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是怎么回事?

肛门疼痛是怎么回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肛门疼痛是怎么回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郝玉曼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头晕是怎么回事?
全网发布: 15:14
头晕是一种很常见的毛病,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有过头晕的经历,据统计人群中眩晕的患病率为5%左右,占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15%,在老年门诊则更为常见,可达81~91%,75岁以上人群到医院就诊的首位原因就是眩晕,生活在家中的老人也有50~60%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关于眩晕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中医认为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有关。实际上头晕只是一种原因很复杂的症状,像咳嗽、打喷嚏、头痛一样,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但其背后一定是有某种潜在疾病。引起头晕的原因很多,至今仍是临床上的疑难病症,查找头晕的原因有时非常困难,甚至常常让医生感到“犯晕”。有些头晕是没有大碍的,比如饥饿时、坐车或劳累过度时感到的头晕,这些轻度的、生理性的头晕,没有必要害怕,经过一段休息补充,自然就会恢复,但有些头晕却不能忽视。什么是头晕?关于头晕有两个相似的概念,一是头昏、二是眩晕,二者听起来差不多,其实它们的的表现和原因都大不相同。眩晕(vertigo)是自身与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错觉或幻觉,包括旋转、颠簸、摆动、浮沉或漂移感,可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不敢睁眼,心慌出汗。眩晕往往是外周或中枢前庭系统病变所导致的症状。而头昏(dizziness)仅是持续的头脑昏沉和不清晰感,可伴有头重、头闷、头胀等感觉。头昏常常不是前庭系统的毛病,低颅压综合症,贫血,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科疾病、精神疾病(、焦虑)、失眠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头昏。人为什么会感到眩晕?人为什么不会碰到墙上或树上去?你怎么知道伸手去拿某一物品会那么准确,不会将手伸得远些或近些而拿不到?别人推你一把时你的身体只是歪了一下,然后很快的纠正过来?这都是由于平衡三联起的作用。视
觉、本体感觉和前庭系统-三方面的协同作用,使得机体平衡得以维持,定向功能正常运行,合称为“平衡三联”。凡是引起眩晕的病变都是由于损害了平衡三联,
其中前庭系统对机体姿势位置的平衡维持最为重要。与眩晕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正常情况下,前庭系统协调机体平衡的活动很少为人们所感觉到,但当前庭系统受到
较强的刺激或病理损害时,前庭感觉的刺激与来自肌肉、关节的、视觉感受器在空间定向上冲动不一致,就会产生眩晕。前庭系统由内耳、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以及前庭中枢共同组成,内耳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引起的眩晕称为外周性眩晕,而前庭神经核或前庭中枢病变引起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外周性眩晕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50%),又称耳石症,表现为头位变化时发作的短暂眩晕,发作时间仅数秒-20秒, 很少&40秒;眩晕具有易疲劳性和自我好转性。2. 梅尼埃病‍又
叫美尼尔病,
1861年法国医师美尼尔首先报告,故特以其名字命名纪念。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病,典型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性听力损失,耳鸣和耳胀满
感。好发于30至40岁,有遗传倾向。基本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故有人称&内耳积水&或&内耳青光眼&。眩晕持续20分钟以上,一般24小时内会缓解,
但听力会随著反复发作而渐渐变差。3. 前庭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前庭系统疾病,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好发于气候转换的季节,如晚秋、初春时节,成人常见,儿童少见,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突发性眩晕,通常不伴耳鸣或。有自愈倾向。&& &4. 前庭药物毒性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是眩晕,研究最多的是氨基甙类和利尿剂,其他一些药物,如抗惊厥药物、吗啡衍生物、抗怕金森病和麻醉药物等,对前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5. 突发性突发性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又称暴聋。1万人中约有10个人发病,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加,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多为单耳发病,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发生后应视为急诊,立即到医院就医。6. 外周性眩晕中的其他疾病外耳道异物或耵聍栓塞,中耳炎、鼓室气压损伤、中耳及乳突肿瘤,耳硬化症,复发性前庭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迷路外伤、迷路出血、颞骨骨折等。中枢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是指前庭中枢病变所导致的眩晕,约占所有眩晕的5~10﹪左右。虽然比例不高,但其严重性却不得不让人警觉。除头晕外,往往还伴有视物成双,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和共济失调。中枢性眩晕的原因包括脑血管病、小脑肿瘤、IV脑
室肿瘤、颅内感染等疾病,其中以脑血管病所造成的症状最为常见也最值得重视,比如椎-基底动脉狭窄或小脑、脑干梗死,主要是它发生的快,恶化的也快;若不
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危及生命,因此,当出现眩晕和上述症状时,必须尽快到设有神经专科的正规医院就医检查。关于眩晕的误区1. 眩晕=美尼尔综合症?2. 头晕=脑供血不足?3. 传说中的颈性眩晕?头晕时应该怎么办?突
然发生头晕时,应该立即采取安全体位,防止跌伤。由于头晕只是一种症状,引起眩晕的原因繁多,既可能是“小毛病”,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所以不能掉以
轻心,必须尽快到神经内科专科就诊,向医生详细叙述头晕的特点和持续时间,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性地接受必要的检查,以明确引起眩晕的原因。避免误诊误治。
在未找出病因前,不能随意购药,盲目输液或牵引/按摩颈部,以免贻误病情。本文系郝玉曼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头晕”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3:03
郝玉曼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郝玉曼大夫
郝玉曼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郝玉曼的咨询范围:
脑血管疾病、头痛、头昏、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及神经科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
郝玉曼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头晕注意事项
神经内科好评科室
神经内科分类问答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似曾相识,在梦中见过?上辈子见过,好像以前发生过,Deja Vu,昨日重现
本文作者:沉默的马大爷
经验说:此情此景好熟悉,时光倒流、特异功能、多维空间、催眠,还是精神错乱?
实验说:这种现象不过是记忆系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一点小瑕疵。
你坐在咖啡馆里,好友坐在对面,她正在兴奋地和你讲述最近的一次旅行。忽然你的心头涌起一阵异样的感觉。周围的环境,昏暗的灯光,好友的言谈,说话的语调,突然都变得如此熟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似乎在过去的某个时候已经完整地经历过一遍。
你是否曾有过类似的体验?
在西方,这种“昨日重现”的感觉被称为“Déjà Vu”。调查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经历过这种现象;青年人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平均一年2-3次。
过去100多年里,关于这种现象涌现出了许多解释,包括时光倒流、特异功能、多维空间、催眠、精神错乱等等。近年来,心理学家也开始关注这种现象;有一种理论认为,这种现象不过是记忆系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一点小瑕疵。
“我肯定见过!”
感觉眼前的事物曾经见过,这种记忆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再认记忆(recognition memory)。再认记忆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回忆”(recollection),你确实能够回想起以前经历过的那个情境;第二种则是“熟悉”(familiarity),你仅仅对眼前的事物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没法确定它的来源。
比如,昨天你在楼道里见到了一个人,今天又在电梯注意到他,这时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你回想起来昨天确实在楼道见过他,于是把他认出来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你对于他的面孔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具体在哪里见过;不过基于这种熟悉感,你也会认为自己曾经见过他。
“昨日重现”现象的产生也与这种熟悉感有关。以本文开头的场景为例,可能你过去经历过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在咖啡馆和别人聊天),虽然你没有意识到,但是这些场景的特征已经储存在了你的记忆系统当中。此时此刻,坐在这个朋友对面,周围的一些线索与你记忆深处那些相似场景的特征(比如昏暗的灯光)匹配起来,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使得你的大脑自动将眼前的场景判断为曾经经历过,从而导致了“昨日重现”的体验。
支持的证据
有一些研究证据支持这种解释。比如有研究者发现,那些热爱旅游、经常做梦或是喜欢看电影的人,体验到“昨日重现”的次数也比较多。用上面的理论解释,这是因为这些人见多识广,经历丰富,见过的不同场景比较多,所以从概率上讲更容易遇到熟悉的场景。
还有研究者通过实验诱发了类似的体验。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艾伦oSo布朗(Alan S. Brown)和杜克大学心理学家伊莉莎白o马氏(Elizabeth J. Marsh)给一些大学生呈现了远方一所学校的校园照片。间隔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找来这些大学生,再给他们呈现这所大学的照片,其中有些第一次就看过,有些没看过,并让他们判断这些场景自己是否去过。结果发现,对于那些在第一次实验中看过的场景,被试更容易判断为去过,虽然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去过。
这些研究都支持了熟悉性再认理论对于“昨日重现”的解释。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心理学家正在继续分析究竟是场景中的哪些相似特征导致了这种现象,此外也有人从知觉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不管怎样,下次再有这种“昨日重现”的感觉时你不必惊慌,这不是什么灵异事件,只是大脑和你开的一个小小玩笑。
Brown, A. S. (2003). A review of the Déjà vu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9, 394–413.
Brown, A. S., & Marsh, E. J. (2008). Evoking false beliefs about autobiographical experience.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5, 186–190.
Cleary, A. M. (2008). Recognition memory, familiarity, and Déjà vu experience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 353–357.
Brown, A. S., & Marsh, E. J. (2010). Digging Into Déjà Vu: Recent Research on Possible Mechanisms. In B. H. Ross. (eds.)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Vol. 53 (pp.33–62), Burlington: Academic Press.
你可能感兴趣
我觉得Brown的实验并不能提供sufficient evidence支持熟悉性假说对Déjà Vu的解释。首先按照前文Déjà Vu咖啡馆例子很明显表示出,感官认识不仅仅是视觉,更多的是多类感观的"匹配",比如灯光,环境声音,与场景。更加不靠谱的,既然连频率最高的年轻人,平均一年才出现2-3次。而实验能证明 "结果发现,对于那些在第一次实验中看过的场景,被试更容易判断为去过,虽然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去过。"这个"更容易"是在多少significant level? 5%? 10%? 如果前面的调查靠谱,一年2,3次是很难被实验性方法测量出来的。所以这里Brown的研究对象是autobiographical experience而非Déjà Vu。有过Déjà Vu经历的人,很容易就能区别Déjà Vu和纯粹是视觉认知误差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根本解释不了一个人从来没去过一个城市,第一次去别人家却因为总觉得自己来过,能说出看不到的地方他家东西的摆放位置。还能说出以前曾经摆过的东西这种情况因为就是我身上发生的
引用 清浦 的回应:我觉得Brown的实验并不能提供sufficient evidence支持熟悉性假说对Déjà Vu的解释。首先按照前文Déjà Vu咖啡馆例子很明显表示出,感官认识不仅仅是视觉,更多的是多类感观......完全同意,实验不严密的地方太多,完全不能说明什么。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66)
可能是大脑海马体的“错误”排序。当然叫“非正常”更好一点,因为时间本来就不是连接在一起的,没有人规定哪些经历在大脑里INDEX的label一定是“以前”,哪些又是“现在”。快速处理的方法就是特征采样,然后粗略对比,再进行细节模拟。乱七八糟的记忆排列方式其实更合适在这个世界生存。
我觉得Brown的实验并不能提供sufficient evidence支持熟悉性假说对Déjà Vu的解释。首先按照前文Déjà Vu咖啡馆例子很明显表示出,感官认识不仅仅是视觉,更多的是多类感观的"匹配",比如灯光,环境声音,与场景。更加不靠谱的,既然连频率最高的年轻人,平均一年才出现2-3次。而实验能证明 "结果发现,对于那些在第一次实验中看过的场景,被试更容易判断为去过,虽然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去过。"这个"更容易"是在多少significant level? 5%? 10%? 如果前面的调查靠谱,一年2,3次是很难被实验性方法测量出来的。所以这里Brown的研究对象是autobiographical experience而非Déjà Vu。有过Déjà Vu经历的人,很容易就能区别Déjà Vu和纯粹是视觉认知误差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引用 清浦 的回应:我觉得Brown的实验并不能提供sufficient evidence支持熟悉性假说对Déjà Vu的解释。首先按照前文Déjà Vu咖啡馆例子很明显表示出,感官认识不仅仅是视觉,更多的是多类感观......完全同意,实验不严密的地方太多,完全不能说明什么。
第一次知道既视感是在看团长。。。
觉得是谬论
绝对是谬论
不让人信服
我记得以前我和同学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觉得是大脑整天胡思乱想,然后恰好在某一个时刻,和以前的某个想象的情境有些相似,然后很主观地联系起来了。我们的结论是这样的,嘿嘿……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还有一种解释是:你的先祖去过或者经历过的事件,留在他们的记忆里。通过遗传,使得再次见到同样事情或者场景的你倍感熟悉。
无机化学硕士生
这种既视感不是文中解释这么简单的 而且文中说的实验也不能令人信服
富有激情的心理学工作者
引用 清浦 的回应:我觉得Brown的实验并不能提供sufficient evidence支持熟悉性假说对Déjà Vu的解释。首先按照前文Déjà Vu咖啡馆例子很明显表示出,感官认识不仅仅是视觉,更多的是多类感观......生活中出现频率低并不一定在实验室里也没法诱发。打个比方,膝跳反射生活中出现的机会不多,但如果在实验室里拿个锤子敲敲敲,还是很容易出现的。当然Déjà Vu要比这复杂的多,关于它的实验研究也是这两年才出现的。Brown的研究算是在实验室中模拟Déjà Vu的一种尝试,我也同意这不是sufficient evidence。就像文中所说,这只是一种理论解释而已,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未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梦见几个月后发生的事属不属于这个“Déjà Vu”呢?
富有激情的心理学工作者
引用 茉沫 的回应:梦见几个月后发生的事属不属于这个“Déjà Vu”呢?这。。。是事情实际发生后意识到这一点的吗?
嗯……原来如此,经常做梦,也经常出现“昨日重现”现象。的确有一段时将感到很困扰,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呢。嘿嘿
根本解释不了一个人从来没去过一个城市,第一次去别人家却因为总觉得自己来过,能说出看不到的地方他家东西的摆放位置。还能说出以前曾经摆过的东西这种情况因为就是我身上发生的
反正我经历的Déjà vu的场景都是之前梦见过的...
貌似有好多解释呢,这篇怎么单把其中一种拿出来说,会不会误导别人呢
经常感到梦到过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怎么解释?
富有激情的心理学工作者
引用 norway 的回应:貌似有好多解释呢,这篇怎么单把其中一种拿出来说,会不会误导别人呢恩,文中有说这只是现有的一种理论而已,不是最终答案。不过确实应该强调一下。。。最后一篇参考文献总结了各种关于deja vu的心理学解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
错误 我曾经有过六次一样的场面 每一次我都知道前一次是有几次了 不是熟悉是经历过的感觉
之前看过一篇研究说这种情况的产生源于人的思想不集中,大脑皮层某一块暂时休克。具体不记得了...
这篇文章不太可信吧。论据论点都站不住脚的。果壳网出现这样的文章有点误人子弟了吧。
这个跟“虚假记忆”有些相似吧。
富有激情的心理学工作者
引用 方圆十里 的回应:这个跟“虚假记忆”有些相似吧。这种观点认为deja vu就是“虚假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
动物学硕士,猫咪控
有段时间为这种怪异的似曾相识困惑了很久!!
论证不充分啊,爱旅游的人会遇见更多的昨日重现,但这并不能说明昨日重现就是因为见多识广吧。也许事实正好相反,不是因为爱旅游所以感到即视的次数多,而是相反。是因为你拥有更多的昨日经验,所以你必须去旅游。换个文雅点的就是去寻找前世。讨厌一切都用科学来解释,没有诗意,而且大多数是牵强附会。如果昨日重现只是机械故障,那是否可以像操纵机械一样操纵记忆?太恐怖了。
马大爷最近高产诶~~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研究说似曾相识的场景是脑内一过性的异常放电来的~
我感觉是大脑对于时间的记忆错乱了,我确实经历过这个场景——就在半秒前,可我却以为是很久以前的事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脂肪肝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