志,):222-223.
33 沈晓明,杜元灏,胡玲.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大鼠卵巢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mRNA表达的影响.中医杂志,44(8):589-591.
34 韩立新.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00例.河北中医,):610.
35 李莉,孙竹春.左归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7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26-27.
36 刘建宁.杞菊地黄丸、更年安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镇江医学院学报,):857.
37 黄远媛,冷贵兰.大补阴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15.
38 肖艳,秦志丰.魏品康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中医杂志,):742-743.
39 马圣华.从肝论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179例.北京中医,1998,(3):17.
40 罗元恺.实用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4.
41 严宇仙.甘麦大枣汤合天王补心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452.
42 梁晓星,丁凤,刘彩娟,等.加味三才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6例.中医杂志,):765.
43 曹晓菊,蒋宏伟,吉海旺,等.更年舒心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86例临床观察.):275-276.
44 石曾敏,邱湘伊,王秀芬.益心更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60例.中医杂志,):120.
45 高晓平 .益肾舒肝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0例.中医杂志,):698.
46 朱文仙.滋水清肝饮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96例.中医杂志,):459.
47 李学爽,向建敏,胡家才,等.更年康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00例.中医杂志,):57.
48 占勇辉.刘渡舟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浙江中医杂志,1990,(12):533.
49 马瑞英.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2例.陕西中医,):248.
50 张慧霞.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2例. 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
51 李琼,舒仪琼,赖慧红,等.镇肝熄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初探.中药材,):229-230.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中国论文网 /6/view-2737727.htm  [关键词]前列腺炎;中医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已将CP与充血性心衰/心绞痛、Cohn病、糖尿病并列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4种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在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促使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在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 中医对CP的认识      CP属中医“精浊”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其多由房事过度,或强忍精出、酒色劳倦、淋漓日久、体质虚弱,劳伤精气,以致肾精亏损、肾气虚弱;或因平素饮酒过度、嗜食辛辣厚昧,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或因所愿不遂,情志郁闷,化热生火;或因手淫频繁、人房忍精不泄,败精留滞,化热于下焦;或因湿热长期不清,相火久遏不泄,精道气血瘀滞,而致病情迁延难愈。      2 中医辨证论治      2.1 湿热挟瘀证   王立茵使用利湿通滞汤(柴胡12g,赤芍15g,郁金15g,王不留行15g,虎杖15g,车前草30g,瞿麦20g,败酱草30g,生甘草6g)治疗39例,总有效率为89.7%。冯奕等使用前列安汤(败酱草、土茯苓、虎杖根、丹参、薏苡仁、生牡蛎各30g,蒲公英15g,黄柏、王不留行子、泽兰、川芎、赤芍各10g)治疗82例,总有效率为87.8%。李喜明等使用清利祛瘀汤(基本方:苦参15g,川芎12g,红花12g,黄芪12g,白术12g,茯苓12g,丹皮lOg,赤芍10g,白花蛇舌草10g,车前子8g,随症加减:精神抑郁者加合欢皮、远志;性欲低下者加杜仲、淫羊藿;前列腺硬结者加三棱、莪术;夜尿频者加巴戟天、益智仁)治疗56例,总有效率为91%。   2.2 湿热蕴结证   庞永儒等使用八正散加味(基本方:木通、篇蓄、瞿麦、车前子、山栀子、大黄、滑石、灯心草、生甘草、苍术、生薏米、黄柏。若偏血热者,宜加生地、小蓟以凉血;伴有尿路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以化石通淋;尿道白浊溢出较多者,宜加革薜、菖蒲以分清化浊)治疗86例,总有效率为93.02%。袁少英等使用千雪清精方(槐花、千里光、败酱草、荷包草、野葡萄根、藤梨根、蛇莓、积雪草、琥珀、荔枝草、六月雪、车前草、黛灯心、瞿麦、六一散)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88.33%。曾灏等使用舒利康(水竹草、金钱草各15g,夏枯草、败酱草、车前子、连翘、黄柏、泽泻各12g,延胡索、莪术、苦参各9g,猪苓10g)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3.3%。   2.3 气滞血瘀证   柳东杨等使用化瘀通淋汤(草薜15g,茯苓10g,白术lOg,黄柏10g,莲子心15g,车前子lOg,丹参15g,石菖蒲12g,炮山甲15g,生牡蛎30g,黄芪15g,鹿含草15g,王不留行20g)治疗107例,临床疗效显著。黄志洪等使用丹红通精方(丹参10g,红景天15g,失笑散10g,桃仁10g,红花6g,川牛膝10g,水蛭3g,穿破石15g,牡蛎30g,北芪10g)治疗59例,总有效率为88,14%。周少虎使用通瘀前列汤(丹参15g,毛冬青15g,王不留行20g,赤芍15g,郁金15g,牛膝15g,泽兰15g,徐长卿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蒲公英20g,土茯苓25g)治疗55例Ⅲ型CP,总有效率为86,6%。   2.4 肾虚瘀阻证   蒋贵昱等使用补肾利浊汤(车前子12g,覆盆子12g,五味子10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革薜15g,川楝子2g,露蜂房10g,败酱草15g,虎杖12g,白芷lOg)治疗80例,总有效率为96,25%。肖荣军使用利湿补肾活血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菟丝子、丹参、蒲公英30g,淫羊藿18g,鹿角霜、三棱、莪术、怀牛膝各15g,黄柏12g,穿山甲、木香各10g,桂枝6g)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1,66%。张彤等使用滋阴化浊汤(知母lOg,黄柏10g,生地黄10g,山茱萸15g,山药lO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丹参15g,生薏苡仁15g,地鳖虫10g,桑螵蛸lOg,益智仁10g,柴胡10g,楝子10g,三棱10g,莪术10g,川牛膝10g)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2%。   2.5 肾虚湿蕴证   尹国良使用益肾清淋方(处方由杜仲、续断、牛膝、马鞭草、路路通、刘寄奴、水蛭、石韦、车前草、川楝子、玄胡、木香、炙黄芪组成)治疗96例,总有效率为84.37%。陈应前等应用补肾导浊法(基本方:革薜10g,菟丝子10g,茯苓10g,淮山药10g,石菖蒲3g,沙苑子lOg,车前子lOg,生草梢3g。加减:气滞血瘀者加柴胡、制香附、川牛膝、川芎、制水蛭等;湿热蕴结者加泽泻、马鞭草、木香、黄芩、碧玉散等;阴虚火旺者加生熟地、枸杞子、牡蛎等;肾阳虚损者加益智仁、肉桂或桂枝、川断肉、山萸肉)治疗180例,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4.44%。      3 名医经验      谭新华将本病分为7个证型:湿热下注证,方用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方用活络效灵丹合失笑散加减;脾虚气陷证,方用补中益气汤或托里消毒散加减;阴虚火旺证,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者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阴虚者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湿浊内阻证,方用草薜分清饮或完带汤、易黄汤加减;肝气郁滞证,方用金铃子散合丹栀逍遥散加减,如有属寒滞厥阴者,方宜用暖肝煎加减。徐福松将本病分为4个证型:湿热证,方用萆薛分清饮加减;瘀血证,方用王不留行汤加减;中虚证,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虚证,方用菟丝丸加减。徐教授认为上述四证在临床上单独出现者少,虚实夹杂者多,其中肾虚兼湿热者最多,故常以菟丝子丸合革薜分清饮加减施治。鲍严钟将本病分为3型:瘀血凝结型,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阴虚火旺型,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肾精亏虚型,方用自拟参芪仙菟汤(生芪18g,生晒参18g,炒当归18g,制首乌30g,熟地18g,淫羊藿12g,巴戟天18g,菟丝子12g,大蜈蚣2条,金樱子30g,炒川断30g,炒白芍15g,炒枳壳9g,炒白术12g,甘草9g)。      4 外治疗法      袁博等以梅花点舌丹10粒,碾碎加白醋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治疗46例湿热挟瘀证,总有效率为84.8%。钟朋光使用萆菟汤(粉萆薜15g,菟丝子10g,茯苓15g,车前子15g,泽泻10g,牡蛎20g,枸杞子15g,川断log,淮山药20g,沙苑子10g,红藤20g,丹参20g,石菖蒲3g,黄柏6g,甘草3g)保留灌肠,治疗40例,总有效率为95%。袁轶峰等使用前列清巴布贴(马鞭草30g,麝香Q05g,乳香15g,肉桂10g,虎杖30g,王不留行30g)贴脐治疗40例湿热下注和气滞血瘀型非细菌性列腺炎,总有效率为87.5%。陈仲新应用温针灸(针刺肾俞、肝俞、秩边,不留针;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行温针灸,每天治疗1次)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42例,总有效率为88.1%。      5 讨论与展望      从以上文献总结中,可以看到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多层次,多靶点,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组方灵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诊断、疗效判定标准和中医证候判断标准不统一,使得临床试验结果可信度不高、重复性差;同时对治疗作用机理缺乏深入研究。因此临床及实验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将能使中医药对CP在治疗与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牡丹皮提取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